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對大學生的影響詮釋
時間:2022-07-10 05:08:00
導語:積極心理對大學生的影響詮釋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相關理論
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就業(yè)壓力不斷增強的環(huán)境下,大學生作為知識經濟未來的創(chuàng)造主體,如何克服學習過程中消極因素的干擾,提高學習效率,成為社會關心的問題。積極心理資本這一概念進入我國的時間不長,若將這一概念與大學生個人學習績效相聯(lián)系,并探討二者之間的關系,相信會對大學生的自我完善以及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的引導工作提供很大的幫助。
20世紀末,以Seligman為代表的一批心理學家發(fā)起了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運動[1]。積極心理學強調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積極情感、優(yōu)秀品質和積極心理狀態(tài),以促進個體認識和發(fā)掘自身發(fā)展?jié)摿Γ嵘齻€人幸福感,增強團隊和組織的效能[2,3]。
Luthans則將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觀點應用到組織行為學研究領域,并提出積極組織行為學(positiveorganizationalbehavior)這一概念[4,5]。積極組織行為學主要研究人的積極導向的人力資源優(yōu)勢和心理力量的測量、開發(fā)、運用和有效管理,從而實現(xiàn)改善工作績效的目標[4,5]。
2004年,Luthans等人在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的框架下,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的概念,簡稱心理資本,并將其定義為“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它包括四個核心成分:自我效能、樂觀、堅韌性和希望[6]。
對于“績效是什么”這一基本定義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我們在這里采用較為廣義的、可用于組織外的績效定義。我國學者楊蓉認為,“績效是指個人為了達到目標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結果”[14]。
研究證明,積極心理資本對工作績效、薪酬水平、工作滿意度及組織公民行為都有積極影響。比如,Peterson和Luthans(2002)進證明,希望水平較高的管理人員,其管理的工作部門的績效較高,下屬的留職率和滿意度也較高[7];Goldsmith、Veum和Darity(2002)證明了個體的自尊與其生產率和實際工資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8];Larson和Luthans(2006)證明了員工的心理資本與其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顯著正相關[9];仲理峰(2007)認為員工的希望、樂觀和堅韌性三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都對他們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和組織公民行為有積極影響,由此合并而成的心理資本,對他們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和組織公民行為有積極影響[10]。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基本假設是:第一、大學生的自我效能、希望、堅韌性和樂觀四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與大學生的學習績效呈正相關。第二、大學生的自我效能、希望、堅韌性和樂觀四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資本,對他們的學習績效有積極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樣本和取樣過程
本研究的樣本由北京林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08級的學生組成。共發(fā)放問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問卷105份。
(二)測量工具
自我效能、希望、堅韌性和樂觀四個變量采用Luthans等研究中的心理資本問卷進行測量。該心理資本問卷的中文版都在國內多種研究中使用過,且信度效度良好。其中,自我效能、希望、堅韌性和樂觀四個量表分別由6個題目構成,采用從1到5的利克特量表測量,5表示非常同意,1表示非常不同意。
心理資本的測量值由自我效能、希望、堅韌性和樂觀四個變量的標準分相加得到。
大學生個人學習績效采用每個學生大二學年的學積分作為測量標準。
本研究采用Excel、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統(tǒng)計和相關性分析。
三、測量結果
(一)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狀況
對被試大學生在積極心理資本及其各個維度值進行了統(tǒng)計,具體結果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總體上說,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以及自我效能、希望、堅韌性和樂觀四個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在量表中值3以上,說明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狀態(tài)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