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村落文化遺產價值傳播方法

時間:2022-07-20 11:23:16

導語:傳統(tǒng)村落文化遺產價值傳播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tǒng)村落文化遺產價值傳播方法

摘要:傳統(tǒng)村落成為近年來旅游的熱潮,許多古村落也將旅游業(yè)作為重點產業(yè),但有時傳統(tǒng)村落的文化遺產價值得不到充分傳播,尋找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同旅游發(fā)展的共贏之路,對于古村落的文化遺產價值傳播及可持續(xù)發(fā)展都十分重要。

關鍵詞:宏村;旅游;原真性;文化傳播

傳統(tǒng)村落普遍擁有較豐富的文化和自然資源,具有歷史、文化、社會等諸多價值。對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村落而言,加強遺產地的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傳播是其發(fā)展中很重要的一點。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旅游相結合”,其中明確提出的促進文化保護和旅游開發(fā)的良性互動的要求,是每一個世界遺產地都應思考的問題[1]。本文以宏村為例,探討傳統(tǒng)村落文化遺產價值在傳播方面存在的問題,尋找改善現狀的方法

1宏村現狀調研分析及主要問題

宏村作為中國第一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村落,具有很高的綜合價值?;张山ㄖ?、村落布局、民風民俗等優(yōu)越條件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加之被譽為“畫里的鄉(xiāng)村”,是古村落中著名旅游目的地之一。宏村作為5A級景區(qū),整體旅游建設較為完善,但通過調研發(fā)現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善。通過POE詞頻分析(見圖1)發(fā)現游客整體對于宏村的文化遺產導向有初步的認知,徽派建筑是游覽者關注的關鍵點所在,但在具體的問卷題項結果中,也發(fā)現大多無專業(yè)背景的游客對于宏村的了解只是粗淺的,在宏村中傾向于進行單純觀看游覽的體驗,游覽后對于徽派建筑、鄉(xiāng)土民俗等大多只有模糊的印象而無深入的了解(見圖2),這對于擁有如此多資源優(yōu)勢的宏村,僅僅被單純看作景觀而文化歷史等方面的轉化度不高,是一種很大的遺憾。此外,游客大多認為宏村目前的商業(yè)化程度較高且影響了游覽體驗,對于商業(yè)化帶有消極的態(tài)度?;诖藘牲c,宏村在對于排除多方干擾、展示自身遺產價值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2宏村文化遺產傳播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

宏村在文化遺產傳播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自身的突出普遍價值(OUV)不能充分發(fā)揮,這歸結為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旅游業(yè)發(fā)展對傳統(tǒng)地域文化“原真性”保護的挑戰(zhàn)及其所導致的傳播問題;另一方面,游客接受的教育中對遺產保護及背景方面的缺失,使得游客在游覽時對宏村不能產生強烈的場所依屬感和文化認同感,從而不能很好地接收宏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而更多地傾向于單純參觀。

2.1原真性的片面化建構

原真性是世界遺產保護中的重要概念,不僅是指保持最初的狀態(tài),還包括維護當時的環(huán)境[2]。對原真性的保護不僅是對遺址遺跡、特色古建等靜態(tài)保護,還包括對歷史文脈可延續(xù)性的動態(tài)保護。不僅是保留歷史點的文化意義,還要重視人及其文化傳承,是一種可持續(xù)的保護行為[3]。而對原真性的片面化理解便會導致對古村落保護的表面化、靜態(tài)化、旅游化,從而達不到對文化遺產的深層價值的良好傳播。如今的宏村進行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遺產保護行動,在保護過程中與宏村原住民之間存在一定的脫離[4]。宏村目前過分傾向于服務旅游,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社區(qū)條件的改善。村民在宏村旅游業(yè)當中的獲利十分有限,因而會有一定的負性情緒,對于前來宏村游覽的游客雖然態(tài)度友好,但缺少主人應有的場所歸屬感和文化認同度,與游客缺乏文化等方面的溝通,使得宏村的遺產價值傳播在最基層也最易普及的環(huán)節(jié)有所缺失。調研結果也顯示游客通過居民介紹了解宏村的數量有限(見圖3)。宏村實行著嚴格而強制的商業(yè)化管理,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過于硬性并且不合理的商業(yè)場所規(guī)定使得民眾與管理者打“游擊戰(zhàn)”,而徽商文化及精神并沒有得以很好體現[3]。此外,宏村對于自身的文化遺產價值的挖掘有待深入,有一些不符合當地文化背景的無效保護反而加速了遺產的破壞。

2.2游客接受意愿及保護理念待提高

許多游客在原初性教育中接觸到的遺產保護的相關知識不足,落實到宏村,游覽者在前往宏村之前對其了解也很粗淺和表面,大多只知曉其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名號。了解的缺乏使得游覽者不能在一開始就對宏村有一定的遺產地文化敬畏感,在參觀過程中也就缺乏進行深一步探究其文化底蘊、徽派建筑歷史沿革等興致,以至于很難形成對于宏村文化遺產的強烈的保護意愿。

3提高宏村遺產地旅游過程中文化傳播的方法

提高遺產地旅游過程中的文化傳播要靠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一方面,宏村自身要進一步挖掘自身遺產價值與精髓,全面理解并建構宏村的原真性,增強由內向外的有效傳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游覽者的原初教育,培養(yǎng)游覽者更進一步探索宏村價值的積極性,使得由外向內主動吸收。

3.1宏村自身展現遺產價值與精髓

3.1.1自身文化底蘊的挖掘與推廣宏村文化底蘊深厚,但被充分挖掘出來并作為旅游資源向游客傳播的僅僅是很少的一部分。徽派建筑無疑是宏村最為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也是宏村宣傳推廣的重點。但如今對于徽派建筑的展示更多的只是外觀的修繕及保留展示,而對于很多的徽派建筑的內部空間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視,沒有足夠地重視和及時地修繕,宏村當地應注重徽派建筑的整體性保護,防止內部的空心化。此外,對于徽派建筑的歷史沿革、自身特點充分挖掘的基礎上,要思考更好的知識普及方式,尋求更好的展示方式。宏村如今注重更為物質層面的原真性保護,如建筑、街巷格局、水系、遺址遺跡等,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關注較少,特別表現在對當地工藝及民間藝工的忽視和發(fā)展限制上[4],在調研中游客對于“三雕”較少的了解情況也可以反映這一點(見圖4)。宏村應在注重物質層面的同時,重視民間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推廣。目前宏村的商業(yè)化不夠規(guī)范,導致許多游客將宏村的商業(yè)化單純看作一種消極因素。但是徽商的文化和精神也是很重要的一份文化遺產。宏村方面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將徽商文化與現有徽派建筑等已開發(fā)遺產價值相結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山東周村的發(fā)展模式,將現代商業(yè)與徽商文化結合,如對店鋪改造使之更接近徽商原本面貌、導游講解或是導覽冊中增添對于徽商的介紹等,宏村管理與發(fā)展的決策者需要對商業(yè)化進行重新的思考與定位,讓商業(yè)化不僅作為一種消極因素存在。宏村文化的展現還可以通過多種文化活動的策劃進行,例如由梅帥元先生及其團隊制作,從2004年起每年陸續(xù)推出的山水系列實景演出之類的文旅項目。諸如此類的文化實景演出能激起游覽者的興趣,降低游覽者理解宏村文化的門檻,并且形式也為各個年齡層次所接受與喜愛。宏村可以更多策劃諸如此類的文化實景演出,并將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甚至可以考慮將之與宏村的實地游覽過程結合聯動,如埋下伏筆吸引游客到實地深入探索等,可以起到更好的文化傳播效果。3.1.2推動宏村居民參與本土居民是遺產地原真性傳遞的中堅力量,對傳統(tǒng)村落文化來說,由于本土居民正是古村落文化的主要踐行者,他們對古村落文化系統(tǒng)的認知和情感也是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獲得的信息更為真切,因此居民對傳統(tǒng)村落文化的認同也就成了古村落文化“原真性”保護的重要基礎。國內學者認為保護文化遺產,更要注意到其所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民俗、社會關系等的文化內涵,以保存其“生活真實性”[5],從而將遺產保護的“原真性”要求與地域文化保護聯系起來。而保護具有“生活真實性”的“活態(tài)文化”,關鍵在于培養(yǎng)文化踐行者“自珍”的保護意識[6]。居民在其中發(fā)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總的來說,宏村居民對游客的態(tài)度較為友好,但其宣傳地域文化的主動性有待提高,為了讓居民更好地助力宏村遺產價值的傳播,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第一,提高本土居民教育文化水平,提高總體的受教育情況。教育是一切發(fā)展的根本,良好文化素質使得居民能夠認識文化遺產價值和對文化遺產進行自覺性保護,同時促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第二,從制度上維護宏村居民的權益,保證各方利益主體均能參與管理、決策。保證利益分配公平,因為公平是旅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子之一[7]。而居民從旅游開發(fā)中獲得經濟收益會有助于增進居民對地方文化的認同,從而促進傳統(tǒng)村落文化的保護。將社區(qū)參與理論運用到宏村的文化傳播中能起到更好效果,也有利于宏村文化遺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第三,重視旅游專業(yè)化人才的培養(yǎng)。在發(fā)展旅游前,宏村居民以從事傳統(tǒng)農業(yè)為主;旅游發(fā)展之后,宏村居民的社會身份發(fā)生了變化,由農民變成了旅游經營者,旅游住宿業(yè)和餐飲業(yè)成為居民重要的就業(yè)途徑[8]。導游等專業(yè)化人才也有大量的市場需求。宏村可以加強對專業(yè)化人才的培養(yǎng),既能解決部分就業(yè)問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商業(yè)化的存在,最主要的是能更好地起到遺產文化宣傳推廣作用。3.1.3區(qū)域一體化宣傳推廣皖南一帶有許多具有很高遺產價值的徽派古村落,很多前往宏村旅游的游客也會一并游覽黟縣的其他古村落,在宏村方面,游客對于該傳統(tǒng)村落游覽的目的地明確性不是很強,而是更傾向于在一次旅行中進行多村落的游覽?;诖?,可以考慮將徽派古村落進行區(qū)域一體化宣傳推廣,在時間、空間兩個維度活化景區(qū)[9]。群體效應有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徽派建筑全貌,旅游全行程都沉浸在徽派建筑的文化氛圍中,更加有利于文化遺產地的文化傳播,宏村、西遞等文化價值能更好地被游客所接受,也有利于深入了解。宏村僅作為單一遺產地景點的推廣,較難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更易使游客的游覽偏向于淺層地觀光,不利于文化輸出。而徽派建筑群既具有徽派建筑共通的特點,同時又有格局特色,一體化的介紹能讓游客先對徽派建筑全貌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個深入,能全方位、深層次地起到文化傳播的作用。

3.2對游覽者遺產價值的原初教育

除了宏村自身對于文化遺產價值的挖掘和傳播做出努力外,游覽者自身也要有所積淀、保有興趣和熱情,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起到文化傳播的效果。文化遺產能產生一種力量,使人們去積極思索過去的人和事,思考過去的人怎樣生活、怎樣工作,為什么形成這樣的文化。通過遺產進行教育也能夠提供一種更全面的視野,它比純粹由文檔資源構建的歷史更有趣、更直接、更真實。而且,如果人們通過遺產學習,懂得了歷史環(huán)境的價值,他們就學會了鑒賞,進而去保護它。能夠理解、支持遺產的公眾群體在保護歷史環(huán)境奮斗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10]。3.2.1青少年階段文化遺產相關教育加強有調查研究顯示,從小對文化遺產有所了解的孩子,在長大后更傾向于去遺產地實地考察,也更有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意識。這也就對遺產價值的宣傳和教育提出了要求。學校等教育體系應當加強對在校學生遺產文化方面知識的教育。以宏村為例,可以介紹徽派建筑背景、宏村的歷史沿革、村落的布局、“三雕”的形式等,以圖片等有趣的方式向學生傳遞遺產地的文化知識,如今皖南片區(qū)的學校也將其作為研學游的目的地,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對其產生興趣,而從小養(yǎng)成的對于文化遺產地的興趣有利于其今后對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形成。父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多向孩子講述家鄉(xiāng)的文化底蘊,分享自己的旅游見聞,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帶孩子多出去實地旅游,從小浸潤在遺產文化環(huán)境中的孩子更會有強烈的文化認同感,也易形成更強烈的傳承意識。3.2.2游客旅游前增加自身知識儲備對文化遺產地的探訪要適當區(qū)別于與一般休閑度假地的游覽,在前往前可以自行查閱相關知識背景。而這種自覺性也可由周圍環(huán)境輔助培養(yǎng),如宏村附近的酒店可以分發(fā)遺產地介紹信息,通過掃碼、宣傳手冊分發(fā)等方便的途徑讓游客從到達旅游地周邊開始,就進入宏村的文化氛圍之中。

4結語

對于遺產地文化價值的傳播要靠各界共同努力。遺產地當地要深度挖掘自身的遺產文化價值,調動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恰當的管理方法和旅游策劃手段促進文化的由內向外的輸出,使突出普遍價值為更多人所接受。其他部門要注重遺產文化價值的宣傳教育,同時游覽者自身也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游覽前的相關背景的了解和知識的探索。筆者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宏村等傳統(tǒng)村落的原真性能得到更好保護,文化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能得到更好推廣,更多的民眾對于傳統(tǒng)村落等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也能夠得到培養(yǎng)。

作者:齊若寧 單位: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