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局限性及改進對策

時間:2022-10-24 03:53:41

導語:新公共管理局限性及改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公共管理局限性及改進對策

1.新公共管理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新公共管理以現代經濟學與私營部門管理理論為理論基礎,為傳統(tǒng)官僚運營機制引入新的管理方法與競爭機制,包括小政府理論、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理論與基于回應性的政府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等主要理論[1]。新公共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的公共管理理念與實踐模式,重點在于將更靈活的管理機制引入行政管理體制中,從而促進政府部門管理公共事務的能力與績效提升,消除傳統(tǒng)官僚機制帶來的社會矛盾與問題。新公共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首先新公共管理通過將企業(yè)經營管理模式引入政府部門行政管理機制能夠有效提升政府部門行政管理效率,通過將企業(yè)服務顧客的管理原則與“顧客至上”的服務宗旨引入公共機構與行政管理機制,促使政府轉變社會管理角色,真正聆聽人民群眾對公共管理與服務的需求,從而達到改善公共服務的目的。其次。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角色由政策的執(zhí)行者轉變?yōu)楣彩聞盏臎Q策者,同時將公共行政管理的責任機制引入到政府決策失誤中從而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改變傳統(tǒng)政府部門公共行政管理能力低下的局面。通過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掌握制定政策的權利,使傳統(tǒng)政府部門轉變傳統(tǒng)職能將決策權與執(zhí)行權。最后,在公共管理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公共行政管理部門以績效作為評價管理標準,并通過一定的準入原則使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進公共服務的提供,可節(jié)省公共服務的成本并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

2.新公共管理的局限

2.1盲目引入市場管理原則。公共管理機構與行政部門引入企業(yè)管理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轉變政府社會管理角色,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管理與服務的需求,從而起到提升公共管理的質量與水平的作用。然而市場管理原則與企業(yè)管理途徑的盲目引入,使新公共管理無視公營與私營部門的根本差異,混淆了公共部門提供公共服務與私營部門追求經濟效益的根本目的差別,使政府重塑流于表面甚至致使更深層次的貪污腐敗問題[2]。政府部門是通過人民公眾選舉代表的形式產生的,應以公眾利益為工作的原則與宗旨而非滿足自我需求,建立在個人利益最大化基礎上的新公共管理對公共利益與公民權利隱含著實質性的否定。2.2物質主義的人性假設。新公共管理理論以現代經濟學與私營部門管理理論為理論基礎,將人性假設為單純追求個人利益滿足與經濟效益的“理性經濟人”。將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作為企業(yè)職員角色,忽視了公共部門人員與私營部門人員的根本差異,缺失對社會公共利益的考量。新公共管理模式轉變了傳統(tǒng)的人性假設,將人的基本行為動機定義為追求物質利益,致使政府公共事務管理中缺失對對公民權利和利益的維護意識,容易造成深層次的貪污腐化。2.3分權管理模式的弊端。政府廣泛采用授權與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有助于政府機構及時對外界新形勢、新情況與新問題做出及時的反應與調整,減輕政府部門的決策壓力。政府部門將社會服務與管理的權利分權給相應的政府組織與機構,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門處理公共服務與公共事務的效率,對實現自我服務與自我管理具有推動性作用[3]。然而管理權力的過度分散不利于權力的集中,使上層部門對下屬部門的控制力與管理能力相對削弱,使整個公共事務管理系統(tǒng)的整體執(zhí)行效率降低,損害了政府部門的權威。

3.新公共管理的改進措施

3.1推進民主行政與公民參與。政府部門由人民公眾選舉代表產生,應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為維護公民權利服務,使公共事務管理權力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充分滿足公民的公共服務需求。新公共管理可通過推進民主行政與公民參與的形式轉變政府職能,強化人民群眾在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政府應當了解人民群眾的切實需求并提升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意識,引導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與監(jiān)督,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與公共效益的最大化。3.2建立去碎片化管理體制。政府公共事務管理部門的分權管理模式雖有助于簡化行政管理程序,提升公共事務管理對外界形勢與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使政府公共事務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但長此以往使公共事務管理體系的整體權威有所削弱。提升政府公共事務管理部門的整體治理能力,建立去碎片化管理體制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簡化政府部門設置,將功能相似的政府部門或機構重新整合為一個部門,并加強政府部門與機構功能的完善力度,能夠在不損害政府公共事務管理部門公共事務管理效率的基礎上,以簡化繁冗部門與人員的形式提升公共事務管理效率。

新公共管理是順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對傳統(tǒng)公共管理模式的革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新公共管理盲目引入市場管理原則進行公共事務管理模式變革引發(fā)了許多弊端,對公共管理的局限進行改進是促進公共管理成效的應有之義,對實現公共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蘇曉蕾.新公共管理視野下人力資源管理的困境及其路徑選擇[J].港澳經濟,2016(14).

[2]王艷菲.淺談新公共管理理論[J].青年時代,2015(2).

[3]何穎,李思然.新公共管理理論方法論評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4(11).

作者:楊清祥 單位: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qū)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