國內公安院校法學教學探索
時間:2022-09-16 04:09:10
導語:國內公安院校法學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韓蕊單位:中國刑警學院警犬技術系
1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中,許多不同種類的犯罪也呈現(xiàn)出了智能化和科技化的特點。這種趨勢的出現(xiàn)也就對司法工作在打擊犯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刑事訴訟的程序完善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作為法律教學工作者,特別是公安院校的法學工作者必須抓住機遇,勇于迎接挑戰(zhàn),進一步完善刑事訴訟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思想,改革教學方法,解決刑事訴訟法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缺乏新穎性。目前的刑事訴訟法教學方法大多采用單一的以講授為主的方式,公安院校亦如此。單一的講授的教學方式只能單純地向學生傳遞知識,但是卻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應用知識的能力。尤其對于公安院校的學生來說,主動運用法學理論知識,將法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刑事訴訟法的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單一的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這樣會使教學與實踐脫節(jié),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更難以提高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目的不明確,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目前的刑事訴訟法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單純地追求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而不注重對學生司法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方式,違背了公安院校法學教育的目的。眾所周知,刑事訴訟法學作為一門既具理論性又具應用性的重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然而,在現(xiàn)實的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過程中,大多重視單一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夠重視對學生司法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方法的研究,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就是學生在工作過程中,不會“用法”,不會“執(zhí)法”。
(3)教師缺乏實務經(jīng)驗,對實踐性教學的指導力不強。目前階段,法學教師更關注于理論研究,往往忽視了深入基層、深入實踐。不能主動地在實踐中尋到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更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對于法學教師,尤其是公安院校的法律教師來說,不僅要具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更應該具有豐富的公安實務經(jīng)驗。然而,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法律教師把精力投入在理論研究中,導致了自身公安實務經(jīng)驗的欠缺,因此也就很難對學生的實踐性教學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3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的基本原則
3.1堅持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公安院校的畢業(yè)生在實踐工作中,必須具有很高的執(zhí)法水平,同時也必須具有熟練運用所學的法學知識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對于公安隊伍而言,辦案經(jīng)驗的積累對于執(zhí)法能力的加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對于正處于公安院校接受正規(guī)學歷教育的學生來說,法學理論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要強調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性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增強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實踐性已經(jīng)成為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改革的一個共識。為此,應該在課堂教學的方式上,多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并盡可能結合多媒體教學和開展模擬法庭等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增強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的實踐性。可以說,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在傳統(tǒng)的只強調理論教學的重要性的基礎上,要重視刑事訴訟法的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必須以學生實際的執(zhí)法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為判斷實踐性教學成功與否的標準。
3.2堅持刑事訴訟法教學的與時俱進與理念教育相結合原則
執(zhí)法必須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新動向,提高執(zhí)法水平,順應新的執(zhí)法環(huán)境。同時,作為公安院校畢業(yè)的人民警察不僅要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嫻熟的執(zhí)法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堅定的政治素養(yǎng)和執(zhí)法理念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須忠誠于黨的事業(yè)、忠誠于人民。因此也就決定了公安院校的刑事訴訟法教育必須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公安院校的刑事訴訟法首現(xiàn)要注重忠誠理念的教育。其次,必須注重法治理念的教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在這個基本要求的指導下,在公安院校的刑事訴訟法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法治理念的培養(yǎng)。
4刑事訴訟法教學手段的新思考
4.1講授教學與討論教學相結合
講授教學是讓學生對于刑事訴訟法學課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認知,熟悉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各種程序的基本手段,能夠為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和領會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理論奠定良好的基礎。因為,學生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系統(tǒng)性的知識的掌握,講授的手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強調講授教學的基礎上,還要注意結合討論教學的手段。討論教學的方式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參與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最后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刑事訴訟法學理論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作用。
4.2案例教學與模擬法庭教學相結合
在刑事訴訟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選擇有針對性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教學,不僅能夠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充分消化和理解刑事訴訟法學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有顯著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為模擬法庭的教學奠定基礎。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必須結合模擬法庭的教學模式。在模擬法庭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角色的協(xié)調,使學生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在模擬法庭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應變能力和臨場發(fā)揮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4.3社會實踐教學方式
社會實踐教學方法就是要讓公安院校的學生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盡可能地深入到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監(jiān)獄等部門,通過公安實習和見習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向司法實踐學習,通過司法實踐鍛煉學生運用所學法學知識的能力。為學生在走出校門前積累一些實踐經(jīng)驗。綜上所述,為了使公安院校的刑事訴訟法教學得到更好的效果,刑事訴訟法教師必須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在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形成一套全新的刑事訴訟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公安院校刑事訴訟法教學的水平,從而促進我國公安院校的刑事訴訟法教學走向一個新臺階。
- 上一篇:當代學校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 下一篇:我國后現(xiàn)代法學研究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