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怎么運用信息技術
時間:2022-11-08 10:04:26
導語:特殊教育怎么運用信息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黨的報告中指出: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特意指出了特殊教育說明國家現在非常重視特殊教育的發(fā)展,,那如何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教學,推進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將是本文主要的探討內容。
一、目前我國特殊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現狀
隨著國家經濟的逐年強大,黨和政府不斷的加大對特殊教育各方面的投入,從而使我國的特殊教育事業(yè)在最近這幾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上現在每個特殊教育學校教室都已經全部配備一體機,每位教師也有專用備課電腦。但是特殊教育的信息化建設不是簡單的錢的投入,硬件的提升,更應該是全面的綜合提升。怎么樣才能發(fā)揮信息化設備的教學和科研功能是目前我們特教教育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1]特殊教育輔助技術普及率較低,難以實現缺陷補償。美國的殘疾人教育法(IDEA)就是考慮到了輔助技術的重要作用特意要求,“老師在制定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時必須要考慮學生是否需要輔助技術?!比缣厥鈱W校的盲人常用的讀屏軟件、聾人常使用的字體手寫輸入軟件等;輔助軟件雖然在特殊教育領域有獨特的作用,但實際上在全國特殊教育行業(yè)內尚未達到一半的使用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并且特教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很少使用輔助軟件進行輔助教學,即使學校采購了相關軟件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達到良好的日常使用率。
二、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中的優(yōu)勢
(一)豐富多樣,激發(fā)興趣,幫助學習。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比及的,而只有信息技術才能提供多樣性的教學資源。而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外部刺激是集圖形、圖像、字體、動畫、聲音等全方位一體的綜合性刺激。[2]由于特殊兒童多半是綜合性殘疾,其認知的方式和普通的正常孩子不一樣,因此需要全面的調動健康感官來幫助學習,從而補償其他有缺陷感官。比如聾啞生失去了聽和說的能力,只能依靠眼睛來獲得外界的信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一個老師站在講臺上用一本書、一支粉筆,學生們感覺索然無味,老師也無法很好的傳遞知識。但是PPT課件中的視頻和圖片缺很容易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求知欲,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去更好的接收老師所傳授知識。(二)虛擬現實,形象生動,幫助理解。我們拿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材第九冊中的一節(jié)課文為例,小壁虎借尾巴這節(jié)課講到了因為小壁虎的尾巴斷了,所以它想想要去借一個新尾巴。但是老師怎么能在黑板上演示這個過程呢?通常的教學手段無非只有一幅壁虎斷了尾的圖片,老師為了講解這個斷尾巴的過程,用手語反復的表達,恨不得自己變成一只壁虎去演示斷尾巴的過程。而現在老師只需要播放一個壁虎斷尾的科學小視頻或者是PPT連環(huán)畫,學生看了之后一下子就理解了。所以通過借助多媒體的虛擬現實功能,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真正的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新型互動,提升效率,長久記憶。一些教學軟件所自帶的娛樂互動學習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在游戲娛樂的過程中輕輕松松的學會了知識,并且這樣主動式的學習方法可以使知識的記憶更牢固。也擺脫了以往陳舊的死記硬背,借助電子課件和網絡資料,即省時又省力,也大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四)創(chuàng)設情感,陶冶情操,愉快學習。以培智部學生為例,他們普遍存在智商低下,動手能力差,毫無專注力。學習的特點是反應速度很慢,理解問題很困難,對枯燥的知識點毫無興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心理,老師在初期不能很好的養(yǎng)成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那么以后就很難讓學生配合老師進行課堂學習。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繪聲繪色的教學內容,培智學生就會一下被美麗的畫面和優(yōu)美的音樂所吸引,從而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愉悅的審美情感。例如老師在教“大、小”比較的內容時,可以出示大小不同的動物圖片或視頻,配以符合動物叫聲的音樂,激發(fā)智障學生的直觀體驗。在身心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去理解新的知識。再比如教“獅子,老虎”的內容時,猛獸咆哮的聲音配以動畫中矯健的身軀,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深深的印入培智生的腦海中去。
三、特殊教育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準則
(一)正確運用缺陷補償理論原則。黃建行老師在他的文章中曾指出“任何人在一個方面出現缺欠,將會在另外一個或幾個方面去得到補償”[3]。比如先天聽力功能喪失的兒童,由于先天發(fā)育問題或者是后天打針吃藥等事故徹底喪失了語言能力和聽力能力。為了去補償他們在聽覺上的缺陷,就需要去調動他們的視覺;而為了補償盲人的視覺能力,就需要調動他們在觸覺和聽覺上的能力。所以在特殊教育中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應特別注意應用補償性原則。我們可以在聾生的課堂教學中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視頻和五顏六色的圖片,去直觀、形象地表達教學內容;而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那些用不能用手語去表達的知識,可以利用教學軟件和多媒體等手段來輔助完成,既防止學生對老師的表達一知半解,又使學生直觀地獲得了書本上的信息。在盲人兒童的教學中可以利用他們高于常人的聽覺,通過播放情景音樂或者語言解說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二)正確的運用抽象和直觀相結合的原則?,F在特殊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都是以形象直觀為主,但是這些直觀的教學只是能表達知識的表層面,想要全面掌握還是要靠在其他材料中去提取,從而達到全面的認識。[4]因此,在目前特殊教育的運用中要注意將直觀與抽象相結合,才能合理的完成教學任務??茖W性,技術性,藝術性三者有機地全面結合就能夠使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教學中體現出無窮的威力。而互聯網教學則是現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中最先進的技術,在特殊教育中正確的借助互聯網的優(yōu)勢,會使我們的學生不受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的去學習知識。(三)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課堂的使用原則。雖然在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課堂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信息技術雖然在課堂輔助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但也不可能是包教包會的靈丹妙藥,所以有些老師希望用信息技術包教包會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如果在一節(jié)課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全部去看視頻,看圖片也是不合理的。真正的教學內容就沒有時間全部傳授給學生,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就會失去其應有的價值。所以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應該在一節(jié)課中合理的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即能保證展示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點,又不會喧賓奪主過多的占用教學時間?,F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正日新月異,這就需要我們特殊教育工作者去不停的學習,多參與各種教育教研活動,多讀書去充實自己,從而為特殊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郭炯,鐘文婷.特殊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建設與應用現狀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4):26-35.
[2]李麗杰.談談特教學校信息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39).
[3]黃建行,雷江華.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巫莉.信息技術專項教學活動的應用模式[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3(2):48-49.
作者:朱亮 單位: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
- 上一篇:生活化下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探究
- 下一篇:特殊教育學校班級德育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