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古箏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09 11:27:59

導語:少兒古箏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兒古箏教學論文

摘要:中國古箏歷史悠久,被很多人所喜愛。當前,古箏教學已經非常普遍,特別是少兒古箏學習更加普及。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少兒古箏教學經驗總結了幾點體會,認為少兒古箏教學應當結合少兒心理不成熟、好動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開展。

關鍵詞:少兒古箏教學心理特點

一、少兒古箏教學必須采取適合少兒心理特點的教育模式

少年兒童處于生理、心理發(fā)育尚不完善的時期,他們學習古箏,有的是感到古箏好聽,但更多的是家長為孩子選擇的一門能夠提高其綜合素質的技能,所以孩子剛開始接受古箏教學時,通常是被動、盲目的,再加上少年兒童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天性,很難比較配合地進入教學程序。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古箏教學,不能完全采取成人正常的教學程序,而必須采取適當的導入方式和教學模式進行。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在少兒古箏教學中,若利用少年兒童喜歡的游戲將孩子們吸引到古箏教學中,可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我曾經在古箏教學中組織了“聽音辨高低”的游戲,給予答對的同學一定的獎勵;并在一個指法的教學中,獎勵彈得準確的同學一朵小紅花,這種教學方式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孩子們的各種游戲中,完成了對他們的啟蒙教學。在完成古箏啟蒙教學后,我又采用了正常教學模式、賞識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少兒畢竟年紀較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及時掌握領會一些琴理、樂理,會覺得演奏技法練習非常枯燥乏味。為了激發(fā)少兒練習的自覺性,在教學中我運用了賞識教育的模式。賞識教育作為一種比較科學的教學模式,它強調的是賞識導致成功,通過學會賞識,更好地學會鑒別,學會批判,學會改變,學會創(chuàng)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均給予充分的肯定,培養(yǎng)他們的賞識意識,學會欣賞他人的進步與成功。利用賞識教育方法,提高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我感到,通過實施賞識教育,許多學習古箏的少兒在幼兒園或小學里進行日常學習和游戲中,自信心也得到極大提高,學習成績、團結意識和同學關系都得到增強。

二、少兒古箏教學必須注重激活兒童的音樂創(chuàng)造潛能

創(chuàng)造能力需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是天真純粹的,他們有著音樂創(chuàng)造潛能。實現(xiàn)音樂素質教育需要通過音樂自身的特點,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讓孩子們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中,感受音樂的奇妙。(1)淡化識譜教學。兒童的創(chuàng)造往往更多地受自發(fā)的、無意識心理尤其是情感的驅動。而過早、過多、過難的識譜,讓兒童接觸這種枯燥乏味的理性書面符號,不僅使他們喪失了學習音樂的信心,或導致了對音樂功能的無知,更重要的是極大地限制乃至扼殺了兒童音樂創(chuàng)造天性的自然發(fā)揮與伸展。因此,很有必要在音樂教學中淡化識譜,強化感受與體驗,培養(yǎng)兒童真正“能感受音樂的耳朵”(馬克思語),這樣,才能為促進兒童音樂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有利的條件。(2)誘發(fā)自由想象。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最重要的手段。古箏是感知、審美以及傳情的藝術,為了達到理想、完美的境界,應當做到感性、理性的同步。在少兒古箏教學過程中,我按照“基本樂理彈奏技巧———曲目表達內容———音樂實踐”的順序進行講解。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曲目,在教學生準確彈奏的基礎上,還應當在演奏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藝術與情感,做到以神帶心,以心帶情,以情帶聲,以聲帶形,眼到手到,手停形住。不僅要具備熟練的技巧,還應當充滿情感,做到心手合一、情景交融,實現(xiàn)感性、理性的同步演奏。在兒童古箏教學過程中,應當設置兒童喜歡的情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對歌曲、樂曲展開豐富的想象。(3)鼓勵即興發(fā)揮。創(chuàng)造往往是來自于一瞬間的靈感。與科學技術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樣,藝術的創(chuàng)造也離不開靈感與直覺。在少兒古箏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用心感知音樂的美好,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意識與能力,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將自己投入到音樂中,體驗音樂的美妙,感知音樂的活力,進而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產生即興發(fā)揮的沖動。如像鳥兒一樣揮動手臂“展翅飛翔”,像風車一樣轉動手臂“滾滾向前”,像木偶一樣搖擺著身體動來動去……甚至還會用動作或打擊樂器創(chuàng)作出動聽的旋律來。課堂于是就成為這些“小作曲家”自由創(chuàng)造的天堂?。?)促進盡情表達。沒有情感,就沒有創(chuàng)造。而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表現(xiàn)藝術。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它是最能體現(xiàn)人類創(chuàng)造精神的一門藝術。所以,應當高度重視孩子音樂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為此就要對樂曲、歌曲中蘊含的情感進行充分的挖掘,以情激情、以情動情,讓孩子們通過表演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妙的音樂。

三、結語

古箏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應當對其進行繼承發(fā)揚。作為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兒童擔負著這一重任。在兒童古箏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兒童的音樂創(chuàng)造潛能,探索少兒古箏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讓古箏重新煥發(fā)出新的活力,永葆藝術青春。

作者:劉佳佳 單位:吉林市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