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博文化影響分析
時間:2022-03-31 09:19:40
導語:高校微博文化影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微博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微博文化是以電腦或手機登錄終端為載體,以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媒介,以文化信息為核心,在微博上自由地實現(xiàn)多樣文化信息交流并影響和改變現(xiàn)實中個體行為和思維方式的新型媒介文化。[2]微博文化深刻改變了大學生群體的社交生活、思想道德和價值導向,它正引發(fā)一場“微革命”。立足于健康的微博文化建設,將其與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已成為當前思政教育管理領域的熱門話題。
(一)微博文化有利于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念創(chuàng)新
隨著時代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發(fā)生重大的變化。特別是信息網(wǎng)絡的迅猛發(fā)展,不但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極大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大學生是接受新鮮事物最快的群體,對他們來說,網(wǎng)絡文化具有極強的誘惑力和沖擊力。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在網(wǎng)絡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下,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新的變化,這無疑給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理念,側重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單一化灌輸,過分強調理論武裝和統(tǒng)一思想,把大學生看作被教育和被改造的對象,卻忽視了其個體特征和個體訴求,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過于機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居高臨下地說教與灌輸,事實上并沒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強大功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要求不相適應。在信息化的大趨勢中,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要想繼續(xù)發(fā)揮優(yōu)勢、贏得主動,就必須跟上時代步伐,不斷進行理念創(chuàng)新,而微博文化的迅猛發(fā)展,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通過微博,者以其簡潔的文字,搭配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可以快速地在網(wǎng)絡世界進行傳播。3G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更是為受眾提供了即時微博、享受即時資訊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把微博作為開展思想宣傳和學習教育等工作的重要陣地,不僅可以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而且可以極大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時效性,增強其影響的輻射力。
(二)微博文化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溝通渠道
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一般采取學校主導和說教式的方式方法,由于某些工作手段和方法的落后,不夠與時俱進,常常會給大學生一種“僵化陳舊”的誤解,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在現(xiàn)實中難以發(fā)揮強有力的效果。當今的大學生群體比較強調個性的獨立和自我訴求的表達,他們對于制式化和教條化的宣講不再簡單盲從。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無法及時有效地捕捉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價值取向,勢必會導致嚴重的后果。高校大學生目前是使用微博的主力軍,通過微博平臺,他們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比較自由地表達各種訴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在制定各項有關大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tài)的決策時,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特征與優(yōu)勢,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廣泛征求各種不同的意見,凝聚力量,擴大共識,從而使相關決策更加科學與民主。針對大學生在思想方面所出現(xiàn)的危險和錯誤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也可以利用微博與他們進行充分地溝通與交流,消彌他們內心的某些偏見與誤解,解決他們在思想上的困惑。通過微博平臺進一步拓寬高校思想政治管理者同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渠道,有利于推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也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實際效果。
(三)微博文化有利于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最新動態(tài)
微博營造了一個比較自由、寬松的虛擬社交世界,提供了一個相對開放、平等交流的新平臺,教師與學生的身份相對淡化,大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增進人際交往,促進話語表達,有利于實現(xiàn)個體的社會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微博已經日益成為了解大學生個性表達和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窗口,微博反映出的輿情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和代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須根據(jù)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惑來進行教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消解錯誤思想的滲透,抵制錯誤價值觀的入侵,有效占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大學生可以通過微博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則可以通過微博及時全面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從而實現(xiàn)一種有效、雙向的互動。充分利用微博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交流平臺,有利于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最新動態(tài),也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并創(chuàng)造出更加良好的效果。
(四)微博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帶來了風險和隱患
微博在高校的快速發(fā)展與廣泛應用,使得學校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直接、簡便和快捷。但微博在促進高校校園文化變革的同時也蘊含著一定的風險和隱患。特別在面對社會熱點、群情鼎沸的特殊時刻,一些不實信息或謠言通過微博迅速蔓延,極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無形之中也增加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成本。語言暴力的盛行、道德底線的模糊也使得微博極易成為低俗、色情信息的聚集地,成為大學生群體不良思想、乃至犯罪行為的誘發(fā)源。因此,針對微博文化可能引發(fā)的負面效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須要正確引導,加強監(jiān)管與規(guī)范。
二、利用微博文化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對策
(一)構建和創(chuàng)新高校立體化微博文化建設的新格局
微博營造的虛擬世界里充斥著大量的信息,使用微博的大學生群體也來自于不同專業(y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僅僅依靠個別思想教育管理者在微博平臺上的單打獨斗,顯然是無法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因此,必須構建一個立體化的微博文化建設的新格局,其中應涵括高校官方微博、職能部門微博、社團微博和個人微博等。高校官方微博是傳遞信息、輿論引導和政治宣導的重要渠道,高校官方微博充當著類似于高校發(fā)言人的重要角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應積極利用官方微博引導輿論動態(tài),并將其打造成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平臺。目前,國內各高?;旧隙紦碛辛俗约旱墓俜轿⒉?。一些高校官方微博擁有眾多的粉絲,在對外宣傳、信息共享和師生交流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但也有不少高校官方微博疏于更新,甚至處于“僵尸”狀態(tài)。有的高校官方微博通過對校內新聞的簡單粘貼來填充微博,表現(xiàn)形式過于單一,缺少與學生的互動,擺出自說自話的架勢。故而,必須進一步加強高校官方微博的相關建設,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使其在校園微博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發(fā)揮龍頭作用。當然,僅僅依靠官方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其覆蓋面和影響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建設官方微博的同時,還應鼓勵宣傳部、學工部等相關職能部門微博、學生社團微博和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相關教師個人微博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從而構建立體化的微博文化建設新格局。
(二)建立和健全高校交互性微博文化建設的新機制
隨著微博在高校的迅猛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師生開始通過微博關心和參與學校的公共事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最新動態(tài)以及對于輿情熱點事件的討論等。學校和老師通過微博,可以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價值取向,了解他們時下關心的話題和新聞事件,傾聽他們的真實聲音。而大學生也可以通過微博將其對于學校發(fā)展和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想法、意見和建議等進行反饋,并可以借助微博同相關部門進行“面對面”交流。目前,有些高校微博與大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比較少,語言風格也比較嚴肅,針對大學生所提出和關心的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也未能做出及時反饋,從而極大地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造成此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信息的溝通渠道不暢,學校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地互動,更多時候學生只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他們缺乏一個自由表達意見的平臺。因此,對于高校領導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而言,應深入了解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全面把握網(wǎng)絡輿情發(fā)展規(guī)律,以公開透明的、權威可信的信息來引導輿論并影響大學生群體。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應積極整合資源,通過系統(tǒng)論證,認真思考建立起以微博作為反饋媒介的交互聯(lián)動機制,樹立起高校微博真誠、自信、開放的新形象。這種交互性的新機制,并不是說對于大學生的每一條留言和評論都要逐條回復,而是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回應,及時解答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困惑和疑問,通過聯(lián)動機制做出及時反饋。這種交互性的新機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比如適當?shù)赝ㄟ^微博投票、調研、意見征集、匿名點評等,從而提升大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交互關系中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開創(chuàng)和引領高校全方位微博文化建設的新局面
微博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一種時尚、一種新文化,微博改變了高校校園的文化生態(tài),也成為了象牙塔內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3]對于高校微博如果采取一種回避、失語和不作為的態(tài)度,顯然并不符合時展的趨勢,也并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理智之舉。微博這種全新的傳播手段,可以為高校搭建與社會信息交流、與學生思想溝通和資訊互動的順暢平臺,能極大地減少信息不對稱,促進各方的認知了解。有的高校通過積極打造微博平臺,不僅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輻射力,而且還打造了獨特的校園文化品牌。微博的出現(xiàn),極大地改變了過去由學校和老師單向主導的不合理局面,大學生通過微博找到了個性和話語表達的舞臺,其主體性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彰顯。不僅有利于其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也對其思想觀念、政治取向和價值觀產生重要的影響。虛擬空間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現(xiàn)實生活的折射和反映,大學生通過微博反饋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種問題,學校及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則必須通過微博認真分析和解決學生所反饋的各種問題,將線上交流與線下工作相統(tǒng)一[4],從而實現(xiàn)虛擬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有效對接。利用微博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應用于虛擬世界,再將其延伸至現(xiàn)實生活,不僅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思想認識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而且也有利于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開創(chuàng)全方位高校微博文化建設的新局面,從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強化和加大對于高校微博文化建設的監(jiān)管力度
微博的出現(xiàn),使高校大學生擁有了一支“麥克風”。充分利用微博文化的特征和優(yōu)勢,改革和轉換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將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能夠真正貼近生活,貼近實踐,貼近學生,不僅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增強學生的參與熱度,而且有利于切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但是,微博文化也蘊含著一定的風險和隱患,針對微博文化可能引發(fā)的負面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必須建立有效的微博文化監(jiān)管機制。比如,校園微博后臺的實名制可以讓大學生對于自己發(fā)表的言論負責,因此其言論將會更加謹慎和理性,從而增加微博信息傳播的公信力。對于微博信息的監(jiān)管還應囊括對于虛假不良信息的篩查機制、對于造謠責任人的約束機制,不良信息涉及部門及時有效的辟謠機制等。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和相關管理者還可以通過微博倡導道德建設,形成微博者的自我約束,澄清虛假信息,濾化微博言論環(huán)境。對于高校微博傳播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不僅可以更好地維護微博的傳播秩序,也有利于促進高校微博文化的健康發(fā)展。
作者:孫忠良盧翠花工作單位:吉首大學
- 上一篇:高校教育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思路
- 下一篇:工信委安全生產工作要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