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論據范文
時間:2023-03-23 01:5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議論文論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么,有什么秘訣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面出現呢?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處理好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即在寫作議論文時,選用的論據材料與原來提供的材料(或從中提煉出來的論點)具有同質性。
所謂同質性,即要求所選論據材料的要素與原材料(或論點)所具備的要素相同、一致。那么,應該怎樣做,作文論據材料才與所供材料(或論點)同質呢?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緊扣論點要素篩選材料作論據
可作論據的材料成千上萬,也千姿百態(tài)。篩選論據材料不能被材料的萬紫千紅所迷惑,一定要弄清材料的實質,緊扣論點,按論點的要素去篩選與原材料(或論點)同質的論據材料。
例如,要論證“勤能補拙”這一論點,那么在篩選論據材料時,就必須針對這一論點所限定的以下三個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補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就是不符合該論點所限定的要素,論據材料就難以證明論點。
有學生選了這樣一個論據材料:“王羲之經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寫字,將衣服劃破,終于成為一個有名的書法家?!边@個論據材料中,王羲之確實“勤”,也取得了成功,但與補拙毫不沾邊,因為王羲之并不拙。那么,這個論據材料的要素與論點的要素就不一致,選用它用來論證論點是不恰當的。
不妨換個例子看看:“古雅典的德摩斯梯尼小時候口吃,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他堅持每天早上含沙練唱,最終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為一位馳名世界的古雅典最具雄辯力的演說家?!钡履λ固菽崽焯炜诤沉>毩暿恰扒凇保锌诔缘拿∈恰白尽?,經過刻苦努力最終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業(yè)的成功,是“勤”補了“拙”。與論點的要素相同,很好地體現了同質性的要求,能有力地論證論點。
二、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有側重點地敘述用作論據的材料
篩選出具備同質性的論據材料后,接下來就是如何敘述這個論據材料了。那么,該怎樣敘述才能體現同質性呢?總的原則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再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下面的一則論據材料就敘述得很好:“傳說古時候有個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說家,因小時候口吃,所以登臺演講時常被雄辯的對手壓倒(寫拙)??墒撬敛粴怵H,為了克服此弱點,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誦,不管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連爬山跑步也都堅持演說(寫勤)。最后,他終于成為全希臘最有名氣的大演說家(寫勤補了拙)?!边@段話中的第一句敘其“拙”,第二句敘其“勤奮苦練”,第三句敘其“勤”補了“拙”,取得了成功。論據材料的敘述完全針對著“勤能補拙”這一論點所限定的要素,體現出同質性,因此,有力地論證了論點。
而另一個學生在論證“勤能補拙”這一論點時,這樣寫到:“勤能補拙,就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奮,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達到理想的彼岸,事實不也正是如此嗎?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為了尋找一種能作為燈絲的物質,經常夜以繼日地工作,進行了上千次的試驗,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后,他仍鍥而不舍地探索,終于發(fā)現了能使燈泡持續(xù)發(fā)光的物質――鎢絲?!?/p>
篇2
現在不僅商業(yè)和公務員要讀在職碩士,廣大電視工作者也要晉升,要讀碩士。特別是2018年之后,都認識到了理論在指導實踐中的作用并親自投身到理論研究中來,這是令人非常鼓舞的。理論的充實和提高會帶動實踐的躍進,它預示著四川省廣播電視節(jié)目的質量在不久的將來會上一個新臺階。
我們通常見到論文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學術論文或叫科學論文;另一類是議論文。學術論文是論證某一新論點或某一新的總論點極其分論點得以成立的證實性論文;議論文是那些談自己的觀感、意見、主張甚至奇想的陳述、闡釋性論文,我們在報上看到的政論、時評以及《古文觀止》所收集的那些論文就屬于這一類。這兩種論文的區(qū)別如下:
學術論文更強調一個“新”字,相同或相似于以前已發(fā)表過的學術論文就毫無價值;議論文雖然也講究一個“新”,但有時可重復議論。例如,某年如發(fā)生洪水泛濫,中央和各省市的報刊都要發(fā)表一些強調保持水土,提倡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類的議論文章,過了若干年如又遇特大洪水泛濫,全國各類報刊又會而且應當發(fā)表一系列同一內容的議論文,以增強社會教育效果。
學術論文強調論據的確鑿、充分、可靠、典型、有力,尤其要強調用第一手材料;而議論文雖然也用論據,但不特別苛求。甚至有的議論文是作者靠思辯的邏輯論證來闡明自己的觀點的。
學術論文的論證及格式講究規(guī)范,而議論文卻不拘一格。
由于沒有把學術論文或科學論文與普通議論文區(qū)別開來,對學術論文的了解不夠,有的同志就自覺不自覺的寫成了普通議論文,因而呈現出三個相應的缺點:一是缺乏新意,有的甚至炒陳飯,談一些人們早已熟悉的觀點;二是比較空泛,論據不足,又不典型,沒有說服力;三是論文的格式不規(guī)范。
所以,我們在寫廣播電視學術論文時要提醒自己:不要寫成普通議論文了,要按學術論文的規(guī)范來寫。
學術規(guī)范來寫學術論文,首先在確定選題上就很講究。如寫普通議論文,其題目常常是自己隨意定的,而寫學術論文,其題目的確定就不那么隨便了。在確定題目之前還要做幾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把握廣播電視研究的動態(tài)。
據我了解,我們廣播電視學術論文的作者在確定論文題目之前大多數沒有做過這一工作,或沒有認真地全面地了解廣播電視研究的動態(tài)。這是不符合學術研究規(guī)范的。
為什么一定要先做這一工作呢?前面我們說了;如已有人研究了并寫了文章;那就看一看這些文章的結論正不正確?你贊不贊同?如不贊同,你可寫批駁性文章;如贊同,再看一看這些文章的視角、立場、切入點、論據、論證邏輯等等是否有問題,如有,你可寫商榷性文章。總之,你在了解、把握廣播電視研究動態(tài)的基礎上所確定的題目才不會與已發(fā)表過的論文在題目、觀點上重復,才有新意,才有學術價值。
篇3
古與今的組合是指列舉事例時,既從歷史的長河中尋求材料,又從現實生活中選擇材料。過去歷史中的人和事經過了長期的沉淀,已經深入人心,更容易為人所認同和接受;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往往更能體現時代精神,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和興趣。古與今結合起來使用事例,讓材料有了一個時間的跨度,讓觀點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得到驗證,不僅讓人覺得文章厚重飽滿,而且讓人洞察到作者既能從古人那里汲取智慧,又能關注時事,與時代合拍。
特別要注意的是,還有一種“融今入古”的方式,“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從“古”材料挖掘出“今”的因素,推陳出新,化腐朽為神奇,賦予歷史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情感和新的內涵,這樣不但非常恰當地論證了論點,而且還使讀者對古代的事例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
二、中與外的組合
中與外的組合是指列舉事例時,既從國內尋求材料,又從國外選擇材料。國內的材料,離我們的距離較近,更切合人們的認知,為大家所熟悉,不必多說;國外的材料,離我們距離較遠,許多人不甚了解,但是用好這些材料,會更具新意,會更容易引發(fā)讀者認知和聯想。中與外結合起來使用事例,讓材料有了一個空間的跨度,讓觀點在更廣的范圍內得到論證,不僅讓人覺得文章磅礴大氣,而且讓人洞察到作者具有廣闊的視野,心系世界,情牽寰宇。
三、正與反的組合
正與反的組合是指既從正面舉例,又從反面舉例,將兩方面的事例論據進行分析比較,以闡明正確觀點或駁斥錯誤觀點。“有比較才會有鑒別”,兩種事物一經對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間的差異,就更容易暴露出各自的本質和特征。真與假的對比,可以去偽存真;善與惡的對比,可以抑惡揚善;是與非的對比,可以撥亂反正。正與反結合起來使用事例,會使是非曲直更加清楚,觀點更加鮮明,從而增添說理的論辯色彩。
四、實與虛的組合
實與虛的組合是指除了使用客觀存在的事例之外,還可使用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一些事例,這些虛構的事例來源于現實生活,但又不同于現實生活,它往往也具典型性,也為人們所了解,有的事例已經在讀者心中產生了一定的藝術魅力。實與虛結合起來使用論據會讓議論更具說服力,會給人帶來更為強大的震撼效果,同時也會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甚至還會給讀者以文學的滋養(yǎng)。
五、點與面的組合
點與面的組合也叫詳與略的組合,“點”是指對生動新鮮或讀者可能感到陌生的事例要詳寫,甚至可以寫出緊扣觀點的細節(jié),詳寫的部分既有力地支撐了論點,又能讓讀者獲得新知識,從而在一種濃厚的興趣中展開閱讀。“面”是指對讀者非常熟悉的一組事例,可用排比句的形式將事例一帶而過,列舉的事例都要略寫,每個事例只是選擇與論點有關的內容,通常只用一句話概括出來,語言十分精煉,讓文章不會因論據增多而顯得臃腫,排比使用又能讓議論顯得氣勢如虹,不可阻擋。點與面結合起來使用事例既能增強文章的論證效果,增強文章的形象性、可讀性,又能保證論據數量充足,增加讀者的認同感。
篇4
美國是目前世界戲劇教育最為發(fā)達的國家之一,曾經有報道稱,美國現在有超過一千所大學(學院)設立戲劇系,而且還有一定數量的高校即使沒有戲劇系(專業(yè)),也設有戲劇藝術欣賞與實踐等方面的課程。在美國大學中,戲劇藝術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是無法分割的,校園劇場和完整的戲劇創(chuàng)作活動是不可或缺的各個組成部分。這些實踐成果是以多種戲劇創(chuàng)作方法予以實現的———既有常規(guī)戲劇創(chuàng)作的排演,也有其他創(chuàng)作方法的實踐,其中就包括大量“教育性戲劇”、“教育劇場”學習結果的呈現。許多高校都會舉辦年度的戲劇演出季,這些規(guī)模和質量都有一定水平的活動,甚至可以成為學校所在的學區(qū)內的主要戲劇活動。教育戲劇不只是在西方發(fā)達的國家有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踐,在亞洲各國也有很多專家和學者在研究、探索如何把教育戲劇的方法融入到普通的教育中去,如何借助戲劇藝術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美育的熏陶。在菲律賓、柬埔寨、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都有專業(yè)的教師從事教育戲劇工作。我國的香港、臺灣早在上世紀末已經開始起步。臺灣的一些大學也積極響應“九年一貫制”的教育改革,已經成立了教育戲劇研究系,特招中小學教師進修“教育戲劇課程”,著力于帶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巧用戲劇技巧”,充分調動學生們在學習上的互動積極性,由此使教育活動更富于成果,同時也使教師在自身能力、知識、經驗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提升,這對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意義重大。在香港,戲劇教育獲得了和臺灣一樣的重視。在香港藝術發(fā)展局的支持下,由香港演藝學院、教育機構、協會、團體聯合組成了香港教育戲劇論壇(TEFO)。同時,香港教育局推行“發(fā)展初中戲劇教育”種子計劃,開始為初中學生提供三年的戲劇教育課程。2007年在香港舉辦了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IDEA)會議。戲劇教育已被列入中小學教育大綱。香港在戲劇知識的普及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很多綜合性院校里都開設了專門的戲劇選修課,并由本校的戲劇系或劇社來負責這項戲劇普及工作,它們面向全校范圍開設戲劇欣賞的公共課。因此,很多綜合性大學的畢業(yè)生,在校期間受到的戲劇的教育和熏陶使得他們很多人愛上了戲劇,工作之余更愿意加入業(yè)余劇社,繼續(xù)將戲劇發(fā)揚光大,也有很多人畢業(yè)后從事起戲劇教育的研究。
在我國大陸,最早介紹西方的教育劇場的是教育家孫家琇先生1984年發(fā)表于《外國戲劇》上的《關于英國的TIE》一文。1995年,李嬰寧教授訪問巴西戲劇家奧古斯都•伯奧,發(fā)表的《風云世界的民眾劇場:AugustoBoal訪問記》,以及她赴英國研習教育性戲劇課程后,發(fā)表的《英國的戲劇教育和劇場教育》是首次向國內介紹教育性戲劇的文章。此后,孫惠柱教授引進的“謝克納人類表演學研究中心”在上海戲劇學院成立創(chuàng)立社會表演學專業(yè)研究生項目,并在此后開展了一系列國際學術交流、綜合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與戲劇學的交叉結合的實踐和研究。2005年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設立藝術(戲劇)教育專業(yè)招收四年制本科學生。云南藝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也相繼開辦了戲劇教育專業(yè)。這幾所專業(yè)戲劇藝術高校著力培養(yǎng)的本科學生和研究生在普通學校和社區(qū)進行了一系列理論研究和應用戲劇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中國首批從事教育性戲劇的基礎教學、實踐和研究人才。與此同時,近年來許多省市的文化部門、專業(yè)協會和一些高校在不斷舉辦“青年戲劇節(jié)”、“大學生戲劇節(jié)”等戲劇活動,催生了越來越多的校園劇社成立了。在每年一度的校園戲劇節(jié)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積極響應參與,這樣的氛圍,也為“教育性戲劇”、“應用性戲劇”在高校中的開展與推廣奠定了基礎。
二、“教育戲劇”理論與實踐在高校中應用與推廣的意義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出,“教育戲劇”是用來發(fā)展個人、社會,以及人文教育為目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完成戲劇演出,或創(chuàng)作一出舞臺劇不是最終的目的,教育戲劇的重點在于“教育”,在于參與戲劇活動時的同學們獲得的學習經驗;這些經驗能讓學生認識、了解社會,能夠探索、發(fā)掘自身的潛力,在戲劇活動的參與中建立道德觀、價值觀,讓學生的心靈與精神得到健康的成長。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索世界、探索人生,增加他們的自我理解力,努力培養(yǎng)與他人的溝通、表達能力,學會多角度的思考;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加強他們的學習效果,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習運用戲劇的形式體會個人的成長,讓他們發(fā)展屬于自己的個性、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建立起應有的自信的有效途徑。把高校作為推廣與實踐的陣地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戲劇專業(yè)院校要承擔為教育戲劇培育“火種”的責任我們前面介紹過,目前國內開設戲劇教育(“教育戲劇”)專業(yè)的院校還為數不多,并且局限在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幾家權威的專業(yè)戲劇院校。為了落實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藝術教育在基礎教育與大學教育中最新的指示精神,大力提升戲劇藝術在我國各階段教育中的比重和認知程度,拓寬戲劇藝術教育的教學方式方法,借助歐美成熟、系統(tǒng)的“教育性戲劇”的理論與實踐,讓戲劇藝術為各類教育服務,發(fā)揮戲劇藝術更大的功用。就目前而言,應該以這些專業(yè)戲劇院校做為策源地,培育優(yōu)良“火種”,并在適當時機,向條件成熟的專業(yè)藝術學院、高等師范類院校輻射、散播,不斷推進戲劇教育(“教育戲劇”)專業(yè)的開辦,以形成燎原之勢。國家和省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大力扶持戲劇教育專業(yè)的開辦,建立健全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出臺相應的政策,以保證戲劇藝術教育(“教育戲劇”)專業(yè)的教學質量。惟其如此才能在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后,戲劇藝術才能在各階段的普通教育中真正發(fā)揮美育和育人的作用。
篇5
關鍵詞:政府;藥品;價格管理
1藥品的特殊性
1.1藥品的專屬性
藥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是專門用于治病救人的,患者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患什么病,用什么藥。針對不同疾病的藥品彼此之間不以互相替代,藥品也不能當作補品長期食用,藥品濫用很可能造成中毒或產生“藥源性疾病”。
藥品的專屬性表現在對癥治療,患什么病用什么藥。處方藥必須在醫(yī)生的檢查、診斷、指導下合理使用。非處方藥必須根據病情,患者自我診斷、自我治療,合理選擇藥品,按照藥品說明書、標簽使用。
1.2藥品的兩重性
藥品用的得當,就可以治??;如使用不當,則有可能危害健康,甚至致命。例如,鹽酸嗎啡,使用合理是鎮(zhèn)痛良藥;管理不善,濫用又是成癮的。
1.3藥品用于治病救人
只有符合法定質量標準的藥品才能保證療效。國家制定了《藥品管理法》,對藥品嚴格監(jiān)督管理,并制訂和頒布了國家和地方兩級藥品標準,規(guī)定了嚴格的檢驗制度,以保證藥品的質量。
1.4藥品的限時性
藥品儲存有嚴格的時限期。過期藥,藥效改變,不得再用。時限性還表現在搶救病人急需用藥時,一旦需要,必須保證藥品的及時供應。尤其在解毒、急救、災情、疫情、戰(zhàn)爭等緊急情況需要藥品時,用藥的及時關系到一個人甚至成千上萬人的生死存亡。所以藥品生產、經營部門平時就應有適當儲備。只能藥等病,不能病等藥。有時藥品雖然需用量少,效期短,寧可到期報廢,也要有所儲備;有些藥品即使無利可圖,也必須保證生產供應。
2公民的基本權利要求政府有所作為
憲法作為規(guī)定國家最根本、最重要問題的國家根本法,要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確認下來,將統(tǒng)治階級在各方面的意志集中表現為國家意志。憲法的作用亦稱憲法的功能,是指憲法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行為,以及社會現實生活的能動影響,是國家意志實現的具體表現。憲法在保障公民權利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創(chuàng)制憲法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實現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增進共同的幸福。憲法為了實現這個最終目的,主要基于三個原則來進行:一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相互協調的原則;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基本人權;三是權利和義務相一致原則。這些原則既是對全體公民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國家機關依照憲法的規(guī)定行使國家權利的要求。
我國藥品流通現狀混亂,最終導致藥品費用虛高,很多病人看不起病,不敢去看病,這些都無疑踐踏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有基本的生存權,如果公民的基本權利都無法保障,肯定是政府的失職。根據我國現在看病難、看病貴等一系列問題的凸顯,政府應該有所作為。
我們知道,醫(yī)藥屬于特殊行業(yè),其進入成本太高,很容易形成壟斷性供應者,其競爭的優(yōu)越性將無法體現,并會出現剝削消費者的潛在可能性,這就要求采取政府行動。雖然全球的發(fā)展趨勢是把醫(yī)藥行業(yè)市場化,但又必須接受政府某種形式的管制,即價格管理。
3從信息不對稱理論看藥品價格管理
所謂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交易的各方所擁有的信息不對等,買賣雙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質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較多的相關信息,處于信息優(yōu)勢地位,而另一方則處于信息劣勢地位。在各種交易市場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正常情況下,盡管存在信息不對稱,但根據通常所擁有的市場信息也足以保證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與銷售有效進行;在另一些情況下,信息不對稱卻導致市場失靈,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政府進入市場。信息不足或“信息不對稱”是市場失靈的表現之一。市場的趨利性使商品的提供者之間傾向于互相保密。同時市場的廣闊性和復雜性,使個別的商品生產者無法知曉所有的相關信息,必然導致盲目性,政府全面信息的提供和服務顯然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消費者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政府的管制也是不可缺少的。
3.1生產廠家與醫(yī)院之間
在醫(yī)藥生產廠家與醫(yī)院之間,他們二者所掌握的藥品的成本信息不對等,生產廠家比醫(yī)院占有更多的成本信息,處于信息優(yōu)勢地位,而醫(yī)院則處于信息劣勢地位。處于信息劣勢的醫(yī)院不能對處于信息優(yōu)勢的生產廠家的成本進行控制。所以,醫(yī)院這一方對生產廠家存在戒備心理,會很謹慎做出自己的決策。
3.2醫(yī)院與患者之間
同理,在醫(yī)院與患者之間也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人們生病就必須看醫(yī)生,也必須吃藥,而且患者吃什么藥、吃多少必須在醫(y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進行,患者沒有能力對藥品進行選擇和比較,屬于弱勢群體。醫(yī)院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處于信息優(yōu)勢地位,在藥品終端銷售中處于主導地位,在絕大部分藥品有醫(yī)生處方消費的情況下,醫(yī)院成為藥品銷售的主渠道,而醫(yī)療機構之間缺乏有效競爭,從而會嚴重損害患者的利益。
3.3生產廠家與患者
由于這二者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而是通過以上兩對信息不對稱中推導出來,患者對生產廠家生產的藥品質量、價格、功效等信息不是很了解,在很多同種功效的藥品中,由于處于信息的劣勢,往往得不到最好效用。這就需要醫(yī)院這個橋梁來給患者提供透明的信息、完整的信息,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實惠。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已知道生產廠家與醫(yī)院之間,醫(yī)院與患者之間,生產廠家與患者之間都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要想使生產廠家與患者之間信息對稱,就需要醫(yī)院來公開信息,但是醫(yī)院又與患者以及生產廠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他們之間不可能自行解決問題,必然要借助外部力量進行協調和解決,那么這個外部力量就是政府干預。
信息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征,即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會出現“搭便車”的現象,從而導致沒有人進行信息的收集。醫(yī)藥流通中的信息也是這樣,所以政府應介入解決信息問題,即對藥品實行價格管理。
解決醫(yī)藥流通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政府必須介入其中是因為:一是收集信息是需要成本的,一般企業(yè)不愿進行信息的收集;二是在某種程度上,非政府在收集信息時的力量有局限性。所以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進行醫(yī)藥流通,集中招標,價格方面的信息收集,然后,使信息公開化、透明化。醫(yī)藥行業(yè)屬于特殊行業(yè),具有壟斷性質,只有利用政府的強制性才能使藥品壟斷者公開信息,以緩解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問題。
4從委托理論看藥品價格管理
委托、的概念來自法律范疇。從信息經濟學角度,不同利益目標的雙方從有意簽署合作協議開始就形成了委托關系,我們稱擁有私人信息優(yōu)勢的一方為人(agent),另外一方為委托人(principal),信息不對稱是問題的核心。
委托理論的主要觀點認為,委托關系是隨著生產力大發(fā)展和規(guī)模化大生產的出現而產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產力發(fā)展使得分工進一步細化,權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識、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權利;另一方面專業(yè)化分工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專業(yè)知識的人,他們有精力、有能力行使好被委托的權利。但在委托的關系當中,由于委托人與人的效用函數不一樣,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財富更大,而人追求自己的工資津貼收入、奢侈消費和閑暇時間最大化,這必然導致兩者的利益沖突。在沒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人的行為很可能最終損害委托人的利益。而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著委托關系,如股東與經理、經理與員工、選民與人民代表、原(被)告與律師、甚至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系都可以歸結為委托人與人的關系。
筆者認為公民、政府及醫(yī)院(本文特指公立醫(yī)院)三者之間存在雙重委托關系。
4.1公民與政府之間
如前所述,藥品具有特殊屬性,政府應該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公民委托政府使用醫(yī)療保險基金,為公民提供便利的醫(yī)療服務。在此公民為委托方,而政府為方,政府公民的醫(yī)療保障,利用醫(yī)療保險基金,為公民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實現公民的基本權利。由于政府部門繁多,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而且政府有自己特定的利益,所以作為委托人的公民應對社會醫(y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保證醫(yī)療保險基金的專款專用,從而實現委托人的利益。
4.2政府與醫(yī)院之間
在政府與醫(yī)院之間,政府變?yōu)槲腥?,而醫(yī)院則為人,政府通過公民的委托,掌握財政資金,而政府通過把一部分財政資金委托給醫(yī)院,使醫(yī)院能夠正常的運轉,從而為公民提供醫(yī)療服務。而醫(yī)院接受政府的財政撥款成為人,由于醫(yī)院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有自己的利益,如醫(yī)院的正常開支、醫(yī)務人員的福利待遇等等,勢必使醫(yī)院為了追求自身最大的利益,而與政府的目標有所偏離,不可能與政府保障公民基本權利這個目標相一致。所以,為了防止醫(yī)院與政府的利益相沖突,政府應該對醫(yī)院進行監(jiān)督,對藥品價格進行監(jiān)督,從而實現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
基于以上理論,政府有必要對藥品價格進行管理。只有政府介入藥品流通市場,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實現公民的利益。同時,政府在干預時一定要強調政府行為的合法性和透明性。
參考文獻
[1]陳文玲.藥品價格居高不下究竟原因何在[N].中國經濟時報,2005-1-10.
篇6
在西方歌劇中,音樂元素和戲劇元素構成了西方歌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音樂元素和戲劇元素能否有機融合是判斷一部西方歌劇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標準,而歌劇中的音樂元素和戲劇元素的核心表現方式莫過于聲樂藝術。因此當音樂、戲劇和聲樂藝術以某種形式共同融匯于歌劇這一藝術形式時,西方歌劇便自然地成為一種超越音樂和戲劇的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其散發(fā)的藝術魅力和呈現的審美特征也自然值得研究。[2]具體來講,西方歌劇中聲樂藝術獨特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1.歌劇藝術與歌劇聲樂的內容美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西方歌劇藝術的內容美主要表現為歌劇中的主題美、情節(jié)美、人物形象美等等。其中歌劇中的人物形象美是歌劇藝術美的最重要的呈現方式,西方歌劇中的聲樂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對西方歌劇藝術的內容美有相當的影響。這是因為,歌劇是由聲樂演唱來表演的,而聲樂演唱中的演唱者借助歌詞能夠表達歌劇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演繹歌劇中人物角色的特定形象,從而呈現歌劇藝術的內容美。判斷一部歌劇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標準便是這部歌劇能否展現出歌劇中人物角色的豐富情感,能否刻畫出歌劇中人物角色的復雜形象。比如,在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劇《卡門》中,極力塑造出一個集率真、熱情、殘忍、放蕩、潑辣等多種性格于一身的吉普賽女郎的形象,通過刻畫復雜的人物形象和展現主人公的愛情由開始到毀滅的結局,作曲家為我們展現出一種悲劇的美。而歌劇中的聲樂藝術對這種悲劇美的展現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犊ㄩT》中的音樂旋律較為緊湊,人物性格的刻畫也極為細膩逼真,這就使得作品中出現了很多部分,進而為表現人物形象的多重性和作品結局未知的悲劇性埋下了伏筆。并且,歌劇中的和聲的音域也較為寬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暗示出主人公卡門緊張、激動的悲劇情境。
2.歌劇藝術與歌劇聲樂的形式美與西方歌劇藝術的內容美相對應,西方歌劇藝術的形式美也體現在許多方面。從西方歌劇聲樂題材的視角來看,西方歌劇藝術與歌劇聲樂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詠嘆調與宣敘調在歌劇中的戲劇。首先,詠嘆調在西方歌劇藝術與歌劇聲樂中具有抒情性與沖突性的功能。西方藝術界判斷一部歌劇是否成功的標志之一便是這部歌劇中的詠嘆調能否給藝術欣賞者留下深刻的感情共鳴。在西方歌劇中,詠嘆調能夠很好地調動藝術表演者的演唱性格,并且能以動人的音樂旋律帶給觀賞者深層次的感情共鳴,這就使得詠嘆調自然而然地具備了戲劇中的抒情。除了抒情,詠嘆調在西方歌劇藝術中還具備戲劇的沖突。這種沖突性主要表現在:詠嘆調在歌劇中具有促進歌劇的情節(jié)發(fā)展與展開戲劇沖突的功能。比如,在西方古典歌劇《茶花女》第一幕的詠嘆調便突出體現了這一功能。當薇奧列塔受到阿爾弗萊德的愛慕時,她心中對愛情既渴望又擔心的矛盾心理便是通過其中的詠嘆調揭示出來的。其次,宣敘調在西方歌劇藝術與歌劇聲樂中具有敘事。以吟誦性的旋律展開歌劇的敘事,介紹歌劇的故事情節(jié)是宣敘調在西方歌劇中具備敘事的集中體現。此外,宣敘調的敘事與詠嘆調的沖突也是相互聯系的,宣敘調的敘事為詠嘆調的沖突作鋪墊,詠嘆調的沖突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宣敘調的敘事的發(fā)揮。
3.歌劇藝術與歌劇聲樂的風格美西方歌劇藝術的綜合美不僅體現在其內容美與形式美方面,也更體現在其風格美的層面。西方歌劇藝術與歌劇聲樂的風格美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從宏觀上來講,不同時代的歌劇演唱藝術對應著不同的審美風格,這就在總體上構成了西方歌劇藝術多樣化的風格美。從17世紀初剛剛起步的歌劇藝術到18世紀下半葉由音樂家發(fā)起的歌劇改革,再到19世紀文藝思潮影響下的多種西方歌劇聲樂流派,西方歌劇藝術與歌劇聲樂的審美風格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呈現出了多樣化的藝術特色,而這也正是西方歌劇藝術至今仍然具備別樣魅力的根本因素。從微觀上講,同其它藝術形式相類似,西方歌劇的演唱是一種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歌劇演唱者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不同的個人氣質、不同的演唱風格、不同的審美解讀都會對同一部歌劇作品做出不同的演繹,這就在客觀上造成了不同的歌劇作品經過不同的演唱者表演會有不同的審美風格,而這就從演唱者個體上集中體現了西方歌劇多樣化的風格美。
二、西方歌劇聲樂藝術的審美思維與心理建構
歌劇聲樂藝術的審美本質上還是對音樂的審美,對于音樂的審美需要充分調動審美主體的審美思維,激發(fā)審美主體自身的審美想象,建立審美主體的審美心理。
1.西方歌劇聲樂藝術的審美思維藝術在不斷地發(fā)展過程中吸收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經過時間的沉淀和實踐的檢驗,使得藝術具有極為豐富的審美價值。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藝術的理論探究也日益深化,人們的審美思維也對于音樂的審美批評可以更好的指導音樂實踐活動。具體來說,人們的審美思維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審美主體對歌劇音樂感覺的審美。音樂感覺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審美能力,在歌劇審美鑒賞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到西方歌劇聲樂藝術領域,聲樂所傳達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如果審美主體沒有對音樂的審美感知能力,就不能體驗到歌劇藝術所傳達的深厚內涵和獨有的魅力。歌劇藝術屬于高雅藝術,音樂感覺的美感跟審美主體的藝術修養(yǎng)息息相關。所以,對歌劇聲樂藝術審美思維的養(yǎng)成可以使審美主體獲得良好的審美教育,從而更好地指導審美實踐。其次,是聲音審美。聲音的美感主要是歌劇藝術演唱者的聲音情感內涵,對于歌劇聲樂藝術來說,聲音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演唱者將自己對作品的情感灌注進藝術當中,以自己的審美體驗去指導藝術實踐,這樣歌劇藝術就有了鮮活的表現力。表現在藝術形式上就是演唱者的音色,演唱者只有認真把聲音音色的美感和自身的審美體驗結合起來,才能讓聲音具有藝術感染力,才能將歌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完美地表現出來。最后,審美主體對歌劇聲樂的情感審美。當代西方歌劇中聲樂藝術的美感主要在于聲樂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演奏者,以及欣賞者的真實情感體驗。只有將聲音的美感與參與主體情感的審美相結合才能將歌劇藝術的美感完美地表現出來。
2.西方歌劇聲樂藝術審美心理建構在當代西方歌劇聲樂藝術審美心理建構中最主要最基礎的就是審美感知的培養(yǎng),而審美感知又包含審美感知活動與審美感知能力兩個方面。但是并不是說二者之間是孤立存在的,因為只重審美感知能力而忽略審美感知活動就不能發(fā)現審美客體美感的存在;同樣,如果一味的追求審美感知活動卻不具有審美感知能力,也不能獲得美的享受。因此要想充分獲得歌劇藝術的審美價值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其次,要有審美想象。審美想象是歌劇聲樂藝術審美心理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審美實踐活動中,當審美主體作用于審美客體時,充分調動自身的審美想象不僅可以獲得審美客體的美學價值,還可以對審美客體進行藝術加工,從而指導自己的審美實踐。對于歌劇聲樂藝術的審美而言,審美想象尤為重要。再次,要具有審美理解。對于審美客體的理解,是審美對象存在的確認。歌劇藝術具有幾百年的發(fā)展歷程,因此一部歌劇作品必然帶有生成它的時代特點,同時又超越這個時代而成為后來人們的審美理解對象。所以對于歌劇藝術的審美理解不僅要注意作品本身的時代特點,還要結合審美主體所處的時代特點進行藝術加工,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最后,要具有審美情感。審美情感是審美心理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對于歌劇聲樂藝術來說,審美主體的審美感知能力都是不盡相同的。如果在審美活動的初始階段就對一部歌劇藝術作品理解產生偏差,以主觀想象作用于藝術作品,忽視作品的時代背景,那么審美主體就會產生偏離作品內涵的審美理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審美主體對于藝術的審美需求和審美能力也不斷提高,歌劇聲樂藝術的實踐也在不斷發(fā)展,審美主體只有建立科學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思維能力,才能充分挖掘歌劇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更好地指導藝術實踐。
三、結語
篇7
筆者將HansJ.Wegner的扶手椅、中國椅及Y字形椅特征進行解構分析。對扶手椅家具的解構分析,根據用戶的設計思考模式,經由造型外觀特征與簡化元素擷取,必須符合解構主義的線形的無限延伸、獨特式風格走向、反對傳統(tǒng)材質設計、反二元之間對立、隨機造型多元化及差異化色彩使用六大精神原則,判斷選定需要保留及改變的選項。
二、創(chuàng)意家具設計驗證
筆者對家具產品的解構分析完成后,將分析所得的構想、線形、造型、材質、色彩及風格六個面向家具創(chuàng)作設計進行思考,并應用創(chuàng)意思考的奔馳法(SCAMPER)進行分析,對產品作不同層面的改變,以創(chuàng)新思考的方式創(chuàng)造新的造型形態(tài),再由創(chuàng)意草圖過渡至草圖定案。
1.設計理念
筆者從解構家具元素的轉換解析中,以創(chuàng)作設計呈現解構概念,并保留HansJ.Wegner所運用的明式圈椅概念及曲線轉換。
2.創(chuàng)意草圖構想
發(fā)展筆者從家具設計創(chuàng)意法理念出發(fā),為創(chuàng)意草圖構想發(fā)展的思路,將解構主義的精神表征運用在設計創(chuàng)作上,并將文獻分析的設計元素,如交錯、破碎、延伸、變形、扭曲、迭合、散亂、多變、傾斜、解體及分裂等方式,運用在創(chuàng)意設計的構思中。解構分析所擷取的元素,進行創(chuàng)意草圖的構想,將所定案草圖進行3D模型建構,以修整造型比例外觀與色彩材質的呈現,以利于后續(xù)制作作品時能體現完整尺寸與比例大小。3.3D模型建構家具模型建構是以3D產品開發(fā)軟件Pro/ENGINEER2.0進行的,此模型整合零件設計、產品組立、模具發(fā)開、NC加工、逆向工程、造型設計等功能,以利于后續(xù)進行樣品生產與模具設計。3D模型建構后將以Cinema4D貼附家具材質。Cinema4D是德國公司研發(fā)一款集三維渲染、動畫、特效等于一體的繪圖軟件,可運用于材質貼附及燈光功能進行繪制模擬。
三、綜合討論
本研究經由家具產品形態(tài)分析、家具產品解構分析及家具產品元素轉換解析進行探究與討論,從分析結果中可以發(fā)現不同的家具產品可因解構項目元素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保留元素與改變元素??梢葬槍@些變項進行家具設計創(chuàng)意構想,進而模擬3D家具材質、色彩及比例,并進行評估、檢視。本研究運用解構主義理論結合形態(tài)分析法做圖像外觀各獨立的零件資料庫系統(tǒng)分析,并以設計風格及造型形態(tài)的組合,作為元素截取的依據,將運用解構分析進行解析思考并運用奔馳法進行創(chuàng)意構想,從而能較容易地檢視出作品的缺陷且將便于表格操作,以利于建構解構主義設計分析表。在解構主義設計分析表中,通過產品的解構分析可知不同的部位與面向經過創(chuàng)意思考可產生多元化的創(chuàng)意構想機制。在解構分析所保留與改變的結果后,可辨別出產品的差異化,將其分析結果進行家具創(chuàng)意構想。經由解構主義理論原則可導出解構主義設計分析自變數有六大項,從解構主義理論原則可擬訂出構想、線形、造型、材質、色彩及風格六個面向進行解構分析,從六個面項解構可得出作品所包含的視覺意涵及外觀造型。HansJ.Wegner的家具作品將東方文化的概念運用于不同設計中,使不同的作品具有相同的造型演化形式,如弧形扶手結合北歐傳統(tǒng)技術及材料的使用,將明式圈椅的精神融入其中,以精細的榫卯結合與柔順曲線造型姿態(tài),顯現出北歐與東方相結合的特色。筆者通過解構主義理論的解析,建構出家具解構主義的創(chuàng)新設計模式。利用文獻整理歸納與設計案例的解析,結合解構主義設計原則規(guī)范,建構出解構主義的家具創(chuàng)新設計模式,以利于后續(xù)相關研究者與設計師參考。
四、結語
篇8
一、中國古代藝術市場和近現代藝術市場
就中國藝術市場而言,它興于魏晉,成于唐宋。六朝時期,書畫市場崢嶸初顯,唐代則有了專職的書畫商人,并且出現了“書行”,直至南宋偏安之后,經戰(zhàn)亂不久便衰落了。此后,明嘉靖至康熙年間,蘇州藝術市場繼之而起,接著揚州藝術市場在乾隆年間也興盛一時,晚清時期,藝術市場的重心又轉移到了上海,北方則有京城。中國近代藝術市場可追溯至18世紀中葉,當時廣州十三行一帶出現了一批專營外銷畫的店鋪,發(fā)展最為迅速的地區(qū)則是上海。1874年,英國魯意斯摩拍賣行成立,開展拍賣業(yè)務??傮w上,近代中國藝術市場較之前朝,盛況空前。以上局面一直維持到1949年,此后形勢陡轉,藝術市場被政府壟斷,自由藝術市場幾乎消失。直到1978年,藝術市場因“改革開放”才逐漸恢復元氣,數十年來,中國藝術市場盡管百弊叢生,但發(fā)展迅速。21世紀,中國藝術市場現代化進程顯著,數字化媒體的到來、互聯網的迅速傳播使得藝術市場發(fā)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藝術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分工更加細致。按投資主體分為政府藝術贊助、私人藝術贊助、公眾藝術贊助;按買賣對象分為藝術勞務市場、藝術商品市場;按藝術商品種類分為美術市場、表演市場、文學市場等??梢哉f,現代藝術市場隨著技術的革新日益多樣化的同時也越來越健全。
二、豫劇在現代藝術市場中的新發(fā)展
新時期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豫劇的輝煌不再,面臨著嚴肅藝術市場萎縮、現代媒體潮流般的沖擊和傳統(tǒng)劇目老舊的困境。豫劇人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河南衛(wèi)視制作的豫劇電視節(jié)目《梨園春》適應現代傳媒,樣式不斷創(chuàng)新,有戲曲晚會、戲曲小品、戲迷擂臺賽等眾多節(jié)目樣式,建立了群眾基礎,集中展現了戲曲的精華部分,成功挽救了豫劇。《梨園春》的成功,將豫劇推向了全國甚至海外,也激發(fā)了豫劇界對豫劇的改革,使其適應現代生活而煥發(fā)新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我認為,除了目前《梨園春》已有的表現形式外,還可以把豫劇作為商品來營銷,使其品牌化、名人化,同時可以跟博物館、美術館、畫廊合作,把豫劇名家的戲服、演出的著名劇目的原本在這些場所展出拍賣,也可以把豫劇中的經典扮相做成各種形式的“LOGO”印在商品上,利用廣告宣傳擴大知名度。在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建立集培訓、演出、公益于一體的豫劇館,使豫劇小劇場化,增強豫劇文化的普及度和影響力。與此同時,還可以把豫劇傳統(tǒng)劇目改編成微小說、微動漫和微電影等,并在其中注入現代流行元素,增加青少年們對豫劇的了解和喜愛。
作者:陳瑤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
篇9
元雜劇文本的題目正名通常由兩句或四句對偶韻文構成。除元刊本關公戲《西蜀夢》沒有標注題目正名,僅在全劇結尾寫有“大都新編《劉關張雙赴西蜀夢》全”外,其余雜劇關公戲都有題目正名?!段魇駢簟吩凇朵浌聿尽吩鲅a本著錄有題目正名。11部關公雜劇只有元刊本的《單刀會》和《博望燒屯》是四句對偶韻文,其余均為兩句;每句的字數從六字到九字不等。正名的末句與戲曲的劇名基本一致。題目一般用來總括全劇的內容和主題,正名的末句一般用來作雜劇的劇名。題目與正名共同概括劇本描述的事件,勾勒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胡仲實在《題目正名考》中稱:“題目是元人勾欄中的專門術語,有模樣的意思。附于雜劇篇末的題目,實為劇情簡介,是寫在海報上用作宣傳的東西?!毙旆雒饕苍凇对s劇藝術》中指出:“題目正名應該放在正戲開始之前,報幕式的向觀眾介紹劇情提要,使觀眾預先對即將演出的劇目內容有所了解?!鳖}目在劇情提要和簡介的基礎上,還有具體的作用:1)交待事件發(fā)展原因。如《怒斬關平》的題目“集賢莊王榮告狀”,關平躧馬踏死王榮的孩兒,王榮到關羽帥府狀告關平,才引發(fā)了關羽怒斬關平的事件;《大破蚩尤》的題目“解州地鹽池作亂”,亦是由于蚩尤在解州鹽池作亂,才引發(fā)了關羽奉命捉拿住蚩尤;《共享太平宴》的題目也是賜予筵宴的原因,即西川已定,排宴慶功賞臣。
2)提示劇中精彩內容。如《博望燒屯》的題目“關云長提閘放水”、《三戰(zhàn)呂布》的題目“轅門外單氣張飛”、《千里獨行》的題目“灞陵橋曹操賜袍”,這幾個雜劇的題目都是該雜劇中的精彩內容。
3)彰顯作者褒貶立場。如《西蜀夢》的“荊州牧閬州牧二英雄”、《桃園結義》的“英雄漢涿郡兩相逢”,已經很明晰地將主人公界定在“英雄”的范疇,《義勇辭金》的“曹孟德奸雄待士”中,“奸雄”二字也表明了作者對曹操的態(tài)度和評價。因此,在此類雜劇中,觀眾通過題目就可以了解作者的褒貶態(tài)度。
2宮調曲牌
宮調理論是中古時期在音樂實踐基礎上總結形成的一套理論體系。據說是隋朝的鄭譯從龜茲琵琶演奏家蘇袛婆的彈奏技術里受到啟發(fā)而建立的。他將中國古代的七音(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和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分別相乘,得出八十四宮調。隨著音樂歷史的發(fā)展,其實際應用的宮調數量也發(fā)生著變化。唐代燕樂只有二十八宮調,金代已遞減到十七個,元代北曲為十二個。對于宮調設置的功能,前輩學者多有論述。廖奔、劉彥君籠統(tǒng)概括為:“對于單支曲子來說,主要是為了使用弦樂器伴奏時對音的便利;對于多曲聯合的音樂結構來說,則是為了音樂演奏中調性風格的統(tǒng)一?!甭宓叵壬岢鲇庙嵳f,認為元雜劇中的宮調是在一折戲中起到提示換韻作用的。事實上,早在燕南芝庵的《唱論》中就已經認為元雜劇之所以設立“宮調”,是因為每種宮調都代表一定的“聲情”。
《唱論》還將“六宮十一調”與情緒、風格等表現要素結合起來:大凡聲音,各應于律呂,分于六宮十一調,共計十七宮調:仙呂宮唱,清新綿邈;南呂宮唱,感嘆傷悲;中呂宮唱,高下閃賺;黃鐘宮唱,富貴纏綿;正宮唱,惆悵雄壯;道宮唱,飄逸清幽;大石唱,風流蘊藉;小石唱,旖旎嫵媚;高平唱,條物滉漾;般涉唱,拾掇坑塹;歇指唱,急并虛歇;商角唱,悲傷宛轉;雙調唱,健捷激裊;商調唱,凄愴怨慕;角調唱,嗚咽悠揚;宮調唱,典雅沉重;越調唱,陶寫冷笑。王驥德在《曲律•論劇戲第三十》提到:“用宮調須稱事之悲、歡、苦、樂,如游賞則用仙呂、雙調等類,哀怨則用商調、越調等類,以調合情,容易感動得人?!笨梢?,宮調與感情表達是密切相關的。徐大椿在《樂府傳聲•宮調》中也進行了闡釋:古人分立宮調,各有鑿鑿不可移易之處。其淵源不可得而尋,而其大旨,猶可按詞而求之者,如:黃鐘調,唱得富貴纏綿;南呂調,唱得感嘆悲傷之類。其聲之變,雖系人之唱法不同,實由此調之平仄陰陽,配合成格,適成其富貴纏綿,感嘆悲傷,而詞語事實,又與之合,則宮調與唱法須得矣。故古人填詞,遇富貴纏綿之事,則用黃鐘宮,遇感嘆悲傷之事,則用南呂宮,此一定之法也。雜劇關公戲共使用宮調六個,分別為仙呂、南呂、中呂、正宮、雙調、越調。其中第一折皆用【仙呂】,【仙呂】“清新綿邈”,幽遠韻長,包容性大,容易被各類聽眾接受和喜愛,非常適合于各類劇情的開始。據研究,【仙呂】不僅無一例外地出現在每一出元雜劇中,而且還十分固定地出現在開場戲中。第二折有盡半數的雜劇關公戲劇目使用【南呂】,【南呂】“感嘆傷悲”,適合抒寫故事。如《壽亭侯怒斬關平》第二折講述關平因戰(zhàn)勝報喜,快馬加鞭,躧死了集賢莊王榮之子,王榮卻狀告無門,欲上吊自盡,恰逢關西和曳剌,訴說冤屈之事。此處使用【南呂】“感嘆傷悲”的旋律更能表達王榮的心境。而在第二折中唯一使用了【越調】的是《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第二折寫的是張飛欲交結英豪,聽說一紅臉大漢搬動了千斤之石,尋找并比試的過程。既有張飛在急于尋找中與屠戶的嬉笑調侃,又有見到關羽后的激動興奮,所以【南呂】的“感嘆傷悲”是無論如何無法表達此折的內容的,只有【越調】的“陶寫冷笑”也才適合。第三折有七個劇目使用【中呂】,多數為關羽出場,其“高下閃賺”的情感表達為全劇的進一步發(fā)展帶來轉機。如《關大王單刀會》前兩折敘說東吳的魯肅想索回荊州,如何宴請,如何設計,從側面描寫了關羽之人。第三折關羽正式上場。關平勸說關羽莫去赴宴,而關羽的自信、勇猛、老練、胸有成竹在與關平的對話中自然流露,為赴宴奠定基礎,也自然地推動了劇情向第四折赴宴發(fā)展。第四折有六個劇目使用【雙調】,《關大王單刀劈四寇》是第五折出現【雙調】?!倦p調】也是雜劇中較多在結尾折使用的宮調,其情感是“健捷激裊”。使用【雙調】的六個關公雜劇在第四折中,要么是獲得勝利,如《單刀會》、《劈四寇》;要么是聚會團圓,如《千里獨行》、《三結義》、《太平宴》等?!读x勇辭金》雖與《千里獨行》講述的都是關羽辭曹歸劉一事,但《千里獨行》以關羽斬蔡陽,古城聚義團圓為結尾,《義勇辭金》的第四折是在辭曹后的行路過程,更多抒發(fā)的是路途遙遠、對兄長的思念以及與張遼、夏侯惇的相別,自然流露的是“惆悵雄壯”之情,所以第四折使用的是【正宮】。表達同樣情感的還有《關張雙赴西蜀夢》,第四折關張的陰魂來到宮廷,正值重陽節(jié),今昔對比,痛淚交流,惟有告誡兄長出兵捉拿仇人方可解恨,顯然與【雙調的】“健捷激裊”不吻合,而使用【正宮】“惆悵雄壯”才合適。
3一人歌唱
篇10
首先,隨著新醫(yī)改的深入,高校醫(yī)院積極發(fā)展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已成必然選擇,為高校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人群提供醫(yī)療服務,是拓展醫(yī)院業(yè)務,促進醫(yī)院發(fā)展,更是高校醫(yī)院的職責所在。其次,因為高校醫(yī)院就近、方便及專業(yè)性,長期為高校老年教職工及社區(qū)老年居民提供醫(yī)療服務,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方便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特別近些年國家重點針對基層醫(yī)務人員的業(yè)務培訓極大地提高了高校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的全科意識和綜合服務能力。此外,高校醫(yī)院隸屬于高校管理,能同時得到衛(wèi)生部門和高校政策、資金、人員等的各種支持,如高校強大的教學科研力量及設施,有的高校還設醫(yī)學、心理學、社會工作專業(yè),健全的基層組織機構,如工會、離退休工作處、學生會等,將為校醫(yī)院管理、開展志愿者和社工工作、全科醫(yī)護人才培養(yǎng)等提供支持。因此,高校醫(yī)院開展高校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人群醫(yī)療服務優(yōu)勢可謂得天獨厚。
二、高校居家養(yǎng)老人群醫(yī)療服務模式思考
采用多樣化的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形式,滿足不同類型老年人對居家養(yǎng)老社區(qū)醫(yī)療服務需求:①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由高校醫(yī)院提供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的形式,特點是政府通過為居家養(yǎng)老居民購買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券、健康保險或居家護理險(如長期護理保險、臨終護理險)等確保居家養(yǎng)老人群享有健康服務。我國尚不富裕,由政府全部承擔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并不實際,但可通過發(fā)放政府購買的部分醫(yī)療項目免費服務券、提高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報銷比例、提供專項補貼鼓勵老年人購買健康保險及長期護理保險等保險產品、針對弱勢老年人開展無償或低收費的基本保障社區(qū)醫(yī)療服務等等,以體現尊重生命,人人享有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②按生活自理程度分類服務形式:根據生活自理程度把居家養(yǎng)老老年人分為生活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3種人群,針對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特點是有限醫(y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各取所需。有研究提出對生活能夠自理者主要開展健康教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組織適宜的體育鍛煉康復訓練等活動,與居民訂立契約式健康保健合同;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年人應開設家庭病床,定期上門巡診,為照護者提供護理常識和技能培訓,外出就醫(yī)時提供上門接送等特殊服務。③按病癥種類服務形式:根據老人所患病癥種類,提供專項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特點是有很強的針對性,方便同類患者一起管理,提高效率,針對病癥不同階段的健康問題由醫(yī)療服務團隊修訂實施健康促進計劃、健康目標、評價效果等。如美國有專門為社區(qū)老年癡呆癥患者提供的特別護理服務。研究表明通過實施多因素干預措施可降低社區(qū)老人跌倒發(fā)生率,居家醫(yī)療服務可強化城鎮(zhèn)高血壓患者依從性,促進血壓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多層次的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內容,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yǎng)老醫(yī)療服務需求,不斷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①預防服務:老年人是疾病及突發(fā)事件的高發(fā)人群,重視預防,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內容有傳染病預防(包括社區(qū)的一級病因預防、二級“五早預防”和三級預后康復預防)、非傳染病預防(包括一級危險因素預防、二級早期疾病干預、三級防殘預防)和突發(fā)事件的預防(如食物中毒、傳染病爆發(fā)等)。應制定針對居家養(yǎng)老人群群體和個體的短期及長遠預防服務計劃,同時需結合考慮環(huán)境、季節(jié)、人員等諸多影響因素。②醫(yī)療服務:主要是對各種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治和控制,對危重病例的救治及轉診,高校醫(yī)院應引入現代老年醫(yī)學觀念,開設老年科,提供個體化綜合醫(yī)療服務,為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進行網絡化管理,建立高校醫(yī)院與老年人家庭醫(yī)療契約服務關系。建議開展家庭治療、臨終關懷等醫(yī)療服務,可先由家屬或老人到醫(yī)院相關部門填表申請,經老年健康評估小組評估后,按等級收取醫(yī)療服務費用,費用列入醫(yī)療保險的支付項目范圍,政府可參考等級給予相應補助。③康復服務:高校醫(yī)院應設康復室,備有基本的康復訓練器材,為各種慢性病老年病所致功能障礙者進行康復治療,開設家庭康復病床,定期派康復工作者到患者家中進行康復咨詢、治療和轉診服務,進行醫(yī)院、社區(qū)和家庭康復工作,由健康評估小組定期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康復計劃。服務費用應列入醫(yī)療保險的支付項目范圍。④保健服務:居家養(yǎng)老老人?;加卸喾N不可治愈的慢性病,連續(xù)性日常保健至關重要??稍O立家庭醫(yī)生責任制,使老年人擁有相對固定的家庭保健醫(yī)生,進行網絡化管理,針對老人的體質狀況及患病情況,提供個性化保健計劃建議,并進行有計劃的藥物管理、心身管理和行為管理,為社區(qū)設施及家庭環(huán)境改造提參考意見,開展一些保健性質的服務項目,如養(yǎng)生保健、中醫(yī)養(yǎng)生、足療、心理輔導、健康鍛煉等。⑤健康教育服務:針對居家養(yǎng)老人群開展有計劃的、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服務。特別要開展老年性多發(fā)病、常見病知識的健康教育,制定針對群體和個體的短期及長遠健康教育服務計劃,建立專家-高校醫(yī)院專業(yè)人員-家庭醫(yī)生-居民等多級健康教育服務體系,統(tǒng)一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內容,開展多種形式健康教育服務,設立健康教育效果評價體系,不斷完善健康教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