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鄧小平黨建理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11:43:00
導語:拓展鄧小平黨建理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黨建理論;豐富;發(fā)展
論文摘要: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積極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在黨的指導思想,競的性質、宗旨和任務.黨的領導,競的建設置其連徑等方面豐富和發(fā)展了鄧小平黨建理論。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確立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10年來,第三代領導集體遵照鄧小平在交接班時關于“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這一政治囑托直面改革開放中“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敢于實踐,勇于探索,善于創(chuàng)新,有效地推進了黨的建設這一新的偉大工程,從多方面豐富和發(fā)展了鄧小平黨建理論。
一、黨的指導思想:提出了高舉“偉大旗幟”論
關于黨的指導思想,鄧小平強調,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成果。他號召全黨要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思想,要學習和熟悉馬列主義和思想,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則同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強調“老祖宗不能丟”。在這一方面.第三代領導集體確立了鄧小平理論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的地位,提出了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干部和群眾的戰(zhàn)略任務,并自學地運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第三代關于高舉鄧小平偉大旗幟的思想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確立鄧小平理論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的地位。鄧小平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在參與領導杜會主義建設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特別是作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更是講了許多前人沒有講過或不敢講的話,做了許多前人沒有做過的或不敢做的事.指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進而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四大,第三代領導集體就開始深人闡述鄧小平的理論貢獻、這一理論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等早在198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4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就指出:“鄧小平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經過加年實踐檢驗而為億萬人民所認識和接受的科學理論’,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它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鄧小平的名字緊緊聯系起來。黨的十四大揭示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含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近20年實踐證明,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因此,早在1993年,在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報告會上就明確指出’‘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起,經過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們黨又鄭重地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寫到了自己的旗幟上。這是我們黨付出了巨大代價獲得的極為珍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黨和人民進行新的歷史創(chuàng)造的科學急結、是我們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旗幟、是我們民族振興和發(fā)展的強大精神支柱”。1997年,黨的十五大通過的新黨章根據全黨的共識和全國人民的心愿,鄭重地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也莊嚴宣告:’‘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霸谏鐣髁x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跨越世紀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yè)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其次,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的任務。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這一任務,指出:學習馬列主義、思想,中心內容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落實這一任務,第三代領導集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3年11月,出版發(fā)行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央同時作出了《關于學習又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決定爹,并舉辦了4期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理論研討班,全國也舉辦了3期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班。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在繼續(xù)組織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學習理論的同時,用3年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全體黨員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黨章,以提高全體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思想水平黨的十五大把“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2王世紀”作為大會的主題.并號召全黨興起一個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的新高潮。1998年3月,中共中央發(fā)出了在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開展“三講”教育的《意見》,要求把“三講”教育同深人學習鄧小平理論結合起來。
二、黨的性質、宗旨和根本任務提出了“三個代表”論
關于黨的性質、宗旨和任務,鄧小平強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統(tǒng)一的、有高度覺悟的、有紀律的隊伍,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黨的根本宗旨和全部任務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提出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黨制訂方針政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第三代領導集體則進一步提升概括為“三個代表”。新舊世紀更替之際,在廣東、上海、江蘇和浙江等地考察工作時提出并反復強調始終代表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提出的’‘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應答了世紀交替之際’‘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同時也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的發(fā)展首先、中國共產黨不僅應當始終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而且應當始終是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新世紀里,放眼世界和未來,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第一生產力的特點越來越凸顯,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以經濟力、軍事力為主要內容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樣的條件下‘黨應怎樣才能有所作為?突出重要的一條是繼續(xù)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繼續(xù)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只有始終緊密地與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方向聯系在一起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黨才能取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對歷史的發(fā)展起積極推動作用。
其次,中國共產黨也應始終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經濟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文化層次多元性、復雜性和廣泛性的形成也是在所難免的。在這樣條件下,黨只有始終成為先進文化的代表:第一,才能鼓勵和弘揚先進文化、批評和改造落后文化、批判和抵制反動文化第二、才能營造有利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有利于正確輿論導向確立的社會文化氛圍總之,才能有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
再次,中國共產黨還應始終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在從原有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換的過渡期和轉型期、在國內改革處于攻堅決戰(zhàn)時期、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莫測的情況下,黨的根本宗旨依然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依然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現在:第一,從時間上說,這一論斷強調了“始終”。自20世紀40年代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來,“為人民服務”就成了我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黨的許多優(yōu)秀兒女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死而后己。同時,我們應清醒看到,極少數從炮火硝煙中走過來的老黨員和在改革開放中走上領導崗位的新黨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職位的遷升為人民服務的觀念越來越淡薄.私欲越來越膨脹.最終走到了人民的對立面。因此.黨員和黨的各級干部都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和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針對上述現象強調,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是“始終”的其次,從空間上說,這一論斷強調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地說,一是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二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我們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圍繞這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行.而不能偏離這個根本利益回顧1999年這一年,我們黨一方面領導全國人民勝利地開展三場政治斗爭,另一方面又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這充分顯示了我們黨高超的成熟的治國藝術,又表明我們黨始終堅持貫徹這一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國際風云變幻莫測、世界多極化格局尚未形成在國內改革處于攻堅階段、各種利益重新調整的時期.我們黨只有更自覺地、一如貶往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正確駕馭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不負眾望,不辱使命。
三、黨的政治、思粗、組織和作風建設:提出了“新的偉大工程”論
20世紀30年代,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就在2(共產黨人夕發(fā)刊詞》中根據抗日戰(zhàn)爭中我們黨所處的復雜環(huán)境、黨所擔負的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任務,以及當時分散的組織狀況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這就是“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的中國共產黨”.。并自豪地稱這一黨建目標為“偉大的工程”,認為這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具有撥亂反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摒棄了所謂"50字建黨方針”后,第二領導集體核心鄧小平要求全黨都要思考“執(zhí)政黨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黨”這一重大問題。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他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目標“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zhàn)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從而開創(chuàng)了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
第三代領導集體繼續(xù)推進黨的建設這一新的偉大工程,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在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明確提出了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的目標和要求。在十五大報告中.對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和要求作出了更為全面的和經典的概括“面向新世紀.黨中央領導全黨正在繼續(xù)推進這個新偉大工程,就是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個總目標堅持了鄧小平黨建目標的思想,同時又根據新的形勢加以豐富和發(fā)展.它集中而全面地反映了新的形勢、新的歷史任務對黨的各方面建設的基本要求
其次,提出了黨的領導關鍵在于兩個提高”的論斷。歷史已經并將不斷證明.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因此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必須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同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要改善黨的領導.改善黨的工作狀況、組織狀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第三代領導集體進一步概括為“兩個提高”.即努力提高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在這個問題上.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思考和探索中形成了許多新的認識和做法一是要增強黨的執(zhí)政意識,二是要提高領導兩個文明建設的水平,三是要建設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等。
再次提出了加強三大建設發(fā)揮三大優(yōu)勢第一,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根本的是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充分發(fā)揮黨的思想政治優(yōu)勢。早在1989年就指出: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繁重的國內任務.黨必須在理論上更加成熟起來。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它為我們黨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強大武器因此.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學習鄧小平理論的任務,黨的十五大更是提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以發(fā)揮黨的思想政治優(yōu)勢。第二.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的是把黨建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fā)揮黨的組織優(yōu)勢。我們黨擁有6000萬黨員、30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成統(tǒng)一的整體.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這是我們黨的組織優(yōu)勢。為充分發(fā)揮黨的組織優(yōu)勢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建設的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著重提出和解決組織建設上的三個問題.并從政治家治國的角度對黨的高級干部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四中全會后,黨中央接著下發(fā)了《關干印發(fā)(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的通知和《關于抓緊培養(yǎng)選拔優(yōu)秀年輕千部的通知》。1996年在紀念黨成立75周年座談會上作了《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的講話。這些講話和文件都有力地加強了黨的千部隊伍的建設。黨的十五大更全面地提出了完善和發(fā)展民主集中制等五項要求。第三,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fā)揮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yōu)勢。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這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標志之一是我們黨的優(yōu)勢。為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黨進一步加強對反腐敗斗爭的領導和加大反腐敗的力度。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建立了舉報制度使包括陳希同在內腐敗分子浮出水面并給予懲處從而取得了反腐敗斗爭的階段性成果。進入新世紀,反腐敗斗爭力度明顯加大、依法先后對胡長青、成克杰等高層干部進行嚴懲。黨的十五大提出了努力恢復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等三項要求。
四、加強黨的建設的途徑:提出了“三講”教育論
針對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和作風不純的狀況,鄧小平提出以整黨來加強黨的建設。第三代領導集體認真總結和吸取我黨歷次整黨整風經驗,提出了以整風的精神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這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公務員之家
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的干部隊伍總體是好的但也必須看到有些領導干部中存在著嚴重的思想組織作風等問題忽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動搖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事關重大的政治是非不分;放棄黨性原則,奉行庸俗關系學,追求個人名利卜群眾觀念淡薄,貪圖享受,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等。因此,以“三講”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用整風精神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中認真解決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為了搞好這次黨性黨風教育,在多種場合多次發(fā)表了指導性講話,黨中央1999年3月發(fā)出了《關于在縣級以上黨政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的意見》,就“三講,教育的內容及必須遵守的原則步驟、方法進行了全面和具體的部署。這次“三講”教育從內容上看,它包括三個方面.即講學習,包括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學習與自己工作相關的專業(yè)知識;講政治,就是要善千從大局看問題,講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講正氣就是要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弘揚正氣,打擊邪氣從步驟上看,它分為四個階段思想發(fā)動,學習提高自我剖析,聽取意見;交流思想開展批評;認真整改,鞏固成果。同時,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始終立足于學習提高努力從世界觀、人生觀飛價值觀上解決間題;二是始終立足于自我教育,在領導班子內部開展既嚴肅認真又和風細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三是始終立足于開門搞“三講”,以正確的方式推進黨內民主。
為保證“三講,,取得實效新千年伊始、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成員還深人各自聯系的縣(市)調查研究具體指導“三講”教育。目前,“三講”教育還在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有效地開展著。我們認為只要全黨上下重視,那么,通過這種有效的教育形式,是一定能使黨政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真正在思想上有明顯提高,政治上有明顯進步,作風上有明顯轉變紀律上有明顯增強。
- 上一篇:浮雕藝術詳細內容綜述論文
- 下一篇:療養(yǎng)學音樂療法原理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