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培訓課堂教學管理方法

時間:2022-04-28 03:39:56

導語:農民培訓課堂教學管理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培訓課堂教學管理方法

當前新形勢之下,我國特別重視對農民培訓教育,全國正在努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yè)農民隊伍,作為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一線教師,責無旁貸承擔起這一重任,那么,如何讓農民喜愛自己的課堂,是每一個農業(yè)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探索的問題。農廣校的重要職能之一是農民培訓,是新型職業(yè)農民提升的主陣地。我們的生源都是具備一定生產經營規(guī)模的種植大戶、返鄉(xiāng)青年、農業(yè)后繼者等適應現代農業(yè)發(fā)展和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型職業(yè)農民。那么,在農民培訓中如何做好他們的課堂教學管理呢?

1用一堂好課去吸引學員

什么是好課?我以為:1.1首先內容要貼近學員。選課就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說課程要以農民所需為主,接地氣,就是培訓內容貼近農民的訴求,實用有效,如農產品的價格、土地政策的調整、產業(yè)調整……是當下農民最為關注的問題,我們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篩選了一批愛農民、有權威、技藝強的一流專家,組建了最強的師資陣容,一些平日里只有在熒屏上才見到的專家,蒞臨到新職課堂,現場為學員答疑解惑,極大的提升了培訓的影響力。有農民這樣評價:參加了農廣校的新職培育,就是上了一次短期的“農民大學”班。這樣的內容設計受到農民的歡迎,在回訪學員時,他們都說,培訓聽到了他們從來沒有聽到的,也不知道去那里學、找誰學的內容,太精彩了,對他們的發(fā)展太有用了。1.2其次內容要有高度。就是培訓內容對農民自身發(fā)展和產業(yè)發(fā)展有引領作用,要解決他們思想與發(fā)展方向問題,明晰前行的方向與目標,解決農民的方向問題,對當下的農民來說更有現實意義。在產業(yè)發(fā)展上,適度規(guī)模經營是大勢所趨,就樺甸市自然稟賦來說,家庭農場這種新型經營模式更適于學員的發(fā)展;在技術上,現代前沿的種植新技術、新型農資農機是什么樣;在經營模式上,互聯網+的模式、農村服務業(yè)等農業(yè)第三產業(yè)的興起等,據此家庭農場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互聯網+的應用、現代農戶經營等具有導向作用的內容無疑為他們的前行打開了一扇窗,起到拔云見霧的作用。

2建立彼此尊重的課堂秩序

一個優(yōu)秀的課堂,應該是師生彼此尊重,彼此互動有序的。2.1對學員“嚴”要求,“松”管理。我們的學員都來自農村,在田地摸爬滾打的農民,多年脫離學校課堂,一些習慣根深蒂固。如隨意出入教室,課堂電話鈴聲隨意響起并走出去接打,隨意出門吸煙,翹腿上課等,他們的聽課狀態(tài)不會像小學生一樣。對我們的學員要求上就要嚴格有度,不能管死,不能要求他們舉手投足整齊劃一。若采取較生硬的措施控制課堂,甚至指責,要求他們每一個人端端正正坐著,認認真真聽講,就會激化師生矛盾,所以要“嚴而不死”。立好班級制度,每日課前反復重申鞏固制度內容,像朋友嘮嗑一樣,甚至用一些形體語言慢慢引導,使管理充滿人文關懷。2.2教師課堂要充滿激情。當學員的思想和思維都在教學內容上活動起來,課堂就是熱烈的,有秩序的,氣氛也是和諧的。我們都聽過省里王校長的課,學員個個都喜歡聽,每一次聽都如獲至寶,意猶未盡,為什么?六十歲的人,站在講臺上那么富有朝氣,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三個小時的課全程站立講,甚至“押堂”講四個小時,與學員互動,充滿活力與激情。聽她講課感覺全身細胞都是飽脹的,極富感染力,這樣的課哪有時間溜號?2.3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一個教師能嫻熟地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可以讓講課更加具體、生動,說理更加深刻、透明,可以隨機應變地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達到寓教于樂的境界。2.4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對學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有正能量,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我希望我的學員從我的課上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取誠實、感恩、奉獻、團結互助的優(yōu)秀品質,因為做人是最重要的。

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技巧

3.1形式新穎。名師授課、實地考察、創(chuàng)建實訓基地、現場答疑、學員交流、跟蹤指導、典型宣傳與引領、搭建信息獲取與交流的平臺等教學形式,開闊學員視野,增強技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3.2實時監(jiān)督。在信息網絡時代,可用線上學習理論基礎課,線下輔導、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允許學員半農半讀、學農結合、農學交替的學習形式,分階段完成學業(yè)。這并不是說我們就撒手不管學員了,而是我們要應用學習管理平臺監(jiān)管學生學習情況,適時提醒。3.3參與互動。多與學員互動,讓學員主動參與課堂,教師不搞一言堂,不唱單出頭,鼓勵農民思考、提問,把課堂真正還給農民,做學習的主人。3.4語言通俗易懂。給農民上課不同于在校學生,要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貼地氣的語言,切記不要咬文嚼字,在專業(yè)的術語也要“掰開”了說,讓他們覺得像嘮家常一樣。

4結語

我們說,教育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鼓勵,喚醒,引領。我們在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知識和教學水平、展示教學能力的同時,更要調控好課堂管理的能力,使師生共同成長,為農村培育更多的農業(yè)力量。

作者:錢向前 單位:樺甸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