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提升政治學習的有效方案

時間:2022-04-23 09:17:00

導語:反思提升政治學習的有效方案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反思提升政治學習的有效方案

內容摘要:自我反思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等方面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對自己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的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是主體意識發(fā)展的充分體現(xiàn)。”但在如今的高中教學中,由于各種原因使得老師和學生都忽略了學生的自我反思。本文從一名學生成績下滑現(xiàn)象中分析原因,引出反思對學習的重要性,并總結出高中階段反思的途徑。

關鍵詞:反思學習效率

近年來,在教師群體中掀起一股反思熱潮,寫教育教學反思愈來愈受到眾多教育者的推崇,在我們日益重視教師反思,探討教師反思的價值、意義和途徑的同時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反思。

高三上半學期,我班一位成績一直很好的學生出現(xiàn)成績下滑的現(xiàn)象,高三是很關鍵的一年,面對下降的成績她很著急。通過與她談話,觀察她平時的學習狀況,我了解到這位學生學習很認真,當別人在課間時間閑聊時她就已經(jīng)開始看書、做題,但即便這樣,學習成績沒有提高反而有些下滑。我拿出一張前天做過,上課已經(jīng)評講過的試卷,挑出一道她做錯的選擇題讓她分析,結果她只能說出選正確答案A的原因,卻說不出為什么不能選B、C,她的問題暴露出來即缺乏反思,對于做錯的題目沒有反思,對于老師沒講的選項沒有反思。所以即使她花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題,僅僅是量的增加,而沒有質的提高。

缺乏反思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xiàn)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1)、學生沒有反思的意識或不知道如何反思;(2)、學生被大量的作業(yè)壓得喘不過氣來,沒有時間反思;(3)、教師沒有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認為反思浪費時間,沒有實質性效果;(4)、教師在教學中過多關注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學習反思方法的指導;(5)教師不知道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反思的重要性

一、政治學習過程中學生反思的重要性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等方面自我認識、自我評價,以及對自己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的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是主體意識發(fā)展的充分體現(xiàn)。”

學生的學習反思與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是相統(tǒng)一的,都是新課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構主義學習的一個核心特征。“在認知框架中主體的自我反思是構成認知結構更新的一個必要條件。”建構主義認為一切知識都必須通過主體的建構活動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學習者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監(jiān)控,自我檢查,以判斷自己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設置的目標。

政治知識抽象程度高,特別是《生活與哲學》、《文化生活》,需要學生反復思考,不斷領悟才能理解,而領悟又離不開不斷反思。因此,教師舍得花時間,堅持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強調隨時對思維過程進行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措施。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針對上文中那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我以那道學生做錯的題目為例,指導學生如何去反思,并在全班推廣這一學習方法,同時在今后的教學中采取各種方式提醒學生注意反思,在高考中,那位學生政治成績取得了A+的好成績,五六位平時在B、C間掙扎的學生竟然也得了A。當然,這主要是他們努力的結果,但也說明了反思在政治學習中的重要性。

二、在分秒必爭的高中學習生活中,如何進行有效反思?

從時間上看,反思可分為課堂中反思、一天學習反思,一個星期學習的反思,一個月學習的反思等

1、課堂中反思在聽課中,目己原先的理解可能會與老師、其他同學的思路和角度不同,受到啟發(fā),這些碰撞的產生就需要學生不斷的反思。為什么會產生這一觀點?他人為什么能得出這一觀點?我的觀點有沒有道理?等等。然后通過生生對話、師生對話,進行思維的交流與碰撞、溝通與合作、達到相互理解、相互協(xié)作、相互促進和提高的目的。

2、一天學習的反思學生在一天學習結束后,對這一天所學的知識進行全面的反思,它可以包括如下幾塊:今天學習的主要內容、今天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自己學習活動的效率、結果、對教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等。通過一天內容的反思,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及時彌補不足,鞏固所學知識,加深理解。

3、一個星期學習的反思、一個月的反思主要是對較長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況進行宏觀把握,學生根據(jù)作業(yè)、測評通過寫“反思日記”的方式來反思自己學習有沒有進步?總結進步的原因,反省有失誤的地方,及時糾正。

從內容上看,反思可分為反思學習目標,反思做過的題目,反思知識點的內在聯(lián)系,反思學習方法,反思自身學習情感等

1、反思學習目標,及時調整學生一開始制定的學習目標有一定的盲目性,過高的學習目標導致學生喪失學習信心,過低的學習目標不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所以需要根據(jù)學生一階段的學習狀況進行反思,不斷調整,尋找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目標,發(fā)揮其動力作用。當一階段結束時,通過考試或外在的測評,判斷學習目標是否已經(jīng)實現(xiàn)。如果實現(xiàn)了,學生就需要進行成功經(jīng)驗的反思.并把成功的經(jīng)驗內化為自己的學習習慣。否則,就應在老師的幫助下反思失敗的原因,總結經(jīng)驗教訓。

2、反思做過的題目,彌補知識漏洞,提高思維水平大部分學生只是為了解題而解題,他們只是滿足于做出題目,對自己解題方法和解題過程從來不加反思。事實上,一個人對解決問題的體驗是有時效的,如果不及時地進行反思、總結,這種經(jīng)驗就會消退,從而也就失去了寶貴的思想方法和訓練機會。長此以往,學生花了不少時間但做題能力沒有得到多少提高,錯誤會一犯再犯,最終學生的信心和興趣都會大大減少。因此,應常常鼓勵學生回顧解題思路.反思錯誤原因,如在做政治主觀題時,學生往往會犯全面膚淺或片面深刻的錯誤,有的甚至答不到要點,在學生做完題目的基礎上,我會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反思以下幾點(1)要點都答到了么?有幾點沒答到?為什么沒能想到?是題目中關鍵詞語沒抓準還是知識點遺忘?通過這道題目我們在知識點或做題方法上有什么啟示?(2)如果要點都答到了,能不能得滿分?如果不能為什么?這道題提醒我們在答題格式方面要注意什么?(3)分析這道題目的設問,應屬于哪一類題型?這類型的題目有什么共性?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通過這樣的反思,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認識到自己學習上的漏洞并及時彌補,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習效率。

3、反思知識內部聯(lián)系完全按照書本中單元、課、目的結構體系不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這時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反思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一目、一課、一單元內部的結構體系,以及課與課之間、單元之間的內部體系。如學習《文化生活》時,知識點瑣碎、冗長、抽象,學生學了一遍后對書本上的知識幾乎沒啥印象,腦袋中如一團漿糊,我引導學生反思并建立每單元的體系(如第一、第二單元所示),最后建立整本書的體系,學生就能容易把握。

第一單元是什么:把握文化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單元為什么:文化自身發(fā)展的一般過程(文化的發(fā)展:文化傳播、繼承和創(chuàng)新)

第三單元怎么看:中華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認同:中華民族精神)

第四單元怎么辦: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選擇:當代文化生活)

第一、二單元講得是文化的共性,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去看文化的含義、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傳播、繼承、創(chuàng)新

從空間看

從時間角度:文化發(fā)展

文化是由人所創(chuàng)造的。因此:

從空間上看,不同國家的人民創(chuàng)造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創(chuàng)造不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人們創(chuàng)造不同的文化;不同時間段的人們創(chuàng)造不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不同國家的文化=文化的多樣性,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國家的文化,需要交流,這就是文化傳播。

從時間上看,同一民族在不同時間上創(chuàng)造的文化延續(xù)下來,形成傳統(tǒng)文化。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這是文化發(fā)展的基礎。文化繼承+文化發(fā)展=文化傳承

從時間和空間上看,傳統(tǒng)文化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新是文化發(fā)展的實質。而文化創(chuàng)新要立于于社會實踐,同時離不開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繼承,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博采眾長。

4、反思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學習材料,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適當,學習起來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所以合適的學習方法很重要。有些學生看到背書頭疼不已,有些學生卻能輕松應對,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背書方法問題。通過教師傳授、學生介紹學習方法,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反思哪一種方法更有效、更適合自己。

5、反思自身學習情感(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高低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牽涉到學生能否對自我進行客觀評價,能否擁有良好的自尊并以正確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能否對學業(yè)成敗進行良好歸因”。如果學生經(jīng)常在學業(yè)上獲得成功,且經(jīng)常得到他人的良好評價,他的自我定位就會比較高,就有可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但如果他不對自己這種評價的合理性進行反思,就很容易導致驕傲自滿的情緒,反而會影響他自己的學習。相反,如果一個學生經(jīng)常遭受學業(yè)上的失敗,且很少得到教師的良好評價,或者平時是成功的,但突然學業(yè)上受挫,就可能導致自卑的心理,失去學習信心。因此,引導學生對自我評價進行反思至關重要。我讓學生寫一天學習活動中印象最深的感悟或今天有哪些收獲,或遭受到了一些什么挫折等,引導學生對自身形成正確的、肯定的評價,帶著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中。

從時間角度和內容角度劃分的反思在教學實踐中是交叉進行,沒有明顯的界限。在具體實施中還要注意“讓反思成為學生的習慣”。很多學生的反思并未形成習慣,而是具有很強的隨機性。要想使反思成為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策略和自我我教育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應強化他們的反思意識,促使其逐步形成反思習慣,避免三分鐘熱度現(xiàn)象,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反思的作用。

有人認為反思要花費很多時間,而爭分奪秒的高中階段不宜實施這一方法。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這兩者緊緊相連,缺一不可。只學不思,就如人吃飯不加咀嚼,囫圇吞棗,未經(jīng)消化吸收,舉一而不能反三,所學知識無法化為己有。只有學而思,才能將所學知識深刻內化,融會貫通?!澳サ恫徽`砍柴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只有關注學生的反思學習.不怕花時間.積極為學生提供學習反思的機會,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政治學習效率。

參考資料: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1999年6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胡小玲《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

3、李國漢《關于學生反思的討論》天津教育2008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