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效果評價
時間:2022-02-21 10:49:31
導語: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效果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目的:評價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兒80例,由手術時間先后分組,兩組各40例,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模式,干預組應用人性化手術室護理模式,對比兩組生命體征、負面情緒指標、護理滿意度、舒適度。結果:干預組患兒血壓、心率、呼吸頻率、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滿意度和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較好,能有效穩(wěn)定患兒血壓、心律、呼吸頻率等體征,可明顯改善患兒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有助于提高患兒身心舒適度,保證患者手術效果。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模式;手術室護理;舒適度;滿意度
手術室是臨床治療主要場所之一,隨著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疾病發(fā)病率多呈現(xiàn)逐年增長現(xiàn)象,手術室使用率也隨之增長,為了提高手術安全性,保證手術順利完成,需要給予人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模式,以此合理調配手術室人員,保障手術器械和操作無縫傳遞、銜接,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手術過程中突發(fā)事件。該試驗選取80例行手術治療的患兒,分析人性化護理模式在其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于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兒80例,由手術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例。對照組女17例、男23例,年齡1~11(7.54±2.79)歲;病程0.6~6(2.54±0.74)月;手術類型:泌尿外科手術3例、心胸外科手術5例、骨科手術5例、婦產科手術10例、普外科手術17例;干預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1~12(7.62±2.81)歲,病程0.67~7(2.60±0.69)月;手術類型:泌尿外科手術2例、心胸外科手術4例、骨科手術6例、婦產科手術9例、普外科手術19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均需進行手術治療者;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患者、家屬知曉手術方案,且自愿簽訂手術同意書。1.3排除標準。精神或認知功能障礙者;存在手術禁忌癥者[1]。1.4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模式,即術前健康宣教、術中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干預組應用人性化手術室護理模式,具體內容:①術前訪視:術前1天需探視患者,了解患兒實際病情、既往病史、年齡、藥物過敏史等以及各項檢查結果,全面評估患兒心肝脾肺腎等器官功能和身體狀況,參與術前病例討論,制定詳細護理方案,降低手術風險;②心理護理:在訪視期間,護理人員需及時發(fā)現(xiàn)患兒恐慌、緊張等負面情緒,分析患兒身心需求,為患兒家屬耐心講解手術方法、準備功能,告知治愈成功案例,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主動與家屬溝通交流,引導家屬多陪伴患者,加強患者手術信心;③術中護理:待患兒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要調節(jié)室內濕度(55%~60%)、溫度(22℃~25℃),主動與患兒交流,轉移患兒注意力,緩解或消除緊張的情緒,并幫助患兒調整至手術體位,為患兒蓋好被褥,加強保暖,手術期間需要密切監(jiān)測患兒脈搏、心率、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熟練配合主治醫(yī)生完成手術,傳遞手術器械,同時可適當播放舒緩音樂,促使患兒放松身心,術中注意遮擋患兒隱私部位,將血制品和輸液體加熱至37℃,另外可以輕撫患兒手背,舒緩患兒心理狀態(tài);④術后監(jiān)測:手術完成后需要擦拭患兒身體血跡,用毛毯遮蓋患兒身體,保護隱私,并需要密切監(jiān)測患兒肌力恢復和生命體征,避免患兒在麻醉復蘇期間由于嗆咳、躁動引發(fā)意外,待患兒麻醉清醒后,需要告知家屬手術結果以及術后護理注意事項,與病房護理人員完成交接;⑤術后訪視:構建個人檔案,術后第1~3天內進行訪視,了解患兒身體狀況、康復情況,告知患兒注意休息,合理飲食,指導患兒病情穩(wěn)定后及早下床活動,強化身體機能,促進身體恢復,并根據(jù)患兒心理狀況給予適當疏導。1.5評價指標。觀察、記錄兩組手術結束時的生命體征,其中包括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并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兒術后第1天焦慮抑郁情緒,量表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2];同時需要采用問卷調查表評估兩組患兒舒適度和滿意度,問卷表總分均100分,舒適度(得分≥80分),滿意度結果:得分≥85分(十分滿意)、85分>得分≥60分(基本滿意)、得分<60分(不滿意)[3]。1.6統(tǒng)計方法。計量資料以均值加減標準差表示(xˉ±s),兩組間均值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t′檢驗;計數(shù)資料兩組構成比和等級資料比較,以頻數(shù)(ƒ)、構成比(P)和平均秩次(Rˉ)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檢驗。兩組百分率比較采用Fisherχ2檢驗;由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α=0.05。
2結果
2.1生命體征和負面情緒評分對比干預組患兒血壓、心率、呼吸頻率、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手術室作為臨床治療主要場所之一,具有風險高、易出錯、易感染等特點,且對護理要求較高,若護理不當,則極易對手術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危害到患兒生命安全[4],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疾病發(fā)病率多呈現(xiàn)逐年增長現(xiàn)象,手術室使用率也隨之增長[5],為了減輕手術對人體神經、循環(huán)、內分泌等系統(tǒng)的干擾,保證手術順利完成,需要為患兒選擇一種人性化的手術室護理模式,一切手術室護理以患兒為中心,根據(jù)手術方法、患者身心狀況,給予術前訪視、心理護理、術中護理、術后監(jiān)測、術后訪視等,以此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手術突發(fā)事件,緩解或消除患兒緊張、恐慌等負面情緒,提高手術效果,保證患兒舒適度[6]。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兒血壓、心率、呼吸頻率、SAS評分、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干預組患兒舒適度為97.50%,護理滿意度為92.50%,明顯高于對照組82.50%、75.00%(P<0.05)。總而言之,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具有顯著的效果,不僅能穩(wěn)定患兒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還可及時改善患兒不良情緒,提高患兒身心舒適度,保證手術順利完成,且有助于提升手術護理質量,值得大力推廣應用在手術室護理中。
參考文獻
[1]張曉菁.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及效果評估[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32(4):482-483.
[2]冉飛,范江諾.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實施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24):163-163.
[3]段道朋,馮丹,王麗娜.探討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4):232-233.
[4]秦惠軍.人性化護理在產科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2):158-159.
[5]王輝.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7):233-234.
[6]鄒瑩.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32(20):109-109.
作者:牛曉敏 王麗萍 單位:深圳市寶安區(qū)婦幼保健院
-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骨科手術臨床護理研究
- 下一篇:胃癌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效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