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范文

時間:2023-04-03 23:15: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guān)鍵詞:豪放 詞調(diào) 音律 標點斷句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也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式的大家。因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因其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因其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因其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此外(同時),其繪畫簡勁掀舞,新奇有致;其文藝理論,見解獨到,自成一家。廣博的學識,蓋世的才華,使蘇軾盡管步入詞壇較晚,卻能在短短幾年間充分地體現(xiàn)和發(fā)揮自己的詞學天賦,正如他在《與鮮于子駿》中所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不僅如此,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豪放、曠達、婉麗,并且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深深地影響著整個中國詞學史。

明代張綖稱:“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庇謸?jù)《四庫全書總目·詞曲類·東坡詞提要》中說:“詞至晚唐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軾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一派……”這些說法,極大地昭示了蘇軾開創(chuàng)“豪放詞”的意義。由于曠達直率的性格和超人的才華,由于正道直行、不阿諛諂媚的君子人格,蘇軾被卷入政治紛爭的漩渦之中,既不見容于推行變法的新黨,又不見諒于盡廢新法的舊黨,經(jīng)歷了兩度“在朝——外任——貶逐”,可謂宦海沉浮,屢經(jīng)挫折,失意之極。政治上的極度失意,使他產(chǎn)生了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想法,滋生了濃重的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他最終沒有被打擊、磨難擊倒,樂觀曠遠、豁達開闊的胸懷和人生態(tài)度,使他在面對祖國雄偉江山的時候,油然而生豪邁激昂的情緒,創(chuàng)作了不少使人心神為之一振的千古名篇。

在蘇軾眾多豪放詞篇中,最為人稱道的當屬赤壁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該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即詞人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的第三年。開篇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就表達了一種超然的人生哲理、一種歷史觀。詞人站在江邊,看著那江水滔滔東流,不禁想到:古往今來有多少風流人物,有多少盛衰興亡,都在這江水的滾滾奔流中消失了?!肮蕢疚鬟?,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點出地點、人物。盡管滄海桑田、世遷,盡管浪淘盡了千古風流人物,盡管什么都不存在了,但故壘還在。猶如他在《前赤壁賦》中所說的那樣,如今剩下的只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了。也就是說,盡管周郎已逝,但是當年的往事、周郎的豐功偉業(yè),至今還感動著、激勵著人們?!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對驚濤拍岸的壯觀景象的描寫。就這樣,詞一開篇,就描寫浩蕩江流,風起浪涌,境界闊達,氣勢雄壯,創(chuàng)造了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境界,為“風流人物”的出場創(chuàng)設(shè)了環(huán)境氣氛。然后筆觸轉(zhuǎn)到著重寫人,對赤壁之戰(zhàn)中的關(guān)鍵人物周瑜進行描寫和歌頌。首先,以“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來寫風流倜儻、瀟灑英俊的周瑜,得到了“國色”的美人,進而表現(xiàn)其愛情、家庭的甜蜜、美好、幸福。因為從歷史的角度看,孫策和周瑜是當時的英雄人物,大喬小喬是東吳最有名的美女;大喬嫁給孫策,小喬嫁給周瑜,堪稱美女配英雄的佳話。試想,天下還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嗎?然后,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來寫儒雅從容、成竹在胸的周瑜,“談笑間”就取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輝煌勝利。應(yīng)該看到,周瑜年輕有為,美人江山兼得,是何等的春風得意??!然而,蘇軾寫赤壁懷古,憑吊周郎當年所建立的功業(yè)是他主要的目的嗎?

結(jié)合蘇軾寫作該詞的背景、心情、環(huán)境,仔細體會整首詞,不難明白,作者以包舉有力、凌云健舉的筆力,把無限的流水和有限的人生交織在一起,抒發(fā)的感慨卻是十分的隱約深沉,隱含著宇宙永恒、人生短暫的慨嘆;而對周瑜的贊頌,卻意在抒發(fā)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深沉感慨。蘇軾二十歲就考中了進士的第二名,可見其才氣;他給朝廷上了很多篇策論,提了很多的治國方略、建議,可見其抱負、理想。但是他卻屢經(jīng)挫折,九死一生后被貶官黃州,自然也就觸景生情、懷古傷今。在他看來,周郎的娶美妻、建功業(yè)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進而也就悲慨自己年近半百卻壯志難酬、功業(yè)難成!由此可見其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的沉重、精神的苦悶之深遠沉郁。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并未因此而頹然倒下。有著豁達開闊胸懷的蘇軾,清醒地認識到,“千古風流人物”都被大浪淘盡,消逝得無蹤無跡,那么個人的榮辱窮達、起落坎坷、得失成敗又何足悲嘆呢?在該詞中,掩蓋不住的是他熱愛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和迫切期望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豪邁心情。

篇2

關(guān)鍵詞:赤壁 景物色調(diào) 人物 寄寓 差異

《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均為蘇軾所作,并且所作時間均為1082年,同時所刻畫的主題都以赤壁之景為主,但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仔細分析,在帶入情感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并不單單體現(xiàn)在詞賦形式的差異上,更多是詞賦內(nèi)容方面的差異。正是由于這種差異,使得學生所收獲的情感體驗更加的豐富與真實,這也是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內(nèi)容。為此,本文試對其作詳細分析與說明。

一、雖都在描寫赤壁景色 但景物色調(diào)差異顯著

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當中,自“大江東去”開始到“一時多少豪杰”結(jié)束,上闋當中將赤壁雄奇壯麗的景色集中的呈現(xiàn)了出來。長江水源源不斷的東流,為了刻畫長江水東流的悠長,作者在當中運用了“浪淘盡”這樣一次,即將滾滾東去的長江水與歷史上名垂千古的英雄豪杰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種表現(xiàn)的手法使得《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所刻畫的時間與空間背景方面更具廣闊性、以及拓展性。在受眾欣賞至此處時,便能夠自“大江東去”這一比較直觀的概念深想到歷史上英雄豪杰的卓越氣概,同時也能夠更加良好的與作者孑然一身于江流邊憑吊各路英雄豪杰的心情充分契合。進而,作者結(jié)合歷史情況,對赤壁古戰(zhàn)中輝煌壯麗的場面進行了集中的刻畫,當中包括:“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其中,“亂石穿空”將山體之高、石林之俊深刻的刻畫了出來,而“驚濤拍岸”則將聲勢浩蕩如同奔馬的浪濤聲深刻的刻畫了出來,“卷起千堆雪”當中“卷”、“雪”兩詞的運用則將長江水東流浪花層層而至,撲面襲來的感官特征充分的展現(xiàn)了出來??梢哉f,通過《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當中對于赤壁恢弘壯麗景色的集中刻畫,對于下闋當中有關(guān)人物周瑜的描述將更加的有效與真實。

在《赤壁賦》當中,對于赤壁之景的刻畫則集中體現(xiàn)在赤壁景色的空明、以及柔美特征當中。同《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中所描繪的宏偉壯麗的赤壁之景不同的是:在《赤壁賦》當中,對于赤壁景色的刻畫呈現(xiàn)出了一定的分散性特征?!冻啾谫x》開篇提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這當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兩句,對赤壁秋江的爽朗之感進行了集中的刻畫,同時也向受眾展示了作者在與客泛舟的過程當中,內(nèi)心深處的怡然自得。進而,文章當中又出現(xiàn)“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這當中對于月的移動應(yīng)用了“徘徊”一詞進行刻畫。通過該詞所表現(xiàn)出了不單單是月亮移動的緩慢,更多的能夠使人感受到月亮對人的不舍之情。而正是在這種富有情感月光的照射下,赤壁之景逐漸的呈現(xiàn)出來,使作者開始對赤壁之景進行深入的刻畫:“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痹谧髡邔Τ啾谥斑M行刻畫的過程當中,重點描述了赤壁景色中的江水與明月,同時也將作者當下超凡的人生感悟依托赤壁景色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了出來。

二、雖都在描寫赤壁人物 但人物寄寓差異顯著

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當中,集中刻畫的赤壁人物是豪氣沖天的英雄周郎,即周瑜。在作者的具體刻畫當中,首先是通過側(cè)面襯托的方式,應(yīng)用“小喬出嫁了”這一句,調(diào)動起了受眾對于周瑜的印象,并且通過美女與英雄之間的對比,將周瑜年輕時期少年得志,意氣風發(fā)的狀態(tài)側(cè)面烘托出來。緊接著,作者開始對周瑜的肖像特征進行刻畫,當中所應(yīng)用的詞語為“雄姿英發(fā)”。這一詞集中將周瑜姿態(tài)上的威武之感、風采上的動人之感成功的彰顯了出來。進而,在“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當中,將周瑜在站場上的蓬發(fā)英姿表現(xiàn)了出來。結(jié)合歷史資料我們不難看出:在當年的赤壁之戰(zhàn)當中,曹操一方號稱帶領(lǐng)著80萬人的軍隊,但周瑜所率軍隊總?cè)藬?shù)才3萬人。在面對如此強勁對手的情況下,周瑜仍然保持著淡定從容的心態(tài),可謂是“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從作者的角度上來說,在周瑜“談笑間”,就達到了使敵軍“檣櫓灰飛煙滅”的效果,這對于周瑜建功立業(yè)成功性的刻畫是極為突出的。但反過來,正是由于對周瑜少年得志的成功之路進行了極為突出的刻畫,也為文章后面作者自身“人生如夢”的情感抒發(fā)奠定了基礎(chǔ)。

在《赤壁賦》一文當中,集中刻畫的赤壁人物是最終落敗的曾經(jīng)英雄人物曹操。并且,在刻畫方式的選取上,《赤壁賦》一文當中,對于曹操這一人物的引入,以及人物的刻畫均是通過“客人”一方完成的。在《赤壁賦》當中,對于曹操人物形象的刻畫是比較集中的,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呈現(xiàn):“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在這一樣一段有關(guān)曹操人物形象的刻畫當中,不難發(fā)現(xiàn):前句當中對于“荊州”之“破”,以及“江陵”之“下”,將曹操荊州之戰(zhàn)勢如破竹般的成功充分的展現(xiàn)出來,這種成功驅(qū)使著曹操深入江陵,并“順流而東”,短短幾詞的運用,就將這一時期曹操聲勢的顯赫充分展現(xiàn)出來。進而,在“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當中,又反映出了曹操在成功趨勢下所產(chǎn)生的驕縱之態(tài),這一時期的曹操當富得上“一世之雄”的稱謂。但緊接著,在曹操“一世之雄”的豪邁下,又通過“而今安在哉”這樣一句話,將原本直觀且具象的曹操英雄形象進行了虛化,由此也將客人泛舟湖上,產(chǎn)生悲憫之情的原因解釋了出來。作者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氛圍當中也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思考:諸如曹操一樣的絕世梟雄尚且會“困于周郎”,并在赤壁大江東去的流水中銷聲匿跡,就何況是如我輩一樣默默無聞之人呢?因此,可以說,通過在《赤壁賦》當中對曹操一生遭遇情懷的總結(jié),使得客人產(chǎn)生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情感抒發(fā),而在客人的啟發(fā)與勸慰下,作者對于心志情懷的剖析也就有了色彩鮮明的情感基礎(chǔ)與鋪墊。

本文對《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之間的異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指出,盡管《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存在大量的相同點(創(chuàng)作作者、創(chuàng)作時間、刻畫景物等方面),但真正深入分析會發(fā)現(xiàn):《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赤壁賦》存在的不同點更加能夠體現(xiàn)兩者的文學價值。本文當中所總結(jié)的不同點包括:雖都在描寫赤壁景色,但景物色調(diào)差異顯著;雖都在描寫赤壁人物,但人物寄寓差異顯著。通過上述分析,希望能夠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逐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的異同,以達到鞏固并深化學習成果的目的。(作者單位:新鄉(xiāng)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參考文獻:

[1]郁玉英,王兆鵬.宋詞第一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經(jīng)典化探析[J].齊魯學刊,2009,(6):115-121.

篇3

【關(guān)鍵詞】婉約;豪放;題材;主題;表現(xiàn)方法;語言

在宋代詞壇上,先有婉約派,后有豪放派。明人張首先明確地用婉約、豪放來概括詞中這兩種不同的創(chuàng)作傾向,他說:“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diào)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 。坡的詞和柳永的詞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他們的詞的風格明顯不同,分屬兩派。

下面就拿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柳永的《雨霖鈴》做一比較鑒賞,看看他們詞的不同。

先看《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是一首詠史懷古詞,是一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杰出的代表。

作者蘇軾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詩人。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在湖州任上因所做詩文被人誣陷有毀謗朝廷之意,被捕入獄半年。次年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磯游覽,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主要描寫赤壁的景色,同時兼懷古人,仿佛是由遠景、近景、特寫等一組不同的鏡頭組成的畫面組合。首三句,仿佛是遠景掃描,長江水浩浩蕩蕩,奔流不息,亙古不變的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一代風流人物。次三句,鋪陳其事,是近景的定格,目光投向赤壁古戰(zhàn)場?!叭说朗恰比郑砻髯髡咭膊恢来颂幨遣皇钦嬲某啾诠艖?zhàn)場,只是借“赤壁”之名詠寫古事,抒發(fā)感嘆。上片最后兩句,是整個上片景物描寫的總結(jié),引起了下片對周瑜的追懷。下片懷古,詞人抓住周瑜年輕有為這個主要的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發(fā)的英雄形象。想當年,年輕的周瑜手執(zhí)羽扇,頭戴綸巾,他是那樣的英俊瀟灑、倜儻風流;他又是那樣的富有謀略,談笑之間,曹軍便被打得落花流水。周瑜少年有為,在年輕的時候便建立了世人矚目的赫赫功績,而自己現(xiàn)在已鬢染霜華,卻一事無成,一腔報國之志無處施展。這是讓詩人無限感傷的原因所在?!岸嗲閼?yīng)笑我”始,自我傷感之意由此可見。華發(fā)早生,功業(yè)無成,失望之余,詞人不免產(chǎn)生人生如夢之感,因而結(jié)尾二句歸結(jié)為詞人深沉而又頗多消極的慨嘆。人生如夢,世事滄桑,面對滔滔東流的江水,詞人只有舉杯對月,自澆心中愁緒。這首詞在吊古的基礎(chǔ)上傷今,回到現(xiàn)實,抒發(fā)自我的感傷??傮w看來,這首詞寫得雄渾豪放,大開大闔,氣象恢弘,堪稱歷代詠史懷古詩詞之絕唱,亦開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

再看《雨霖鈴》這是一首離別之作。作者柳永是一個浪漫詞人,柳永的詞大都是在“偎紅倚翠”生活中“淺斟低唱”的產(chǎn)物。他離鄉(xiāng)背井,長期浪跡江湖,體嘗到了生活中的種種苦況;又因此常常不得不與所戀的人離別,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辭?!队炅剽彙罚ês凄切)便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此詞表現(xiàn)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shè)帳餞行,到蘭舟摧發(fā),淚眼相對,執(zhí)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tài),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guān)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shè)想別后情景。劉熙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敖裣契ê翁帲瑮盍?、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敖裣菩押翁帯?,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按巳ァ币韵?,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jīng)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huán)往復(fù)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zhí)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念奴嬌?赤壁懷古》雄壯豪放、曠達飄逸,《雨霖鈴》婉約清麗、纏綿緋側(cè),各有特色。

從題材上看,《念奴嬌?赤壁懷古》描寫的是古戰(zhàn)場情形,表現(xiàn)作者對古代豪杰的憑吊,字行間透露出豪壯雄渾之感,讀來精神倍增;《雨霖鈴》描寫的是秋夜戀人離別,表現(xiàn)作者的依依之情,“悵飲無緒”,更突出作者因即將與戀人離別而煩燥、憂思之情。

從主題上看,《念奴嬌?赤壁懷古》反映了作者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抱負的豪情壯志。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嘆不遇明主、壯志難酬,但詞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種豪情壯志,道出人生易老,宜早建功業(yè)的感慨;《雨霖鈴》表現(xiàn)的是凄涼的離別之情,“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終日親相愛的戀人,一旦分別,留戀難舍,“淚流語噎”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表現(xiàn)出難分難舍的深深愛戀。

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念奴嬌?赤壁懷古》采用概括和抒情的方式,展開的是宏偉的畫卷:古戰(zhàn)場,抒發(fā)的是豪放的感情:建功立業(yè),開頭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整個詞的豪放氣勢便躍然紙上,而“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更壯大了整首詞的宏偉氣勢,展現(xiàn)一幅壯偉的畫面,在此基礎(chǔ)上,描寫周瑜的建功立業(yè),發(fā)出功業(yè)難成、花發(fā)早生的喟嘆,但這不是哀婉細膩的抒情,而是壯懷激烈的感慨;《雨霖鈴》采用的是細膩的白描,委婉的抒情,戀人離別當然不可能是豪壯的場面?!昂s凄切”、“悵飲無緒”襯托出離別的凄婉,描寫了這樣一個具體而細膩的畫面:秋雨霖鈴剛停,秋蟬在樹上凄凄地鳴叫,天色將晚,即將分別的戀人,雙手相執(zhí)四目相對,淚流滿面,哽噎無語,哪有什么心情在帳篷內(nèi)飲酒?渲染的完全是一種凄涼的氣氛。

從語言上來看,《念奴嬌?赤壁懷古》表現(xiàn)的是崇高壯美的景象,讀來豪氣干云,壯麗之情油然而生,《雨霖鈴》表現(xiàn)的是感傷柔美的意象,讀者未免不受影響,讀著讀著自然而然便覺得自己也似與戀人離別。

蘇柳這兩首詞表現(xiàn)了不同意象,也抒發(fā)了不同的感情,對于我們都具有認識價值、審美價值和藝術(shù)借鑒的意義,在文學史上具有永不磨滅的光輝。

參考文獻:

篇4

秋光一片,問蒼蒼桂影,其中何物?

一葉扁舟波萬頃,四顧粘天無壁。

叩枻長歌,嫦娥欲下,萬里揮冰雪。

京塵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磯邊,騎鯨人去,幾度山花發(fā)。

澹澹長空今古夢,只有歸鴻明滅。

我欲從公,乘風歸去,散此麒麟發(fā)。

三山安在,玉簫吹斷明月!

篇5

1.知識與技能

(1)體會本文的感情變化和景、情、理水融的特點。

(2)理解本文“以文為賦”的體裁特點。

2.過程和方法

(1)熟讀成誦,品味藝術(shù)手法和語言特點。

(2)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體會景、事、情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2.把握課文情感發(fā)展的脈絡(luò)。

3.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比較鑒賞。

教學難點

誦讀主客問答部分,深思其中蘊含的情感與哲理。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篇課文我們已經(jīng)對字詞有了一個簡單的梳理。這篇課文最大的寫作特點就是情景理交融,今天我們再次走進《赤壁賦》,體會這個寫作特點。

二.文本研討

(一)請同學們找出寫景的句子,并大聲朗讀,體會情感。

第一段:蘇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輪皓月,下面是萬頃碧水,月光如煙霧般籠罩江面,清風徐徐吹拂,一葉扁舟如一片葦葉,輕浮水面,任意左右東西。景象澄沏,又似朦朧,如夢境一般。作者仿佛覺得在浩蕩的太空中乘風飛行,毫無阻礙簡直就要遠離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賞心悅目。

“一切景語皆情語”,從這里的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呢?用課文中的一個字來說就是——樂。

(二)思考課文里還有哪些情?

悲情:

1.在第二段中由于高興而高歌,面對如此良辰美景,見茫茫月色江水,觸景生情,產(chǎn)生美人天各一方之嘆。情感也進而由“樂”轉(zhuǎn)“悲”。(思考:“美人”指代什么?)

蘇軾是一個詩、詞、文、書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曠世奇才。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到排擠,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當團練副使,不得干預(yù)公務(wù)。

對蘇軾來說,“美人”意味著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此時,在“天一方”的“美人”,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念,成了遙遠的夢想。才華橫溢的他,正值壯年,遭此厄運,困守黃州的現(xiàn)實把蘇軾所有的夢想擊得粉碎,只留下悵然的嘆息。

經(jīng)過吟詩與吹洞簫的描寫,使泛舟的快樂氣氛向悲哀轉(zhuǎn)化,完成了兩段之間的過渡。

2.第三段眼前之景激發(fā)了聯(lián)想,由眼前之景聯(lián)想到曹操當年志得意滿,這么個“一世之雄”尚且隨著“大江東去”而銷聲匿跡,有為者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生命短暫、有志而無為者?

眼前之景引發(fā)了客之三悲——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歷史對比生悲,由人生短暫(寄蜉蝣、哀吾生)感觸生悲,由理想(挾飛仙,抱明月)現(xiàn)實(不可驟得)矛盾生悲。

(三)這篇課文最大的寫作特點就是情景理交融,那么,哪里是闡釋理的?

第四段水風月這些景物闡釋哲理。

用水與月作比喻,引發(fā)出變與不變的思考。從變的角度說,天地宇宙也是瞬息萬變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樣,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從虧到盈不斷地變化;從不變的角度,我和萬物都是永恒的。他認為作為個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參與了整個人類的生命活動,而作為整個人類,又同宇宙一樣是永恒存在的。蘇軾對生命的肯定和對生活的熱愛,這是借眼前的景來說理,寓理于景。

由此,蘇軾找到了一帖精神解脫的良藥:擁抱大自然。大自然是個無窮寶藏,要使無窮的自然萬物為吾生所享用,從中得到樂趣,從大自然中尋找精神寄托??梢娝麜邕_的胸懷,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

也正是這精神解脫的良藥讓客人“喜而笑”,第五段最后的喜不是回到了情感的原點,而是在原來情感基礎(chǔ)上的一種提升,是大徹大悟的喜悅。

(四)再次朗讀第四段,讀出慷慨激昂的感情。

(五)總結(jié)

有名家如此點評《赤壁賦》:此賦通篇只說風月——金圣嘆;以江山風月作骨——林云銘。

的確,《赤壁賦》通篇以景貫穿,全文緊扣山水風月展開,蘇子的“樂”和客的“悲”都是由眼前之景生發(fā)出的(情由景生),蘇子對“人生與宇宙”哲理的闡述也是以眼前之景為喻的(理由景生)。

眼前之景引思,眼前之景觸動心靈,眼前之景激發(fā)聯(lián)想,眼前之景闡釋哲理,眼前之景預(yù)示人生。

二.比較閱讀

蘇軾在黃州留下了三部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高中課本有兩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赤壁賦》,作品之間有太多的相似,同是以赤壁為題,都寫赤壁景色,都緬懷和赤壁有關(guān)的歷史人物,然而細細品味這兩篇(首)作品,會發(fā)現(xiàn)它們同中存異。

1.都寫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集中寫景。開頭一句“大江東去”寫出了長江水浩浩蕩蕩,場面宏大,氣勢奔放。接著集中寫赤壁古戰(zhàn)場之景。先寫亂石,突兀參差,陡峭奇拔;次寫驚濤,水勢激蕩,撞擊江岸;再寫浪花,由遠而近,層層疊疊,如玉似雪,奔涌而來。氣勢宏大,境界壯闊。

《赤壁賦》寫景則迥然不同。詩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時節(jié),柔柔的秋風徐徐吹來大江江面,水波不興,風平浪靜。詩人心情閑適瀟灑。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霧浮起在寬闊的江面上,在皎潔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瑩透明?!冻啾谫x》所寫的赤壁景寫得空明柔美,表現(xiàn)出了詩人怡情山水,閑適灑脫的心境。

2.都寫有關(guān)赤壁的歷史人物,但人物成敗不同。

詞和賦,不但寫了赤壁景,并且寫了有關(guān)赤壁的歷史人物。我們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戰(zhàn)而聞名,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場上敵對雙方的主帥是周瑜和曹操。周瑜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國鼎立之勢。赤壁之戰(zhàn),周瑜功成名就,英名遠播;蓋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詞所緬懷的古人,是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巨大勝利的周瑜。詩人通過從不同角度的描寫,寫出了周瑜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儒將風范和過人的膽識和才智。(少年英俊、從容瀟灑、儒雅、指揮若定)

勝利的英雄周瑜,實是以古人的年輕得志建功立業(yè)襯托自己身處逆境有志難伸功業(yè)無成的失意,為下文抒情蓄勢。

賦緬懷的是被周瑜打敗的曹操。詩人先寫其勢如破竹的攻勢,“破荊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勢不可擋;次寫軍隊之多,氣勢之大,水軍船隊首尾相接千里,軍旗遮蔽了天空;再寫曹操不可一世的驕態(tài),面對長江喝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這實在是一個蓋世的英雄。詩人在極力渲染曹操不可戰(zhàn)勝的赫赫聲勢后,最后卻來一句“而今安在哉?”來否定虛化。是?。碛邪偃f雄兵,視天下為無物的曹操,一樣“困于周郎”,一樣被“浪淘盡”,何況是被貶謫放逐的詩人呢?故詩人生發(fā)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哀嘆。詩人寫失敗英雄曹操,是為了抒發(fā)其“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感慨,由敗者引發(fā)己悲,用得恰到好處。

3.都抒懷,感情基調(diào)又各不相同。

詞中,“人生如夢”這種虛無的佛老思想僅僅是一閃念,“一尊還酹江月”。詩人以酒祭月,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現(xiàn)了自己壯心未泯,夙志猶存,詩人內(nèi)心雖有苦悶彷徨,但是思想還是樂觀曠達、昂揚向上的。

若從不變的角度看,看似短暫的也是永恒。山間的明月,耳畔的清風,都是造物主的饋贈。詩人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凸現(xiàn)了生命的偉大,因而去享受生活,享受造物者之無盡藏。經(jīng)歷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仕途的逆境坎坷的詩人深知生命的短暫,參透了是非榮辱,但是并沒有從萬事皆空的角度去放棄和忽略生命,而是對生命充滿了眷顧和感激。詩人對永恒執(zhí)著地追求,這不是消極的頹唐。如果說《念奴嬌》更多地借助黃老思想來排遣憂愁的話,那么,《前赤壁賦》則更多一些積極入世的色彩。

三.拓展延伸

1.蘇軾這種聽任自然,力求豁達的心境是否消極?你是怎樣看的?對你有何影響?你是怎樣對待挫折的?

2.真有這樣一場主客對話嗎?真有吹洞簫的客人嗎?

四.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對《赤壁賦》的內(nèi)容進行賞析,體會了文章景、情、理完美結(jié)合的寫作特點。在今后的寫作中我們可以借鑒蘇軾的這種手法,而他作品中的精彩語句也可以為我們所用。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肯定會遇到很多挫折和不順,希望大家能學習蘇軾,努力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板書:

赤壁賦

心情變化:樂—悲—樂

寫作特點:情景理交融

篇6

2、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畎住豆棚L》

3、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秶鴼憽?/p>

5、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屈原《國殤》

6、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簾來?!獜堨铩都`臺·其一》

7、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鸥Α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p>

8、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堇^光《望闕臺》

9、霸基弊不振,晉楚更張皇?!谠对伻肌?/p>

10、烈士之愛國也如家?!鸷椤侗阕印ね馄V譬》

11、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懹巍肚镆箤猿龌h門迎涼有感》

12、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懿佟遁锢镄小?/p>

13、寸寸山河寸寸金。——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14、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溫庭筠《過五丈原》

15、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獜堨铩秾m詞·故國三千里》

16、銀臺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畎住兜歉咔鸲h》

17、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18、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滿江紅·寫懷》

19、歸鳳求皇意,寥寥不復(fù)聞?!鸥Α肚倥_》

20、紛披乍依迥,掣曳或隨風?!钍烂瘛对伵d國寺佛殿前幡》

21、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谥t《詠煤炭》

22、春來未有不陰時?!翖壖病耳p鴣天·送歐陽國瑞入?yún)侵小?/p>

23、中原事業(yè)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蘭性德《秣陵懷古·山色江聲共寂寥》

24、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屈大均《秣陵》

25、梅似雪,柳如絲?!翖壖病耳p鴣天·送歐陽國瑞入?yún)侵小?/p>

26、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獓牢洹盾姵窃缜铩?/p>

27、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8、但將千歲葉,常奉萬年杯?!w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yīng)制》

29、國破山河落照紅?!於厝濉稖p字木蘭花·劉郎已老》

30、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31、國事如今誰倚仗,衣帶一江而已。——文及翁《賀新郎·西湖》

32、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U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33、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K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4、云物不殊鄉(xiāng)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鸥Α缎≈痢?/p>

35、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隱《隋宮》

36、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U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37、十年驅(qū)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堇^光《望闕臺》

38、荊山長號泣血人,忠臣死為刖足鬼?!畎住毒细栊小?/p>

39、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zhàn)功?!蹙S《少年行四首》

40、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詠田家》

41、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苤病对垢栊小?/p>

42、象床錦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溫庭筠《過五丈原》

43、歌鐘旋可望,衽席豈難行?!獜埦琵g《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44、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惲痢赌钆珛伞さ嵌嗑皹恰?/p>

篇7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叩開興趣之門

有人說:“任何一種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向性的呼聲,也許還包含著一種處在原始狀態(tài)中的天才的閃光。”高中生對古典詩詞的閱讀、理解、品鑒等亦然。所以,古典詩詞教學中,我們必須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愉悅、和諧、美好等氛圍的古典詩詞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一個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同或者相似的、新奇的、靈動的、優(yōu)美的、能夠激起學生與作者、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積極、主動、快樂地走進古典詩詞文本,在作品精心營造的古典詩詞美好意境中流連忘返。

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為例,上課伊始,就運用多媒體設(shè)備為學生播放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鮑國安的配樂朗誦音畫視頻。當音畫視頻中傳出鮑國安在悠揚的古箏背景音樂中時而高亢、時而低回、時而激越、時而深沉的誦讀之聲時,當音畫視頻中幻化出一幅幅“大江東去,浪淘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的祖國江山壯麗雄渾之美景圖畫時,學生立即被詞中蘊含著的作者追慕三國英雄和積極、執(zhí)著追求濟世救民的人生理想之夢的主旋律所深深感染,隨之不約而同地、情不自禁地合著配樂朗讀激情洋溢地、抑揚頓挫地誦讀起來。不用說,學生的興趣之門自然就打開了。

二、誦讀品鑒,穿越時空生本對話

劉勰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备咧袑W生對吟詠、理解、感悟古典詩詞亦然。所以,講解古典詩詞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對文本的反復(fù)吟詠與誦讀。在引導過程中注意體驗文本的語感和情韻,并將之及時記錄在自備的讀書筆記中,以便比較自己在閱讀古典詩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審美品位。

講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筆者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反復(fù)吟詠并背誦這首詞,還要求學生把每次吟詠后的情感體驗依次記錄在讀書筆記本中。巡視時,教師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不斷吟詠《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極為微妙的、獨特的審美體驗,其表述審美體驗的優(yōu)美語言也令人感到欣喜不已。請看一位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的閱讀審美體驗:

第一次品讀:我仿佛跨越時空回到了三國時代,并在荒涼的古戰(zhàn)場中與一位風流倜儻、雄姿英發(fā),春風得意、“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英俊少年周瑜進行了零距離的神交。我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次品讀:我不僅領(lǐng)略了古時巨浪拍岸的滾滾長江的宏偉氣勢,還瞻仰了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詞人蘇軾的偉岸風采。隨之,對他的敬仰之情溢滿心中……

第三次品讀:我深刻感覺到了蘇軾靈感與才學互融、理性與情感并重的深沉內(nèi)涵,體味到了這首詞“境界開闊而妙理深藏”之美學特質(zhì)……

當這位學生走上講臺向大家介紹自己與文本不斷對話而產(chǎn)生的極具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之時,教室里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熱烈而又持久的掌聲。

三、再度創(chuàng)作,激發(fā)多向思維潛能

鑒于德國文藝家萊辛所言的“凡是我們在藝術(shù)作品里發(fā)現(xiàn)為美的東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的”這一精辟論斷,也鑒于中國古典詩詞高度凝練精美的語言、大幅度跳躍的作者情思、言簡義豐意蘊深遠的情景描寫等美學特質(zhì),還鑒于想象力是高中學生思維世界里最寶貴的生命力、最鮮活的創(chuàng)作力等緣故,講解時,教師應(yīng)該注重在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古典詩詞文本大意與主旨的前提下,再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對古典詩詞“言有盡而意無窮”處進行合情合理的補白,以期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精美的古典詩詞藝術(shù)世界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繼之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鑒賞古典詩詞的水平。

比如,教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引導學生反復(fù)誦讀、基本了解詩歌的大意后,筆者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及對這首古典詩詞的審美體驗等,在詩詞中任意選擇一處自認為最“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句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4分鐘后,學生爭先恐后地走上講臺展示自己“再創(chuàng)作”的佳作,有的學生選擇了詞中“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處進行再創(chuàng)作,以期更加完美地表現(xiàn)周瑜的風流倜儻和少年得意;有的選擇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期更加深刻地表現(xiàn)周瑜的才華橫溢和英雄氣概;有的選擇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以期深刻揭示作者對三國英雄周瑜的傾慕與自己自感蒼老、壯志未酬的深沉思緒……無需贅言,為了表示對學生再創(chuàng)作佳作的鼓勵與嘉獎,筆者與學生一遍又一遍地熱烈鼓掌。

篇8

適合練習書法的文章如下:

《將進酒》,李白;《水調(diào)歌頭》,蘇軾;《長恨歌》,白居易;《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虞美人》,李煜;《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登幽州臺歌》,陳子昂;《蜀道難》,李白;《春望》,杜甫;《短歌行》其一,曹操;《飲酒》,陶淵明等。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9

詩與詞是不同的文體,對此王國維先生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焙唵蝸碚f,詩與詞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就內(nèi)容來說,“詩言志”,詩歌主要敘寫個人志向,多是宏大的主題,建功立業(yè),理想抱負等等,如杜甫的詩歌,憂國憂民,表達詩人對社稷與民生的關(guān)切;王維早期的邊塞詩,抒發(fā)建功立業(yè)的愿望等等。詞因為是起于宴席上娛樂助興的歌詞,則多是男女情愛,纏綿悱惻,所謂“詞言情”,如柳永的多數(shù)詞作,無一不是一己情愛的悲歡離合。從藝術(shù)境界來說,詩歌境界宏闊深遠,杜甫的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出了深秋天地闊遠宏深的景象。而詞雖也講究境界,但和詩相比又有所不同,所謂“詩之境闊,詞之境長”。

在術(shù)形式方面,詞有定調(diào)定句,且篇幅有限,最長的鶯啼序不過250字,“形方面的好說,如詞常用長短句,有調(diào),聲韻變化多,寬嚴因地而異,詞語可以偏于俚俗等,都有案可查;詩就不然”,(張中行《詩詞讀寫叢話》)詩體中的律詩則講究對仗粘對,格律要求較嚴,絕句格律雖不及律詩嚴格,但也有一系列的要求。只有古體詩,句可長可短,字可多可少,韻可押可不押。詩與詞區(qū)別多多,那么,在教學中,我們?nèi)绾尉驮娕c詞的不同文體特征組織教學活動?我們的看法是,堅守文體固有特點,聚焦文體特質(zhì),闡釋文本精義。

蘇教版必修二選有李清照《聲聲慢》,這首詞是典型的詞體,之所以說是典型的詞體,是因為,這首詞無論是語言運用,內(nèi)容表達,都符合詞的特點。此詞抒發(fā)家國飄零,晚景凄涼之感。從詞體特征來看,此詞情感婉約,深沉的悲愁溢滿全篇。其次,遣詞造句深合詞體要求,如詞中最大的特色,疊詞的運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都能揭示李清照運用疊詞對于強化抒情的作用,但疊詞的運用也和詞作為音樂文學的特點有關(guān)。第三,這首詞語言淺近易懂,不避俗語白話,但又能由俗趨雅,俗中有雅,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怎一個愁字了得”,都是詞體所具有的語言特點,而在詩里如此使用,便為打油詩,或非詩。清彭孫y《金粟詞話》論道:“李易安‘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皆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詞意并工,閨情絕調(diào)?!边@些詞體固有的特點,要求教者要有意識地開展適當?shù)慕虒W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細細體味,感受文本的獨特魅力。

(二)

詩與詞固然是不同的文體類別,但在文學史上,在不同的作家手里,這兩種文體的界限時有交叉互通,互侵互犯,故而有晚唐詩如小詞、東坡詩“句讀不葺之詩”之類說法。這種文體互侵的現(xiàn)象,一方面賦予了不同文體別樣的魅力,使一種文體具備另一種文體的風味;另一方面,因為界線模糊,使得詩詞這兩種文體各自的審美特性無法彰顯,同時還會引起解讀的障礙。因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不太注意文體的界限,不就詩詞文體的不同區(qū)別而組織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便無法深入作品內(nèi)部。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都是詠史懷古類題材。這兩首詞中的詠史懷古的題材,是詩歌里常見的內(nèi)容,代有作者,左思《詠史》、阮籍、曹操、李白、杜牧、李商隱都有不少篇章,直到宋朝都是詩人筆下屢屢涉及的題材。蘇軾和辛棄疾不僵守文體藩籬,打破常規(guī),用詞的形式表現(xiàn)詠史懷古的內(nèi)容,將深沉的歷史感慨與人生喟嘆,注入詞體中,對于表情達意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

在形式技巧上,兩首詞也突破詞慣常的表現(xiàn)方式。唐五代以及宋初的詞,直抒胸臆,用詞學專家葉嘉瑩的話說是“重感發(fā)”,即多由內(nèi)心沖口而出,不尋章摘句,掉書袋,顯學問,如李煜、馮延巳,他們的詞不假雕飾,直接感發(fā)。而在蘇軾和辛棄疾的詞中,運典隸事成家常便飯,尤其是辛棄疾,經(jīng)史子集,無不可以闌入詞中。這種用典使事的寫作手法,其實是詩歌中常用常見的一個技巧?!赌钆珛?赤壁懷古》中,歷史典故主要有三國時周瑜的事跡,蘇軾運用此典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嘆。如果說這還不算什么,那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多達七個的典故,孫權(quán)、劉裕、廉頗等歷史名人的史實,便非常態(tài)了。詞的語言,訴諸歌者演唱,為了便于傳唱和理解,原本淺顯易懂,不能過于深奧難解,典故的加入,雖說可以增加作品內(nèi)涵,拓寬意境,但同時它也使得詞的內(nèi)容越發(fā)艱深,難以解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qū)υ~體中的這種寫作技巧的利弊與源流有清晰的認識。

篇10

7月26日,媽媽下班回家,帶回來一份“楚天都市報”,上面刊登了“第八屆楚天少兒詩詞朗誦大賽”的通知。吃過晚飯,爸爸把報紙拿出來,把宣傳大賽的文章“詩詞是一道風景”和“朗誦,以聲傳情的藝術(shù)”繪聲繪色地讀給我聽,問我想不想?yún)⒓?。我想:我會背誦很多唐詩宋詞,記得上次“6.1”兒童節(jié)時,本來精心準備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在班級聯(lián)歡時沒有展示,這次可以派上用場了。我堅決地回答:“我想?yún)⒓?!”爸爸、媽媽非常高興,爸爸說:“那我們就從明天開始積極準備,用網(wǎng)上報名的方式參賽,但我們要提倡‘奧運’精神,重在參與,爭取好結(jié)果,享受努力的過程?!?/p>

(二)

7月27日,上午學素描。中午吃完飯后,我和爸爸開始準備參賽的詩詞。我拿出“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來,精挑細選出我最喜歡的詩:《黃鶴樓》、《賦得古原草送別》、《春夜喜雨》、《竹石》、《石灰吟》,再加上我的最愛------《念奴嬌 赤壁懷古》六首詩詞。為了把詩詞朗誦得聲情并茂,爸爸還給我講了許多關(guān)于蘇軾的故事和許多詩人的時代背景,加深了我對詩詞的理解。爸爸還從網(wǎng)上找出方明的朗誦音頻讓我反復(fù)地聽,然后我反復(fù)地背誦,爸爸還教了我很多抑揚頓挫的朗誦。練了兩、三個小時,基本達到滿意的效果后,我們就開始用錄音軟件錄音了。為了聲音完美,主打詩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口氣錄了六遍,其它幾首也錄了幾遍才滿意。媽媽下班一回家,就把錄音放給媽媽聽,媽媽向我豎起了大拇指,高興地笑了。

(三)

7月28日,一大早,爸爸就打開電腦,登陸大賽網(wǎng)站,把我的姓名、學校班級、住址電話等資料和我的六首詩詞一起上傳到楚天少兒詩詞朗誦大賽主委會。爸爸說:“這次比賽是全省的比賽,會有很多小朋友參加的,所以即使沒進入復(fù)賽也沒有關(guān)系,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前面地練習得到了鍛煉?!蔽疫€是非常希望我能進入復(fù)賽。

(四)

7月29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期盼復(fù)賽通知。

(五)

7月30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等待復(fù)賽通知。

(六)

7月31日,我已經(jīng)不報多大希望了!

(七)

8月1日,媽媽下班回家,又帶回一張“楚天都市報”,第四十一版刊登了進入復(fù)賽的一百個名字,第六個名字竟然是“何曦。。。。。。城?”我真希望這個名字是我??!爸爸看出我臉上失望的表情,連忙說:“不要緊,我來幫你落實!如果不是你也沒關(guān)系,我們下次再來!”晚上八點鐘,“楚天都市報”的落實電話終于打了過來,通過參賽作品和個人資料地核對,證明“何曦城”就是“何曦晨”,并且為打字疏忽而道歉。我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高興地和爸爸擊“耶。。。。。。!?。 ?/p>

(八)

8月2日,因為游泳我發(fā)了低燒,但我還是堅持不懈地練習。復(fù)賽只要求朗誦一首詩詞,而且是現(xiàn)場表演,所以我和爸爸選定《念奴嬌 赤壁懷古》,并且要根據(jù)詩意加一些身體動作。爸爸又從網(wǎng)上找出方明、鮑國安、蘇明、濮存昕等藝術(shù)家的朗誦視頻讓我找感覺,加上報幕和身體動作后一遍一遍地練習,我們還用數(shù)碼照相機錄下影像看效果。由于身體不適,而且明天一大早就要趕到武昌去比賽,晚上九點半就睡覺了。

(九)

8月3日,六點三十被媽媽叫醒,媽媽說聽見我五點鐘的時候居然在夢里大聲地背了一遍《念奴嬌.赤壁懷古》,我怎么一點都不記得了。吃過早飯,我又背了幾遍,覺得有把握了才出發(fā)。我們輾轉(zhuǎn)了三次車才來到了位于武昌雄楚大道上崇文書城三樓報告廳。不到二十分鐘,報告廳就擠滿了興致勃勃的小朋友和滿懷希望的爸爸媽媽們。工作人員宣布了復(fù)賽的一百位小朋友的名單和排列順序,??!我排在第六個,我心里開始七上八下地緊張起來!爸爸媽媽輕聲地鼓勵我,說:“只要把我們練的東西發(fā)揮出來,就是成功了!”

該我上場了,面對臺下黑鴉鴉的觀眾和一字排開的八位評委,我又緊張起來。報幕的時候緊張得連校名都望了報,我想著平時刻苦練的詩詞和動作,心里平靜了許多,接著我非常有感情地朗誦了我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我最投入的時候,底下的觀眾象從我的眼中消失了似的,直到聽到熱烈的掌聲,我心里的石頭才落了地?;氐阶簧?,我和爸爸媽媽繼續(xù)專注地看后面小朋友的表演。有一個十歲的姐姐,上臺第一句“孩子,抓緊媽媽的手”這一句她居然背了四次,臺下的觀眾和評委都為她捏了一把汗,她沒有放棄,第五次時她終于接了下去,并且含著眼淚深情地朗誦了這首抗震救災(zāi)的詩,臺下的觀眾都被感動了,我也情不自禁地鼓了掌。還有一個大姐姐復(fù)賽落選了,她不甘心,在家人地幫助下,爭取到上臺表演的機會。只見她戴著假發(fā)、畫著濃妝、穿著古裝、拿著羽扇,她的爸爸媽媽還給她準備了道具“船”,她和著《春江花月夜》的曲子朗誦了同名的詩歌,她那份全情投入的表情和不服輸?shù)膱?zhí)著讓我好一陣感動。一百名復(fù)賽的小朋友最大的十二歲,最小的三歲多,從他們身上能感受到詩歌的美妙和無窮的魅力。來自楚天廣播電臺的播音員陳勇也給一些有代表性的表演作了精彩的點評,幽默地指出選手朗誦的優(yōu)缺點。最后,每位復(fù)賽選手都上臺領(lǐng)獎(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本小學基礎(chǔ)知識手冊),并且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