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招生制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時間:2022-08-26 03:25:21
導語:分類招生制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生入學渠道多元化和生源結構復雜化是高職院校分類招生制的產(chǎn)物,其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素質的不平衡,給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困境。作者在分析分類招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厘清并回歸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職責、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合教學資源,構建“三互式”課程體系和“一體化”工作體系的路徑選擇。
一、高職院校分類招生制度的意義及挑戰(zhàn)
首先,能夠有效的擴大院校招生自主權,在解決高職院校生源危機的同時,各高職院校可以根據(jù)院校的特點和資源招收人才,有利于優(yōu)化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推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其次,學生能夠更好地根據(jù)自身的特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yè),為學生發(fā)揮個性潛能提供多樣性選擇;最后,助力高等教育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最后一公里,高職院校擴大化招生有利于全國各類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分類招生考試能夠更好的擴大高校和學生之間相互選擇的權利,歸根到底最大的受益者是廣大考生。但是,分類招生考試由于學生入學渠道和生源結構的多樣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素質的千差萬別、參差不齊,這就對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方法、教學管理和培養(yǎng)方式等各方面提出新的思考,對于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帶來了一系列困境。
二、高職院校分類招生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偏低,綜合素質發(fā)展不平衡。隨著高職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分類招生制度的深入實施推進,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呈現(xiàn)多樣化復雜化趨勢,由以往單一的高考主導模式,向單獨招生、對口單招、技能拔尖人才免試、面向“三校生”等多元化招生新模式改革。于是,入學渠道多樣化和生源復雜化呈現(xiàn),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學習成績差距、學生文化程度區(qū)別和綜合素質差異等低質量生源,這就造就了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低下,整體素質發(fā)展不平衡的現(xiàn)象,給分類招生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困難。(二)學生心理素質薄弱,心理問題較為突出。從我院每年的在校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并且近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呈現(xiàn)逐年增長的趨勢。究其原因與高職院校招生多元化密不可分。首先,生源多樣化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入學門檻,從而增加了心理健康障礙學生的比例;其次,進入大學后,學生面對繁重的學業(yè),加之自身學習動力不足及對自我定位不明確,分類招生制度所具有的學生綜合素質不平衡特點暴露無疑并且不斷放大,最終導致學生不愿學、不會學、學不會的惡性循環(huán),從而引發(fā)心理障礙。(三)師資隊伍建設不能與時俱進。自主招生制度的推進帶來了高職院校生源規(guī)模的擴張,由此帶來了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緊張。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專業(yè)教師隊伍人員配備不足,不得不讓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輔導員、黨政干部兼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特別是對中專升格為高職的院校來說此種情況更為明顯,由于專業(yè)人才的招聘困難等原因,此類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和素養(yǎng)更有待提升;二是思想政治學科建設滯后。具體表現(xiàn)為專業(yè)教師人員配備不足、部分教師知識儲備陳舊、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高、缺乏外出培訓機會等。(四)各部門“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教育合力??偟膩碚f,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職能部門主要包括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和思想政治教學部,他們分別負責思想教育宣傳、日常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工作。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各部門往往根據(jù)本部門職責范圍開展工作,造就的結果就是各部門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繼而出現(xiàn)工作缺位錯位的情況。條線管理模式使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工作內容繁多而缺乏銜接與融合,沒有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成效不顯著。
三、高職院校分類招生制度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選擇
(一)厘清并回歸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職責。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輔導員普遍存在工作任務過重的現(xiàn)象,這與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職責不清晰有很大的關系。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輔導員工作的重點內容,但在現(xiàn)實中,高職院校輔導員基本承擔著學校參會機動人員和學生全天型保姆的角色,每天忙于學生事物性工作之中,包括學生宿舍內務檢查和宿舍消防隱患檢查等,而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健康的異常。這種不合理現(xiàn)象是對輔導員本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嚴重違背,因此,厘清并實現(xiàn)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職能的回歸迫在眉睫。(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包括兩個方面: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專任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人員配置標準,配齊配強分類招生學生的師資配置,嚴格做到分類招生班級的教師不能過多的兼任其他班級的管理和教學工作,保證教師能專心致志地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課程教學效果;其次,要鼓勵教師報考在職研究生或在職博士學習,積極提升自身學歷,不斷學習新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yè)務能力。(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分類招生制度下學生入學渠道多樣化和生源結構復雜化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高度重視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把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咨詢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yè)知識進行學習和提升,健全和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咨詢制度;二是做好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摸底工作,重點跟進關注問題學生情況;三是科學規(guī)范心理健康課程體系,注重日常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做到心理危機預防工作和危機處置機制兩手抓。(四)創(chuàng)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新模式,是高職院校分類招生制度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體現(xiàn)。新媒體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帶來了隨時隨地、共同關注的新體驗和多元化形態(tài),適當引入易班、慕課、微課和相關教學軟件等新媒體,不僅有利于改變傳統(tǒng)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最終促進分類招生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提高。(五)整合教學資源,構建“三互式”課程體系。分類招生學生具有獨特的學習、行為和思想心理特點,要主動把握并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求和期待,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踐育人理念和學校的辦學特色及專業(yè)背景結合起來,整合教學資源,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學、學生日常管理和社會實踐教學相結合起來,形成“三互式”課程體系,達到“目標同向行動同行“的目的。具體而言,“三互式”課程體系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專業(yè)課程教學“互通”、思政理論課與學生日常教育“互補”、思政理論學習與實踐感悟“互融”。一是“互通”。課堂教學是思政理論教學和各類專業(yè)課程教學的主陣地,要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課程教學的德育教育作用,鼓勵專業(yè)教師把國家形勢、國家核心價值觀和職業(yè)道德穿插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形成思政教育和專業(yè)教學的互通性。二是“互補”。要整合思政理論課和學生日常教育中重疊的內容,把思想品德相關的內容剝離出來,由輔導員通過生動活潑的主題班會等形式實施教育,使黨所倡導的價值理念和大政方針成為學生分析判斷問題的指導思想。三是“互融”。將社會實踐納入學生成長是重要的教育規(guī)律。要利用各種校內外實踐基地和國家紅色教育基地,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宿舍、走下網(wǎng)絡,幫助學生走向社會,在實踐體驗中學習理論、感悟生活、體驗成長。(六)構建”一體化“工作體系,營造思政教育工作合力。學校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有根本性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需要營造思政教育工作合力,這就要從職能部門整合抓起,做好頂層設計。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中心,整理各部門資源,改變“多頭管理、多人分管“的現(xiàn)狀,統(tǒng)籌學生日常教育、思政課程教學、黨團工作等資源,構建各部門聯(lián)動工作機制,形成“一人分管、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協(xié)同高效”的大思政工作體系,通過一體化的頂層設計,真正形成“大思政”格局。
參考文獻:
[1]蔣麗君,邊新燦,卓奕源.對高等職業(yè)教育考試招生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6(7):97-101.
[2]壯國楨.體系重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徑選擇[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5(14):63-66.
[3]俞國良,趙鳳青,張寶山.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與評價[J].職教論壇,2017(8).
[4]徐?。呗気o導員如何開展分類招生入學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9).
作者:吳嫻 單位:廣東松山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系
熱門標簽
分類管理 分類式 分類定級 分類經(jīng)營 分類指導 分類 分類監(jiān)管 分類改革 心理培訓 人文科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