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花筒范文

時間:2023-03-24 08:0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活萬花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活萬花筒

篇1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就像一個個萬花筒一樣,每轉動一下就會有不同的圖案色彩展現(xiàn)再眼前。

在我的童年里,有許多有趣的事,它們是生活萬花筒,它們也像天空中的星星,一顆顆又大又亮,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媽來到了魚塘邊釣魚,我把魚鉤放在水里,過了一會,我把魚鉤拿起來看看,沒有,又過了一會,還沒有。我就有些不耐煩了,媽媽就說:釣魚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著急,不然,就別想釣到大魚。我又把魚鉤放進水里,過了好一會,忽然,我發(fā)現(xiàn)魚線晃晃蕩蕩的,旁邊也出現(xiàn)了一些小水泡,我記起爸爸告訴過我,魚上鉤時,要放它在水中游一會,不然,魚容易脫鉤。我按照爸爸的話做,耐心地等候著。忽然,魚鉤向下沉了,我大叫到:爸爸,快來幫忙,我釣到大魚了!于是,我和爸爸一起把這條大魚弄到了水桶里,我們就一起拿著各自釣的魚開心地回家了!

釣魚讓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著急,要有耐心。心急吃不到熱豆腐。這便是我生活萬花筒里一件有趣的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互動;平臺;生活;有效

文章編號:1008-0546(2012)08-0027-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12

新課程理念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中選材;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學習活動是課程理念實現(xiàn)重要途徑之一,教師作為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應該轉變觀念,大膽放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實現(xiàn)師生有效互動,構建高效互動課堂。

師生互動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影響與作用,是教師與學生個體或群體間發(fā)生的多維度、多層面交互作用過程。如何進一步改變學生單一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師生的交流與合作,實現(xiàn)課堂真正的互動,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做了以下探討。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奠定有效互動基礎

“情境應該具有引起思維的性質”。“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在教學中的運用,能讓學生真正回歸到生活之中,有助于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想象,并能激發(fā)他們探究欲望,使學生本能地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從而主動地去尋找結論,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真正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

在學習“溶液的酸堿性”時,筆者創(chuàng)設如下的教學情境:

師:同學們,在炎熱的夏季,當你們口渴的時候,你們都喝些什么?

生1:雪碧。

生2:可樂。

生3:綠茶。

生4:酸奶。

……

學生邊回答邊展示實物。

師:同學們各有各的愛好,可是你們知道這些溶液的酸堿性嗎?有什么方法來測定它們的酸堿性呢?

生活化的問題的提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討論熱烈,教師可以接著引導思考雪碧中的氣體是什么?如何去證明?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分析設計出實驗方案,然后付諸于行動。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創(chuàng)造有效互動條件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育是一種旨在引起學習的師生間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動,教師和學生是其中兩個最基本的動態(tài)因素。學生不僅是教學過程中的知識載體,更是教學過程中的合作者、參與者?!币虼藥熒P系是否融洽、和諧直接影響教學的成敗。

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要積極營造一種舒暢、順心的課堂學習氛圍,不同性格、氣質和知識水平的學生與老師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和尊重,相互理解與合作,在相互協(xié)作中互通有無,這樣學生就能夠減少學習的疲勞和壓抑感,增加學習的愉悅和成就感,為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chuàng)造條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案例還原課堂“生活”本色,搭建有效互動平臺

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經常收集一些與生活有關教學資料,把那些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事物、現(xiàn)象等引入課堂,為學生搭建有效互動的平臺,讓他們去探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這必將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案例是指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個事件或自然現(xiàn)象的真實記錄和客觀的敘述。在被描述的具體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同時也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學是一種引導啟發(fā)式教學,改變了教學過程中老師主講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把知識的講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標新立異、敢為人先的勇氣。

在學習“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時,“新聞鏈接”讓學生真實感受環(huán)境污染所帶來的嚴重問題。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1名代表,作為政府官員答疑解惑;選1名代表作為民眾,針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提出控訴。在活動中,學生不僅提出了許多問題,還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提出了解決的辦法。通過探討,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是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參與小組活動,為小組學習提供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有話要說、有話可說;實現(xiàn)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在教學中,對話互動不是單純的師生問答,而是師生以教材內容為“話題”,共同分享彼此的想法、感受,提出個人的見解,在交流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使知識在對話過程中得以內化生成。利用案例資料,為師生對話互動建立起有效溝通的橋梁,使師生對話不單純停留于教材的表層。

四、利用生活物品創(chuàng)造實驗,實踐全面有效互動

篇3

心宜老太的毛猴樂緣

這里說的“毛猴”指的是老北京傳統(tǒng)的毛猴制作藝術。心宜,是張鳳霞女士五十歲以后學藝做毛猴給自己取的藝名,她與毛猴結下快樂緣,成為了京城著名民俗手工藝人。她把毛猴擺弄于掌上,細細打扮,編排故事,提起毛猴,她如數(shù)家珍,充滿快樂。

張鳳霞退休前做企業(yè)管理工作,因老父親突然離世,母親病倒,導致她的職場生涯“意外急剎車”,無奈退休。半年后,一次偶遇北京毛猴老藝人,聽制作毛猴的創(chuàng)意和快樂,點燃了她開啟嶄新人生的小火苗,并迅速燃成熊熊之勢。

老北京毛猴是用知了(蟬)的殼和越冬的玉蘭花苞加工而成的。蟬蛻的頭就是“毛猴”的頭,玉蘭花越冬的花骨朵兒變成了“猴”身,蟬蛻的爪子做毛猴的手和四肢。玉蘭又名辛夷,因此,與毛猴一見傾心的張鳳霞為自己取藝名“心宜”。

萬事開頭難——自家陽臺開辟工作臺,置辦工具很容易,但是三四公分的小毛猴工藝品,每個零件都是微縮品,做起來著實難以拿捏。一開始竟出了危險,因為怕粘合不牢,她涂好502,就去捏粘合處,這下是真粘牢靠了,幾秒鐘后,她的右手食指和拇指粘在一起,成了美麗的蘭花指,老伴兒和兒子急得跺腳,趕緊送她去醫(yī)院。醫(yī)生說,“對不起,您先回家用熱水泡泡,實在不行再想辦法?!薄靶囊死咸被鹚佟疤m花指”下水,泡了兩個多小時,總算勝利“解套”。

遇到麻煩,沒想退回來,心宜長了心眼兒:苦練摸索,不能急于求成。最初的作品雖不很滿意,但看著小毛猴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心里那個美,就別提了。

接下來是執(zhí)行“千金買猴計劃”,毛猴的主要原料是知了(蟬蛻)和辛夷,心宜去藥店買了一千塊錢的毛猴原料,坐公交車去的,打車回來的,蟬蛻比人金貴,不能碰碎壓爛了。

從此,心宜每天在自己的工作臺前樂呵呵忙碌,半年以后,她做的毛猴已經很藝術范兒了,一年后,她被玩具協(xié)會、民協(xié)選為會員,這幾年她帶著作品應邀參加數(shù)百次展會,深得中外同好者好評。

心宜的毛猴世界越來越豐富,為了做好毛猴工程,她苦練基本功,增長構圖技能,從兒童簡筆畫學起,被兒子笑稱“小畫家”。

她用毛猴講故事,讓毛猴排話劇的本領更是無人能及,她的作品里,老北京各式各樣悠閑祥和的生活場景盡顯。她每天除去一日三餐,就是做毛猴。老伴嫉妒地說:“每天盯著看猴,都比看我的時間長,對毛猴百看不厭?!闭f歸說,看到她美美地接見媒體,老伴為她高興:“這老太太特能干,超給力?!?/p>

心宜說,她和毛猴的快樂緣還長著呢,現(xiàn)在做毛猴,到處和大家分享快樂;二十年后,做不動了,在家欣賞得意的作品;三十年后,就算躺在床上的時候,還能美滋滋地想,我用那么多小毛猴,給大家講故事,老外們都挑大拇指贊我這個普通中國老太呢……

人物故事2

古稀頑童的萬花筒情緣

走進“萬花世界”

在北京勁松社區(qū),李鴻寬老師的家早已被他“造”成了萬花筒工作室。李鴻寬熱愛傳統(tǒng)文化,他希望擔負起萬花筒文化的傳承之責。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和萬花筒結下不解之緣。在老藏品市場,他看到一件久違的老玩具——一只最普通的直筒式萬花筒。他不禁欣喜非常,要知道,在女兒小時候,曾有個心愛的萬花筒,遺憾的是,搬家后再也找不到了,為此,女兒長大后還時常提起。李老師欣然買下,賣主接過錢說,“您快拿走,不瞞您說,這‘老古董’僅此一件,謝天謝地總算賣出去了?!崩罾蠋熥匝宰哉Z說:“行,一件,就夠我拆的了?!闭f得賣主一頭霧水。

李鴻寬拿著萬花筒,邊走邊琢磨,這小東西太神奇了,里面裝著什么“機關”呢,一眼望進去,竟然看到那么美麗的“花花世界”,怪不得以前沒有電子玩具的孩子們對這小玩意那么迷戀喜愛。

說拆,是真話,李老師退休前是北京機械廠的技術工人,拆東西是他的長項,拆東西是為了研究、了解、創(chuàng)造。可這回,他遇到了拆時容易裝時難的麻煩,小小的萬花筒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拆完之后,李先生畫出一張萬花筒結構圖,以做“拆后感”??墒?,萬花筒“解肢”后,弄了半天才完成“重裝程序”,復制克隆出的作品也屢屢失敗,讓這位老頑童在受挫的同時,興趣倍增。

萬花筒這個小小物件,竟然涉及聲學、光學等知識,為了拆裝自如,李先生動用了所有的知識、經驗,又用了一個月時間緊急充電,到圖書館看大量相關書籍,硬是自學了相關的高等數(shù)學和聲學、光學。他不僅徹底搞懂了原理,還開始改造創(chuàng)新,終于用塑料桶制作出第一件作品——長80公分直徑12公分、比煙筒還粗的“擴版”萬花筒。作品“竣工”那天,他美美地犒賞自己喝了頓小酒,愛人也長出一口氣:從此總算不再“家無寧日”。

和外孫女搶玩具

2000年地壇廟會,很多玩老物件的人帶著自己收藏的寶貝來展示。李鴻寬和老伴也蹬著三輪車去,展示獨家秘制寶貝萬花筒。不一會兒就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媒體、圍觀群眾的相機更是啪啪頻閃。北京東岳廟民俗博物館賈館長對李先生的作品稱贊不已,在賈館長的請求下,李鴻寬答應制作一件萬花筒作品,作為館內收藏。兩周后,高1.32米、直徑0.25米的巨型萬花筒正式入駐北京民俗博物館。

癡迷的老頑童在自己的萬花筒世界里玩得廢寢忘食,制作萬花筒選材低碳、環(huán)保,舊箱子、紙盒都被他撿回來當材料,應急時還要拆外孫女的“傷殘玩具”。孩子撅著嘴悄悄把玩具藏起來,叮囑姥姥“防著我姥爺搶玩具”。

普通的北京退休老人

2005年,被行內稱為“中國萬花筒第一人”的李鴻寬,應日本萬花筒博物館館長大雄進一邀請參加第六屆世界萬花鏡大賞公募展,李鴻寬用一個廢棄的空瓶和從舊玩具上拆下的小電機,做出充滿寓意的“天女散花”萬花筒,以新穎的設計和環(huán)保理念成為惟一一個獲獎的中國人。

這次比賽,讓老李深受刺激:在日本,萬花筒早已不再是玩具了,而成為家居裝飾品和工藝收藏品。在談到萬花筒的起源時,日本萬花筒博物館的館長大雄進一曾非常客觀地說,萬花筒很有可能最早在中國的古代已出現(xiàn)了,可是沒有史料記載來證明。這讓“萬花筒大爺”更感到責任在肩。

篇4

你們知道什么是萬花筒嗎!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它的樣子是由兩個小圓柱組成的。它的外衣是五彩繽紛的,有喜羊羊于灰太狼的圖象,叮咚貓的圖象,真是美麗無比,你知道它里面是怎么樣的嗎?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你往里面一看有多彩多姿的小球在里面滾動,在里面你能看到有一模一樣,姹紫嫣紅的圖畫,你要是一直轉它,它就會變化莫測,無限變化,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你知道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妙橫橫生的景物呢?原來,萬花筒里有三面鏡子,通過折射底部的小碎片,才使我們看到這美麗的景象。

生活中它讓我進入了繁華似錦,美妙無比的世界。

萬花筒是最好的朋友。

浙江舟山普陀區(qū)沈家門第四小學三年級三年級:林家銳

篇5

一、發(fā)揮想象,拓寬教學空間

如今社會已進入大數(shù)據時代,每個人都接收著來自外界的大量信息,數(shù)學課堂也同樣不應滿足于書本上教學的內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生活,大大拓展教學空間。

例如,在學習初中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的“一元一次方程”時,我出了一系列的應用題讓大家思考,其中有一題是這樣的:“老師想給學生買筆作為小禮物,一支筆的價格是2.5元,但是如果他買20枝以上的話,超過20枝的部分就是一支2元錢,這個老師帶了40元,那么他能買幾枝筆呢?”“現(xiàn)在也不知道他買幾枝,那么筆的單價還不知道呢?”學生苦惱地說?!八砸覀円黄饋硭阊?,咱們看,買20枝以上才能便宜,那他買20枝的時候應該花多少錢呢?”“2.5×20=50(元)!”學生很快算了出來?!澳敲催@個老師帶了40元,40

“那么,他能買幾枝筆呢?”“40÷2.5=16(枝)”“對啦,那么,如果現(xiàn)在他帶了96元錢,那他能買幾枝筆呢?”學生陷入了沉思,我順勢引導大家:“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啦,將超過20支筆的枝數(shù)設為x,即2.5×20+2x=96,解得x=23(枝),那么老師一共能買幾支筆呢?”“20+23=43(枝)!”學生很快明白了。

二、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生活資源

純粹的數(shù)學理論知識略顯單一、枯燥,況且初中生的思維能力有限,有時候很難快速地理解和接受。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那榫吃O置,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的“軸對稱”時,我拿了一個萬花筒,并將它的畫面用投影儀投射到大屏幕上,慢慢轉動萬花筒,不斷變換著圖案,然后問大家:“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萬花筒的圖案是由好多相同的形狀組成的!”學生興奮地說?!皩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軸對稱圖形。許許多多的軸對稱圖形拼在一起,可以形成非常美的圖案。”我趁勢問大家:“大家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萬花筒圖案???”“想?!薄澳俏覀儊肀纫槐龋凑l畫的軸對稱圖案最美!”

三、挖掘教材,理論實踐結合

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在生活的不同時刻可以用到不同的數(shù)學知識。教師要做到的就是深入挖掘教材,將書本上的理論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例如,在學習初中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shù)”這一章時,我給學生看一個家庭一周的收支情況,周一:進賬300元;周二:支出150元;周三:進賬425元,周四:進賬120元;周五:支出350元;周六:支出225元;周日:進賬250元,然后問大家:“這個家庭一周的總結余是多少?”學生很快算了出來。“300-150+425+120-350-225+250=370(元),增加了370元!”“那么總支出和總收入是多少呢?”“總支出是150+350+225=725(元),總收入是300+425+120+250=1095(元)。”

篇6

———陳淑雅

那令人值得回味的初一生活已經過去,我們現(xiàn)在已經迎來了一個充滿新希望的初二生活。

追憶那初一生活,的確,在那里是充滿了酸甜苦辣。它猶如是一個萬花筒,在這個萬花筒里面有著無數(shù)的人,有的溫柔,有的固執(zhí),有的暴躁,有的…… 但就是因為有了這無數(shù)的人,使我有了歡聲笑語,因為有了這無數(shù)的人,使我有了勇氣,因為有了這無數(shù)的人,使我有了自信,因為有了這無數(shù)的人,使我有了……

仔細品味了一番初一生活后,也讓我們?yōu)槌醵蚝昧艘粋€基礎。它讓你有了怎樣去面對的經驗,告訴你怎樣從失敗的魔掌中逃出來,也讓你知道了應該怎樣去更好地度過那新的學期。

回過頭來看看,以前的自己是真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過去的終究已經過去,我們不應該沉浸在那“不足”的世界里,應該抬起頭來,勇敢自信地向前走去,重新開始我們的新學期生活。

初二,已經不比那輕松自在的初一了。現(xiàn)在學習的時間越來越緊,學習壓力也逐漸增大,但它更需要我們去用心的對待。

現(xiàn)在每周都有一個小考。我們從小學起,就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考試,考試使學生看重了分數(shù),一味地去追求高分,猶如封建時期的讀書人一味地去追求功名利祿一樣。

篇7

我什么書都讀,什么小說,什么兒童文學,什么散文。只要我想看,沒什么書我看不進的。

人在每個年紀,都喜好不同的書。三歲時,我喜好小人書,看啊,一只只可愛的小白兔活潑可愛,一首首有趣的兒歌悅耳動聽,在那時,那可是我最大的享受了。

七歲到十歲,我都喜歡童話,尤其的皮皮魯和魯西西,好看極了,人物栩栩如生,動物也可以說話,玩具可以代替皮皮魯上學,利用龍珠打敗看不起我們中國人的外國人的魯西西,還有舒克和貝塔。。。。。。。那時的我,可真是快樂,天天泡在童話里。

現(xiàn)在,我開始看小說,看散文。小說我看唐家三少的玄幻系列,什么《狂神》、

《光之子》和《空速星痕》,我都讀爛了。散文,我最喜歡的就是朱自清的《匆匆》了,比喻恰當,令人回味。嗯,讀書簡直就是在享受美食!

篇8

關鍵詞:想象力 教育 寬松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13)06-0505-01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強大動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想象,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沒有想象就沒有創(chuàng)造。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一位老者曾搞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測試: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請被測試者回答這是什么。結果是這樣的:當問到某單位機關人員時,他們一個個面面相覷,都覺得這個簡單的圓圈看上去簡單,但它一定代表著很深的含義,一個個都不知道答什么,結果用求救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領導。領導沉默許久,說道:“沒經過研究,我怎么能隨便回答你們的問題呢?”當問到某中文系學生時,他們轟然大笑,拒絕回答這個只有傻瓜才回答的問題。當問到初中學生時,一位尖子生舉手回答:“是零?!币晃徊钌暗溃骸笆怯⑽淖帜窸。”他卻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評。最后問到一年級的學生時,他們異?;钴S地回答:“句號”、“月亮”、“燒餅”、“乒乓球”、“老師生氣時的眼睛”、“我家門上的貓眼”……事后,老人給這次測試起了個題目:“人的想象力是怎么喪失的?!”那么面臨盛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今天,對于我們這些幼教工作者來說,應該如何去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呢?

一、應該給孩子留下幻想的空間。

想象力其實就是孩子開動腦筋的一種表現(xiàn)。當一種創(chuàng)意變成現(xiàn)實時,人們都會稱贊;一個創(chuàng)意沒有成為現(xiàn)實時,人們又會嗤之以鼻。兒童世界的想象,往往是無中生有的,所以經常會讓人感到幼稚、可笑。于是,在我們的藐視甚至譏笑聲中,孩子的想象力可能正被我們做父母的或做老師的親手扼殺在襁褓之中。因此,為保護和增強幼兒稚嫩的想象力,教師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如:教師熱愛關心每一個幼兒,讓幼兒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各種不同的問題,即使說錯也沒關系;給幼兒一定的自由度,使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進行各項活動;給幼兒提供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幼兒因好奇做錯了事或者因好心辦壞了事,可以適當給以寬容等等。這樣幼兒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自我意識得以實現(xiàn),自信心增強了,其想象力也會隨之萌芽。美國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兒時曾因頑皮被學校開除,只能由其母親在家對他進行各方面的教育。

有一次,其母親看見他把雞蛋放在自己的屁股底下孵小雞,對他的舉動不但沒有訓斥,反而給以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正是由于母親的理解、寬容,才使得他的想象創(chuàng)造思維得以不斷擴散,以至后來愛迪生成了大發(fā)明家。

二、幫助孩子產生奇思妙想。

要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教育可以給孩子提供充分的發(fā)現(xiàn)、探索的機會,幫助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這樣才能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揮想象的能動性。記得有一次我在開展《有趣的鏡子》這一主題活動時設計了《萬花筒》這一課題活動,通過引導,孩子們很樂意并且能夠盡情去玩萬花筒,玩的過程中我鼓勵孩子們大膽想象萬花筒的內部結構,孩子們對萬花筒的奧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果萬花筒的奧秘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奇妙想法出來了:有的說,如果我把魚缸做成三棱鏡,那魚缸里豈不是有好多條魚?還有的說,如果我把房子設計成三棱鏡,然后在房子里放盆花,那房子不就成了漂亮的花園了?各種想法接踵而至,此時的我對孩子的想法一一給予肯定和鼓勵,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揮。我們家長平時還可以經常帶孩子玩一些能讓孩子產生奇思妙想的玩具。如:玩電子玩具車,首先讓他充分地玩起來,乃至對車的本身性能產生好奇,甚至可以讓其把車全部拆開去尋找其中的奧秘;還可以讓幼兒任意去玩鬧鐘等等。對于幼兒在游戲中的一次次發(fā)現(xiàn)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勵,注意鼓勵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的發(fā)問,鼓勵孩子的大膽想象。在游戲中,我們教者應該和孩子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往往更會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想象力就會逐漸豐富起來。

三、鼓勵孩子多聽、多看、多想、多做。

篇9

四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 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xiàn)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xiàn)為--組完整的經驗和--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xiàn)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四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與班級共成長”、“為父母分擔”“信息萬花筒”、“讓生活多-些綠色”。這四個主題將來源于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fā)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的教學,幫助孩子們建立集體觀念,學習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級自己愛,自己的班級自己管,班級生活規(guī)則大家定、齊遵守,從而培養(yǎng)孩子們初步的集體意識和自主管理意識、責任意識。

2.通過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的教學,體會父母為家庭忙碌的辛勞,管好自己,少給父母添麻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為家庭事務出主意,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行動為家庭做貢獻。

3.通過第三單元《信息萬花筒》的教學,引導孩子們在社會生活中養(yǎng)成遵守秩序,愛護環(huán)境、愛護公共設施等良好行為習慣,學習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滲透《環(huán)境保護法》、《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制教育。

4.通過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的教學,讓孩子們愛祖國從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做起,了解家鄉(xiāng)的美麗山水、豐富物產,認識為家鄉(xiāng)作出貢獻的可親可敬的人們,為偉大祖國8新月異的變化而驕傲自豪。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采用第一人稱的表現(xiàn)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fā)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lián)系當?shù)睾蛯W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xiàn)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

篇10

洪新,某著名跨國軟件公司中國研發(fā)中心運營總監(jiān)。

印象素描:

洪新的英文名字Jim和正在流行的一本描述IT界精英職場生活的小說《圈子圈套》的主人公一樣。他儒雅的外表和邏輯性極強的談吐也和我想象中那部小說中的Jim非常吻合。唯一不同的是,這個Jim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一直在強調:“我真的沒做什么。”但是,當有點兒拘謹?shù)拈_場時間過去,我聽他講出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也領悟到他關于教育的一個又一個閃光的想法。

關于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缺點,也都很普通,就像是萬花筒里實際上并不特別的花紙片。但是睿智的父親總會找到最好的辦法把孩子“變”得出色起來。就像是轉動萬花筒,呈現(xiàn)出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圖案。讓我們來看看,洪新是怎么轉動了愛的萬花筒。

第1個美麗畫面:

懂事、主動的小姑娘

洪新家的兩個小家伙都很可愛,姐姐更是懂事,頗具“長女如母”的風范。父母的工作很忙,她不但自己的生活、學習不用操心,還會主動照顧弟弟;她主動、大方,家里來了客人,她會熱情招待,帶客人參觀自己的房間;她從不挑食,不像有些孩子,有很多東西連嘗都不肯嘗;在學校里,她也是老師喜歡的學生,熱情、有禮貌、獨立、愛幫助別人。

洪新:嚴厲不是愛的反義詞

女兒是我們自己帶大的,我們一致認同,立規(guī)矩越早越好。所以,我們對女兒的教育是有點兒“殘酷”的。

她剛開始跟我們一起吃飯時,肯定有很多東西不對口味。但是她那么小,你跟她講這個東西有營養(yǎng)、要多吃,有用嗎?!我們當時的做法就是把她能吃的東西每樣都給她吃。她當然有時會吐出來,我就會告訴她:“你什么時候把這口吃掉,什么時候開始吃下一口。”就這樣,我們讓女兒習慣了各種口味,她現(xiàn)在去哪兒生活都會適應得很快,至少不會餓肚子。

女兒小時候當然會摔倒,但是我們都會當作沒事似的,輕松地招呼她自己爬起來。要知道,疼痛有一半是心理作用,如果你大呼小叫地去扶她,她即使并不疼也會覺得疼了。所以,我們的女兒不嬌氣,這讓我們很欣慰。

不過,別看她現(xiàn)在是個主動的小姑娘,小時候她可認生了,帶她去我們最經常去、最熟的朋友家做客,她都會從頭哭到尾。我們最成功的做法是把她送到了蒙臺梭利學校,在那里,她學會了交流、分享、獨立,性格也變得開朗了。

我們很鼓勵女兒照顧弟弟、教弟弟做些事,這可不是重男輕女,而是因為教別人做事是非常好的一種學習。想要教會別人,自己至少要懂95%以上,無論是生活技能還是做人,這比自己會做又提高了一步,是很強的一種能力。

第2個美麗畫面:

冰球健將和速算王

小男孩上的興趣班跟一般的孩子有點兒不同,是冰球。小家伙看上去不是很健壯,但是爆發(fā)力、速度都不錯,可算是冰場上的小健將呢。難得老爸到場觀看訓練,小家伙滿場“飛”得讓人眼花繚亂。雖然老爸會拿著秒表說:“快點,再快點!”但是心里對兒子的表現(xiàn)還是很滿意的。

雖然說是重點小學的學生,但是2分鐘做完60道題的效率還是讓人吃驚。何況,這不是在課堂上的速算比賽,而是完成家庭作業(yè)。

洪新:有方法才能真正去愛

兒子5個多月的時候,我被派回北京工作。小家伙對北京的氣候很不適應,得了肺炎、咽喉炎、哮喘,有一段時間甚至是帶著呼吸機生活。我們看了很多資料,也聽了一些建議,最后給他選擇了滑冰運動?;鶗r身體會發(fā)熱,但是腳下卻永遠是涼的,冷熱空氣的交互會使他的呼吸系統(tǒng)得到很好的鍛煉。

至于選擇冰球,一是因為我們在美國底特律居住時,這個城市的冰球隊是全美最棒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覺得兒子缺乏一些男孩子的剛性、堅強、勇氣,有點兒軟弱,遇事愛哭。冰球運動是一項需要主動、奮力拼搶的運動,在場上被撞倒后,哭、喊都不會有人管你。我們希望這項運動能彌補他性格中的一些不足。兒子是外婆、外公帶大的。老人的愛非常純粹,但的確會忽視一些問題。所以我們當時雖然很忙,還是堅決地把他接回了身邊。

運動對孩子的性格、自信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所以我更注重孩子的體育鍛煉。我每次回家是從來不問他們的作業(yè)成績,但是絕對會盯著問他們有沒有堅持上滑冰課。

其實兒子以前做作業(yè)很磨蹭,他外婆不錯眼珠地盯著,他30分鐘只做完了30道題。后來我們琢磨出了讓孩子學會進行時間管理的辦法,這其實也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比如小家伙愛玩電子游戲,我并不反對,游戲至少能達到心、手的協(xié)調。但是如何在學習和玩中實現(xiàn)平衡?這就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了?!白鳂I(yè)做不好就別玩”,這是父母常說的話,覺得能刺激孩子,但其實并不具成效。因為這話并沒有讓孩子建立起目標和收益的因果關系。如果你能讓孩子看見實在的“效益”,你就能驚訝地看見他是如何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的了。比如我們規(guī)定了他早完成作業(yè)1分鐘且錯誤率在2題以內就可以多玩10~15分鐘游戲,就有了后來2分鐘做完60道題而且全對的“奇跡”。

第3個美麗畫面:

遙控級老爸的權威

由于工作的原因,老爸這幾年在家的時間很有限,基本是每半個月才回來一兩天。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老爸絕對的權威。很多時候,媽媽半天的嘮叨頂不上老爸的一個電話。看來,老爸雖然不在孩子們身邊,卻能輕而易舉地遙控他們。

洪新:權威在引領成功中建立

孩子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帶他們去滑雪,這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美國的很多雪場都很大,有不同的雪道,每一條雪道又都有很多種滑法可以選擇,比如是選刺激點兒但有摔跤危險的滑道,還是選平穩(wěn)但讓人倦怠的滑道?孩子們會面臨多種選擇。這是一個需要他們在勇氣和現(xiàn)實間找到平衡的時候。

他們從5歲開始跟著我們滑雪。那時候他們沒有判斷能力,完全要依賴我。我會在最前面選好一條滑道,先滑一個大S兩圈,停在那里等,他們會跟在后面滑。每滑一段,我會問他們:“OK?”他們會大聲說:“OK!”很有成就感。然后我們再繼續(xù)。媽媽在隊伍的最后面。那是我們全家最和諧、最快樂的時候,也是他們逐步建立起對我這個領頭人絕對信任和安全感的過程。

如果父親總能幫助孩子體驗到成功,那么他的領頭人地位就會堅不可催了。

關于婚姻

洪新一直在用“我們”來表達觀點,說明他們夫妻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保持著絕對的一致。這么多年,妻子隨洪新在美國和中國間跑了好幾次,需要不停地適應環(huán)境,但是她永遠會支持先生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