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疼痛護理感悟
時間:2022-11-13 03:22:00
導語:術后疼痛護理感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傷害性刺激作用于機體所引起的痛感,另一個是個體對傷害性刺激的痛反應,常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疼痛不僅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軀體運動反應和植物神經內臟反應,還伴隨著復雜的心理活動。影響疼痛的因素,近年來對疼痛的研究表明,對疼痛感受的程度和性質在不同人身上是不相同的。因為痛覺不是簡單的“刺激與反應”模式,它還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疼痛不僅是一種客觀的體征。也是一種主觀現(xiàn)象。
1.1痛覺閾即引起疼痛的最低強度的刺激,或者說是疼痛最低的可感知強度。Wof和Wolff曾報道,健康者都有相似的感知疼痛的能力。但炎癥可使痛覺閾降低,局麻、神經系統(tǒng)損傷或中樞性止痛劑可使痛覺閾提高,分散注意力與暗示可減輕疼痛。
1.2社會文化因素個人對疼痛的知覺反應中,社會文化知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1948年人類學家Kraeber發(fā)現(xiàn),某些社會階層的婦女在分娩時毫不痛苦,嬰兒出生后婦女很快就到田間勞動,而大多數(shù)婦女在經歷分娩時顯得相當疼痛。
1.3心理因素疼痛不僅有著性別差異、民族差異,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著心理因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人們因為疼痛而引起心理反應,悲傷可致疼痛加重,控制悲傷可減輕疼痛,這是由于大腦皮層對疼痛的反應受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恐懼、焦慮、失望、不耐煩均可使痛閾降低,愉快、興奮、有信心可使痛閾提高。
1.4痛覺適應傳統(tǒng)觀念認為,對痛刺激的適應是不明顯的,強烈的疼痛刺激根本不產生適應。然而新的實驗證明痛覺本身也存在負適應現(xiàn)象,即在痛刺激連續(xù)或多次作用于感官的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感受性下降的現(xiàn)象。
2術后疼痛的控制
2.1藥物治療倡導預防性用藥。有些醫(yī)生在診治有疼痛的患者時常要求患者“忍耐疼痛,盡量不用藥”,但無謂地忍耐疼痛實際上是毫無必要的。現(xiàn)有觀點認為,根據藥物的半衰期按時給藥效果明顯,所以對于疼痛性質明顯、原因清楚的手術后切口疼痛的患者,應采取預防性用藥、定時用藥,而不是待到疼痛難以忍受時再給藥。預防用藥所需劑量較疼痛劇烈時用藥量小得多,患者痛苦又大大減輕,鎮(zhèn)痛效果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24小時總用藥量比疼痛時再用藥的藥量小,同時也使護理工作由被動轉為主動,并使其有規(guī)律可循。所以告訴患者如有疼痛應及早報告醫(yī)護人員,以便及時處理。
2.2患者自控止痛法(PCA)PCA在國外正廣泛用于術后及慢性疼痛治療,其方法是患者擁有一個用計數(shù)電子儀控制的注藥泵,按規(guī)定濃度和速度勻速將藥物注入體內的方法?;颊咦钥刂雇捶?PCA)需要自我控制給藥時機和劑量。
PCA依據給藥途徑分為靜脈注射PCA(PCIA)、硬膜外PCA(PCEA)和皮下PCA(PCSA),以PCEA鎮(zhèn)痛效果最佳。
3術后疼痛的護理
3.1非藥物治療護理抑制疼痛的物質,現(xiàn)已檢測出的腦啡肽、強啡肽類物質已有幾十種,它們與外源性嗎啡一樣,能夠控制疼痛的傳導,抑制疼痛。情緒、心理等因素可影響嗎啡類物質的產生。心理護理的原理就是激發(fā)機體產生釋放內源性嗎啡類物質,因此,術后疼痛的心理護理有著重大的意義。
3.1.1控制焦慮焦慮與痛感互為因果的關系,因此,排除恐懼有利于減輕疼痛。解除患者的焦慮,焦慮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護理人員應盡量陪伴患者,允許并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感受,使用治療性觸摸或其他方法解除患者身體的緊張度,幫助患者松弛,鼓勵患者參與護理計劃,以及學習一些預防及減輕疼痛的技巧,使其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3.1.2分散或轉移患者注意力護士要保持敏感,對于輕度或中度以下的疼痛患者,可采用視覺分散法,如看電視、讀小說;聽力分散法,如聽音樂、聽故事;觸覺分散法,如撫摸等?;谝粋€人的性格以及以往經歷的不同,每個人都會選擇某些特殊的行為方式來適應疼痛反應。
3.1.3身體放松法我國的氣功、印度的瑜伽術,自我催眠、自我暗示以及心理治療中的催眠與暗示療法都有助于機體放松,肌肉張力減小以減輕疼痛。同時思想放松還能促進藥物止痛,有助于患者關閉“疼痛沖動的門”,并增加循環(huán)內啡肽,以提高患者的痛閾。
3.1.4誘導想象療法誘導患者去想象一些以往經歷過的、令人歡愉的場面,如溫暖的沙灘、柔和的陽光、蔚藍的大海、茂密的森林等。
3.2一般護理術后幫助患者擺好舒適體位,使肌肉松弛,張力減小,緩解疼痛的肌肉阻力,給患者講解術后所帶引流管的用途。對于有些患者,為減輕腫痛和切口壓力,可在床上放支架支撐被褥,觀察傷切口有無滲出、出血及感染跡象。按照不同的手術時間允許術后及早給予舒適利于緩解疼痛的不同體位,如半臥位等。病情允許可及早下床活動,疼痛一般在麻醉清醒后2-6小時最強烈,24-72小時逐漸減輕,若患者持續(xù)疼痛,應尋找原因,及時處理。
3.3應用鎮(zhèn)痛藥的護理注意維持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由于藥物的吸收和代謝速度因人而異,給予同等劑量的藥物后有的患者血藥濃度過高,引起呼吸抑制、過度鎮(zhèn)靜、嘔吐等反應;有的血藥濃度過低,鎮(zhèn)痛無效,患者依然煩躁不安,吵鬧不停。所以給藥時應觀察患者的反應及動態(tài)變化,尤其是第一次給藥后,應了解患者的反應以確定其用藥劑量。同時,護士應了解各種鎮(zhèn)痛藥物的不良反應,并注意觀察。
3.4自控鎮(zhèn)痛(PCA)的護理術后應告訴患者應用PCA治療的目的和使用方法。妥善固定給藥導管,保持給藥途徑通暢,定期評價鎮(zhèn)痛效果,當疼痛較重時,應及時報告醫(yī)師,增加藥物濃度或劑量。
4體會
有效地治療術后疼痛不僅需要護士提高護理技術,更重要的是需要認識上的更新。在有效治療術后疼痛的環(huán)節(jié)中,護士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責任。護士通過全身心的觀察、護理,可靠地評估患者疼痛,正確協(xié)助醫(yī)生制定出適宜的治療方案和定時準確的預防性給藥,可以將疼痛減小到最低程度,減少因疼痛而產生的不良影響,使外科手術后患者順利度過術后恢復期,避免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和褥瘡的發(fā)生。解除因疼痛而產生的精神緊張、焦慮情緒。患者情緒穩(wěn)定,家屬心情愉快,保證了患者充足的睡眠,提高休息的質量,對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起到促進作用。
- 上一篇:信訪局黨組工作匯報
- 下一篇:財務部職工履職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