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思索
時間:2022-03-24 03:13:00
導語: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重點難點;外部助推;內部整合
論文摘要:實現科學化精細化財政管理是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然要求,具有現實迫切性。科學化精細化所要突破的工作重點和難點主要是預算編制管理、收費資金統(tǒng)管、專項資金管理、國有資產管理,需要外部環(huán)境助推和內部協(xié)同整合來提升財政管理的效能與效率。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站在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戰(zhàn)略高度,緊扣當前財政管理的脈搏,深刻精辟地揭示出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理財新方略,抓住了公共財政管理的靈魂和財政工作的活力源泉。我們必須把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貫注到、落實到財政工作的全程運行之中,使之發(fā)揮出強勁而持久的重大作用。
一、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具有現實迫切性
首先是政府轉型需要財政管理“轉軌”。責任型、法制型、服務型政府的職能履行離不開公共財政的高效精確運作來體現與實現。另一方面,也是民主政治不斷進步的緊迫要求,社會公眾對財政資金的收支管理有權利、有意愿知曉其來龍去脈和效益如何。其次是應對財政收支矛盾尖銳的根本對策??h鄉(xiāng)基層財政持續(xù)困難,保增長、保民生、保穩(wěn)定的資金缺口持續(xù)擴大,迫使財政部門必須精打細算,分厘必較。即通過各項財政管理制度的細化完善,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好用活,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其三是確保資金安全有效和消除資金管理風險的必然路徑。近年來各級審計部門的審計報告反復披露出一個“頑癥”:資金緊張與鋪張浪費并存現象較為突出,且屢查屢犯,屢禁不止,人、車、話、會、接待費等行政成本快速膨脹,這種粗放型管理被諷喻為“官油壯捻子,頭比身子大”。加之資金運行過程中風險失控的隱患繼續(xù)積累,騙套財政資金,截留擠占挪用現象日益突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嚴密清晰、剛性系統(tǒng)的管理約束機制。其四是建設廉潔型財政干部隊伍的有效途徑。財政部門在管理分配資金的過程中面臨著多種多樣的利益誘惑,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核心崗位的權力過于集中,工作透明度不高,導致自由裁量權失范,索賄受賄現象時有發(fā)生,《財苑警示錄》中的違紀違法案例啟示我們,必須運用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機制縮短權力半徑,強化監(jiān)督制衡,從業(yè)務操作層面上有效化解和預防各種不廉潔行為。
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必須突破,點難點
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以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人民群眾期待的民生熱點和社會公眾不滿的管理弱點為重點;以財政資金安全有效運行為主線,敢于抓主要矛盾、抓源頭控制、抓權力分解、抓程序制衡、抓機制透明,防止避重就輕,重表輕里,只說不做。
(一)盡快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程度
一是進一步規(guī)范和完善預算編制的級次順序,增加預算編制時間,提高預算的精確程度。二是建立健全預算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完善行政開支定員定額標準。構建部門機構編制、業(yè)務計劃與經費預算銜接對應機制。三是預算編制終端必須數據化和具體化,提高預算的預測性、前瞻性和控制力,盡量減少“以基數定預算”的慣性方法。當前有必要實行“開門預算”,加強人大財經委員會的專門審核與監(jiān)督,引入公眾質詢參與機制,增強預算的公開性和公信力,以真正解決預算報告“內行說不清,外行看不懂”。“一年預算,預算一年”的根本缺陷。四是要加快建立預算支出的績效考評機制,完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圍繞重大資金項目、民生項目、行政成本項目推行預算支出績效考評試點,將績效考評結果作為以后年度編制預算的重要參考依據,逐步建立績效考評結果公開制度,提高績效考評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二)細化收費資金統(tǒng)管
以當前正在開展的“小金庫”專項治理為契機,徹底清理預算外資金賬戶,嚴格規(guī)范各單位財務管理,建立“零戶”統(tǒng)管機制,取消各單位收入過渡戶,實行票款分離,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要全面推行綜合財政預算,把所有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和各類非稅收人納人預算管理和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使各類收費資金在科學化精細化機制引導約束下發(fā)揮應有的使用效益。
(三)強化專項資金管理
由于缺乏系統(tǒng)嚴密的管理方法,相當一部分資金被擠占挪用充做公用經費,有些甚至被截留貪污。因此要從源頭上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設置,嚴格控制新增項目,規(guī)范現行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一要提高專項轉移支付管理透明度。其設立要做到有合理明確的分配依據與標準,有操作程序,真正體現公開、公正、透明、效率原則,及時公布各項轉移支付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減少隨意性。二要加強監(jiān)督考核和問責力度,使各類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效益有一個明顯提高。
(四)要嚴格國有資產管理
切實推進國有資產管理和預算管理的全面銜接和有機結合,制定操作性強的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配置、更新報廢標準和相關配套制度,依法規(guī)范處置國有資產,切實加強新增資產配置專項審核和資產收費管理,確保國有資產完整安全,保值增值。
三、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需要外部環(huán)境助推和內部協(xié)同整合
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帶有鮮明濃厚的改革色彩。從一定程度上講,一是調整權力,即制約規(guī)范“一支筆”審批的花錢方式。二是調整利益,即改善和優(yōu)化不合理、不公平的支出結構與利益格局,必然要遇到相當的阻力和掣肘。因此,要做到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從外部環(huán)境上講,既要做好深人細致的宣傳解釋工作,取得各級黨政主要領導的認同支持,清除各種認識誤區(qū)和思想障礙;又要注重基礎工作,積極取得各業(yè)務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摩擦和阻力。從財政系統(tǒng)內部講,要真正認識到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也是一次“權力手術”。首先,管嚴管細財政干部的理財行為,限制約束規(guī)范自身的權力空間和自由裁量權,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其次,要“上下一盤棋”,使新的管理機制在各級財政部門之間無縫對接,同步推進。中省財政部門要加強督查指導,對基層財政部門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實行嚴格的考核獎懲制度。第三,在財政部門內部要科學梳理歸納權責對應關系,明確界定崗位職責,確定工作銜接節(jié)點和程序,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協(xié)調配合。形成包括工作職責、目標任務、業(yè)務流程、質量標準、績效考核、責任追究等精細要素的具體崗位工作規(guī)范,確保嚴格按照管理標準和工作規(guī)范,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本職工作。
公共財政進程的大量實踐表明,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是破解資金緊張難題,化解資金使用風險的現實選擇,是財政部門必須做實做細的“規(guī)定動作”而非“自選動作”。必須在解決主要矛盾上求突破,在管理機制的操作性配套性上下功夫,提升財政管理的效能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