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臨床效果分析

時間:2022-01-08 09:52:14

導語:手術室護理臨床效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室護理臨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手術室護理中引入細節(jié)護理的效果。方法將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護理在腹腔鏡直腸癌術中低體溫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68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觀察組分別采取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加強低體溫護理。將兩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的鼻咽溫度、手術相關情況、寒戰(zhàn)發(fā)生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手術開始后30min、手術結束后的鼻咽溫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腸道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寒戰(zhàn)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室護理中加強低體溫護理可防止低體溫的發(fā)生,促進手術效果的提升。關鍵詞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室護理低體溫護理腹腔鏡手術是治療直腸癌的有效術式[1],但是該術式的手術時間長,容易導致患者在術中出現(xiàn)低體溫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2],增加手術風險,并對患者的腎臟功能造成損害[3],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在直腸癌患者的腹腔鏡手術中,應加強手術室護理,尤其是注意低體溫護理。從我院收治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中抽取68例作為觀察對象展開分析,詳細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于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治療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中擇取68例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的病情均與衛(wèi)生部頒布的《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2010版)相符合;(2)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并自愿接受隨訪。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的患者:(2)存在嚴重膿毒血癥、腹膜炎或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3)存在嚴重凝血機制障礙、出血傾向的患者;(4)存在手術禁忌證或者是不能忍受全麻的患者。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47.30±8.11)歲。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7.52±8.1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術前協(xié)助患者完成各項相關指標的檢查,加強疾病和手術相關方面的健康教育,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惑;術前做好手術器械、搶救藥品的準備,并在術前30min檢查器械和儀器的運行狀態(tài);術中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協(xié)助醫(yī)生完成手術;術后加強病房的環(huán)境護理,做好飲食指導和用藥指導,同時根據(jù)患者的情緒變化及時予以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志。1.2.2觀察組加強低體溫護理。在進行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期間加強低體溫護理:(1)心理干預:術前患者存在害怕、緊張等不良情緒會對手術效果產生影響,護理人員應加強護患溝通,將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減少患者的擔憂、害怕情緒,同時將主治醫(yī)生和相關護理人員介紹給患者,建立起良好的醫(yī)患、護患關系,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并提高配合度。(2)體表加溫:護理人員在術前測量患者的體溫,并實施包裹處理,佩戴好手套、袖套及腳套,減少患者身體的暴露面積和時間,同時嚴格控制手術室內的溫度,必要時可采用暖風機、電熱毯,通過合理的調整將患者的體溫控制在正常值范圍內。(3)輸入液體和灌洗液加溫:在直腸癌病灶切除后,需采用灌洗液進行沖洗,故此可將灌洗液加溫至38℃,防止出現(xiàn)低體溫;將靜脈輸入液體進行預熱,以36.5~37.0℃為宜,根據(jù)實際情況可選擇將靜脈輸液的液體放置在恒溫箱、加溫儀中。(4)二氧化碳氣腹的加溫:使用STORZ二氧化碳氣腹機進行加溫,直至與患者的體溫接近;同時嚴格控制患者的氣腹壓力,由經驗豐富的醫(yī)師主刀,縮短手術時間,避免發(fā)生低體溫、寒戰(zhàn)等情況。(5)消毒液加溫: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的切口需要消毒,以防止感染的發(fā)生,等體溫的消毒液可減小對患者生理功能的影響。(6)呼吸器加溫:針對使用呼吸器的患者,應對呼吸器進行加溫處理,防止降低患者的中心溫度。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對兩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麻醉開始時、手術開始后30min、手術結束后的鼻咽溫度。均進行測量并比較。(2)統(tǒng)計兩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的手術相關情況。(3)記錄術中兩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寒戰(zhàn)發(fā)生情況。1.4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鼻咽溫度。觀察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麻醉開始時的鼻咽溫度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開始后30min、手術結束后的鼻咽溫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手術相關情況。觀察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的手術時間、腸道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2.3寒戰(zhàn)發(fā)生情況。觀察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術中寒戰(zhàn)發(fā)生率為5.88%(2/34),對照組為35.29%(12/34),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995,P=0.003)。

3討論

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應用于直腸癌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且流程體系均較為完善和成熟[4-6],但通過分析臨床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該手術進行期間仍存在較多的風險,如低體溫。直腸癌患者在腹腔鏡手術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輸入藥物、皮膚消毒液等因素以及手術時間長、患者年齡大且體質差等情況,出現(xiàn)低體溫的可能性較高,術中長時間的低體溫會導致患者機體出現(xiàn)應激反應[7],影響手術順利進行[8],不利于術后恢復,因此手術期間應該加強低體溫護理。在本次手術室護理中,通過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腹腔鏡直腸癌患者的害怕、緊張、擔憂等不良情緒,減少心理應激反應,提高依從性;另外從體表、輸入液體和灌洗液、二氧化碳氣腹、消毒液、呼吸器等方面做好加溫處理,一方面能夠使手術室內溫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9],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寒戰(zhàn)、低體溫情況的發(fā)生[10],進而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安全性。本文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手術開始后30min、手術結束時的鼻咽溫度均更高,寒戰(zhàn)發(fā)生率更低,表明手術室護理中加強低體溫護理可有效預防低體溫狀態(tài)的出現(xiàn),使患者術中體溫下降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另外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更短,表明通過縮短手術時間可防止患者體溫持續(xù)下降,且觀察組的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更短,充分說明了降低低體溫、寒戰(zhàn)發(fā)生率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中加強低體溫護理可避免腹腔鏡直腸癌手術患者因低體溫而出現(xiàn)多種不良反應,有助于手術效果的提高,可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速度。

作者:馮斌 單位:福建省立醫(yī)院第一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