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資金績效評估管理事業(yè)單位專項資金論文
時間:2022-04-09 03:00:00
導語:財政資金績效評估管理事業(yè)單位專項資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事業(yè)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問題;事業(yè)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建議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預算編制與執(zhí)行存在偏差、財務控制作用弱化、??钪С鲩_支范圍不明確、專項資金結余處理不及時、科學構建預算編制體系、落實??顚S迷瓌t、完善整套項目管理體制包括:各級財政部門應嚴格立項、篩選、論證制度、各資金使用單位在專項開展之前應制定詳盡的費用預算、建立績效撥款機制、各資金使用單位在資金支出過程中應加強業(yè)務人員與財務人員的溝通、在項目完成后業(yè)務經辦人員應及時進行項目報銷工作、應根據專項資金管理要求,將項目結余資返還財政、按照《會計法》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移交手續(xù);強化財務控制工作、實施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關鍵詞:預算預算執(zhí)行專項資金結余管理
專項資金是為完成特定工作任務或實現某一事業(yè)發(fā)展目標而安排的具有專門用途的資金。專項資金大多直接來自財政撥付,可分為發(fā)展性專項資金和事業(yè)性專項資,涵蓋了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其資金規(guī)模大,使用效果影響范圍廣。
一、事業(yè)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問題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事業(yè)單位的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預算難做、支出隨意、決算和績效評價缺失等問題,具體如下:
(一)預算編制與執(zhí)行存在偏差
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預算編制與預算執(zhí)行、專項資金收入和支出在時間和數量上脫節(jié)的問題:一是不管項目是否能批準,其前期經費使用都在經常性經費中列支,擠占了經常性經費;二是項目資金撥付滯后,有的項目資金在項目完工結算后才到位,有的項目資金已到位但撥付進度滯后;三是單位自籌部分調入專項資金核算缺乏必要的審批手續(xù);四是項目立項后沒有實際支出,最后將資金移用到其它項目或轉入單位的其它收入;
五是項目完工后結余不上交或轉入經常性經費沒有完善的審批手續(xù);六是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和材料等有形、無形資產后續(xù)管理上政府財政部門和具體管理部門脫節(jié)。這些現象給專項資金規(guī)范核算帶來了困難,也削弱了預算編制的作用。
(二)財務控制作用弱化事業(yè)單位對財務人員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
多數單位財務人員在專項資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擔了會計核算和資金支付等簡單的服務性工作,對具體的業(yè)務和決策了解不多,財務人員對各專項資金活動的事前和事中的輔助控制作用沒有體現出來,財務人員無法根據業(yè)務進度合理安排資金支付。對于專項科研經費較多的單位,科研人員沒有精力也缺乏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對資金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造成了資金管理的真空。
(三)??钪С鲩_支范圍不明確具體哪些開支能在專款中列支,哪些開支不能在專款中列支,相關規(guī)定一般只是明確了一些大的原則,缺乏對具體操作的規(guī)定。而實際情況比較復雜,財務人員只能憑理解去審核監(jiān)督。一些單位則存在任意擴大專項資金的支出范圍,列支辦公設備購置費及招待費,違背了??顚S迷瓌t,無形中也造成了“合法浪費”的現象。
(四)專項資金結余處理不及時??钕聯艿絾挝?,單位完成??钜?guī)定的項目后,有時會節(jié)約下來一部分資金,結余的這部分資金如果不進行處理,會導致單位掛賬的專項資金結余項目越來越多。
這些項目的結余資金是構成單位銀行存款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單位卻不能用這部分資金來開支日常支出,導致這部分資金留在賬上不能發(fā)揮應有的效益。而另一些項目多、資金量大的單位,各項目資金之間存在相互調劑、混合使用的現象,導致一些項目未按計劃規(guī)定要求實施。
二、事業(yè)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建議
加強事業(yè)單位專項資金管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使用效益,是各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科學構建預算編制體系應當建立預算編制制度并統(tǒng)一預算編制表格和編制程序,然后結合單位的發(fā)展規(guī)劃確定來年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目標,據此編制下年度預算。此外,還應明確專項資金申請條件,分清輕重緩急,優(yōu)先考慮必須的項目,科學合理地在預算中列示項目。
(二)落實專款專用原則使用專項資金的部門和單位,要對專項資金實行單獨核算、??顚S?,按規(guī)定應設立專戶的還必須在銀行開設專戶;嚴格按規(guī)定的用途和標準使用和管理專項資金,自覺接受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檢查;強化資金管理,建立健全內部監(jiān)督制約機制,防止和杜絕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違規(guī)現象。
(三)完善整套項目管理體制具體有:
一是各級財政部門應嚴格立項、篩選、論證制度,組織專家組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評審,出具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評審報告,并按規(guī)定程序申報,建立滾動的部門項目庫和財政項目庫。
二是各資金使用單位在專項開展之前應制定詳盡的費用預算,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應嚴格按照預算執(zhí)行。
三是建立績效撥款機制,項目開始時先撥啟動經費,以后每個季度撥款要根據項目的進度和上次撥入經費的使用情況撥付,如果上季度經費結余較多,在下季度撥款時作相應扣除。
四是各資金使用單位在資金支出過程中應加強業(yè)務人員與財務人員的溝通,使財務人員及時了解項目進度,及時安排項目資金。
五是在項目完成后業(yè)務經辦人員應及時進行項目報銷工作,并進行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分析,形成專門項目決算,闡明形成預算和決算差異的原因。
六是應根據專項資金管理要求,將項目結余資返還財政,不能私自挪作他用。
七是項目期間形成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項目結束后應歸項目依托單位所有,要按照《會計法》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移交手續(xù)。
(四)強化財務控制工作要將財務部門的職能定位于全面參與資金使用的決策與控制。
財務人員應該參與到資金管理的全過程,對于整個過程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根據“資金流到哪里,管理管到哪里”的思想,加強對資金支出方面的管理,保證資金使用的高效率。這需要整個單位提高對財務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及業(yè)務經辦人員的積極配合。
(五)實施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是指考核部門公共服務的成本耗費和效率水平,根據不同項目支出結果,比較項目之間的社會成本效益,并在可能的情況下比較不同支出組合所產生的社會價值,以及單一項目實現效益的情況。實施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可以在事前、事中或事后進行:事前評價,有利于預算編制的科學、合理性;事中評價,可以分析研究項目進展情況,及時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事后評價,則可以審查和評價項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標要求。
通過實施財政專項資金效績評價分析制度,可以提高預算編制科學性和合理性,優(yōu)化資金結構,規(guī)范會計核算,強化監(jiān)督管理.
參考文獻:
[1]李慧霞:《淺析事業(yè)單位專項資金管理》,《財會通訊》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