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10-28 02:35:40

導語:案例教學法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案例教學法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運用

【摘要】愛國主義教育是貫穿高中政治教學的一條主線。案例教學法具有可實施性強、具有趣味性和能夠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等特點,將其應用于高中政治愛國主義教育對于當前愛國主義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具有實質(zhì)性意義。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教材經(jīng)典案例,收集選擇時政性案例,重視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案例,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實效。

【關(guān)鍵詞】愛國主義教育;高中政治;案例教學法

一、當前高中政治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青少年一代的努力奮斗,深厚的愛國之情是一個人能夠報效國家的基本保證,無論是對于高中生的個人發(fā)展來說還是對于國家的發(fā)展來說,愛國主義教育均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高中政治愛國主義教育的收效甚微,下面從課外活動以及課堂教學兩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一)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愛國主義教育形式主義嚴重當前國內(nèi)中學普遍倡導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包括參觀烈士陵園、聽紅色歌曲、看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等,但由于學生和教師普遍對偉人的事跡、對活動的目的和意義缺乏認識,導致對學生來說只是參加了一次普通的集體活動,對教師來說也只是組織了一場普通的活動,導致愛國主義教育流于形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活動中也沒有得到提升[1]。(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沒有脫離傳統(tǒng)教育的桎梏,缺乏趣味性當前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愛國主義教育基本上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行,目的在于向?qū)W生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而這些內(nèi)容理論性較強,對于在生活中接觸不多、還未走出校園的中學生來說晦澀難懂,高中教師教起來也比較困難,也就導致了教師將教學過程的關(guān)注點落在單純的理論講授上,很少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缺乏趣味性。

二、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政治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就是使用案例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地說,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種典型、特殊事情的情境和境況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具有可實施性、趣味性、啟發(fā)性和展示性以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等特點,對于當前高中政治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的解決具有針對性作用。(一)可實施性強且能夠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在高中政治課運用案例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本步驟如下:教師在課前搜集、選擇好與課程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且能激起學生愛國之情的案例,在課堂上先向?qū)W生講解背景,在學生了解背景的基礎上將案例向?qū)W生展示,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案例中的事或人進行討論,最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案例中人或事的態(tài)度。教師要注意及時進行總結(jié)評價,肯定正確觀念,糾正不恰當?shù)挠^念,以期所有的學生都能逐步樹立正確的觀念,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2]。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中,高考定乾坤,分數(shù)才是王道,尤其對高三教師和學生來說,學習時間相對緊張,所以相對于帶領(lǐng)學生參觀烈士陵園等活動,案例教學法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同時案例教學法將案例直接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觀察以及討論得出答案,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案例教學法能夠在高中政治愛國主義教育中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二)改變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的現(xiàn)狀、增強趣味性。案例教學法運用案例將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故事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走進案例,分析案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運用學生普遍能夠接受的交流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案例教學法的載體是生動有趣的案例,將其運用于高中政治教學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又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將學生帶進富有教育意義的案例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達到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目的。

三、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最關(guān)鍵的要素便是案例,以下對案例在收集、選擇和實施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策略提出建議:(一)在案例的收集階段,要充分收集利用書本上的經(jīng)典案例。當前高中生在政治學習中存在著非常熟悉甚至能背誦教材中理論、卻不熟悉教材中案例的問題。觀察發(fā)現(xiàn),根本原因在于很多高中政治教師講課時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或者過于注重課外資料的拓展,導致很少講或根本不講課本上案例的情況,這是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弊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教育部統(tǒng)一編寫修訂,與時政密切相關(guān),而且教材中的案例經(jīng)過歷史檢驗,具有典型性、科學性和相關(guān)性,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典型案例,挖掘案例中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夠達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必修一《政治生活》“生活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感受我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列舉了三個例子,分別是舊社會的童養(yǎng)媳陳奶奶回憶自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擁有了選舉權(quán),國家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選舉期間首次實行城鄉(xiāng)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農(nóng)民工老楊成了江蘇省首位以農(nóng)民工身份當選的市人大代表。教師利用這三個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比較人民在舊社會和當今社會在權(quán)利上的差異,思考案例反映出我國民主具有怎樣的特點,讓學生感受我國的發(fā)展變化給人民的生活帶來的益處,感受我國政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從而提高學生對現(xiàn)在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之情。(二)在案例的選擇階段,要與時事政治緊密相關(guān)。政治學科與時政新聞密切相關(guān),通過時事政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了解國家。青少年由于缺乏對當前社會制度和政策的正確認識,思想和行為上可能會出現(xiàn)偏差,教師可以案例教學法為依托,結(jié)合時政新聞,幫助學生了解國家的發(fā)展動態(tài),讓學生認識到國家的發(fā)展與自身密切相關(guān),認識到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統(tǒng)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幫助學生形成對國家的正確客觀認識,引導學生理智愛國。(三)在案例的實施階段,不能忽視生成性案例的作用。愛國主義教育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感同身受,而歷來在高中政治愛國主義教育中,教師對愛國主義事例的選擇普遍都是一些偉人,如偉大的愛國詩人、偉大的革命家,學生心中的愛國主義也總是和英雄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1]。但僅用英雄偉人的愛國主義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容易讓學生感到脫離日常生活,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引導學生回想在成長過程中見到的普通人物的愛國事跡,并和學生共同探討。教師應重視這些在課堂師生共同探討出來的、與學生成長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的具有生成性特點的案例,及時運用學生感觸較深的生成性案例教育學生。例如在必修三《文化生活》“我們的民族精神”一課中,為了讓學生理解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可以用偉大作家魯迅棄醫(yī)從文,參加文藝革命運動只為救民救國的英雄事跡感染學生,并及時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例如普通人面對辱華現(xiàn)象時勇敢地站出來說“不”;少先隊員在升國旗時行少先隊禮并唱響國歌;普通百姓將掉在地上的國旗撿起并拭去表面灰塵等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不僅可以讓他們明白民族精神體現(xiàn)在每一位平凡人物的身上,明白愛國是具體的,還可以讓教師獲得生成性案例,提高教師的愛國主義教育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劉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3.

[2]閻俊.縱橫歷史面向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愛國主義教育策略.[J]人民教育,2018,(23).

作者:刁任 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