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問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8 10:01: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德育問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德育和育德問題思考
[摘要]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說教,而是品行筑壘。其基本途徑不是課堂講授,而是行為示范。行正為范,見賢思齊,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當今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不是日益增長的對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與教育經費不足的矛盾,而是不斷擴大的招生規(guī)模、大眾化教育的展開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力、教育管理不善的矛盾。腐敗教育是在教育腐敗的環(huán)境中孳生的一種偷襲學生心靈的嚴重病害,若不趕緊制止和割除,必將禍國殃民。
[關鍵詞]德育;育德;腐敗教育
Abstract:Moraleducationcanbecalledcultivatingmorality.Itisnotpreachmentbutconuctmoulding.Thefundamentalwaytocultivatemoralityisnottheinstructioninclassbuttheconductdemostration.Correctconductistheexampleandwhenyouseeagoodmantrytoemulatehim,whicharethecardinalmethodforcultivatingmorality.ThemaincontradictioninChinesehighereducationisnot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continuousincreasingdemandforthescientificandtechnicalpersonnelandtheshortageofeducationalexpenditure,butthecontradictionbetweencontinuousexpandingscaleofenrollment,thepopulareducationandthepowerlessworkofideologyandpolitics,theimperfectionof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Corrupteducation,whichgrowsoutoftheenvironmentofeducationalcorruption,isaseriousdisease,whichinjuresstudents''''souls.Ifwecan''''tremoveit,itwillbringcalamitytothecountryandthepeople.
Keywords:moraleducation;cultivatemorality;corrupteducation
一、德育是一門行為課
下面我們講關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先講第一個問題,德育是一門行為課。
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學生道德修養(yǎng)成為當前中學教學中工作重點,完善中學德育工作能夠有效提高中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意義。本文著重分析了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了相關解決策略,以提高中學德育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中學;德育;問題;對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中學生的思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給中學德育工作帶來較大困擾,中學德育成為當前中學教育的工作重點。研究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而且對我國道德建設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1.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1.1德育內容脫離實際
當前,我國中學德育工作過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在中學德育工作中,大多數教師所講的德育內容僅局限于政治教育,強調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信仰,一味給學生講社會主義理論,忽視了中學生的實際需求,中學德育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另外,大多數中學德育工作缺乏對學生情感、生活問題的重視,德育內容過于空洞。中學德育內容脫離實際嚴重影響了中學德育的質量。
中學德育發(fā)展問題探析
摘要:當前中學德育中存在著內容與學生實際脫節(jié)、基本途徑沒有發(fā)揮應有作用、社會家庭的負面影響抵消了學校德育的效果等突出問題。應把握當代中學生的思想變化的新特點、強化中學教學中的德育管理、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性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這樣才能真正提高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
關鍵詞:中學德育突出問題解決策略
一、當前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學德育內容與學生實際嚴重脫節(jié)
由于中學德育目標的不確定性和缺乏層次性,導致德育內容的空泛化和缺少預見性,與中學生德育的可接受性脫節(jié)。其表現有:(1)德育內容役有根據中學生不同階段思想品德發(fā)展規(guī)律形成層次。長期以來德育內容“上下一般粗”,往往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把中學生目前難以達到的要求硬要他們努力去達到,而對中學生達到這些高要求、高目標的基礎,如做人的基本道理,愛父母、愛師長、做文明公民等等,又役有穩(wěn)定的教育內容,以致腳疼醫(yī)腳,頭痛醫(yī)頭,教育者和學生都難以接受。例如,在每年學習雷鋒活動中,中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助人為樂”的教育,其效果并不佳。因為很多教師并沒有思考過“助人為樂”,包含什么樣的教育內容和要求?!爸恕保菐椭鷦e人的意思,“為樂”,是以幫助別人為快樂的意思。顯然,這是道德領域里的最高境界,它涉及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等。有沒有人能做到?有!雷鋒。但對大多數人來講,只能是努力的方向。如果降低一點,變?yōu)椤皹酚谥恕?,即愿意幫助別人,高興幫助別人。達到這一要求也不易,現實中有不少人做不到。如果再降低點,變?yōu)椤皯搸椭鷦e人”。因為每個人作為社會人存在,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而每個人又都有義務幫助別人。現實生括中還有最低層次的要求,即“不妨礙別人”。你可以不幫助別人,但你不應該妨礙別人,以上道德要求和內容被分成四個層次,對學生的教育首先要從最低的層次開始。(2)德育內容與德育目的不一致。中學德育課普遍存在知行脫節(jié),教育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學會做人,而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思想行為不沽邊,其結果是德育課成了學生考高中、考大學撈總分的工具和敲門磚。許多中學的德育活動追求形式,不講實效,丟掉了很多傳統有效的教育形式,而動不動就是什么“知識競賽”,“講演比賽”。班級、學校為了拿名次,丟掉某項括動對全班、全校學生的教育,由班級、年級、學校挑選一些學生組成代表隊集中排練,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一場競賽、比賽結束,消耗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結果是絕大多數學生不僅沒有受到教育,甚至連該競賽、比賽的內容為何物還不知道。
2、中學德育基本途徑沒有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當代德育實施存在的問題研究
摘要:立德樹人鑄就教育之魂,學校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陣地,在立德樹人方面發(fā)揮著主要作用,然而在現代化進程中,學校德育的實施面臨著一系列困境,可以從受教育者、教育者、學校等方面去挖掘學校德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所存在的問題中探析出一定的有效策略,以期認識到學校德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立德樹人;德育;學校德育
1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中國在幾千年的教育發(fā)展歷程中便注重以德化人,道德教育也就成為全面教育的重中之重,并貫穿于人的整個發(fā)展過程中。新時代,在素質教育思想和立德樹人的理念影響下,學校德育的實施與展開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然而學校德育的實施與其他工作相比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面臨著一系列困境,并影響著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
1.1從受教育者角度分析在學校德育實施的過程中,受教育者作為是德育過程的主體兼德育過程的客體,其是影響德育效果的內在因素。其身心各方面特征尚未定型,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發(fā)展的可能性,因此,學校在德育實施的工作中,受教育者自身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一,受教育者的道德素養(yǎng)缺失。在網絡傳媒、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在給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人的價值觀以及判斷事物本質的能力產生了不可規(guī)避的影響。網絡新媒體充斥著學生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而網絡信息的混雜性、傳播的隱蔽性以及網絡環(huán)境的誘惑性對處于發(fā)育時期且缺乏辨別能力、約束能力以及選擇能力的學生而言,禁不住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各種形形色色的觀念以及魚龍混雜的信息侵染著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易在網絡世界迷失自我,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所引導,致使道德規(guī)范喪失,道德意識被弱化。第二,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質薄弱,當代學生不論中小學生或是高校大學生其思想素質方面有待提高,部分學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品質,撒謊、違紀、欺騙、逃避責任等不良品行成為其實現目的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還缺乏社會公德心以及“公共精神”,常以自我為中心,部分學生在面臨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時,公共意識不強,常表現出利己主義,缺乏一定的公共責任感。
1.2從教育者角度分析“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1]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然而在德育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對其角色定位的不清晰以及對德育方法的“固步自封”,使實際產生的德育功效與教師預定的目標相差較大,學生也未充分地吸收教師所教的道德知識,更達不到自我內化的程度。教師對其角色定位仍然存在模糊性,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更是學生健全人格的鑄造者、凈化者,對學生道德意志品質的形成起著主導作用。但是,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依然“重智輕德”,把自己定位成“知識的傳授者”,在課堂中片面地強調知識的重要性,造成知識與德育相脫節(jié),忽視了自己在德育工作過程中作為引導者、參與者、示范者的角色定位,使德育培養(yǎng)學生向善美好的道德情感功能得不到完全發(fā)揮,在學生全面發(fā)展過程中,造成道德情感缺失。與此同時,在德育實施的過程中,“固步自封”的德育方式使教師在教化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時,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傳統的道德說教主要是教師通過課堂進行“照本宣科”地灌輸德育內容,把成文的道德標準和規(guī)范注入給學生并讓學生熟悉記憶,這樣進行德育教學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的道德具體問題沒有作具體分析,與學生內在的道德體驗難以達到共鳴,正如杜威所言“知識沒有和尋常的行為動機和人生觀融為一體,而道德就變成道德說教———成為各自獨立的德行的組合?!盵2]378教師之所以會存在德育方式的偏執(zhí),是因為“道德之所以是可教的,就在于它以知識為基礎?!盵3]
當前中學德育問題初探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社會及學校對德育的不重視
當今社會,不管學校還是家長,都很看重孩子的學業(yè)成績,一味追求升學率,偏離了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把德育放在邊緣地帶,忽視學生思想、行為、心理的發(fā)展。另外,教育評估制度的不合理,使分數成了教師的生命線,如何提高學生的分數成了教師工作的主要內容,而成績的好壞也成了教師評價學生好壞的主要標準。
2.家庭教育的缺失影響
不少家長每天都疲于忙碌自己的事業(yè),對孩子的教育完全扔給學校、教師,忽略了家長是孩子永遠的第一任教師的角色,對孩子思想、行為、心理的變化,視而不見。還有些家長,自身言行不注意,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又缺乏對孩子合理的教育,慢慢形成孩子過度自我、偏執(zhí)、自私等不良性格,給學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3.德育形式單一,缺乏教育連貫性
社會轉型期德育問題
一、年輕一代思想的基本特點
“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盵1]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社會存在,而是社會的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馬克思主義這一關于存在和意識關系的基本原理,是我們研究和認識年輕一代思想狀況、基本特點的指導思想。循著這一思想去分析,年輕一代思想的基本特點表現為:
(一)經濟體制轉型——使年輕一代道德取向呈現出多元性
道德屬于社會的上層建筑,是為社會經濟關系服務的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tài)。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或準則,其作用是調整人與社會之間、人與集體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自身完善之間的關系。道德的基本問題是道德和利益的關系,其中分為兩個基本方面:一是,物質利益和道德哪一個方面起決定作用;二是,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利益如何對待。道德的實質是義與利的問題。用當代年輕人最流行的話來概括,就是“講奉獻還是講索取”。在奉獻和索取二者之間的取向不同,使道德觀念呈現出千差萬別,導致道德取向的多元性。
年輕一代道德取向的多元性,可以具體分為:只奉獻不索??;多奉獻少索取;少奉獻多索?。徊环瞰I不索??;不奉獻只索取。有奉獻就應有索取,多奉獻就應多索取,是當代大多數年輕人道德的主要信條。這種奉獻與索取并重的觀念,是對新中國建立后50~60年代道德取向的一種否定和超越。那些年代只能講奉獻,不能談索取,只重視人的社會價值,忽視人的自身價值。這種道德取向的單一性和片面性,是同計劃經濟體制相聯系并以其為基礎的。
在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意識形態(tài)的嬗變中,年輕一代道德取向呈現多元性的狀況,不僅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也有其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是實現道德觀念更新的一種進步趨向。如何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人們道德觀念的要求,建立起新的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觀念,是當前社會主義德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學校德育問題及對策
作者:汪建兵申笑梅何新林
摘要:為全面貫徹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戰(zhàn)略思想,必須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本文反思了目前學校德育在德育認識、內容和目標上以及教學方式和手段上存在的幾個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學校德育;問題;對策
為進一步貫徹“以德治國”的戰(zhàn)略思想,必須全社會行動起來,努力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學校德育是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反思學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對策,對于進一步發(fā)揮學校德育的主陣地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在德育認識上,存在著對德育的狹隘理解
中學德育問題與對策
摘要:德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來說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的中學教育中對德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所以,針對目前中學德育的問題提出有效的對策和建議,使學生的德育水平有所提高。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德育關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就不能夠在社會上立足,中學階段是學生性格逐漸步入成熟的階段,所以此階段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正確的人生軌道上前進,中學教育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德育。
一、豐富學生的感情
目前學校的德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與人相處的能力得不到鍛煉,而且對友情和親情的認識沒有十分的深刻,這些導致學生很容易產生孤僻的性格,從而影響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塑造。教師想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從豐富學生的情感入手,通過多種感情的感染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二、聯系生活滲透德育
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當前中學的德育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需要分析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還需要意識到家庭和社會對中學德育工作的影響。針對當前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從學校、社會和家庭提出改進對策,發(fā)揮學校的主導作用,結合家庭和社會的教育環(huán)境,做好中學德育工作。
關鍵詞:中學德育;現狀與問題;德育環(huán)境;道德修養(yǎng)
一、重視中學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是道德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現在的中學生是未來建設的主力軍,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yǎng)。年輕一代的道德素養(yǎng)對我國未來的社會風貌、民族精神起著決定性影響。所以,從現在起,就必須努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德育[2]。當今世界政治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先進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技術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具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A己玫乃枷氲赖滦摒B(yǎng)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指引著青少年正確的發(fā)展方向,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德育有助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未來社會將是年輕人的社會,做好中學的德育工作,為今后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德才兼?zhèn)涞娜瞬?,不僅可以減少社會不良道德現象的發(fā)生,也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為社會和諧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學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部門,積極開展德育工作,2010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德育為先,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和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統一?!保?]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中學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我們不僅需要反思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也需要深刻意識到社會和家庭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產生影響。當前中學德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德育是學校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向,隨著時展,新形勢對于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在小學德育教育中能發(fā)現這方面的教育途徑相對比較單一,沒有和其他課程的教學內容能融合起來。通常小學德育教育采用的方法以說教為主,采用品德評價、榜樣示范等方式,而較少用情感去感染學生,同時在進行小學德育教育時也較少結合學生個體實際情況,導致最終教與學上的脫節(jié)。此外,還有一個原因來自于家庭,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放在學校了就全然是老師的責任,對于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不重視甚至不教育,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第二,當前學生德育教育環(huán)境相對比較差。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學習等都帶來了方便,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小孩都拿著手機、平板等觀看網絡內容,但是網絡并不是一個綠色健康的環(huán)境,很多黃暴信息也是通過互聯網到處傳播,而目前還沒有一個有效的途徑來徹底區(qū)分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網絡信息內容的查看權限。小學生還處于對道德認知不是那么清晰的年齡,這些網絡不良信息會造成小學生道德的錯誤認知,而一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也會造成他們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績,對道德教育不那么關注。第三,學校對學生道德教育投入沒有像其他課程大,很多學校沒有針對學生德育方面的專門師資投入,很多教師也沒有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意識,更多的是關注與學生的學習結果,他們只管教書,不管育人,導致小學的德育教育整體投入不足。而當前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學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個人問題,比如以自我的重心,不接受他人意見等,這也導致小學的德育教育需要被迫切關注。
二、小學德育教育對策
第一,加強學校對德育教育的途徑,要把德育教育徹底深入到各種教育內容中,學校對各科教師應該有德育教育的要求,要把德育教育滲入到各科學習中。同時,學校應該多組織一些融合德育教育的活動,比如志愿者、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并且能收到德育熏陶教育,能處理好各種問題。比如開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動,比如專題廣播、宣傳欄、板報等,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第二,要對小學生德育教育環(huán)境進行美化,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才能讓小學生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形象,因此,對小學生德育教育環(huán)境的美化是一個良好的教育手段。美化德育教育環(huán)境可以通過幾個點進行:(1)校園文明環(huán)境的建立,校園環(huán)境對學生的教育有著關鍵的作用,小學生時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中渡過的,因此校園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搭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包括了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場所以及學校校風、學風的建立。(2)建立良好的社會德育教育環(huán)境。這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統一建立,德育教育不能單靠學校,還需要從社會角度出發(fā),形成家庭、社會、學校統一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讓學生不管處于什么場所都能有良好的氛圍,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第三,要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用,加強德育教育。教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充當良師的角色又要充當知心長輩的,學生的思想道德出現問題,教師應該在第一時間察覺到,并且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而對于教師來說不僅僅要做教書的工作,還應該做好育人的工作,承擔起德育教育的重責,將學生教育成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講文明、有禮貌、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等行為,那么教師先自己做到,言教不如身教。同時,要深入到學生生活中,了解學生,才能對一些不良行為及時糾正,及時引導。比如有一位學生紀散漫、上課總是遲到,我就及時找他們過來談話,在談話中,我不是直接批評,采用引導的方式,給他們講一些關于紀律的故事,給他們講珍惜時間、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引導他們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且能進行改正。通過這次談話,該同學果然轉變過來了,上課也變得專心起來,也不遲到了。面對這些學生,我都是深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先了解情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用自己的關愛去關心學生,循循善誘,不操之過急,這樣的方法比直接指出錯誤來的有效多了,也不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傊瑢τ谛W德育教育,要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升道德教育的時效性,才能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