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音樂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16 03:20:26

導語:留守兒童音樂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留守兒童音樂教育論文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留守兒童長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這樣的一個群體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F(xiàn)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這些問題不只是一個留守兒童家庭的問題,它也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和安定。筆者通過調查和總結,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形成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的陪伴、關愛和教育的缺失

我們總是在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由此可以知道,父母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進城務工人員由于現(xiàn)實條件的限制,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因為他們的收入不能擔負起孩子在城市的教育和成長需求,所以孩子只能留在家里交給老人照料,因而和孩子長期處于兩地分居的生活狀態(tài)。由于長期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就不夠順暢,孩子只能長期處于心理孤獨缺乏安全感的狀態(tài),負面的情緒得不到及時的宣泄,心理問題極易發(fā)生。同時,少年兒童的心理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沒有父母的教育對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起著極為不利的負面作用。很多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和心理疾病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兒童期間的親情和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而可能使這些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

2.兒童的監(jiān)護人對于孩子的監(jiān)護不力,更多的是溺愛或者放縱

留守兒童一般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單親來撫養(yǎng),對于那些爺爺奶奶撫養(yǎng)的孩子來說,一方面,老人的年紀已高,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關注和照顧孩子,另一方面,隔輩的人對于孩子通常都是非常的溺愛和放縱的,對于孩子的心理變化和負面的情緒關注不夠。孩子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造成老人對孩子的監(jiān)管不到位;對于單親照顧的孩子,多數(shù)是由母親一方留守在家照顧孩子。母親在家不但要照顧家中的孩子和老人,還要承擔家庭的生活,雙重的壓力使母親對于孩子的關注和照顧也不到位,為了補償孩子,多數(shù)母親會用物質條件來彌補對于孩子的心理關懷的缺失。

3.學校對學生心理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對于內心關愛的需求其實是可以通過學校的力量來得到滿足的,班集體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可以溫暖孩子的心靈。但是由于這些孩子多處于偏遠落后地區(qū),辦學條件和教學資源、教學理念都有很大的限制,這都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4.社會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管理不夠

社會雖然對于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關注度,但是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還是不足的,很多的社會機構只關注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看上去每個學校都氣氣派派,可是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是看不到的,沒有深入的了解和溝通,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社會的支持。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長期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缺乏親情的關愛,使學生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遇事比較膽怯;由于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不夠,致使很多孩子行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約束;與人的交流溝通受阻,容易使留守兒童產(chǎn)生極端心理,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音樂教育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心理專家研究認為音樂的力量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狀況。讓音樂的學習作為中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正確引導學生抒發(fā)內心的情緒,利用音樂的特殊力量來給予留守兒童內心積極的心理影響,從而實現(xiàn)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學校教育應該加強音樂課程的教學力度,重視音樂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通過音樂教育,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交流,讓學生身心得到放松和發(fā)泄的教學環(huán)境,把音樂教育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其次,針對留守兒童不同的心理問題,設計不同的音樂教育方案來解決相應問題。最后,社會各界加強對于音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政府要給予財政支持,為音樂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對于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音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意識到音樂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把相關建議付諸于行動,才能取得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

作者:徐琨張小軍段志敏陳娟單位:首都師范大學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