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家庭教育實效性實踐研究

時間:2022-12-05 10:10:23

導語:提升家庭教育實效性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家庭教育實效性實踐研究

摘要:社會情緒能力課程在打破家庭教育傳統(tǒng)的認知指導方式,引領家長培養(yǎng)孩子正向的社會情感、良好的品格、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均具有積極作用。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社會情緒教育理念和案例分享,以及延展到家庭的社會情緒能力課程親子實踐作業(yè),均為落實社會情緒能力課程家校合作環(huán)節(jié)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社會情緒課程;家庭教育

兒童的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只有“三位一體”才能全方位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尤其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更是肩負著重要的基礎性使命。培養(yǎng)孩子成人,培養(yǎng)孩子具有家國情懷、規(guī)則意識、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品行等,始終是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務。然而,我國的家庭教育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較大。家長往往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對孩子性格、心理、情感以及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出現(xiàn)“斷層”,先進的教育理念無法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實施,最終導致青少年知識水平越來越高,而暴露出的社會情緒問題卻越來越多的“尷尬局面”。

一、社會情緒能力課程在提升家庭教育質(zhì)量方面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面的自我形象,主動做出符合社會道德的行為,減少和預防學生的反社會行為和心理問題,一門以“社會—情緒學習”為內(nèi)容的課程悄然興起。這門以“形成學生良好品格、減少和預防學生的不良行為”為核心目標的課程,在提升家庭教育質(zhì)量方面也能發(fā)揮積極作用。美國從2003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幼兒園、中小學中推廣“社會—情緒學習”項目,并始終堅持家校合作的實施途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實踐證明,社會情緒能力課程打破了家庭教育傳統(tǒng)的認知指導方式,引領家長開始思考并培養(yǎng)孩子正向的社會情感,通過提升孩子的品格、人際交往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力。而這恰恰也為當下我國中小學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家庭教育育人實效的提升提供了新路徑。

二、社會情緒能力課程與家庭教育研究相結(jié)合

遼寧省實驗學校于2016年從上海引入并自主研發(fā)社會情緒能力課程,同時立足心理教育研究室,結(jié)合“信息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實踐研究”項目,針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落實社會情緒課程的理念、內(nèi)容與要求”“如何有效地開展家長社會情緒能力課程培訓”等方面的問題展開理論研究。通過系統(tǒng)的文獻梳理和理論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國外基于家校合作的社會情緒能力課程普遍采用了五種常見的實施策略:一是免費發(fā)放學習資料,主要是將社會情緒課程的內(nèi)容制作成音頻、視頻及紙質(zhì)材料,通過免費發(fā)放的方式,傳授給家長;二是邀請家長參與社會情緒課程,通過定期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社會情緒課程,使家長全面了解社會情緒課程的理念、要求和實施方法,并創(chuàng)造親子面對面溝通交流、共同學習的機會;三是改進家校反饋的內(nèi)容,通過改進成績單和學生課外表現(xiàn)反饋表,增加學生社會行為方面的進步信息,促進家長教育理念的改變;四是不定期召開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為社會情緒能力提升提供實踐平臺;五是提供特殊學生的個性化援助,成立由家長、教師、社工、心理教師等為主要成員的工作小組,為社會情緒能力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提供援助服務。上述實施策略對我們的研究啟發(fā)很大,但這些策略基本都建立在歐美文化的背景下,所以如何本土化、校本化地改進、落實,成為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三、基于微信平臺提升家長社會情緒教育能力

為了破解難題,我們從全面分析我校學生和家長的基本情況及需求入手。我們發(fā)現(xiàn),在學校多年的尊重教育理念和素質(zhì)教育底蘊的影響下,家長在接受并實施社會情緒能力教育方面并沒有出現(xiàn)顯著的理念斷層或抵觸情緒,但繁忙的社會工作卻往往使家長在時間和精力上分身乏術。讓家長及時、便捷、不必耗費過多精力就能高效接受社會情緒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于是,我們大膽將社會情緒能力課程與學校心理教育研究室于2016年初開啟的“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家庭教育實踐研究”的項目相結(jié)合,借助學校的家庭教育微信公眾號,分享、交流社會情緒教育的內(nèi)容。從社會情緒能力課程理念分享到原創(chuàng)社會情緒教育案例交流,再到個性化社會情緒問題解決,我們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分享,主動與家長們互動交流。我們面向家長征詢焦點問題,運用社會情緒能力課程中解決問題的核心理念和模式,引領家長探尋全新的解決問題的視角和方法,將專業(yè)性的社會情緒能力理論滲透到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通過網(wǎng)絡互動幫助家長答疑解惑?;趯嵺`的分享交流很快引發(fā)了家長們的關注與共鳴。一些家長也開始加入到研究的隊伍中來,積極將學到的新策略運用到家庭教育中去,甚至主動把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成功提升孩子情緒能力的案例分享到微信群和微信公眾平臺。在潛移默化中,基于社會情緒能力的家庭教育推文逐漸被家長認同并接納。

四、基于社會情緒親子作業(yè)提升家庭教育質(zhì)量

為了進一步提升社會情緒課程中家校合作部分的實效性,我們還在社會情緒課程的主題和實踐作業(yè)方面下功夫,面向?qū)W生征集親子焦點問題,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運用社會情緒能力的視角和方法,分析、解決親子關系問題。例如,在“媽媽不讓我看電視”一課中,學生學會了先全面了解事件原委再下結(jié)論的思考方式,學會了如何深入分析引發(fā)媽媽擔憂、焦慮的關鍵點,初步掌握了合理表達情緒和緩解親子沖突的方法……為了驗證這些新習得的行為模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有效,我們設計了“母親節(jié)特別禮”的親子實踐作業(yè),鼓勵學生把課堂上的感悟?qū)懗梢环庥H子信,并用課堂上學到的情緒處理方式調(diào)整在家的行為表現(xiàn),用實際行動向媽媽獻禮。然后觀察媽媽的情緒變化及行為反應。也可以再請媽媽寫一寫收到“禮物”的感受。社會情緒課上的內(nèi)容就這樣順利地延展到了家庭,在真實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家長受到的觸動甚至比孩子更大。

五、基于社會情緒能力提升家庭教育實效性的反思

近一年的實踐研究證明,無論是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社會情緒教育案例分享,還是社會情緒能力課程親子實踐作業(yè)對傳統(tǒng)家庭教育理念的挑戰(zhàn),都促進了親子交流的質(zhì)量和親子關系,提高了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滿足感。當然,在完善社會情緒能力課程家校合作環(huán)節(jié)方面,我們的實踐探索才剛剛開始,在如何改進學生校內(nèi)外情況反饋單、如何設計豐富多彩的社會情緒親子活動、如何開展線下家長社會情緒能力課程培訓等方面,都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趙潔.人類發(fā)展生態(tài)學視角下美國“社會—情緒學習”項目中的家校合作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2]田晟.“微時代“下的家校互動新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2016(Z1):102-103.

作者:董巍 單位:遼寧省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