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之死范文
時間:2023-03-21 09:18: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杜甫之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于是,歷史上便多了一位工部侍郎,便多了幾間杜甫草堂。
杜甫有才,憑借他的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能耐,要是在今天,混個著名作家的頭銜,應該是一件小事,什么別墅什么轎車什么美女,也是不在話下的??赡菚r,卻是一個漸行漸遠、漸行漸衰的盛唐,杜甫的命運也自然不濟,再加上文人骨子里那份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的秉性,杜甫最終也只能客死他鄉(xiāng)了。想必杜甫臨終前,遙望遠在千山之外的家鄉(xiāng),也只能噓一聲輕輕的嘆息。
古代的文人,在一些士大夫的眼里,無非是附庸風雅而已。命,其實很賤,杜甫尤甚。
我國古代的文人一般都如杜甫,除了骨子里頭一分天生的傲氣之外,就是太看賤了自己。
但有一個人不是,那就是身為“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
鄭板橋的命運也很不濟,一直混到五十歲,才混到一個只有四五十戶人家的范縣縣令,由于政績還好,后遷任擢升為山東濰縣縣令,還自命清高,說自己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鄭板橋做了十年的縣令,但最終還是因為自己骨子里的那份清高和傲氣,使性子開倉放糧,丟掉了濰縣縣令。但鄭板橋的辭官卻是走得很風光、瀟灑,因為鄭板橋是一個聰明透頂的文人。
既然鄭板橋是一個透頂的聰明文人,那他絕對不會為文人骨子里的那份傲氣所累。辭掉濰縣縣令之后的鄭板橋,便又做逍遙自在的“揚州八怪”去了。
沒有官位的鄭板橋,自然明白,以后的日子還得好好過,一家的妻兒老小要人養(yǎng)活。同樣,更明白,自己的文章了得,一手好畫也是許多人都做不得的。來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一分無賴是揚州”的揚州以后的鄭板橋,就全靠自己賣畫度日了。
既然是賣畫,那自然是生意人了,鄭板橋知道,名聲雖然很重要,但經營的好壞卻關系著一家人的生計。于是,便有了鄭板橋的潤格之說,用今天的話講,也就是有償服務。古代,在一般人的眼里,這種事是很俗氣的,也為一般人所不恥,但在鄭板橋的眼里,那是文人骨子里一份不能賤價出賣的高貴和尊嚴。
杜甫之死,可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之所在,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但最終還是看輕了自己。
篇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吸引和留住優(yōu)秀人才,公司提供優(yōu)良的福利條件,并根據國家、當地政府有關勞動、人事政策和公司規(guī)章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章指導思想和原則
第二條結合公司生產、經營、管理特點,建立起公司規(guī)范合理的福利制度體系。
第三條公司福利不搞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應根據績效不同、服務年限不同而有所區(qū)別。
第四條避免公司笠蛋焐緇的福利一應俱全的弊病,福利享受從實物化轉變?yōu)樨泿呕?/p>
第三章福利對象
第五條公司福利對象:
1.正式在職員工;
2.非正式員工;
3.離退休員工。
不同員工群體在享受福利項目上有差異。
第四章福利項目
第六條公司提供的各類假期:
1.法定節(jié)假日;
2.病假;
3.事假;
4.婚假;
5.喪假;
6.探親假;
7.計劃生育假(產假);
8.公假;
9.年假;
10.工傷假。
具體請假事宜見員工請假辦法文件。
第七條公司提供進修、培訓教育機會。具體事宜見員工培訓與教育管理辦法文件。
第八條公司可提供各類津貼和補貼。
1.住房補貼或購房補貼;
2.書報費補貼;
3.防暑降溫或取暖補貼;
4.洗理費補貼;
5.交通補貼;
6.生活物價補貼;
7.獨生子女費和托兒津貼;
8.服裝費補貼;
9.節(jié)假日補貼;
10.年假補貼。
具體事宜見公司補貼津貼標準。
第九條公司可提供各類保險:
1.醫(yī)療保險;
2.失業(yè)救濟保險;
3.養(yǎng)老保險;
4.意外傷害、工傷事故保險;
5.員工家庭財產保險。
具體事宜見公司員工保險辦法文件。
第十條公司推行退休福利,所有退休人員享有退休費收入,領取一次性養(yǎng)老補助費。
第十一條公司提供免費工作午餐,輪值人員享有每天兩頓免費餐待遇。
第十二條公司提供住宿和宿舍給部分員工。申請事宜見員工住房分配辦法。
第十三條公司員工享受有公司年終分紅的權利和額外獎勵。
第十四條公司為員工組織各種文化體育和聯誼活動,每年組織旅游和休養(yǎng)、療養(yǎng)。
第十五條公司對員工結婚、生日、死亡、工傷、家庭貧困均有補助金。
第十六條勞動保護。公司保護員工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1.凡因工作需要保護的在崗員工,公司須發(fā)放勞動保護用品。
2.勞保用品不得無故不用,不得挪做它用。辭職或退休、退職離開公司時,須交還勞保用品。在公司內部調配崗位,按新工種辦理勞保用品交還轉移、增領手續(xù)。
第十七條保健費用。
篇3
一、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1.增強了財政資金調控能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建立的國庫單一賬戶,使各支出部門的財政資金都集中于國庫單一賬戶中,財政部門可以對國庫現金流量進行預測,利用資金收支的時間差,靈活調度庫款,從而提高政府資金的整體利用效率。其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增加了國庫庫款存量,有利于財政部門對各項支出的資金安排,減少資金對項目的制約,有利于提高支出部門的辦事效率,也增加了財政部門支出的均衡性。再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財政部門能掌握各預算支出部門每一筆用途,即購買的是哪一種商品和勞務、付款的時間、付款的對象等,可以杜絕不合理的支出,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2.規(guī)范了支出管理,強化了預算的執(zhí)行。隨著部門預算的不斷細化和財政預算收支科目改革,預算單位的支出項目更加明晰,有利于財政部門規(guī)范預算單位的支出。改革后,對工資性支出、轉撥支出和大多數財政專項資金采用了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使得財政資金必須按照預算項目和工程進度直接支付給供貨商或最終用款人,杜絕財政資金被挪用和擠占的機會。財政支出更真實的體現了財政資金的實際支出和流向,有利于提高預算執(zhí)行的分析水平,也為來年的部門預算的編制提供了真實數據。
3.促進預算編制水平的提高。國庫集中支付的每筆支出都必須納入部門預算,必須經過預算管理部門審核批準的預算作為依據,因此國庫集中支付對預算編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了對財政資金的監(jiān)督管理,從機制上杜絕了無指標撥款,部門預算的明細化管理,從而約束了預算單位自行調節(jié)項目資金,維護了預算的嚴肅性,因此國庫集中支付的實行促進了預算單位重視和加強了預算編制工作,提高了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部門預算難以完全滿足改革的需要。
部門預算是國庫集中支付的“龍頭”和前提。當前部門預算的編制和管理存在的問題有:一是預算編制還比較粗糙。雖然基本支出已相對細化,但項目支出預算仍然較為粗放,大部分都沒有細化到具體項目,難以滿足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的要求。二是部門預算年初的到位率較低,年度執(zhí)行中仍有追加、追減調整預算。三是部門預算涵蓋的資金范圍有限。相當一部分資金不包括在部門預算之中,仍然是通過專戶直接撥付或層層轉撥。一些大額專項資金仍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外運行。
2.單一賬戶體系運行尚不規(guī)范。
國庫單一賬戶是指將所有的政府資金集中于中央銀行的賬戶,同時所有的財政支出均能通過這一賬戶進行。各部門、各單位發(fā)生的支出,直接從國庫單一賬戶支付給個人或商品供應商及勞務提供者。由于人民銀行實時清算尚不能實現等原因,各項支出均從清算備用金中以實撥資金方式進行支付,即由國庫單一賬戶清算備用金賬戶供應商、勞務提供者等收款人,沒有發(fā)揮財政零余額賬戶的作用,清算備用金每日都有財政資金余額,財政零余額戶不為零,財政資金沒有完全集中于國庫單一賬戶中。
3.賬務處理中對年終結余額度的處理不科學。
根據《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會計核算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財政國庫支付執(zhí)行機構對批準下達各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不作正式會計處理,改革后,各預算單位“年終結余資金額度”實行額度結余完全結轉使用的辦法,在財政總預算先列支作預算暫存處理,預算單位也相應進行列支及作預算暫存處理,其實質也是將額度結余全部留歸單位繼續(xù)使用,但控制不好可能會帶來虛列支出等問題,事實上不少預算單位年終列支的用途與第二年實際支出并不一致,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了財政的監(jiān)管。推行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就是要通過日常支付審核,剔除支出“水分”,達到節(jié)減財政支出的目的。如果不分結余資金額度類別而全部留歸單位使用,雖然預算單位沒有意見,但卻背離了改革初衷。
4.在支付方式的使用過程中授權支付較多。
由于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范圍劃分不明確,不細化,導致支付方式的選擇不夠優(yōu)化。在實際操作中,預算單位為便于用款,往往只是對工資統(tǒng)發(fā)、管理嚴格的政府采購支出項目報直接支付,其他支出項目均報授權支出,導致授權支付項目較多,額度偏大。過多的財政資金通過授權支付到預算單位后,脫離了財政部門的監(jiān)督。同時少數預算單位在辦理授權支付業(yè)務中,經常性經費與項目經費混用現象,專項經費沒有專款專用的現象還不能有效遏制在事前和事中,預算單位的現金使用量也難于得到有效控制。限額以上應使用轉賬支付的款項,一些預算單位圖省事,大多采用現金結算。
三、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議
1.要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細化預算編制。一方面要把部門預算改革作為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先決條件來推進。在預算編制環(huán)節(jié),狠抓細化預算基礎工作,提高預算編制質量和水平,做到編準、編實。特別是在編制支出預算時,應從單位當年實際需要出發(fā),結合當年財力狀況來核定具體支出額度,并明確各項支出的方向和用途。專項資金應力求細化到具體項目。只有在細化的單位預算和年初預算到位及時的情況下,單位用款計劃才能編制準確,才能保證單位工作的正常運轉。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目標才能得到順利的實現。另一方面,要把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作為鞏固部門預算改革成果的保障機制來實施,通過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對預算指標和用款計劃的嚴格控制,來保證部門預算的嚴肅性,強化財政支出的剛性約束。
2.要規(guī)范單一賬戶體系的運作。考慮到現行銀行清算系統(tǒng)不能夠實現即時清算,可于每工作日開始,先由國庫向銀行劃撥一筆周轉資金,并分配到零余額賬戶,每日終了,各賬戶資金余額由銀行集中退回國庫,各賬戶余額為零。這樣既可以保證資金及時支付,又可以消除形成“第二國庫”的弊端。
3.要妥善處理結余資金額度。對于預算單位年底的結余資金,應該區(qū)分額度的類型,把應該收回的資金收回預算,把應該留給單位使用的資金,通過指標結轉在新的年度下達給單位使用,從而事實求是分配預算額度結余。要從緊安排預算,從源頭上擠壓額度結余。預算安排要科學,進一步細化項目預算,做到該花的一分不少,不該花的一分不花。從源頭上擠壓產生額度結余的空間。
4.要進一步規(guī)范支付方式,盡量減少現金使用。進一步規(guī)范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方式,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明確財政直接支付與授權支付范圍,優(yōu)化支付方式。從資金性質上進行細化分類,對工資發(fā)放、政府采購等支出項目及社保、教育、農業(yè)等專項資金,全部采用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零星小額的日常支出,采取授權支付的方式;從資金額度上規(guī)定授權支付范圍,凡超出授權支付范圍的支出,全部采用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進而實現以財政直接支付為主授權支付為輔的改革目標。
篇4
一、工資、津補貼審核
工資審核主要注意以下方面:(1)核對工資支付數。按“工資支付數=工資應發(fā)數+補發(fā)數-減發(fā)數”確定。(2)統(tǒng)發(fā)工資原始單據與統(tǒng)發(fā)數據信息核對。首先核對統(tǒng)發(fā)工資書面資料與統(tǒng)發(fā)工資信息系統(tǒng)中的數據和項目;核對完成,生成支付令后,再次核對統(tǒng)發(fā)工資書面資料與支付系統(tǒng)中生成的支付信息。(3)審核工資支付申請的預算科目、預算項目、經濟科目、支出類型、資金性質等。一般而言,工資支付申請的預算科目為“行政運行(事業(yè)運行)”、預算項目為“經常性經費”、經濟科目為“工資福利支出――基本工資”、支出類型為“工資支出”,資金性質視預算安排決定。(4)核對“人員基本經費”用款計劃及預算指標。如果超計劃,通知單位補報;如果超指標,通知單位申請追加或通過其他方式解決。(5)核對收款人信息。主要核對統(tǒng)發(fā)工資開戶行、賬號等信息。
津補貼審核主要注意以下方面:(1)接受津補貼支付申請時,首先核對該預算單位津補貼發(fā)放控制數以及發(fā)放進度。如符合津補貼政策發(fā)放要求,并在正常發(fā)放進度以內的,接受支付。(2)審核所需單據是否齊全。主要包括《預算單位財政直接支付申請書》、《公務員津貼補貼發(fā)放表》。在審核《預算單位財政直接支付申請書》時,要核對簽章是否齊全、真實、有效。(3)根據本年度單位部門預算指標,審核單位津補貼支付申請的預算科目、預算項目、經濟科目、支出類型、資金性質等是否正確。(4)審核通過后,支付機構經辦人員在支付申請書上簽章,并及時統(tǒng)計單位津補貼發(fā)放進度。
二、政府采購審核
政府采購審核內容主要有:(1)審核所附單據是否齊全。包括政府采購工程、貨物、服務正式發(fā)票、政府采購合同、審驗付款通知書、政府采購確認書及備案表,以及《預算單位財政直接支付申請書》一式兩聯。如預算單位購置小汽車,需附《行政事業(yè)單位采購汽車審批表》。審核《預算單位財政直接支付申請書》,檢查預算單位公章(財務專用章)和單位負責人、復核人和經辦人簽章是否齊全,是否與單位報送的“預算單位財政撥款印鑒卡”預留的單位相關人員簽章一致。(2)根據政府采購支付申請以及單位年度部門預算指標數,審核該項支出的預算科目、預算項目、經濟科目、支出類型、資金性質等是否正確。政府采購支出預算科目、預算項目、資金性質視單位部門預算安排決定,其經濟科目一般選擇“其他資本性支出――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交通工具購置、信息網絡購建”等科目,支出類型為“物品與服務采購支出”。(3)核對收款人。根據預算單位提供的政府采購資料,核對收款人名稱、開戶銀行及賬號信息。(4)在政府采購支付審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列入政府采購預算,或應當進行政府采購而未實行政府采購的支付事項。(5)審核無誤后,由經辦人在“財政直接支付申請書”經辦人處簽章并填寫審核日期。
篇5
關鍵詞:輔導員 隊伍建設 制度倫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獨立學院的興起,其輔導員隊伍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獨立學院輔導員主要職責包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幫助學生規(guī)劃其學業(yè)及人生道路、促進學生的學生健康成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擔負著繁重的事務性工作,在取得工作成效的同時,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也面臨許多問題。
1.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存在問題
1.1輔導員角色定位不清晰、缺乏激勵機制
盡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輔導員的工作有較為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自身的職責和工作邊界仍較為模糊,作為學生管理的一線人員,在承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還承擔著很多繁雜的事務性工作,與學生有關的一切事務,很多職業(yè)部門往往直接“丟”給輔導員去做?!坝惺戮驼逸o導員”的慣性思維,致使輔導員身陷大量繁瑣的事務性工作而無法抽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輔導員的工作質量,使輔導員對自己的職業(yè)定位產生困惑。
激勵機制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對輔導員來說,在職業(yè)化過程中如何調動工作積極性,將是隊伍建設的重點,有的高校通過放開轉編的名額,來激勵輔導員的積極性,效果也較為明顯,但是轉編工作涉及到高校體制改革,無法立即進入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狀態(tài),激勵機制運用不當將會導致輔導員無所適從、信念倒塌。
1.2輔導員歸屬感低、流動性大、考評機制不完善
在高校人事體制上,很多獨立學院輔導員都屬于聘用制人員,在待遇、職業(yè)評定、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與高校同類人員存在差距,這是造成輔導員歸屬感低、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不少事業(yè)單位輔導員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直接享受的是事業(yè)編制待遇,雖然這兩種體制內的經濟待遇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是政治待遇卻對獨立學院聘任制輔導員的心理產生很大的現實落差。歸屬感的缺乏,導致部分輔導員甚至把目前工作當作一種過渡性的職業(yè),只是為了在學校享有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以準備考公務員或考研究生,一旦有機會將隨時準備辭職或轉崗,以謀求更好的發(fā)展,由此導致輔導員隊伍出現“不熟悉工作的來了,熟悉工作的又走了”尷尬局面。不利于輔導員工作的穩(wěn)定性,使得工作無法深入,缺乏連貫性。
同時,對輔導員的各項工作的考察,科學的考評機制是提高輔導員工作質量、調動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由于輔導員制度本身發(fā)展的時間性和局限性的問題,導致了輔導員的考評機制不完善,并不能反映出輔導員的整體工作水平,考評機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考評的結果與輔導員工作技能的針對性不強,有考評的甚至超出輔導員相關的工作內容和職責要求,都會影響到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
1.3輔導員心理壓力大
輔導員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學校、學生群體和自身長遠發(fā)展兩方面的壓力?,F在的大學生基本上已經步入90后,獨立學院學生一般經濟條件較好,除了有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個性突出等有點外,還存在自我要求不高、自制能力較弱、做事缺乏恒心、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等素質,面對管理對象快速的變化,學校管理往往滯后,在管理體制沒有大的轉型前,按照一貫的管理經驗,將使責權有加大分離的趨勢,責任下移而權力卻相對向上集中,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可能轉變成對輔導員工作要求日益嚴格化,甚至變的苛刻,長期如此必將影響輔導員的心理健康,致使輔導員出現心理疲勞和心理負擔較重的問題。同時由于獨立學院輔導員大多是聘任制,學院對其長遠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沒有保障,由此導致聘任制輔導員對其前途感到迷茫,沒有清晰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這也是其壓力來源的重要方面。
2.制度倫理化的啟示
制度倫理化是將制度倫理化和倫理的制度化相結合的觀點,即認為制度倫理是以上兩者共同結合而成,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筆者認為制度倫理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制度的倫理化和倫理的制度化;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其一制度的倫理化是指根據一定的倫理規(guī)范對建設中的制度進行倫理價值選擇和對建成的制度進行倫理價值評價、監(jiān)督的過程。制度是用以協調在社會資源進行分析時所產生的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價值觀基礎之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與否,取決于制度中所包含的價值觀是否符合倫理規(guī)范的評價標準。因此,制度倫理的首要任務即為制度倫理化,即對制度進行倫理價值評價,找出其中的制度倫理缺失問題。
其二倫理的制度化是指將倫理規(guī)范注入正在建設中的制度和對現在制度存在的制度倫理缺失問題進行修繕的過程。將制度的“硬”與倫理的“軟”結合起來,把軟的道德理論、倫理規(guī)范轉變?yōu)榫哂蟹尚ЯΦ淖饔玫摹坝病钡闹贫?,指引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則,合理分配利益格局。
制度的倫理化和倫理的制度化是雙向互動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并為后者提供倫理價值規(guī)范,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將倫理價值規(guī)范轉化為現實的過程。制度倫理的實現必須以實現制度的倫理化為前提,即必須先對制度進行倫理價值評價,發(fā)現倫理缺失問題,然后再通過倫理制度化,以倫理規(guī)范為引導并將其轉變?yōu)橹贫?,從而有效地解決制度倫理缺失問題,如果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促進制度不斷趨于完善。
制度的公正問題是制度倫理的首要體現,正如羅爾斯在正義論里所強調的,公平是社會體制的首要價值。社會正義的原則,規(guī)定了在社會基本體制中分配權利和義務的方法,同時也規(guī)定了對社會合作的利益和負擔的恰當分配。
將制度倫理理論運用于解決獨立學院輔導員實踐問題當中,對于解決存在于獨立學院聘任制輔導員的權利和義務分配中的價值問題,有效解決在輔導員工作當中出現的利益沖突問題,維持并促進高校的穩(wěn)定、有效發(fā)展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種公平有效的利益體系制度,從而保障獨立學院輔導員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得以充分實現。
3.基于制度倫理化角度的對策
從對輔導員隊伍建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現行的輔導員相關的制度還存在著制度倫理缺失的情況。因此,有必要站在制度倫理公正的角度,對現行的制度做出調整與完善,從而解決輔導員存在的問題,為輔導員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制度保障。
3.1輔導員準入制度化
一方面對于高校自身而言,應該堅持以“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為其選拔標準,堅決抑制“輔導員是人都能干”的錯誤思想。在選拔的過程中應該優(yōu)先考慮做過學生干部、熱愛學生工作并且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的人,真正把輔導員隊伍建設成一支“招之則來,則之則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的隊伍。并且以制度的形式將其選拔標準固定下來,作為選拔的剛性原則。
另一方面,制度方面的激勵機制對于調動聘任制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果方法運用不當,將不利于輔導員隊伍的穩(wěn)定,在處理這一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按照制度倫理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由相關因素比如工作表現、工作實績、科學研究和工作經歷等組成的綜合表現評定來進行轉正,并將其以制度的形式明確化并貫徹執(zhí)行,讓聘任制輔導員看到希望、讓聘任制輔導員有努力工作的方向,從而進一步調動輔導員積極性、穩(wěn)定輔導員隊伍。
3.2工作考評制度化
輔導員考評制度是對輔導員諸項工作的考察,科學的輔導員考評制度是提高輔導員工作質量的重要杠桿??茖W的考試制度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這對于提高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穩(wěn)定輔導員隊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建立一套科學有效并且可行性較高的輔導員考核標準;其次,將考核的標準與工資獎勵掛鉤,避免大鍋飯的平均分配模式,將激勵真正落到實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核的制度一旦建立必須有效執(zhí)行,并在日常工作當中貫徹到位,從而更好地體現“能者上庸者下”和“多勞多得”的原則。
3.3工作職責制度化
獨立學院要進一步規(guī)范輔導員工作職責,明確工作范圍,界定工作領域,并將其制度化,這樣有利于讓輔導員從大量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抽身而出,有更多的精力來從事本職工作,有更多的精力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進而提高工作中的業(yè)務水平,促進輔導員向管理型、服務型發(fā)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工業(yè)大學2011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基于獨立學院內涵式發(fā)展角度”(編號:2011F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孫嬌艷.加強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歸屬感建設的思考[J].企業(yè)導報.2011,(11)
[2]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謝延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1年版
[3]吳莉,白建民,周波.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4]馬印普.獨立學院輔導員隊伍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1)
[5]楊麗卿.獨立學院輔導員心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13)
作者簡介:
篇6
州“三制辦”:
按照你辦《關于認真做好責任政府四項制度2009年工作總結》的通知要求,現將我室2009年度責任政府四項制度執(zhí)行情況總結如下:
一、實施責任政府四項的基本情況及成效
(一)基本情況
實施行政機關行政問責辦法、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等四項制度(以下簡稱責任政府四項制度),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要求,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提高執(zhí)行力和公信力的需要。自責任政府四項制度啟動以來,我室嚴格按照省、州的相關要求,貫徹落實好責任政府四項制度。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工作機構。州政府研究室及時成立了責任政府四項制度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由黃正山主任擔任組長,李如宗副主任擔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組成員成,抽調羅陳武、李玲兩名同志擔任聯絡員并負責辦公室日常工作,制定了《××州政府研究室實施責任政府四項制度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的目標要求和保障措施。
二是加大學習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學習動員,及時傳達了《××州政府部門及縣市行政負責人問責辦法》、《××州人民政府關于××州行政機關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傳達了全省深入推進四項制度工作電視電話會、××州實施四項制度大要現場推進會等會議精神。為干部職工購買了《云南省問責工作匯編》和《云南省行政問責辦法等四項制度工作手冊》。積極參加云南省行政機關公務員四項制度基本知識和服務承諾制內容統(tǒng)一考試,通過文件、會議精神的學習和考試,我室職工對責任政府四項制度的主要內容有了進一步了解,職工知曉度達到100%。
三是制定了州政府研究室落實責任政府四項制度相關辦法。結合實際,制定了《××州政府研究室行政問責辦法》、《××州政府研究室推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實施細則》強化了實施辦法和細則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了《××州政府研究室服務承諾書》,接受社會公眾監(jiān)督。
四是在工作中不折不扣落實責任政府四項制度。一是認真執(zhí)行《××州政府研究室行政問責辦法》、《××州政府研究室推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實施細則》,一年來,在州政府研究室內部沒有被問責的事項,沒有被投訴的事。二是按照《××州政府研究室服務承諾書》的要求,在工作中切實做到了依法行政、認真履職、熱情服務、廉潔自律、勤奮創(chuàng)新、團結和諧的公開承諾。一年來,暫時沒有受理涉及服務承諾的具體事項。三是按照要求按時上報各類報表資料。
(二)主要成效
自實施責任政府四項制度以來,在規(guī)范行政行為,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強政府行政行為的透明度,擴大公眾知情權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07年我室已率先在州政府辦歸口管理單位中實施以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和效能建設為目標的崗位績效考核制度,與責任政府四項制度在內容和實施要求上基本一致,相互促進。通過實施責任政府四項制度,本室干部職工隊伍工作作風明顯改進,服務能力明顯改善,辦事效率明顯提高,依法行政意識明顯增強。
二、存在問題及下一年工作安排
篇7
【關鍵詞】社會保障社會福利負所得稅公平效率
1、負所得稅理論研究現狀20世紀,盡管負所得稅制度未能得到實施,但負所得稅理論的研究卻達到了1定的水平。60年代末,以費里德曼和托賓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負所得稅概念,在經濟學者中引起了強烈共鳴,美國曾于尼克松政府提出1項家庭救濟計劃,采用了負所得稅概念,但終未實施。探討負所得稅的公平收入效應現還僅限于理論分析,且負所得稅計劃最終不1定改變低收入者的收入狀況,但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是肯定的。
(1)負所得稅的概念
負所得稅即負值的所得稅,是1項對那些收入低于1定水平的人們提供自動支付的計劃,亦即根據低收入者的收入狀況來確定生活保障數值的大小??梢?負所得稅實質上不是1種稅,它不是政府取得財政收入的來源。而是政府轉移支付的1種方式,政府通過負所得稅以解決貧困問題,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從而實現財政分配的公平性原則。舉例來說,假如負所得稅率為100%,貧困線是每人年收入1000元,若某成員稅前收入為600元,則政府轉移支付款額為400元。如果該成員稅前收入為700元,則政府轉移支付款額為300元,以此類推。如果成員的稅前收入超過1000元,則負所得稅(政府轉移支付額)為0,他將成為所得稅的納稅人。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個人收入越高,它所得到的轉移支付就越少。所以,負所得稅計劃,旨在對低收入者維持最低收入水平,以減少個人收入過份懸殊而形成的不公,具有公平分配效應。
(2)負所得稅的收入效應
低收入個人在取得負所得稅補助時,他的總收入水平將有所提高,產生收入效應。在較高的總收入情況下,閑暇變得更為昂貴,隨著收入的提高,人們會更多地消費閑暇,即他將額外收入的1部分用于購買閑暇。由于引入負所得稅計劃,個人的收入水平不僅提高了,而且其閑暇時間相應延長,他的福利水平可能大大提高?;谪撍枚愐苿恿耸芤嬲叩念A算線,使受益者在政府的轉移支付以后達到了1個較高的無差異曲線,整體福利水平增加。
(3)負所得稅的替代效應
負所得稅也可能表現為替代效應,提高勞動的相對價格。在沒有負所得稅的情況下,低收入者每增加1元,其總收入就多1元;但在負所得稅情況下,他收入每增加1元,負所得稅補助減少t元,即總收入增加了(1-t)元,這將導致當事人以閑暇替代勞動,產生替代效應。盡管負所得稅使得受益者位于較高的無差異曲線上,福利水平提高了,但受益者的貨幣收入以及政府的轉移支付均有所下降。由于受益者處于較低的收入水平,其邊際替代率亦較低,即負所得稅的替代效應是不明顯的。整體而言,負所得稅提高了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改善了整個社會的收入分配狀況。
2、建立負所得稅制度的必要性
1個完善的制度,其適用范圍應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且針對的對象在客觀上是平等的。如果制度的本身具有很大的選擇性,那么制度的實施結果必然出現不確定性,必將影響制度的公平性。
(1)所得稅制度的缺陷
所得稅制度的安排是以“公平性”為出發(fā)點,按照“量能負擔”原則,對企業(yè)和個人所得進行調節(jié),目的是減少收入懸殊。目前我國現行所得稅體系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所得稅制雖經多次調整與完善,但就個人的所得稅而言,現仍然存在1些不足。1是“劫富”不“濟貧”,調節(jié)有限。作為收入政策,個人所得稅按納稅能力大小設計賦稅標準,亦即其主要對富人產生較大的分配效應,對低收入者卻缺乏影響力。如果1個人的應稅所得在起征點以下,則增加扣除、加大寬免、降低稅率等措施對該納稅人來說,均無實際意義。2是收入來源復雜,難以計征?,F行的個人所得稅實行個人申報和單位代扣代繳相結合方式。對于收入來源于同1個單位的,其約束機制是明顯的,如果收入來源于多個單位,且都不足起征點的,則計征完全依賴于納稅人的高度納稅意識。3是實行超額累進稅率,臨界點附近不公平現象嚴重。盡管超額累進稅率比金額累進稅率的稅負輕,但仍然不能克服其自身的不公平,尤其在臨界點附近,稅額的增長超過了應稅所得的增長,與公平稅負相矛盾。
(2)社會保障制度的弊端
作為財政的轉移支付制度,社會保障是對貧困家庭和窮人提供幫助,現行的保障制度包括的范圍有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醫(yī)療保險、貧困救濟、殘疾人救濟、以及自然災害救濟等,盡管考慮的因素包括了諸多方面,但公平性仍顯不足。首先,保障支付均有特定的項目和約束,保障對象本身具有確定性。事實上,1些貧困家庭因不屬特定對象不能得到應有的資助,而另1些家庭保障水平高,但符合多個特定項目,而可能獲得較多的補助,從而形成新的不公。其次,純粹的支付制度,會使勞動供給帶來負面效率,社會保險有可能促使退休年齡的低工資收入者及早退休。如果低收入者在退休后,能夠通過社會保障機制獲得足夠數額與其繼續(xù)工作所獲報酬基本相同,或者他所得到的養(yǎng)老金接近甚至超過他過去支付的社會保險稅負時,社會保障機制可能導致“提前退休”,而醫(yī)療保險同樣能致使“小病大養(yǎng)”、“無病”;而失業(yè)救濟標準較高,救濟時間過長,可能誘使1部分人“主動失業(yè)”。再次,存在定額補助下“臨界點”附近的不公平現象。如假定1個貧困家庭補助的標準為年收入4000元,補助額為800元,當有甲乙兩個家庭的年收入恰好分別為3900元和4100元,甲家庭經補助后的總收入為4700元,而超過了未補助的乙家庭的4100元,而形成了新的社會收入分配不公。
(3)社會福利政策陷阱
福利體制本身與它的市場經濟基礎相矛盾,給效率優(yōu)先的市場經濟體系帶來許多新問題。1是社會保障費用的增加,會給財政收支帶來壓力。西方國家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社會保障費用負擔過重是形成龐大預算赤字的主要原因之1,特別是經濟不景氣時使國家不堪重負。2是福利要求高稅收,令企業(yè)國際競爭能力削弱。福利的突出現象是老齡化嚴重,形成寵大的供養(yǎng)人口,支付日益增加的養(yǎng)老金,不僅要求保證經濟的持續(xù)增長,且在職勞動者的稅收也要增加。3是失業(yè)率增加,“福利病”膨脹。自1990年以來,西歐主要國家的失業(yè)率1直在上升,其與福利制度不無關系。另外,福利作為收入再分配方式,沒有起到1份收入帶來1份效率的作用,國民生活行為更多地傾向于依賴國家,養(yǎng)成了福利病。
無論是收入政策還是支出政策都有負面效應,所得稅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單獨使用均會帶來公平與效率的損失,為此,必須研究并解決它們的聯系效應,即建立“收———支”內部聯系,實現所得稅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結合。
3、負所得稅理論模型
負所得稅制度本質是政府為了解決貧困問題,通過引入累進機制對低收入者和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援助。從宏觀看,它較好地解決了財政分配的公平與效率的矛盾,實現了社會產品分配機制的完善。下面以圖示說明。橫軸代表稅前所得,縱軸代表稅后收入,e為均衡點,ye為均衡收入,該點表示個人不向政府交稅,政府也不必向個人提供資助。若個人收入高于均衡收入,如yz>ye,即進入正稅區(qū),個人應納稅額為(yb2-yb2’);反之,若個人收入低于均衡收入,如y1<ye,即進入負稅區(qū)域,個人可從政府那里獲得補助額(yb1-yb’1)陰影部分為正稅或負稅支付區(qū)域即支付制度。
(1)負所得稅的理論框架
1 最低生活保障收入(w)。指維持個人或家庭最低生活標準的收入,通常以家庭為核算標準,有兩種方法供選擇。1是根據家庭人口來確定整個家庭的最低保障收入水平;2是根據每個人的年齡來決定整個家庭的最低保障收入水平,前者操作簡便,后者更近公平。
2 家庭應稅所得(y)。它是指1個家庭在應納稅期限內的所有所得,包括貨幣收入和實物收入所得。此項所得統(tǒng)計,采用個人申報、單位上報制度與定期檢查制度相結合。
3 稅率或福利補貼減少率(r)。指等于最低生活保障收入與收支平衡時收入水平之比,即r=w/wo,于是負所得稅的模型可表述為yb=w-ry。從該式可以看出,1個家庭的應稅所得越高,它所得到的現金轉移支付就越少;但是,實際上額外收入每增加1元,現金支付的減少不會達到1元。所以,負所得稅計劃,旨在對低收入個人給予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所得,以縮小個人收入與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梢哉f,個人收入越低,收入補償越大;若個人收入為0,他得自政府的這項補償則最大。
(2)負所得稅的特點
1 效率提高。即福利水平提高。低收入個人在得到負所得稅補助時,他的總收入將有所提高,產生了收入效應,在較高的總收入情況下,他可能同時消費更多的閑暇時間。由于引入負所得稅機制后,個人的收入不僅提高了,且其閑暇時間也有所增加,他的福利水平可能會大大提高。
2 公平分配。由于負所得稅實行了自動累進機制,消除了定額補助下臨界點附近的不公平現象與負激勵作用,因而改善了社會保障機制,使公平和效率均有所提高。
3 管理便利。計劃使貧困救濟在管理上更方便有效,它改變了現行福利制度中現金和物品救濟并存,申請手續(xù)復雜等問題,同時又將社會福利政策與國家稅制連接起來,克服了社會福利政策與國家稅制在管理上脫節(jié)的不足。
4 標準統(tǒng)1?,F行的社會保障有許多具體項目的約束,往往收入水平低而最需要補助的家庭得不到應有的補助。而負所得稅僅就對象的收入水平為依據,具有普遍性、1般性和貨幣化;受惠者還可以按自己的偏好選購商品。
在負所得稅體制下,對低收入階層來說,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政策對勞動供給的不利影響被大大緩解了,且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大大提高,其行政管理費用亦較低,實為兼顧公平與效率的“良策”。但負所得稅本身亦存在許多不足。如由于地區(qū)的差異,很難形成1個統(tǒng)1的負所得稅制度;隨著收入和消費水平的變動,邊際稅率需要經常調整,以及福利制度的改善對工作意愿有1定的消極作用等。盡管負所得稅制度的貫徹實施有1定的技術難度,但通過試點后予以推廣具有1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郭慶旺《當代西方稅收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2 國家稅務總局《西方稅收理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4月版。
篇8
關鍵詞:象征意義 結構 語言
《印度之行》是福斯特最成熟、最出色的作品。它探討了英國與它的殖民地印度兩個民族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在《印度之行》中,代表兩個對立世界的是英國殖民者與殖民地印度的居民;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一座印度城市,這里的英國人以治安法官希思洛普及其他官吏為代表,對當地的印度人充滿了無知、偏見、傲慢與歧視。在殖民者和殖民地居民這兩股勢力之間,一名英國校長菲爾丁與印度醫(yī)生阿齊茲試圖找到溝通雙方的道路和橋梁。兩個人擺脫了種種偏見,忍受了種種壓力,希望建立起一種真誠的諒解與友誼。但是他們的努力失敗了。結論只能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沒有通向印度的道路,英、印兩國之間的沖突與仇視是無法克服的。在小說末章,福斯特通過阿齊茲之口說:“只有到英國人被趕出印度時,只有到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帝國主義統(tǒng)治的基礎上時,他們才可能成為朋友?!毙≌f充滿了辛辣的諷刺,優(yōu)美的抒情,含義深刻的象征與富于哲理的預見。
《印度之行》具有豐富的社會和歷史含義。然而作品的成功與其藝術表現手法是不可分。尤其是印度之行的藝術手法為這部小說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作者擬從象征手法、結構和語言三個方面對印度之行的藝術手法加以分析和闡述。
《印度之行》在結構上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清真寺”,初步揭示英、印兩方的對立情緒;第二部分“巖洞”,通過巖洞事件和法庭審訊將對立仇視情緒推向;第三部分“寺廟”,以印度教的慶典為背景,重申為什么宗主國和殖民地之間不可能達成諒解和友誼。這三部分的標題構成了本書三個最主要的象征。清真寺的象征意義最清楚地體現在希思洛普的母親和阿齊茲醫(yī)生在清真寺初遇的場面里。希思洛普的母親摩爾太太是個寬厚仁慈的人。她在寺廟里虔誠地按照伊斯蘭風俗脫掉鞋子,很快便與阿齊茲取得了了解。阿齊茲稱她為“東方人”。“在這種場合及類似場合,清真寺象征英國人與印度人之間交流的可能性,以及推而廣之,象征任何兩人之間達成了解,結成聯系的可能性?!鼻逭嫠乱泊碇R茲和菲爾丁之間的友誼。在小說第二部分里,巖洞的象征意義卻截然相反。這些史前的山洞像古老的印度一樣神秘,因此,當阿德拉要“真正地”了解印度時,阿齊茲提議帶領她們參觀巖洞。然而,巖洞的昏暗、悶熱和陣陣回聲先試使摩爾太太頭暈目眩,繼而使阿德拉感到受了阿齊茲的。巖洞事件標志著由清真寺開始的英,印諒解友好代表已經失敗。第三部分的寺廟時印度教慶祝佛圣降愛于人世的地方。但是,在慶典之后,當菲爾丁和阿齊茲并轡走出山谷時,山下那些廟宇和蓄水池、監(jiān)獄、兵營仿佛一起高呼彼時彼地它們都不需要友誼。這里廟宇以及蓄水池、監(jiān)獄乃至飛鳥、巖石都成了不祥之兆。與小說三個象征相應的是印度的涼季、熱季與雨季三個季節(jié),它們?yōu)楣适碌陌l(fā)展提供了象征性的環(huán)境,起了烘云托月,諷喻暗示的作用。在第一部分“清真寺”中涼爽的氣候與相對的清醒和克制相吻合。在第二部分里,炎熱逼人的氣候和理想的喪失、夢囈、幻覺和廣泛的動亂相呼應。最后“寺廟”一部分發(fā)生于雨季,阿齊茲和菲爾丁乘船觀看慶典,在水中相撞,造成覆舟之禍。然而,伴隨雨季而來的是更新與煥發(fā),是大地與生活的復蘇,這樣,對英、印關系的未來,作者又透露一絲希望。自然界的氣候和故事的氣氛、人物的情緒自然地融為一體,足見福斯特對象征技巧的運用十分出色。福斯特還對某些細節(jié)賦予象征意義。摩爾太太在清真寺初遇阿齊茲后回到家里,在更衣時,她發(fā)現衣帽架上有一只黃蜂,這種黃蜂是印度特有的昆蟲。摩爾太太對這只小蟲充滿愛憐的神態(tài)是頗為發(fā)人深思的:
“可愛的小家伙”,摩爾太太對那只黃蜂說。小黃蜂并沒有醒來,但摩爾太太的聲音卻飄逸出去,擴散到不安的夜空中去。
聯想到這位太太諄諄告誡兒子說上帝即是仁愛和愛你的鄰居,她那副對弱小生命亦愛亦憐的形象不覺躍然紙上。黃蜂和摩爾太太在小說第三部分還一再被提到,這個細節(jié)的象征意義也就更加為人注意了。福斯特因為善于運用象征手法,因而,他被某些評論家稱為象征主義者。
《印度之行》除給人視覺美感之外,還具有音樂美,可以給讀者以聽覺美感的享受。全書很象一首沉郁,響亮,動人的交響樂曲, “馬拉巴山”便是這交響樂的主旋律。它在序曲(第一章)中確定了全曲的基調,回環(huán)變換,直至尾聲。它時而遠,時而清晰,時而朦朧,時而端莊美麗,時而粗狂丑陋。這主旋律的變化使讀者感情激蕩起伏,心中充滿驚奇,新穎和希望,從而產生豐富的聯想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力量的啟迪。
我們在關注其象征手法,獨具匠心的結構的同時,更應關心這部小說的語言特色。福斯特是一位語言大師,它對小說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入木三分,人物對話風趣幽默,辛辣中不失詼諧,幽默中閃爍著機智,充分顯示出福斯特駕馭語言的能力。他對自然景物和社會環(huán)境的描繪簡潔、優(yōu)美、生動、富有濃厚的抒彩,這種高超的藝術技巧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尤其是小說中聲音、沉默、關鍵詞及否定形式的運用在這部小說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綜上所述,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用優(yōu)雅,纖細和富有喜劇色彩的語言來描寫人際關系的關鍵問題,并善于借助節(jié)奏、意象、象征和神秘氣氛來表達作者的感情、故事的氛圍和小說人物的情緒。這些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為小說的成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在作品之外給讀者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高的意境,讓讀者去想象、品評。
參考文獻:
1.Beer,John.“A Passage to India”:Essays in Interpretation. London:Macmillan Press,1987.
2.Bradbury,Malcolm,ed. Forster: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66.
3.Forster,E.M.A Passage to India.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篇9
現服務業(yè)統(tǒng)計調查范圍為狹義服務業(yè)統(tǒng)計,即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y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è),水利、環(huán)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è),教育,衛(wèi)生和社會工作,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yè),文化、體育和娛樂業(yè),以及物業(yè)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和其他房地產業(yè)等行業(yè)。服務業(yè)統(tǒng)計調查方法采取對規(guī)模以上服務業(yè)單位的全面調查和對規(guī)模以下服務業(yè)單位的抽樣調查。規(guī)模以上服務業(yè)調查對象為轄區(qū)內年營業(yè)收入1000萬元(或500萬元)以上,或年末從業(yè)人員50人及以上服務業(yè)法人單位;規(guī)模以下服務業(yè)抽樣調查對象為轄區(qū)內年末從業(yè)人員50人以下,且年營業(yè)收入1000萬元(或500萬元)以下的服務業(yè)樣本法人單位。
二、現階段服務業(yè)統(tǒng)計存在的問題
1.服務業(yè)統(tǒng)計專業(yè)分工不清。一般認為服務業(yè)指從事服務產品的生產部門和企業(yè)的集合,也將第三產業(yè)稱為服務業(yè)。而現行第三產業(yè)統(tǒng)計中,貿易專業(yè)負責批發(fā)和零售業(yè)、住宿和餐飲業(yè),投資專業(yè)負責房地產開發(fā)經營業(yè),第三產業(yè)中無專業(yè)負責的行業(yè)統(tǒng)統(tǒng)由服務專業(yè)統(tǒng)計。但在日常工作中,社會科學文化專業(yè)負責社會、科技、婦女兒童、文化統(tǒng)計工作,服務業(yè)負責報表統(tǒng)計,而其他專業(yè)科室收集部門數據,專業(yè)科之間交叉統(tǒng)計,尚沒有形成一個有機整體。2.服務業(yè)統(tǒng)計調查對象僅為企業(yè)法人單位。雖現行服務業(yè)統(tǒng)計包括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的事業(yè)單位,但縣(市)、區(qū)統(tǒng)計調查對象只包括企業(yè)法人單位,不包括機關、事業(yè)單位和民辦非企業(yè),也不包括產業(yè)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但教育、衛(wèi)生等行業(yè)大部分單位為事業(yè)單位和民辦非企業(yè),并執(zhí)行非企業(yè)會計制度,還有部分大型企業(yè)或集團總部非本市的產業(yè)活動單位,現只統(tǒng)計企業(yè)法人單位數據,并不能真實反映相應行業(yè)發(fā)展情況。3.服務業(yè)統(tǒng)計沒有實現全行業(yè)覆蓋。現行服務業(yè)統(tǒng)計尚未將金融業(yè),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納入服務業(yè)直接調查,這部分數據仍由主管部門進行統(tǒng)計,但有的行業(yè)無分縣區(qū)數據。按最新三次產業(yè)劃分的要求,農、林、牧、漁服務業(yè),開采輔助活動,以及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yè)三個行業(yè)大類應納入服務業(yè)統(tǒng)計范圍,但現行服務業(yè)統(tǒng)計中并未納入這三行業(yè)。同時,一些新興的行業(yè)和發(fā)展較快的行業(yè)還未建立相應的統(tǒng)計制度。4.服務業(yè)由多部門管理,縣(市)、區(qū)服務業(yè)數據缺失。因服務業(yè)行業(yè)發(fā)展由多部門分工管理,部門統(tǒng)計數據以反映本行業(yè)業(yè)務活動狀況為主,缺少服務業(yè)核算的財務指標。國家層面上可以從部門和地方兩個維度分別獲取服務業(yè)全行業(yè)數據,而地方政府特別是縣(市)、區(qū)按報表制度只能獲取一小部分行業(yè)數據,其它行業(yè)數據只能等來自國家層面的反饋。另外,實際工作中服務業(yè)統(tǒng)計只分解到地市一級,個別統(tǒng)計基礎好的部門數據能分解到縣,但區(qū)級數據嚴重缺失。5.服務業(yè)企業(yè)存在入庫難問題,財務賬目不全。多數服務業(yè)企業(yè)經營情況復雜,統(tǒng)計部門很難時時準確掌握企業(yè)的規(guī)模及發(fā)展狀況,有可能漏統(tǒng)或錯統(tǒng)。另一方面,服務業(yè)企業(yè)會計核算基礎較差,或沒有會計報表,或財務資料缺乏,或執(zhí)行不同的會計制度,增加統(tǒng)計調查難度,影響統(tǒng)計報表質量。
三、完善地方服務業(yè)統(tǒng)計制度
1.整合資源形成“大服務業(yè)統(tǒng)計”格局。新常態(tài)下服務業(yè)統(tǒng)計工作要樹立“大服務業(yè)統(tǒng)計”新思維,積極推動專業(yè)設置改革,打破傳統(tǒng)專業(yè)分割的統(tǒng)計業(yè)務觀念,實施“大服務業(yè)統(tǒng)計”科室制,整合服務業(yè)全行業(yè)的統(tǒng)計數據,從而構建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業(yè)統(tǒng)計專業(yè)調查體系。規(guī)范服務業(yè)數據采集方式,逐步實現對同一調查單位統(tǒng)一采集、統(tǒng)一管理和使用數據,逐步實現數據共享。2.服務業(yè)統(tǒng)計實現全行業(yè)、全機構類型覆蓋,滿足市、縣(區(qū))兩級GDP核算需求。一是服務業(yè)統(tǒng)計包括全部機構類型。服務業(yè)統(tǒng)計調查對象不僅指企業(yè),還應擴展到機關、事業(yè)單位、民辦非企業(yè)、法人非本市的產業(yè)活動單位和個體戶等。二是堅持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滿足縣(區(qū))服務業(yè)統(tǒng)計需要。對年營業(yè)收入1000萬元(或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yè)人員50人及以上服務業(yè)單位原則上采用全面調查;對年營業(yè)收入1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yè)人員10人及以上服務業(yè)單位采用抽樣調查。3.政府統(tǒng)計與部門統(tǒng)計相結合。服務業(yè)組織形式多樣,注重條塊結合,既要兼顧市、縣(區(qū))兩級政府需求,完善地方服務業(yè)統(tǒng)計制度,確保統(tǒng)計數據真實有效地反映服務業(yè)生產與活動規(guī)模,又要規(guī)范部門統(tǒng)計,充分發(fā)揮統(tǒng)計聯席會議作用,構建行業(yè)主管部門與統(tǒng)計部門之間聯動機制,充實部門統(tǒng)計的業(yè)務指標和財務指標,搭建企業(yè)信息數據實時共享平臺,實現部門數據分解到市、縣(區(qū))兩級,從而建立“制度共建,數據共享”的統(tǒng)計利益共同體。4.借助“五證合一”,做好服務業(yè)名錄庫維護工作。名錄庫系統(tǒng)對統(tǒng)計工作非常重要,服務業(yè)統(tǒng)計制度必須以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單位名錄庫為基礎,解決服務業(yè)統(tǒng)計中部門名錄多重交叉問題,并對名錄進行共享。在主管部門的有效配合下,對符合條件的服務業(yè)單位進行業(yè)務培訓,保證服務業(yè)單位的上報率和報表質量。同時,部門統(tǒng)計的行業(yè)記錄實現分縣(區(qū))提供,豐富服務業(yè)統(tǒng)計數據資源。5.規(guī)范和精簡統(tǒng)計指標,兼顧統(tǒng)計需求和單位負擔。服務業(yè)統(tǒng)計調查是一個互為補充、覆蓋全面的服務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統(tǒng)計調查體系,應緊密結合現行統(tǒng)計體系和財務制度。除單位基礎統(tǒng)計指標外,對不同類型的單位設計不同的財務指標,以保證各項指標的及時性和可操作性,既減輕服務業(yè)單位負擔,也滿足GDP核算需要,使取得的統(tǒng)計資料既能準確反映全行業(yè)情況,又能整理和提供分地區(qū)數據。
作者:叢海志 單位:國家統(tǒng)計局雞西調查隊
參考文獻:
[1]王群英,服務業(yè)統(tǒng)計調查制度改革的探索與思考,《中國統(tǒng)計》2013年3期.
篇10
述職報告是檢驗我們工作的試金石,從一份述職報告中可以看出你一年的工作狀況是否合理有序的進行。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保險公司客服部年度工作述職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保險公司客服部述職報告1各位領導、同事,大家好:
下面,由我代表客戶服務部對20____年開展的服務工作進行總結述職。20____年是分公司客服部成立的第三個年頭,身為客服部負責人,我深感責任重大,上怕辜負領導的厚愛與期望,下怕服務不好各級機構和廣大客戶。
我深知客服發(fā)展道路修遠之彌堅,但君子不可不弘毅,雖然前路漫漫,客服工作人員都會為之上下求索。20____年,在總經理室的正確領導下,客戶服務部全體同志緊緊圍繞“萬馬奔騰、卓越發(fā)展”的工作主題,以董事長提出的“打造‘一個客戶、一個、多個產品、綜合服務’的綜合保險金融服務平臺”為核心目標,牢固樹立了“客戶為王”的服務理念,優(yōu)化服務流程、創(chuàng)新服務項目,不斷豐富和完善差異化服務管理體系,提升客戶服務的內涵、品質與能力。同時,在各級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系統(tǒng)客服人員的團結協作、密切配合下,客服部多措并舉,較好地完成了20____年客服各項工作任務。
一、20____年客服工作概況
(一)主要數據指標完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