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哲學范文
時間:2023-04-02 20:3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生的哲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當然,在校園的中愜意、浪漫了幾年的我們,終究會走出象牙塔,跌進這個復雜、快節(jié)奏的社會,每天在這個充滿金錢、利益的“江湖”中面對各種矛盾、處理各種關(guān)系。工作、學習、生活的各種問題接踵而至,疲于應付的大腦如果不能將它們完全搞定,就會引發(fā)更多的問題出現(xiàn),于是,惡性循環(huán)產(chǎn)生了。此時,我們是多么希望有一雙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過虛假的外在現(xiàn)象直見本質(zhì),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劍,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其實,我們最最需要的那雙慧眼、那柄利劍就在我們身邊——那就是哲學——確切的說就是我們一直認為最沒實際應用的、上課就睡覺、看到就頭暈的哲學。
哲學的發(fā)展也如同一場偉大的戰(zhàn)爭一樣轟轟烈烈,雖然不見刀光劍影,鮮血淋漓,但也氣壯山河,驚天動地。哲學中有一部分,對于我們?nèi)松泻艽笥绊憽S行┑览?,我們不信它,我們的生活是一個樣子;信了它,就會立刻變了樣子。學哲學可以養(yǎng)成清楚的思維,懷疑的精神,容忍的態(tài)度,開闊的眼界,我們要有這種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善于做事。任何一個知識領(lǐng)域,只要你愿意深入,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將是一種不一樣的畫面,而知識的真諦也往往蘊于其中。
下面我就說說哲學給我的人生的兩點啟示。
一、人生中的辯證法
哲學就是在你人生中遇到拐點后不知向左拐還是向右拐的時候,告訴你左有左的好處、右有右好處、左有左的壞處、右有右的壞處。是的,哲學并沒有為我們指明向哪個方向拐,卻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權(quán)衡得失,這就是哲學的辯證思維方式。在你選擇了任意一個方向后,如果特別順利,你就應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陽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較泥濘,就要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自己得到的鍛煉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邊的風景也要漂亮些;
同樣一件事情,你可以從消極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從積極的方面去看,關(guān)鍵是怎樣調(diào)整心態(tài):例如,我們這些年輕人剛參加工作,不管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會多做一些工作,許多人便只是被動的抱怨,消極怠工;而另一些人則把它看作是一些學習的機會,主動積極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對單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試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機會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哪,你的才華和能力恰恰是在這些小事中體現(xiàn)出來的。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而這就是哲學的唯物辨證法的分析對象、辯證思維方法應用對象。成語中的“塞翁失馬,焉知非?!奔坝⑽闹械摹發(fā)ikeacoin!”(像個硬幣,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都是這個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辯證的去看,這個道理誰都能理解,關(guān)鍵是自己身在其中時要清醒:順境時要冷靜、別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積極的等待(也就是一邊充電一邊等待),而且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篇2
關(guān)鍵詞:莊子;人生哲學;人生影響
莊子是我國傳統(tǒng)思想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代表,而部分人們卻長時間將莊子的生命哲學曲解成為消極的阿Q精神。然而,在深入解讀莊子的思想內(nèi)涵時,發(fā)現(xiàn)莊子的人生哲學非常豐富,對中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重要。
一、豁達的人生境界,超脫生死之困
生與死是人生發(fā)展中的一個永恒的話題。莊子對短暫生命所進行的深入感慨充分說明了對實際生活和生命的一種肯定,這與原始佛教中始終認為生活和生命就是苦難的,所以常常會認為人生就是一種憎惡和負擔。然而,在莊子的人生哲學中則存在將人從困境中超脫出來的意向。這種超脫指的并不是乞求人對感性存在的一種永生,而主要是將對人的感性認知的深入理解和認識。莊子對待人生的生死始終以一種灑脫的態(tài)度來面對,所以在莊子人生的最后一刻的時候,對要厚葬他的弟子說道:“他將以天地作為棺材,將日月星辰作為陪葬的珠寶,將天地間的萬物作為他陪葬的禮物”。這可以充分看出莊子對于生死的一種豪邁的氣概。然而,當前部分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于生與死有著非常執(zhí)著的看法,常常因懼怕死亡而增加自己的精神壓力,從而增加了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牽絆和苦楚。因此,中學生可深入感悟莊子對生死的態(tài)度,以便能夠從精神上獲得解脫。只有一個人從內(nèi)心深處感悟人生,真正豁達看開,才能夠深入體會到生的意義,才愿意努力奮斗[1]。這樣當一個人在實際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快樂的時候,便能夠非常坦然的面對死亡。由于當前大部分中學生的心靈都非常脆弱,所以為了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戰(zhàn)勝脆弱,從精神上真正堅強起來,則需要深入理解莊子的思想內(nèi)涵,積極感悟生命的真諦所在。
二、自由的精神之境,超越物欲之困
在莊子的思想中,明確提出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所謂無己主要指的就是不需要受到物質(zhì)的拖累,或者是不被物質(zhì)所奴隸。所謂無功和無名主要指的就是人們不用過于追求功名利祿。這些就是告知人們需要用淡泊的心態(tài)來面對實際生活中的一切。榮華富貴只不過是生命中偶然所得到的物質(zhì),并不是指性命以內(nèi)的東西,所以物質(zhì)的東西并不是永恒的,而“道”才是我們生命中的東西,只有我們不斷的追求“道”,才能夠真正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因此,作為中學生,不需要為了生活中的榮華富貴而感到悲傷,也不必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感到不安,過于追求學習成績的排名。這些并不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而這些名利雖然非常美好,但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所以我們在名利的世界里不能夠隨波逐流。然而,作為中學生可以看淡名利,但是不能夠失去對人生美好的追求[2]。莊子就是一位不為名利所動的人,當他的一位朋友請他去做官的時候,他便將神龜來進行比喻,如當神龜在廟堂之上受盡了人間的香火,享受了人間的富貴,但是卻并不快樂,最后依然走向死亡。神龜這樣的生活遠遠比不上在泥潭之中快活自在。這充分說明了名與利并不是人們?nèi)粘I钪兄饕非蟮臇|西,如果過于執(zhí)著于名與利,便會被名利所困擾,所以作為中學生,應該在看淡名利的基礎(chǔ)上去實現(xiàn)自己人生的價值。于丹教授曾經(jīng)說過:儒家思想認為在社會這個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要求人必須有所擔當,但是道家思想就是在生命的層面上要求人被超越。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儒家思想就是一種對名利的追求,所以要求人必須有所擔當。但道家思想對名利的看法就是一種超脫。因此,儒家思想要求人們必須擔當重任,而道家思想能夠讓人們在超脫的境界下感覺到如釋重負。在莊子的人生哲學中要求人們不斷忘我,不斷去感悟,以一種自由的心態(tài)去看待萬事萬物,真正融入逍遙的境界中,讓心靈真正安靜。莊子之所以反對孔子,主要是莊子認為我們?nèi)绻^多的去擔當而不去超越,則會讓仁義禮智真正成為一種制度,而這些一旦真正成為了制度,成為了社會規(guī)范中的標準內(nèi)容,則會讓其失去本來的意義,成為一種外在的形式化的東西。這樣便會隱沒人的真正本性,讓人很容易受到名利的驅(qū)使,真正陷入到物欲橫流中無法自拔。尤其是在現(xiàn)代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因物欲較強,所以常常會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腐化,讓心靈真正被塵埃遮住,導致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嚴重失調(diào)。因此,中學生需要將心靈上的塵埃擦掉,真正超脫名利,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趨于平靜,真正感悟到人生的快樂,讓精神真正感受到自由。
三、超然的處世哲學
莊子的處世哲學就是一種超然的感覺,能夠讓非感性的自我內(nèi)心感到逍遙自在,但是卻難以讓身體真正在感性的現(xiàn)實生活中感覺到逍遙。這主要是因為只能夠游于塵垢俗世之中。這充分說明了在實際生活與世俗的矛盾沖突中,逍遙游的一種超脫世俗的自由是難以得到解決的。因此,只有讓身與心完美的統(tǒng)一起來,才能夠真正形成具有特色的處事之道。首先,如果讓自己處在材與不材之間,這樣似之而非也,便不能夠避免受到拖累,無法免于被塵世所累;其次,力爭做到外化而內(nèi)不化。這樣在與時俱進的情況下,對于贊譽和指責都應該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堅持順應時化的要求,而不固執(zhí)于某一種行為。這樣通過順應時展的趨勢,自由遨游于世界中,堅持遨游于道德之間。這樣莊子的人生哲學主要就是主宰外物而不為外物所主宰,這才是非常符合社會要求的一種處世的方法??傊?,在現(xiàn)代社會物質(zhì)越來越豐富的背景下,廣大人們?nèi)罕娫诿鎸ξ镔|(zhì)的時候都顯得非常渺小,而現(xiàn)代社會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又常常讓人們產(chǎn)生一種束縛和困惑。因此,通過深入理解莊子的人生哲學,對引導中學生的關(guān)切生命,渴望人生的自由具有重要的意義,促使中學生從感悟莊子的人生哲學中更加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強.莊子人生哲學的理論基底及現(xiàn)實意義[J].學理論,2017(2):12-13.
篇3
“先鋒地下實驗室”設在溶洞內(nèi)的一個68平方米的帳篷內(nèi),里面除配備有科學試驗用的儀器設備外,還設有起居室、衛(wèi)生間、工作間和一個小小的植物園。在洞外山頂上的控制室里,研究人員通過閉路電視系統(tǒng)觀察蒙塔爾一個人在長期孤獨生活的情況下,生理方面會產(chǎn)生哪些變化。
在2000多米深的溶洞里,周圍死一般的寂靜,剛開始20天左右,由于寂寞與孤獨,蒙塔爾曾感到害怕,懷疑能否堅持到底,但是后來還是頂住了。他給果樹和蔬菜澆水,看書、寫作或看錄像。一年中,他吸了380盒香煙,看了100部錄像片。實驗室內(nèi)還備有一輛健身自行車,他共騎了1600多公里。
度過了1年多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后,蒙塔爾于今年8月1日重見天日。這時,他的體重下降了21公斤,臉色蒼白而瘦削,人也顯得憔悴,免疫系統(tǒng)功能降到最低點;如果兩人同時向他提問,他的大腦就會亂;他變得情緒低落,不善與人交談。雖然他渴望與人相處,希望熱鬧,但他的確已喪失了交際能力。
蒙塔爾說:在洞穴里度過了1年,才知道人只有與人在一起的時候,才能享受到作為一個人的全部快樂。過去,我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常常傾向于獨處。現(xiàn)在,讓我在安靜與熱鬧之間選擇,那我寧可選擇熱鬧,而不要孤寂。我之所以在洞穴中堅持了1年,只是為了搞科學試驗。我喪失了許多與人交往的能力,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糾正。但我不后悔,因為這場實驗使我明白了一個人生的奧秘:生活的美好在于與人相處。
這讓我忽然想到了一種小動物,那就是停息在深海底層中小小的扇貝。它們終日緊閉著自己的貝殼,讓人以為它們都是無情而堅硬的石塊,可是,它們的內(nèi)心,明明是柔軟如緞而且有著美麗珍珠,卻是那樣不被周圍的人賞識。
所以,如果想要得到快樂,就得把完全的自己展示出來,才可能加入到人際的互動中去,這樣,生活在塵世中的我們,才能把自己的快樂完全展示給別人,人生的美好就像風中的花粉,在相互傳播著的同時,帶給了別人一縷愉悅,你自己也暗香盈袖。
你的生活與別人相關(guān),你的快樂就是美麗的流轉(zhuǎn)。蒙塔爾的人生哲學里,隱藏著明快的生命寓言。
篇4
Abstract: Philosoph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disciplines. It is about Marxism, making people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the right perspective, so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In school education, schools have a duty to train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for the future. Philosophy has basic influence on a person's life.
關(guān)鍵詞: 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方法
Key words: philosophy and life;course;teaching method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4-0238-02
0 引言
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學生的教育工作越來越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重視,特別是素質(zhì)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礎(chǔ)。本文主要講述了哲學這門課程的內(nèi)容、為什么要探索研究哲學與人生的教學方法及進行哲學與人生教學的方法。
1 探索研究教學方法的重要意義
1.1 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無論是學習或者做任何工作,主觀能動性對結(jié)果具有重大影響,人從事某項活動如果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追求,是個人的目標前進方向,他定會為之努力,才能從中挖掘自身潛能,而好的教學法就可以促使實現(xiàn)潛能的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應該以學生自己的人生目標,自我發(fā)展為方向,意識學習的重要性,使自己自主地投身學習,樹立學生自我理念,時學生主動與教師的指引有效結(jié)合起來,注重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對教學工作具有基礎(chǔ)作用。
1.2 正確的教學法可以提高課堂的時效性。正如所推崇的,實踐是基礎(chǔ),只有通過不斷實際實踐,才能慢慢增長對事物的認識,人類的發(fā)展也是一個由實踐到認識的過程。而探索研究正確的教學方式正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要求學生通過原有的認識,再進行探索研究,達到由感性到理性,有表面到本質(zhì)的認識。以學生為中心,在加強對學生教導知識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尤其是現(xiàn)實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指引和啟發(fā),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積極主動學習知識,并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培養(yǎng)其實際工作能力,不斷開拓學生思維。
1.3 研究教學方法可以增強老師的觀念,使老師向?qū)I(yè)方向發(fā)展。學習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學生應該主動吸取新的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根據(jù)已有的理論知識去理解和研究新的事物,知識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一個人知識的豐富與否要看他與外界的溝通程度,理解程度和吸取程度。世界具有多樣性,不同事物的知識結(jié)構(gòu)層次不盡相同,學生在學生接受教育需要一個適于學校的良好環(huán)境,才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到學校,老師需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學生是主體,發(fā)揮老師的引導作用,逐漸消除老師教課累,學生又被動痛苦的現(xiàn)象。
2 探索研究進行正確教學的方法
2.1 有效利用教材,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哲學思維。在《哲學與人生》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學生需要掌握用哲學的觀點去看待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必須深深掌握教材,把教材研究透徹,不僅要參照大綱的教學要求,同時,要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可以在備課時翻閱各種文獻和資料,老師與老師之間進行深入地探討與交流,制定一套適于自己的教課方案和方法,有自己獨立的教學特點,不盲目追從。比如:在培養(yǎng)學生哲學時,引導他們從淺入深的分析現(xiàn)象,分析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及其相關(guān)的因素,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引學生要客觀地認識自己,尋找自身的缺點,摒棄錯誤的思想,尋找正確的價值取向,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老師需要注意培養(yǎng)多溝通的好習慣,多與老師就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問題,及早改正,樹立正確思維模式。
2.2 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將哲學與實際生活緊緊聯(lián)系起來。哲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他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某方面的能力,而哲學指引著人生的大方向,擁有正確的哲學思想,才能把握正確的認識方向,也才能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老師在哲學課堂講課時,引導學生用自身來感受哲學,將哲學與自己的人生聯(lián)系起來,貼近自身的現(xiàn)實生活,將學所的哲學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哲學基礎(chǔ)知識,分析哲學與人的緊密關(guān)系,指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與人生選擇。分析客觀事物現(xiàn)象與本質(zhì),用哲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對學生提出適當?shù)囊?,要求他們分清善惡,區(qū)分真假,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3 教師加強對專業(yè)方向的把握,結(jié)合課堂內(nèi)外,改善方法,豐富教學內(nèi)容。借助媒體播放、故事典例、心理上的疏導以及積極向上寓言故事等方式進行探究,使課堂內(nèi)容新穎并具有實踐意義。以此來增加這門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實際效果。第一,媒體播放式教學方法。將課程的內(nèi)容制作成課件,使之生動形象,大部分學生對單純的依靠老師講解產(chǎn)生厭倦感,反之采用了這種將聲音、影像或者動態(tài)圖案的方式恰當?shù)慕Y(jié)合到一起,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的接受課程內(nèi)容,激發(fā)出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進而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第二,故事典例式教學方法。篩選一些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學習人所周知的典例,有效的將典例引出的問題或人生的哲理進行融合,使學生對照自身情況,經(jīng)常總結(jié)成長中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去糟取精,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使學生在實踐和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逐漸的引導學生對哲學知識以及人生準確認識。第三,心理上的疏導式教學方法。該門課程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應該第一時間了解學生情緒的波動,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定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心理測試,課間同學生聊聊天,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幫助學生敞開心扉,摒棄自卑、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的心理,徹底走出心理誤區(qū)。
2.4 形成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和重心。步入了大學后的學生,因為其專業(yè)的不同,其性格特點也有所不同,根據(jù)專業(yè)的特性,老師深入分析他們的思想特征,引導他們培養(yǎng)自我意識,教育他們自身的思想是主體,是指揮一切活動的中心。對遇到困難不能勇敢面對的,要鼓勵他們采取積極的思想去面對,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我們要正確分析這種自信的來源,對自己進行反思,通過不斷地發(fā)現(xiàn),從中感悟,逐步取得進步。
2.5 提高自身的哲學素養(yǎng),不斷完善自己。許許多多的哲學老師不僅負責哲學的教學也分擔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以,老師在完成教育教學的任務目標前提下,也應該自身擁有環(huán)境資源與周期的同時多進行溝通,交流教學的經(jīng)驗,相互交換意見,督促對方哲學素養(yǎng)提高,在學校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安排老師參加哲學教育方面的培訓活動,通過交流和培訓,不斷探索好的教學教育方法,促進哲學教育工作的改進。
3 結(jié)束語
哲學是對人的思想精神進行正確指導,是對心靈的凈化,哲學培養(yǎng)人擁有正確的人格,培養(yǎng)人形成良好的素養(yǎng),做好哲學教學工作對社會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各學校應該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視哲學。老師需要通過實際的實踐教學過程不斷探索和挖掘好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主觀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提高積極性。當今社會是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教育部門應重視學生的個人素質(zhì)教育,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結(jié)合現(xiàn)實社會的各類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養(yǎng)成一種對國家的責任感,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
參考文獻:
[1]袁少柏.中職德育課新教材《哲學與人生》的分析與評價[D].廣西師范大學,2013.
[2]李寧.淺談探究教學法在《哲學與人生》課程中應用的研究[J].新課程(下),2013(11).
篇5
關(guān)鍵詞:《活著》 人生理念 素質(zhì)教育 健全大學生人格
余華的《活著》是一部關(guān)于命運和對命運抗爭題材的小說,小說主人公福貴及其一家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頑強與樂觀著實讓人慨嘆,與之相較,身處優(yōu)良環(huán)境的當代大學生卻顯得迷茫、消極或頹廢,普遍存在人格缺陷問題,那么,小說《活著》有哪些是值得當代大學生們深思和學習的呢?
一.《活著》所體現(xiàn)的人生理念
1.痛心地忍耐生活
“活著”一詞在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痘钪分械母YF一家從興盛到衰敗,所面臨的正是人生無常的忍受。首先是貧困,從擁有一百多畝田地的地主少爺?shù)饺覕D進一間茅草屋的普通農(nóng)民,正是在這種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中,妻子家珍積勞成疾久病無醫(yī),女兒鳳霞小小年紀就被迫送給別人;兒子有慶不得以在課余割羊草,就連雙像樣的鞋都沒有,即便是外孫苦根,也是因為過度饑餓之后的飽食而脹死。而福貴一家在從富甲一方到貧困至極的環(huán)境下并未表現(xiàn)出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城里小姐出生”的福貴妻子家珍在最艱難的時刻對福貴不離不棄,換下綢緞衣,扛起農(nóng)具下田干粗活,女兒鳳霞“照樣高興,吃起粗糧也不往外吐”,福貴從吃喝賭的紈绔子弟到一人擔下五畝地重活的農(nóng)夫無不是對生活苦難的承受。其次是死亡,從福貴輸光全部家財開始,死亡便與他如影隨形,親爹被氣死,親娘病死,兒子抽血過度而死,妻子得病死,女兒難產(chǎn)而死,女婿因公而死,外孫飽食脹死,親人相繼死去,只有福貴茍活人世,這種對苦難命運的接受,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場自我身心的全面較量和抗爭,對福貴尤其如此,親人的每一次死亡都使他變得格外堅強,他學會了寬容,學會了容納,學會了接受?!叭棠汀北臼且环N柔韌的個性品質(zhì),它能適時保衛(wèi)著人的內(nèi)心免遭苦難這種暴力的摧殘?!痘钪匪磉_的也就是這種對世界的理解和超然,對苦難的忍耐,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這一切無疑將對當今彷徨、焦慮、壓抑的人們給予安撫,給予愛,給予關(guān)懷。
2.誠心地感悟生活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福貴一次又一次地被命運捉弄,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沒有放棄多苦多難的生命,他始終有顆感恩的心。當福貴被迫從軍兩年后回到家中,感受到久別的家庭溫暖,雖然依舊是貧困,但他始終因能“回家”而慶幸,他又有了重新開始的動力。對生活的感恩同樣表現(xiàn)在福貴一家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上,在福貴家衰敗后,作為千金小姐出身的家珍本可以跟隨父親,回歸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它寧愿放棄自己的身份,放棄本該屬于她的優(yōu)越而選擇和家人同甘共苦,她只求“每年都給福貴納雙新鞋”。女兒鳳霞從記事起就開始了漫長的貧苦生活,并在一次感冒中成了聾啞人,可是在那么多年的無聲世界里她有的只是對留在親人身邊的欣慰。
感恩,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fā)我們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對生活時時懷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則能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3.用心地領(lǐng)悟生命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庇嗳A這樣來詮釋《活著》的創(chuàng)作理念,在作品中福貴的一生也同樣體現(xiàn)了這個哲理般的理念,失去親人后的福貴幾乎是一無所有,他活著似乎完全找不到理由和方向,在經(jīng)歷了痛苦和絕望之后,唯一支持他活下去的就是生命本身,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福貴前面坎坷崎嶇的道路,讓他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心,縱使失去一切,只要還活著,就有起步的理由,作為主宰的人就有了生命精神,不言放棄,那么,他最終即使沒有獲得他所預期的活法,他也擁有了整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只屬于堅持活著的人。當欺詐離我們很近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誠信的高尚;當疾病離我們很近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健康的美好;當死亡離我們很近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生命的可貴;也許正是目睹身邊的生命一一消逝,才讓福貴更加珍惜未逝的生命,他領(lǐng)悟到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從細微處尋找快樂,從平常中感受幸福,足慰平生。痛苦與快樂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做到苦中有樂,苦中尋樂,苦中作樂,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平平淡淡是一種真實,也是一種無奈;轟轟烈烈是一種瀟灑,也是一種傷害。
二.《活著》的人生理念對當下大學生的啟示
1.從人格上認識自我
每個人的人格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完善人格就是為了使這些不足之處得到彌補,而人格的缺陷大多都因自我意識不足而起,《活著》中的福貴在還是富家公子哥的時候始終處于一種混沌的狀態(tài),對自己的人生缺乏客觀的認識,對本身的人格也模糊不清,這直接導致了他行為上的肆無忌憚,對人生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若是他不曾輸光財產(chǎn),也許就那么渾渾噩噩碌碌無為地過一輩子。而當他家道衰落之后,他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從而在新的起點重新出發(fā),這就是正確的自我意識,這也為他后來撐起整個家打下了基礎(chǔ)。當代大學生雖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們更多的只是關(guān)注書本知識,對自身的了解并不清晰,這就導致了很多大學生想完善自我卻始終找不到“癥狀”所在,所謂“對癥下藥”就得不到體現(xiàn)。首先,我們對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評價,認識到自己的人格中哪一些是優(yōu)良人格,哪一些是不良人格,對于自己的不良人格要敢于承認,而后,選擇優(yōu)良的人格特征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如自信、勇敢、勤奮、堅毅、善良、正直、熱情、開朗、誠懇等。針對自己人格上的弱點,如自卑、害羞、暴躁、嫉妒等予以糾正。
2.從心理上接納自我
通過自我認識,每個人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些缺點,但也有不少優(yōu)點。就像福貴輸光財產(chǎn)時,他“恨這個,恨那個,最恨的還是他自己”,當他意識到罪魁禍首其實是自己后,他雖恨自己但并未放棄自己,在日后的艱難歲月中也未曾自暴自棄,他把對自己的歉疚融入到了對家人的愛當中,這也是促使他堅強活著的重要因素。大家都知道“自我”是很重要的,可很多人卻因為看到自己這樣那樣的缺點、問題,而嫌棄自己、看不起自己,就更不用說對自己的尊重和愛惜了。他們可以喜歡朋友、喜歡知識、喜歡自然,卻不能夠喜歡自己、接受自己。試想,如果天天和自己不喜歡的一個人在一起,如影隨形,又根本無法逃避,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呢?所以一方面要看到自己的問題,努力去改正,同時要有一個適當寬容但不縱容的心態(tài)。
3.從態(tài)度上調(diào)整自我
對于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大學生而言,死亡似乎更是一個不相干的字眼。然而事實卻告訴我們大學生自殺問題正趨于嚴重,每年我們都能聽到駭人聽聞的大學生自殺事件,而自殺的原因往往都是一些看似無足輕重的事,讓人很是惋惜。大學生還未踏上社會,可以說還處在家庭和學校的“溫室”中,還未嘗到生存的艱辛,而福貴卻裸地承受著貧困和死亡的雙重壓迫,他似乎擁有著比別人多很多的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心滿意足地活著。同樣是生命,無論貴賤同樣值得去尊重,首先要用嚴肅的態(tài)度去對待生命,生命才能還你一個嶄新的笑容。
(1)慎重地對待生命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而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不能都按我們的意愿去發(fā)生與發(fā)展,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挫折總是難免的,我們應該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難,應有勇氣去面對它、克服它,在這一過程中磨練個人的心智能力,增強奮發(fā)精神,鍛煉挫折容忍力。對于自己先天的缺陷,不必怨天尤人,而應加以接納。只有以樂觀、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才能克服挫折、應付挫折。
(2)積極地對待生活
對失敗的承受能力,也是人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樂觀、豁達大度的人往往把失敗歸因于可以駕馭的因素,從每次失敗中積累經(jīng)驗,吸取教訓。反之,消沉、委靡的人則更容易將失敗歸因于不可控制因素。無論我們是在學習中、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失敗總是多于成功,挫折可以使一個人消沉,也可以激發(fā)一個人的潛力,其差異取決于一個人的人格是否優(yōu)良。培養(yǎng)自己對失敗的承受能力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步驟之一。如果沒有較強的挫折承受力,那么福貴一家在那個貧苦年代也許轉(zhuǎn)瞬即逝,那么福貴也就無法繼續(xù)獨自生活下去。
(3)正確地對待挫折
現(xiàn)代社會要求個人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自我決策的能力和敢于競爭的意識我們要從單一而狹隘的“文化競爭”中解脫出來,參加各種正當?shù)母偁帲囵B(yǎng)自己的競爭意識,競爭能力,并在競爭中樹立起信心,磨練自我、戰(zhàn)勝自我、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
篇6
關(guān)鍵詞:特殊教育;聽障學生;趣味性教學;《哲學與人生》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0-0055-03
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在社會各界和各級政府的關(guān)心支持下,全國面向殘疾人的特殊教育發(fā)展步伐明顯加快。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特殊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其中,聽障學生作為殘疾人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如何提高聽障學生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質(zhì),一直是教師探討的難題之一。為此,筆者對聽障學生《哲學與人生》課程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jié),發(fā)現(xiàn)趣味性教學不僅能使聽障生在課堂上快樂地學習、健康成長,而且從中學會關(guān)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完善生命,這對他們?nèi)谌肴后w生活,能夠直面和接納其身體,戰(zhàn)勝困難、勇敢地生活下去等方面帶來積極影響。
一、聽障學生的身心特點
聽障學生由于聽力損傷,語言發(fā)展遲緩,主要借助于視覺、觸覺、膚覺、運動覺等感官及各種感官的協(xié)調(diào)活動來認識世界。眼睛是聽障者最主動、最活躍、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他們基本上是用眼睛來觀察世界的,視覺能力很強,所以形象是其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由于特殊的生理條件,殘疾人會比一般人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心理壓力和傷害。較普遍存在著嚴重的孤獨感和自卑感,認知、語言、人格等方面的發(fā)展也受到阻礙,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和缺陷,因而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很值得關(guān)注。
二、聽障學生的學習特征
1.形象思維發(fā)達,抽象思維較弱。聽障學生的思維長期處于形象具體階段,對于抽象詞匯的理解存在困難,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較健聽學生要差一些。哲學課程中很多理論概念比較抽象、深奧,不僅不能簡單地用表音、表意的方法傳達,更不能隨便使用替代詞,聽障生理解起來難度很大。因為他們主要以視覺空間感作為依據(jù)來構(gòu)造精神世界,抽象的語言概念的缺失,使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理論分析能力減弱,但優(yōu)點是形象思維發(fā)達,感性認識充分。這需要教師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轉(zhuǎn)換為聽障學生能夠理解的內(nèi)容去解釋。
2.模仿能力強,對形象直觀的事物感興趣。由于聽力的障礙,視覺觀察到的是形象直觀的事物,使得他們的思維長期處于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對展示的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料感興趣。聽障學生經(jīng)過長期觀察人的口型、手語動作,練就了強大的觀察和模仿能力。在課堂活動中,他們會表演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的動作,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場景,非常生動形象。同時,學生喜歡用手語交流,更喜歡手語動作和表情比較形象生動的手語教師。
3.容易遺忘,教學進度慢。聽障學生特別容易遺忘。在課堂中教師講過的內(nèi)容,下次用到的時候容易忘記,這與聽覺損失有關(guān)。如果多種感官同時參與記憶,人的記憶效果會更好,而單憑視覺及信息,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此外,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手語,表達速度和信息傳遞效果都沒有有聲語言簡單方便,教學進度相對較慢。
4.動手能力較強,個體差異較大。聽障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相對較窄,但并不限制他們想象力的發(fā)揮。聽障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強,這也是在學習和生活中長期鍛煉積累形成的。聽障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由于聽力缺失時間不同,殘余聽力程度不同,佩帶助聽器時間不同,參與語言訓練時間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甚至父母的關(guān)注程度和他們對自己的接納程度等不同,都對語言學習造成一定影響,從而影響他們其他科目的學習。
三、趣味性教學在哲學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以上聽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特征,他們?nèi)鄙僬軐W課所需的概念和理論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變哲學的說教為生動活潑的師生良性互動,變枯燥的哲學觀點為靈活運用,以激發(fā)聽障學生對哲學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蓮囊韵陆虒W方法去把握、應用:
1.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與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樂中求教。聽障生由于聽力和語言障礙,與健全人交流不暢,無形之中有了隔閡,會產(chǎn)生冷漠感,乃至抵觸或?qū)α⑶榫w。建立親切、信任的師生關(guān)系顯得尤為重要,和諧、信任的師生關(guān)系是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chǔ)。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樂于接受教師的親切教誨,有利于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2.運用眼睛“看”問題,樂在其中。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運用趣例法進行教學,為聽障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樂學情境。哲學理論對于聽障學生來講是艱澀難懂的,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維持。簡單的手語講解哲學觀點,學生會很快忘記。聽障學生由于聽力有障礙,習慣運用眼睛來看問題,若與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結(jié)合起來,將哲學常識中的趣例給學生展示直觀性的視頻、圖片、動畫等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總結(jié)出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可以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
3.游戲互動,寓教于樂。處于青春期的聽障學生,對游戲往往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課堂游戲是吸引學生關(guān)注和參與的有效方法。在游戲中,學生的頭腦高速運轉(zhuǎn),對游戲結(jié)果的執(zhí)著也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既能身心愉悅,又可達到哲學“引發(fā)人的思考”這一教學目的。例如,在科學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搭紙牌、添一筆變字等,學生為了在游戲中表現(xiàn)出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鍛煉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目標。此外,角色扮演游戲也是聽障學生比較擅長的活動之一。在教學過程中,用情景模擬的方法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從不同的視角展開對哲學和人生的思考。學生的有效參與,提高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主動學習的效果必然優(yōu)于被動學習。
因此,在哲學教學中加入適當?shù)挠螒蛴欣谂囵B(yǎng)聽障學生的興趣,符合“樂學”的原則。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枯燥乏味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通過教師對課堂的合理設計與組織,以“寓教于樂”為宗旨,引導聽障學生把游戲的過程變成學習的過程,也增加了聽障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以幽默、詼諧的哲理故事增強授課內(nèi)容的趣味性,以樂促學。哲學理論相對枯燥乏味,以幽默、詼諧的哲理故事來引導學生,可增強授課內(nèi)容的趣味性。因為幽默、詼諧的故事具有吸引作用,可引起學生的注意,同時具有協(xié)調(diào)作用,可創(chuàng)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例如,以漫畫故事作為引導,漫畫在哲學教材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通過作者夸張的手法、直觀的形象寓哲理于漫畫中,使學生興趣盎然,印象深刻,妙趣橫生??梢姡诔錆M智慧的哲學課堂上,運用幽默、詼諧的故事對聽障學生進行教學,可使課堂氣氛和諧而輕松,使枯燥的教材趣味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大大增強教學效果。
5.貼近生活,追求“心樂”。營造輕松、愉快的“心樂”氛圍,有利于調(diào)節(jié)情感,釋放潛能。教師要以良好的儀態(tài)和飽滿的精神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傾注真情,消除溝通障礙。此外,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學會辯證地看世界、看人生,逐步培養(yǎng)聽障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樣,有利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6.互幫互助,體驗快樂學習。聽障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這給教師教學的設計和進度也帶來一定難度。教師往往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長期在一起學習和生活,在思想、觀念上都具備一致性,溝通和交流的效果更好,通過交流和互幫互助,縮小聽障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處熞晃兜夭捎谩疤铠喪健钡墓噍敺ㄟM行教學,不注意興趣引導,學生勢必乏味而失去學習動力。聽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無興趣,或者興趣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增強哲學教學的趣味性顯得尤為重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的設計和相關(guān)知識點的把握,從聽障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特征,以及認知特點出發(fā),注重調(diào)動聽障學生學習哲學的積極性,激發(fā)聽障學生的思考,把授課內(nèi)容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方法表達出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寓教于樂,這樣才能使聽障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大幅度提高,課堂面貌煥然一新。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能讓聽障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強,李海濤.聽障大學生人際關(guān)系調(diào)查及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4,(10).
[2]田青.聽障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進展及展望[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31(6).
篇7
[關(guān)鍵詞]高中生;人生激勵教育;哲學途徑
人生激勵教育就是對人積極順應社會發(fā)展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教育過程,其哲學途徑是方向和方法根本選擇,是對人的本身的尊重。哲學是人認識自然、認知自己一把智慧的鑰匙,但最終還是人自身的哲學。人從開始對世界產(chǎn)生最簡單的疑問起,就步入到哲學神秘而瑰麗的殿堂。高中生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由朦朧向清晰的過度階段,尤其是對人生的哲學感悟,像雨后花朵一樣美麗,更美麗的是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對人生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按照這條軌跡積極引導他們走下去,在加強高中生人生激勵教育過程中,挖掘出他們?nèi)松罡混`性的潛質(zhì)。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不容回避,要潛移默化地多方法、多維度貫穿高中教育始終。
1 生命與自由的根本問題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备咧猩收b這首詩,情景的遠逝無法讓他們切身感受當時深受壓迫和奴役人們痛苦的渴望,懷疑自己是否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是否能夠為爭取社會乃至個人自由,有“殺了我一個,還有后來人”的英雄壯烈,對我們教育者本身也是忠勇信義的考量。遠循了的歷史,暗淡了的硝煙,一個個偉大生命的軌跡,卻凸顯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偉岸,它詮釋的自由是生命的自由,生命是自由的生命。災難來臨,生命本能與人理性的反抗形成的合力,它的方向就是自由。當今世界,人的生命越來越受到更多的保護,越來越受到更多的尊重,自由的實現(xiàn),它的方向就是實現(xiàn)以生命為前提的人生的價值――我選擇,我創(chuàng)造,我快樂。
在這樣的前提下,必需創(chuàng)造和諧的文化環(huán)境。和諧文化既是一種人文環(huán)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諧文化的建設和實現(xiàn),是創(chuàng)造一種新型的人文環(huán)境,使人們生活得更為舒心,更為幸福,更有品位;使得自我身心更加和諧,人與自然相處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更加和諧。和諧文化不應當是高文典冊,而是全民喜聞樂見、自覺實踐的生活方式,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自在狀態(tài),是“擔水劈柴即是妙道”的自然神韻。和諧的文化環(huán)境就是生命與自由的環(huán)境,它是對高中生逐漸趨向理性生命與自由的充分尊重,是對高中生創(chuàng)造性的綠色保護。
2 理想與生活的矛盾問題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高中生夢想的平臺,也是他們理想與現(xiàn)實碰撞的表現(xiàn)舞臺。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慣性和應試教育弊端,嚴重制約著“我選擇”的主觀能動性,家庭教育的“給我什么”與“我要什么”構(gòu)建高中生情感壓力框架,學校教育的“固定規(guī)范”與“政治嫁接”構(gòu)成建高中生理想壓力框架,社會教育的“官本位”與“大學畢業(yè)即失業(yè)”構(gòu)建高中生現(xiàn)實壓力框架,這些框架的日益束縛逐漸畸形了高中生理想,生命里潛意識的對抗爭取年少輕狂放蕩的自由,一部分則成為了家庭和社會需要亟待挽救的對象。學生想吃面條,父母非要買肯德雞,結(jié)果是“播下種子,收獲跳蚤”。這不是高中生理想的生活,自由的生命?!拔疫x擇”而非我愿,而缺乏“我創(chuàng)造”的激情,“我快樂”嗎?
現(xiàn)在的高中生為什么這么脆弱?傳統(tǒng)上我們總是認為對高中生進行的激勵教育和挫折教育做得的不夠,以此培養(yǎng)的“吃苦耐勞”精神以及面對挫折的忍耐能力太差?,F(xiàn)實中,高中生像一只彈簧,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顯示其能量的大小。對孩子而言,父母要充分利用這只彈簧的屈強系數(shù),循序漸進適當施壓,還是給他們“生態(tài)”意味家庭、學校教育培養(yǎng)環(huán)境,才會激發(fā)起他的斗志。本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不需要、甚至是要無情淘汰弱者的,我們的社會也如此,要增強高中生競爭意識,必需經(jīng)歷實際生活成就感的一點一滴過程,而且必須改變以往以壓力的形轉(zhuǎn)變?yōu)椤拔铱鞓贰钡男问秸宫F(xiàn)出來。
3 非理性與理性的具體問題
2200多年前,意大利的阿基米德在一次洗澡中因為一種非理性的想法發(fā)現(xiàn)在了阿基米德定律,確立了固定的計算公式。而1700多年前曹沖稱象,卻成為了一次表演,即使為后人所效仿,也成為了我們常說的“經(jīng)驗性總結(jié)”。如果“經(jīng)驗性總結(jié)”再進一步的思考、探討、試驗,可能就成了“規(guī)律性”的把握。叔本華說意志屬于非理性,是要肯定的。阿基米德與曹沖的共同點就是非理性的思維,不同點則是理性的進一步把握。在這方面是值得我們教育者本身必須思考,或者與我們的學生共同探討的,把我們理性教育首先融會貫通于感性教育之中,進行非理性為起點的程序性教育。
篇8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蔡仲德老師離開我們已經(jīng)十年了,這十年中國變化很大,學校也變化很大,也許蔡老師在另一個世界里已經(jīng)感受到了。但無論如何,我想他依然會帶著深深的不安和憂慮,依然會在操心著國家、學校、音樂美學教研室與親愛的同事、學生和朋友們,因為在他的內(nèi)心,總是抱有深切的社會責任感和懷有一顆愛國、愛校、愛人的赤誠之心。
記得上世紀70年代末,我剛到學校不久,就知道附中有一位語文老師叫蔡仲德,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學院,當時他正在研究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后來,我作為學生在音樂美學講座的課堂上認識蔡老師,他講的是《樂記》和《聲無哀樂論》。蔡老師那充滿激情的演講和對古代文獻倒背如流的學識,令我十分敬佩。l983年我畢業(yè)后留在剛成立的音樂美學教研室任教,蔡老師也恰好在下半年從附中調(diào)入音樂美學教研室,于是我們成了同事。那時的音樂美學教研室是一個永遠令人向往的集體,它的成員有于潤洋、何乾三、張前、蔡仲德、潘必新和我,這個集體還包括當時在音樂學研究所從事翻譯工作的楊恍、葉瓊芳和因身體不好病休在家的李大士,不久李起敏也調(diào)入教研室。這是一個充滿著事業(yè)心、正義感、愛心和無私的集體,在這個溫暖的集體中,我倍受長者的關(guān)心和幫助,他們既是我工作中的同事,更是我學習上的老師和為人處事的楷模。蔡仲德先生自然是我學習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的老師和在治學與人格上的榜樣。蔡老師嚴謹、執(zhí)著的治學和正直、率性的人格,以及他那充滿熱情的為人和見義勇為的愛心永遠存留在我的心底。
80年代后期,我萌發(fā)了一個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研究的想法,也就是將傳統(tǒng)音樂的形態(tài)和觀念放在同一個文化背景下作綜合研究。我認為:“某種文化形態(tài)與它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以及與它在同一文化土壤中產(chǎn)生的某種文化觀念不可能沒有聯(lián)系,盡管這種聯(lián)系有時并不那么直接,但卻根深蒂固。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觀念和形態(tài)之間缺乏明顯的聯(lián)系,但從內(nèi)在的文化規(guī)律上來看,它們卻牢固地統(tǒng)一在體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特質(zhì)的一些文化精神之中。”我把這個想法告訴蔡老師,蔡老師很高興并十分支持我的做法,他說由于自己在音樂方面的欠缺使他無法深入對音樂形態(tài)的研究,希望我能在這個領(lǐng)域做出成績。經(jīng)過將近一年的思考和研究后,我為音樂學系的研究生開設了一門名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和傳統(tǒng)音樂思想》的選修課。記得蔡老師還曾兩次來聽我講課,課后給我提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后來,我把其中的部分講稿整理成三篇論文,分別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美善合一的審美觀念及其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實踐的影響》和《物我同一、情景相即的審美情趣及其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實踐的影響》。這三篇文章在發(fā)表前我都請蔡老師幫我審閱過,尤其是前兩篇文章,蔡老師對其中的文獻應用提出了許多建議。音樂美學教研室具有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教研室的同仁們相互幫助、相互關(guān)心,齊心協(xié)力為學科建設做出努力。教研室也有學術(shù)爭鳴的良好氣氛,不同的學術(shù)觀點并存,互補互助、共同提高。這種討論有時是集體的,有時是個人之間的,不分資歷,不論老少。蔡仲德老師比我大12歲,也是我的老師,但我們之間的討論卻是平等的。記得我們曾經(jīng)就“人本主義和藝術(shù)本體”、“五四”文化和評價青主、 “傳統(tǒng)文化和當代藝術(shù)”、“人生意義和生老病死”等問題進行過討論。蔡老師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我不太同意他的一些觀點,也堅持我的看法;但蔡老師的批判精神在和我討論的時候不會顯得那么激烈。其實我心里明白,蔡老師對于后輩多是鼓勵,是希望我有更多的獨立思考。只有一次蔡老師是認輸?shù)?,那是在他病重的時候和我討論“人生意義和生老病死”。他認為人活著的意義不僅是對社會和他人有用,同時也包括不給社會和他人增添麻煩。他說,他當時的情況給家人、給同事、給學校、給社會都增加麻煩,自己也無法忍受病痛的折磨。所以,活著毫無意義,生不如死。他想以安樂死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我告訴他, “生死還有一個情感問題,安樂死是道德領(lǐng)域思考的問題,但從情感方面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盡管情感有時顯得很愚蠢,但它畢竟會把握人的行為,尤其是當世俗觀念還根深蒂固時,只能用感情的力量去抵御現(xiàn)實的痛苦。”蔡老師說: “你說得對,世俗的觀念盡管很可惡,但它畢竟會影響人的情感。一旦我們違背了世俗觀念,人的情感就會失衡。我想我還是要活著,用我的愛和情感去戰(zhàn)勝病魔。”蔡老師終究沒有戰(zhàn)勝病魔,但他卻為了愛和情感忍受了巨大的折磨……
蔡仲德先生在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說至今無人超越。后來他的研究轉(zhuǎn)向更為廣泛的文化領(lǐng)域,他對中國文化研究所提出的深刻而獨到的見解,也引起學術(shù)界的高度重視。我始終認為蔡仲德先生是一位純粹的學者,他具有中國文人最高尚的品質(zhì)和人格精神。他為后人留下了一份十分寶貴的學術(shù)遺產(chǎn),他對中國音樂美學思想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貢獻將會永遠載入史冊。因而,今天在蔡仲德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際,大家聚集在一起研究和回顧蔡先生的學術(shù)成果、治學精神和為人品格,無疑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美學的未來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衷心希望蔡老師的學識、學養(yǎng)、學德、學品永遠成為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也借此機會代表中央音樂學院全體師生對蔡仲德先生表示誠摯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王次熠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 《人民音樂》主編
篇9
關(guān)鍵詞:莊子;哲學;精神世界
中圖分類號:B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2-0038-02
一、莊子的生平著述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妒酚?老子韓非列傳》對莊子有這樣的記載: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l篋》,以詆`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shù)。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濉⒛?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慚笞皂б允始,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者著有《莊子》?!肚f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內(nèi)篇最集中表現(xiàn)莊子哲學的是《齊物論》、《逍遙游》、《大宗師》等。莊子看起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蒙邑的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正直,有相當棱角和鋒芒的人。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但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tài)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后的經(jīng)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diào)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的熱烈,所以他才恨的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xiàn)實情形過于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zhì),人融入于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yǎng)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nèi)在德性的修養(yǎng),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如果可以,稍微停下你日漸匆忙的腳步,去看看自然世界中的朝霞、日落、山澗、溪水,看看青山、綠樹、山花甚至是野草,用心去體會,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很多意想不到的樂趣,這些樂趣本來很平常,可當你從重重繁重壓抑的生活中將它挖掘出來的時候,它就變得那么的難得和珍貴,我像這樣的世界才使每個人本真的心最想停留的地方。而莊子,恰恰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最大的自然的樂趣和美,體味了最真摯最成名的自然的韻律和情感,所以他選擇了隱退,選擇了與世無爭,選擇了放棄功名利祿,選擇了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在貧賤中自得其樂。
二、莊子詩人似的人生哲學
作為現(xiàn)實的我們,想要放棄不容易,想要匿跡于世界更加不容易,因為首先我們要舍棄的東西太多太多,這種舍棄與莊子來說是一樣的。他的選擇同樣是來的沉重而又辛酸無奈。是當時的社會不給他希望。當時的人們不給他希望,所以隱退之舉也只是從內(nèi)心深處對那個社會的憤怒和嘲弄罷了。在日益物質(zhì)化的社會,每個人都不可能輕易的放棄自己已有的東西,但是有一種人可以做到,那就是詩人。
詩人的心都是純凈的。他們愛幻想,愛充滿希望,更愛用孩子一樣的延伸區(qū)大量世界、衡量人生。而現(xiàn)實卻是,只要有充足的錢,你就可以賄賂官員,呼風喚雨;只要有足夠大的權(quán)利,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親屬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甚至親人和親人之間也擺脫不了金錢的熏染。這個世界所有的骯臟都昭然的擺在眼底,詩人們看得心痛,看得無奈。因而他們便努力的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新區(qū)建構(gòu)另外一個純凈的世界:云是潔白的,太陽是火紅而赤誠的,溪水更加士兵量瑩澈。
莊子化為鯤,化為鵬,在北海里遨游,在九萬里高空中飛翔,他化自己的生命于宇宙中,究其一生去探究宇宙的奧秘,體味人生的旨意,這便是他的世界。這也正是他與幾千年后步其后塵的詩人所共有的相同之處。也可以說,莊子開創(chuàng)了一個域外之界,而后來的詩人們一步步把它變得更加完美。那個世界使用這些人的赤誠的精魂鑄成。
三、莊子的精神世界
莊子的美。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藶椤瘍勺趾掀饋?就是一個‘偽’字?!鼻f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zhì)。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因而莊子對于美的理解和追求都求自然兩字,即用心來體察萬物,用心來感受萬物的美,如果心被蒙上了世俗公里的色彩,變得偽善了,那就不能夠體味真美了。只有不斷的凈化自己的心靈,不斷取出事物表面的偽質(zhì),才能夠看到真的美,但這個過程何嘗容易!所以莊子有執(zhí)著,有無畏。
莊子的自由。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F(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的不自由,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tài)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能夠看出莊子對于美好的精神世界的向往與營建。而,詩人們不惜余力的寧愿耗盡自己一生的心血也要親手創(chuàng)建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不是為了向他人炫耀,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功成名就,其實,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簡簡單單,為的,只是能夠讓自己在現(xiàn)實世界中疲憊的心在自己的世界里獲得片刻的寧靜和休息。不是是命運的輪回,還是不一的巧合,詩人們在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與莊子不謀而合了。
莊子的出塵。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莊子才選擇了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后的經(jīng)歷,所以莊子才與世無爭;正因為愛得熱烈,所以他才恨得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xiàn)實情形過于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厭惡。
我記得很多文人都曾用出塵脫俗來形容女子的美麗絕然,那種美麗是天賜的,與生俱來。而面對不能改變的丑陋,詩人有著自己的消解它的辦法。也正因為詩人對于美有著強烈而執(zhí)著的追求,所以使人們也能夠恨得徹底,也才能夠罄盡一生去改變丑陋,去創(chuàng)造美。“莊生嘵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詩人李商隱用它的是形容了莊子的不知人生是夢還是夢是人生。而在這詩句里,何嘗不曾有李商隱的渴望出世與被人理解。聰明的人都會用理智來思考,而詩人們偏偏拒絕這種思考方式,而用他們的感情來思考,你可以說這是呆,是笨,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們的真與純。
后世的詩人不可能與莊子謀面,然而他們卻心靈相通。那么存在于現(xiàn)實的我們,是否,也能夠,稍稍擦去心靈的角質(zhì), 去認真地體味一番莊子于詩人們的真純的生命?不求獲益多少,但求能夠讓自己日益堅硬冷漠的心變得溫軟、美麗、澄明、真純一點。只要你能夠真正的用心,只要你能夠真正的靜心,只要你能夠放眼于萬物,只要只要,只要心能夠變的一點點的澄明純凈就好,是不是世界就能夠隨之而變得好一些?是不是人們的心中因此也能夠燃氣更多一點的希望?讓莊子與詩人們創(chuàng)造的世界不為他們所獨有。
參考文獻:
[1](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
[2](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
[3](漢)劉向.戰(zhàn)國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魏)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
[5](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華真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版.
[6](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宋)林希選.Ⅸ莊子虞齋口義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版.
篇10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學習是成長著的人生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荀子曾說,學不可以已。所以我認為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一個會學習的人必須擁有以下幾個條件:有著優(yōu)秀的學習規(guī)劃、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較高的能辦技巧。
厲兵秣馬,揚劍出鞘,機遇總是會降落到有準備的人身上。所以學習就必須要有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規(guī)劃,給自己確立一個學習目標是我們在知識海洋中遨游所必需的燈塔!
在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教授要求他的學生做一個老鼠找奶酪的實驗。教授把生理狀況相同的一窩老鼠分別分給a,b,c三組同學,并告訴a組同學說:“你們的老鼠是智商最高的,它們一定都能找到奶酪,所以你們就放心吧!”告訴b組同學說:“你們的老鼠中只有一兩只是普通的,所以你們也不用擔心,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能找到奶酪并美食一頓!”但告訴c組同學說:“你們的老鼠是智商最低的,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找到奶酪,所以你們也不必太緊張?!睂嶒為_始了,認為自己擁有的老鼠是高智商的同學都精心的準備奶酪并耐心的引導,而認為自己擁有的老鼠是低智商的同學沒有認真準備也沒有耐心引導,可想而知,結(jié)果正如教授所說的那樣。故事很簡單,但它卻讓我們明白了態(tài)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伏爾泰也曾說過: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懂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越多并思考越多時你就會清楚的看到你知道的還很少。因此,我們要抱著求職的渴望去探尋知識,這,才是學習的態(tài)度!
作為一個學生,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最簡單,最平凡的方法就是勤奮與努力了。一步一個腳印,簡單到每一個單詞,平凡到每一道習題;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相信“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永遠也不會out!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句話充分證明了學習是一種長期艱苦的過程?,F(xiàn)在的大學生活太容易讓我們變得懶散,想要成功我們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卑微了承諾,放肆了寂寞。當然,因為每個人的領(lǐng)悟能力不盡相同, 所以同一種方法用在不同人身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但結(jié)果都是對我們有益的。
光有方法還不行,我們還要擁有較高的能辦技巧。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有一位父親對他的兒子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比爾蓋茨她女兒怎么樣啊?”兒子說:“這多難啊?比浮云還神馬,比神馬還浮云?!倍赣H卻說:“只要你愿意其他的不用擔心?!惫适抡f到這里我先打斷一下。同學們,假如你是這位父親你會怎么做呢? 好了,讓我來告訴大家這位父親是怎么做的吧。首先,他找到了比爾蓋茨并對他說:“我給你女兒找了個老公?!北葼柹w茨說:“不行,我女兒還小?!备赣H又說:“可是這個小伙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比爾蓋茨說:“啊,要是這樣,那行?!弊詈?,父親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副總裁?!笨偛谜f:“我已經(jīng)有太多的副總裁了,太多余?!备赣H說:“可是他是比爾蓋茨的女婿!”總裁說:“這樣的話,就讓他過來吧!”就這樣,一個看似很難的問題就被這位父親輕松的解決了。同學們,這僅僅是一個小故事但它向我們證實了解決問題也是需要技巧的。因此,我們要堅信: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當然,一個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也是幫助我們學習成功的要點。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食吃。我們擁有的不是一個豬藍的夢想,而是一個熱血青春的志向!唐代詩人顏真卿在《勸學》里說: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讓我們捧起書本吧!與朝陽一起升起,與晚霞一起休息!
學習是一個成長著的人生,它教會了我們怎樣為人處事,怎樣與人溝通,怎樣會意和落實上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明白了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學習可以讓我們站在原點卻能知道世界的東西。這就是學習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