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文言文重點范文

時間:2023-08-17 18:13: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一語文文言文重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一語文文言文重點

篇1

高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一、聯系史實和相關的背景,以擴充學生見聞,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選的文言文篇目,大多為先秦散文和諸子散文。與這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相關,許多作品雖具文學性,但基本忠于歷史史實,且人物、事件互相關聯,牽一動十,如《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觸龍說趙太后》、《季氏將伐顓臾》、《晉公子重耳之亡》、《荊軻刺秦王》等,均與許多重要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相攪合,構成嚴密的因果聯系,如果教師只是孤立地講授課文內容,不注重與歷史事件的聯系,其結果,一是不易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感到內容單調、枯燥;二是不能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歷史理件這間的邏輯聯系,從而影響記憶效果;三是不能讓學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識原野的廣闊性,求知欲望便極難得到引導和培養(yǎng)。因此,筆者認為,語言教師應該多讀史書,了解、熟悉中國的歷史。在給學生傳授相關歷史知識時,甚至在比歷史老師的講授更生動、細致、傳神。這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善于指導,背誦要力求準確

誦讀不是讓學生隨心所欲地郎讀課文,它必須尊重創(chuàng)作者镕鑄在文章中的真實的思想感情。而這思想感情不是一開始就能把握得準的,它必須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所以筆者認為,對于文言文的教學,起初應讓學生自學,最好是默讀,發(fā)現問題,初識文意;其次是質疑和答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誦讀則在這兩個步驟之后進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準確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讀出語感來。這一步做好了,將大大提高學生對文言文語言的感受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誦必須忠實于原文,力求詞句準確,這也是文言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有人認為,要求準確背誦,完全忠實于原文,是一種死教,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首先,學語文必須學語言。能流傳于世并選入教材的文言文,多為古代名篇,其語言的優(yōu)美和諧和準確嚴密無論怎么說都應該是典范。而我們中學生按照自己現有的水平隨意加改變,多數只能改糟,不會改好,這就會把自己引上學習語言的歧途。其次,我們在運用知識、運用語言時,常常免不了要引經據典,而一旦誤讀誤記,就不單是張冠李戴的問題,有時甚至是無中生有了,這必然影響到期引論的效果。其次才是應付高考的問題。高考試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相當的比例,閱卷要求也十分嚴格,錯、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要求學生準確背誦,準確書寫,決不能擅自增刪和改變。

三、對字、詞、句式的教學要死中有活

所謂“死”,就是對文言字、詞、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語法現象和考點要反復強調,并對其概念化、條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學,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們還必須反復強調“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概念。

例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另一個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種常見的用字現象,我們無須向學生引經據典或想當然的過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來,但反復強調這個概念,讓學理解、掌握常見通假字是必要的,這不單是高考題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內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讀文言文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調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如:“畔”,其本義是田邊,所以引申為“旁邊”的意思,如河畔、橋畔等;“畔”與“叛”同音,所以又借用為“背判”的意思,如“親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義。?

尤其新《大綱》要求重點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和18個文言虛詞,更是常提常講常歸類的對象,必要時教師要對其進行集中整理,打成資料印發(fā)給學生。對于古今詞義差別較大的詞和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要指導學生專門歸類掌握,切不可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語法教學的一個難點,但教師的任務是讓學生逐步認識、掌握諸如“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見文言句式,了解他們的一般構成、識別和使用方法。所謂“活”,就是在教學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生動靈活,增強互動性,便于讓學生接受。教師應努力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一講到底,只做翻譯了事。

四、教給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技巧

正確翻譯文言文是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關鍵所在,教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

首先,讓學生遵循翻譯文言文的基本原則,即“信、達、雅”。信:忠實于原文,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斑_”: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雅”:澤文簡明、優(yōu)美、生動。

篇2

三一班 王翀

薩特說:“人是一堆無用的欲望?!钡`魂是欲望的導師,它引導欲望升華,于是人類有了藝術、道德、宗教,擁有了人格的偉大力量。沒有人生來就有偉大、高尚的人格,讓我們以人格之火種燃起青春之火焰。

沒有人能夠否認,人格擁有著極其龐大以至于恐怖的偉大力量。它凌駕于所有的權勢和財富之上。南懷瑾先生在書中寫到:“人類歷史中有著孔子一般的偉人,他們沒有土地,沒有人民,但可以輕易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他們沒有土地,沒有人民,但只要人類歷史文化存在,他們的王位和權勢就永遠的存在?!边@種人被稱為“素王”(即“無冕之王”),他們正是憑借自己偉大的人格力量,在歷史長河中永遠流傳,在文化星空里長久放光。

然而,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格呢?南懷瑾先生講:“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道無魔則誓愿不堅?!眳伪局邢壬舱f:“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备刑招兄壬f:“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來,建筑起‘人格長城’來。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為集體謀利益……”只有經歷了堅定自己信念,拒絕諸多誘惑,擴大至公共道德的全過程,一個人的人格才算真正完善。

古今中外,具有高尚人格的仁人志士,猶如璀璨在夜空的繁星,給我們樹立起崇高的道德標桿。吟唱著“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自沉汨羅的屈原;自己的茅屋為秋風所破,卻還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面粉的朱自清;歷屆感動中國人物中的每一個獲獎者,等等,一個人就是一面鮮艷的旗幟,一個人就是一種不朽的精神!

我們現在正值年少,意氣風發(fā),在為夢想奮斗的征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是更為重要的任務。沒有高尚的人格,就不可能實現美麗的青想。如果把夢想比作一顆種子,我們此刻的努力奮斗,就是給種子澆水讓其發(fā)芽、開花的過程,而人格恰如陽光,播撒在嫩芽上,讓其健康的、富有活力的生長,結出更為豐碩甜美的果實。沒有陽光,植物不會生長,而沒有高尚的人格,即使我們能成就一番事業(yè),那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木,徒有其表,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