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禮儀范文

時間:2023-03-27 23:16: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禮儀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禮儀禮儀

篇1

不卑不亢。這是事關國格、人格的大是大非問題,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既不畏懼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囂張,而要堂堂正正、坦誠樂觀、豁達開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視同仁。

。求同就是遵守國際慣例,取得共識、便于溝通、避免周折;存異就是注意“個性”;了解具體交往對象的禮儀習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入鄉(xiāng)隨俗。當自己身為東道主時,通常講究“主隨客便”;當自己充當客人時,則又講究“客隨主便”。接待人員必須充分地了解交往對象的風俗習慣,無條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見多怪、妄加非議。

信守約定。在一切公務接待活動中,都必須認真而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算數(shù),許諾一定要兌現(xiàn),約會必須準時。萬一由于難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約,必須盡早向有關各方通報,如實解釋,鄭重致歉,主動承擔損失。

熱情有度。待人接物熱情友好要注意分寸,過猶不及。比如與人交往的距離就分4種:一是私人距離,又叫“親密距離”,小于0.5米,僅適用于家人、戀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離,又稱“常規(guī)距離”,介于0.5米至1.5米之間,適用于一般交際應酬;三是禮儀距離,又稱“敬人距離”,介于1.5米至3米之間,適用于會議、演講、慶典、儀式以及接見;四是公共距離,又叫“有距離的距離”,超過3米開外,適用于在公共場所同陌生人相處。

不必過謙。在交往活動中涉及自我評價時,雖然不應該自吹自擂、自我標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自輕自賤、過度謙虛客套。

不宜先為。在交往活動中,面對自己一時難以應付、舉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樣做才好時,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盡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動,尤其不要急于搶先,冒昧行事。

尊重隱私。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齡大小、戀愛婚姻、身體健康、家庭地址、個人經(jīng)歷、信仰政見、所忙何事等等,皆屬個人隱私,要避免與對方交談時涉及這些“隱私權(quán)”。

女士優(yōu)先。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并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竭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親一樣尊重女性。

篇2

我們應學習西方就餐禮儀方面的一些知識。中國人用西餐是學習西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文介紹了西餐桌上最基本的常識,讓你在享受西餐雅致的就餐氛圍時,舉止更正確得體,進餐有條有“禮”。

1.要預約,越高檔的飯店越需要事先預約。預約時,不僅要說清人數(shù)和時間,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煙區(qū)或視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別的日子,可以告知宴會的目的和預算。在預定時間內(nèi)到達,是基本的禮貌。

2.再昂貴的休閑服,也不能隨意穿著上餐廳。吃飯時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

3.進入餐廳時,男士應先開門,請女士進入。如果有服務員帶位,也應請女士走在前面。入座、餐點端來時,都應讓女士優(yōu)先。就算是團體活動,也別忘了讓女士們走在前面。

4.由椅子的左側(cè)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cè)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后,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后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5.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眾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臺上。

7.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fā)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著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

8.進餐時應與左右客人交談,但應避免高聲談笑。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選自我介紹。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9.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10.喝酒的方法。喝酒時絕對不能吸著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遙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酒杯看人,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11.喝咖啡時,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地,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主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12.喝濃湯時,勺子橫拿,由外向內(nèi)輕舀,不要把勺很重地一掏到底,勺的外側(cè)接觸到湯。喝時用嘴唇輕觸勺子內(nèi)側(cè),不要端起湯盆來喝。湯將喝完時,左手可靠胸前輕輕將湯盆內(nèi)側(cè)抬起,湯汁集中于盆底一側(cè),右手用勺舀清。動作非常完美。

13.如何使用刀叉?;驹瓌t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nèi)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折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西餐用的刀、叉、勺各有其用,不能替代或混用。刀是用來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記?。河沂帜玫?。如果用餐時,有三種不同規(guī)格的刀同時出現(xiàn),一般正確的用法是:帶小小鋸齒的那一把用來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來將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種小巧的,刀尖是圓頭的、頂部有些上翹的小刀,則是用來切開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醬、奶油涂在面包上面。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里送的,動作要輕,撿起適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塊,咬一口再放下,這樣很不雅。叉子撿起食物入嘴時,牙齒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讓刀叉在齒上或盤中發(fā)出聲響。在正式場合下,勺有多種,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點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黃油和分食蛋糕;比較大的,用來喝湯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分食湯的,常見于自助餐。切莫搞錯。

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講究。刀叉放在墊盤上呈八字形,刀口朝內(nèi),叉尖向下就表示你還要繼續(xù)用餐;刀叉平行擺放在墊盤上刀口向外,叉尖向上則表示你不要用餐。湯勺橫放在湯盤內(nèi),匙心向上,也表示用湯餐具可以收走。

14.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后,將刀叉擺成四點鐘方向即可西餐桌上的餐具很多,吃每一樣東西要用特定的餐具,就拿餐刀一項來講,吃西餐時最少也有三把刀,分別用來切肉排,蔬菜和切開小面包,弄不清每一件餐具的具體用法就容易出現(xiàn)尷尬局面,餐具擺放得亂七八糟,就很容易使手中餐具掉在地上了。

如下為一些失禮之舉:

1.離席時將餐巾布掉落在地上。

2.餐巾布用得污跡斑斑或者是皺皺巴巴。

3.將吃剩食物放到餐巾布上。

4.用餐巾布擦桌子。 餐巾布可以用來擦嘴或擦手,對角線疊成三角形狀,或平行疊成長方形狀,污漬應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潔的。離開席位時,即使是暫時離開,也應該取下餐巾布隨意疊成方塊或三角形放在盤側(cè)或桌角,最好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篇3

禮儀教育的內(nèi)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nèi)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做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稱為禮節(jié),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xiàn)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有個人禮儀、見面禮儀、公共禮儀、學校禮儀、公務禮儀、日常交際禮儀。今天我們只談學校禮儀。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專門場所,禮儀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內(nèi)容。

一、學生禮儀

學生是學校的工作主體,因此,學生具有的禮儀常識是學校禮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在活動中,在于教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禮儀。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得到教師的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nèi)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先舉手,待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fā)言時,身體要立正,態(tài)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如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nèi)進出或上下樓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

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井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事,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jié)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

二、教師禮儀

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fā)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個方面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教師的行為舉止:一個人氣質(zhì)、自信、涵養(yǎng)往往從他的姿態(tài)中就能

表現(xiàn)出來。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更要注意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

目光:在講臺上講課時,教師的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給人以和平、易接近、有主見之感。當講話出現(xiàn)失誤被學生打斷,或?qū)W生中出現(xiàn)突發(fā)事情打斷你的講課時,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這樣做就有損于你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站姿:老師站著講課,既是對學生的重視,更有利于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站著講課時,應站穩(wěn)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聳肩,或過于昂著頭。需要在講臺上走動時,步幅不宜過大過急。

手勢:老師講課時,一般都需要配以適度的手勢來強化講課效果。手勢要得體、自然、恰如其分,要隨著相關內(nèi)容進行。講課時忌諱敲擊講臺、或其他過分的動作。

教師的言談:教師承擔的主要任務離不開語言表達。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注意表達語言時應遵守的禮儀禮節(jié)。

表達要準確:學校中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科學的,有其嚴謹性、科學性。老師教授時應嚴格遵循科學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音量要適當:講課不是喊口號,聲音不宜過大,否則,會給學生以聲嘶力竭之感。如果聲音太低又很難聽清,也會影響教學效果。

篇4

【關鍵詞】禮儀 行為 要求 遵守

禮儀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行為禮儀、社交禮儀等等。每種具體的禮儀都會有其特殊的要求,坐、立、行、走、言、談、舉、止也會存在的不同,如何把這些禮儀融合到班級的日常管理中來,讓每名學生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哪些應該做,哪些不應該做,就需要每名班主任老師來引導講解。

首先,掌握提高自身的禮儀知識做班級的引領者――班主任老師,他是班級的核心、班級的靈魂,作為班級引導者,班級的核心要了解什么是規(guī)范的禮儀要求,如何在特定的教學教育場合運用正確的禮節(jié)禮貌知識,待人接物要合情合理、要恰如其分,班主任老師要掌握全面規(guī)范的禮儀要求,結(jié)合班級的特點從細節(jié)入手,從小處入手,抓細節(jié)抓重點,把禮儀的精髓融匯貫通到每名學生的身上。并且要率先垂范,親力親為,身先士卒,俗話說的好,身教勝于言傳。對自身的要求要嚴格要規(guī)范,糾正自身不符合禮儀禮貌的小細節(jié),小習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上行下效才會在班級培養(yǎng)出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良好禮儀氛圍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堅持不懈,常抓不懈。不可虎頭蛇尾,要嚴抓實干,把隨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細節(jié)總結(jié)出來,找出解決的辦法,及時解決,消滅問題于萌芽中,如何掌握這個管理的尺度,這就考驗每個班主任老師的管理智慧和管理藝術(shù)了。

其次,不怕困難、不畏難題做班級的堅守者――班主任工作,我16年2月29日正式接手15級平面二班班主任工作,俗話說:就是帶了一個“二手班”,都說“二手班”不好帶,我這個班級尤為突出,因為分到二班的這18名學生是在原來班級,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考核,學習成績、操行考核,排名最后的18人。也就是所謂的最難管理的那部分學生,并且我又接手16級平面春季新生班班主任的工作,又是新同學又是這一部分難管的學生,兩部分學生在一個班級生活、學習,可以想象工作的難度。我想辦法找方法,從第一個教學周開始至今,我每周除周五晚上不在學校監(jiān)督學生的晚自習外,其余周一至周四每天晚上都在學校監(jiān)督學生上晚自習的情況,并且每周不定期抽出1-2天在學校住,利用晚上自習時間、晚上查寢室時間充裕的機會,與有思想波動和學習困難的同學交流、談心,聽聽學生們的心聲,與他們做朋友,與他們以心換心,得到了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從開學堅持至今,我班級整體的精神面貌較開學之初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還是有些不足,我會繼續(xù)堅守、繼續(xù)努力的。

篇5

做為一名EMS人員,要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服務言行,在今后的工作中,微笑對待客戶,耐心的解答客戶的請求,用健康的心態(tài)來面對我們的客戶,面對自己的工作,用良好的儀容儀表和精神面貌來塑造EMS良好的服務品牌形象,使我們的禮儀禮節(jié)和良好的服務能夠給新老客戶留下美好的印象,爭取做到一名優(yōu)秀的EMS服務人。

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做到優(yōu)質(zhì)服務,優(yōu)質(zhì)服務=規(guī)范服務+超常服務,也就是要求我們認真負責,熱情耐心,文明禮貌,細致周到,善于觀察客戶的要求。我們需樹立顧客就是上帝,顧客永遠是對的意識。

當我們接到客戶來電時,我們需微笑的回到:“您好,我們是EMS,需要什么幫助”,“您好,請您稍等,我們正在查詢您的郵件”,“您好,投遞員正在投遞郵件,請您在家里耐心的等待?!?,“您好,您的郵件還沒有到達凱里,請您留下您的姓名、地址、和聯(lián)系電話,郵件到得時候,我們會及時聯(lián)系您?!薄澳酶兄x您對我們EMS的支持,還需要什么幫助請電話聯(lián)系我們”,“您好,您的郵件已經(jīng)到達凱里,因為您的地址不明,請您提供具體的聯(lián)系地址”,“您好,我們的地址是凱棉路郵政局,如果到達附近,仍然不知道確切地方,請電話聯(lián)系我們。”當我們在投遞郵件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微笑的收件人說:“您好。讓您久等的,這個是您的郵件,感謝您對我們EMS的支持,謝謝使用?!?,“您好,我們是EMS,因為您的地址不明需要您給出確切的地址,我們馬上給您投遞”“您好,如果對我們的服務有不滿意的地方,請電話聯(lián)系告知?!?/p>

另一方面,一個“不經(jīng)意”的服務不周,帶來的不一定就是那一點遺憾。首先你要愛客戶,客戶最終才會愛你,所以當我們在接客戶電話的時候,我們堅決不能說:“現(xiàn)在忙得很,你自己到工作地點詢問”,“你的郵件還不到**,你在等待就可以”,“郵件什么時候到,我們也不知道”,當客戶達到我們營業(yè)點,我們也不能讓客戶一個人在等待,不知道找誰問,我們應該主動的上前關心的問:“您需要什么幫助,如果是查詢郵件請更我來”,“是來領取郵件嗎?請問您的名字,請坐著稍等一會,我馬上就來”。當我們在投遞郵件的是很,堅決不能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把一次電聯(lián)不上的收件人的郵件退回;也不能遺忘收件人郵件,而造成郵件投遞延誤;我們也不能看不清收件人的地址,就把郵件退回。

我想當我們對客戶給予熱心的服務時,客戶也會給我們最美的微笑,也會更加支持我們的工作。因為我們是郵政EMS形象代表,我們是郵政EMS的一面旗幟。

篇6

據(jù)聯(lián)合國公布的全球國民素質(zhì)道德水平調(diào)查及排名顯示,當前,中國人的文明素養(yǎng)總在世界各國排名的倒數(shù)后十位徘徊,我們不禁要問:昔日的禮儀之邦哪里去了?中國的道德教育、禮儀教育出了什么問題?固然,造成目前現(xiàn)狀的原因很多,諸如傳統(tǒng)文化的斷裂、道德建設的滯后、禮儀教育的缺失、道德教育的“高大空”等等,其中禮儀教育的缺失可能是問題的關鍵。長期以來,本應在幼兒園、中小學中完成的禮儀教育被忽視,或者被所謂的“遠大理想教育”所取代,許多孩子的言行舉止缺少必要的規(guī)范和約束,以致于他們不知道如何行為才能使自己有自尊,如何行為才能禮敬他人,更不知如何做人處世。中國是禮儀之邦,有著豐富的禮教文化資源,當下中小學的禮儀教育應從中吸納有益的滋養(yǎng)。

一、儀式是文化傳承和文明教育的載體和手段

從人類學視角看,儀式是人類進化的產(chǎn)物和文明的象征,是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人類早期文明標志的圖騰崇拜、祖先祭祀、制禮作樂等,都與儀式密不可分,或者說,都是以儀式為載體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作為禮儀之邦,古代中國有著發(fā)達的儀式文化,具體表現(xiàn)為禮樂文明和禮教文化。《儀禮》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五經(jīng)”之一,這部以十七種儀式之禮構(gòu)成的經(jīng)典,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影響和陶冶了一代代炎黃子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內(nèi)化為中華民族的人格心理和精神氣質(zhì)。

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諸多儀式,從出生禮到人生中的每一次生日儀式,從成人禮到婚禮,從家人和親朋好友婚喪嫁娶的各種禮節(jié)儀式到家族和民族國家的各種節(jié)氣、假日、紀念日的儀式活動,可以說,儀式連接起我們?nèi)松囊粋€個片段,構(gòu)成了人生的重要內(nèi)涵,賦予了人生斑斕的色彩。我們在儀式中啟蒙、成長、成熟,我們在儀式中誕生,也伴隨著儀式離開這個世界。同時,無數(shù)個儀式將個體與群體關聯(lián)起來,讓自然人轉(zhuǎn)變?yōu)樯鐣耍瑢⒚擅寥颂嵘秊槲拿魅?;而對儀式的認同與遵循,又使人們形成了一個個共同體,并進而形成民族、國家。因此,倘若沒有儀式,人生將缺乏內(nèi)涵和色彩,國家民族將失去連接和凝聚的紐帶,文化和文明將喪失支撐的骨架。因此,借助于各種儀式開展做人教育、禮儀教育,無疑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有效路徑。通過借鑒我國古代禮儀的體驗式教育資源,可以為中小學的禮儀教育找到抓手和突破點。

二、古代體驗式禮教文化

中國是倫理型社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特征“精神氣質(zhì)”或“德禮文化”。[1]然而,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一些人將禮僅僅等同于繁文縟節(jié)的禮節(jié)儀式,將其作用降低到類似于禮儀禮貌的層面。事實上,在古代,禮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它是古代社會治國安邦的有力工具。人們通過參與各種禮節(jié)儀式而將禮儀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倫理思想等潛移默化地內(nèi)化成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這種融道德教育于實際生活的教育方式就是體驗式教育。[2]

(一)《儀禮》是體驗式禮教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

《儀禮》是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禮制的匯編。該書記載了周代的冠、婚、喪、祭、鄉(xiāng)、射、朝、聘等十七種禮儀,各種禮儀,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在宗教意識不甚發(fā)達的古代中國,這些禮儀、制度不僅是約束世道人心和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手段,更是統(tǒng)治階級教化民眾、治國理政的工具。在《儀禮》中,從各種儀式開始到儀式結(jié)束,從每個人站立的位置到每件器物陳放的位置,都巨細無遺地記載著。表面上看,似乎都是繁文縟節(jié),實質(zhì)上,制禮者正是通過這些繁瑣的禮節(jié),讓行禮者在進退、揖讓、升降、酬酢之中,“序尊卑之制,崇敬讓之節(jié)”,以陶冶品性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二)古代體驗式禮教文化的實踐模式

據(jù)《周禮》記載,以禮教化民眾是古代統(tǒng)治者治國的重要手段,古代“施十有二教”的制度向我們展示了禮教的實踐樣態(tài)及重要作用:“一曰以祀禮教敬,則民不茍。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t民不愉。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九曰以度教節(jié),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保ā吨芏Y?地官?大司徒》)通過“教之以德,齊之以禮”,讓民眾有歸正之心、敬畏之心和規(guī)矩意識,以實現(xiàn)人際和諧、社會有序之目標。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儀式教育實踐模式當屬祭祀禮儀和孝道禮儀。借助祭祀禮儀引導民眾尊卑有序。古人認為:“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保ā抖Y記?祭統(tǒng)》)祭禮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即“祭者,教之本也”。(《禮記?祭統(tǒng)》)在祭祀活動中,祭祖尤為重要,因為“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禮記?郊特牲》)通過祭祀可以理順十種人倫關系:“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保ā抖Y記?祭統(tǒng)》)借助孝道禮儀教化民眾長幼有序。孝是中國古代最深入人心的觀念之一,孝道禮儀作為禮的重要內(nèi)容,為教化民眾、化德成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夫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惫哦Y要求子女要從內(nèi)心深處尊敬父母,不僅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冬溫而夏?;瓒ǘ渴 薄抖Y記?曲禮上》),而且要能夠“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經(jīng)?紀孝行章第十》)

三、對當代中小學禮儀教育的思考

在中國基礎教育中,由于禮儀教育的長期缺失以及人們對禮儀教育的誤解,當下中小學禮儀教育存在著方法不當和效果欠佳的問題。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重視儀式教育,以禮規(guī)范言行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告誡其弟子“不學禮,無以立”。在儒家看來,禮義是人的本質(zhì),是人區(qū)別于禽獸的根本標志。為了使人成其為人,就需要借助一系列的禮節(jié)儀式活動和規(guī)范來約束和克制人性中野蠻、卑劣的成分,通過教化使人具有文明、高尚的品行?!岸Y”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禮者,敬人也”,禮的實質(zhì)是對他人的尊重?!皟x”乃是恰到好處地向別人表達尊重和敬意的具體形式。“禮”與“儀”合在一起,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對中小學生而言,禮儀教育應以體驗式教育為主,禮儀知識學習為輔,讓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儀式活動或課堂課外的禮儀實踐,熟悉合乎禮儀的行為規(guī)范,培育豐富的人類情感,并逐漸明晰自己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例如,通過參加幼兒園、小學、中學的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等,培育其熱愛學習、崇尚知識、追求真理的習慣和品性;通過上課時的師生問候禮,以及參加拜師禮、教師節(jié)等活動,學會尊重教師、尊重知識;通過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國慶節(jié)、國家公祭日等儀式活動,培養(yǎng)其感恩、慎終追遠、敬畏生命、熱愛祖國、重視親情等情感。儀式是由一系列規(guī)范構(gòu)成的,孩子們在參與儀式的過程中,言行舉止就受到了規(guī)范的約束和引導,久之,就會養(yǎng)成做人做事的規(guī)矩。同時,儀式是肅穆的,在經(jīng)歷儀式的程序中,他們就學會了敬畏規(guī)則、尊重他人;在踐履禮儀的過程中,他們就培養(yǎng)了仁愛之心、規(guī)矩意識。

(二)培養(yǎng)謙敬之德,以禮修己安人

人是社會動物,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禮”是人和人之間溝通與相處的橋梁。中國古人早就以“人有禮則安,無禮則?!眮韽娬{(diào)“禮”的重要性。據(jù)《論語》記載,當子路問孔子何謂君子時,孔子用“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來回答,而“修己”的手段則被孔子概括為“禮”,即“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我們也可用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來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欲望,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個性不加約束、任自己的欲望膨脹泛濫,就會傷害他人的自由和利益。因此,要想交往活動順利、人際關系和諧,就應遵循孔子的忠告,遵守以“禮”的形式存在的社會規(guī)范和人際交往原則。儒家認為,人的禮儀素養(yǎng)和道德品行是從一言一行的規(guī)范開始,由一點一滴的積累而形成的,即荀子所說的“積禮義而為君子”,通過用禮儀規(guī)范自己的儀表、儀態(tài)、舉止行為,就可以成為仁禮兼?zhèn)?、能立能行的君子?/p>

當然,“禮”之要義是“敬”,中小學禮儀教育中,無論是禮儀知識的傳授還是禮節(jié)儀式的體驗參與,都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敬畏萬物?!岸Y”和“儀”都是表達尊敬的手段。如今不少青少年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識,在家里不尊敬父母,到學校不尊敬老師,步入社會不尊重同事和領導,他們不愿意尊重任何人,但是卻要求所有人尊重自己。豈不知,只有“尊人者”,才能“人尊之”。而要學會尊重他人,自己必須謙虛低調(diào)?!抖Y記》云:“禮者,自卑而尊人”,這個“卑”不是“卑躬屈膝”,是“謙卑”。人際交往中,我們應把自己放在一個謙卑的位置,把對方放在一個受尊重的位置。一個人無論地位高低、財富多少,都有自己的尊嚴和人格,只有做到“我敬人人”,才能收獲“人人敬我”的結(jié)果。

(三)做到知行統(tǒng)一,以禮陶冶品性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禮”的解釋是“履也”,可見,踐履禮儀、知行合一是“禮”字本有之意。禮儀教育的目的是變化氣質(zhì),涵養(yǎng)德性,使人成為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禮儀禮貌是結(jié)合生活實際、細化道德規(guī)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中國有“道德仁義,非禮不成”(《禮記?曲禮上》)之說。孔子曾告訴顏回,只有在“視聽言動”上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才能抵達“仁”的境界。荀子在談到學習的始點和終點時指出:“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保ā盾髯?勸學》)之所以學習的終點是“讀禮”,是因為“讀禮”與“行禮”密不可分。荀子認為,“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保ā盾髯?勸學》)一個人只有嚴格按照禮儀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才能達到高尚的道德境界。法國學者孔特?斯蓬維爾說:“禮貌是美德的外表,一切美德都由此而來”,“道德猶如一種心靈的禮貌,一種自我約束的禮儀。”因此,中小學生應從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禮儀做起,將自己的言行舉止納入“合禮”的范圍,做到知行統(tǒng)一。沒有對“禮”的踐行,禮儀教育就是空中樓閣。

總之,中華民族的文明素質(zhì)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軟實力”,而民族文明素質(zhì)的提升、昔日禮儀之邦輝煌的再造,都需要我們從娃娃抓起,從禮儀教育開始。為此,各級各類學校應借鑒和吸納中國古代體驗式禮教文化資源,充分發(fā)揮儀式活動日用而不知的潛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重視儀式教育,以禮規(guī)范言行;培養(yǎng)謙敬之德,以禮修己安人;做到知行統(tǒng)一,以禮陶冶品性。

參考文獻:

[1]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1.

篇7

物質(zhì)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物質(zhì)民俗主要是指人類在與自然界發(fā)生關系并進行斗爭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風俗習慣。它在人們?nèi)粘I钪械木唧w表現(xiàn),就是生產(chǎn)、貿(mào)易、飲食、居住、行旅、服飾等文化傳承。包括居住、服飾、飲食、生產(chǎn)、交通、交易等。

社會民俗:包括家庭、家族、村落、民間組織、歲時、人生儀禮等。

精神民俗:包括巫術(shù)、信仰、宗教、禁忌、口承語言民俗、民間游藝、競技等。

民俗禮儀的基本特征:民俗禮儀是各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由群體共同認可的、約定俗成的各種風俗、習慣、行為規(guī)范等。民俗禮儀由于受民族的不同、階級的差別,以及人類文化的共通性等影響。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多樣性、變異性、傳承性和群體性等。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8

一、尊師禮儀

1、每天第一次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分別時說“再見”。

2、進出校園及上下樓梯時,主動給老師讓行。

3、指出老師的錯處時,要有禮貌。

4、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誠懇接受師長的教育。

5、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6、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7、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

8、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并主動給老師讓坐。

9、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先站立一側(cè),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后再找老師。

10、老師進入學生活動室,學生主動站起問好、讓坐;老師離開時起身送出。

二、同學禮儀

1、同學間要互相問候“你早”、“你好”,可點頭、招手。

2、與同學說話態(tài)度誠懇、謙虛,語調(diào)要平和;聽同學說話要專心,不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3、同學間的交往應使用禮貌用語。問同學問題,要用謙語“請問”、“對不起”、“打擾你一下”、“向你請教個問題”等,得到回答后要道謝;同學回答不上來時,說“不要緊,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耽擱了你的時間,謝謝”等。

4、尊重同學,不給同學取綽號,說花名;不說使別人感到傷心羞愧的話。

5、同學之間互助互愛,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6、尊重和照顧女同學,不欺侮女同學。

7、向同學借東西,要先征得同學的同意;對同學的東西要特別愛護,且按時歸還。

8、不在同學面前說長道短、搬弄是非,影響同學友誼。

9、不斤斤計較,對同學的過失或冒犯要寬宏大量。

10、講究信用,答應別人的事要盡力辦到。

三、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guī)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不把上衣捆在腰間,不披衣散扣。

3、不穿背心、拖鞋、褲衩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

4、課堂上不敞衣、脫鞋。

5、不穿名牌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為好。

6、不佩戴項鏈、耳環(huán)(針)、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7、不涂脂抹粉,不畫眉紋眉,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

8、按要求修剪頭發(fā),不染發(fā)、燙發(fā),男同學不留長發(fā)。

四、行走禮儀

1、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肩臂自然擺動,步速適中,忌諱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學路上不買零食,不邊走邊吃食物,不追逐打鬧,不攀折花木。

3、放學要排好隊,整齊、安靜地走出校園。不在路上逗留或進入游戲廳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娛樂性場所。

4、上下樓、過樓道*右行,出入教室、辦公室、會場等按指定線路走,不擁擠,出入各功能室要輕聲慢步,不影響他人。

5、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問候,不能視而不見;需要交談,應*路邊或到角落談話,不能站在道路當中或人多擁擠的地方。

6、行人互相禮讓,主動給長者、殘疾人和有需要的人士讓路。

7、向別人打聽信息,先用禮貌語言打招呼,如“對不起,打擾您一下”、“請問”等,并選用適當稱呼,如“老師”、“老爺爺”、“阿姨”等,然后再問;聽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說:“謝謝您!”

五、教室禮儀

1、課前預備,教師應到教室門口巡視,室內(nèi)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2、當響起上課鈴聲,教師走到講臺前,立正后說:“上課!”;班長喊“起立!”,教師呼“同學們好!”,全體學生應呼:“老師好!”

3、下課鈴聲響后,教師說:“下課!”,全體學生起立,教師巡視后應呼:“同學們再見!”,學生齊聲應:“老師再見!”,學生立正后等教師離開講桌出門時,班里學生方可離開座位。

4、課堂上教師向?qū)W生提問題時,學生應積極思考,舉手準備回答。

5、當教師指名回答問題時,學生起立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向?qū)W生說聲:“請坐”。

6、學生聽課過程中有疑問時,先舉手,經(jīng)教師許可,方可發(fā)言。

7、 當學生因事遲到時,應站在教室門口喊聲:“報告!”,得到教師回答“請進”方可進教室。

六、辦公室禮儀

1、學生進辦公室前,先輕聲敲門喊:“報告!”,聽到“請進”后方可進入。

2、學生輕輕步入教師辦公桌前,交、取作業(yè)或請教問題時要立正,未經(jīng)教師允許不得坐下。

3、學生接受教師遞送禮物時,要用雙手,并說:“謝謝?!?/p>

4、向老師匯報工作或回答師長的問題時態(tài)度要誠懇,語氣要平和;向老師提問時要用“請問”,老師答后要道謝;教師與學生談話結(jié)束時,學生向教師行鞠躬禮,并說:“再見?!?/p>

5、不隨便翻動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教師電腦。

七、升旗禮儀

1、升旗儀式前迅速列隊站好,整理好自己的服裝,保持安靜。

2、升國旗時要脫帽立正,未入列的同學應原地

站好,面對國旗行注目禮或少先隊隊禮。

3、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4、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5、儀式結(jié)束時,要等領導先退場,再站隊有序退出。

①概述中國傳統(tǒng)禮儀: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tǒng)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zhàn)有禮等等。這里的“禮”包含了傳統(tǒng)禮制的精神原則與傳統(tǒng)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二者關系密切。

②具體禮儀: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jié)。傳統(tǒng)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人們?nèi)粘R娒婕纫獞B(tài)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guī)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tǒng)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nèi),左手加于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入坐之禮——傳統(tǒng)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guī),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

篇9

01 :印度

印度的時間觀念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孟買擁堵狀況嚴重,客戶不會因為你遲到幾分鐘而感到不悅。相較之下,印度首都新德里就像一只上滿發(fā)條的鐘表,凡事刻不容緩。建議提前做好功課,對目的地城市了如指掌。

02 :日本

永遠把最好的座位留給老板:無論在計程車還是私家車里,日本人都嚴格遵循等級座次。如果碰巧是客戶駕車,那么,并排坐在副駕駛上最能彰顯你對客戶的尊重。

03 :俄羅斯

在一般商務場合中,不必特別問候在場的女士。隨著國際化的日益加速,這種狀況有所改變。入鄉(xiāng)隨俗是萬無一失的選擇。

04 :加拿大

在加拿大,商務午餐場合時飲酒是不多見的。最安全的選擇是要一杯白水,除非當?shù)厝颂嶙h開酒。

05 :中國

在中國人的習俗里,每上一道菜都禮貌性地品嘗一口是對主人的尊重。在中國餐桌上,盡量避免開門見山切入商務話題。敬酒和寒暄都是必要的熟絡手段,能很快拉近主客距離。

06 :印度

印度人不習慣直接拒絕他人請求。同理,如果要表達你對一項商務建議的否定觀點,也盡量選擇委婉的方式。

07 :日本

在日本,切記隨身攜帶名片。鄭重禮貌地遞送和接收名片是日本人十分看重的禮儀細節(jié)。

08 :中國

和中國商務伙伴打交道時,慎用肢體語言。初次見面時,拍打他人后背尤需謹慎。

09 :美國

美國人歷來樂于在輕松氛圍中進行商務談判。舒展緊繃的面孔,輕松地微笑,這樣更利于你和美國合作伙伴的溝通。

10 :中東

在中東,初次會面時,女士通常會感到被人怠慢。為避免尷尬,建議女士模仿當?shù)厝说臉幼幼鲎晕医榻B。通常,中東人不習慣和對方握手,而是將手放在自己前胸上以表誠意。

11 :巴西

在巴西,為了安全起見,千萬不要把行李箱或書包放在地上。建議放在椅子或掛鉤上以防丟失被盜。

12 :中國

中國餐桌上的前菜(也就是涼菜)品種豐富,分別盛放在不同的小盤子里,供大家分享。

13 :日本

守時是日本商務禮儀中的黃金法則。即便晚到一分鐘都會讓人感到奇怪。如果超過五分鐘不出現(xiàn)還會引起在座人的不安情緒。在日語中,沒有“遲到”這個詞。

14 :瑞典

在瑞典,隨時做好探討商務細節(jié)的準備:斯堪的納維亞人熱衷于開會。約定開會時間地點和會議議題有助推動商務進程。一旦達成共識,瑞典人的執(zhí)行力是極其高效的。

15 :新加坡

謙和是新加坡人最欣賞的品質(zhì)。傲慢和過度自信非但不能打動新加坡人,反而會弄巧成拙。

16 :瑞典

瑞典人祝酒時不需要碰杯,但看重人們之間的眼神交流。喊一句“Skol”(瑞典人干杯時習慣用語,意為“為你的健康著想”),同時和鄰座點頭示意,這一招最便捷也最地道。

17 :英國

在正式談判開始前,英國人喜好以閑談開場。天氣狀況,周圍情景,甚至是當天新聞都是適宜討論的話題。寒暄幾輪過后,大家會自然愉快地開始進入核心話題的討論。

18 :美國

隨著國家安全級別的提升,在美國出差時,切記隨身攜帶身份證明。出入辦公大樓被要求出示身份證明也無需見怪。

19 :德國

在德國餐桌上,將餐巾折好放在盤子左側(cè)并將刀叉并排擺在盤子右手側(cè)表示你已經(jīng)吃好了。

20 :中國

白酒是中國商務宴請中必不可少的飲品。一飲而盡只會讓好客的中國人繼續(xù)幫你續(xù)杯。留一半酒在杯子里是最聰明的選擇。

21 :挪威

挪威人說話簡單直接,慢條斯理。他們講求實際,不喜歡風風火火。

篇10

臨江市幼兒園 趙慧

通過觀看了金正昆教授的《服務禮儀》后,讓我感受頗深,我進一步認識到加強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了以往對于文明禮儀的膚淺認識和模糊觀念。服務禮儀是指服務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和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是服務人員在工作崗位上,通過言談、舉止、行為等,對自己所服務的對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慣例。簡單地說,就是服務人員在工作場合適用的禮儀規(guī)范和工作藝術(shù)。服務禮儀是體現(xiàn)服務的具體過程和手段,使無形的服務有形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良好的禮儀可以贏得陌生人的友善,贏得朋友的關心,贏得同事的尊重。

學習服務禮儀,其實是會讓人受益終身的一件事情。因為沒有哪一項工作是不需要接觸外界的,也沒有哪一份職業(yè)是不用和人打交道的。每當我看見或得到文雅得體的禮儀時,心中就會有敬重的感覺。通過學習,知道了禮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體現(xiàn),是一個人內(nèi)在素質(zhì)與儀表特點的和諧之美、綜合之美、完善之美,更代表一種深刻的道德指引。任何學習都不能是走過場,只要用心,任何學習都會有所收獲。學習也不是單純理論知識的積累,更是要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如果說原本我還很自信自己一直做得都還算不錯的話,通過學習我才知道什么是差距。差距不僅僅體現(xiàn)在理論高度的欠缺,更多的還是體現(xiàn)在日常工作中的不足。查找自已平時的工作我感覺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夠到位,工作中有多少微笑的面孔是源于內(nèi)心,有多少文明的用語是發(fā)自肺腑,有多少回能夠把過往的司機當作自己的親人去看待。僅僅是為了應付領導的檢查而格式化的去進行,而這些平時被忽略的問題造成的負面影響似乎又是我們所難以想像的?!耙匀藶楸?,以車為本”的服務理念究竟在我的服務中體現(xiàn)了多少呢?一想到如何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力求完美,我就想起領導在一次講話中提出的“嚴、實、細、恒”這四個字。引申這四個字,我自己認為就是嚴肅紀律,實事求是,細致入微,堅持不懈。作為一個工作在一線的值班站長,每天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每天都有可能接觸不同層次不同修養(yǎng)成的人。如何掌握政策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jīng)驗又能務實創(chuàng)新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同形形不同階層的人正確處理好關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要加強對中小學生不良品德的矯正。中小學生的教育關系著大學生的品德,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好壞直接影響了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中小學生品德不良的矯正意義重大。根據(jù)心理學專家的實踐經(jīng)驗,概括出了品德不良行為的轉(zhuǎn)化需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即:醒悟、轉(zhuǎn)變和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