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舒適護理的運用

時間:2022-05-09 02:37:05

導語: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舒適護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舒適護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觀察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該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2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132)和觀察組(n=136)。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方法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方法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入手術室時的平均動脈壓、心率及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兩組患者在入院時血壓和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在入手術室時血壓和心率均明顯低于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其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病人滿意度;心率;血壓

手術室是手術治療和搶救患者的重要場所,由于患者對手術治療和疾病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并且對手術室環(huán)境非常陌生,因而易產(chǎn)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手術治療和康復,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恰當?shù)淖o理顯得非常重要。近年來,本院在醫(yī)院手術室開展了舒適護理,其是一種集整體性、個體性及創(chuàng)造性為一體的有效護理模式。其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能夠使患者從心理、生理及處事情感等問題上達到最佳狀態(tài),目的是更好地為患者服務[1]。本院從2014年8月開始對圍術期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取得了滿意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26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132)和觀察組(n=136)。對照組患者中男63例,女69例;年齡15~73歲,平均(46.25±2.36)歲;婦產(chǎn)科手術32例,骨科手術29例,普外科手術35例,泌尿科手術25例,胸科手術1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68例,女68例;年齡16~75歲,平均(46.25±2.36)歲;婦產(chǎn)科手術33例,骨科手術32例,普外科手術36例,泌尿科手術23例,胸科手術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即術前遵醫(yī)囑協(xié)助患者作心電圖、攝胸部X線片,查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輸血前檢查等。給患者做好備皮、更換病員服、輸液、帶腕帶等術前準備。同時取下患者假齒、眼鏡及各種金屬物品,若患者有貴重物品,必須當面交給家屬保管。在入手術室時帶上患者病歷、X線片、CT結果等,在麻醉前與麻醉醫(yī)師、手術醫(yī)生一起共同進行三方核查,即共同核查患者姓名、床號、手術部位和手術名稱等。再配合醫(yī)生進行手術,術畢統(tǒng)計患者術中出血、輸血、靜脈滴注等出入量[2]。

1.2.2觀察組

對手術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增加舒適護理模式,主要方法如下。

1.2.2.1術前訪視

參加手術的巡回護理人員要在術前1d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了解患者年齡、疾病診斷、病變部位、手術名稱、手術方式、所需時間、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等。在訪視前要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微笑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再詢問患者現(xiàn)在是否有發(fā)熱、頭痛、惡心和心悸等臨床表現(xiàn)。詢問患者術前需要做的術前準備是否完成,是否有現(xiàn)在疾病的并發(fā)疾病,以免患者在術中和術后出現(xiàn)意外情況[3]。

1.2.2.2心理護理

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免患者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首先給患者介紹手術室先進的手術設備,介紹手術室的優(yōu)良環(huán)境,介紹醫(yī)生的精擅技術,介紹相同手術進行成功的病例,以避免患者對手術治療存在恐懼、緊張等不安情緒。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使其充分認識到在術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對手術成功具有重要意義。并通過進行心理護理,確?;颊吣軌蚋玫嘏浜厢t(yī)護人員對其進行手術治療[4]。

1.2.2.3巡回護理

在患者入手術室前,調(diào)控好手術室內(nèi)的溫度和濕度。在患者入手術室時,主動熱情迎接患者,然后給患者安置舒適的手術體位,以確?;颊咴谏眢w舒適的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和治療。在麻醉操作時,幫助患者維持體位不動,以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在麻醉操作完成后,與患者進行情感和心靈上的交流,避免患者出現(xiàn)巨大的心理波動。從而贏得患者充分的信任和信賴,以增強患者在手術室術中的舒適感[5]。

1.2.2.4術中護理

術中關心體貼患者,盡量減少患者身體的暴露。做到在手術時不說與手術無關的話題,并用通俗易慬的語言給患者解釋術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術中進行操作時,應耐心給患者進行解釋,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對術中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要實行醫(yī)療保護性制度。手術完成時用溫水洗凈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并為患者穿好衣服,蓋上被單。對全身麻醉患者在術后清醒時,要告知患者手術已經(jīng)完成,并感謝患者在術中的配合[6]。

1.2.2.5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待患者意識、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即與麻醉醫(yī)師一起共同護送其回到病房。在送患者回病房的途中,需要保護好手術切口和各種引流管。在患者回到病房后,要與病房護理人員交接患者術中情況,并與患者及家屬交流術后注意事項。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術后自控鎮(zhèn)痛泵,以減輕患者術后傷口疼痛。由于患者在手術治療和護送途中都有護理人員陪護,增加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適感受[7]。

1.2.3術后隨訪

在術后的第2天,當天參加手術的護理人員應到病房作術后訪視,以了解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和心理狀況。詢問患者是否已下床活動,并給患者講解術后下床活動的意義,以此來增強患者術后康復的信心。如果患者下床活動,有利于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也有利于患者傷口的早日愈合。詢問患者傷口是否疼痛,如果痛立即與麻醉醫(yī)師進行聯(lián)系予以處理,將患者疼痛降到最低程度,讓患者有術后無痛的舒適感覺[8]。

1.2.4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在入院時、進入手術室時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以此來反映患者的緊張和不安程度;以血壓上升大于30mmHg(1mmHg=0.133kPa),心率增快大于20%為標準,確定兩組患者對麻醉、手術的焦慮、緊張程度;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患者和(或)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問卷分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較滿意例數(shù))/總參加人數(shù)×100%。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入院時和入手術室時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比較

兩組患者在入院時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在進入手術室時的平均動脈壓和心率均大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舒適護理就是在臨床上將“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其是臺灣蕭豐富先生于1998年8月提出的,又稱為“蕭氏雙C護理模式”[9]。該護理模式是本著為患者提供舒適服務的思想,從生理、心理和社會關系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以不斷摸索研究讓患者感覺舒適的護理方法。該方法可降低患者不愉快的心理體驗,讓患者真正從心理、社會、精神等方面達到最舒適、最愉快的感覺,促進患者疾病的痊愈和康復,最終達到讓患者身體健康舒適的目的。隨著醫(y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醫(yī)院的護理質(zhì)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舒適護理方法也使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從相對封閉的手術室走到患者的床前,從而給患者提供全程服務的整體護理。采取舒適護理模式就是將心理護理和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極大地注重于患者的舒適感受和滿意度。這種護理模式是一種具有整體性、創(chuàng)造性、個性化和有效性的護理模式,大致包括4個方面: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靈魂舒適。將舒適護理模式運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醫(yī)學護理模式的影響,提高了患者在心理、生理、身體等方面的舒適滿意度。使手術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也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充滿愛心和信心,減少了護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手術室采取舒適護理模式也給護理人員提高業(yè)務素質(zhì)提供了新的活力,激發(fā)了護理人員認真學習給患者提供舒適護理服務知識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了護理人員護理服務的工作質(zhì)量[10]??傊?,舒適護理增加了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通過從心理層面上對患者進行精心護理,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和治療。同時也提高了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質(zhì)量,提高了患者和家屬對手術室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質(zhì)量的滿意度。因此,舒適護理模式值得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作者:張?zhí)锛t 蔣莉 彭昌孝 唐萬彪 單位:潼南縣人民醫(yī)院

參考文獻:

[1]王西玲,王宇,殷亞亞,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6):1036-1037.

[2]姚莉.手術室護理中舒適護理的應用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2,18(23):111-112.

[3]朱彥.淺談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yī)問藥雜志:學術版,2011,9(9):128-129.

[4]余曲亞.舒適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與效果[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1,28(10):2020-2021.

[5]劉軍艷.舒適護理在98例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1):139-141.

[6]湯瑞華,甄儉輝.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5):105-106.

[7]陳愛云.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運用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11):301.

[8]劉銳,石秀杰,宋艷.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8(21):2000-2001.

[9]譚昌菊.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1):70-71.

[10]雷麗紅.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7):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