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鑒賞范文

時間:2023-04-03 01:51: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散文鑒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散文鑒賞

篇1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散文鑒賞;教學策略;教學有效性

散文的鑒賞與教學是整個文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不再簡單的注重學生文化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很多時候?qū)W生文化素養(yǎng)與文化品讀能力的提升成為整個高中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參考。因此在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的對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探究,以在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基礎(chǔ)之上開展散文鑒賞教學,進而保障學生通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獲得文化知識的綜合拓展,并借助語文散文鑒賞課程的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文化品讀以及鑒賞能力,最終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以及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凸顯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感受散文創(chuàng)作形式,從散文的整體結(jié)構(gòu)角度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品讀

散文鑒賞教學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當從散文的整體結(jié)構(gòu)或者是文章的基本形式入手,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形散神聚是散文的特點之一,就其形散來說,是指散文題材廣泛、寫作手法多樣,同時文章的結(jié)構(gòu)自由、不拘一格。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散文鑒賞時一定要讓學生抓住文章這一特點結(jié)構(gòu),防止學生因為對散文的特征理解不清楚而失去了對散文閱讀的興趣或者是混亂了對散文品讀的方向。

以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這篇散文的鑒賞為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分三個部分進行結(jié)構(gòu)特點的把握,以指導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基本的認知。第一部分,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實際的描述,讓學生了解文章以長城為參照物來表現(xiàn)對都江堰獨特感悟的基本內(nèi)容;而第二部分對于都江堰壯麗景色的描繪,教師則可以讓學生通過自我的閱讀進行體會。最后,在作者抒情階段,教師可以通過重點的朗讀或者是寫作背景的介紹來讓學生初步的了解文章由堰及人,展現(xiàn)李冰父子精神風采的寫作手法。進而通過對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的分部講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完成了指導學生從形入手感受散文基本結(jié)構(gòu)的教學目標,以為散文的整體鑒賞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體味散文的優(yōu)美語句,借助散文的閱讀強化學生對于文章的審美

散文的藝術(shù)性和美感往往是通過文章優(yōu)美的語句來展現(xiàn)出來的,因此在散文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通過文章中的主要段落或者是相關(guān)的語句,來強化學生對于文章的審美,進而指導學生在了解文章基本結(jié)構(gòu)后再從文章的語句層面體味散文的獨特之處,保障散文鑒賞教學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學生對于散文品讀的有效探究。

仍然以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都江堰》為例,文章對于都江堰與長城的對比描寫“它的水流不像萬里長城那樣突兀在外,而是息息浸潤、節(jié)節(jié)延伸、延伸的距離并不比長城段。長城的文明是一種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種靈動的生活。長城擺出一副老資格等待人們的修繕,它卻卑處一隅,像一位絕不炫耀、毫無所求的鄉(xiāng)間母親,知識貢獻。一查履歷,長城還只是它的后輩?!边@部分內(nèi)容語言簡潔質(zhì)樸、自然流暢,雖然是寥寥數(shù)語,但是通過對比的寫作手法,作者已經(jīng)完全將都江堰節(jié)節(jié)延伸、靈動自然的特點展露無遺。如果在高中語文散文鑒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這些內(nèi)容方面來讓學生感受散文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進而充分了解散文的美文之意,則整個散文鑒賞教學的又能夠獲得深層次的推動。

三、領(lǐng)會散文的情感,保障散文鑒賞教學的深入開展

散文品讀的最終目的在于體味散文的內(nèi)在情感,意境深邃是散文最為重要的一個特點,因此在高中語文散文鑒賞教學的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在前期教學的基礎(chǔ)上嘗試引導學生對于散文內(nèi)在情感的挖掘,最終把握住文章的靈魂。在《都江堰》這篇散文的品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文章所展現(xiàn)的情感變化。一方面是作者在游覽之前簡單評述,與作者在游覽之后的高度贊美,進而以欲揚先抑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對都江堰魅力的難以抗拒。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文章的寫景來抒發(fā)對人的贊美之情,進而感悟余秋雨先生對社會、歷史文化內(nèi)涵進行深刻挖掘的動機。通過對文章深層次背景的挖掘,散文的鑒賞教學才算略有成效,學生對于散文的學習也才初見效果。

高中散文鑒賞的教學對于學生文化知識儲備的提升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強化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要保障散文教學的有效時間,同時對散文的鑒賞教學做深入的探究,以從散文的基本形式入手,指導學生進行文章的品讀;從散文的優(yōu)美語句切入,強化學生對于文章的審美;最終再帶領(lǐng)學生體味散文表達的情感,以保障散文鑒賞教學的深入開展。從而通過高中語文課程散文鑒賞教學的層層深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對散文知識有一個深入的把握,高中語文課程教學也保障了學生在語文學習與應用能力方面的綜合進步。

參考文獻:

篇2

關(guān)鍵詞:語文;試卷;講評課

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學習時間尤為緊張,任務較重,良好的試卷講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能力,積攢知識點,開闊視野??墒谴蟛糠衷嚲碇v評課依舊是老師掌握課堂主動權(quán)、逐題講解、全面覆蓋的現(xiàn)象,令學生的復習效果大受影響。

一、如何看待試卷講評課

試卷講評課大致分為講思路、講方法、講答案、講錯因、講關(guān)聯(lián)、講創(chuàng)新。

講思路以及講方法最大的益處則為可以令學生掌握審題、解答的方法。所以,試卷講評課效果如何,講思路與講方法尤為關(guān)鍵。講答案是所有方法中最為省時省力的。講錯因:如果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這一方式則較為推薦。但這種方法也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及技能。講關(guān)聯(lián)、講創(chuàng)新是通過一道題而談關(guān)聯(lián)、講創(chuàng)新,這樣的方式較為不易。這需要老師內(nèi)心存有的不僅僅為一道題,還需要具備眾多此類的題,老師講一道題、學生掌握一類題,通過一個知識點,擴散到所有知識體系。創(chuàng)新追尋的是以此為基礎(chǔ),透過老師啟發(fā)性講評,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解題。

二、試卷講評課的方法

1.形式豐富,方法多樣

講評課的形式尤為豐富,應當將一言堂的講評課變成師生能夠溝通、學生能夠交流的群言堂,多為學生提供表達自身思維的機會,讓學生透過質(zhì)疑、講解,回憶考試的思路。學生可以自主處理題目,比如,第一部分的第一題可以通過自學的方式,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鑒賞、文言文翻譯能夠通過小組探討的方式進行,作為實踐操作進行。每一次在講評時都可以設定一些題目讓學生主講,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講評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且透過學生自主講解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未必真正理解了得分的題目,有時得分也僅僅是湊巧。試卷講評時,老師還能夠組建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解題心得進行溝通,讓學生相互參考彼此的得分經(jīng)驗。透過不同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相互幫助,提升解題的能力。

2.分析考情,突出講評重點

為了從總體上掌握試卷的基本狀況,閱卷之前老師必須先單獨完成試卷,如此才可真正感受,準確掌握試卷的難易程度、重點與難點,如此在講評試卷時才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需及時閱卷,閱卷時必須對試卷進行批改記錄,以此記錄下批改時出現(xiàn)的各類狀況,理清學生突出的問題以及解題的狀況,以便為講評課做好鋪墊,讓講評課能夠更加具備針對性。在探知未知世界時,興趣則會油然而生,所以,學生都會的內(nèi)容則不用再講。假如因為時間或其他因素,事前并未對試卷進行分析,也沒有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分析,不清楚具體的主要點與次要點為何,不清楚學生掌握的內(nèi)容及所需的方面,僅僅依照試卷中的試題先后順序進行講解,只會無法突出難點、重點,不分主次,浪費時間。

古詩文鑒賞以及現(xiàn)代文閱讀,甚至是作文等方面都成為講評課的重中之重,每次都具有不同的側(cè)重點。所以,必須透過對學生答卷的分析,大量搜集資料,了解哪些題目有問題,哪些問題十分嚴重,以此了解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尋求出具有普遍意義的主要問題進行講評。

3.教師需加強思維培訓,提高對學生答題方式的指導

在高三語文試卷當中,題目的難度以及綜合性較強,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做題能力訓練時,與學生一同探尋解題的規(guī)律,尤其需關(guān)注各類考題的答題形式。比如,就現(xiàn)代文文本閱讀題而言,學生在解答中具有眾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無法理解原文,不清楚作者的目的,答非所問,答案無法表明中心及主旨等等。對于這些方面,老師不僅要在現(xiàn)代文閱讀專題中對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集中復習,還要在試卷講評中,對學生答案的不足之處進行指導。對于學生無法理解現(xiàn)代文本而言,老師則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切實良好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層次進行梳理,對文意進行理解,找出文本各段的中心句、關(guān)聯(lián)詞、總結(jié)句等方式,通過評點法點評文本。比如,對于現(xiàn)代散文《草屋的聲音》而言,其段意整合則為:(1)草屋(引子);(2)移民筑巢,草屋讓人具有知足且生命重疊掠過的感受;(3)意志堅強的人征服土地,草屋主人憨厚淳樸的笑聲;(4)溫馨的草屋;(5)寧靜且富有情致的草屋;(6)草屋風景別致;(7)草屋無言,傾聽草屋的聲音(點題)。通過老師與學生的合作,理解散文的主旨將不再是一件難事,也就是作者透過對草屋與草屋聲音的描寫,傳達出對草屋生活的美好記憶,對草屋主人的贊嘆,對草屋聲音的懷念,展現(xiàn)出作者別致的內(nèi)心以及追尋人生的態(tài)度。

綜上所述,講評課并非易事,只有通過不斷追尋,脫離“一道題”進行方法、關(guān)聯(lián)、規(guī)律的講解,教會學生通過一個知識點了解更多內(nèi)容的方法??偠灾蠋煴仨毻ㄟ^啟迪式的方法進行講評,為學生指點迷津。

篇3

一、讀懂:把文學話語準確地轉(zhuǎn)換成日常話語。

情韻豐贍的散文語言,大多經(jīng)過了變形處理(變形的力度小于詩歌),為了追求情感的真實感人,作者在語言運用中可能會有意識地違背生活邏輯,因此,讀者在理解、還原的時候,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熟悉常見的語言變形技巧(或修辭技巧),從藝術(shù)邏輯的角度還原語言;二是從作品的思想情感(或主旨)出發(fā),始終圍繞“情”字來還原語言(這一點與詩歌的語言鑒賞是相通的)。下面試以2010年高考天津卷所選的散文《寒冷的高緯度――我的夢開始的地方》(遲子建)的閱讀為例來說明這一道理。該卷第20題是這樣命制的:

文章結(jié)尾說“我回過頭來一想,世界其實還是那么大,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北極村”,這句話有哪幾種含意?請概括回答。(5分)

這道試題是在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作者在文章末尾說的這句話,的確是情真辭巧。從作者的生活邏輯來分析,她成年以后所了解的那個世界,在地理意義上,顯然是遠遠大于童年所生活的“小小的北極村”的;但是,現(xiàn)在作者偏偏要說“世界其實還是那么大,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北極村”,這便是故意違背生活邏輯以求得藝術(shù)邏輯的真實。從藝術(shù)邏輯來看,作者原來是想表達出這樣一個意思:小小的北極村占據(jù)了“我”的整個情感世界。這就是我們從作品中還原出來的日常話語,若真要這么表達,將會顯得直露而了無情趣。作者既然強調(diào)小小的北極村占據(jù)了整個的情感世界,那么,北極村究竟給予了作者哪些方面的影響呢?或者說,作者從故鄉(xiāng)那兒獲得了哪些精神上的營養(yǎng)?對故鄉(xiāng)的認識是怎樣的?把這些問題回答清楚了,便意味著理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內(nèi)涵。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著眼于全文,逐條概括,即可形成答案。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要始終圍繞“情”字還原文學語言。

請看該試題的參考答案:(1)故鄉(xiāng)是世界的縮影。(2)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愛是永恒的。(3)童年在北極村學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的人生基礎(chǔ)。(4)故鄉(xiāng)是作者人生思考與創(chuàng)作的精神之源。(5)故鄉(xiāng)使作者對人生的理解得以升華。

二、審美:從鑒賞層面品析語言的節(jié)奏美。

散文的語言也是非常講究節(jié)奏的,有一種特有的閑散之美。其節(jié)奏,有情感起伏的內(nèi)節(jié)奏,也有語言文字外部運動形式的外節(jié)奏。我們這里主要討論散文語言的外節(jié)奏。欣賞散文語言的外節(jié)奏,可以從語音修辭、句式修辭的角度切入。

從語音修辭的角度來說,散文語言追求一種讀之朗朗上口、聽之聲聲悅耳的音韻和諧之美。要形成這種音韻美,就得考慮漢字聲調(diào)的平仄相間,雙聲疊韻詞的運用,疊詞、單音詞的妙用,音節(jié)停頓(一字頓、二字頓、三字頓、四字頓等)以及押韻等問題。作家對語音的錘煉,當做到以聲傳情,即一切聲調(diào)、音韻、停頓節(jié)奏的安排都得有利于情感的傳達和情韻的形成。

從句式修辭的角度來說,散文語言追求一種整散搭配、長短交錯、文白雜糅的參差錯落之美。散文的句式本是“散體”形式的(相對于駢體而言),其句子結(jié)構(gòu),形態(tài)各異,有散漫之姿。但是,高明的作家往往會考慮如何在散句中配上整句(語言形式比較整齊的句子,如對偶句、排比句、回環(huán)句等),如何在結(jié)構(gòu)復雜、形體較長的長句中配上短句(結(jié)構(gòu)簡單、形體較短的句子),如何在白話中配上文言以增強莊重典雅的色彩等問題。

目前,考查考生欣賞散文語言節(jié)奏美的試題有上升的趨勢,其綜合性較強,能較好地檢測考生對文學語言的欣賞能力,湖北省的語文高考試題在這方面做得較好。下面試舉兩例。

【例1】2009年高考湖北卷所選楊振聲的散文《書房的窗子》的第二段是這樣的:

窗子的功用,雖是到處一樣,而窗子的方向,卻有個人的嗜好不同。我獨喜歡北窗,那全是光的問題了。說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歡強烈的光而喜歡清淡的光,不喜歡敞開的光而喜歡隱約的光,不喜歡直接的光而喜歡反射的光。就拿日光來說罷,我不愛中午的驕陽,而愛“晨光之熹微”與落日的古紅??v使光度一樣,也覺得一片平原的光海,總不及山陰水曲間光線的隱翳,或枝葉扶疏的樹陰下光波的流動。至于反光更比直光來得委婉,“殘夜水明樓”是那般的清虛可愛,而“明月照積雪”使你感到滿目清暉。

這段文字,比較典型地反映了作者追求樸素淡雅、靈動含蓄之美的審美情懷,里邊蘊涵著作者的人生觀、藝術(shù)觀。無論是作者的情感,還是筆端的文字,都是古色古香的,極富典雅、莊重之美。

從語音修辭的角度看,這段文字錘煉了一些簡練、古拙的單音詞,如,“雖是到處一樣”的“雖”,“我獨喜歡北窗”的“獨”,這兩個詞分別換成雙音詞“雖然”“唯獨”,亦無不可,但,沖淡了全文語言典雅的風格。再者,這段文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富于音韻的和諧,作者有意識地安排了一些押韻的字眼,如,“雖是到處一樣”的“樣”,“我獨喜歡北窗”的“窗”,“說到光,我有一致偏向”的“光”“向”,“我不愛中午的驕陽”的“陽”,其韻腳是“ang”,此類韻腳散落于前半段中,讀之響亮、自然。

從句式修辭的角度看,這段文字,或短句,或長句,長短錯落有致。如,“說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歡強烈的光而喜歡清淡的光,不喜歡敞開的光而喜歡隱約的光,不喜歡直接的光而喜歡反射的光?!鼻懊媸莾蓚€短句,后面則是三個長句了。這樣的句式錘煉,還有多處。此外,本段整句與散句的結(jié)合,亦更見風致,作者把“不喜歡……而喜歡……”這樣的排比句鑲嵌在散句之中,透出一種工穩(wěn)、整飭之美,又不失語言的靈動。最后,作者在語體色彩的調(diào)配上,也極有匠心,運用了一些文言色彩濃郁的詞語,如,“隱翳”“清虛”“清暉”“山陰水曲”“枝葉扶疏”等,還多處引用古詩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殘夜水明樓”“明月照積雪”等,這樣便有了“文白雜糅”的古典韻味。

命題人為了考查考生品味、鑒賞文學語言的能力,在該卷第17題是這樣命制的:

本文語言典雅,請以第②段為例,從詞語運用、句式選擇、修辭方法三個方面加以簡要賞析。(6分)

答:

【參考答案】①選用了諸如“山陰水曲”“隱翳”“枝葉扶疏”“清虛”“清暉”等有文言色彩的詞語,格調(diào)典雅。(或:在用詞上使用了對比手法,如“強烈”與“清淡”、“敞開”與“隱約”、“中午的驕陽”與“落日的古紅”等成對的詞語并舉,使語言繁復而典雅。)②句式上長短相間,以長句為主,且整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連使用了三個“不喜歡……喜歡……”,顯得整齊、工穩(wěn)、典雅。(或:多處直接引用了古典詩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殘夜水明樓”“明月照積雪”,使語言具有古典韻味。)

2010年的湖北卷仍保留了這種題型,只是增強了其綜合性,將語言鑒賞與表達技巧的鑒賞糅合在一塊來命題。命題人選取了熊召政的散文《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該卷第18題是這樣的:

【例2】作者在描述揚州景物時切入的角度及語言的運用都很獨特,請結(jié)合第④段和第⑤段加以賞析。(6分)

答:

【參考答案】①作者從“小秦淮”與“瘦西湖”的命名方式切入,揭示了揚州景物“尺水玲瓏”“小家碧玉”的詩化意味。②多用古詩和四字詞語,整句和散句交錯使用,言辭清麗、格調(diào)典雅。

由該答案的第二點可知,命題人將散文語言鑒賞的考點細分為語音(用四字詞語實際是語音修辭的問題)、句式和風格三個內(nèi)容。

其中,關(guān)于散文語言的風格鑒賞,對考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也不便于命制高水平的試題。盡管如此,這里還是有必要談及風格鑒賞的問題。

篇4

在新課標教學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師要對語文教學有新的認識,這樣才能探索出合適高效的教學方法。其中,鑒賞性閱讀教學是鑒賞主體的一次再創(chuàng)造活動,體現(xiàn)了鑒賞主體的積極能動性,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把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情感與自己的情感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種互動教學。古語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彼哉f文學最為基礎(chǔ)的根源就是情感的解讀,我們就要沿著這根主線,去領(lǐng)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領(lǐng)會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

在新的教學新形勢下,我們要認識到高中語文鑒賞性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鑒賞性閱讀教學為人們的審美感知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礎(chǔ),只有在對事物有了感知的基礎(chǔ)上,才會對事物有所認識,因此,可以說有了感知,才有了審美能力。人們的審美感知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事物美的領(lǐng)悟能力,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將鑒賞性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lǐng)悟上,這樣,一方面學生可以感知審美對象,另一方面還可以整體把握作品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對作品有一個更深的理解。另外,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鑒賞閱讀可以快速將審美內(nèi)容傳遞到讀者的大腦,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文學作品中那些靜止的文字,通過鑒賞性的閱讀,結(jié)合閱讀者豐富的想象力,可以使作品變得有思想,有靈性,賦予作品鮮活的形象。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現(xiàn)?!彼?,要通過鑒賞性閱讀,引導學生對美的感知。而且,大多數(shù)的文學作品都是藝術(shù)精品,不論是文辭優(yōu)美的散文,還是感情激越的詩歌,還是邏輯嚴密的議論文,通過對這些作品的鑒賞閱讀,都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新課標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鑒賞性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鑒賞能力還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具有了高度的鑒賞力,自然就有了對事物的感知能力,而且這也是一般人無法感受的一種美的鑒賞。高中語文鑒賞性閱讀教學對學生和教師的鑒賞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要通過鑒賞性閱讀,豐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從某種角度上講,鑒賞性閱讀教學是一種對藝術(shù)的認識活動,在這個鑒賞性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作品中靈活的形象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正所謂對美的鑒賞是人最為基礎(chǔ)的本性。因此,通過鑒賞性閱讀教學,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積累豐富的情感,看到文學作品美的形象,感知美的存在,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要適應新的教學任務,滿足提高學生能力的要求。鑒賞性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文學作品正好可以體現(xiàn)一種很好的創(chuàng)造能力,所以說鑒賞性閱讀教學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礎(chǔ)條件,一定程度上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進而保證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得學生樂于學習。因為,人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基于對事物的興趣之上的。文學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語言美、生活美、自然美等都會引起學生的極大的興趣,進而感染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溫縣第一高級中學)

篇5

【關(guān) 鍵 詞】 選修課;目標;確定

【作者簡介】 顧舟山,中學高級教師,鹽城市時楊中學副校長,鹽城市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鹽城市名校長,鹽城市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中小學先進德育工作者,鹽都區(q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優(yōu)秀班主任。

蘇教版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究竟怎么樣定位,是自成體系,是必修課程內(nèi)容的補充,還是延伸和拓展?就當前而言,各地師生對選修課程和選修教材都有較高的認同,但也不容否認,由于選修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選修教材教學中的應試化傾向日漸突出,選修課程教學特點不夠突出,選修、必修教學方式、教學目標趨同化現(xiàn)象日漸明顯,“知識本位”現(xiàn)象突出,選修課程的開設逐漸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具體來說,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對教材的選擇上,突出應試目標

相當一部分學校乃至地區(qū),把選修教材當作必修教材內(nèi)容的補充、注意,我這里用的是補充而不是拓展和延伸,兩者的區(qū)別是非常明顯的。如在高二階段,大部分地區(qū)選擇了《唐詩宋詞鑒賞》《史記選讀》和《語言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模塊,高三年級選擇《現(xiàn)代散文鑒賞》《唐宋家散文鑒賞》和《實用文閱讀》模塊。這幾個模塊的選擇體現(xiàn)了學校選修教學的指導思想還是在應試,把《唐詩宋詞鑒賞》《史記選讀》及《唐宋家散文鑒賞》當成詩歌鑒賞和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知識補充,因為在高考試卷中,這兩塊所占的分值很高,分別是11分、18分,占基礎(chǔ)部分總分的32.2%。選擇《現(xiàn)代散文鑒賞》則是因為試卷中閱讀理解達38分,再加上作文70分,所占比例更高。這樣,實施真正意義上的課程選修的目的并沒有真正達到。教師對選修教材的專業(yè)研發(fā)能力不強、學校課程資源的匱乏、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等等固然是選修課程開發(fā)的制約因素,但是,我們不容否認,應試的現(xiàn)實導向束縛了學校對選修教材的選擇,目標的錯位成了當前選修課程教學的突出問題。

2. 在教學方式上,沿襲必修教材教學的傳統(tǒng)

前面所說的是選擇什么樣的選修教材才能達到選修課程目標的問題。這里要說的則是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才能達成選修課程教學目標?!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焙芏啾匦藿滩慕虒W帶有濃厚的應試色彩,強調(diào)“訓練”。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甚至流程都服從于這一目標。就連人教版選修教材《語言文字應用》“編者的話”中也毫不諱言“考慮到了高中生升學考試的實際需要”。

實際上,選修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開拓視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尊重學生個性選擇。選修教材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題材是多樣的,可供不同層次、不同興趣的學生選擇的余地是廣闊的,但是,又有多少選修內(nèi)容是學生自己選擇的呢?《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jù)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課程資源有哪些?學生的需求是什么?課程目標如何確立?這些是實施選修課程教學首先必須思考的問題。高中語文新課標對選修課程評價有比較明確的建議,“選修課的評價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劃一的傳統(tǒng)評價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評價方式來促進目標的達成”。因此,確定什么樣的課程目標,決定什么樣的教材選擇內(nèi)容和教學體例。為了糾正上述兩個方面的偏差,選修課程的教學目標應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 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意識為目標,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這里的語言應用不僅僅是指高考試卷中的“語文知識”或者是“語言運用”之類的東西,更是指學生對中國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表達力,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的精神。為達成這一目標,可以選擇《實用閱讀》、《語言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和《當代語言生活》三個選修教材。在教材的處理上,完全可以摒棄傳統(tǒng)必修教材教學的線性流程。應以文本閱讀為中心,進行語言問題的探討。

如談到語言的規(guī)范使用,筆者設計了一個問題:網(wǎng)絡語言的利與弊。網(wǎng)絡語言作為一種現(xiàn)象,事實上已經(jīng)滲透到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生活現(xiàn)象、語言現(xiàn)象,已經(jīng)影響到漢語表達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甚至影響到我們的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我讓學生在課后收集一些如“斑竹”、“圍脖”、“ 喜大普奔” 、“人艱不拆”等等網(wǎng)絡語言。在課堂上選擇《當代語言生活》中《中國當前的語言生活》等一系列文字進行閱讀探討,了解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選擇《語言的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中系列文章閱讀,了解中國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與發(fā)展。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選擇《實用閱讀》中的系列文章,明確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科學性。通過探究,學生明白網(wǎng)絡語言實際上就是一把雙刃劍,感受到了中國語言文字的豐富的表達力和深厚的感染力,從而規(guī)范使用一些網(wǎng)絡語言。學生的語言應用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2. 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質(zhì)疑精神為目標,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探究和質(zhì)疑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選修教材給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比必修教材更為廣闊的空間。以《史記》選讀教學為例,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研討的問題:《史記》人物的生存價值觀(諸問題之一),并為學生推薦了一批閱讀篇目,如《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漁夫》等,選文不限于《史記選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李陵事件及司馬遷的“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報任安書》);屈原的“懷石遂自沉汨羅以死”(《屈原列傳》)和漁夫的“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處世哲學,伯夷的“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和管仲的“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以及韓信的“胯下之辱”,讓學生從中探究主人公對生命意義和生存價值的認識。通過對不同文本的橫向?qū)Ρ乳喿x,進行獨立、自主探究,學生加深了對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的認識。因此選修教材的學習,“不是僅僅掌握概念、原理,記住教師的結(jié)論”,“更重要的是學會探求學問的方法,培養(yǎng)應用語文、研究語言文字或文學文化的能力,并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促進學生的特長和個性發(fā)展,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 領(lǐng)略中華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底蘊和無窮魅力,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和生活品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要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對選修課程的教學尤其強調(diào),應體現(xiàn)學生對“不同于必修課的期待”。所以,選修課程教學目標的確立應避免必修教材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內(nèi)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的功利性色彩,要從構(gòu)建個體整體素養(yǎng)出發(fā),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和人格教育,使其領(lǐng)略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

如在必修教材中詩詞的教學已經(jīng)涉及很多,學生對詩詞的基礎(chǔ)知識已經(jīng)有所了解,對古詩詞素養(yǎng)有了一定的積累,那么,我們?nèi)绾翁幚磉x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的教學 ?古代散文在必修課程中也有很多篇目,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和文言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我們?nèi)绾谓M織《論語孟子選讀》和《唐宋家散文選讀》的有效教學?是不是僅僅是必修課程文言文教學的延伸?

中華古詩詞和古典散文都是重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學資源,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傳統(tǒng)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涵詠傳統(tǒng)文化興趣和素養(yǎng)。在北師大考察時,更明確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jīng)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這是同志在治國理政中善待傳統(tǒng)文化,更善用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

因此,在選修課教學中,除教材中一些疑難問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相互探討,適當講解外,我們大可不必停留在學習必修教材時那種大量簡單反復的講解與練習上面,我們必須立足于教材中,把學習的內(nèi)容延伸到更加廣闊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中去,采用“活動教學”的形式,增加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學習的機會,從而達成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和生活品位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唐詩宋詞選讀》時,輔以一些諸如詩詞背誦比賽、詩詞誦讀、古詩新唱等等形式,加強學生對古典詩詞意境和形象的感受和體驗。在教學《論語孟子選讀》時,可以設計一個研討學習的模塊:談談孔子、孟子的論辯技巧。選文語言之準確,譬喻之精當,思維之縝密,語言之平實,說理之形象等等,對提高學生的探究和思辨能力很有幫助,同時使學生得到精神的熏陶和審美的愉悅。

此外在開設選修課程時,要充分利用校內(nèi)各類教育資源,如圖書館、文化長廊、校園環(huán)境、網(wǎng)絡等等資源,開展形式多樣、有效扎實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接受傳統(tǒng)文化教育,從而達成選修課程教學目標 。

參考文獻:

[1] 貢如云.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現(xiàn)狀及對策建議[J].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3,(2).

篇6

[關(guān)鍵詞]建筑物 防雷設施 裝置間距 跨步電壓 埋地深度 接地電阻

一、前言

在建筑物防雷設計中,設計人員對一、二級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比較重視,疏漏差錯很少,但對大量的三級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設計卻常有忽視。由于設計質(zhì)量管理規(guī)定:對于一般工程的電氣設計允許可以不要計算書,因此許多設計人員對三級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設計,不再進行設計計算,僅憑經(jīng)驗而設計。對于防雷設施的是否設置及防雷設施的各種安全間距未進行計算、驗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級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施工存在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級別,增加了工程造價,而有些工程卻未按規(guī)范設計、施工,造成漏錯,帶來很大隱患和不應有的損失。

二、建筑物防雷規(guī)范的概述及比較

現(xiàn)今建筑物防雷標準有1993年8月1日起實施的《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T16-92?推薦性行業(yè)標準,1994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94?強制性國家標準。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施工逐步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防雷標準接軌,設計施工更加規(guī)范化、標準化。

GB50057-94將民用建筑分為兩類,而JCJ/T16-92將民用建筑防雷設計分為三級,分得更加具體、細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應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現(xiàn)不必要的浪費。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實質(zhì),特擇其主要條款列于表1。且后面的分析、計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規(guī)定。

三、預計的年雷擊次數(shù)確定設置防雷設施

除少量的一、二級防雷建筑物外,數(shù)量眾多的還是三級防雷及等級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對此類建筑物大多設計人員不計算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N,使許多不需設計防雷的建筑物而設計了防雷措施,設計保守,浪費了人、材、物?,F(xiàn)計算舉例說明:

例1:在地勢平坦的住宅小區(qū)內(nèi)部設計一棟住宅樓:6層高?層數(shù)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高2.2m?,三個單元,其中:長L=60m,寬W=13m,高H=20m,當?shù)啬昶骄妆┤誘d=33.2d/a,由于住宅樓處在小區(qū)內(nèi)部,則校正系數(shù)K=1。

據(jù)JCJ/T16-92中公式?D?2-1?、?D?2-2?、?D?2-3?、?D?2-4?得:與建筑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shù)的等效面積?km2?:Ae=?L?W+2?L+W?H?200-H?+πH?200-H??×10-6=?60×13+2(60+13)20(200-20)+3.14×20(200-20)?×10-6=0.02084?km2?

建筑物所處當?shù)氐睦讚舸蟮氐哪昶骄芏?

Ng=0.024Td1.3=0.024×33.21.3=2.28次/?km2?a?

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

N=KNgAe=1×2.28×0.02084=0.0475?次/a?

據(jù)JCJ/T16-92第12.3.1條,只有在N≥0.05?GB50057-94中:N≥0.06?才設置三級防雷,而本例中:N=0.0475<0.05,且該住宅樓在住宅樓群中不是最高的也不在樓群邊緣,故該住宅樓不需做防雷設施。

根據(jù)以上計算步驟,現(xiàn)以L=60m,W=13m,分別以H=7m、10m、15m、20m四種不同的高度,K值分別取1,1.5,1.7,2,Ng=2.28?km2?a?進行計算N值,計算結(jié)果見表2。

從表2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在本區(qū)內(nèi):①當K=1時,舉例中的建筑物均N<0.05,不需設置防雷設施。②當K=1.5時,即建筑物在河邊、湖邊、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電阻率較小處、地下水露頭處、土山頂部、山谷風口等處的或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在高度達15m或以上者,必須設置三級防雷措施。③當K=1.7時,即金屬的磚木結(jié)構(gòu)的建筑物,高度達7m及以上者,必須設置三級防雷措施。④當K=2時,即建筑物位于曠野孤立的位置,高度達7m?兩層以上者,均設置三級防雷措施。

可見,有的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卻不需設置防雷措施,而有的建筑物高度在7m,就必須設置三級防雷措施。關(guān)鍵因素在于建筑所處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土質(zhì)和雷電活動情況所決定。

同時在峻工的工程中,我們也看到,例1中的民用建筑物,有許多類似的工程不該設置防雷卻按三級防雷設計施工了,施工后的防雷接地裝置如圖1所示。

其中8組引下線均利用結(jié)構(gòu)中的構(gòu)造柱的4?12主筋,水平環(huán)路接地體埋深1m,距樓外墻1m。以上鋼材均為鍍鋅件,則共需鍍鋅鋼材0.192t,人工費2950元,定額預算工程直接費約0.75萬元。類似這種三級防雷以外的住宅樓、辦公樓及其他民用建筑,在我們地區(qū)1998年約竣工600~800棟,僅增設的防雷設施其工程直接費約為450~600萬元。以此類推,在全省、全國因提高防雷等級而提高工程造價?浪費?的數(shù)字是巨大的。因此,設計人員對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設計必須對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進行計算,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結(jié)合具體條件,確定是否設置防雷設施。

四、防雷設施與人、金屬管道等的安全距離

1.雷電流反擊電壓與引下線間距的關(guān)系

當建筑物遭受雷擊時,雷擊電流通過敷設在樓頂?shù)谋芾拙W(wǎng),經(jīng)接地引下線至接地裝置流入地下,在接地裝置上升高的電位等于電流與電阻的乘積,在接地引下線上某點?離地面的高度為h?的對地電位則為

Uo=UR+UL=IkRq+L ?1?

式中Ik―雷電流幅值?kA?

Rq―防雷裝置的接地電阻?Ω?

L―避雷引下線上某點?離地面的高度的為h?到接地裝置的電感?μH?

雷電流的波頭陡度?kA/μH?

?1?式中右邊第一項?UR即IkRq?為電位的電阻分量,第二項?UL?即 ?為電位的電感分量,據(jù)GB50057-94有關(guān)規(guī)定,三類?級?防雷建筑物中,可取雷電流Ik=100kA,波頭形狀為斜角形,波頭長度為10μs,則雷電流波頭陡度 = =10kA /μs,取引下線單位長度電感Lo=1.4μH/m,則由?1?式可得出

Uo=100Rq+1.4×h×10=100Rq+14h?kV? ?2?

根據(jù)?2?式,在不同的接地電阻Rq及高度h時,可求出相應的Uo值,但引下線數(shù)量不同,則Uo的數(shù)值有較大差異。下面以例1中引下線分別為4、8根?假定每根引下線均流過相同幅度的雷擊電流,且忽略雷電流在水平避雷上的電阻及電感壓降?,計算出的UR/UL值列于表3。

由表3中可知,接地電阻?Rq?即使為零,在不同高度的接地引下線由于電感產(chǎn)生的電位?電感分量?也是相當高的,同樣會產(chǎn)生反擊閃絡。

2.引下線與人體之間的安全間距

雷擊電流流過引下線及接地體上產(chǎn)生的雷擊電壓,其電阻分量存在于雷電波的持續(xù)時間?數(shù)十μs?內(nèi),而電感分量只存在于波頭時間5μs內(nèi),因此兩者對空氣絕緣作用有所不同,可取空氣擊穿強度:電感UL=700kV/m,電阻ER=500kV/m?;炷翂Φ膿舸姸鹊扔诳諝鈸舸姸?磚墻的擊穿強度為空氣擊穿強度的一半。

據(jù)表3計算的數(shù)據(jù),下面計算引下線與人體之間的安全距離。因每組引下線利用構(gòu)造柱中的4?12鋼筋,可以認為引下線與人體、金屬管道、金屬物體之間為空氣間隔,且認為引下線與空氣之間間隔層為抹灰層,可忽略不計。

?1?當引下線為4組時,人站在一層,h1=3m,Rq=30Ω,則URI=750kV?UL1=10.5kV?人體與引下線之間安全距離L安全1>

?方可產(chǎn)生的反擊。人站在5層,h2 =15m,Rq=30Ω,則:UR2=750kV?U12=52.5kV?則安全距離L安全2>

1.575m<1.83m。在上述兩個房間內(nèi),保持如此的距離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存在很危險的雷電壓反擊。

(2)當引下線為8組時,當站在一層房間內(nèi),h1=3m,Rq=30Ω,則UL1=5.25kV?UR1=3.75kV? 則安全間距L安全1>

0.757m。人站在5層時,h2=15m?則UL2=26.25kV?UR2=375kV?則安全間距L安全2>

可見,引下線數(shù)量增加一倍,安全間距則減小一半。因此設置了防雷設施后,應嚴格按照規(guī)范設置引下線的數(shù)量及間距。同時建議可縮短規(guī)范內(nèi)規(guī)定的引下線間距,多設一定數(shù)量的引下線,可減少雷電壓反擊現(xiàn)象。這樣處理,對增加工程造價微乎其微。

3.引下線與室內(nèi)金屬管道、金屬物體的距離

?1?當防雷接地裝置未與金屬管道的埋地部分連接時,按例一中數(shù)據(jù):樓頂?shù)囊戮€高度h=Lx=20m,Rq=30Ω時,據(jù)JCJ/T16-92第12.5.7條規(guī)定,Lx<5Rq=5×30=150m,則

Sal≥0.2Kc?Ri+0.1Lx?

式中Kc―分流系數(shù),因多根引下線,取0.44

Ri―防雷接地裝置的沖擊電阻,因是環(huán)路接地體,Ri=Rq=30Ω

Sal―引下線與金屬物體之間的安全距離/m

Sal≥0.2×0.44×?30+0.1×20?=2.816m。

?2?當防雷接地體與金屬管道的埋地部分連接時,按式?12.3.6-3?,Sa2≥0.075KcLx=0.075×0.44×20=0.66

由以上計算的Sal≥2.816m,Sa2≥0.66m,在實際施工時,均很難保證以上距離,因為金屬管道靠墻0.1m左右安裝,又由于Sa2≤Sal,因此可將防雷接地裝置與金屬管道的埋地部分連接起來,同時,在樓層內(nèi)應將引下線與金屬管道?物體?連接起來,防止雷電反擊。

4.引下線接地裝置與地下多種金屬管道及其它接地裝置的距離Sed

據(jù)JCJ/T16-92第12.5.7條及公式?12.3.6-4?:Sed≥0.3KcRi=0.3×0.4×30=3.96m,而在實際施工中,地下水暖管道交錯縱橫,先于防雷及電氣接地裝置施工,等施工后者時,已經(jīng)很難保證Sed≥3.96m了,也難于保證不應小于2m的規(guī)定,因此可將防雷接地裝置與各種接地裝置共用,即實行一棟建筑一個接地體。將接地裝置與地下進出建筑物的各種金屬管道連接起來,實行總等電位聯(lián)結(jié)。

綜上所述,在實行一棟建筑一個總帶電位聯(lián)結(jié)、一個共用接地體的措施后,在樓頂部應將避雷帶?針?與伸出屋面的金屬管道金屬物體連接起來,在每層內(nèi)的建筑物內(nèi)應實行輔助等電位聯(lián)結(jié),即引下線在經(jīng)過各個樓層時,將它與該樓層內(nèi)的鋼筋、金屬構(gòu)架全部聯(lián)結(jié)起來,于是不論引下線的電位升到多高,同樓層建筑物內(nèi)的所有金屬物?包括地面內(nèi)鋼筋、金屬管道、電氣設備的安全接地?都同時升到相同電位,方可消除雷電壓反擊。

五、跨步電壓與接地裝置埋地深度

跨步電壓是指人的兩腳接觸地面間兩點的電位差,一般取人的跨距0.8m內(nèi)的電位差??绮诫妷旱拇笮∨c接地體埋地深度、土壤電阻率、雷電位幅值等諸多因素。當接地體為水平接地帶時,

?3?

式中ρ―土壤電阻率/?Ω.m?

L―水平接地體長度m

Ik―雷電流幅值kA

K―接地裝置埋深關(guān)系系數(shù),見表4

Ukmax―跨步電壓最大值?kV?

按例一中的接地裝置計算,接地體長度L=146m,取Ik=150k,土質(zhì)為砂粘土,ρ=300Ω.m,則按埋深深度0.3m,0.5m,0.8m,1m時相應的K值取2.2,1.46,0.97.0.78。按?3?式計算:

其Ukmax值分別為107.97,71.66,47.61,38.28/kV。

世界各國根據(jù)發(fā)生的人身沖擊觸電事故分析,認為相當于雷電流持續(xù)時間內(nèi)人體能承受的跨步電壓為90~110kV。從計算結(jié)果可知,該工程的防雷接地體埋深0.8m時,跨步電壓已在安全范圍內(nèi)。JCJ/T16-92第12.9.4規(guī)定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宜小于0.6m,第12.9.7條規(guī)定:防擊雷的人工接接地體距建筑物入口處及人行道不應小于3m,當小于3m時,接地體局部埋深不應小于1m,或水平接地體局部包以絕緣物。包以絕緣物易增大其接地電阻,因此還是以埋深大于1m時為好。這樣處理,只增加少量工程造價,卻將接地裝置處理得更加安全可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采用基礎(chǔ)和圈梁內(nèi)鋼筋作為環(huán)形接地體,但由于三級防雷的建筑物大多為毛石基礎(chǔ),毛石基礎(chǔ)上的圈梁埋地一般為0.3m左右,較淺根本達不到防止危險的跨步電壓需將接地裝置埋深1m的要求,因此不宜采用圈梁做為環(huán)形接地體?指三級防雷建筑物?。

六、區(qū)別工頻、沖擊接地電阻

工頻、沖擊接地電阻兩者的區(qū)別及關(guān)系,許多施工技術(shù)人員不能區(qū)別與明晰,使部分工程的防雷裝置接地電阻已達到設計值,而仍然盲目采用降阻措施,增加了工程造價。

工頻接地電阻是按通過接地體流入地中工頻電流求得的電阻??梢哉J為是接地體20m以內(nèi)土壤的流散電阻,距接地體20m以外的大地是電氣上的零電位點。用接地電阻測量儀測量的電阻,即為工頻接地電阻。

自表4中可知,當接地體為環(huán)繞建筑物的環(huán)路接地體與敷設于陶粘土、沼澤地、黑土、砂質(zhì)粘土等電阻率ρ≤100Ω的土壤內(nèi)的接地體,其工頻接地電阻與沖擊電阻相等。但當敷設于砂、砂礫、礫石、碎石、多巖山地的環(huán)境時,其工頻接地電阻是沖擊接地電阻的2~3倍。因此如在上所述地面內(nèi)敷設接地體時,如用接地電阻儀測出的工頻接地電阻,只要不超過設計要求的沖擊接地電阻值的2~3倍,即可為符合設計要求,不需再采取降阻措施。如不分析接地裝置敷設地點的土質(zhì)、接地環(huán)境條件,發(fā)現(xiàn)接地電阻儀搖測值大于設計要求值,就盲目再增加人工接地體或采用降阻劑來追求達到設計值,必須造成人力、物力浪費,提高了工程造價,而這一現(xiàn)象卻有普遍性。

篇7

流年碎憶,我用最美的時光為你抒寫了長長的文章,我以為你會感動,原來是我錯了。

那種潮水般來勢洶涌地心靈悸動,早已回復平靜,不再需要漫長的等待去換取無緣的相遇,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若干場離別的演繹,即使結(jié)局再殘酷,落幕之前依然感人至深。

我不再是懵懂的孩子,卻是一個無知的少年,很突然就喜歡上一個人,很突然地收集一些相關(guān)的信息,然后走著走著又散了。懂我的人,會替我覺得可惜,不懂我的人,面對我的傾訴,也許僅因為好奇。

其實每一次的繁華過后,我都仿佛被釋放到世界邊緣,被洗竊一空的心,是無法結(jié)出果實的桃花曾一度轟轟烈烈地盛開之后所呈現(xiàn)的黯然。

如果我變成回憶,那么從前那片蔚藍的天空,是否也會晝夜不分?

如果我變成回憶,那么從前那道熟悉的風景,是否也會隨風而逝?

如果我變成回憶,那么從前那份淺薄的緣分,是否也會云煙過眼?

如果我變成回憶,那么從前那次虔誠的告白,是否也會事過境遷?

就像周杰倫的歌詞所述,朦朧的時間,我們溜了多遠,冰刀劃的圈,圈起了誰改變,如果再重來,會不會稍嫌狼狽,愛是不是不開口才珍貴---

屬于春天的季節(jié)慢慢走來,甚至在這冬天的尾巴,花兒悄悄綻放,萬象正在更新,這也是我能安靜地回憶你原因。我很珍惜這樣的時刻,因為除了這樣,已經(jīng)沒有辦法能使我離你更近一點。

其實我們都已經(jīng)長大,就像水滴石穿,你不再是我想要找的那個人,遺憾的是我當初沒有給你留下一個祝福,就已消失在人海。

空曠的高空有著白云飄過,日子就像周杰倫的七里香那樣,開始有了夏天的味道。倘若有一天你化了妝,我認不出你也很正常,因為我的眼睛不再如溪水清澈見底。

篇8

【選材分析】

2006年全國17份試卷選文全是散文,主要包括4種類型。

1.對鄉(xiāng)土文化、農(nóng)業(yè)文明的思考,如全國卷Ⅰ的《綿綿土》,重慶卷的《說村落》,四川卷的《鄉(xiāng)村的瓦》,江蘇卷的《煙雨牛鷺圖》。

2.對歷史人物的抒寫,表達對傳統(tǒng)人文精神的呼喚,如安徽卷的《行吟閣遐想》,山東卷的《文赤壁》,湖南卷的《在山陰道上》。

3.對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思考和感悟,如天津卷的《心靈感悟》,福建卷的《淚與笑》,浙江卷的《平面的生活》。

4.對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的思考,如江西卷的《秋光里的黃金樹》,湖北卷的《從阿爾卑斯山歸來》。

因此,文藝性散文的閱讀應是我們復習的重點。

【考點分析】

1.突出考查對文章主旨或中心的理解。

2006年全國17份語文試卷中,好幾份都單獨設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2.突出考查對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評價。

鑒于這種趨勢,散文閱讀的復習應側(cè)重于對文章主旨和手法的理解。

【解題思路】

1.從整體上把握作品。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設置與平時的語文教學是一致的,強調(diào)整體閱讀。解題時,首先要從整體出發(fā),通讀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還是發(fā)揮人生哲理;次看話題,是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還是對個人生活的感悟,是就歷史作闡發(fā)還是就現(xiàn)實作聯(lián)想,進而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的主旨明白了,思路清楚了,才知道每一段、每一句話在整個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關(guān)系。

2.抓文章的筋骨。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先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詞語、句子。開頭、結(jié)尾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同學們應當一字一句重點研讀。另外散文創(chuàng)作往往由形象到概括,由表象到本質(zhì),敘述、描寫是它的血肉,抒情、議論是它的筋骨,所以鑒賞散文一定要緊緊抓住那些抒情議論的句子,因為它們通常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同學們在閱讀時不妨用筆畫一畫以方便回頭尋找。

3.學會利用題目間的信息互通。散文鑒賞是一種整體訓練,所以文后的題目不是孤立命制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忌x題時一定要整體研讀,把各題干之間的暗示信息利用起來,而不應看一道題做一道題。

4.文題對照,圈定范圍。良好的的閱讀素質(zhì)不僅體現(xiàn)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還體現(xiàn)在對局部的確認、理解上。高考題的答案要盡量在原文中挖掘,因此,考生在研讀題目后要根據(jù)題干的指向搜索原文中的有效信息,確認相關(guān)段落以供組織文字之用。據(jù)筆者多年的閱讀經(jīng)驗來看,一個詞語(概念)出現(xiàn)時,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會做具體的闡釋。因此考生要特別關(guān)注相關(guān)信息區(qū)的前后,看是否有與之有并列、承接或遞進等關(guān)系的語句、段落。剖析含義豐富、帶點哲理的句子必須結(jié)合具體語境,瞻前顧后,披文入理,做到“三不離”(即不離層、不離段、不離篇),著重揭示出句子的潛在義、引申義、比喻義和雙關(guān)義。

【答題注意點】

1.對表達技巧、表達效果的考查是高考散文鑒賞中的熱點、難點。從備考的角度講,同學們在復習時應重點掌握表達技巧方面的一些常用術(shù)語的概念,如“象征、對比、襯托、借景抒情、虛實結(jié)合”等表現(xiàn)手法,“開門見山、設置懸念、承上啟下、畫龍點睛、首尾呼應”等行文方式。從功能的角度講,作者使用一些表達技巧的目的無非是想把文章的主旨說得更到位,如“象征”可使思想、情感形象化、具體化,可使文章表達得更含蓄、更深沉;“對比、襯托”可使文章主體更突出;用第一人稱,可使敘述顯得親切、真實;用第二人稱,可以拉近距離,便于讀者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考生在解答時必須明確它們的作用都是為中心服務,所以要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作答。總之,遇到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效果、作用)”的題型,一定要把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形式結(jié)合起來回答。

2.要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問題。有些考生不能擺脫自己的思維定式,想當然,把自己的觀點當成了作者的觀點,不是隨文就理,而是越俎代庖,以致丟分。所以,應對“概括作者觀點類題”時,考生要有一種暫時放棄自我的意識,不能想“我怎么看”而要問作者是怎么看的。答案的形成,一定要在文中找到依據(jù),不隨意拔高,也不簡單否定。

3.概括角度要與提問角度一致。高考命題專家預測文學作品閱讀題的考查趨勢時曾說:“文中一般不會再有現(xiàn)成的原句可以作為答案,答題的信息都分散在作品的有關(guān)段落。”2005年和2006年的高考命題亦證實了專家們的論斷,都體現(xiàn)了一定的綜合性、概括性。所以考生不能再機械地一字不差地摘錄原文中的句子,而應根據(jù)命題人所問的角度,抓住有效信息中重要的詞句,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之成為全面、凝練、流暢、契合要求的標準答案。當然如果考生棄文中的重要詞句不用,而完全用自己的話去回答,也非明智之舉。那樣的回答距參考答案都有一定的距離,有時甚至相去甚遠。

4.語句組織要上層次,有美感。一是用判斷句或陳述句而不用問句或感嘆句。答題是要對提出的問題作出明確的判斷和陳述,不需要加入自己的感情,更不能由此生發(fā)疑問。二是用理性的判斷而不能停留在膚淺的感性認知上?;卮饐栴}的層次應是由具象到抽象、由表面到本質(zhì)、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

【特別提醒】

平時做散文閱讀訓練時要多揣摩參考答案的來歷,這是以前語文高考狀元的秘訣,筆者認為很有道理。應該說,在思維運行和語言組織上,學生的練習是最重要和最有實效的。只要在訓練中不斷感受規(guī)律,不斷發(fā)現(xiàn)失誤的原因并加以糾正調(diào)整,就能逐步提高答案的準確率。

【活學活用】

鞏乃斯的馬

周 濤

①我一直對不愛馬的人懷有一點偏見,認為那是由于生氣不足和對美的感覺遲鈍所造成的,而且這種缺陷很難彌補。有時候讀傳記,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蝰橊勛杂?,就有點替他們惋惜,他們一定是沒見過真正的馬。

②在我眼里,??偸窍笳饔悬c落后,一副安貧知命的樣子,這大概是由于過分提倡“老黃?!本褚鸬纳矸锤?。駱駝卻是沙漠里的怪胎,為了適應嚴酷的環(huán)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至于毛驢,頂多是個黑色幽默派的小丑,難當大用。它們的特性和模樣,都清清楚楚地寫著人類對動物的征服,生命對強者的屈服,所以我不喜歡。它們不是作為人類朋友的形象出現(xiàn)的,而是俘虜,是仆役。有時候,看到小孩子鞭打牛,高大的駱駝在婦人面前下跪,的毛驢被縛在車套里齜牙大鳴,我心里便產(chǎn)生一種悲哀和憐憫。

③自古好馬生塞北。在伊犁,在鞏乃斯大草原,馬作為茫茫天地之間的一種尤物,便呈現(xiàn)了它的全部魅力。

④那是1970年,我在一個農(nóng)場接受“再教育”,第一次觸摸到了冷酷、丑惡、冰涼的生活實體。不正常的政治氣息像潮悶險惡的黑云一樣壓在頭頂上,使人壓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并不能打擊我對生活的熱愛,精神上的壓抑卻有可能摧毀我的信念。

⑤終于有一天夜晚,我和一個外號叫“藍毛”的長著古希臘人臉型的上士一起爬起來,偷偷摸進馬棚,解下兩匹喉嚨里滾動著咴咴低鳴的駿馬,在冬夜曠野的雪地上奔馳開了。天低云暗,雪地一片模糊。隨著馬的奔馳、起伏、跳躍和喘息,我們的心情變得開朗、舒展。壓抑消失,豪興頓起,在空曠的雪野上打著呼哨亂喊,在顛簸的馬背上感受自由的親切和駕馭自己命運的能力,是何等痛快舒暢啊!我們高興得大笑,笑得從馬背上栽下來,躺在深雪里還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淚水……

⑥馬能給人以勇氣,給人以幻想,這也不是笨拙的動物所能有的。在鞏乃斯后來的那些日子里,觀察馬漸漸成了我的一種藝術(shù)享受。

⑦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在鞏乃斯草原度過的那些日子里,我與世界隔絕,生活單調(diào);人與人互相警惕,惟恐失一言而遭來滅頂之禍,心靈十分寂寞。只有一個樂趣,看馬。好在鞏乃斯草原馬多,不像書可以被焚,畫可以被禁,知識可以被踐踏,馬總不至于被驅(qū)逐出境吧?這樣,我就從馬的世界里找到了奔的詩韻。油畫般的遼闊草原、夕陽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規(guī)模轉(zhuǎn)場時鋪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熊熊篝火邊的通宵馬經(jīng)、氈房里悠長喑啞的長歌在烈馬蒼涼的嘶鳴中展開、醉酒的哈薩克青年在群犬的追逐中縱馬狂奔,東倒西歪地俯身鞭打猛犬。這一切,使我驀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壯美和那時潛藏在我們心里的共同憂郁……

⑧哦,鞏乃斯的馬,給了我一個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時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給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聽到馬蹄踏過大地的有力聲響時,還會在屋子里坐臥不寧,總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樣兒的馬走過去了。而且我還聽不得馬嘶,一聽到那銅號般高亢、鷹啼般蒼涼的聲音,我就熱血陡涌、熱淚盈眶,大有戰(zhàn)士出征走上古戰(zhàn)場,“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之慨。

⑨馬就是這樣,它奔放有力卻不讓人畏懼,毫無兇暴之相;它優(yōu)美柔順卻不任人隨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說它是進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與美的巧妙結(jié)合恐怕也并不過分。值得自豪的是我們中國有好馬。從秦始皇的兵馬俑、銅車馬到唐太宗的六駿,從馬踏飛燕的奇妙構(gòu)想到大宛汗血馬的美妙傳說,從關(guān)云長的赤兔馬到總司令的坐騎……縱覽馬的歷史,還會發(fā)現(xiàn)它和我們民族的歷史緊密相聯(lián)著。這也難怪,駿馬與武士與英雄本有著難以割舍的親緣關(guān)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發(fā)揮、彼此氣質(zhì)的相互補益,曾創(chuàng)造出多少叱咤風云的壯美形象?縱使有一天馬終于脫離了征戰(zhàn)這一輝煌事業(yè),人們也隨時會從軍人的身上發(fā)現(xiàn)馬的神韻和遺風。我們有多少關(guān)于馬的故事啊,我們是十分愛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們的一切美好的傳統(tǒng)都像黃河之水似的遺傳下來那樣,我們的歷代名馬的筋骨、血脈、氣韻、精神也都遺傳下來了。那種“龍馬精神”,就在鞏乃斯的馬身上。

(選自《周濤散文集》,有改動)

【思考題】

1.文章開頭,作者用了哪些動物與馬對比?這些動物各自的和共同的缺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③節(jié),作者為什么說馬是茫茫天地之間的一種尤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節(jié)開頭有一句:“哦,鞏乃斯的馬,給了我一個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時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給予了我!”請揭示此句中“取消”與“給予”的內(nèi)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的結(jié)尾,作者列舉了歷史上許多名馬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牛安貧知命,駱駝畸形丑陋,毛驢難當大用。它們都反映了生命對強者的屈服,是俘虜,是仆役。

2.它奔放有力卻不讓人畏懼,毫無兇暴之相;它優(yōu)美柔順卻不任人隨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說它是進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與美的巧妙結(jié)合。

篇9

設題類型

一、鑒賞重要詞句精妙型

所謂“重要詞句”是指對文章主旨、情感、結(jié)構(gòu)等起重要作用的詞語和句子,這些詞句或意蘊比較豐富,或表達比較獨特?;仡櫄v年高考,正確理解詞句一直是現(xiàn)代文鑒賞的一項基礎(chǔ)要求。

(一)鑒賞重要詞語型

文章中的“重要詞語”,往往是使用得比較準確生動且富有含義的詞語,它的含義除了準確生動之外,還往往與作者的思想觀點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鑒賞重要詞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就是要揣摩重要詞語所蘊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附加意義和構(gòu)建文章的作用。

【例1】文章的標題新穎醒目,給人一種沉重感,“白得無比的黑”所蘊含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相關(guān)語段]我喜歡看鑲在走廊櫥窗上這些無名作者的國畫,它是我熟悉而親切的鄉(xiāng)村生活的映照。有一幅《一只豹在奔跑》的畫,畫面上一只豹在奔跑,飛沙走石,驚天動地。一個櫥窗一個櫥窗看過去,看到最后一幅《瓦房部落》。

這幅畫非常大,占了三分之一的櫥窗。但我卻看不出什么,那上面稀疏的淡墨痕跡,毫無規(guī)則地散布著,實際上是一張白紙,上面什么都沒畫??戳撕芫茫床怀鍪裁匆馕?,我就離開了。走到街對面的走廊上,無意中,轉(zhuǎn)過頭來,奇跡出現(xiàn)了:就是那幅《瓦房部落》,讓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一個龐大的瓦房群,黑壓壓的一大片,坐落在山水間。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一定是個身處異鄉(xiāng)或漂泊海外的游子。作者利用了視覺上遠近差異完成的這幅畫,表明他心目中的故鄉(xiāng),多少年了,都坐落在依稀的記憶中。記憶中,故鄉(xiāng)的瓦房黑得無比清晰。倘若某一天讓他突然靠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印象就成為一片不知所措的空白。

(節(jié)選自劉亮程《白得無比的黑》)

[解題思路]標題表面上是第二段中所指的國畫《瓦房部落》的結(jié)構(gòu)技巧以及國畫給人的視覺效果,然而閱讀第三段的文字,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的用意是指中國農(nóng)村遠遠落后于城市,這部分中的信息提供了確定答案的一個區(qū)間。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由一幅國畫所引發(fā)了對“黑”與“白”的相關(guān)問題的思索,即中國的農(nóng)業(yè)還很不發(fā)達,中國的農(nóng)民還是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這也是題目所蘊含的另一個必不可少的含義。

[參考答案]文章以此為題有兩層含義,一語雙關(guān):表面上是指國畫《瓦房部落》的結(jié)構(gòu)技巧和視覺效果;實際上則是指中國農(nóng)村遠遠落后于城市,而且中國的農(nóng)業(yè)還很不發(fā)達,中國的農(nóng)民還是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

(二)鑒賞重要句子型

我們不僅要懂得句子的表面意思,還要深入領(lǐng)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語意含蓄深刻的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如果有藝術(shù)手法,還要確認手法,分析效果。鑒賞重要句子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就是體會重要句子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shù)?!柏S富含義”強調(diào)內(nèi)容的思想性,“語言表達”強調(diào)表達的靈活性。

【例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文意加以分析。

[相關(guān)語段]圣人體內(nèi),一定存放著高質(zhì)量的目光。這樣的目光,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純棉,如黑夜的燈,如冬日的爐火,如嫵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葉,如月光里展開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憫,如閃電穿透長夜又謙卑地消融于長夜……我讀《論語》,讀《莊子》,讀佛經(jīng),讀列夫?托爾斯泰,都讀到了一束束目光,他們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們內(nèi)心里儲存的目光。圣人從目光的叢林中走過,從生靈的淚雨血河里趟過,他們的眼睛望見了苦海的深處,望見了生存莽原上傷痛的背影。同時,他們的眼睛又與長夜遠處、星空高處某個神圣的目光對接,于是,一種深達海底又接星辰的偉大心胸展開于他們體內(nèi),發(fā)自于人的內(nèi)心卻蘊藏了宇宙般深廣思想和愛意的目光,終于降臨世間。

(節(jié)選自李漢榮《目光》)

[解題思路]這道題考查學生對比喻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運用好比喻句,一定要在明確本體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本體和某種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確定好喻體。文中的本體是“目光”,而喻體是水和雪、星和月、閃電。對比喻表達作用的分析不能只籠統(tǒng)地答出其生動形象的特征,必須結(jié)合句意分析其在具體語境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畫線語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圣人的目光是高質(zhì)量的,如水和雪般清澈純潔;如星和月般明亮,指引方向;又如穿過長夜又消融于長夜的閃電,照亮世間的黑暗,驚醒蒙昧的人們,然后又謙卑地消逝,還世人一片自由寧靜的天空。

二、鑒賞語言表達技巧型

語言表達技巧一般指語言的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做這類題前應細讀所指定的語句,分析語句使用的語言表達技巧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具體答題時可采用如下思路:1.細讀所給的語句,確認所用修辭方法和表現(xiàn)手法;2.分析這種手法在文句中所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3.分析該手法的表達效果及作用。

【例3】閱讀下面的文章,分析文中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現(xiàn)了什么思想感情?

[相關(guān)語段]時光早已遠去,那些曾經(jīng)吹過曠野的風還留在衣帶上;描繪的手早已化入塵埃,從他們手底流溢出來的色彩還在;豐美的水草已成荒漠,從那里生長起來的繁榮卻留在洞窟里。

一場色彩與線條的盛會:靈動的肢體,飄飛的衣帶,蘸著寶石的顏色自如地流轉(zhuǎn)。在古中國的歷史上、漫漫黃沙下,原來掩藏著這般自由的靈魂。這般高揚飄逸,這般酣暢淋漓,這般輝煌壯麗!當一個美麗的飛天曳著長長的衣帶繞樓穿窗而過時,我們的靈魂也跟著飄飄悠悠,仿佛魚鱔從水中一滑而過。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帶子舞成這樣,像一條河,像一道綿長的波浪線,像沙丘上飛舞的風。一個民族用它的靈魂在這根帶子上舞過千年。洞窟外面,風把沙丘牽動過一輪又一輪,一千多年的風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著它在流淌。桑葉上的陽光在上面閃爍,生命在上面歌唱。從綢帶的飄飛里,我聽到一股強勁的音樂。那是生命的狂歡。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節(jié)選自學群《敦煌》)

[解題思路]語段語言優(yōu)美、形象,鑒賞時應先明確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再從原文舉一兩個例子加以具體分析,并說明寫出了事物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當然解答這類題必須記住常見的修辭格概念及其效果,像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以及反復、雙關(guān)、反語、引用、對比、襯托(映襯)等,還要結(jié)合原文中的作者情感來作答。

[參考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將靜態(tài)畫面賦予動態(tài)美,表現(xiàn)了對生命的張揚和自由的渴望。

三、多角度鑒賞語言型

多角度鑒賞題是綜合性題型。試題要求從幾個角度切入并進行賞析,每個角度都必須符合試題提出的文本的某一個語言特色。題型有兩種:一種是先揭示閱讀文本具有的某個語言特點,再指定某個語段以及確定賞析的區(qū)域,最后提出幾個賞析的角度;一種是確定賞析語段,規(guī)定賞析切入點,最后總結(jié)文本的語言特點。后一種題型賞析時有一定的難度。

【例4】請以文章第二段為例,從詞語運用、句式選擇、修辭方法三個方面分析本文語言“典雅”的特點。

[相關(guān)語段]窗子的功用,雖是到處一樣,而窗子的方向,卻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獨喜歡北窗,那就全是光的問題了。說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歡強烈的光而喜歡清淡的光,不喜歡敞開的光而喜歡隱約的光,不喜歡直接的光而喜歡反射的光。就拿日光來說吧,我不愛中午的驕陽,而愛“晨光之熹微”與落日的古紅??v使光度一樣,也覺得一片平原的光海,總不及山陰水曲間光線的隱翳,或枝葉扶疏的樹蔭下光波的流動。至于反光更比直光來得委婉?!皻堃顾鳂恰?,是那般的清虛可愛,而“明月照積雪”使你感到滿目清暉。

(節(jié)選自楊振聲《書房的窗子》)

[解題思路]“典雅”是指文章、言辭有典據(jù),高雅而不淺俗。題目要求考生從詞語運用、句式選擇、修辭方法三個方面分析“語言典雅”這一特點。具體來說,本文第二段在語言運用上表現(xiàn)為文言詞語、對舉的詞語;句式上整散結(jié)合,長短相間;在修辭上表現(xiàn)為排比和引用。要注意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舉例賞析。

[參考答案]①選用了諸如“山陰水曲”“隱翳”“枝葉扶疏”“清虛”“清暉”等有文言色彩的詞語,格調(diào)典雅。(或者:在用詞上使用了對比手法,如“強烈”與“清淡”、“敞開”與“隱約”、“中午的驕陽”與“落日的古紅”等成對的詞語并舉,使語言繁復而典雅。)②句式上長短相間,以長句為主,且整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連使用了三個“不喜歡……喜歡……”,顯得整齊、工整、典雅。(或者:多處直接引用了古典詩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殘夜水明樓”“明月照積雪”,使語言具有古典韻味。)

備考策略

解答語言鑒賞類的題目時,除了要掌握以上解題思路外,平時還要注意積累答題時需用到的知識。

一、熟悉作家及其散文風格

熟悉現(xiàn)當代一些散文名家,熟悉他們的語言風格。語言風格或精練準確、樸素自然,或清新明快、親切感人。但是,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格特點,如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豪放,有的婉約。如冰心的柔美雋麗,朱自清的綿密淳厚,葉圣陶的清淡平實,徐志摩的繁復濃麗,以及巴金的熱情坦誠,孫犁的真中顯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麗,周濤的氣勢磅礴……語言風格的不同,是由作家的美學追求、藝術(shù)個性不同造成的。周作人的散文語言舒緩、自然、沖淡、雋永,這與他的處世哲學、生活趣味有關(guān)。徐志摩的散文語言華麗、繁復、奔放、自由,無疑是他張揚性格和詩人氣質(zhì)的反映。了解這些,對具體作品的閱讀大有裨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語言最終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使用什么樣的語言,固然與一個作家的美學風格密切相關(guān),但也是由文章所描寫的對象、內(nèi)容決定的。同是朱自清的作品,《綠》《春》等散文的語言是華美絢麗、富有詩情畫意的,《背影》《給亡婦》等則顯得簡約質(zhì)樸,《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深沉含蓄的,而《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卻表現(xiàn)出激動、悲憤的色彩。

二、熟悉常用的答題用語

首先,了解《考試說明》中要求考生掌握的常見的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還有在課文中涉及的對比、借代、引用、雙關(guān)、反語、頂針和呼告等。

篇10

關(guān)鍵詞:高考;修辭方法;備考

高考大綱中對于常見的修辭方法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即包括比喻、比擬、夸張、借代、排比、設問、反問、對偶八種。通過2007年―2010年全國各省市高考試卷考點分值來看,2007年和2008年占31分,2009年占25分,2010年占16分,所占分值很高,命題主要集中在語言表達題部分,但是在詩歌鑒賞和現(xiàn)代文閱讀中也時常出現(xiàn),大約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辨析修辭方法,分析其表達作用;第二,結(jié)合句式仿寫,考查修辭方法的運用能力;第三,結(jié)合古詩文鑒賞,考查對常用的修辭方法作用的理解能力;第四,結(jié)合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常用修辭方法在具體語境環(huán)境中的作用;第五,結(jié)合寫作,考查常用修辭方法的運用能力。

下面筆者結(jié)合實例談一談這方面的考法和應對:

1.(四川卷)請以“小學、中學、大學、社會”為內(nèi)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寫四個句子。要求每個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四個比喻在語意上構(gòu)成一個系列。

童年是一張白紙,青年是一首詩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書。

解析:仿寫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方法,在仿寫過程中一要形似:句式,辭格等都要與原句中的相同,而要神似:形式與完美相結(jié)合,不能是生拼硬湊,生搬硬套。在原句中,很形象地表現(xiàn)了本體的特征,而全句又完整恰當?shù)貥?gòu)成了人生的四個階段,恰到好處,所以在仿寫過程中考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答案略)

2.用對聯(lián)考查學生修辭運用能力:

下面都是春聯(lián)的上聯(lián),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lián)。

(1)春暉盈大地__________。科學能致富__________。

(2)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__________。

解析:對聯(lián)是我國傳統(tǒng)而特有的,對對聯(lián)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出現(xiàn)在新世紀的學生考試中,煥發(fā)了新的青春和光芒,考查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要求,如審題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和高度精練的概括能力。解答這道題我們首先要了解對聯(lián)的一般知識,還要仔細揣摩所給上聯(lián)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