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學中語言的推行

時間:2022-03-09 10:26:44

導語:設計教學中語言的推行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計教學中語言的推行

1材質語言研究與展示設計教學

1.1材質語言研究對展示設計教學的重要意義

傳統(tǒng)的展示設計教學往往依附于室內設計專業(yè),教學的重點體現(xiàn)在對空間的劃分、交通的組織、展具的設計等這些室內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展示專業(yè)的學生作品與室內設計專業(yè)的毫無二致,畢業(yè)后也隨處可見展示專業(yè)的學生應聘室內設計公司的現(xiàn)象,專業(yè)特征不鮮明.按照傳統(tǒng)教學內容組織的課堂教學也容易陷入重理論、輕實踐的誤區(qū),學生的設計作品往往流露出對空間裝飾的追求,忽略了對展示主題的演繹與表達.材質作為直接裸露在外的設計元素,在實際的設計項目中會被優(yōu)先考慮,在一些成熟的設計師的作品中,設計師想要營造的氣氛、希望傳達的信息,都可以通過對某種材質的運用得以體現(xiàn),同一種材質可以有不同的構建方式,不同的構建方式又可以營造不同的空間氛圍,從而引導觀者產生不同的情緒,起到演繹展示主題、傳達展示信息的作用,但是卻容易被缺少實際設計經(jīng)驗的學生忽視.基于材質語言研究出發(fā)的教學在內容上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加了材料運用的實驗環(huán)節(jié),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主角的授課方式相比,課程中更加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鼓勵學生通過對設計材料的創(chuàng)新運用傳達設計思想,演繹展示主題.

1.2以材質語言研究為基點的展示設計教學程序

在教學程序的設計上,強調階段性教學,教學任務的下達從易到難,整個過程理論穿插實踐,學生可以更直觀的審視作品各個階段的完成效果,及時進行方案的調整優(yōu)化.整個課程可以解析為四大階段:主題構筑、材質解碼、語言重組、主題演繹.

1.2.1主題構筑階段

教師鼓勵學生根據(jù)個人興趣點,選擇一個展示課題,可以是一次藝術作品的展覽,也可以是某種品牌或商品的宣傳會,興趣相同的學生可以組成2-4人的課題組共同完成課題的設計.小組成員間通過“頭腦風暴”式的討論激蕩設計靈感,通過對展會性質、展示規(guī)模、主要人群等設計要素的分析,確定展示主題,并選擇有限的幾種材質作為演繹主題的對象.

1.2.2材質解碼階段

學生需要做大量的材料收集工作.這些工作的完成包含理論資料的收集和實地考察兩部分內容,小組同學在這個階段可以分工,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對竹材的研究為例,學生可以大量收集古典詩詞中有關“竹”的語言文字描述,在后面的語言重組階段加以描摹與創(chuàng)造性的再現(xiàn),進而運用到具體的空間設計中去,用來營造展場氛圍,傳達展示信息.有的同學則通過考察現(xiàn)實生活中的“竹”元素運用,收集各種“竹紋理”和“竹做法”,發(fā)現(xiàn)材質自身之美和與工藝結合形成的結構美,這些要素不是凝固不變的,經(jīng)過合理的創(chuàng)新運用都可能成為后期設計的元素.

1.2.3語言重組階段

結合上一階段的研究結果進行材料模型制作,在這個階段教師鼓勵學生的各種大膽嘗試,比如保留傳統(tǒng)的竹編形式,而替換成其他更合適的材料,利用竹編肌理讓觀者產生“竹”的聯(lián)想,從而推進各種材質語言重組實驗.學生通過制作實體的各個小空間模型,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由材料變化或組合形式變化所帶來的不同空間效果,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也可以讓學生在反復的“確立”———“推翻”———“再確立”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嚴謹而科學的治學態(tài)度,最終選擇適合展示主題的材質語言.

1.2.4主題演繹階段

利用確定的材質語言作為設計要素,并通過對設計要素的不同演繹,讓進入設計空間的受眾最終體驗完整的展示效果,達到通過材質語言與觀者溝通、交流、傳遞信息的目的.在這幾個階段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組織教學交流,各小組同學彼此間可以各抒己見、互相點評,通過這種形式的交流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可以有更全面的認識,過程中也會有很多有價值的設計想法涌現(xiàn)出來,教師應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給予學生適度的指正和充分的發(fā)揮空間.

1.3以材質語言研究為基點的展示設計教學特色

1.3.1從“敘述設計”到“體驗設計”的課題教學

由于材質語言研究的寬泛性,在具體的教學中依然選用課題化教學模式,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整個設計流程,掌握系統(tǒng)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又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書本式課堂教學中所缺乏的實踐操作經(jīng)驗,材質語言的研究也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對于本科階段的學生較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可謂一舉多得.鼓勵學生打破傳統(tǒng)展示設計思維,選擇符合潮流趨勢的設計材料,相關的技術性問題可以在后期方案深化時加以解決.設計材質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竹材、青磚、玻璃等作為具象的材質語言在這里出現(xiàn);而可以代表身份認證的指紋、條形編碼等含有深層意義的符號化材質也可以列為學生研究的具體對象,并鼓勵學生親自去現(xiàn)實生活中接觸、感受這些材質,體驗材質的美感,了解材質的表情,尋找材質所能傳達給受眾的語言意義,完成學生從過去“敘述設計”到“體驗設計”的轉化.

1.3.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選擇先上理論課再上實踐課,理論和實踐容易脫節(jié).學生即使能夠堅持聽完枯燥的理論部分,在具體的設計應用中也很難做到融會貫通.實踐課的部分也容易出現(xiàn)類似盲目調研,調研回來后不知道究竟做了什么,老師一問三不知等問題.以材質語言研究為基點的展示設計教學運用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跟進的方法,在各個階段解決各個階段的問題,雙管齊下,在有了實際研究目標之后的理論教學與設計實踐,學生更容易帶著問題找答案,目標明確,教學效果好,授課質量高.通過對具體方案的模型制作可以驗證方案設想是否可行,最終學生親身經(jīng)歷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過程.

1.3.3系統(tǒng)的教學程序

以材質語言研究作為貫穿的教學主線更加系統(tǒng)化,構建橫向和縱向的課程延展.橫向而言,對于選定材質的分析研究不僅限于設計學科之內,可以延伸到其他給門類的學科中去,比如文學、數(shù)學、物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達到了各學科知識的交融和跨學科研究的目的;縱向而言,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某一課程階段,掌握有效的設計研究方法:分析課題———選擇材質———調研分析———作品演繹———效果評價.另一方面,一個課程內的研究成果可以繼續(xù)在下一次的設計實踐中沿用深化,最后形成完整的系統(tǒng)性研究成果.

2以材質語言研究為基點的展示設計教學目標

2.1建立可延續(xù)發(fā)展的學生研究課題

實際的教學當中,設計類課程往往是階段性的,學生在一個課程中收集的資料,在第二個課程中就束之高閣,這樣既浪費了資源,也無法將各個課程串聯(lián)下去.通過材質語言研究的形式,學生可以將感興趣的材質語言研究選題持續(xù)到每一個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中去,慢慢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即整合了資源,又能有效的串聯(lián)起每個單獨的課程內容.針對藝術設計類學生實踐能力強而科研能力差的情況,逐步形成由指導老師帶隊的課題研究隊伍,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幾年的學習時間內完成一個自己的專題研究.

2.2建立以實踐為導向的展示設計課程體系

“實踐出真知”,設計類教學中最忌理論脫離實踐.很多學生的設計方案都還停留的概念階段,缺乏實施的可能行,有些學生提交的設計成果由于多是憑空想象,等同空中樓閣.各個課程的教學往往又都采用單一的授課模式,多為學生在教室用手繪或者電腦完成的書面方案,作品中缺乏個人的體驗和理念上的創(chuàng)新,鮮少有令人驚艷的作品.在這種模式下教育出來的學生很難符合市場的需求,大多難以勝任設計師的崗位.很多學生為了彌補實踐能力的不足,寧可在設計公司無償實習也不愿意回到學校學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認為在設計公司學到的東西更實用,更符合時下的設計潮流.在這次的教改嘗試中,筆者試圖在以材質語言研究為基點的展示設計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制作實驗模型的方式,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材質研究成果付諸現(xiàn)實.另一方面,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模式,也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從而更主動的投入到專業(yè)研究學習中來.

3結語

基于材質語言研究的展示設計教學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實踐雙重教學,學生通過課題研究的形式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更加系統(tǒng)深入的學習,注重教學過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還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俞文捷單位:浙江財經(jīng)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