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拼音范文
時間:2023-04-06 05:31: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字經拼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這本書是從亞馬遜網店購買的?!?a href="http://www.eimio.cn/haowen/45084.html" target="_blank">三字經》是元朝初年教育家王應麟編寫的,主要是教小朋友們讀書。書的內容包括教育、天文、地理、民間故事、傳說等。三個字一句,有378個句子、1134個字,很好讀的?!度纸洝返浇裉煊?00多年了,很多小朋友都喜歡讀,都在老師、爸爸、媽媽的帶領下讀了。
我喜歡的這本書,有簡單的說明文字,有63個有趣的小故事,還有漂亮的圖畫,特別是書里的文字都有拼音,我自己都能閱讀,不用問爸爸、媽媽。
放假以來,我把《三字經》原文都讀了十多遍了,有一小部分我都能背著了。但是,爸爸媽媽要求背下來,我還要加倍努力?!度纸洝返膬热莺枚嗖恢勒f什么,爸爸媽媽說不用著急。這一段時間,通過讀里面的小故事也知道了一些內容。如,我讀“曹操之子”小故事,知道了三國時期的大英雄曹操,有曹植、曹丕、曹彰、曹沖四個兒子,都是他的親兒子,但是他們的愛好相差很大。曹植很有才氣,曹丕喜歡劍術,曹彰很喜歡跟猛獸打打仗,曹沖非常聰明,爸爸說這就是“性相近,習相遠”,哦,原來是這樣的。
篇2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0-0-02
《三字經》是我國傳統(tǒng)的幼兒啟蒙識字教材,該典籍不僅包含漢語學習的知識,同時包括豐富的人文、自然百科知識。初級學生從《三字經》中學習語言的同時接收人文通識教育。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一國語言中的俚語、俗語及成語典故皆打上了濃厚的文化痕跡,因此學習一門語言歸根到底就是學習一國文化。今天越來越多的國外學子趕赴中國留學,為的是借助在中國學習漢語的機會實地接觸中國文化。因而,將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相互結合,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能力,將對國外學生的漢語學習起到一個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如果將中國傳統(tǒng)典籍引入漢語教學課堂,將給留學生在漢語學習的同時直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機會。作為中國傳統(tǒng)典籍的代表,《三字經》包含豐富的文化知識。它是否能為漢語教學所用,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促進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與文化學習的作用,《三字經》適合留學生認知特點與否?這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本文將以梧州學院短期留學生為分析對象,把《三字經》這部中國傳統(tǒng)典籍引入漢語閱讀課與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分析《三字經》作為教材的教與學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文化學習所產生的影響。探討對外漢語漢語閱讀課如何結合傳統(tǒng)文化,引入新教學途徑的可能性。
一、梧州學院對外漢語教學概況
梧州學院自2006年開始與越南順化外國語大學、泰國川登喜皇家學院簽訂交流協(xié)定,雙方互相派遣一年制短期交換生。在梧州學院的留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留學生皆為本科學歷,在來華交流前已有一至兩年的漢語學習經驗,僅能掌握普通會話。到中國學習后,整個留學生群體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發(fā)生變化。以越南留學生為例,來梧學習的越南留學生由于基礎較好,發(fā)音、閱讀與寫作技能掌握較好,學習一個學期后已可以進入高級漢語學習階段。以泰國留學生為例,來梧泰國留學生具備一定初級漢語基礎,來梧交流后,學生群體中拉開差距,好的學生可以進入中級漢語學習階段,技能掌握欠佳的學生只能繼續(xù)停留在初級漢語學習階段。
綜上所述,這些留學生群體大致都具備這樣的特點:(1)他們在掌握一定基礎的漢語知識以后來華,逗留學習時間短,多集中為一年,多以深入提高漢語水平,實地了解中國社會環(huán)境為目的。(2)這些學生掌握一定口語交流技能與閱讀技能,對中級漢語水平理解有困難。(3)剛來華學習的留學生多只掌握基本口語,能拼讀簡單拼音,篇章閱讀能力和語感有待提高。
針對國外交流生的基本情況,梧州學院以速成和提高漢語水平為目的,為留學生開設從漢語聽、說、讀、寫到中國國情等一系列漢語提高與知識普及類課程。以漢語閱讀課為例,現階段梧州學院對外漢語教學手段多運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教學目的以簡單的語言學習為主。從現行對外漢語教材可選擇情況看,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卷帙浩繁,“就品種而言,對外漢語教材的品種仍十分單調,不能很好地滿足多方面的學習漢語的需要。數以百計的教材大都是初級教材和口語教材,中高級教材十分缺乏;為成人特別是大學生編寫的教材很多,而為非真正零起點者(faulse beginners),也就是為有一定家庭漢語環(huán)境的海外華裔子女、甚至其第一語言就是漢語的新移民子女編寫的教材則更少;通用教材多,針對不同母語并在科學的語言對比基礎上編寫的教材以及專用教材還才剛剛出現。”[4](332) 挑選漢語教材所把握的難度非常關鍵,由于漢語教師在接觸學生前,并不知曉學生真實漢語水平,導致在實施教學活動中出現教材難度與學生認知水平不切合的狀態(tài),更多的是出現教材難度低于學生漢語認知能力的情況,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
二、《三字經》作為教學材料在漢語教學中應用的可預見優(yōu)勢
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漢語啟蒙教材,《三字經》流傳久遠,并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我國當下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如將《三字經》引入漢語閱讀課作為閱讀材料,它有其以下可預見性的優(yōu)勢。
1.有利于在漢語教學中傳播漢文化
“語言與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一門語言,就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薄?】(115)這說明對外漢語教學尤其是在教授語言技能的同時應灌輸相應的文化知識。漢語閱讀課的教學目的在于指導留學生順利閱讀漢語文本,掌握一定漢語閱讀能力。僅僅局限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則達不到全面的教學目的。
漢語教學與文化相結合的教學實踐就必須聯系教學媒介,能夠集語言學習與文化學者合一的教學媒介莫過于中國傳統(tǒng)典籍。將中國傳統(tǒng)典籍引入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或教導國外留學生閱讀中國傳統(tǒng)典籍,則會起到一個集漢字、語言和文化學習的多重作用??紤]國外留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初級漢語學習中適合引進《三字經》這樣的典籍進入課堂。首先,《三字經》不僅為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語言啟蒙讀物,而且還可作為外國人士學習漢語,了解漢文化的一個窗口,在歷史上,國外人士了解中國就須經《三字經》而入門,“一七二七年(清雍正五年),訂立《恰克圖界約》后,沙俄政府派來北京的‘學藝俄羅斯孩童’(實為成年人),在俄羅斯館進行初步漢學訓練時,都是將《三字經》作為課本來識漢字的,”【2】(66)甚至歐美傳教士在向中國人傳教時能夠考慮到結合中國人的認知特點,采用《三字經》的編寫方式,編寫基督教的啟蒙讀物,“1822年麥都思在爪哇噶羅巴(即Batavia)傳教,他在此地居住期間,寫出了第一部中文基督教《三字經》。全文仿照中國傳統(tǒng)《三字經》格式,三字一句,分為上帝、伊甸園及原罪、耶穌降世、基本的傳教方法與宗教儀式、大審判、勸信等六部分,奠定了后世中文基督教的主旨與寫作形式、內容基礎,后世有些文本雖字句變化較大,但內容都僅僅圍繞這六個部分?!薄?】(52)
其次,《三字經》作為漢語啟蒙課本,即包含漢語、漢字學習的內容,也包括倫理學、地理學、歷史學等知識。國外學生在學習《三字經》的同時,能透過它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孝文化和教育思想,如“孝于親,所當執(zhí),”和“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從中也能了解中國古代先賢名人早年事跡,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边@樣國外交換生在短短的一年交流學習當中,即使達不到全面深知中國的社會人情的情況下,通過學習、閱讀《三字經》能夠很好地吸收、體會和認知中國歷史文化,達到速成程度,并且能在從《三字經》的學習當中激起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使其在結束在華學習期后,回國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學習繼續(xù)深入。
2.《三字經》走入漢語課堂適合留學生認知特點――以泰國留學生為例
以泰國留學生為例,初次來華外國交流生具備一定漢語基礎,對于漢語的認知和運用能力比較淺,對于漢字、拼音的認知運用尚不能靈活自如,相當于我國小學生語言水平,但在對外在事物的認知水平上是處于成年人水平,學習能力強。再者,由于東南亞地區(qū)長期以來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華人社會,在來華學習留學生中有華裔身份或多少接受過華語教育,他們對《三字經》不會產生太大的文化鴻溝。如何利用在華學習期限短的條件下快速地提升漢語水平,就可以考慮發(fā)掘《三字經》的教學作用。首先,《三字經》的成書特點是以三字為一段,六字成一句,每句簡短而注重韻律。每句沒有過于復雜的語法系統(tǒng),便于誦讀,便于記憶,既保留一定可提升的難度,又不至于難以閱讀。外國學習者也能從閱讀中學習各種形態(tài)的漢字?!度纸洝返拈喿x難度與學習難度恰好適合來華學習時間短的國外交流生。
其次,按照第二語言教學法之一的閱讀法要求,“掌握閱讀技能最為實用,為學習者所需要,相對其他技能來說也比較容易,是最有可能達到教學目的的,學習者也因有成就感而增強了學習積極性和信心。”【4】(245)這種起源于英國,專門從培養(yǎng)外語學習者閱讀技能從而提高語言學習能力的方法,其嚴格使用母語及翻譯的宗旨與中國傳統(tǒng)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教學理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三字經》的教與學則是以這種專門從學生的閱讀功底中進行突破的教學理論為基礎。
三、《三字經》引進漢語課堂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求詳細講解《三字經》中的中國文化常識
“對同一事物,往往因主體思維方式不同,便會產生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3】(125)《三字經》包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知識,而交換生對于中國文化知識與傳統(tǒng)的認識則是完全陌生。教學實踐證明,如接觸到中國的孝悌文化,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思維和中國人的世界觀等知識,交換生就會感到十分陌生,若交換生了解了這些知識,將會為對漢語學習和文化學習打下基礎。這需要漢語教師在教授此類知識時應對學生全方位詳細講解,多運用文化比較法對學生解釋此類知識,為使學生能高效率的吸收文化知識,應立足于比較交換生所在國文化與中國文化有共同現象,從相同性中引導學習。
2.《三字經》的教與學應結合多種教學方式
首先,在講授《三字經》中的文化知識時,僅憑傳統(tǒng)的口頭講授法將無法在學生頭腦中直接建構直觀的知識進行理解。如講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一節(jié),既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孟子是誰,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機杼”是何物。傳統(tǒng)的講授法很難使學生一下子明白這兩個知識點,也就很難推進文本閱讀。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可在投影儀中打出孟子的畫像,并向學生介紹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在介紹“機杼”時,也可利用圖像向學生解釋中國古代紡織機械與紡織流程。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頭腦中很容易地對兩個知識點建立直觀的印象,進而較為容易地推進文本的閱讀。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隨便否定傳統(tǒng)教學法的作用,應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重新考慮其作用。在進行《三字經》教學時,背誦法是一個不可忽視方法,雖然有著枯燥性和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缺點,但它在強化學生對文本的記憶和培養(yǎng)語感,進而激起學生學習熱情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漢語閱讀課教學中,必須重新引入與發(fā)揮背誦法的作用,將新興教學方法與背誦法完美結合,既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起鞭策學生學習的作用。
3.傳統(tǒng)典籍的傳播應適合現代社會
盡管《三字經》教學有著很大的可預見性優(yōu)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們可以對《三字經》教授給留學生。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必須作一些相應的修改,首先,古人與今人的認知范圍不盡相同,如今天我們中國人熟悉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的典故,黃香溫席和燕山義教就不是人人皆知了。作為漢語教師必須先通讀《三字經》,明確《三字經》中的內容。其次,時代的變遷使得很多傳統(tǒng)喪失,這要求教學者在介紹《三字經》內容時就必須聯系中國當前社會實際,闡釋清楚中國哪些傳統(tǒng)保留下來,哪些傳統(tǒng)未能保留及留存的原因。第三,《三字經》具有一定的文言文特點,體現在于同一漢字作為代詞多變,這對留學生認知和學習有一定困難,因而在教習《三字經》時的教學難點不在于復雜結構漢字的學習,而在于同字異義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需結合現代漢語特點對于一字多義進行講解,對《三字經》的學習有助于突破一字多義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提高漢語水平。
篇3
lú wěi zhuī zhú shén zhōu lín jū
xiāo chú róng yì pán xuán nán wàng
cún yáo tóng zuǐ
生 頭 年 巴
二、仔細回想一下,給字母排排隊。(5分)
H I T W Q D S J F K
三、照樣子開火車,減減加加組成新字并組詞。(8分)
例:爐- 火 +艸 =蘆(蘆葦)
往- 彳 + = ( ) 貓- 犭+ = ( )
筆- + = ( ) 誰- 讠+ = ( )
四、 認真思考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12分)
( )的故事 ( )的羽毛 ( )的發(fā)現
( )的秋天 ( )的歌曲 ( )的翅膀
一( )樹葉 一( )蒼鷹 一( )桌子
一( )白霜 一( )運動會 一( )野菊
五、讀懂題目按要求填表格。(9分)
要 查 的 字 音節(jié) 應查的
大寫字母 組詞
句
命
登
六、親近成語,請把這些和時間有關的成語收進你的書簽里。(8分)
如梭 似箭
寒 暑 移 換
我還知道許多有關秋天的成語,有 、 、
、和 。
七、開動腦筋,按課文內容填空。(27分)
1、歌聲會 走進 ,看到小溪流淌的 。歌聲會把您帶回 ,想起往日 的 。(6分)
2、《靜夜思》是唐代大詩人 寫的。你會默(mò)寫嗎?試試看。 ,疑是 霜。 ,
。(7分)
3、 , 都 了一句話:“2008,北京!”(3分)
4、在這學期的課文里我們認識了這幾種小動物:我們跟著小鷹學飛行,想到了成語: , ;我們又和青蛙一起去看海,當大海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時,青蛙想:
;(4分)
《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的故事我們最喜歡了,這兩個故事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 ,我想對它說:
。(3分)
5、蠶吐絲,蜂釀蜜。 , 。(2分)
這是《三字經》中的兩句話,我還知道的《三字經》有 ,
。 , 。(不會的字可以用拼音替代)(2分)
八、我會說我會寫。(8分)
教師節(jié)到了,我打算自己動手做一張賀卡送給 老師,在賀
卡上我會畫上 的 ,畫上 的 ,
還會畫上 。
在賀卡上我會寫上祝賀的話:
篇4
郜是形聲字,左右結構。郜字拼音:gào。郜,為姓氏。筆畫數:9部首:阝。這個字常用作姓氏。
百家姓是一部關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獻記載,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
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于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關鍵詞】Phonics教學法;歌謠;故事;游戲
Phonics教學法,也稱為原音拼合法,是來源于英國等英語為母語國家適宜兒童的學習方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網站中介紹說:“英語共有26個字母。同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可以有不同的讀音,而不同的字母和字母組合又可以有相同的讀音。所以讀英語需要借助一套標音法。國際音標是傳統(tǒng)的標音法,而Phonics 不同于國際音標,它是針對兒童學習特點,適合兒童學習英語語音的注音系統(tǒng)。它的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與語音(sound)之間的對應關系。不用借助音標,看著字母就可以直接讀出該詞的發(fā)音,解決單詞不會讀,無法拼的問題。在掌握了phonics 后,孩子的認字能力會大大提高,能夠進行自由閱讀。如何把phonics教學法本土化,活靈活現教好phonics,讓它發(fā)揮最大的學習輔助功效,是我作為校外培訓英語老師一直努力的一個教學方向。
一、巧編英語歌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語言淺顯的英語歌謠把正確的語法、語匯與兒童的口語結合起來,形成優(yōu)美的、規(guī)范的兒童英語口語,適應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水平,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同時歌謠有的悅耳和諧的音韻和鮮明的節(jié)奏能使兒童產生愉悅感,喚起兒童的注意,增強他們對內容的理解。
phonics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自信心。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讀音標準和語音拼讀的意識?!皃honics歌謠”主要是針對“音圖”進行操練,具有簡單易懂、韻律感強、生動有趣和朗朗上口的特點,是學生喜愛的學習形式。
我在翻閱《英文三字經――林克媽媽的少兒英語學習法》這本書時,發(fā)現書中的英文三字經非常有趣,如:
手拿book,一邊look,開始cook.
一個driver,掉進river,生命over.
有個boy,玩著toy,心中joy.
我借鑒書中的優(yōu)秀經驗,整合我們的培訓教材《phonics kids》,結合每一課所出現的“音圖”和單詞,自編英文歌謠。如:
1.拿起mop,輕輕hop,跳上top,唱起pop.
2.戴著rank,駕駛tank,開進bank,銀行sank.
3.A-m, am. Am, am,am.
H-am, ham. ham, ham, ham.
J-am, jam. jam, jam, jam.
I love ham and jam!
4. E-n, en. En, en, en.
H- en,hen. Hen, hen, hen.
T-en, ten. ten, ten, ten.
Ten hens are on the bed.
E-d, ed. Ed, ed, ed.
R- ed, red. Red, red, red.
B-ed, bed. bed, bed, bed.
Ten hens are on the red bed.
通過“phonics歌謠”,讓孩子們說說唱唱中培養(yǎng)孩子的phonics學習興趣,同時鞏固了字母的發(fā)音規(guī)律,而且擴大了詞匯量,增強了自信心。所以,英語歌謠是英語學習的“激發(fā)器”,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好助手。
二、巧用故事情境,雙倍激趣phonics課堂
Phonics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很抽象、很死板的,不好記,也不容易學,為了培養(yǎng)孩子學習phonics的興趣,將課堂變得多姿多彩、生動易懂,我在平時的教學上,除了常用自編自創(chuàng)的chant,rhyme外,也常常編寫有關語音的小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讓孩子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快樂地學習phonics,學會自然拼讀,使詞匯教學變得有法可循。
我的phonics故事教學理念源自于學習林克媽媽著作《小學生英文幽默故事》,書中介紹將字母發(fā)音編成故事學習,學生通過故事,不僅能快樂鞏固自然拼音,擴大詞匯量,還鍛煉了閱讀能力。而我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語音故事能幫我解決了不少的教學設置難題,能讓學生在故事教學中盡情地享受語音“趣之味”。
下面舉例:有關“o”字母音的故事:The fox is in the box. The fox is so hot. The cat is on the top. The cat is so fat. The fox has a pot. The cat has a fan. The fox wants to a fan. The cat wants to a pot. Fan for cat. Pot for fox. Hop, hop, hop. Fan for fox. Pot for cat. Fox is not hot. But cat is very fat. Hahaha……
這個故事結合繪畫對學生進行形象具體的講解教學,胖乎乎的小貓需要pot煮魚,熱乎乎的小狐貍需要fan降溫,它們?yōu)榱烁髯缘男枨笮枰粨Q彼此手中的物品,但它們之間隔著一條河流,河流上面有稍微浮出水面的石塊,每個石塊上面有具體的“blend word”:/ox//ot//op//at//or/。在教學中不斷借助故事情境,創(chuàng)造各種具有情境的拼讀活動,不僅有效訓練了學生的拼讀技能,亦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三、巧創(chuàng)英語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一味地讓學生跟讀練習,機械式的模仿,會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如何才能激發(fā)和保持孩子們學習phonics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因此,游戲的開展能使課堂增添“趣味”,適時的游戲是一種無形的“調味劑”和“劑”,能放松兒童緊繃的神經,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還能讓他們在游戲中鞏固和操練所學的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phonics涉及拼讀大量單詞,我就設置“交通燈,紅燈停,綠燈行”游戲,讓同學們在“做動作,演單詞”的笑聲中掌握理解單詞意思。
為了能讓學生深刻記憶大量音圖形似,中文迥異的單詞,我在課堂把音圖形似的單詞設置成棋盤,讓學生在“搖骰子、飛棋子”的游戲中掌握詞匯。如圖:
另外我引用生活中的飛鏢游戲,把飛鏢游戲經過改良調整運用到我的phonics課堂,如設置飛鏢的環(huán)里出現不同的單詞或短句,并配有相應分值,學生通過投飛鏢隨機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運用英語拼讀法則回答正確了即得相應的分值。在這種“玩中學,學中玩”游戲教學中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證明,英語游戲不僅優(yōu)化豐富課堂教學,幫助學生輕松容易接受教學內容,同時學生由于親身參與的游戲中訓練提高了心理素質。
新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讓自己的課堂永遠保鮮,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褪色,這些問題值得我深入思考與探討。而以“歌謠、故事、游戲”優(yōu)化Phonics課堂,讓Phonics課堂豐滿立體起來,課堂就會像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學生在津津有味中大步前進、起航、努力學習!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Phonics[EB/OL]. http:///link?url=x7kL-qpGElCJeSEfejs4wNhNWlUFndsee1mdpQkrjEy2UtoQ4jQl_jRm9K74Q2ejXmHAZZ1Ng3IiAaYWm7M2SnUkuDomQumhLkcm2RTSr6m
[2]林素娥,謝靜惠.Phonics Kids[M].臺灣東西圖書出版社,2012.
篇6
一、學習漢語拼音沒有提高識字效率
小學的教學大綱對漢語拼音的定位是漢語拼音是認識漢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他們識字寫字、閱讀的基礎。
現實的情況卻與大綱的要求相去甚遠,大部分漢語拼音的教學時間由本來的四個星期增加到六七個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個星期,即使這樣,大多數學校的漢語拼音教學還離要求差距較大。
我們曾對幾個小學和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畢業(yè)班學生的識字情況作過調查,它們現在普遍采用的語文教學大綱要求的教拼音識字。結果顯示,這些畢業(yè)生識字回生率高達約29%,學生畢業(yè)時,實際上平均掌握1700~1800個漢字。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小學階段的要求掌握2500個漢字。
多年來,有關漢語拼音教學的反映一直很強烈,主要的問題有漢語拼音難教,教學時間長,枯燥乏味等。
幾十年來,我們把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來學習的,現實的情況卻是這工具并沒有提高識字效率,反而大大降低了識字率。
二、漢語拼音抽象和兒童思維形象導致漢語拼音難學
(一)漢語拼音抽象,難讀、難記
1. 借鑒拉丁文的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難讀、難記、易混淆。
2. 發(fā)音部位,如“軟腭”“硬腭”“齒齦”等深奧難懂。
3. 形近的聲母、韻母比較多,難分辨。如b、d、p和q這四個聲母等等。
(二)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影響
小學生是“直嗓子”,氣息調控不靈活,就把握不準聲調。而且小學生感知事物較粗糙,容易出現對形近的聲母、韻母分辨力低以及拼讀時丟掉介母的情況。
漢語拼音是抽象的沒有意義的注音符號,對剛入學的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孩子來說,大部分教師、家長、孩子都認為漢語拼音的學習枯燥無味。
三、識字相當數量后,再學拼音效率高
低齡兒童學拼音字母,往往因抽象思維還未形成,不能理解將字母拼起來這個過程,拼音學習的效果就很差,弄不好孩子還會厭煩,失去學習的興趣。
方塊漢字,遠比無意義的、相似處很多的拉丁字母容易辨認和識記。漢字是象形文字,其顯著的特點是字形和字義的聯系非常密切,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表意性。因此漢字容易辨識,利于聯想,這就為加快識字帶來極大的便利。直接教學漢字的優(yōu)勢,還因為單個的漢字可編成為朗朗上口、又富有兒童情趣的課文,和強記死背那些本身并無意義、相互間全無內在聯系的拉丁符號,完全是兩種情趣、兩種氛圍,自然也就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不僅是學習的效率不同,而且在兒童情趣培育上也不一樣。
有些家長擔心,認字的同時不教拼音,孩子的普通話會說不好。其實,讓學生多聽標準普通話的錄音,就是南方方言區(qū)的孩子,其普通話也可以說得很標準、很流利。
實驗小學的實踐表明,不先學漢語拼音,并不妨礙兒童學說普通話,這不是他們學習普通話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是在初步學了普通話和認識了一定數量的漢字以后,再學習漢語拼音,有利于正音和繼續(xù)提高,而且學習的時間和精力都可大為節(jié)省。
我們的實驗小學,學生在小學一二年級大量集中識字,快速識字,兩年內就識字達到三四千。在這之后的年級再學漢語拼音,效率大大提高了,三四周就學得很好,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讀準音調。
因為有了大量識字閱讀基礎,可以讓學生從漢字的讀音中反推出拼音的拼音的拼讀和讀音,并能糾正拼讀的錯誤。同時由于推遲了兩年學拼音,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拼音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學習拼音,最終的目的還是學好漢字。如果拼音學習的安排,學習效率很低,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不宜把漢語拼音的學習作為識字的“拐棍”。
四、建議:恢復古代識字教育傳統(tǒng),先大量識字,漢語拼音只作為漢字發(fā)音和校正發(fā)音的工具
解放后,我國學校教育基本否定了古代教育,片面強調識字要合乎兒童興趣,貼近兒童生活,造成低年級識字量銳減。
篇7
很多廣告主為了使受眾更直接的了解到自己商品的優(yōu)點而讓人們把商品與歡樂、幸福、陽光、享受等積極的情感聯系在一起,在制作電視廣告時,常常讓演員表演享受該商品利益的消費者。如,果粒橙飲料《天氣轉變》篇的電視廣告就是讓觀眾看到在飲用果粒橙這個飲品時,不僅舌頭上的味蕾得到了滿足,就連原本單調的生活環(huán)境下雨的天氣似乎因為這款甜蜜味道的刺激而變得豐富多彩,室內灰暗的地磚變成了綠意盎然的草坪,桌上擺放的假花一朵朵也有了生命爭先吐艷,引來翩翩起舞的蝴蝶,原本陰霾的天空霎時變得晴空萬里,在這樣一個清新自然的甜蜜味道里,誰的心情會不跟著甜蜜起來呢。
2電視廣告中的道具
道具泛指場景中任何裝飾、布置用的可移動物件。使用道具時要注意相關性,也就是說,道具需要與廣告片中所要售賣的商品相關聯、襯托,最重要的是要支持、突出廣告中所要表現的商品,而不是分散對該商品的注意力。如,歐派櫥柜的電視廣告,蔣雯麗在潔凈的廚房空間中輕松自由的享受整體櫥柜帶給她的方便的廚房生活,甚至快樂的舞了起來,道具是常見的蔬菜水果,畫面簡潔溫馨。但如果在廚房的墻上掛一座醒目的報時鐘,或在爐子上放一把尖叫的水壺,就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甚至讓觀眾搞不清楚這個廣告到底是表現什么產品的。
3電視廣告中的布景
布景就是在畫面中起到背景作用的大型的物件。電視廣告中,無論室內布景還是室外布景,都具有支持電視廣告?zhèn)鬟f信息的功能。不過,如果運用不當,又會成為分散觀眾注意力的多余視覺材料,使觀眾的視線游移到廣告的商品之外。如,如劍南春酒的《大唐歌舞》篇中“大唐華章”舞,場面宏大,音樂輕揚舒緩,舞蹈典雅輕柔,動人的旋律、美麗的舞姿,在絢麗多彩背景的映襯下,將歷史悠久的劍南春酒的文化蘊含演繹得淋漓盡致,讓人未飲此酒先已“醉”。該產品電視廣告充分發(fā)揮了電視集多種不同時空、事件、場景于一體的表現優(yōu)勢。在《歌舞篇》中,還加進了最精彩的“點睛”之作,即讓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來出席該酒開拓全球市場啟動儀式,并讓他手持毛筆在巨大的繁體“劍”字下方點上一點,意為啟動儀式點睛,將啟動儀式推向,從而也將該則電視廣告的效果推向了頂端。[2]
4電視廣告中的圖形和文字
4.1圖形一般用于展示商標
用圖形展示的商標,可以是靜態(tài)的,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如在鏡頭前翻轉或旋轉,或從一個方向移向另一方向,或是一束光在圖形上有規(guī)則地閃動等等。幾乎每篇玉蘭油電視廣告的最后一個鏡頭都會出現一個用十字光帶交叉引出的商標“OLAY”,這個動態(tài)展示的圖形,也靜態(tài)地出現在每個玉蘭油的包裝上,這樣有利于消費者購買商品時,像看見老朋友一樣記起玉蘭油。用圖形展示的商標,可以疊放在電視畫面的一角,也可以單獨放在電視廣告結尾處,等等其他的方式出現。它能強化銷售信息,使廣告信息能更好地被記憶。如,滿婷系列的電視廣告中,M字形的商標小圖形總是會在電視廣告結尾部分,在畫面正中間勾勒出來,這樣滿婷系列商品的M商標更容易被記住,在看到M這個圖形時,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滿婷。
4.2文字可用來配合畫面,以增強記憶
碧生源減肥茶的電視廣告有一個鏡頭是三組演員一起演示的同一個動作:畫一個“S”,這個“S”型是普遍認知的形容女性好身材的文字圖形,在演員演繹這個動作的時候畫面又單獨提取這個“S”,與產品包裝上面的文字“SOSHOU”相貼合,文圖相配,更能增強記憶。再如,九華痔瘡栓電視廣告的《夜總會》篇,重點是要表明痔瘡的痛楚和治好這個病的迫切,廣告用廁所標牌上面的圖形和文字來表達廣告的創(chuàng)意“上廁所?去受刑!”,主題明確,深刻。
4.3廣告語也常以文字的方式出現在畫面中,以突出、強化電視廣告的訴求點
廣告語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在電視廣告的畫面中較為常見,它能幫助受眾更好的理解廣告中演員表演的內容,在某些時候它甚至超過了演員的表演,更容易讓受眾記憶。如高露潔牙膏廣告的《三字經》篇,廣告詞:“高露潔有高鈣,強牙齒,專利害,把蛀牙,防在外……”另外在廣告詞出現的同時配上拼音,更具特色。我們拋開評論此則廣告的創(chuàng)意好壞不談,單從它的廣告語創(chuàng)新上來說高露潔《三字經》篇還是很容易讓消費者記憶的。
5電視廣告中的卡通
篇8
歌訣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要點編成整齊的韻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記誦中學會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識字教學中靈活運用歌訣輔助識字記形,辨義正音,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介紹歌訣輔助識字四法如下:
一、用順口溜化難為易課文中有的生字,多達19畫以上,結構復雜,兒童不易掌握。教學這類生字,教師可編幾句順口溜,引導學生分析字的結構,把握書寫筆畫順序,化難為易。如《一次科技活動》一課中的“攀”字,有19畫,是結構復雜的形聲字,教師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可演示“攀”的運用,讓兒童理解字義。再編順口溜為書寫牽線搭橋:“山上小樹林,林中長叉藤,大哥伸出手,抓住往上登?!眱和斫飧柙E后,邊念邊寫,就能輕輕松松學會“攀”字的形義和寫法。
二、用字謎訓練兒童思維猜字謎,是一種傳統(tǒng)識字法。小時候,父親教我“破謎兒”識的字,40年后,記憶憂新?!耙稽c一橫長,一漂漂南洋,上十對下十,月亮對太陽”(廟的繁體)。在猜字謎的活動中,兒童必須按謎面提供信息,對字的形體結構,筆畫筆順,字音字義的特點進行分析思考,必須用聯想的思維方式將謎面信息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找出謎面和謎底的內在關系,作出答案。如教《驕傲的孔雀》一課,教師采用分步識字法教生字,先初讀課文,要求兒童看拼音讀準字音,感知字義;細讀課文,理解字義,鞏固字義,感知字形;總結課文,辨析字形。在理解“影”字前,教師背誦詩謎:“重重迭迭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辈⑦呎b邊板書邊解說,兒童很快揭開謎底:“影子”。這樣,兒童懂得了“影”的意思,疏通了課文的最后一句,揭示出寓意,既識了字,又訓練了兒童的思維。
三、用兒歌區(qū)別形近字所謂形近字,指形體相近的字。由于這類字的形狀近似,不容易辨識,給兒童的認讀寫帶來困難。如“本、末、未”三字,都是“木”多一橫,兒童分辨較難,識記往往混淆。為有效地區(qū)別它們的形體,理解字義,教師可充分發(fā)揮兒歌的作用,在認讀的基礎上,教兒歌:“本末未木是一家,本是樹根末枝梢,未是樹干頂天地,萬木爭榮綠中華?!痹侔磧焊柽M行字理分析。教師拿一棵小樹,告訴兒童“木”是象形字,寫作中,教師將教鞭橫在小樹的根部,在根部畫一橫(或圓點),示意這一橫(或圓點)表示樹根之所在。“本”,就是草木的根。“”,稱為指事字。
四、用拗口令糾正方音方音,指地方方言,亦稱土語。方音對普通話的學習有負效應,嚴重影響著識字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純潔性。怎樣排除方音的干擾呢?筆者的經驗是:首先摸清方音同普通話的差異規(guī)律,知己知彼,循標治本;然后運用歌訣予以警示、強化、分辨。進行規(guī)范訓練。如梁平方言f、h不分,沒有翹舌音zh、ch、sh,有的音節(jié)出現了近韻轉化的情況。筆者收集了大量資料與普通話進行對比分析,弄清方音的聲韻缺失、替代、混用,轉化的規(guī)律,并列表對照,說明,強化讀音規(guī)范意識,還編寫拗口令讓兒童記誦,檢查自己的讀音是否標準。如,“識字音讀準,f、h要分清,‘學會’非‘學費’,‘鳥飛飛’不是‘鳥灰灰’,以示告誡。又如,為讓兒童分辨翹舌音和平舌音的字,編“三字經”:“做早操,壯四肢。誦詩書,長才智。振神州,展身手?!币灾o助,收效顯著。
篇9
關鍵詞: 語文教學 經典誦讀 有效教學
低年級學生心智發(fā)展尚不完善,教師要注意利用經典著作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人格建設和品德等加以引導,促使學生健康成長。我國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在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篇幅,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古詩詞及其他經典讀物對學生進行教學。目前我國對經典誦讀的教學比較關注,要求小學生誦讀一定數量的經典讀物。然而目前對于經典誦讀教學方法和價值體現還不夠完善,因此需要加以研究。
一、低年級課堂經典誦讀的作用
詩詞、名作等之所以成為經典,其必定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刻的文化價值和優(yōu)良的傳承精神,且對人們有一定的引導和熏陶作用。語文教師應該通過經典誦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古典文化及其他經典名作的內涵,體會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意義,起到培養(yǎng)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部分課堂時間和課外時間誦讀古詩詞,如《登鸛雀樓》、《青松》等,學生通過感受詩詞所表達的含義和精神,體會和學習積極向上和堅定挺拔的精神。
另外,經典誦讀是一種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提高語文成績的教學方法,還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學校及語文教師要注重經典誦讀的重要性,加強培養(yǎng)學生喜歡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注重課堂、課外、教材、課外讀物等全方位的經典誦讀教學。
二、低年級課堂經典誦讀的教學方法
雖然目前我國較注重低年級課堂經典誦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就提高低年級課堂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性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教材選擇
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最適合學生反復誦讀的內容便是古詩詞,但教材需要注意綜合性,因此無法加入較多的古詩詞。如小學二年級上學期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只有《登鸛雀樓》、《青松》兩篇古詩詞,雖然這兩首詩所表達的意義較為簡單,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還是有些難以理解。語文教師應該要求學生誦讀一些課外書籍,如《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這些都是非常經典且傳承悠久的讀物。另外還有《詩經》、《百家姓》、《唐詩三百首》等,這些書籍的內容雖然較多,但處處經典,教師可以從中選擇一些比較簡單易懂的內容,重新編排成更適合低年級學生誦讀的讀本,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打好基礎,促使學生在學習古詩詞及其他文章時,能夠更快更有效地理解。如《弟子規(guī)》主要通過“孝”、“信”、“親仁”等多個方面講述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形成正面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且其中古代化用語,能夠讓學生適應古代語法的表現,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舍棄一些有不良思想的內容,如《三字經》中有一段關于讀書是為了光宗耀祖、為了當官的思想理論,這樣的理論不適合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另外,還有一些古詩詞也不太適合低年級學生誦讀,如唐朝詩人白居易經典詩歌《長恨歌》,其不僅篇幅長,而且描寫的內容主要是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不太合適小學生學習和誦讀。
(二)誦讀方法
在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育中,最常見的誦讀形式便是以背誦文章方式,督促學生反復誦讀文章,然而學生在沒有興趣,且對文章理解不夠透徹的情況下,很容易對誦讀產生厭倦心理,從而使經典誦讀教學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如今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教育主體轉變?yōu)閷W生,教學方法主要以學生興趣為主,在經典誦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利用多種誦讀教學方式,使學生對誦讀感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誦讀效果。本文就最常見的幾種誦讀教學方式進行了分析:①自讀,小學教材及讀物中,一般漢字上都標注有拼音,學生可以根據拼音了解該字的讀音,對文章進行誦讀。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②個讀,即學生自愿或教師點名,由單個學生進行誦讀的方式,如教師在教學《登鸛雀樓》時,可以通過個讀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③配樂讀,音樂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音樂搭配古詩詞進行誦讀,不僅能夠使學生提高誦讀興趣,而且能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④誦讀評價,經典讀物在斷句、用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標準,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讀物能夠提高自己的發(fā)音、對字詞的認識,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制定誦讀標準,保證學生讀音、斷句等誦讀的準確性。針對制定的誦讀標準,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誦讀評價,發(fā)現學生誦讀的缺點,促進學生進步。⑤情感帶入,經典讀物中都蘊含非常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學生理解經典讀物所表達的情感,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向學生簡單解釋文章的含義,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誦讀時帶入相應的情感,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理解文章的含義。
(三)教師指導
雖然經典誦讀主要是由學生完成,但教師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教師在教學《青松》時,首先要保證自身讀音的準確性,如“雪”、“青”,以及聲韻的感染性,否則學生模仿教師,從而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反而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影響。因此,教師首先要注意發(fā)音的準確和清晰,語調的起伏和生動性,字詞的讀音輕重,以及節(jié)點的停頓等??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因此教師首先要對讀物非常熟悉。
小學生由于年齡還小,無法理解經典讀物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幫助小學生形成具象的畫面,起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運用經典誦讀的教學方式比較普遍,然而所取得的效果并不顯著,如文章的深度、教師的指導等都會影響誦讀效果。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語文教師注重誦讀教材的選擇,運用多種誦讀教學方式等,能夠提高經典誦讀的有效性。
篇10
學 科 教 學 計 劃
科 目
語文
年 級
二年級
教 師
何玲娟
諸暨市暨陽街道浣紗小學
2004 年 8月
2004 學年度第 1 學期小學 語文 第 三 冊教學計劃
2004年 8月
一、班
級
學
生
情
況
分
析
本班共有學生 人,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學生文明守紀,好學上進,接受能力也較強,集體榮譽感強。但也有小部分同學(特別是幾個男生)紀律散漫,行為習慣不好,學習沒有自覺性。針對這部分學生在今后的教學中采取多種方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遵守紀律,愛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整個班級形成一種好學的氛圍,促使大家共同進步。 二、
教
材
分
析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比較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罢Z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fā)現CCC鼓勵學生探究發(fā)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字詞的一些規(guī)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CCC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yōu)秀段篇,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CCC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CCC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臺。
三、
教
學
目
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嘆號。
8.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愿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了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四、
教
學
措
施
1、
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huán)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
2、
重視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方法,每篇課文都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充分利用插圖,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
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4、
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習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5、
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yōu)秀篇段并復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于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6、
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yǎng)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
日期
單元及總課時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備注
1
8、30-9、5
識字1
1、 秋天的圖畫
2、 黃山奇石
2
2
3
2
9、6-9、12
3、植物媽媽有辦法 4、古詩兩首
語文園地一
2
2
2
3
9、13-9、19
識字2
5、一木朱紫丁香
6、我選我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