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學學科建設意義

時間:2022-03-28 04:13:24

導語:西方心理學學科建設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方心理學學科建設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對心理學是否具有貢獻

近20年來,國內心理學界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進入了低迷時期。老一輩學者開創(chuàng)的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心理學研究的優(yōu)良學術傳統(tǒng)逐漸成為歷史;年輕一代人大多回避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以致造成有不少人感到探討馬克思主義心理學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的反?,F(xiàn)象。相形之下,西方心理學有關馬克思主義取向的研究不僅沒有中斷,而且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新發(fā)展。20世紀末以來,世界范圍內尤其是西方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取向研究悄然升溫,除以往的精神分析馬克思主義、人本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和辯證法心理學等思潮之外,還涌現(xiàn)出了實證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批判心理學和生態(tài)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等新取向。這些新的取向不僅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新的詮釋和論證,而且展現(xiàn)出了不少新的時代精神、文化特征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轉換軌跡。雖然在西方心理學中馬克思主義者也常常是被攻擊的對象,但是正像英國心理學家帕克所講,“在現(xiàn)代西方社會科學的幾乎所有領域中,馬克思的思想和學說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馬克思、福柯、德里達、拉康、詹姆遜可以作為激勵人心的典范,因為這些學者可以對類似心理學知識這樣強有力的思想形式達到一個批判的高度”[2]。但是長期以來,國內外有不少心理學者對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心理學能否取得成果持有懷疑態(tài)度,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對心理學的貢獻。這些懷疑和否定的態(tài)度集中表現(xiàn)出這樣幾種傾向:一種是直接否認的觀點。個別西方學者徑直否定馬克思對心理學的貢獻,認為“盡管馬克思的學識淵博,但是對他提出的目標來說,有兩個方面的欠缺,一方面是心理學,一方面是數學。馬克思不能利用任何嚴肅的心理學書刊。因為這個學科在當時幾乎不存在,至于經驗的心理學研究則更不夠用,因為根本沒有這種東西。因而雖然他的洞察力驚人,特別是在社會心理學方面(這方面的潛力只是在本世紀中期才被艾里希•弗洛姆發(fā)掘出來),馬克思基本上依舊是他那個時代的理性主義的產物。這種理性主義應用于分析中的社會時,就堵塞了他的心理學洞察力?!踔两裉斓摹R克思主義者’也有同樣的毛病”[3]。也有人提出,“任何與心理學相關的馬克思著作都存在一個問題,馬克思本人是否贊成對于個體本性的一般理論。對于研究馬克思的歷史學家來說,這一直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問題”。[4]72

另一種是過時論的觀點。由于蘇聯(lián)和我國曾經出現(xiàn)過以馬克思主義取代心理學的傾向,一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研究已經過時。因此,有不少人對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心理學能否取得科學成果表示出了懷疑態(tài)度。人所共知,蘇聯(lián)是世界心理學研究的強國之一,涌現(xiàn)出像維果斯基、魯賓斯坦、魯利亞、列昂節(jié)夫等世界級的心理學大家,但隨著蘇聯(lián)解體,馬克思主義在俄國已經走上了“精神祭壇”的階段,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也隨之終結。在我國,老一輩學者開創(chuàng)的辯證唯物主義心理學研究由于受教條主義和極“左”思潮的干擾,以致有些人為了克服“有馬克思主義就不需要心理學”這種錯誤的取代論傾向,便主張中國心理學的發(fā)展,需要“繼續(xù)強化實證研究”,并出現(xiàn)回避馬克思主義的主流傾向。還有一種是有限論的說法。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在心理學中發(fā)揮的作用是有限的,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學屬于不同的兩套話語系統(tǒng)。因為“心理學是作為一門科學被建立的,近代中國接受心理學也是把它作為自然科學理科看待的。這樣的做法和看法自然沒錯,但問題是心理學領域發(fā)展出了排他的科學實證主義觀念。于是,非實驗、非實證、非定量的研究均被主流心理學所拒斥??茖W實證主義在中國心理學中同樣有明顯表現(xiàn),并且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又渲染上本土社會文化的色彩。在此歷史背景下,中國心理學唯恐被人批評不科學。此外,是不是還有這樣的含義,在意識形態(tài)的制約下,理科相對安全一些。但是,這種做法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心理學本是一門綜合性、橫跨文理的學科,卻因此被局限在相對狹窄的領域中?!保?]

這種傾向有著追求國際化的學術道路之名,而實際上走向了脫離我國實際需要、脫離綜合研究取向的象牙之塔。我們認為,上述這幾種不承認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取向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法蘭克福學派重要代表人物霍耐特認為,一種理論思想能否得到承認取決于需要、平等正義和貢獻這三個原則。而馬克思主義心理學思想無疑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三項原則。“只要世界上還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現(xiàn)實,只要世界上還有人對公平、平等價值進行不懈追求,馬克思主義就不會過時,馬克思也永遠不會被人遺忘?!保?]美國著名的新馬克思主義代表人士詹姆遜指出,雖然有人宣稱1989年后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馬克思主義已經死亡,但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仍是惟一有能力描述當代資本主義的分析體系,因為它擁有比其他任何分析方法都好的認識矛盾的能力。我們不應把馬克思主義看做一種哲學、意識形態(tài)或世界觀,而應看做一種思維方式,其效率取決于解決問題的技巧?!凹訌娢鞣今R克思主義心理學取向的研究,是理解現(xiàn)實社會心理問題和探討當代西方主流心理學發(fā)展的需要。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新取向乃是西方學者試圖從更廣闊的視野以新的視角來解讀和推進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努力,是一種現(xiàn)實感非常強烈的社會思潮,其核心是尋求心理學的理解方式和科學發(fā)展道路問題。這種理解方式不僅可以為我們認識西方主流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考線索,而且也可以為國內學者研究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新發(fā)展提供理論資源?!保?]

二、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取向及其新發(fā)展

當前西方心理學界盛行著眾多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主要存在著精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和辯證法心理學等思潮。進入90年代以來,又興起了不少新的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流派,像實證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批判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和生態(tài)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等取向,形成了西方理論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力量。精神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出現(xiàn)很早。早在1911年,阿德勒便在維也納心理分析研究會上宣讀了《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論文。賴希也曾對他的老師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攻擊性本能論提出了異議,認為攻擊性的本能在社會結構中存在的現(xiàn)實根源,需要借助于馬克思主義來認識。弗洛姆更是長期致力于把弗洛伊德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起來,認為馬克思主義為心理學這門有關人和社會的新興科學奠定了基礎。在這些新精神分析學者看來,弗洛伊德和馬克思主義之間有很多共同之處:第一,他們都屬于唯物主義哲學的領域,因為二者均把人類的需要和經驗、愛欲和饑餓這樣的具體物質事實作為理論出發(fā)點;第二,兩者都具有辯證思想的成分;第三,馬克思和弗洛伊德均屬于批判的、革命性的理論主張,他們都看到了資本主義條件下人的“異化”。[8]78盡管弗洛伊德沒有使用“異化”這一概念,但他描述了與“異化”相類似的心理活動現(xiàn)象。人本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取向在西方居有重要地位。馬斯洛等學者普遍把人、人的本質、異化、人的自我實現(xiàn)、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議論中心,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性質,重視對馬克思早期著作和哲學本體論、方法論問題的發(fā)掘;他們反對極端的、唯科學主義的傾向,主張把“理解”作為研究人的基本方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們關注如何通過心理治療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他們發(fā)現(xiàn),心理治療學面對的不是嚴格科學意義上的生理疾病,而是各種關于價值選擇的道德問題,關于幸福與人性善惡的定義等問題。羅洛•梅曾說:“如果心理學不能研究人類的全部經驗和困境,那么,作為一種科學的心理學的概念或許就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保?]31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這種觀點與馬克思主義關注人的主體性及主觀能動性努力不謀而合。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有力武器之一。心理學中的辯證法理論從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了這一武器,特別是里格爾模仿《共產黨宣言》的論文寫道:“一個幽靈,科學的辯證法的幽靈,在西方心理學中徘徊。科學世界的支架正在動搖;改造它的時刻臨近了……辯證法心理學家們聯(lián)合起來!你們失去的只是對庸俗唯物論者和虛夸的心靈論者的頂禮膜拜……”[10]

標志著辯證心理學試圖與馬克思主義的高度融合努力,具有突出的時代意義和學科發(fā)展意義。實證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繼承了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這一分支流派的學者站在經驗主義、實證主義、解構主義和科學主義立場上,對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本進行重新解讀,進而形成一種突出經驗內容和科學實踐的馬克思主義。他們積極推進一種經驗性的科學研究和發(fā)展計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及其解釋經驗特性的一般概念,建立一種旨在“綜合辯證唯物主義和經驗科學”,并聲稱馬克思本人就是一個經驗的社會科學家的運動。女權主義心理學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義運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個心理學分支。女性主義學者在解讀心理學科發(fā)展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深刻批判,以及消滅壓迫、消滅異化、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一系列武器,對傳統(tǒng)心理學發(fā)起了沖擊。這一流派為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消除男女之間的就業(yè)不平等現(xiàn)狀等社會問題,做出了突出的、難以替代的貢獻。批判心理學是當今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的主要代表。批判心理學者以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分析自然發(fā)展史的起點,將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社會分析依據,對長期以來就心理學所秉持的“實證主義”研究模式進行反思,并試圖重構基本的心理學范疇,如對需求、認知、情緒和動機等概念提出了與主流心理學不同的界定和看法,并創(chuàng)建了以“行為能力”為基點的一系列具有批判心理學自身特點的新觀念,以便建立新的個體發(fā)展觀、學習觀和治療觀。批判心理學研究者普遍強調理論心理學建設的反思和批判功能,認為理論心理學類似于科學哲學,其主要功能是經驗工作之后的反身思考,探求為什么這樣做和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生態(tài)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歐美國家,其基本特點是力圖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和探尋當代生態(tài)危機產生的根源及其解決途徑,提出要以有機論、互助論代替機械論和競爭論為代表的現(xiàn)代科學觀,建立一種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和諧的新科學觀、社會觀、文化觀和心理形態(tài)。生態(tài)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者把資本主義制度和生產方式看做是生態(tài)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礎上展開了對消費主義文化和價值觀的批判、技術理性批判,描繪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生態(tài)文明社會的政治理想。這些理論探索對于中國當代正確處理好發(fā)展與建設之間的矛盾問題,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幸福觀和科學觀,建設生態(tài)化的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啟迪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英國批判心理學家帕克發(fā)起成立了國際“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學組織”(MarxismandPsychologyResearchGroup,簡稱MPRG)。該組織是為了提升跨學科研究,尋找馬克思主義和心理學之間的交匯點即人的全面發(fā)展。號召全世界心理學者們一起關注、研究和處理現(xiàn)代社會面臨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從實驗室里走出來,注重對現(xiàn)實世界的熱切關懷。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已成為哲學、社會科學、歷史學等人文學科的學術準則中重要而且被認可的組成部分,更需要成為當今馬克思主義心理學新發(fā)展的中心內容。2010年8月,在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召開了首屆國際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學大會。2012年8月又在墨西哥的墨雷利亞召開了第二屆國際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學大會。近20年來,國際權威的《理論與心理學》雜志發(fā)表了11篇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性論文。這表明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已經得到了一些國外心理學家的認同。當前國外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者關心的主要問題有: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學、馬克思主義與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批判心理學、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心理學、女權主義和心理學,以及馬克思主義與解放心理學、社區(qū)心理學等,其宗旨是為消除及改變目前大眾對心理學所持的悲觀態(tài)度,重建心理學的科學地位以及在社會中的應用價值。其中馬克思主義批判心理學家的觀點尤為令人注目。在國際馬克思主義與心理學組織中,有幾位十分活躍和影響力較大的學者,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英國學者帕克,他是曼徹斯特城市大學心理學院教授,是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組織的最早發(fā)起者之一。帕克曾說:“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意識形態(tài)方法論為我們研究社會、人和心理打開了視野,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的指南?!保?1]

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精神分析、心理學和社會理論、批判心理學、精神衛(wèi)生和政治實踐,代表性著作有《馬克思主義和心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激進理論與實踐》和《心理學的革命:異化到解放》等。帕克提出,現(xiàn)行的心理學雖然關注“個人幸?!?,但卻忽視個體幸福所依賴的事實基礎,而這些基礎乃是社會和政治環(huán)境。心理學需要一個新的研究途徑,馬克思主義可以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并對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發(fā)展思索產生了劃時代的意義。另一位有影響的學者是美國心理學家霍茲曼。她既是一位女權主義者,又是一位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家,在大學與社區(qū)問題上進行了30多年的研究,特別是在馬克思、維果斯基、維特根斯坦等研究領域有獨到的洞察和發(fā)現(xiàn),同時將這些成果運用到精神治療、青少年發(fā)展教育和組織發(fā)展、社區(qū)發(fā)展等領域中。她的后現(xiàn)代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研究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拉特納也是一位成果突出的馬克思主義心理學者。他運用馬克思主義進行文化理論研究,在文化及心理文化相關的領域里形成了獨特的觀點,尤其是在心理學理論的政治運用領域和方法論方面建樹良多,出版有《文化心理學》《宏觀文化心理學》以及《心靈的政治哲學》等著作。加拿大理論心理學與歷史學家梯歐,也是當今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更是一位批判心理學的代表性人物。梯歐認為,馬克思的辯證法與黑格爾的思辨哲學有著本質的不同,而如何使馬克思的辯證法更具創(chuàng)新性、革命性,是當今理論心理學發(fā)展的主要任務。當然,目前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取向研究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是思想性多于科學性、批判性多于建設性,操作性的內容也尚未定型。

三、馬克思主義與理論心理學的學科建設

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新取向是當前西方理論心理學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為心理學的理論建構帶來了新的思想資源。正如法國心理學家賽弗所言:“如果說不存在,或者說實際上不可能有一門馬克思主義心理學,那么,肯定存在著的、而且必須進一步加以發(fā)展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心理學的觀念和實踐”。[12]帕克也提出要大力發(fā)展“理論心理學”。理論心理學是現(xiàn)代心理學理論研究的新形態(tài)和新階段,其主要是從非經驗的角度,通過分析、綜合、歸納、類比、假設、抽象、演繹或推理等多種理論思維的方式對心理現(xiàn)象進行探索,對心理學學科本身發(fā)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理論心理學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就像理論物理學、理論經濟學在物理學和經濟學中一樣,是心理學學科體系中一個極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進入21世紀以來,作為一門全球性學科的心理學迫切要求進一步討論“究竟有哪些問題會促進當代科學的發(fā)展”。按照社會建構主義心理學家格根的觀點,要探索一種具有新的途徑和視野的理論計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逐步超越實證主義;二是確定理論研究的重點領域;三是討論與文化實踐有關的理論;四是發(fā)掘理論智慧的社會文化資源。[13]當今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再次興盛,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擴展了理論心理學研究的內容和領域,為繁榮人類的心理文化增添了新的思想光彩。具體來講,馬克思主義對理論心理學學科理論建設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論心理學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建構自己的元理論基石。近20年來,西方理論心理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從目前發(fā)展所面臨的復雜問題和艱巨任務來看,當前理論心理學具有未定型的特征,在理論和實踐上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和考驗,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有兩方面:一是沒有建構形成比較統(tǒng)一的元理論基礎;二是回應社會需要的重大理論成果還不多。要克服這兩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必須積極借鑒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資源和方法論立場,建構具有“多元一體”特征的理論心理學范式。理論心理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從現(xiàn)有理論中推導出新的實證結果,然而理論在心理學中的地位完全不同于理論在物理學中的地位,也不同于理論在經濟學中的作用。在物理學領域,可以通過對第一性的物質及其運動方式進行實驗,按照實驗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科學家的價值在于把理論建構和從現(xiàn)有理論中推導出實證結果變成專業(yè)領域的靈魂。在經濟學中,可以通過實體性的經濟指標建立數學模型,推導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論結果。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屬于第二性的虛體存在,心理學的理論無法數學化和公式化,難以建立普遍性的統(tǒng)一模型。因此,理論心理學的元理論基礎十分薄弱。我們認為,理論心理學的元理論基石需要堅持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也就是心理學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遵循的第一基本原則。無論是多么復雜的、不可思議的心理活動,最終都會在物質世界中找到原初形態(tài),而絕不存在超自然的心理活動。人類的生命活動、心理活動以及在一定社會環(huán)境中的生活實踐,永遠是心理活動的第一源泉,這應當成為我們研究一切心理現(xiàn)象的一個基本出發(fā)點。擺脫現(xiàn)代心理學的困境“需要建立適合于心理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即心理學的當代學科發(fā)展都以“回到物質”、“回歸自然”為總體目標。理論心理學只有把物質的決定性和心理的能動性統(tǒng)一起來,才能科學地解決物質和心理的相互關系,才能真正理解心理的能動作用及其實現(xiàn)途徑。

第二,理論心理學需要堅持反思與批判精神,加強心理學理論研究頂層設計思想的宏觀建構與微觀實體理論的融合。對實證心理學的反思、糾正與批判,是理論心理學研究的一個基本視角。人的心靈世界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心理科學進步和發(fā)展的基石是多樣性與多元化的。為了進一步加強理論心理學的反思與批判功能,克服主流心理學的狹窄模式,需要遵循人文社會科學的“大尺度啟發(fā)模式”與自然科學的“小尺度啟發(fā)模式”原則建構心理學的核心理論支柱。馬克思主義原理無疑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的“大尺度啟發(fā)模式”之方法論意義。理論心理學的發(fā)展需要以“自然科學為體,人文社會科學為魂”,從頂層內容上為心理學注入靈魂。人的心理活動既具有自然的穩(wěn)定性,又具有社會的可變性。心理學的科學理論必須充分反映人的心理活動的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心理學理論。因之,心理學理論建設不應該排斥人文科學的心理學理論探索。心理學要成為真正的帶頭學科,必須走科學化和人文化的道路。在自然科學精神與人文科學精神的統(tǒng)一區(qū)域尋求理論基礎結構的內在邏輯生長點,這是心理科學理論得以確立的先決前提。也就是說,必須著眼于21世紀以來的物理科學、生命科學、心理科學和認知科學的發(fā)展,它們?yōu)樾睦淼慕y(tǒng)一性以及心智和生命的連續(xù)性問題提供了具有實證基礎的系統(tǒng)立場,即物理科學立場、生物科學立場、心理科學立場和社會科學文化立場:1.物理科學立場:就是心身問題在物理上是物質作用的結果,具有因果作用封閉性,不存在超自然的心理活動。2.生物科學立場:就是人是有生命的動物,心理是生命活動、腦物質活動的高級產物,具有不可還原性。3.心理科學立場:就是人具有心理精神品質,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4.社會科學立場:人是社會的文化的動物。人的心理系統(tǒng)內部以及與社會文化系統(tǒng)外界的相互作用所引發(fā)的變化,是心理系統(tǒng)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文化是實在的,而社會生活性或文化性是心理活動的根本源泉。目前心理學需要“物質—生命—心理—文化”這樣的知識譜系學維度,“促進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這些解釋性兄弟科學的聯(lián)系”。[14]基于上述四個立場,我們認為,需要重視解決理論心理學元理論統(tǒng)一性以及心智和生命的連續(xù)性這兩個觀念。這兩個觀念可用于解決新世紀心理科學面臨的兩個根本性挑戰(zhàn):1.如何在普遍性的基礎上辨析清楚心理諸現(xiàn)象,理解心理的物理學和生物學基礎,以及如何把描述人類心理的各種水平現(xiàn)象的概念系統(tǒng)應用于揭示心理連續(xù)性上的多種不同水平;2.關于心理意識經驗的解釋的鴻溝,即一個物理活動的身體系統(tǒng)如何使該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附加的感受或主觀體驗。更進一步講,在生物的社會文化層面,心理作為一種實在的形態(tài)而自覺存在。這樣,我們不僅要在物理學、生物學維度上研究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問題,還要在社會、文化維度上研究心理如何從個體的生活層面而生成和表現(xiàn)的。

第三,理論心理學需要重視回答現(xiàn)代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當前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熱切關懷和強烈的參與社會變革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了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的發(fā)展。只有研究與現(xiàn)代社會進程有著緊密關系的心理問題,才能體現(xiàn)出新生命活力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F(xiàn)代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反映了現(xiàn)代社會生成、發(fā)展的總體過程和特征。馬克思不僅是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關注心理學發(fā)展的思想家。馬克思曾經指出,如果不從社會工業(y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上去考察人們的心理發(fā)展和變化,那么心理學就很難成為一門真正內容豐富而又實際的科學。正像實證主義心理學的馬克思主義者所講的那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主要意義在于,作為一種工業(yè)社會的或“生產主義的”(productivist)哲學話語,“它提供了分析工業(yè)生產力的語言、概念和導向”,并認為工業(yè)資本主義社會始終內在地具有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力,即工業(yè)是一種掌握自然與改變現(xiàn)實物質和社會世界的能力,是持久革命的力量。[15]關注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也就是回答社會和人們實踐中的利益及需要問題。馬克思強調人性本質的共同基礎是利益和需要,這應當是理解自然世界、人類生活和社會的一個重要原理。思想一離開利益,就會出丑。因此,從需要、利益出發(fā)建構理論心理學的立論基礎,“以需要為先,以人為本”應該是理論心理學的重要尺度。所謂“以人為本”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的本質規(guī)律,人是世界的中心和尺度,把人作為理論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問題或最高問題。高度肯定、張揚人的價值和自由,并以此為理論研究的最終目標,通過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創(chuàng)造去實現(xiàn)個人的發(fā)展。馬克思晚年的思想發(fā)展導致了他放棄“純粹”的哲學,而試圖尋找實踐性的途徑,這類似于當今的主流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實證性基本探索方法。從方法論的角度看,根據“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的總體性的辯證法,馬克思主義不是死板的教條和既定的公式,而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論。這就決定了心理學的發(fā)展并不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單純理論建構過程,而是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回答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的途徑實現(xiàn)的?!靶睦韺W作為一門科學,對它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批判時應該銘記:馬克思是為了社會科學而離開哲學的,而且他這樣做有很充分的理由?!保?6]

第四,理論心理學需要重視對人的理想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劃與建構,在引領人的發(fā)展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當前西方馬克思主義心理學研究取向對人類未來健康心理的積極憧憬,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前景的人道主義憂慮和關懷,對工具理性、技術理性導致異化問題的揭露,都與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具有相當的暗合之處。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思發(fā)展思想是針對現(xiàn)實對人的奴役和壓迫的徹底解放和針對資本主義生產對人的異化造成人的畸形發(fā)展而提出人的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和終極目標。根據西方批判心理學者的觀點,批判理論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解釋—診斷方面,利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對當前潛在的危機進行富有成效的分析;第二是展望—理想(烏托邦)方面,即以更好的未來和更人道的社會名義指出當前社會的機能障礙,從社會基本結構的激進變革的觀點來看待當前社會,解釋實際存在的生活危機。他們批評主流心理學拋棄了先哲們所創(chuàng)立的偉大傳統(tǒng),提出心理學理所當然應該去探討先哲們所討論的問題,也就是人性、人生的幸福與價值等問題。在引領人的心理發(fā)展方面,理想主義已經成為更普遍的影響社會科學危機的最重要緊張狀態(tài),這其中就特別包含心理學內容。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的理想目標,必將引領整個人類為之不斷奮斗,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通過對經典馬克思主義和新馬克思主義資源的發(fā)掘,可以提供許多積極的理論生長線索。離開馬克思主義科學向度的心理學研究就難以為這門學科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深度和高度。

作者:霍涌泉袁書卷工作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陜西理工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