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建設途徑

時間:2022-01-11 10:50:04

導語: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建設途徑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建設途徑

摘要:在黨的報告中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彪S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建立健全我國社會法制體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為了進一步提升法治社會在高校中的實踐能力,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戰(zhàn)地,高校必須承擔起法治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扛起依法治國和依法治校的歷史責任,矢志不渝地為實現(xiàn)法治化校園目標而奮斗。本文以高等學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為出發(fā)點,著重探討了法治化校園建設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具體實踐能力,尋求了實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軌道的基本手段和方式,為加快建立法治校園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法制社會;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建設;建設途徑

毫無疑問地是,十八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法治國家建設,我國法律及司法體制迎來最為深刻的變革,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讓人民群眾在生活中能夠感覺到法律帶來的公平正義是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標。與之一脈相承地依法治校也是同樣的道理,是體現(xiàn)校園尊重學生權利的最根本體現(xiàn),也是規(guī)范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保證每一項管理行為都有法可依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為高校未來的發(fā)展和建設闡明了方向。就高校工作而言,學生管理工作占據(jù)了主要地位,學生管理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未來高校的發(fā)展。因此,為了保證依法治校宗旨的貫徹落實,必須先制定綱領性的法律制度,把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工作納入到法律軌道上;當前,一部分國內高校在依法治校方面已經開始了眾多嘗試,推廣情況喜人。但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制度、規(guī)范及紀律約束方面存在不少漏洞;此外,施行依法治校的基本方略給以往較為寬松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學校一時間難以切換自己的管理角色和管理方式,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都給依法治校工作帶來重大障礙。

一、高等學校學生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的內涵及意義

對于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設方面講,若想實現(xiàn)名副其實地學生管理法治化目的,在依法治校工作貫徹落實前,必須先落實好依法治校和傳統(tǒng)管理制度的銜接和切換,逐步制定和完善能夠約束高校學生日常行為的法律制度,保證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一,為了實現(xiàn)法律的公平性和繼承性,在制定高校學生管理法規(guī)的過程中,必須始終以我國憲法和先行法律為準則,制定的法律必須是在我國憲法和現(xiàn)行法律基礎上,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結合;還需要注意的是,將高等院校作為法律制定主體,一些制度和約束規(guī)范必須以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保證司法公平公正。第二,制定相關法律時,必須充分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當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踐,從而確保所頒布的制度條文能夠充分結合我國高等院校發(fā)展實際,在依法治校的實踐道路上彰顯法律懲惡揚善的功能,輔助學生之間樹立法律契約精神,凈化校園環(huán)境,建立風清氣正、和諧融洽地學習生活環(huán)境,從而提高全體師生法治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再者是,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和約束我國高校在學生管理方面的基本情況,有必要將學生管理工作并入依法治校的框架下,保證高等院校學生管理開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切相關管理工作均能以法律制度為準繩。除了通過法律方式約束和管理學生外,還應該體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的人文情懷,應該切實維護和保障學生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

二、目前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實踐中暴露的弊病和不足

(一)配套立法及司法體系較為欠缺。當前,深入分析我國目前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能夠發(fā)現(xiàn)較多問題和弊端,其中最明顯也是最嚴重的問題當屬相關法律和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很多現(xiàn)行管理制度和法律約束對象不明確,限定內容過于寬泛,不能體現(xiàn)法律的約束本質,很大一部分法律具備很強的教育宣傳性,但在針對實踐行為的特定法律約束方面明顯不足,司法實踐中反饋出的信息顯示,相關法律制度和條文的實際使用較差,不具備適用性的基本特點。此外,很多高校自己制定的學生管理工作法律法規(guī)及制度性文件具有壟斷性,不能體現(xiàn)法律的公平正義。(二)高等院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工作司法流程及執(zhí)法效率方面不足。在實行依法治校基本理念的大背景下,要做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必須先保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秩序化、合理化,要做到“先合理再合法”,在落實依法治校,實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進程中,應該明確并嚴格落實這一基本邏輯。如果在具體的高等院校學生管理中不能嚴明法律制度,不能凸顯法律紅線,稍有不慎就會出現(xiàn)學生管理中問題裁量不公平,獎懲失衡的不良現(xiàn)象,不僅影響學生的管理質量和效率,還將嚴重影響學校及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破壞校園公信力。我們應該提起足夠地重視的是,在國內部分高校中依舊存在著諸多違法違規(guī)管理的亂象,私自削減管理流程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很多高校對于自己出臺和制定的法律制度并沒有公示,存在一定的隱秘性,這些無形之中都給高校學生工作及管理帶來巨大影響和危害。(三)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實踐中,部分處罰行為缺乏法律約束。由于高等院校在法律宣傳及學生管理實踐中存在很大程度的缺位和不足,由于學校的不作為,不能由上至下引起重視和關注。簡而言之,目前國內絕大多數(shù)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更談不上具備專業(yè)的法律知識和素質,由于缺乏法律制約和節(jié)制,導致很多管理行為不能以法律為準繩;由于管理老師法律意識較差,很多學生在觸犯到法律紅線時,由于學生管理老師反應不夠敏銳,不能快速制止學生的違法行為,從而導致更加嚴重和不良的后果。

三、建立法制化院校背景下,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及障礙分析

如果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高等院校是知識權威和公平正義的代名詞,況且,作為我國數(shù)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非營利性機構而言,其屬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門直接管轄,由于絕大部分高校和自己所處地市的政府部門相對獨立,一般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直接管轄,一部分重點高校則直接隸屬于國家部委,這無疑給本就法律制度建設缺失的高校增加了又一層政治面紗。由于政治管理的長期影響,很多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基本和學校政治行政管理并入同一條軌道,因此,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實踐中,出現(xiàn)法律依據(jù)不足,主觀臆斷的問題則不足為奇。

四、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設的針對性方式和手段分析

(一)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建設進度。首先,若要實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設,并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并入法制化軌道,必須先制定能夠適應于我國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實踐的法律制度及條文,進一步提高和加強現(xiàn)有學生管理法律制度的精準性、適用性。除此以外,眾所周知,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實踐中,僅僅依靠法律約束還遠遠不夠,為了體現(xiàn)高等院校學生管理的人文情懷,還應該配套制定相應的道德約束體系,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做到法律與道德體系相互補充、相互完善。再者是,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或者政府職能部門,必須深入轉變自身的職能和角色,從以往的主導者向監(jiān)管者和服務者轉變,把更多的公權力交給法律,讓法律進行公平裁定,落實司法責任制,將涉及高校學生管理的全部工作納入到法制化軌道上,讓每一個學生在法治校園建設下感受到公平正義。(二)提升法治教育力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管理人員的基本法律素質和意識。首先,應該明確的一個基本概念是,不管法律制度如何健全,其最終要落實到執(zhí)行者上,因此,法律制度能否貫徹落實,其落實程度是否達到了公平正義的程度,完全取決于執(zhí)行者,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就是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著重從夯實和加強學生管理教師的基本法律素養(yǎng)和基本法律知識入手,保證高校管理人員能夠充分且高效地落實好法律所要求的基本管理內容。再者是,只通過法律本身層面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還遠遠不夠,為了建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進程的長效機制,必須建立相應的依法治校監(jiān)督機構,讓高校學生管理人員從內心上尊重法律,樹立法律基本意識和法律信仰,全面提高現(xiàn)有高校學生管理人員的基本執(zhí)業(yè)素質。最后,應該明確,依法治校是雙方面的,除了從管理角度發(fā)力外,還應從被管理者入手,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對法律基本知識和架構的理解。具體可以從開展行之有效地法律宣傳活動切入,高校內的黨組織,全體黨員帶頭遵守法律,學習法律,守法、用法。還可以借助高校各種社團,以社團為平臺和主體,開展多種法律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從學生角度在高校建立和諧、崇法的氛圍。

五、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國內全面開展依法治國的腳步日益扎實,報告中更加強調全面依法治國的必要性,我國的法制化建設取得了明顯進步,作為我國教育的主戰(zhàn)場和潮頭,高校必須承擔起推進法制化建設的大旗,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為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王偉.依法治校的困境與出路[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20-125.

[2]田欣.法治視野下構建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幾點思考[J].保定學院學報,2010(4).

[3]黃建華.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2014:6-10.

[4]彭鏵.依法治校視域下的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探究[J].法治與社會,2017(6):197-198.

作者:程璐 陳珊 單位:三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