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
時間:2022-08-17 09:29:53
導語: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首先對思維導圖的概念、特點及教學理論進行概述,然后闡述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最后用具體案例說明思維導圖在課前預習、新課教學、課后復習中的有效應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生物;教學
思維導圖號稱“大腦萬用刀”,是一種科學性的思維工具。它主要以某一主題為中心,依靠線條、符號、色彩等手段,對不同類型或者層次的知識點進行整合,構建出具有發(fā)散特點的思維圖,從而在知識可視化的同時,實現(xiàn)思維過程可視化。根據(jù)世界多國研究證明,思維導圖在教學上有著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記憶能力、培養(yǎng)科學思維等諸多效果,故而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一、思維導圖教學理論
1.腦科學理論腦科學研究表明,人腦包括左腦和右腦兩部分,二者在功能上相互聯(lián)系,但又有所側重,只有綜合運用左右腦,才能有效提升記憶能力。1980年,斯佩里教授證實:左腦主要負責詞匯、數(shù)字、邏輯等功能,右腦主要負責色彩、想象、維度等功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人屬于“左腦”型,實際上,只有協(xié)同利用左右腦,才能使腦潛能最大化。而思維導圖能夠將詞匯、符號、顏色等要素結合起來,既減少左腦負擔,又調動右腦,實現(xiàn)全腦運作,充分激發(fā)大腦潛能。可見,教師在腦科學理論指導下利用思維導圖輔助生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改善記憶方式,減輕學習負擔,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2.有意義學習理論奧蘇泊爾提出了有意義學習的概念,他認為有意義學習是一種積極的連接,而不是機械地進行。學習者進行有意義學習需要主客觀條件支持,在客觀上,學習材料要有一定邏輯性,在主觀上,學習者要有舊知識,也要有新知識,更愿意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因此學生應該主動進行有意義學習,完成知識的運用。思維導圖和有意義學習理論是一致的,在高中生物課中,學生在畫思維導圖時,要基于了解,再通過線條、符號等元素將知識按照邏輯關系主動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使各層次間的知識能夠相呼應,構成完整的、具有邏輯性的知識網絡,形成有意義學習,從而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提高生物學習的有效性。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由皮亞杰等創(chuàng)立,認為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由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三部分組成。知識觀強調知識是變化的,并會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不斷加深。學習觀認為學習是一種積極的過程,即在一定環(huán)境下,通過他人的幫助,主動建立聯(lián)系形成知識體系的過程。教學觀認為教學并非僅僅“填灌”知識,而是要考慮學生已有經驗,營造一定情境,幫助學生喚醒原有知識并增長新知識,從而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整合。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與建構主義理論主張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一致,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圍繞中心關鍵詞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再由教師及其他同學點評和補充,讓學生有自主的、協(xié)作的空間,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從而促進協(xié)作和探索能力。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索知識,一個對任務不感興趣的人執(zhí)行起來是痛苦的,因此,興趣在學習中具有極大的作用。生物學科是一門知識點繁多、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一定抽象性和難度。傳統(tǒng)教學大多停留在知識的表面,學生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畫、學生背”下對知識進行“粗加工”,機械重復、枯燥乏味,而思維可視化教學能夠對知識進行“精加工”,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不斷得到“內在獎賞”,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思維工具,以顏色、符號、線條和詞匯為依據(jù),將大量模糊零散的文字信息轉變成色彩豐富、易于記憶的圖像,呈現(xiàn)出清晰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陳雪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圖像形式使詞匯記憶更加清晰明了,學生興趣提升,積極性顯著提高。因此,與枯燥單一的文字相比,擁有多種元素的思維導圖更加具有新鮮感與吸引力,能形象直觀地將信息傳遞給學生,增強教學趣味性,使學生能夠在思考過程中“愛學、樂學”。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千言萬語不如一張圖。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將許多時間浪費在無關緊要的教學內容上,不能專注于核心知識,導致教師爭搶學生時間,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而核心知識導圖能夠推動課堂“減負增效”,有效減少教學精力浪費,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思維導圖強調視覺思維,是從一個核心概念出發(fā)向四周發(fā)散,通過分層級的線條連接各個知識點,形成以主題為中心的“大圖像”,具有直觀立體的結構化知識體系。根據(jù)大量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可視化的表達形式在知識的重建和應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建構主義觀點認為,結構化知識體系能夠有效降低認知負荷。因此,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文字、圖像、色彩相結合的思維導圖,快速找到教學內容的核心知識點,并發(fā)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使整個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一目了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3.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科學思維是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部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新課標強調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上,尤其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課堂上,“灌輸式”教學方式和“題海戰(zhàn)術”使學生長期處于淺思考的狀態(tài),學生的思維能力受阻,而思維可視化法使教學的焦點從知識層深入思維層,學生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作為一種可視化思維工具,思維導圖能夠將分散的知識匯集起來,呈現(xiàn)出極強的邏輯關系。根據(jù)趙卓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構建思維導圖有利于拓展創(chuàng)新性思維。因此,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可以自由聯(lián)想、遷移,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分門別類,再進行匯總和整合,從而把思維軌跡進行一個形象的描述,使學生更加清晰各知識點間的內在邏輯,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4.幫助構建知識體系學生是否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建立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是教學工作是否成功進展的一個重要參考標準,也是學生是否進行有意義學習的重要前提。美國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將學習劃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而要想達成有意義的學習,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與學生原本掌握的知識或認知概念建立適當?shù)穆?lián)系,使學生建立起知識框架。而思維導圖無論是在課前的預習、課中的講授還是學生復習中都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課前,教師可以在為學生設計的預習案中加入思維導圖,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就可以對這節(jié)課的大致內容有一個了解,自行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而到了課后,學生也可以利用課堂中教師所提供的思維導圖為自己建立一個知識的架構;也可以在復習的時候,利用思維導圖對自己掌握不太好的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這樣做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找到適合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一點在于,無論什么時候,對知識機械式的記憶往往都是短時的,而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知識,永遠比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理解得透徹、記憶得深刻。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將新知識與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建立實質性的聯(lián)系,使得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張宇姣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58.42%的學生認為由于預習方法不好導致預習對自己沒有幫助,而思維導圖能夠輔助學生課前預習。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學生在上課之前先對課本進行粗略的閱讀和整理,從而初步構建知識框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預習把握和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我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5章第4節(jié)“光合作用”中,將其按照場所、影響因素、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課前整理,形成關于光合作用的思維導圖框架(如圖1),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能力水平填寫相應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光合作用的兩個階段以及能量變化等。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在預習過程中對本課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初步形成一個簡單的知識體系,并建立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2.思維導圖在新課教學中的應用新課教學對學生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新課教學中不斷構建和完善思維導圖,有助于理清課堂教學思路,解決課前預習時的疑問。郝琪蕾等研究發(fā)現(xiàn)將思維導圖用于不同類型的新課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高效掌握生物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5章第3節(jié)“人類遺傳病”中,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習內容進行分層分類,并根據(jù)自己平時生活所了解的對不同的部分進行分工合作討論,其中一些屬于人類遺傳病,一些不屬于,最后師生一起明確人類遺傳病的范疇,構建思維導圖(如圖2)。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記錄,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啟發(fā)學生不斷思考,促進不同學生的發(fā)展,以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3.思維導圖在課后復習中的應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用于課前預習和新課教學,在課后復習中也起著不錯的效果。所謂復習,就是把學過的內容重新梳理和掌握。而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區(qū)分和連接重難點知識,有利于學生課后復習。張瑞等研究發(fā)現(xiàn),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后作業(yè)中,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有效提高學習成績。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一《穩(wěn)態(tài)與調節(jié)》第5章第2節(jié)“其他植物激素”為例,布置課后繪制思維導圖作業(yè),要求學生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為核心詞,重點區(qū)分各種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學生在理解相關概念的基礎上,主動繪制思維導圖(如圖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多個角度出發(fā)來分析知識,學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植物激素調節(jié)植物生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踐中,教師應該不斷優(yōu)化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將思維導圖與分層教學進行融合,切實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應用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繪制思維導圖,更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繪制思維導圖,形成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由于不同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有所差異,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據(jù)對學生進行評價,對比找出不足之處并進行討論改正,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要想思維導圖更好地融入教學,教師要熟識高中生物知識,不斷地開發(fā)新的教學方式,找到最適合的課型進行適配,以此發(fā)揮出思維導圖的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1]張久明.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1(6):100-101.
[2]邱彩華,陳靜.思維導圖在我國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英語廣場,2021(2):97-99.
[3]李迪亞.遼寧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J].遼寧教育,2019(7):5-7.
[4]T.Buzan,B.Buzan.Themindmapbook:howtouseradiantthinkingtomaximizeyourbrain’suntappedpotential[M].NewYork:Penguinpress,1993.
[5]趙卓,湯婷婷.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6(10):92-94.
[6]張宇姣.如何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J].教學實踐,2017(2):193-195.
[7]郝琪蕾,徐圣潔.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探究[J].教學研究,2021(2):87-92.
[8]張瑞,趙卓.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作業(yè)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交際,2020(8):18-19.
作者:馮盼 趙卓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上一篇:思政融入環(huán)境設計類課程研究
- 下一篇:工可階段隧道特殊處治增加費分析
精品范文
10思維邏輯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