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運動鍛煉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9 17:4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居家運動鍛煉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自理理論;腦卒中偏癱患者;穩(wěn)定期;居家康復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98-02
腦卒中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腦卒中的救治率也有了顯著提高,但致殘率卻高達80%。如何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機體功能恢復已經成為目前居家康復護理關注的問題[1]。美國護理學家D.E.Orem提出當人的自理能力不能滿足其自理需要時,就產生了自理缺陷,也就確定其需要護理[2]。為了滿足社區(qū)老齡化的需求,發(fā)展以社區(qū)或家庭照顧患者的慢性護理干預,降低診療費用[3]。目前,居家護理已經成為上海地區(qū)衛(wèi)生保健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Orem自理理論對5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穩(wěn)定期居家康復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通過華漕社區(qū)居民健康檔案找出所以近12個月內因腦卒中發(fā)作引發(fā)偏癱現(xiàn)已出院居家的患者,并對其進一步調查,選擇其中缺乏康復知識、行為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41-65歲,平均58.7歲。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16例,高中17例,大學12例;現(xiàn)生活在社區(qū)中,處于疾病穩(wěn)定時。排除語言能力障礙、理解能力障礙及其它影響生存質量疾病的患者。經基線調查,再將其分層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5例,并對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1.2方法
1.2.1居家康復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腦卒中偏癱患者提供社區(qū)常規(guī)隨訪。干預組: 由2名社區(qū)醫(yī)生,2名康復醫(yī)師,1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5名社區(qū)護士,5名紅十字志愿者(在社區(qū)中具備康復指導技能的退休人員)組成居家康復護理干預小組,對干預組實施維持6個月的康復護理干預。定期服務: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情穩(wěn)定時每天2次,每次30分鐘。不定期服務:腦卒中偏癱患者根據(jù)需求隨時可與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家床組聯(lián)系。內容:①由社區(qū)醫(yī)生聯(lián)系,康復醫(yī)師評估,護士制度康復護理計劃和措施,并指導家屬、患者積極配合完成。②床上功能鍛煉:教會患者用健肢帶動患肢進行適度的被動運動(要求各個關節(jié)在生理范圍內充分活動,如舉臂,抬腳,握拳,屈肘等),并根據(jù)患者的偏癱病情狀況和耐受能力確定肢體活動的幅度和程度,手法應適中、由慢漸快,由輕及重,由弱至強。③下肢功能鍛煉:根據(jù)現(xiàn)病情穩(wěn)定狀況,盡早適度下床活動,運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④積極利用社區(qū)資源,提供相應心理護理干預。⑤志愿者為患者及家屬傳授經驗,并結對相互鼓勵。方式:講解、討論、示教、訓練。為全程追蹤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情況,每位社區(qū)護士負責做好各項記錄。[4]-[10]
1.2.2評價方法
6個月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數(shù)評定標準分別對使用Orem自理理論居家康復護理前后進行評分。
1.2.3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
2 Orem自理理論在居家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2.1 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由于腦卒中發(fā)作引發(fā)偏癱的發(fā)生,全部或部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協(xié)助完成,使其自尊心大受打擊,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如:焦慮、抑郁、急躁、失落、頹廢等,甚至有自殺傾向。這些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嚴重影響了居家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因此,首先對患者進行專業(yè)的心理評定[11],給予合理心理疏導,允許患者情感的適度發(fā)泄,指導其重拾信心,取得家屬及朋友的積極配合,了解患者興趣愛好,針對性的制定健康心理機能的恢復。
2.2 肢體功能鍛煉: 居家康復護理干預小組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訓練計劃??祻头?步程序:床上各式-床上主動被動運動-坐位訓練-坐位平穩(wěn)訓練-站立平穩(wěn)訓練-步行訓練。
2.3 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在肢體功能鍛煉中適當穿插ADL的訓練。包括穿衣服、如廁、進餐、刷牙、擰毛巾等。盡量讓患者獨立完成這些既基本又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動。待肌力逐漸恢復后,再循序漸進的增加ADL的強度訓練。整個訓練過程要給予充裕的時間完成,耐心指導,細心協(xié)作,循環(huán)練習。
2.4 運用社會支持系統(tǒng);合理利用社區(qū)中輔助鍛煉器材的使用,向患者家屬解釋居家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說明家屬對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對偏癱康復的不可或缺,同時指導家屬如何幫助患者訓練以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4 討論
4.1 Orem自理理論在居家康復護理中強調輔助教育的作用,強調護士的任務是增進患者自我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觀能動性[12]。Orem自理理論為居家康復護理提供了臨床護理實踐和護理科研一種概念結構,體現(xiàn)護士在治療、護理、康復中的作用,豐富護士的職業(yè)內涵,在研究腦卒中偏癱患者穩(wěn)定期康復指導Orem自理理論提供專業(yè)的輔助訓練理念,并隨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相應的護理需求也會隨之減少,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13]。
4.2 由于社區(qū)居家康復護理是目前老齡化社會中的一項新興護理工作,邁進社區(qū)走進家庭的一種全新的康復護理工作在摸索和探討過程中,通過充分利用社區(qū)衛(wèi)生資源為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家庭提供康復功能訓練指導,爭取在康復干預下恢復患者最大可能性的自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經居家康復小組干預后,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數(shù)評定總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參考文獻:
[1] 戴紅,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區(qū)居民腦卒中致殘狀況及對社區(qū)康復的需求[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0.15(6):344-347.
[2] 丁亞芬,黃丹丹,張超文,等.Orem自理理論在內科腦出血患者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2):103-104.
[3] 劉臘梅 周蘭姝.我國臺灣地區(qū)居家護理發(fā)展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07.21(3):651-652.
[4] 周健 周軍 李建華.循序功能訓練康復期腦卒中患者[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0):1606.
[5] 張新勤.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0):4837-4838.
[6] 駱京京.腦卒中偏癱恢復期患者1例整體護理的體會[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97-98.
[7] 毛秋云 孫愛芹 寧波,等.Orem自理理論在腦出血病人術后恢復期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96-97.
[8] 張玲 郭紅.老年人的居家護理[J].中華全科護理,2006.9(15):1290-1292.
[9] 孫菲 徐燕.我國家庭護理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護理雜志,2006.23(1):42-43.
[10] 梁茹 吳麗芬.出院患者家庭訪視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6.5(4):79-80.
[11] 高玲 錢開林 孫延文,等.心理康復治療對年輕腦梗死后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5):5369.
[12] 李春梅.自理理論在神經外科偏癱康復護理中的運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23(17):2591-2592.
[13] 蔣鳳菊 趙慶華.自理理論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7.21(8):2072-2073.
篇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華漕地區(qū)肢體殘疾患者160例,采用隨機分層方法將患者分為心理護理干預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各80例。心理介護干預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齡32歲~79歲;文化程度:大學文化1例,高中文化25 例,初中文化34例,小學文化17例,未接受過教育1例;殘疾程度:輕度57例,中度23例,重度0例;殘疾部位:上肢31例,下肢35例,上肢和下肢16例;常規(guī)護理組80例,男46 例,女34例,年齡 29歲~76歲;文化程度:大學文化2例,高中文化22例,初中文化39例,小學文化14例,未接受過教育3例;殘疾程度:輕度57例,中度22例,重度1人;殘疾部位:上肢30例,下肢36例,上肢和下肢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殘疾程度、殘疾部位等方面比較均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guī)護理組經統(tǒng)一培訓的社區(qū)護士進入社區(qū)進行居家肢體功能指導進行常規(guī)的社區(qū)護理。心理介護組經統(tǒng)一培訓的社區(qū)護士(取得上海心理護理培訓證書合格者),進入社區(qū)進行居家心理介護干預,建立干預評估幾率本,詳細填寫每次心理介護干預后肢體殘存功能評估,制定每周兩次居家心理介護指導,每次時間為20-30分鐘,心理介護干預具體內容:①向患者宣傳社區(qū)居家心理介護的知識,發(fā)放有關小手冊,內容包括肢體殘疾患者的臨床特點、心理評估、健康教育、行為干預、肢體功能康復鍛煉等事項,督促患者配合規(guī)律的康復訓練,定期評估。②心理介護干預:努力與肢體殘疾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首先進行個人訪談,悉心傾聽患者的傾訴,鼓勵患者訴說內心感受和想法,讓患者充分表達意愿,營造一個良好的宣泄內心壓抑的機會,充分贏得患者信任的同時告知肢體殘疾患者可以通過建立信心和和希望,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挘梢蕴岣呱尜|量和改善負性情緒。③肢體功能鍛煉:根據(jù)每個患者的殘疾部位不同,由社區(qū)護士進行每周一次,每次20分鐘的一個肢體功能鍛煉指導。每個月一次有康復師進行追蹤指導。④家庭和社區(qū)支持系統(tǒng)心理護理干預:針對家庭成員和照顧者進行,指導家庭對患者進行情感、經濟、心理方面的支持,共同協(xié)助患者的生存質量的提高。在下一次居家心理介護理時評價前一次的心理介護干預的效果,以便有針對性的對下一次的心理介護有所依據(jù)。如有特殊情況,可適當調整居家心理介護干預的次數(shù),并告知患者聯(lián)系方式,同時記錄每次干預的內容及處理意見。
1.2.2調查工具及方法 ①自制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殘疾部位、殘疾時間等;②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抑郁、焦慮情緒,由心理咨詢師擔任評分員,采取現(xiàn)場觀察和交談的方式進行量表評定[4]。采用Barthel指數(shù)評定問卷評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自制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入組1周內及6個月時進行SAS、SDS、Barthel指數(shù)、滿意度問卷評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SPS12.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結果以(X+S)表示,組間對比分析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體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的變化
兩組患者入組1周時SAS和SDS評分比較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6個月時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較前明顯下降,且心理介護干預組SAS評分和SDS評分較對照組降低更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的變化( X±s ,分)
2.2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shù)評分結果(表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量表,對肢體殘疾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獨立程度的評估。60分以上可為輕度殘疾,但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0~60分為中度殘疾,生活需要旁人部分協(xié)助;20~40分為中度殘疾,生活需要旁人較多協(xié)助;20分以下為完成殘疾。干預組對1周時、6個月末進行評定。
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shù)評分結果( X±s )
2.3 兩組患者經干預后滿意度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護理滿意度比較(n%)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護理的不斷進步,患者對心理護理的需求也日益強烈。肢體殘疾患者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肢體功能和(或)肢體器質性的損傷引起的殘疾。導致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不良改變和自我效能感呈不同程度下降,影響生活質量。
心理介護干預是以心理護理理論為基礎,將心理學知識、介護知識和干預措施有機結合,充分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從患者角度出發(fā),積極調動患者現(xiàn)有的自身能量和支持資源,降低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5]。心理介護干預是社區(qū)護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促進患者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和維護患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有力條件[6]。隨著社區(qū)功能的不斷完善和健全,居家肢體殘疾患者心理介護干預越來越符合社會、家庭、個人的需求[7]。對于肢體殘疾患者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心理療法受到重視,但心理介護干預相對比較滯后。調查結果顯示,心理介護干預組SDS、SAS得分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肢體殘存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滿意度得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結果顯示與上海陳華的研究結果一致[8],表明肢體殘疾患者的生存質量應該引起社區(qū)乃至社會的重視。因此,對肢體殘疾患者以心理介護為主進行相應的肢體殘疾功能鍛煉,不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同時有效引導患者樹立肢體殘存功能鍛煉的信心,幫助其客觀評估現(xiàn)狀,更好利用肢體殘存功能來提高生存質。
綜上所述,心理介護干預能有效改善社區(qū)居家肢體殘疾患者的不良負性情緒,從而提高自理能力,有效改善生活質量,值得社區(qū)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萍.中國介護事業(yè)發(fā)展中護理人員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7(22):1262-1264.
[2] 謝瑞紅,王志剛,王哲,等.肢體殘疾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評價與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殘疾醫(yī)學,2012,20(9):121-124.
[3] 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領導小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R].2006-12-01.
[4] 梁詠梅,黃曉慧,周健蘭.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右江醫(yī)學,2014,42(5):605-607.
[5] 武春建,殷松.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2014,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2,10(5):355-357.
[6] 陳華,鄒永瑋.中老年肢體殘疾者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7(22):1262-1264.
篇3
環(huán)境是影響情緒的重要因素,疲憊一天的人們回到家中,只有對的空間才能讓主人的情緒“對位”。隨著秋天的到來,居家空間也應該展現(xiàn)秋日表情,和夏天需要的清涼感覺不一樣,秋日的居家更需要厚重和飽滿的溫暖感。有情趣的人不需要大動干戈,只要稍微花點小心思,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秋天,金黃色、明黃色、咖啡色等讓人溫暖的色彩當仁不讓地成為主角,紅色、木色、棕色也不錯。給家換裝其實并不難,將客廳里占據(jù)主要位置的沙發(fā)素色套換掉,改為一塊暖色調的沙發(fā)蓋布,整個房間立刻會有一種陽光般的感覺;或者將沙發(fā)上的靠墊等飾品的顏色改變一下,并在客廳中備上一塊暖洋洋的地毯,利用色彩元素,就能讓空間擁有暖色調的氛圍。
另外,可以在居家空間里增加一些小小的裝飾。比如,換上一床溫和的秋季床品,保證秋夜里能舒適安睡,或是為臺燈加一個布藝的燈罩,給空調等電器裝飾一個漂亮的外衣,立刻就有了溫情的味道。如果不能換餐桌,就從餐具上下手,一些顏色鮮艷的餐具能迅速讓餐廳熱烈起來。
養(yǎng)生專家說過,情緒起伏太大容易傷身,布置家也是同樣的道理。過猶不及的道理都懂,因此在布置家居時切忌一味的添加,可以嘗試適當?shù)摹傲舭住薄?/p>
別“悶”著,找朋友嘮嘮嗑
現(xiàn)代人心理壓力大,遇到不稱心如意的事難免產生負面情緒,而在萬物蕭條的秋季,這些負面情緒往往會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而被放大。通常性格敏感的人更容易觸景生情,常年在室內工作的人,特別是體質較弱或是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秋季抑郁。尤其現(xiàn)在處于電子產品時代,人們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減少,一個普遍的現(xiàn)狀是“一上網聊得火熱下了線沒什么朋友”,網絡、手機等滿足了許多人的休閑需求,卻也減少了與家人朋友真誠交流的時間。
很多時候,心理病就是一個人的時候“悶”出來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調節(jié)方式,特別是面對面的交流。多與人交流溝通,也許,身邊人的某一句不經意的話,都可能給你啟發(fā),或能幫助你擺脫負面情緒。
所以,秋季情緒低落的時候,不妨走親訪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親友,向其傾吐心里話。邀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圍著幾個小菜,一起談天說地共享美食,你會發(fā)現(xiàn)心情瞬間一片晴朗。
緩解“悲秋”,自身調節(jié)不可少
改變家居環(huán)境,多與人交流,都是調整情緒的好辦法,但若想趕走“悲秋”困擾,還要在自身生活習慣等方面來進行調節(jié)。如果把不良情緒比作一匹難馴的烈馬,那么掌握合理的調養(yǎng)技巧即可使你輕松上陣,成功駕馭不良情緒。
1.起居調養(yǎng):宜早睡早起,中午應堅持適時午休,有益大腦消除疲勞。
2.飲食調養(yǎng):維生素B有助于改善情緒,富含維生素B的食品有全麥面包、蔬菜、雞蛋等。
篇4
由于骨質退化、骨質疏松等原因,中老年人是膝關節(jié)炎的高發(fā)人群。膝關節(jié)炎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膝關節(jié)的疼痛反復發(fā)作、行走困難、活動中關節(jié)內有響聲。
有資料顯示,55歲以上中老年人膝關節(jié)炎發(fā)病率高達44%~70%。歷來認為體力勞動者的膝關節(jié)炎發(fā)病率較高,但近年來發(fā)現(xiàn)該病在腦力勞動者中也不少見,且發(fā)病年齡有提前的趨勢。
膝關節(jié)炎危害較大,可造成膝關節(jié)骨質、軟組織、韌帶和周圍肌肉的病變,并進一步加劇關節(jié)的疼痛。膝關節(jié)炎除了必需的常規(guī)治療外,進行康復鍛煉也很重要。
膝關節(jié)功能鍛煉操是其中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可以增強雙腿的肌肉力量,維持活動范圍,對膝關節(jié)炎的治療及促進功能恢復有重要作用,值得在社區(qū)居民居家康復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具體做法為:
坐位練習 取坐位,交替擺動兩小腿或伸直左右下肢,勾起腳尖。
仰臥位練習 取仰臥位,可任意選用下面4種鍛煉方法中的一種進行練習:①交替屈曲下肢,足跟著床盡量內收;②雙下肢抬起離開床面,交替屈曲、伸直,如同踩自行車;③伸直雙下肢,屈起一側下肢,足放平,緩慢上抬另一下肢至最大限度,保持5秒,然后放回床面,另一下肢重復上述動作;④雙下肢伸直,膝關節(jié)呈伸直位,由他人向下加壓,保持5秒,放松5秒。
側臥位練習 選擇舒適的側臥位,使一側下肢屈曲于胸前,另一下肢盡力向后伸直,雙下肢交替進行或將靠床面的一側下肢屈曲于胸前,另一側下肢伸直,向上抬起,保持5秒。更換側臥方向,重復上述動作。
俯臥位練習 俯臥于床上,雙小替后屈,足跟朝向臀部。
站立練習(站立、坐下交替練習) 雙下肢稍分開站立,軀干保持正直,屈膝、屈胯向下運動,然后取坐位。
走步練習 雙手叉腰,先向前走5步,走時足跟先著地,將身體重量由足跟轉移到足趾,然后向后退行。退時足趾先著地,將身體重量由足趾轉移到足跟。
篇5
關鍵詞:腹膜透析;運動療法;疲乏
腹膜透析能明顯延長患者的壽命,已廣泛應用于終末期腎病的治療[1]。由于疾病所致的生理功能改變以及治療所帶來的生活方式改變等,患者常會出現(xiàn)疲乏,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心理和社會健康。因此,如何緩解患者的疲乏程度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筆者采用有氧運動來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腎病內科行腹膜透析患者50例。入選條件:①規(guī)律性腹膜透析時間≥3個月,臨床狀況穩(wěn)定;②能進行語言溝通;③無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tǒng)疾病;④無軀體殘疾,能獨立行走;⑤愿意接受有氧運動。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5例,試驗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53.48±7.53)歲,透析時間(22.24±5.97)個月;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56.24±8.13)歲,透析時間(24.80±6.44)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透析時間、文化程度、經濟狀況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2 試驗組:由研究護士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心肺及運動器官的功能、運動經歷和健康狀況等制定運動處方進行運動鍛煉。①視患者的個體情況決定個體化有氧運動方法,包括運動形式、強度、時間、頻率等,并給予耐心、正確的運動指導。運動形式根據(jù)自身條件及周邊設施環(huán)境選擇,包括室內和戶外運動,如步行、慢跑、上下樓、打太極拳、做韻律操、跳繩等。運動強度以達到自覺呼吸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宜,心率為最大心率的50%~80%為宜;②記錄運動日記;③教會患者自我管理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異常癥狀和體征時及時反饋給醫(yī)生;④加強隨訪力度和次數(shù)。
1.3 評價指標為:采用Piper疲乏修訂量表-中文版(RPFS-Chinese Version,RPFS-CV)評定患者的疲乏程度[2]。此量表由4個維度構成,包括22個條目,分別測量疲乏的行為/嚴重程度方面(6個條目)、情感方面(5個條目)、感覺方面(5個條目)、認知情緒方面(6個條目),每個條目從O~10進行評分,O表示無疲乏或無影響,10表示疲乏極嚴重或影響極嚴重;得分越高,疲乏越嚴重。
1.4 測試方法:由專人負責,受試者獨立回答,分別在干預前及干預后6個月用上述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定。
2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實施干預后的RPFS評分的比較:見表1。干預后干預組的疲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實施干預后的RPFS評分的比較(,分)
項目
干預前
t值
P值
干預后
t值
P值
干預組(n=25)
對照組(n=25)
干預組(n=25)
對照組(n=25)
總分
4.54±0.99
4.68±0.66
-0.584
0.562
3.77±0.50
4.88±0.61
-7.031
0.000
行為及嚴重程度
4.92±1.15
4.88±1.09
-0.126
0.900
3.96±0.79
4.88±1.30
-3.022
0.004
情感
4.84±1.07
5.04±0.93
-0.705
0.484
4.12±1.01
5.68±1.07
-5.295
0.000
感覺
4.48±1.19
4.76±0.97
-0.910
0.367
3.76±0.78
5.20±0.96
-5.834
0.000
認知及情緒
3.68±1.18
4.12±0.88
-1.493
0.142
3.16±0.69
3.92±0.91
-3.333
0.002
3 討論
3.1 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的原因分析:疲乏是一種多因的、多維度的、非特異性的、復雜的主觀感受[3]。一方面,透析患者因為有胰島素抵抗、酸中毒或炎性反應、肌肉分解代謝增加,肌肉容易產生疲乏感[4];另一方面,飲食攝入不充分也是導致患者疲乏的原因這一;其次,在透析患者的生理反應、心理行為、等都有可能與疲乏密切相關。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重視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狀況的評估,并給予適當干預措施是必要的。
3.2 有氧運動有利于緩解患者疲乏:試驗組患者經過有氧運動后在RPFS各項得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其作用有:①有氧運動可促進體液循環(huán)和組織的新陳代謝;②有氧運動可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增強心肺功能[5-6];③對患者的肌肉強度、心肺功能、身體機能等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從而達到了減輕或消除疲乏的目的;④運動時新陳代謝增加,使重要臟器的血液增加,營養(yǎng)供應充足,器官的功能提高。
因此,醫(yī)護人員應重視對腹膜透析患者運動方面的宣教,使其了解運動療法對其生活質量的益處,鼓勵他們進行多種形式的運動療法。對于身體情況不佳的患者選擇能耐受的活動,改變其身體素質;對悲觀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鼓勵他們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增強其恢復健康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 陶巍巍,王 蘭,王宜芝.腹膜透析患者社會參與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2):123.
[2] Winie K W So.Joan Dodgson Fatigu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lgnancy after bone mal TOW transplantation[J].Cancer Nursing,2003,26(3):211.
[3] Jhamb M,Weisbord SD,Steel JL,et a1.Fatigue in patients receiving maintenance dialysis:a review of definitions,measures,and contributing factors[J].Am J Kidney Dis,2008,52(2):353.
[4] 路 潛,王曉月,耿 妍,等.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591.
篇6
關鍵詞:疫情;體育教學;應對策略;“空中課堂”
1研究目的
隨著疫情的快速發(fā)展,線上教學成為各個學校完成各學齡段教學任務的主戰(zhàn)場。但這么大規(guī)模長時間的線上教學史無前例,線上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詳細了解在疫情下線上小學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更好推進線上小學體育教學,本文選取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教學為例,分析疫情期間線上小學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并找出應對策略。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疫情”“在線體育教學”“線上體育課”“空中課堂”等關鍵,在中國知網等數(shù)據(jù)庫中心,查閱相關期刊文獻資料。認真研讀相關的文獻,查找當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還未解決的相關問題,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切入點,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理論依據(jù)。
2.2調查法
本研究以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中小學體育教學為調查對象,借助網絡資源搜索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相關信息。
2.3數(shù)據(jù)分析法
將線上小學體育教學面臨問題的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匯教學探索JIAOXUETANSUO總,從而找出線上小學體育教學面臨的真實問題,并制定應對策略,更好推進線上體育教學進行。
3結果與分析
3.1“空中課堂”無法進行常規(guī)體育教學,各水平段開設的線上教學內容未做針對性區(qū)分
這次疫情的爆發(fā),暴露了當前體育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如適合疫情下的專項體育課程匱乏等問題。小學體育教學計劃中的大部分運動項目必須在有場地與器材的情況下才能完成。在線體育教學如果按照原定的教學計劃和進度安排,在居家的環(huán)境下是無法完成的。體育教學要想居家在沒有特殊場地、器材、練習同伴保護下,部分常規(guī)運動項目的教學是無法完成的,居家做一些簡單的徒手模仿練習或步法移動練習,很難達到體育教學的相關的要求,無法很好掌握運動技能。全國肺炎防控會上,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員徐建方指出,“疫情期間,居家運動強度須適宜。強度過低,沒有鍛煉效果。強度過大,導致身體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1]從表1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可以看出,各區(qū)教學內容都比較豐富,但多以身體素質練習、武術、各種操類練習為主,加少部分技術動作模仿練習,部分內容顯得枯燥乏味,較少涉及其他運動項目的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運動需求,無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各個區(qū)域小學各學齡段體育教學內容完全相同,各學段的線上課程沒有根據(jù)各學齡孩子的特點,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未完全考慮各個學齡的運動需求,缺少教學的針對性。
3.2“空中課堂”注重了老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
通過觀看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的每堂體育課,可以發(fā)現(xiàn),各個區(qū)的“空中課堂”體育教學都是采用錄播課的形式進行的。雖然每堂課都是由各個區(qū)安排優(yōu)秀老師錄制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都是很科學的,但我們忽略了最大的一點,一堂課是由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我們雖然在直播平臺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但不能保證孩子能好好學習,線上的教學是借助網絡平臺將教學內容共享給學生進行學習,在“空中課堂”中沒有師生互動的窗口,而且課程又是錄播課程,無法及時解答學生學習時的疑惑,也無法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也無法看到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學生是否認真完成了學習內容,是否有疑惑,授課教師是無從得知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只注意到了老師的教,未注意到學生的學。
3.3“空中課堂”錄播課程存在不足
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線上教學對老師的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為更好組織線上教學,各區(qū)組織優(yōu)秀的教師統(tǒng)一錄課通過“空中課堂”進行線上教學,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武漢“封城”居家隔離,在缺少相關設備的情況下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我們很多體育教師“搖身一變”變成的網絡主播。以往體育教學都是在操場、體育場館進行面對面教學,我們大部分體育教師對于錄制視頻和制作視頻是沒有任何經驗的有的甚至一竅不通,由于沒有相關的經驗,也無法現(xiàn)場指導,各區(qū)只能組織教師網上研討,然后線下自己摸索拍攝制作課程內容,才有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平臺展現(xiàn)的每一堂精品課程,可以看出我們體育教師的辛勤付出。但是因部分教師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力有限錄播課程還是有一定的缺陷的例如:嘴型和聲音對不上,畫質不清晰,視頻字幕編輯動作講解太專業(yè)化,未區(qū)分各水平段等。此外“空中課堂”平臺由于是錄播課程,無法看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反饋效果和學生的疑問,很難保證教學效果。
3.4“空中課堂”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提出了挑戰(zhàn)
“空中課堂”既然是線上教學就需要學生借助一定的現(xiàn)代化智能設備(如:平板、電腦、手機、電視)居家進行學習,這對學生的自律、自覺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尤其是小學生本身自制力就比較差。從上錄播課的教師和家長的教學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在沒有老師或者家長的監(jiān)督下,是很難按時完成各個科目內容的學習,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還會存在分心、打瞌睡很難做到專心上課學習。造成這些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導致孩子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第二小學生本身自我監(jiān)督的能力就比較薄弱尤其是水平一的孩子;第三家校溝通機制未能完善,部分家長復工復產白天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督促孩子的學習,部分孩子就可能拿著手機玩游戲看電視,教師無法了解孩子的情況及時進行管理監(jiān)督。
4結論和建議
4.1結論
“空中課堂”線上教學無法進行正常的體育教學活動,小學常規(guī)體育的教學計劃受阻,疫情期間線上開設的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沒有針對各學齡段進行區(qū)分教學。武漢教育云“空中課堂”平臺小學體育課教學都是各個區(qū)里統(tǒng)一安排,上課的形式基本是錄播課。平臺沒有設置師生互動的窗口,也無法看到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學生是否認真完成了學習內容,是否有疑惑,授課教師是無從得知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只注意到了老師的教,未注意到學生的學?!翱罩姓n堂”教學平臺部分錄播課存在技術缺陷,部分教學內容動作技術講解未做詳細字幕標識,教師口型和聲音對不上,畫質不清晰,部分動作講解太過專業(yè)化,未合理考慮各個水平段的理解力?!翱罩姓n堂”教學平臺學生主要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居家進行上課,加上“空中課堂”部分教學內容顯得枯燥、乏味,無法很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跟著老師一起學習,在缺少老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下,學生使用這些電子產品學習,部分學生學習就會分心,學習上無法做到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長時間看著屏幕還影響孩子視力。
4.2建議
篇7
不少人的結果是不斷反復,一次輪回后再回起點。
一些女性感嘆而言:減肥,是一場拒絕誘惑、控制欲望的戰(zhàn)爭。因此,沒有幾個人能夠堅持到底,沒有幾個人堅韌到堅持減肥每一天。其實如果讓每一天都變成減肥的實驗日,就更科學更實際了。筆者提倡,在開始減肥之前,先做一套心理體操,再將洗衣做飯的每一分鐘仔細安排,試試看,這樣的效果會如何呢?
你該減肥了嗎?
時下流行的減肥方法花樣繁多,比如逆行減肥、束發(fā)減肥、嚼口香糖減肥等奇門八卦比比皆是。不管這些辦法有用與否,不少女性紛紛嘗試。但是你的體重真的到了要開始“收拾”的程度嗎?自己胖不胖,一算就知道。
體重指數(shù)測肥胖
目前全世界都使用體重指數(shù)(BMI)來衡量一個人胖或不胖。計算的方法是:BMI一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例如:某女士身高160cm,體重60kg,則BMI=60÷1.62=23.4,根據(jù)對照表,可知此女士的體重屬于超重,需要減肥。
成人的BMI數(shù)值與健康狀況BMI值對照如下:
一般體重:18.5~24.9之間。
理想體重:22~24。
超重:25~29.9之間。
嚴重超重:30~39.9之間。
極度超重:40以上。
標準體重測肥胖
計量單位:公斤
南方人標準體重=[身高(厘米)-150]×0.6+48
北方人標準體重=[身高(厘米)-150]×0.6+50
例如:某廣東女士身高160cm,體重60kg,根據(jù)公式計算,此女士的標準體重=[160-150]×0.6+48=54kg。(60-54)÷54=11%,該
女士屬于超重,需要減肥。
答題測肥胖
對照以下問題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是”或“否”。
1.平時極少運動。( )
2.空閑時間通常不出門。( )
3.常常午睡和打盹。( )
4.非常喜歡吃甜食。( )
5.愛吃油炸的食物。( )
6.習慣不吃早餐。( )
7.常吃宵夜。( )
8.常吃零食。( )
9.經常在外面吃飯。( )
10.常常喝果汁、可樂等含糖飲料。( )
11.經常邊看電視邊吃東西。( )
12.無聊或心情不好時,常常以吃東西來發(fā)泄。( )
13.常常將飯菜全部吃光。( )
14.肚子雖然很飽,但還是想吃東西。( )
15.即使吃飽了,但看到喜歡的東西,還是會繼續(xù)吃。( )
結果分析:如果這些問題你都回答“否”,但你還是胖的話,那肯定是老天對你不公平。而回答5次以上“是”的讀者則要多加小心了,即使你目前不胖也已經埋下發(fā)胖的種子,因為有以上種種不良習慣,你的體重肯定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令人擔憂的變化。
特別提示
研究表明,中年女性過度依靠節(jié)食來減肥的方法不可取,這是因為,節(jié)食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不僅很難達到減重的效果,反而會在某一特定時期刺激食欲。而將生活細節(jié)與減肥目的有效聯(lián)系則會讓人產生愉悅的情緒,有助于減肥計劃的順利進行。
快樂居家瘦身有招
居家也能瘦身。把鍛煉融進居家活動中,你就會收獲意外驚喜!
沙發(fā)體操
沙發(fā)是個最容易讓你體重增加的“舒適港灣”,所以千萬別被它俘虜。別一閑下來就像個土豆一樣陷進去讀書、看報、看電視。建議你這樣做:
1.陷進去也沒關系,但一定要有意識地收緊腹部,還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按摩腹部,順時針100圈,逆時針再按摩100圈。力度可大一些,以不感覺疼痛為度。長期堅持,就可以與“小肚腩”說“byebye”了。
2.也可以把雙腿架起來,比如在茶幾上墊上墊子,高度要超過心臟,這樣你的小腿就會變得修長。
3.如果坐得屁股發(fā)酸,干脆站起來,伸展一下四肢,活動一下腰部,比如擺個芭蕾舞的pose或踮起腳尖,持續(xù)5分鐘。注意動作幅度不要太大,以免扭傷關節(jié)。
4.如果坐在沙發(fā)上,還可以兩手作支撐,雙腿并攏做上下起落動作,腳尖繃直,速度越慢越好。上下起落不少于100次。如果有興趣,以上提到的運動都可以在你坐沙發(fā)看電視的空閑時間里完成,可任意組合,強度可根據(jù)個人情況逐漸加大。
適用:床上運動、接打電話等。
擦拖地板
這可是瘦身的有功之臣。
看看以下幾點都與你平時的做法有何不同。
1.先讓家里的吸塵器暫時下崗。
2.改用拖把,盡量買短一點的。拖時身體盡量前傾,拖把伸得遠些,動作幅度大些。一遍拖不干凈,可拖兩遍、三遍,權且把自己當成有潔癖的人,哪怕是地板上的一根頭發(fā)都不放過。
3.如果還嫌運動量不大,可拿塊抹布跪在地板上進行。擦時,膝蓋著地,一手扶地固定上半身,背部一定要伸直。然后另一只手拿著抹布,單手由外往身體方向擦拭。這種辛苦的擦地方式瘦腹效果非常好。擦地時最好配合深吸氣,持續(xù)時間越長越好(有哮喘病史的女性可免做)。同拖把拖地一樣,一遍不干凈,可多擦幾遍。
4.如果你家的地板面積不夠大,擦幾遍后仍覺體力充沛,不妨再做些下肢運動,比如原地高抬腿20次(指單腿的次數(shù)),連做3組,每組間隔3~5分鐘;或者原地小步跑20分鐘,直到你感覺汗出,有疲乏感為止。
適用:擦家具、門窗、玻璃等。
瘦身沐浴
要洗澡了,可不能浪費洗澡前的半小時,即使出一身臭汗也沒關系。
1.把墻角的啞鈴撿起來,先側平舉20次,手臂一定要端平;然后雙臂前伸,做屈臂動作20次,注意屈臂時速度越慢越好。
2.還沒出汗?那就再打開錄音機,放幾首節(jié)奏快一點的舞曲,跳上20分鐘,動作幅度越大越好,體會一下動作夸張的感覺會讓你很過癮。注意,一身汗別急著洗澡,以免感冒,休息5分鐘。
3.好好躺在浴缸里放松一下吧!請老公幫忙搓背就免了吧,給他留一些想像的空間。買一個自己可以搓背的浴巾,然后雙手像拉鋸一樣地做20次,搓背的效果絕不亞于手工。
4.搓腿時,可把一條腿架在浴缸上等有固定支撐的地方,腿如果能與地面平行最好。當然,另一條腿也要伸直效果才會好。做這個動作時,千萬要注意腳下別打滑,否則骶骨酸痛的感覺可不好受。當然,在洗浴時,如果想瘦哪個部位,可以有針對性地多揉搓相應部位。別擔心,有沐浴液作劑,不會傷害嬌嫩的肌膚。
鋪床運動
床這個“溫柔鄉(xiāng)”足可以讓你變得富態(tài)起來。沒關系,你只需把它“打扮”得更整潔、干凈,它也會回報你美麗和自信的。
1.先從起床后的鋪床開始吧,捋平被褥時,雙臂盡量朝前伸直,然后做劃船一樣的動作,幅度越大越好。疊被褥時,雙手拎起被褥的兩角,用力抖動,可多抖動幾次,既可以把蜷縮在被罩里的被子抖平,使下次的睡眠更舒適,也可以活動一下休整一夜的筋骨。
2.最好一個禮拜洗一次床單、被罩。記著用手洗。
3.可能你覺得這樣的鋪床運動對你實在是小菜一碟,沒關系,你可以借著床沿壓壓腿,左右輪流。壓腿時要注意支撐腿一定要站直,另一條腿的腳尖勾起,這樣壓腿的效果會更好。直到你感覺腿部的韌帶已經拉開。接著你可以在床上做20個單膝跪撐(左、右輪流)。
動作要領:單膝跪在床上,雙臂向下伸直雙手支撐,仰頭,目視前方,另一條腿努力向后上方抬起,腳尖繃直。連做3組,每組間隔3~5分鐘。
4.如果你還是感覺運動量不大,可在陽臺的墊子上跳繩50下,連跳3組,每組間隔3~5分鐘。
適用:衣柜里的衣物。
清洗衣物
你是不是已經依賴上洗衣機了?看看以下文字,你可能就會改變主意。
1.把洗衣機洗出的衣服和手洗的衣服作對比,你會發(fā)現(xiàn)洗衣機洗出的衣服實在不太干凈,有時衣服上還能看到洗衣粉的痕跡。所以,放棄洗衣機,用手洗,最好用搓衣板,這樣勞動強度會更大,衣服也會洗得比較干凈。如果擔心手會變粗糙,可戴上橡膠手套。記著,盆里的水一定要不厭其煩地端起來倒掉。
2.洗好的衣服就不要用自動升降的衣架了,試著踮起腳尖自己掛上去,如果太高,雙腳原地起跳也不錯,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彈跳力原來也很好。
3.如果手洗一盆衣物,就可以達到對上肢鍛煉的目的。如果你想加快瘦身的速度,不妨躺在床上先休息幾分鐘,接著做20個仰臥起坐,連做3組,中間間隔3~5分鐘。這樣就彌補了洗衣服鍛煉不到腰腹的缺點。
篇8
間質性肺疾病指主要累及肺間質、肺泡和(或)細支氣管的一組肺部彌漫性疾病。間質性肺病本身病變在肺部,在合并真菌感染時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特異性,從而易于被忽略,給病情觀察和護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診斷要點
疾病早期可見磨玻璃樣改變,更典型的改變是小結節(jié)影、線狀(網狀)影或二者混合的網狀結節(jié)狀陰影。肺泡充填性疾病表現(xiàn)為彌漫性邊界不清的肺泡性小結節(jié)影,有時可見含氣支氣管征,晚期肺容積縮小可出現(xiàn)蜂窩樣改變。此外肺功能檢查主要表現(xiàn)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和彌散功能下降。動脈血氣分析可顯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而二氧化碳潴留罕見。
治療要點
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有抗炎、抗纖維化、抗氧化劑、抗蛋白酶、抗凝劑、細胞因子拮抗劑、基因治療及肺移植等。對已知的具有病因和誘因的間質性肺病,首先必須去除病因及誘因,如吸入無機粉塵者(矽肺、煤塵肺等),首要的治療應是脫離粉塵的作業(yè)環(huán)境。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肺病,應立即停用一切致纖維化的藥物。與吸煙有關的間質性非病,必須立即戒煙。有部分患者在脫離病因及誘因后,可自然緩解,不需要應用激素治療.
健康教育
1.預防感染
目前認為肺部感染是間質性肺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急性加重的重要誘因?;颊咴谥委熯^程中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免疫受損,容易并發(fā)呼吸道感染,故提高對致病微生物的呼吸道免疫力至關重要。除可同時使用一系列增強呼吸道免疫的藥物外,患者還需注意適量的參加一些鍛煉,提高肺活量及耐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少去人多嘈雜或空氣流通不良的公共場所。居家時也須勤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此外,要盡量培養(yǎng)樂觀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包括正確面對自己的疾病,每天保持心情舒暢,精神飽滿也不失為防病治病的一道堅固屏障。
2合理飲食
間質性肺病患者在飲食上要保證營養(yǎng)熱量同時盡量清淡可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另外,新鮮水果含糖量較高,合并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須慎食。梨、柑橘、石榴和大棗等,具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3.要有充足睡眠
睡眠是保證健康、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4.適度運動
間質性肺病患者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應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心養(yǎng)肺,適當提高肺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但需量力而行,可以進行散步、打太極拳和慢跑等活動。一天之中,如果有1―2個小時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其中抽出40分鐘左右進行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體質會增強,減少合并感染機會。間質性肺病患者運動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需注意防止運動損傷,間質性肺病患者長期服用質類固醇激素,可能存在骨骼鈣流失,容易發(fā)生病理性骨折,需控制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避免骨折發(fā)生。其次需防受涼感冒,應根據(jù)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時不宜一下脫得太多,應待身體發(fā)熱后,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煉后切忌穿著汗?jié)竦囊路诶滹L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導致呼吸道感染,引發(fā)間質性肺病的急性加重。再次,運動后還要多補充水分,,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篇9
腦卒中的康復是一個長期的、終身的過程,出院后家屬和患者本人將成為康復治療的主要執(zhí)行者,因此,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功能鍛煉的依從性尤為重要。依從性也稱順從性,指患者按規(guī)定進行治療,與醫(yī)囑一致的行為。為加強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癱瘓肢體康復鍛煉的依從性,筆者對2009年1-6月出院的40例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一定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神經內科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47~84歲,平均70.6歲;平均住院36.5 d。所選患者符合下列條件:(1)經頭顱ET或MR[影像學檢查證實,腦卒中診斷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新近首次確診病例,一側肢體癱瘓。(3)均為已婚,無精神疾病,理解力正常。(4)均參加省、市醫(yī)保。
1.2 方法(1)由經專業(yè)培訓的護理人員每月家訪1次,每2周電話隨訪1次,及時對患肢進行評價,并針對不同時期給予相應指導。(2)開通24 h電話咨詢,根據(jù)反映問題及時予以正確指導。(3)于出院后3個月對癱瘓肢體的康復療效予以評定。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Brtnnnstrom制定的偏癱分級法進行評定,基本痊愈:恢復到IV級;顯效:提高I級以上;好轉:提高I級;無效:無級數(shù)變化。
2 護理干預的內容
2.1 抑郁狀態(tài)的干預抑郁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情感障礙,有病理性和心理性原因,多數(shù)腦卒中后抑郁為復合型。在家庭康復訓練中通過適當?shù)闹鲃?、被動運動,盡量改善癱瘓肢體的不適感,訓練的量和難度要適度,循序漸進,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對患者的正確反應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督促家屬給予精心、周到的生活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心理感受和不適,減輕患者的抑郁情緒,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
2.2 指導患者正確的肢體擺放臥床時采取健側臥位是最佳選擇,側臥時患側上肢下方墊放一高枕,使上肢充分前伸,肩關節(jié)保持屈曲約100度的位置,患側下肢的下方墊放一長枕,墊放至足部,防止踝關節(jié)出現(xiàn)內翻,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保持屈曲位。仰臥位時患側肩關節(jié)和上臂下方墊放一個長枕,以確保肩關節(jié)的充分前伸,并使肘關節(jié)處于伸展位,腕關節(jié)保持背伸位。下肢自臀部至大腿部墊放一個長枕,防止髖關節(jié)外旋。足底給予支持,防止足下垂。坐輪椅時將患者患側手置于前胸的擱板上,可適當使用肩吊帶,以防止肩關節(jié)半脫位及腕關節(jié)的過度牽拉。囑家屬每2 h變換1次。
2.3 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的訓練偏癱患者部分關節(jié)不能完成全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運動,所以仍應堅持輔助主動運動訓練,培訓家屬掌握簡單、有效的康復技術,尤其是肘關節(jié)伸展、前臂旋后、腕關節(jié)背伸、膝關節(jié)屈曲、踝關節(jié)背屈的鍛煉。關節(jié)活動度維持訓練應在絕對無痛狀態(tài)下進行,動作宜緩慢,一般上肢完成一個動作以默數(shù)3~5個數(shù),下肢默數(shù)5~10為宜,每個動作模式做5~10次即可達到預防攣縮的效果。訓練時防止運動過量,疼痛和疲勞都會使痙攣加重。
2.4 平衡、協(xié)調和良好步態(tài)的康復訓練此種訓練不需特殊設施,只要有一高度適宜的固定扶手即可。指導患者在家屬的保護下,進行坐位和立位的平衡訓練,提高坐位和立位的穩(wěn)定性,行患肢負重練習,使身體重心能隨心所欲的移動,為患者掌握良好的步態(tài)和接近正常的步行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5 其他督促患者家屬協(xié)助患者按醫(yī)囑服藥,養(yǎng)成低鹽低脂的飲食習慣及保持良好作息時間,以利病情恢復。
3 結果
患肢80肢,基本痊愈6肢,顯效36肢,好轉28肢,無效10肢,總有效率87.5%。
4 討論
出院后給予護理干預可使患者得到持續(xù)性醫(yī)療照護,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增進家屬照顧患者的知識與技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腦卒中大多數(shù)為急性發(fā)病,人們對疾病不了解,認為鍛煉對癱瘓沒有作用,通過往院及出院的宣教和隨訪,使患者對疾病提高了認識,針對不同時期患肢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給予有針對l生的指導,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積極配合康復鍛煉,有利于身心健康。
創(chuàng)造―個良好的恢復和學習環(huán)境十分重要,強調患者和家屬的主動參與。家屬的支持和監(jiān)督對提高治療依從性有明顯幫助,患者自身有依賴心理,抑郁情緒。對家屬做好健康教育,有家庭成員的積極參與可以減輕和(或)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礙,使患者較快適應目前的生活方式,主動配合康復治療。運動的學習是通過重復的過程完成的,家庭成員的積極參與可-使患者從一開始就避免重復異常的運動模式,以及由此而導致的痙攣,幫助患者以最接近正常和最省力的方式運動,使患者盡陜適應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程紅,賈國志,王嘩,等.腦血管病人偏癱的早期康復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1):93-94.
篇10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護理;進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肺部疾病,患者氣流受限通常表現(xiàn)為漸進性,同時其肺部病變與氣體和有毒顆粒的炎癥反應相關。該疾病是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發(fā)病率和致死率正在逐漸上升。有調查顯示,到2020年COPD將成為我國疾病經濟負擔隊列中的第6位[1]。COPD患者臨床多表現(xiàn)為反復咳嗽、氣促、咯痰以及呼吸困難,患者病情易反復,難以治愈,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還給患者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目前。臨床尚無根治辦法,但有效的護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 心理護理
COPD疾病病程較長,病情反復多變,長治難愈,并且該疾病呈逐漸進展趨勢,患者心理壓力極大,極其容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抑郁、孤獨、對生活失去信心等負面情緒。因此,積極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是極其必要的[2]。醫(yī)護人員需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情況,同時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聆聽患者和患者家屬反應情況,積極解答他們的疑問,進而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屬的信賴,保證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共同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穩(wěn)定患者情緒[3]。醫(yī)護人員需將基本的治療知識和疾病知識告知患者,并且將一些較為成功的治療案例分析給患者,提高患者的認知和治療信心,降低其焦慮、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與此同時,醫(yī)療機構還需積極調動社會力量給予患者溫暖的社會環(huán)境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
2 藥物治療護理
COPD目前較為常用的治療方法為支氣管舒張藥物治療、以及糖皮質激素和祛痰藥等,如患者為急性加重期,則需進行抗生素、低流量吸氧等治療。醫(yī)護人員在給藥過程中,需加強給藥護理工作,積極告知患者藥物療效和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如患者存在嚴重的肺部功能缺陷或者精神狀態(tài)較差、負面情緒嚴重,可酌情給予鎮(zhèn)靜藥,但需嚴格按照相關給藥標準操作。
3 運動護理
運動護理工作主要為呼吸訓練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肺部功能,改善患者的吸氧能力,同時還可以有效增強患者體質[4]。目前較為科學和通用的呼吸訓練法有腹式呼吸法和縮唇式呼吸法,該兩種呼吸法都是由慢及快,直至患者耐受為止。通常情況下,患者經過2-3周的訓練后,其心肺功能將顯著改善。
3.1腹式呼吸法
患者取站立位或者坐立,如患者身體狀態(tài)較差也可取仰臥位,放松全身,閉上嘴以鼻吸氣,直至不能再吸為止,同時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胸前,并且吸氣時盡量挺腹,胸部保持不變,用口將氣呼出,直到無氣為止,再緩緩深吸氣,循環(huán)下去[5]。一般而言,吸氣時間為2.5s,呼氣時間為3-6s,呼氣與吸氣時間比為2:1或者3:1,每分鐘呼吸8-10次,訓練15min,3次/d。
3.2縮唇式呼吸法
患者閉上嘴,用鼻深吸氣,直到不能再吸為止,縮唇(呈吹口哨型)呼出,,呼氣時間為3-5s,改呼吸法看與腹式呼吸法配合使用。
4 氧療護理
COPD患者多表現(xiàn)為低氧皿型,需積極給予患者吸氧治療??蛇x用鼻導管持續(xù)性低流鼉吸氧,吸氧時間為15-20min,可根據(jù)患者具體病狀調劑吸氧時間[6]。吸氧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需在旁陪伴,并記錄患者吸氧時癥狀,統(tǒng)計吸氧時間,氧氣濃度、濕度等。
5 生活護理
生活護理通常指的是患者居家或住院期間的日常生活護理工作。如是居家,醫(yī)護人員需要求家屬執(zhí)行相關護理工作:(1)保持室內空氣流暢,定期室內消毒。寒冷季節(jié)注意保暖,將室溫控制在18-25℃,避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定期開窗,注意避免患者吸入有害灰塵和氣體,戒煙[7]。(2)注意日常衛(wèi)生,注意口腔、皮膚清潔,病情較輕患者需多運動,較重患者可適當進行床上簡單運動。避免食用高糖分、熱量食物,多食用高纖維和高蛋白食物。
6 結語
近幾年來,COPD 疾病病發(fā)率逐年上升,給社會經濟和患者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由于該種疾病的進行性發(fā)展特征,臨床治療難度較大,合理有效的護理工作成為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減輕患者病狀的重要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 肖群芳,蔡莉,陽春桂,鄧雪英.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當代護士(??瓢妫? 2010,01(06):74-75 .
[2] 朱曉芬,吳斌,葛曉燕. COPD合并抑郁癥的發(fā)病情況和護理對策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08(21):81-82 .
[3] 林慧敏,許怡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與護理體會[J]. 吉林醫(yī)學. 2010,07(24):63-64 .
[4] 高敏,袁小燕,劉莉,段懷鳳,韓微. COPD患者健康教育與生活質量相關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9,11(09):84-85.
[5] 鐘美容,韓葉芬,黃麗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調查及護理對策[J].廣西醫(yī)學.2009,08(0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