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護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5: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壓的護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高血壓病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之一。高血壓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多。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道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病率高達39.7%。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嚴重者會致殘或猝死。因此,高質量的護理對有效控制高血壓具有重要意義。我醫(yī)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高血壓患者56例,通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5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男,35例,女21例;年齡50~84歲,平均63歲;收縮壓60~280mmHg,舒張壓100~150mmHg。所有病例符合規(guī)定高血壓診斷標準,高血壓一期73例,占16.2%;二期339例,占75.5%;三期37例,占8.3%。
2 護理
2.1一般護理 首先給于心理護理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與心理、情緒密切相關。因此,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消除患者的恐懼及悲觀情緒,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的有關知識,使患者明白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必須樹立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決心。讓患者了解控制血壓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堅持服藥,定期復查,盡可能地將血壓控制在正?;蚪咏5乃健乐馗哐獕翰』颊邞P床休息,高血壓危象則應絕對臥床,并在醫(yī)院內住院觀察。高血壓病患者性生活要謹慎,因性生活會使血壓升高,控制性生活的次數和持續(xù)時間,疲勞、飽餐、頭痛、頭暈、眼花時不要行性生活,以免發(fā)生意外。注意高血壓的特殊臨床表現,高斑壓危象是由于精神創(chuàng)傷、緊張、勞累、寒冷刺激等誘發(fā)因素引起的周咽細小動脈發(fā)生暫時性強烈痙攣,導致血壓劇烈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血壓突然升高,尤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出現心率增快、劇烈頭痛、頭暈、耳嗚、出汗、氣急、面色潮紅或蒼自等現象,高血壓腦病是腦細小動脈持久而嚴重的痙攣、腦循環(huán)急,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發(fā)病常先有血壓突然升高,以舒張壓升高為主,患者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等,繼而心動過緩。呼吸困難或減慢、視力障礙、抽搐、昏迷。
2.2藥物治療與護理 首先是利尿劑應用的觀察及護理,常用噻嗪類利尿劑是通過排尿利尿降低血容量達到降壓目的,長期使用可引起鉀丟失,空腹血糖和血脂升高,所以我們護理人員一定要經常觀察患者有無低鉀的一些表現,發(fā)現后及時報告醫(yī)生,早期糾正。因此定期檢查血鉀、血鈣、血糖、血脂,出現異常應及時補鈣,停藥或與保鉀利尿劑聯(lián)合使用,次之是鈣通道阻滯劑應用的觀察與護理,常用銷苯地平緩釋片通過抑制鈣通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后,該藥作用強,使用過程中可出現性低血壓,我們對輸液的速度嚴格掌握,使用靜脈輸液泵,做到準確、安全。
2.2.1脂肪、脂肪酸、蛋白比例合理,總脂肪小于總熱量的30%,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選用優(yōu)質蛋白lg/kg?d,脂肪40~50g/d,膽固醇300mg/d左右,不飽和脂肪酸的攝人可能有益于心腦血管病的防治,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攝入比值應1~1.5為宜,以植物油為主,建議以少量花生油或橄欖油搭配食用效果更佳。多進食魚類蛋白,魚類蛋白富含蛋氨酸和?;撬幔兄诮档透哐獕汉湍X卒中的發(fā)病率,魚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壓作用;大豆蛋白也有預防腦卒中發(fā)生的作用,故高血壓患者可多吃魚類和豆制品,特別是海魚類,以增加優(yōu)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人。
2.2.2吃鈉鹽過多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鈉鹽攝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穩(wěn)定血壓,每天在3~49為宜,食鹽量還應減去烹調用醬油中所含的鈉,3m1醬油相當于1g鹽。及時補充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補鉀,鉀鈉比例≥1.5:1高血壓病患者要隨四季的變化調整飲食結構,葷素搭配,粗細混食,多吃果蔬,不要偏食,養(yǎng)成營養(yǎng)平衡的飲食習慣。
2.3飲食護理 限制能量攝人,控制體重,保持正常的體重指數。高血壓患者可適當進瘦肉、家禽、魚類、牛奶、雞蛋等。選用復合碳水化合物增加膳食纖維供給量,膳食纖維能延緩食物中糖的吸收,可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減少糖脂的吸收,減少高血脂對血管壁的損害,從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還能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麥麩、膠質、燕麥麩或混合纖維可作為含較高脂肪膽固醇和熱卡食物的代用品。補充維生素如維生素C、A、E,多吃蔬菜和水果。
2.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護理干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多數高血壓患者均需長期服降壓藥保持穩(wěn)定的血壓,切不可血壓降下來就停藥,血壓上升義服藥,使血壓反復波動,甲基多巴,可爾寧等突然停藥會引起血壓反跳,應逐漸減量,不能隨意停藥。肥胖是引起高血壓患者的重要因素,在宣教中除了講肥胖的危害外,還要教給患者如何預防肥胖,如何合理地減肥,減少熱卡攝入,適度增加有氧運動,使體重指數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合理膳食是宣教的重點。做好患者出院健康教育和隨訪是維護健康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出院教育是實施治療保健一體化,患者長期受益的重要階段,可促進和維護患者健康,保持血壓穩(wěn)定,減少并發(fā)癥,與入院住院同等重要,如何實現院前、院中、院后一體化,是我們潛心研究的重要課題。結果5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經過細心的觀察護理,發(fā)現合理的治療,正確的指導能幫助患者平穩(wěn)血壓,使老年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有效控制,促進患者康復。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高血壓的病因未明,可能與年齡、職業(yè)、環(huán)境、家族遺傳、食鹽量及體重因素有關,一般認為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在發(fā)病中占主導地位,而體液內分泌因素及腎臟等也參與了發(fā)病過程。長期反復的過度緊張與精神刺激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了對大腦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jié)作用,形成了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yōu)勢的興奮灶,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上升。高血壓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具有緩慢進行性發(fā)展、血壓不易控制、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患病率在膳食營養(yǎng)素攝人量方面,高血壓患者熱能、膽固醇和鈉的攝人量一般明顯高于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的營養(yǎng)素攝人量上限在心理因素中,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及外界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均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持續(xù)升高與不同程度的波動。因此,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全面的治療和正確的護理,對幫助患者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 。
篇2
【關鍵詞】 中老年;高血壓;社區(qū)護理干預
老年性高血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老年心血管疾病, 由于年齡的增大, 主動脈血管壁的內膜增厚, 導致彈力纖維斷裂, 脂質和無機鹽的沉積、結締組織的生成導致動脈血管管腔狹窄, 脆性、硬度增加, 彈性及順應性降低, 血管壓力明顯升高, 易引發(fā)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1], 嚴重危害著中老年人生存和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針對社區(qū)內中老年人行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并總結護理方案?,F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篩選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社區(qū)內原發(fā)性高血壓中老年人6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調查者均經過上級醫(yī)院檢查確診為老年性高血壓病。其中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33例, 年齡在47~76歲, 平均年齡為(55.9±2.7)歲, 病程為4個月~2年, 平均病程時間為(9.7±2.3)個月。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5例, 合并腎功能不全患者2例, 其他患者均為原發(fā)性單純老年高血壓。
1. 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年齡>45歲;排除標準:家族遺傳性高血壓病史;合并其他腫瘤、癌癥(良/惡性);AIDS患者。
1. 3 護理干預
1. 3. 1 健康教育 對社區(qū)內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高血壓疾病的健康教育, 分發(fā)高血壓治療及預防治療手冊。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老年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和預防, 能夠是患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積極的配合治療、護理, 從根本上改變其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治療思想。
1. 3. 2 飲食護理 合理飲食可對血壓進行有效的控制。針對社區(qū)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制定專業(yè)食譜, 以低鹽、低糖、抵脂等食物為主, 適當攝入蛋白質、肉食, 食用纖維類、含鈣量較多的食物, 平衡攝入營養(yǎng), 禁煙禁酒、控制用餐速度, 加強維生素的攝入[2]。
1. 3. 3 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中老年高血壓的主要病因, 因此需對調查者的生活習慣進行調查, 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運動、作息方案。根據實際情況, 適當適時的運動, 如太極拳、游泳、廣播操、散步等;規(guī)律作息時間, 根據有關調查, 睡眠時間越晚, 血壓升高的效果越明顯, 其高血壓的發(fā)生率越高, 患者規(guī)律作息, 保證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 能夠有效的對高血壓情況進行控制。
1. 3. 4 個性化心理干預 社區(qū)內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多退休在家, 缺少子女的陪伴, 心理發(fā)生變化。同時, 老年高血壓患者會產生焦慮、易怒等情緒變化, 會加重高血壓病情, 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需針對社區(qū)內中老年人進行個性化心理干預, 有社區(qū)醫(yī)務人員與中老年患者進行溝通, 認真傾聽, 對患者提出的要求和問題給予滿意的解答。通過有效的溝通, 是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 避免負性應激反應的發(fā)生, 提高護理干預效果[3]。
1. 3. 5 藥物控制 老年性高血壓的治療周期較長, 并且需要長時間持續(xù)服用降壓類藥物。因此需對患者進行解釋說明, 強調服藥的重要性, 患者不可擅自加減藥物或服用醫(yī)囑外藥物, 應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服藥, 定期進行復檢。
2 結果
通過為期1年的社區(qū)綜合性護理干預, 68例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中, 29例(42.65%)患者血壓恢復正常值范圍(120~140/70~90 mmHg), 無不良現象及并發(fā)癥發(fā)生;38例(55.88%)高血壓患者血壓情況得到控制, 病情無進展, 1例(1.47%)患者血壓無法控制, 無效。
3 討論
近年來, 老年性高血壓是社區(qū)內慢性血管疾病中發(fā)病率最高的疾病, 嚴重危害著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由于社區(qū)內中老年人的文化、受教育程度不同, 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率、治療方法、危險因素等了解較少, 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意識, 無法及時進行治療或濫用降壓類藥物等產生不良后果。而老年性高血壓是一種治療時間和發(fā)病時間較長的慢性疾病, 其病情發(fā)展可對心腦血管、腎臟、肝臟的人體其他系統(tǒng)器官產生惡劣影響[4]。因此, 提高中老年人對老年性高血壓的了解程度, 使其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可對高血壓進行有效的控制。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發(fā)現, 應用社區(qū)綜合性護理干預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控制,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具有在臨床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殿英.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社區(qū)護理干預.中國校醫(yī), 2013, 27(12):894.
[2] 胥之梓,范秀華.老年高血壓的社區(qū)護理干預效果分析.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2,14(19):319.
篇3
【摘要】目的:對高血壓病人依從性的社區(qū)護理干預方法與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市某社區(qū)18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為6個月的社區(qū)護理干預,并對患者依從性的變化進行評價?結果:病人在社區(qū)護理干預后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遵醫(yī)行為?健康知識知曉率與護理干預前比較顯著改善,P
【關鍵詞】 高血壓病人;依從性;社區(qū)護理干預
依從性(Patient compliance/Treatment compliance)也稱之為順從行?順應性,主要是指病人按照醫(yī)生規(guī)定進行治療?與醫(yī)囑一致的行為,一般習慣稱這種行為為病人“合作”,反之則為非依從性[1]?病人的依從性對其治療和康復都有重要作用,如果病人不依從,即便采取最好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也會失敗,據相關統(tǒng)計,每年超過12萬以上的病人由于用藥非依從性而導致死亡[2]?非依從性不僅會增加醫(yī)療費用,對患者生命質量也會造成較大影響?本研究通過有效的社區(qū)護理干預措施,在提高病人依從性上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市某社區(qū)18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為6個月的社區(qū)護理干預,其中男性患者11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齡在60歲至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 57±8. 52)歲?
1.2 社區(qū)護理干預方法[3]
1.2.1 建立電子檔案 通過家訪,將高血壓病人的家庭狀況?家庭結構?家庭環(huán)境?家庭依賴程度?身體狀況?生活習慣等資料記錄在案,形成病人個人及家庭健康檔案,與此同時,要建立起病人的電子病歷?
1.2.2 定期隨訪 對高血壓1級且無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高血壓病人,采取每三個月隨訪1次,干預期內隨訪2次;對高血壓2級的病人,采取每兩個月隨訪1次,干預期內隨訪三次;對高血壓3級患者采取每月隨訪1次,干預期內隨訪6次?在隨訪的過程中,加強對患者血壓的測量,并指導病人自測,讓病人了解飲食?生活注意事項以及參加鍛煉的方式?方法,如果病人病情發(fā)生異常狀況,要及時上報或轉診?
1.2.3 健康教育 通過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舉辦健康講座?發(fā)放傳單?辦健康專欄等方式加強對病人的健康教育,并根據患者不同的需求,制訂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讓病人加深對疾病的認識,以及提高依從性對病人起到的重要作用?
1.2.4 心理干預 從心理生理學角度看,高血壓是一種心身疾病,精神緊張?植物神經活動及條件作用都能引起高血壓?所以,要對高血壓病人加強心理疏導?放松療法?傾聽音樂?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療,使高血壓病人加強自我修養(yǎng),消除社會心理緊張刺激,使情緒相對穩(wěn)定?如果有必要,則需要到心理咨詢門診進行抗焦慮和抗抑郁治療?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t值檢驗,P
2 結果
對社區(qū)護理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遵醫(yī)行為?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病人在社區(qū)護理干預后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遵醫(yī)行為?健康知識知曉率與護理干預前比較顯著改善,P
3 討論
高血壓的治病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齡?遺傳等因素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重要因素?如吸煙?飲酒,會使患者體內煙堿和鎘過多而導致高血壓的發(fā)生,或者酒精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使血管阻力增加而導致高血壓的發(fā)生[4]?通過有效的社區(qū)干預措施,從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為病人提供持續(xù),能提高病人對社區(qū)病人的信任度[5]?本研究顯示通過對社區(qū)高血壓病人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以后,病人在認識?運動等方面的控制能得到顯著的提高(P
參考文獻
[1] 郝鳳琴,吳智萍,雷國萍.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回訪的做法與效果[J]. 護理管理雜志. 2009(01):158-159
[2] 王靜,陳雯,趙愛萍,丁學易,王艷. 國內外對患者遵醫(yī)行為的研究現狀與對策[J]. 護理管理雜志. 2011(06):211-212.
[3] 谷利斌,于明明,李小妹. 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影響的Meta分析[J]. 護理研究. 2009(16):189-190.
篇4
【關鍵詞】 護理干預;原發(fā)性高血壓;控制血壓;預防并發(fā)癥
作者單位:453200 河南省延津縣城關鎮(zhèn)衛(wèi)生院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的不規(guī)律等因素,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我國高血壓存在著“三高”、“三低”現象,“三高”即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曉率低、服藥率低和控制率低。因此,必要的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控制及并發(fā)癥的預防,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河南省延津縣城關鎮(zhèn)衛(wèi)生院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干預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86例,其中,男99例,女87例,年齡32~75歲,平均58歲,按WHO/ISH新的高血壓分類標準[2],輕度27例,中度131例,重度28例,所有患者均給予護理干預。
2 護理干預方法
2.1 心理護理 由于高血壓目前無法治愈,需要患者長期治療,所以患者易出現負面心理癥狀,多表現為焦慮、悲觀、恐懼等使其對生活與治療失去信心,而影響療效,因此,護士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努力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引導患者樂觀積極的進行治療,穩(wěn)定患者情緒,避免長期或反復的精神刺激及過度緊張,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告知患者高血壓雖然不能做到徹底根治,但可通過保持樂觀的心理,良好的心態(tài),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及配合藥物治療進行有效的控制,就可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2 飲食護理 對高血壓患者應給予合理的膳食,限制納鹽的攝入。
2.3 用藥護理 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避免因用藥時間、劑量、用法不當導致不良反應危險因素的出現,用藥過程中要常測血壓,降壓的速度和目標值應根據患者年齡,服藥前血壓水平,靶器官的受累情況和危險度分層個體化,對于無并發(fā)癥的年輕患者,可較迅速較大幅度地降血壓至120/80 mm Hg,而老年高血壓患者則應較緩慢、溫和地降血壓,以降至130/80 mm Hg左右為佳,降壓不宜過低,以防器官供血不足,囑患者必須按醫(yī)囑服藥,不可隨意增減藥物劑量或停藥,強調長期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用降壓藥物使血壓降至理想水平后,應繼續(xù)服用維持量,某些藥物有直立性低血壓反應,應指導患者在改變時,動作宜慢,利尿劑可致水、電解質紊亂,要定期檢測尿常規(guī)、血清電解質、血尿酸、血糖,β受體阻滯劑可致心動過緩,心肌收縮力減弱,誘發(fā)支氣管哮喘,鈣拮抗劑可引起面紅、頭痛、頭暈、皮膚瘙癢,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引起干咳、皮疹、白細胞減少等,護理時應予注意。
2.4 運動護理 高血壓患者根據年齡和體質,建議患者適當進行合理運動,運動應選擇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騎車、練太極等,運動強度、時間和頻度以不出現不適反應為度,同時還要隨身攜帶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家人聯(lián)系方式,以防意外出現時能使救護人員及時了解患者情況,并能及時有效的聯(lián)系到患者家屬。
2.5 高血壓病并發(fā)癥的預防 高血壓患者往往會出現并發(fā)癥,血壓長期升高,可使心、腦、腎、視網膜、主動脈等靶器官損害,最終出現心肌梗死、腦卒中、失明、尿毒癥,嚴重者會危及生命,所以,對高血壓患者要普及并發(fā)癥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對其有明確的認知,讓其能更好的配合治療,使血壓控制在正?;蚪咏#e極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6 血壓的監(jiān)測 教會患者和家屬自我監(jiān)測血壓的方法,指導正確的測量方法,盡量做到定時間、定、定部位、定血壓計進行血壓檢測,告知患者和家屬按時測量并記錄,以便作為醫(yī)生調整藥量或選擇用藥的依據。
3 結果
本組186例患者采取護理干預后,174例血壓控制良好,無并發(fā)癥出現,有效率達94%。
4 討論
現在的醫(yī)療技術,尚不能根治高血壓病,一旦患病則需長期治療,并且高血壓的并發(fā)癥也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所以,高血壓患者從心理到生理均要承受很大的痛苦,導致其不能客觀的對疾病有一定的認知,不能積極配合長期治療,這兩種原因有直接導致預后效果差。護理干預的介入,不但能從患者心理上進行疏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祛除恐慌、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壓力,使患者情緒趨于穩(wěn)定,還能從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等方面使患者生理舒適,有效提高患者血壓的控制效果,對于降低血壓及預防并發(fā)癥都有著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篇5
①收縮壓增高,脈壓增大:隨著增齡大動脈中層彈力纖維減少,膠原含量增多,中層鈣質沉著,內膜纖維斑塊形成使動脈官腔變窄,腔/壁比值和管腔面積下降,血管硬度增高,彈性下降,使得收縮期血液流入時壓力更高。另外動脈硬化引起脈搏增大和反射波提前到達,反射波落在大動脈壓力波的時相從舒張期提前到收縮期,導致遲發(fā)的收縮期波峰出現,嚴重時反射波壓力可超過40mmHg。而且大動脈舒張期壓力失去了反射波的協(xié)同作用,衰減加速,舒張壓下降。收縮壓增高,舒張壓下降,導致脈壓增大,而脈壓增大與惱卒中、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②血壓變異性大、易發(fā)生低血壓:老年人由于壓力感受器調節(jié)血壓敏感性減退,動脈壁硬度增加,順應性下降,造成晝夜、季節(jié)和變化時血壓波動較大,收縮壓尤其明顯。在變動時(從蹲位到站位或起床后由臥位到站位)如速度偏快,可發(fā)生頭暈甚至跌倒,通常此時收縮壓下降超過20 mmHg或平均動脈壓降低10%以上,稱性低血壓。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激素包括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及醛固酮的水平下降,β受體敏感性也降低,通過神經體液機制調節(jié)有效血容量的能力差,容易發(fā)生低容量性低血壓。故要求醫(yī)護人員不能以1次血壓測量結果來判定血壓是否正常,如患者有不適感覺應隨時監(jiān)測血壓。③假性高血壓和繼發(fā)性高血壓:即普通袖帶式血壓計所測血壓明顯高于動脈內血壓直接測量數值,其原因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一般有以下2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直接測壓完全正常,但袖帶測壓高于正常,如果發(fā)現老年人血壓讀數高,但無靶器官受累,周圍血管觸診時缺乏彈性感,應懷疑假性高血壓;第二種情況為直接測壓高于正常,但袖帶測壓更高,臨床上如發(fā)現肱動脈、橈動脈觸診有條索感,X線胸片提示主動脈強直、僵硬、鈣化者,可能袖帶式血壓計所測血壓并非患者真實的血壓。此時可用Osler法鑒別假性高血壓:先觸之患者肱動脈或橈動脈,再將氣袖加壓至超過收縮壓10~20mmHg,此時若能觸之肱動脈或橈動脈者為Osler陽性,提示患者有顯著動脈粥樣硬化,其血壓計所測值可高于動脈內實測值約10~15mmHg。
另外老年人可存在白大衣高血壓現象,老年患者中(尤其是肥胖、打鼾者)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的比例較高,而OSAS與高血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老年患者若出現頑固性高血壓,應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如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腎上腺腺瘤、腎上腺增生等。
高血壓的預防及護理
掌握老年高血壓的特點,針對老年人高血壓特點做好高血壓的預防及護理。
預防:①老年人飲食宜清淡,避免過成或過于油膩的食物,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大便秘結。②每天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戶外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指導老年人做老年保健操等。③盡量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娛樂活動,比如老年書法、繪畫比賽等,提高老年人生活情趣,陶冶老年人生活情操,以豐富老年人生活,提高其生活質量,使之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以保持老人身心愉快。④生活有規(guī)律,適量活動,保正休息和睡眠,避免焦慮、緊張、興奮和過分激動等,學會自我調節(jié)生活和情緒。⑤做好健康教育指導,讓老年人懂得高血壓的基本知識,學會怎樣預防和及早發(fā)現血壓升高,以及服用降壓藥的注意事項等。
護理:①保持血壓穩(wěn)定,防止血壓過度波動,服用降壓藥時要勤測血壓,避免血壓過分降低。②心理護理,以誠相待,解除恐懼,焦慮心理,視病人如親人,服務周到,和藹可親,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親切而又耐心的詢問,使患者入院就產生一種親切感。在病人情緒不佳,出言不遜時,護理人員應大度,能忍則忍,避免使之受到強烈刺激,在取得信任的前提下,盡快解除他們的恐懼、焦慮心理,增強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飲食護理:要清淡,需要適時定量,不饑不飽,不暴飲暴食。嚴格控制食鹽。但長期低鹽,可導致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現象,所以不能無鹽。要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紅柿等,要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入,以防膽固醇增高,為了保持血壓相對穩(wěn)定,高血壓病人應盡量避免食用有刺激的食品,如辛辣調味品。紅茶中的鞣酸易和藥物結合沉淀故服用藥物時忌用茶水吞服,以免影響降壓效果。④生活要有規(guī)律,保證休息和睡眠,任何疾病的好轉康復都需要充分的休息與睡眠,因此必須創(chuàng)造安寧的環(huán)境,保證病人充分的休息與睡眠。保持心情舒暢。⑤防止性低血壓的發(fā)生,改變時,特別是大便蹲位時間長時,更應注意。由于老年人血管調節(jié)能力差,不能很靈活的適應的改變,易引起一時性腦缺血,出現頭暈、黑現象,甚至摔倒,必要時要有人陪同老人上廁所。⑥密切觀察老人降壓藥的療效,經常詢問老人的自我感覺,有無頭暈、頭痛、胸悶、憋氣等,觀察其精神狀態(tài),以評估最佳血壓值。
篇6
【關鍵詞】 高血壓;老年人;社區(qū)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293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645-02
高血壓是我國老年人冠心病、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老年人的預防、控制高血壓是減少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關鍵。2010年4月至9月對我市一社區(qū)65歲以上的157名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經對老年人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qū)護理干預后,有效地控制和預防了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并為社區(qū)衛(wèi)生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服務提供了經驗和可借鑒的方法?,F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社區(qū)65歲以上、確診為高血壓患者157人,排除有語言溝通交流障礙、精神智力障礙、不配合參加者。按照隨機抽取的原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78人,對照組79人。兩組在性別比例、年齡、文化程度、治療前血壓和藥物治療情況等都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控制血壓和常規(guī)高血壓知識宣教;實驗組采用社區(qū)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干預,具體社區(qū)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 建立社區(qū)護理高血壓患者干預小組 干預小組成員必須豐富的醫(yī)學專業(yè)知識,較強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良好的醫(yī)患、護患溝通能力。
1.2.2 建立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檔案 為社區(qū)的高血壓患者建立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制定社區(qū)護理健康管理方案,制定出干預計劃,并對每次的干預情況隨時記錄。
1.2.3 舉辦高血壓防治控制講座,加強健康教育 干預小組邀請市醫(yī)院心血管疾病醫(yī)護人員前來社區(qū)講解高血壓的醫(yī)學知識,并觀看高血壓疾病相關的健康教育宣傳片;發(fā)放健康手冊。
1.2.4 加強監(jiān)測和監(jiān)督 每月對高血壓患者遵醫(yī)行為、用藥依從性、合理的飲食、運動行為等進行監(jiān)測和監(jiān)督,促進并維持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隨時記錄。
1.2.5 注重心理護理 高血壓患者多表現為易激動、焦慮等不良情緒,精神緊張、情緒激動、不良刺激等因素均與本病密切相關[1]。加強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告知不良的心理狀況可影響疾病的發(fā)展,培養(yǎng)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
1.3 評價標準 設計調查問卷,評價兩組研究效果;監(jiān)測記錄兩組高血壓患者在干預6個月后的血壓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相應的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干預后,兩組患者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疾病認知程度,詳細結果,見表1。
2.2 干預后,兩組高血壓患者的生活方式行為情況 詳細結果,見表2。
2.3 干預后,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詳細結果,見表3。
3 討論
3.1 社區(qū)護理干預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疾病認知水平 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壓知曉率最有效的手段[2],本研究通過一系列社區(qū)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制定社區(qū)護理干預小組,定期舉辦高血壓認知講座,觀看高血壓健康教育視頻,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定期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檢查和監(jiān)督,并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這些措施有利于高血壓患者認知水平的提高。
3.2 社區(qū)護理干預可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 高血壓患者在對高血壓疾病有了一定認知,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按時定期服藥,加強非藥物療法,能充分認識到改善自我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3.3 社區(qū)護理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血壓 通過一系列有效地干預措施,這說明社區(qū)護理干預對控制老年高血壓的血壓水平,提高社區(qū)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積極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毛象剛,王智慧.心理干預在提高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中的作用[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9,7(2):15-16.
篇7
【摘要】目的 通過對患者高血壓的病因分析,探討相關的護理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其發(fā)病原因,采取心理護理、藥物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等護理方法,進行臨床觀察。結果 95例高血壓患者在正常用藥治療的基礎上經過細心護理,血壓得到有效控制,病情穩(wěn)定,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結論 準確而有效的護理方法可以改善和控制患者的病情,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高血壓病因護理對策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它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xù)升高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病變并出現相應的后果。高血壓的危害性是不可忽視的,它具有高發(fā)病率、高并發(fā)癥、高致殘率等特點,嚴重威脅這人們的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1]。對高血壓患者不僅要從疾病觀察、癥狀治療等方面進行護理,而且還要加強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正確認識高血壓的治療知識,減少和避免患者的重要臟器受到損害。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高血壓并的治療及護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對高血壓的病因進行分析,采取相關的護理方法,使患者的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3例,年齡64~88歲,平均年齡69.5歲。其中合并腦出血9例,腦梗塞42例,腦卒中28例,心衰9,腎衰7例。
1.2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根據時節(jié)衛(wèi)生組織建議使用的血壓標準是:凡正常成人收縮壓應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張壓小于或等于90mmHg,臨界高血壓是指收縮壓在141-159mmHg之間,舒張壓在91-94mmHg之間。診斷高血壓時,必須多次測量血壓,至少有連續(xù)兩次舒張壓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確診為高血壓。
1.3 高血壓的病因 ①遺傳因素:大約過半數的高血壓的患者有家族史;②環(huán)境因素:有噪音的工作環(huán)境,過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均易發(fā)生高血壓,城市中的高血壓發(fā)病率高于農村;③體重因素:肥胖者發(fā)病率高;④年齡因素: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⑤食鹽:攝入食鹽過多者,高血壓發(fā)病率高。
2 高血壓的護理
2.1 心理護理高血壓患者多表現有易激動、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特點,而精神緊張、情緒激動、不良刺激等因素與高血壓有密切的關系。不良情緒對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極易形成負面影響,因此對待病人要耐心、親切、和藹,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調動患者的積極主動性,幫助患者提高自控能力,保持愉悅的心情,增加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2.2 指導患者合理用藥,科學有效的控制血壓水平,不能自行停藥,應堅持用藥防治血壓反彈,保護血壓穩(wěn)定不波動。服用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較量,在此期間要密切關察血壓的變化,如果血壓下降過快,應調整藥物的劑量。正確指導高血壓患者堅持服藥治療,建立長期治療的思想準備,提醒患者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學會自我觀察及護理,定期對患者進行血壓監(jiān)測,建立患者的健康檔案,及時根據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調整用藥方案。
2.3 飲食護理合理飲食是高血壓治療的基礎,對疾病的控制、預防至關重要[2]。指導患者以攝取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高維生素飲食為主,每天的食鹽量不應超過6g,平時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纖維食物的攝入,補充鈣和鉀鹽;戒煙、戒酒,煙酒對身體危害性很大,尤其是高血壓患者,血壓會隨著飲酒量增加而升高,飲酒還會降低降壓藥物的療效,所以高血壓患者應自覺嚴格控制飲酒量;肥胖者要控制好自己的體重,平時注意鍛煉身體,適量運動、減輕體重,這樣有利于血壓的降低,提高心血管的適應能力,穩(wěn)定血壓水平。
2.4 健康的宣傳教育①有針對性的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高血壓的一般常識,使患者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療效有大致的了解;②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健康知識教育,包括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并發(fā)癥的處理以及服藥的注意事項等,提醒患者注意勞逸結合,定期測量血壓;③提高患者的心理適應能力,維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負面影響;④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一定的生活規(guī)律,合理用藥,保持運動和休息平衡,保障充足的睡眠,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強度;⑤高血壓病是一個終身疾病,做好出院指導同樣重要,定期隨訪,定期門診復查,教會病人及家屬測量血壓并記錄,做好高血壓的日常護理工作。
3 結論
高血壓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引起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藥物護理、飲食護理以及相關的健康教育護理工作至關重要。指導患者養(yǎng)成合理衛(wèi)生的生活習慣,積極參加文體活動,保持樂觀的情緒,可以有效預防和降低高血壓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殷磊.老年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2.
篇8
關鍵詞 高血壓病 社區(qū)防治 護理對策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1]。它與人群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及行為密切相關。高血壓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的好壞直接影響病情的發(fā)展和治療效果[2]。在社區(qū)防治工作中,積極開展社區(qū)的護理干預,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壓的防治水平[3]?,F對22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qū)綜合防治與護理,效果顯著,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7月~2009年6月對22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qū)防治與針對性護理。其中男128例,女95例,年齡35~84歲,其中60歲以上148例。223例中屬1級高血壓者145例(65%),2級高血壓者58例(26%),3級高血壓者20例(9%)。
方法:①建立健康檔案:由社區(qū)全科醫(yī)生進行高血壓診斷評估、登記,由社區(qū)護士與醫(yī)生共同隨訪管理。對高血壓患者定期量血壓并記錄,登記其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②健康教育: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定期出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和黑板報,組織看錄像贈送宣傳畫冊等。社區(qū)醫(yī)生和護士在高血壓患者就診時或隨訪時進行高血壓的防治知識方面的宣傳。通過講解答疑來加深患者的印象。③行為干預:控制體重,超重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指導患者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參加合適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來達到控制體重,增強體力的目的。發(fā)放限鹽勺限制食鹽攝入量以<5g/日為宜(約1小勺),鈉攝入量與血壓呈正相關,而且鈉的升壓作用是隨增齡而增強。心理健康護理,不良心情是高血壓發(fā)病機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幫助患者認識其中的危害并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鼓勵其多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和集體活動。戒煙限酒,煙堿對血管有直接的收縮作用,并使血液黏滯度增加,血流變慢,加重高血壓對靶器官的危害。大量飲酒可誘發(fā)心腦血管事件并使降壓藥的藥效下降,所以提倡高血壓患者應依據個人習慣考慮適量飲酒,但切忌過量。平衡膳食指導患者選用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及低糖食物,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④藥物治療和護理監(jiān)護:藥物治療是高血壓防治工作的主要手段。高血壓病的藥物治療目的是使高血壓患者經過藥物與上述方法的配合治療后使血壓能達到一個理想狀態(tài),并使高血壓病患者心腦血管發(fā)病率和死亡總危險性降低。高血壓的藥物治療要求用較小的有效劑量來獲得最好的療效并使不良反應降到最小。要使血壓長期控制在一個理想的范圍,關鍵監(jiān)督患者不能血壓一旦正常就停藥,這樣不但對治療不利反而會引起更嚴重的并發(fā)癥,在這個過程中護士承擔起重要的責任,她們和社區(qū)人群廣泛接觸,經常深入家庭,可長時間接觸患者,了解他們的服藥情況,對不良服藥習慣及時糾正,同時指導患者自己在家中自測血壓或由家庭成員幫助量血壓,對降壓藥的效果做隨時的追蹤和監(jiān)護。
結 果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患者對高血壓防治知識均有很大程度的掌握,知曉率比干預前提高了50%,服藥正規(guī)率比干預前提高了45%,血壓控制率比干預前提高了45.2%。
討 論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病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心、腦、腎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一旦并發(fā)心、腦、腎等臟器損害,病情即呈不可逆性進展,輕者生活質量下降,重者致殘,致死,給個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4]。作為一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應通過各種途徑的健康教育和宣傳以及專業(yè)的醫(yī)療護理手段積極預防治療高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而高血壓患者血壓只有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減少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高血壓病的社區(qū)防治與護理是控制高血壓水平,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的最經濟方便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愛萍,張維娜,蔡虻,等.高血壓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健康教育[J].護理研究,2003,16(2):145.
2 張玉,王凱平.患者依從性與藥物利用[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1,10(4):206.
篇9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產科護理;滿意度
妊娠期高血壓在臨床上算是一種多發(fā)病,好發(fā)于20~35歲年齡的初孕婦。其致病原因至今不明,但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與其發(fā)病原因有關的主要因素是家族遺傳,家族中有高血壓哦病史、孕婦的母親有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史、營養(yǎng)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羊水過多和工作壓力大的患者比較容易患此疾病。妊娠綜合征為全身性的血管病變,可以導致重要器官的功能損傷,從而出現嚴重的并發(fā)癥,比如妊高征性的心臟病、肺水腫、肝破裂等,病死率非常的高[1]。在以往的護理中效果不佳,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與舒適度等方面也不是很滿意。而筆者醫(yī)院在對該類疾病的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發(fā)現,在對妊娠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時使用產科護理干預的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現將其具體方法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70例進行分析研究,并隨機分成對照組(35例)和治療組(35例)。在這7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中初產婦有45例,經產婦25例,患者的年齡都在24~40歲,平均年齡為(28.10±2.20)歲。孕周<30周的10例,35周以下的29例,>35周的31例,全部的患者都是單胎,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沒有很突出的差別,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較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中對照組給予普通護理,治療組在采取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對妊娠期高血壓的患者實行產科護理干預治療。
1.2.2診斷方法。
①實驗室診斷:血壓超過140/90mmHg。24h內中段尿尿蛋白≥0.3g者。血液檢查血小板計數<100×109/L,該數據會隨著病情的加重而呈現出進行性的下降。②其他輔助檢查:心腦檢測可及時發(fā)現妊娠高血壓患者的心、腦的異常。B型超聲檢查可及時了解胎兒情況,以及羊水水量和胎盤成熟度水量的減少,比如羊水指數≤5cm,說明胎兒比孕周小,子宮動脈臍動脈血流高阻,造成胎兒缺氧。眼底檢查視網膜小動脈可以反映全身臟器小動脈的情況,正常情況下視網膜動靜脈管徑比為2∶3,妊娠高血壓是則為1∶2,甚至是1∶4,嚴重的可伴有視網膜水腫和脫落等[2]。
1.2.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統(tǒng)計學的P<0.05時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血壓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從護理效果來看治療組經過產科護理干預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妊娠高血壓是產科中比較嚴重的疾病,假使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將會對患者與胎兒的生命安全產生巨大的威脅[3]。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護理方式也十分的重要。筆者的科室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觀察發(fā)現產科護理干預在妊娠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控制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具體方法如下:①病情觀察干預。護理人員應每天定時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檢測,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24h進行心電監(jiān)護,將患者的每天的尿量進行記錄,每天囑咐患者定時定量的吃藥,如發(fā)現血壓升高或由不良反應的出現應立即向患者的經管醫(yī)師進行匯報。②心理護理干預。由于妊娠高血壓疾病比較危重,這就給患者與患者家屬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進行個人化的心理輔導,并對患者及家屬講解妊娠高血壓的治療進展等,讓患者做到對自己病情心中有數,從而消除患者負面心理影響,最終達到穩(wěn)定患者情緒的目的。本文通過對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70例進行分析研究,并隨機分成對照組(35例)和治療組(35例),對照組給予普通護理,治療組在采取普通護理的基礎上對妊娠期高血壓的患者實行產科護理干預治療。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血壓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從護理效果來看治療組經過產科護理干預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考文獻
[1]陳秀芬.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2007.
[2]單月玲.關于產科護理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2):168.
篇10
[關鍵詞]社區(qū)護理;高血壓;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23-132-03
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臨床上高血壓的發(fā)病率有著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是,合計農村和城市勞動人口,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以及控制率卻一直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據統(tǒng)計,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僅僅為36.1%,治療率則低至24.7%,可見人們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匱乏。而高血壓不僅僅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同時對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嚴重的影響,目前,對于社區(qū)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較少見,因此,本文就社區(qū)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探討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WHO診斷標準選取社區(qū)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間確診的1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58~82歲,平均(68.4±6.5)歲,干預前后患者健康狀況、疾病狀態(tài)等基線資料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區(qū)護理方法
1.2.1建立健康檔案給研究對象建立社區(qū)健康檔案,完善患者的疾病與健康情況資料,通過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連續(xù)性的觀察和掌握,為患者下一步的醫(yī)療和保健做出決策和判斷,尤其制定出高血壓護理的干預策略。
1.2.2心理護理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尤其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較為脆弱,且情緒容易發(fā)生波動,容易產生悲觀、煩躁和壓抑等情緒,這些都是導致患者血壓升高的原因,而且會影響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我們要進行心理護理,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清楚地認識,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主動配合治療。我們心理護理的策略主要為一對一與研究對象進行交流溝通,經常性的鼓勵、暗示患者,讓他們消除對疾病的恐懼等負面情緒,避免不好的心情給高血壓治療帶來負面效果。
1.2.3飲食指導
幫助研究對象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的飲食習慣是患者治療高血壓的基礎,我們在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的策略主要是讓患者清淡飲食,控制高糖、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攝入,多選擇蔬菜、水果這些維生素和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以及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如豆制品和魚類等。另外,每日攝鹽量也應控制在6g內,腌制食品更是需要少吃。
1.2.4運動干預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適量的運動有助于患者緩解疾病,對于運動量,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做出合適的安排,運動內容最合適的為快走、慢跑、太極、家務活等,但是切記過量運動,以免給心臟、身體帶來過量的負荷。
1.2.5健康教育定期向研究對象發(fā)放高血壓健康教育的宣傳資料,開展關于高血壓的專題講座,組織高血壓患者觀看高血壓健康宣傳的視頻等,讓患者對高血壓的危險性、臨床表現以及危險因素等有個清晰的認識,意識到高血壓治療的必要性,對于社區(qū)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要對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并確保對患者的宣教到位。
1.3評價方法
對研究對象社區(qū)護理前后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進行調查,同時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研究對象社區(qū)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主要包括物質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四方面,一共有20個因子,分為74個條目,每條均1~5分,因子分由條目分相加或加權得到,每個因子的粗分為4~20分,再將四方面的因子按轉化公式,每個方面分數最終轉化為0~100分的標準分,標準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1.4統(tǒng)計方法
所有統(tǒng)計指標均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于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f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于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進行表示,采用x2檢驗。P
2.結果
2.1高血壓患者社區(qū)護理前后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的比較
結果顯示,100例高血壓患者中,在護理干預前,對高血壓知曉的為62例,知曉率為62.00%,有治療高血壓的患者為48例,治療率為48.00%,血壓控制達標的患者為7例,控制率為7.00%。該100例高血壓患者在護理干預1年后,對高血壓知曉的為100例,知曉率為100.00%,有治療高血壓的患者為78例,治療率為78.00%,血壓控制達標為28例,控制率為28.00%。社區(qū)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有顯著提高,且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2.2護理前后物質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的比較
護理干預前,患者物質生活狀態(tài)平均得分(40.42±3.65)分,社會功能平均得分為(48.62±4.51)分,心理功能平均得分為(39.14±1.51)分,軀體功能平均得分為(44.21±3.47)分,在社區(qū)護理干預1年后,患者物質生活狀態(tài)平均得分(44.68±3.61)分,社會功能平均得分為(57.34±4.29)分,心理功能平均得分為(47.33±2.31)分,軀體功能平均得分為(50.21±4.17)分,干預前后對比,患者在社區(qū)護理后,物質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均顯著高于社區(qū)護理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與患者的飲食習慣、食鹽量、生活習慣和肥胖程度息息相關,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經濟水平的飛速提高,以及老年化程度的提高,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嚴重危害了我國中老年人群的身體健康。近年來,隨著對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不斷深入研究,研發(fā)了不少能夠控制血壓的藥物,但是,即使積極治療控制血壓后,若不注意,很容易再次復發(fā)。有研究表示,高血壓患者在一次發(fā)作后復發(fā)率是55%,在2次發(fā)作后再次復發(fā)的概率是85%。而且,對于高血壓的治療,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特效藥。因此,我們應當高度重視高血壓的長期非藥物治療。但是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多數患者難以持之以恒的注意血壓的變化,很容易就產生懈怠感,對高血壓的治療效果極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