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教學培訓范文
時間:2023-08-03 17:30: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漢語拼音教學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通過本次暑期培訓學習了清塘小學老師關于漢語拼音教學基本策略的內容之后,我對漢語拼音教學策略有了更新的認識。拼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學得如何對以后學習語文知識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于新策略下的拼音教學,我在培訓學習中有了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漢語拼音是整個小學階段中最為基礎,是學生漫長的求學生涯中的第一步。但由于剛入學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掌握的難度較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策略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所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根據(jù)一年級的小朋友最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我們要有意識地選擇了引人入勝的故事,講給他們聽,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再告訴學生,只要掌握了拼音,大家就能自己讀懂很多有趣的故事,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頓時產生了對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同時讓孩子們知道只有學習好漢語拼音,才能把普通話說標準。進入小學生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需要用普通話交流。但對于剛入學的孩子們,他們滿口都是方言,交流時各種語言都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可以編一些因讀不準音而鬧出笑話的故事講給學生們聽,讓他們知道,只有學好拼音,才能把普通話說好,與人交就不會鬧各種笑話。并且向學生介紹普通話就是我國的國語,說好普通話還可以和全國各地的小伙伴交朋友,進一步地讓學生們感受學習漢語拼音的重要性,以此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 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優(yōu)化教學過程。
學習漢語拼音本身就是枯燥無味的,如果靠死記硬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兒童的天性是好動愛玩,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滿足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強調在“玩”中學,在“玩”中有意識地傳授給孩子拼音拼讀方面的規(guī)律,讓學習在游戲和互動中進行,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時我們可以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游戲、活動等多種教學形式中完成,拼音知識已經不知不覺地在游戲的過程中植入了孩子的腦海中。具體做法有:
1、設計游戲,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拼音。
在課堂40分鐘中,如果讓學生不繼地在讀聲母、韻母、音節(jié),這節(jié)課就得不到什么好的效果。我們可以設計多種游戲,讓學生參與到游戲中來,讓孩子們學得既主動又輕松。
2、引入故事,讓孩子在情境中學拼音。
一年級的小朋友最愛聽故事,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編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講給他們聽,這就給漢語拼音增添了很多的趣味性,學生興趣盎然,在這種的情境中學生很快學會了拼讀的技巧。
3、巧編兒歌,讓孩子在快樂的歌聲中學拼音。
兒歌朗朗上口,富有韻律,通過兒歌來增進孩子對漢語拼音的理解和認識,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內容的需要而編成兒歌,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表演活動,讓孩子自主地學拼音。
好動、愛表演愛是孩子的天性,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果天天捧著讀本,進行機械地填鴨式地學習,不僅泯滅孩子的天性,更無益于他們地健康成長。所以,新策略倡導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時地設計了一些符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表演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地理解所學內容。
三、 感受成功,滿足情感需要。
剛入學的孩子們最渴望的是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我們可以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親身地感受成功的喜悅,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增強他們的學習欲望。
篇2
關鍵詞:漢語拼音;整體教學;微課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16-0012-02
漢語拼音知識是低年級小學生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能否牢固地掌握這個工具,將對學生今后學習的好壞產生深刻的影響。一年級學生來自不同的幼兒園,所接受的學前教育也隨之不同,有的學生已經學過拼音,會讀會背甚至會寫,有的跟著別人會讀,而有的就像白紙一樣,完全沒有接觸過。如果按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就會出現(xiàn)已經會的學生學起來沒勁,而完全沒有學過的學生學習起來卻顯得非常吃力。因此,需要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漢語拼音的整體學習目標與知識點進行教學思路的變革。筆者在本次漢語拼音教學中,根據(jù)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最新的微課,采用了拼音整體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一、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的知識點設計(見下表)
二、一年級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筆者從事漢語拼音教學多年,所教授的一年級學生在學習風格上主要表現(xiàn)為三種類型:①親眼見到而記得更牢的“視覺型”;②在不太嚴格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得更好的“自由型”;③走來走去、眺望窗外一會兒,使其注意力更集中的“走動型”。
三、利用微課開展?jié)h語拼音整體教學的步驟
1.根據(jù)整合分類,制作課件
筆者將漢語拼音內容分為聲母、韻母與整體認讀音節(jié)三部分,過程中同步穿插鞏固拼讀練習,而每一部分都先整體學習,再分類細化學習。課件就圍繞這些細化的知識點來制作,如“單韻母四聲書寫及拼讀”、“區(qū)分bpdqg”、“區(qū)分平翹舌音”等系列課件,制作課件的軟件主要是PPT。由于日常工作量大,時間緊,課件制作相對簡單,只是側重于突出知識點,對于美化、多功能等方面,都還可以再改善。
2.利用錄屏軟件,制作微課
筆者曾參加過“天河區(qū)天云翻轉課堂培訓”,得到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的親自傳授,學習微課制作。“微課”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
微課制作的具體要求表現(xiàn)在:(1)教學內容較少:內容更加精簡,主要突出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2)教學時間較短: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這恰好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
利用錄屏軟件Screencast-O-Matic-v1.2,一邊播放一邊講解并同步錄音,將這些制作好的PPT制作成微課,簡單而有實效。這樣的視頻,只針對某一個知識點來展開,內容單一,畫面簡潔,加上授課老師精彩的講解,學生學習時注意力非常集中。
3.課堂實施與課后輔導并進
課堂上,在常規(guī)講授的過程中,播放制作好的微課,讓學生能夠充滿趣味地進行學習。而微課的運用,更多的是在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眾所周知,拼音的學了孩子在學校認真聽講之外,回家的復習和反復鞏固認讀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得不到鞏固,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捎泻芏嗉议L由于工作繁忙沒時間幫助孩子在家復習,也有自身原因缺乏幫助孩子學習的能力,所以很多一年級的家長都感覺幫孩子回家復習拼音是件艱難的事情。
筆者將制作好的微課發(fā)在家長Q群共享里,家長可自由下載觀看、輔導,也可以讓孩子直接觀看、鞏固。這樣由老師親自錄制的課件,就好像在現(xiàn)場講課一樣,甚至有家長說,孩子在家里學習時,有時還會與電腦對話:“老師,這個我讀對了嗎?”這種方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讓孩子由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進行信息處理的主動學習者,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效果非常明顯。
(1)分享資源,不斷完善
把每個知識點制作成一節(jié)微課,時間5-8分鐘不等,這樣的微課資源容量較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可流暢地在線觀摩,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xiàn)移動學習、泛在學習,同年級的新教師也可用于教學。
(2)自制拼讀紙,強化鞏固
由于教學資源進行了重新整合,相應的鞏固拼讀資料也需要重新制作,根據(jù)整合后的內容,筆者編制了11份拼讀資料,如下圖:
這樣自制的拼讀資料更有針對性,有利于課堂學的知識課后進行拼讀鞏固。將拼讀資料做成兩種不同的版本,下發(fā)給學生的紙質資料只有拼音,同時考慮到家長的實際能力,做成一份帶有漢字答案的電子版材料上傳到Q群,供家長參考使用。這樣既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也提高了課后輔導的實效性。
4.通過微課開展?jié)h語拼音整體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從教學效果來看,也是比較顯著的。在第六周已經可以全部結束拼音教學,用時相對常規(guī)教學要短;在天河區(qū)水平測試中,筆者所教學生中考試得到滿分的有11人,95分以上的21人,95分以下的3人;而且很多學生都能做到――會讀漢字即會寫拼音,對于整句話的拼音資料,也能比較快速地拼讀出漢語意思來。
四、利用微課開展?jié)h語拼音整體教學的反思與改進思路
利用微課推進拼音整體教學的方法雖然效果不錯,但作為教學資源,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可以將每個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三個部分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樣整體性更強;由于時間緊,微課的制作相對比較粗糙,將來不僅可以在展示教學內容的PPT制作上更精美,甚至可以制作出完整的微教案、微課件和微反思,形成一套完善的拼音整體教學資源;每個知識點對應的拼讀資料,也可以更加細化、更加系統(tǒng)。
總之,拼音教學是小學一年級的重點和難點,漢語拼音教學部分完成并不表示漢語拼音學習就此結束,在接下來的識字學習、課文學習中,都需要不斷鞏固與強化。幫助一年級學生打好拼音基礎,糾正學生的地方口音,為講好普通話奠定堅實的基礎,是我們必須完成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一清,佟樂泉,亓艷萍.整體認讀漢語拼音音節(jié)教學實驗報告[J].語文建設,1988(5):22-28.
[2]羅順蘭.小學語文教師如何上好微格課[J].成功(教育),2012(1):51-52.
[3]劉思思,陳瑞增.中小學優(yōu)質微課實踐與啟示――以“黃岡微課堂”為例[J].科技視界,2013(24):155、199.
[4]李婉嘉,徐晶.微課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2013(11):85-87.
[5]詹春青,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發(fā)展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3 (11):60-62.
篇3
我國的少兒英語教學目前有兩種主要的語音教學方法,即表音密碼和音標教學法。表音密碼是類似漢語拼音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使少兒學起英語來更簡單輕松,提高學習效率。而音標教學法是采用語言發(fā)聲學的方式對其本音去識讀,使英語發(fā)音更標準。本文將少兒英語語音教學方法表音密碼與音標教學法進行對比分析,希望少兒英語教師充分采納二者的優(yōu)勢,探索出一個更為簡明高效、適合少兒認知能力發(fā)展階段的英語語音教學方法。
一、兩種教學法及其各自特點
表音密碼和音標教學法是英語語音教學中的兩種教學方法。表音密碼教學法是總結英文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當中的讀音規(guī)律,采用漢語拼音拼讀的方式,將輔音(及輔音字母組合)和元音(及元音字母組合)放在一起拼讀的教學法。少兒掌握這個方法后,就會在幾個月內記住常用單詞的讀音和拼寫。英語音標教學法是通過國際上通用的英語國際音標來規(guī)范讀音,使少兒能掌握標準的英語發(fā)音規(guī)律,從而幫助他們提高英語口語的準確性和擴大英語的詞匯量。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一)表音密碼教學法的特點
表音密碼是針對少兒的認知特點,適合少兒快速掌握英語單詞讀音和拼寫的一套音標教學體系。它的特點是建立英語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fā)音之間的對應關系,然后利用漢語拼音中聲母和韻母放在一起拼讀的方法,將英語中輔音(及輔音字母組合)和元音(及元音字母組合)放在一起拼讀。這種方法在不借助國際音標的情況下,使少兒達到看到字母就能讀、聽到單詞就會寫的水平。比如,少兒會直接學習字母b、a、g在單詞中的發(fā)音,這樣bag一詞就會讀了。另外,在表音密碼的教學過程中,會運用歌謠、游戲的形式和點讀筆來幫助少兒掌握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這有助于培養(yǎng)少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英語發(fā)音的準確性,從而達到使少兒能閱讀簡單的英語句子和短文的教學效果,刺激寫和說的欲望并自我實踐。
(二)音標教學法的特點
音標教學法指的是讓少兒學習國際音標(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國際音標原意為“國際語音字母”,簡稱IPA,由國際語音協(xié)會制定。歷史上第一個國際音標表是由英國的H.斯維斯特倡議,由法國的P.帕西和英國的D.瓊斯等人完成,于1888年發(fā)表在《語音教師》上。后經多次修訂,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國際音標。它是一套標音系統(tǒng),用符號記錄發(fā)音,一個符號表示一個發(fā)音,少兒通過音標才能讀出單詞。所以音標教學法最主要的特點體現(xiàn)在讀音的間接性。這種方法比較抽象,內容比較深,老師需要給學生講解發(fā)音方法以及舌位、齒位、嘴型等。
二、表音密碼和音標教學法的對比分析
(一)教學手段多樣性方面
對于那些上幼兒園到小學3至4年級的少兒來說,他們學英語的目的是什么呢?他們不是為了找工作,不需要把英語作為達到工具性目的的手段,不需要閱讀和掌握高難度的專業(yè)性文章和詞匯,他們學英語絕大多數(shù)是那些唯恐少兒輸在起跑線的家長所迫。意大利著名教育家M.Montessori(1915年)說過,如果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那么整個教育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那么對于那些被家長生拉硬拽來學英語的少兒們來說,如何將他們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課堂上來呢?這就要求老師們認真鉆研,找到并運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表音密碼教學法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將歌謠的形式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就算復雜的單詞,復雜的字母組合發(fā)音規(guī)律,通過朗朗上口的歌謠少兒也能輕松記憶。比如,輔音字母組合助記歌當中有這樣幾句話:C、K分開與組合,都發(fā)聲音k,遇到CH要小心,有時k來有時ch,尤其左邊黏個T,不發(fā)音來亂摻和。C遇E、I、Y必發(fā)s。在這句助記歌中大寫字母讀字母本身的發(fā)音,而小寫字母讀它們在單詞中的發(fā)音。k發(fā)/k/,ch發(fā)/t∫/,s發(fā)/s/。這句助記歌總結了字母c及其詞組在單詞中的發(fā)音:字母c和組合ck發(fā)/k/,ch在有的單詞中發(fā)/k/,有的發(fā)/t∫/,tch組合在單詞中都要發(fā)/t∫/,而在字母組合ci、ce、cy中,c要發(fā)/s/。學了短短兩句助記歌少兒就能掌握字母c及其組合的八種發(fā)音情況。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應用到實際單詞中,如clock、city、cell、cynic、catch等,少兒很快就會讀會拼單詞了。幾句輕松簡單的助記歌就讓少兒會讀會拼這么多單詞,少兒立刻就會有很強的成就感和很高的積極性,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表音密碼教學法將點讀筆應用到英語學習中,少兒會覺得很新奇,會模仿點讀筆的發(fā)音并跟讀,充分調動少兒學習英語的興趣。
然而音標教學法內容本身有一定難度,而且它在中國的教授仍是按標準的“艱澀”、“難懂”的語法(口型、氣流、鼻音等)進行教學,使本身枯燥的知識更加乏味。其次語音練習方法單一,大多是采用學生模仿老師讀音標、單詞等機械性的重復練習,不僅學習效率低下,而且少兒也會失去興趣。
(二)少兒接受程度方面
母語對第二語言的學習和習得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遷移影響。所謂遷移影響,指的是人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發(fā)揮作用的心理過程。在外語學習領域中,遷移是指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習者將以前所掌握的知識、經驗遷移運用于新知識的學習、掌握的一種過程。簡單來說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所以遷移又可分為正遷移(positive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兩種。有專家指出漢語拼音會對英語學習者造成負遷移影響,這是因為大多數(shù)中國少兒學英語之前就會學習漢語拼音,漢語拼音的讀法在他們的腦海里會非常深刻。比如,map、dog、foot這樣尾音需要讀得短促有力的單詞,中國少兒往往會將單詞的尾音讀成拼音當中的p、g、t。所以漢語拼音的學習無疑會讓少兒與英語相混淆,然而表音密碼教學法因勢利導變害為利,將這種學習英語的劣勢轉換為優(yōu)勢,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將漢語拼音的學習融入到英語教學當中:(1)表音密碼教學法中的音標與漢語拼音有更多相同點,比如,表音密碼中的音標p、g、t與漢語拼音的讀法和寫法是完全一樣的;(2)如同聲母和韻母放在一起能拼讀成漢語拼音一樣,表音密碼教學法中輔音(及輔音字母組合)和元音(及元音字母組合)也要放在一起拼讀。這樣少兒學起英語來就不會覺得陌生費勁,會更容易消化和接受。
然而英語音標教學法與漢語拼音區(qū)別很大,所以漢語拼音會對英語國際音標的學習造成很大的負遷移影響,更易將二者混淆,比如,中國少兒很容易將國際音標/p/、/g/、/t/讀成漢語拼音中的p、g、t,因為二者在讀音和寫法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次,英語國際音標是一種純粹的本音教學,以口型、氣流、鼻音等物理方式去界定一個音,比較抽象,與字母關系連接不太緊密。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論,2―7歲的兒童在認知發(fā)展上屬于前運算階段,在此階段,兒童的言語與概念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兒童在感知運動階段獲得的感覺運動行為模式在這一階段已經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號的功能。因此這個階段的少兒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所以少兒接受音標教學法會很困難。
(三)音標準確性方面
表音密碼教學法現(xiàn)在還沒有普遍在學校里推廣,只能在英語培訓班中才能學到,所以各個商家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就會夸大表音密碼教學法的作用,掩蓋本身存在的不足。這種教學法中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適合大多數(shù)的英語基礎詞匯,但卻無法適用于英語中所有單詞,所以隨著少兒年紀的增長,單詞難度的加深,這些發(fā)音規(guī)律并不完全適用,還要依賴模仿老師發(fā)音。而且,學校中老師仍會采用國際音標教學法,這就造成學生的困惑,比如,學生們會問為什么在表音密碼中的輔音j(/■/)在國際音標中卻變成了不一樣的發(fā)音/j/,這就造成少兒英語思維的混亂,混淆兩種音標教學方法。
而音標教學法以口型、氣流、鼻音等物理方式去界定語音,提高了少兒認讀單詞的準確率。但是目前音標教學法中并沒有一套完整的英語音標。人們所見到的各種音標如國際音標、美音音標、英音音標,版本繁多,符號不統(tǒng)一,就連國家正式出版的各種教材中的音標符號也不統(tǒng)一;另外,國際音標雖然叫國際音標,但它實際上是由英國人、歐洲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英音音標,無法來標“美音”尤其是其中大量的卷舌音。而且現(xiàn)在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亟須提高,有的老師發(fā)音并不標準,有的老師的英語還帶有地方口音,這會極大影響少兒的發(fā)音準確性。
(四)課后復習及自學方面
表音密碼教學法中點讀筆的配合使用極大促進了少兒英語自學能力的提高,遇到不確定和不認識的單詞或音標少兒都可以在點讀筆的幫助下自己來掌握。這樣不但解決了有的家長不能輔導少兒英語學習的問題,而且少兒的口語能力也提高了,發(fā)音也更標準了。但是,點讀筆不是萬能的,它只能點讀表音密碼相對應的教材。如果少兒們遇到表音密碼教材以外不會的單詞,就只能查詞典或其他輔助工具,而這些工具都是由英語國際音標來標注的,一定程度上還是要依賴老師的幫助。
對于音標教學法,少兒可以課上跟著老師學,但是回到家,對于少兒讀的是否正確或遇到不會的音標、單詞時,家長恐怕就束手無策了。
篇4
第一、遵循客觀規(guī)律,科學選擇教學策略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特點以及個性心理特點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分析一年級新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及其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shù)慕虒W策略。
從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來看,初入學的孩子在知覺、記憶方面還帶有很大的直覺性、形象性,抽象思維較弱。兒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穎的刺激所吸引。因此,要讓孩子們愉快到掌握那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就必須采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的感受與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使他們初次接觸學校與課堂,就建立起愉悅的心理體驗,這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將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第二、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教師業(yè)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每一年都選擇責任心強、業(yè)務水平較高、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一年級教學工作,并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高他們的業(yè)務水平。
1、組織學習心理學與教育學有關知識,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育觀念。每年,我們要求每名教師寫業(yè)務筆記20篇,教育隨筆20篇,期末進行展覽評比。通過學習,使教師以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為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基礎。
2、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我們先后組織一年級教師參加了市、區(qū)組織的新教材培訓、小學生心理健康培訓、班主任培訓以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等。在培訓中,我們注意激發(fā)學生教師參與培訓的動機,調動教師積極思考與實踐,以主體的身份主動投入到培訓中,提高了培訓效果。
第三、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豐富課堂教學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來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采取了游戲、兒歌、活動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1、游戲。教育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庇螒蚩梢园阉魅粺o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情,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輕輕松松地記,深受學生歡迎。例如,在教學“aieiui”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打電話”的游戲,兩名學生邊表演打電話邊對話:“uiuiui,我是小ai你是誰?”“uiuiui,你是小ai我是ei”。通過游戲,學生反復朗讀,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兒歌。兒歌由于其瑯瑯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們緊緊抓住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aoe”時,教學生朗讀兒歌:“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睂W生邊唱邊記住了aoe的發(fā)音。在學習“ch”時,教師教讀兒歌:“小猴子,嘴兒饞,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鬧肚子?!痹诜磸鸵髡b中,學生熟悉了“ch”的發(fā)音。
3、圖片。從兒童心理角度來看,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他們對于抽象的字母的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需要借助直觀教具這一外部的刺激來集中注意力,圖片能把抽象的無意義的字母和直觀的圖象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上課時,教師充分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插圖吸引學生注意力,再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字形和圖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們的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結合起來。
第四、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鞏固學習成果
在提高課堂四十分鐘教學效果的同時,我們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以配合、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除了常規(guī)性的拼音驗收以外,我校每年舉辦拼讀拼寫比賽,表彰拼音學得好的學生,激勵學生學好拼音,說好普通話。我們還鼓勵學生訂閱《小學生拼讀寫》雜志,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閱讀。除此以外,還鼓勵學生用拼音學寫簡短的日記。盡管學生還寫不好,有許多寫錯的音節(jié),而且只能寫一句話,但通過寫日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了學拼音的重要性,并學以致用,鞏固了學習效果。
第五、校內外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
篇5
[關鍵詞]孔子學院;《長城漢語》;對外漢語
[中圖分類號]H1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24-0046-03
孔子學院成立至今已走過八年的歷程,全球的漢語熱潮持續(xù)增溫,現(xiàn)今全球已有400家孔子學院和500多家孔子課堂。蘇丹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成立于2008年,距今也有五年的歷史。
中國和蘇丹兩國雖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較遠,但是兩國人民有著深厚的友誼。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經濟實現(xiàn)穩(wěn)步顯著的發(fā)展,文化輸出已是大勢所趨,中蘇兩國政府都在加強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也在此時應運而生。從2007年籌辦開設孔子學院至今,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發(fā)展迅速,漢語教學逐步在蘇丹普及甚至扎根,各種文化活動有聲有色;HSK考試人數(shù)連創(chuàng)新高;漢語課逐步納入當?shù)卣?guī)教育體系而成為當?shù)刂袑W的必修課;2013年,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更是在蘇丹司法部、文化新聞部、總統(tǒng)府培訓部、內政部等多個政府部門開設漢語學習班。但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漢語教學在蘇丹推廣的一些不利因素,例如蘇丹當?shù)亟洕l(fā)展較為落后、教學設施簡陋、缺乏針對阿拉伯國家的對外漢語教材、漢語學習者年齡分層較大等,這些因素導致了實際教學中的一些負面效應。
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從初級到高級階段的教學采用的漢語教材均為《長城漢語》系列教材?!堕L城漢語》系列教材是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規(guī)劃、組織的重點研發(fā)項目是基于網(wǎng)絡多媒體技術開發(fā)的新型對外漢語教學模式。
全球91個國家有349所孔子學院(課堂)申請《長城漢語》賬號或單機版,進行長城漢語課堂教學??ν聊麓髮W孔子學院也采用《長城漢語》教材進行漢語教學,但受制于當?shù)芈浜蟮慕虒W條件,教學時較少使用多媒體,基本采用面授。本文將調查總結蘇丹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初級教學時使用的教材《長城漢語》第一冊,結合筆者在蘇丹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從事漢語教學工作的實際經驗,旨在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提出一些解決方法,希望能為蘇丹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及中國國家漢辦提供直接而真實的數(shù)據(jù)及參考資料,從而進一步提高蘇丹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的教學質量。
一、《長城漢語》第一冊教材分析
由于孔子學院學員的特殊性,比如學生來自社會各行各業(yè)、性別和年齡差異較大等,因此在教材的選擇上應與系統(tǒng)學習漢語的學習者有所區(qū)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教材問題已經成為各所孔子學院漢語教學所面臨的一個難題,亦是制約漢語快速高效推廣的瓶頸。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現(xiàn)在所選用的教材為《長城漢語》系列教材。
《長城漢語》教材是由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規(guī)劃、組織、研發(fā)、運營的重點項目,是基于網(wǎng)絡多媒體技術開發(fā)的新型對外漢語教學模式,是為海外教學機構及廣大對外漢語學習者提供的教學資源與課程。①
經問卷調查,學生對《長城漢語》第一冊教材的看法如下:“不喜歡”的人數(shù)為5人,占總人數(shù)的10%;“一般”的人數(shù)為8人,占總人數(shù)的14%;“喜歡”的人數(shù)為12人,占總人數(shù)的24%;“很喜歡”的人數(shù)為25人,占總人數(shù)的50%。
該教材分課本及練習冊,整本教材共10個單元,每單元共三篇課文,課文主要圍繞八名中國人及七名外國人所發(fā)生的故事而展開的對話。每課生詞不超過37個,生詞部分還配有英文翻譯,課本的最后還配有以首字母分類的生詞總表。
筆者和不少蘇丹的漢語教師都擁有使用《長城漢語》教學的經驗,幾乎所有教師都已使用《長城漢語》第一冊教材教學超過六個月,完成過整本教材教學內容。通過對《長城漢語》教材的使用,當?shù)氐臐h語教師認為該套教材有自身明顯的優(yōu)勢為:課文通過幾個不同人物之間的對話所展開,風趣幽默且通俗易通,貼近真實的生活;每單元詞匯量適宜且基本成階梯狀分布,難易程度適中;配套練習冊中的練習多樣化,起到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教材配有MP3聽力資源,為學員在課后自學提供便利;整套教材分六級,不同級別針對不同級別的HSK考試,方便學員學習結束后直接參加HSK考試。但不少漢語教師也反映該教材的不少問題和缺陷,以下將重點分析。
二、《長城漢語》第一冊無完整漢語拼音教學方案
漢語拼音是學習漢語發(fā)音的主要手段,學好漢語拼音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而《長城漢語》第一冊教材中沒有漢語拼音教學的部分,只在練習冊中分單元出現(xiàn),不利于集中學習漢語拼音??ν聊麓髮W孔子學院的一級班采用先集中進行拼音教學再過渡到課本的方式。一級班的前10~14個課時均為漢語拼音教學,采用自制拼音課本,完成拼音后方才進入《長城漢語》第一冊教材的學習?!堕L城漢語》顯然無法滿足這種教學需求。
三、《長城漢語》第一冊中的英文翻譯問題
《長城漢語》教材是中英雙語教材,為零起點的學生學習中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英文翻譯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下面舉幾個實例:
其一,第七單元中生字“接”翻譯為“to push”,文中的例句為“我現(xiàn)在去接你”,這句話的意思是“I am going to pick you up now”,“接”應譯為“pick somebody up” 。
其二,第七單元中生字“電話”翻譯為“telephone”,文中的例句為“電話是82194675”,這句話的意思是“The telephone number is 82194675”。文章中并沒有出現(xiàn)“電話”一詞的本意,而是“telephone number”的意思。
其三,第七單元中生字“飯店”翻譯為“restaurant”,文中的例句為“長安飯店”,這句話的意思是“Changan Hotel”?!皉estaurant”應譯為“飯館兒”,而不是“飯店” 。
其四,第七單元中生字“我們”翻譯為“our”、“we”“us”,文中的例句為“我們學校有個健美操比賽” ,“我們”正確翻譯為“we”、“us”沒有“our”的含義,文中只省略了“我們”與“學校”之間的“的” 。
四、《長城漢語》第一冊中缺乏關于中國文化的介紹
語言與文化有著共生、相屬、相依的密切關系。②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語言的理解包含著對文化的理解,語言的理解需要文化的理解,故教授語言的同時也會無形之間傳播文化。從問卷調查的學習動機選項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學生因對中國文化感興趣而學習漢語,而在《長城漢語》第一冊教材中完全不涉及關于中國文化的介紹板塊,使得整本教材只有生詞與課文兩個部分的內容,顯得過于單薄、簡單。由此可知,需要漢語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加入文化部分的內容。在實踐教學中,不少漢語教師會自行組織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其中包括飲食、習俗、歷史、服飾等方面的內容。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第一種為視頻展示講解,如觀看《舌尖上的中國》;第二種為實物展示講解,如品嘗傳統(tǒng)菜肴、使用筷子等。但這種自行組織的文化體驗是在沒有理論指導的情況下進行的,在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上還存在漏洞,盡管這些課堂活動大多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為了提高文化教學的效率,我們還是提倡有專門的教材來做指導。
而現(xiàn)今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的圖書閱覽室內并無完整的、系統(tǒng)的文化教學教材,亟需一線漢語教師收集、整理、完善并出臺相關文化知識點的文本,以幫助漢語課堂中的文化教學系統(tǒng)化、條理化。
五、《長城漢語》第一冊漢字書寫的弱化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它是漢族人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創(chuàng)造出來的……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jié)文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人所發(fā)明創(chuàng)制并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的甲骨文?!雹蹪h字歷史悠久,記錄了中華民族的語言,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想要學好中文就必須學好漢字,漢字教學的重要性也由此突出。
《長城漢語》第一冊教材中不涉及漢字教學板塊,只在練習冊中分單元出現(xiàn),主要介紹了基本筆畫、結構和課文中出現(xiàn)的部分漢字。主要問題為介紹的漢字內容較少,每一單元所要練習書寫的漢字難易程度不成階梯狀分布,顯得雜亂無章。如在第一單元中一出現(xiàn)“我”字這一復雜架構的漢字;在第一單元出現(xiàn)“他”、“她”二字,卻在第二單元出現(xiàn)“也”字。
認識到《長城漢語》這方面的不足,很多漢語教師都不按照《長城漢語》練習冊中漢字講解順序進行教學,主要參考《新編基礎漢語?寫字篇?常用漢字部首》(張朋朋著,華語教學出版社2001年版)。該書編寫有三個特點:第一,以筆畫入手。漢字的構件是由筆畫構成的。因此,學習漢字構件要從筆畫入手。本書介紹了八個基本筆畫,對每個筆畫還介紹了它的幾種變形寫法以及筆畫的名稱和筆順規(guī)劃。第二,以部首為綱。本書介紹了108個最常用的部首,按照由易到難,即從筆畫少到筆畫多的順序排列。對每個部首,本書介紹了它的名稱、意義、作用、來源以及它的寫法和筆畫數(shù)等多項內容。第三,在每個部首下介紹幾個帶有同一偏旁的合體字。對每個合體字不僅介紹了它的字音、字義,而且突出介紹了它和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構件組合的結構類型。
雖然整合教材的能力也是一個優(yōu)秀漢語教師所必須的能力,可是我們還是希望教材能夠彌補自身的缺陷,為廣大漢語教師提供便利。
六、《長城漢語》第一冊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
“《長城漢語》多媒體教材中出現(xiàn)了240個與留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場景,如郵局、車站、銀行、飯店、宿舍等,240個場景通過聲音、圖像、文字為一體的多媒體手段?!?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傳授知識點,強化學生記憶,是《長城漢語》系列教材的最大特色。但蘇丹經濟發(fā)展相對滯后,計算機技術尚未完全普及,部分學生至今未接觸過電腦,多媒體教學在蘇丹受到阻礙??ν聊麓髮W孔子學院現(xiàn)只有一間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學的全部需要。且很多學員沒有電腦,不能在課后利用多媒體進行復習和預習。在蘇丹,教師希望看到教材紙質文本本身能夠表現(xiàn)出寓教于樂的優(yōu)點,而不是依靠令當?shù)貙W生無法企及的方式來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效率。
七、《長城漢語》第一冊中的教材印刷問題
上表為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一級學生的年齡層次分布,從上表可以看出學生年齡差距較大,有10%的學員為中老年人。這些學生由于年齡較大,在看書時,有時看不清楚書中的文字。因此,建議在印刷時加強《長城漢語》教材中的文字對比度,選擇更清晰的顏色,同時加大字號。
八、結語
蘇丹作為非洲的穆斯林國家,母語為阿拉伯語。關于阿拉伯語的漢語教材相對較少,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圖書閱覽室現(xiàn)存有五種中阿漢語教材,分別為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實用漢語課本》和《漢語樂園》、華語教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快樂漢語》和《跟我學漢語》。其中《快樂漢語》、《漢語樂園》、《跟我學漢語》這三套教材主要是針對兒童或青少年編寫的,不適用于孔子學院的成人漢語班級。而《新實用漢語課本》和《當代中文》兩本教材編寫細致,信息量大也不適用于孔子學院的短期漢語課程班級。鑒于沒有適合蘇丹的中阿漢語教材,亟需編寫適合孔子學院的中阿對外漢語教材。而如何編寫適合阿拉伯地區(qū)的對外漢語教材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注釋]
①格桑央京:《數(shù)字化對外漢語教學的進展與深化――以“長城漢語”多媒體教學模式為例》,《民族教育與研究》,2009年第2期。
篇6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幾點思考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特點以及個性心理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認真分析一年級新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及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恰當?shù)慕虒W策略?,F(xiàn)就低年級的教學工作談談自己膚淺的認識。
一、學會運用兒童語言
一年級是剛從幼兒園上來的“小寶寶”,面對這群天真、幼稚的孩童,怎樣才能攜起他們的雙手,領著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呢?我彷徨過,連已經是做了媽媽的我也曾對此束手無策,但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們自己在一起玩耍時又很融洽,玩得津津有味,原來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近山知鳥音,近水識魚性”,我必須先懂得小孩子的語言,了解他們的年齡特征和行為習慣,然后才能因材施教。于是我經常和孩子們打成一片,成了他們的“大朋友”,在和他們一起玩耍、游戲中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語言特點,課堂上把教學內容用兒童化了的語言傳授給他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寓教于樂,寓情于景
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還小,自控能力不強,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他們只對講故事、做游戲這些內容感興趣,教師必須設法把干癟枯燥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才容易接受,而且要不斷變換方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才會更好。例如:在教“j、q、x和ü相拼要去掉ü上兩點”這一教學內容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j、q、x家住在南方,那里天氣很熱,ü住在遙遠的北方,那里天氣很冷,要戴帽子。有一次ü到j、q、x家里做客,那里天氣太熱了,ü就把帽子脫掉了,所以j、q、x和ü在一起玩(相拼)時,ü頭上的帽子就不見了,但小朋友們要記住,ü脫掉帽子后他的名字并沒有變,還是讀ü,不能念u。這樣一來,學生既喜歡聽,又學到了知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的任務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應該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一年級語文的主要任務是拼音和識字教學,識字教學中我摒棄了以往教學中不分重難點,一律由老師教字音,分析字形,講解字義,再由學生機械抄寫的老式教法。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漢字知識和識字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利用學過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記憶生字的字形,結合課文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字義詞義,教師只對重點、難點做指導和講解,在教學中我還發(fā)現(xiàn),有些生字在它的音、形、義上總會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規(guī)律,如:
漢字“六”,共四畫,一點在上,兩點在下;
“閃”:門內有一人;
“坐”:二人土上坐;
“長”:先撇后橫,豎提加捺
這樣一來,孩子們在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生字,這比直接告訴他們“這個字念什么,該怎樣寫”的效果好多了,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識字水平和識字能力。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與教學內容密切聯(lián)系,而且在形式上也活潑有趣,在教學中我嘗試通過表演、競賽、游戲和野外參觀等不同的形式,使學生在反復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五、和家長密切聯(lián)系,共同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他們的天性都是積極向上的,我抓住這一點,經常和孩子的家長相互溝通,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征,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機會和家長密切聯(lián)系,及時反饋學生的全面信息,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制定教學計劃,以便因材施教,和家長共同搞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
六、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
低年級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學段,為了讓他們學好漢語拼音,更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措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篇7
關鍵詞:語音教學;音素;拼讀能力;問題;對策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掌握語言知識和獲得言語技能的基礎,所以學習語言必先從語音開始。正因如此,現(xiàn)行中學英語教材把語音教學安排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初一年級,其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良好語音語調,具有單詞拼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學生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及初步運用英語真實交流的能力打下基礎。然而,目前實際的中學英語語音教學的效果與目的相距甚遠。其具體表象就是:
1、很多學生學完音標之后音標記不準、認不全;
2、許多學生沒有獨立識詞的拼讀能力,學習英語靠鸚鵡學舌,背誦單詞靠死記單詞字母順序,給英語單詞加注漢語拼音或漢字;
3、朗讀時缺乏語流音變,不能表情達意,一些學生害怕當眾朗讀。
4、單詞不會拼讀造成詞匯記憶困難,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過拼讀關,而大多數(shù)學生不具備拼讀能力,最終導致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對中學語音教學的現(xiàn)狀做了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語音教學之所以效果差,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現(xiàn)行中學英語教材語音教學內容的安排分散且學程長,不利于拼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從一開始便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自信心受到挫傷,教學效果差。
2、孤立、分散教字母、音標,忽視音素這一重要要素。
3、重單音教學輕語流教學。
4、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
一、問題分析
1、語音教學內容的安排分散且學程長
現(xiàn)行中學英語教材語音教學內容的安排分散且學程長,不利于拼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從一開始便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自信心受到挫傷,教學效果差。
現(xiàn)行中學英語教材將語音教學安排在初一年級和初二年級的第一學期,歷時3個學期,完成單音教學、讀音規(guī)則、和重音、連讀、失爆等語流音變的教學。單音部分26個字母用近2周的時間學完,其次是音素,再次是音標。48個音素和音標的教學有41個分布在第一冊(上),5個在第一冊(下),2個在第二冊(上)。這種教學內容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但是,不難看出,單音部分的教學過于分散,而且需要3個學期才能將48個音素和音標學完,未免學程較長,問題的關鍵是,學生學不全48個音素和音標,就無法拼讀和正確有效地記憶單詞,這無疑造成學生學習英語從一開始就處于被動的地位。
被動之一:學生最初學習的每一個英語單詞及每一句話都得通過跟著老師重復模仿來獲得。由于記不住單詞和句子的讀音,學生們采取不得已的手段———用漢字或漢語拼音給英語單詞和句子注音,這多多少少讓學生感到學習英語有些困難。
被動之二:學生們原想學完26個字母,自已就能像學完漢語拼音一樣,能獨立地拼讀英語單詞和句子,結果愿望落空。
被動之三:由于48個音素施行分散教學,加上教師不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編什么教師就教什么,無視學生
要獨立拼讀的愿望,致使長達兩個學期的時間使學生們一直處在鸚鵡學舌、死記硬背的學習狀態(tài),漸漸地一些學生到了學英語就感到頭痛的地步。學生們最初要獨立拼讀的意識淡漠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減低了,隨之,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
被動之四:當學完48個音素和音標并應當獲得獨立拼讀能力的時候,又由于缺乏相對集中和強化練習,造成語音教學“夾生飯”。加上平時老師領讀慣了,致使一些學生音標認不全,更談不上具有拼讀能力了。眾所周知,沒有掌握拼讀能力,就等于沒有進入英語學習的大門。學生的預習能力、自學能力培養(yǎng)也就根本無從談起,甚至一些學生到了初三了,英語句子下面仍用漢字標注英語讀音。學生學習英語的這種困難的被動局面較為普遍,鄉(xiāng)村中學更為嚴重一些。
我們都知道“教師、教材、教法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蹦壳爸袑W語音教學形成上述被動現(xiàn)狀跟教師的教學素質有關系,但是教材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當教師的綜合教學素質還不夠齊、還不夠高,還不能達到創(chuàng)造性地駕馭教材時,教材的編排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和質量?,F(xiàn)行中學英語教材語音教學內容的安排雖然符合英語循序漸進的原則,但是它低估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忽視了學生們要獨立學習的欲望和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獨立拼讀,尤如孩子將永遠無法掙脫母親的手自由行走一樣,學生學習英語就沒有樂趣,就沒有成就感。所以,語音教學內容,特別是單音教學內容,分散且學程長,不能滿足學生實際學習的需要,不利于拼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的教學效果也只能是部分開花,而不能遍地開花。
2、孤立、分散教字母、音標,忽視音素這一重要要素
通過筆者親身的教學實踐與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包括中學生、師范生和一些在職培訓的中小學英語教師,其頭腦中根本沒有音素這一概念。很多人認為語音教學就是字母、音標的教學。這一問題恰恰反映出學生為什么學了字母和音標仍然不會拼讀單詞、記不住單詞的原因。因為他們所謂的拼讀單詞,實際上是字母、音標兩張皮,即:字母是字母,音標是音標,是記不清楚的兩套符號。學生識記單詞的模式:讀音標、看詞義,然后死背字母順序。不能將音、形聯(lián)系起來,按照音形義相結合的正確方法識記單詞。這里所指音形聯(lián)系的關鍵要素是音素,因而語音教學應使學生明確字母、音標、音素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尤其重要。我們說:字母是構成單詞的最小單位。音素是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屬于聽覺符號,而音標只不過是記錄音素的書面符號,屬于視覺符號。可見,字母、音素、音標緊密聯(lián)系,密不可分。其中,音素在字母與音標之間起著橋梁作用。由于英語屬于拼音文字,因而教學中,教師應當抓住音素這一要素,適時地教給學生掌握字母(形)在單詞中的讀音(音),了解了字母的讀音后,就象掌握了漢語拼音一樣,可以拼讀英語單詞,而音標起著提醒我們了解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作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師沒有音素的概念,結果不能適時地使學生建立起音、形之間的聯(lián)系及其單詞的拼讀意識,失去了培養(yǎng)學生拼讀能力的良好契機。
3、重單音教學輕語流教學
現(xiàn)行中學英語教材從初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安排了重音、語調、意群、連讀等語流教學的內容。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教師相對地對單音較為重視而對語流語調的教學重視不夠。其表現(xiàn)為:1)、對于教材中所出現(xiàn)的相關的語流語調教學內容,教師往往是一帶而過。讓學生聽一聽,然后模仿一下。這樣的教學方法僅就語流的單項練習來說也未常不可。問題的關鍵是部分教師不能結合課文的教學進行語流語調的訓練。即脫離開單項語流練習,在進行課文教學時,什么重音、語調、連讀、失爆等語流音變現(xiàn)象很少受到師生的重視,幾乎全丟在腦后,致使學生習慣于朗讀與背誦只能達意不能表情,沒有韻律節(jié)奏,學生朗讀背誦時差不多都一個味。甚至是夾帶著地方音的英語。因而許多學生怕丟丑,不愿意當眾朗讀。話說回來,如果英語的語流語調掌握不好,學生就不會真正感受到所學英語的語音美,很難獲得英語的真正語感,就會使英語的學習永遠停留在語言學習的淺層上,無法觸及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底蘊,這也就很難使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2)由于缺乏對語流語調教學的重視,為學生日后獲取聽說讀寫的能力種下暗疾。我們說,英語語流語調與漢語語流語調差別很大,曾有人將漢語的語流語調比喻為一串珠子,拔一拔,個個清晰有聲,而英語的語流語調聽起來恰似小溪的流水,嘩啦啦,連續(xù)不斷??上攵?,一個習慣于以漢語的語流語調朗讀英語的學生,聽力理解、口語表達、閱讀理解與速度將直接受到嚴重影響。造成的結果要么聽不懂別人講的地道英語,要么自己講的英語別人聽不懂,并且閱讀時還讀不快。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意識不到這一點,用他們自己的話說“課還講不完呢,哪有時間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語流語調,讓學生課下自己練習去吧?!笨梢?,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正確與否,事關整個英語教學的成敗。
4、過分的重知識傳授而輕能力培養(yǎng)
縱觀整個語音教學過程,過分的重知識傳授而輕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比較嚴重。首先,許多教師教學中還存在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教學中更多考慮的是課本里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而忽視學生的需要,較少考慮學生應當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即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皣栏竦卣f,不論是本族語還是外語都是學習者自己學會的。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必須把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
學目的的一個重要方面?!闭Z音教學做為語言學習的第一關,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拼讀能力,從而解決學生的識詞問題。同時,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認知學習、遷移學習和行為習慣學習能力。通過語音教學,教會學生查字典,以便學生具有預習能力和自學能力。可是從目前的語音教學現(xiàn)狀看,很多教師沒有真正培養(yǎng)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表現(xiàn):
1)教師越俎代庖,習慣于課堂上領讀新單詞而不是讓學生練習獨立拼讀。
2)教師習慣于灌輸知識,缺乏啟發(fā)誘導學生積極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使部分學生養(yǎng)成“小和尚念經”———動口不動腦的壞習慣。
3)許多中學生手中始終沒有一本英語詞典,課堂上教師也從未教過學生怎樣查詞典和運用詞典,因而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沒有預習和自學的概念以及能力。
顯而易見,教師沒有“授人以漁”的教學思想。
二、對策
1、創(chuàng)造性地駕馭教材,對語音教學的單音部分要實行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學原則
為了縮短語音學習的學程,改變學生從一開始學英語就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的現(xiàn)狀,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經過對一些教學成績優(yōu)秀的個案的調查研究,現(xiàn)行中學英語教學對教材中語音教學的單音部分實行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學原則是切實可行的。這里所說的集中,即首先運用3個左右的學時集中識記26個字母(26個字母中的大部分在小學的課程中和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這期間穿插一些日常英語用語和簡短易學的英語歌曲,內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教師也可以有適當?shù)臋C動;其次,用2-3周的時間進行字母、音素和音標的教學,教學的重點要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明確各自在拼讀單詞中的作用,完成48個音素、音標及其相應字母、字母組合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過發(fā)音、拼讀開口關。同時,結合教材生詞表上的單詞練習拼讀,掌握用音、形、義相結合的正確方法識記單詞(可以是生詞表上部分單詞,特別是一些有讀音規(guī)律的單詞),從而使學生初步形成獨立拼讀的能力,使學生的英語學習從一開始就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然后是分散教學,即按照教材所編的教學任務施教。以達到在教學中進一步分散鞏固前面所學的字母、音素和音標,確實形成熟練的拼讀能力,并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單音部分的其它學習內容。
2、抓住音素這一關鍵要素,突破拼讀關
音素是字母和音標的橋梁。在單音的教學中,要始終把握住這一脈搏,進行字母、音素、音標同步教學。如:學了字母f,l,m,n,s,x,就讓學生識別出六個字母的名稱音都含有一個共同音素[e],就此使學生識記元音字母e通常在單詞中發(fā)[e],且該音素的音標與字母形同;同時指出去掉這六個字母的第一個音素[e],余下的音便是五個字母在單詞中的讀音,且字母與其音標形同。接下來,讓學生練習拼讀下列單詞:men,fell,mess,self,sell;從而建立拼讀意識,發(fā)展拼讀能力。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得到下面的字母b,c,d,p,t,v,z在單詞中的讀音,以及字母e的名稱音[i:];還有像字母a,k,j,h也可如法進行;五個元音字母和字母組合以及輔音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語音教學也有其各自的規(guī)律可循。重要的是抓住音素是字母與音標之間的橋梁,避免形成字母與音標兩張皮。
3、教字母、音素、音標掌握拼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能力
我們說,雖然教材是從起始內容編起的,但有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是初中學生對英語的認識和了解不能歸零(一些學生在幼兒和小學階段接觸過英語);另外,學生對母語的學習和掌握不可避免地影響著英語的學習。實踐證明,中學生也不可能完全靠習得掌握英語,因為缺乏必要的語言環(huán)境。所以,不能讓初學者只單純地靠行為習慣、機械模仿、鸚鵡學舌的方式來學習掌握英語,否則就將低估學生的認知能力,抑制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養(yǎng)成學習英語有口無心的習慣。因此,在語音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對英英、英漢的音素進行適當?shù)谋容^,注意字母與音素、字母與音標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對比、總結、歸納的認知學習和遷移學習以及行為習慣學習能力。盡快形成見詞就能拼,能拼就會讀的拼讀能力。如:英漢相似的音的比較:y—[i:]、r—[r]、w—[w]、h—[h]、g—[g]等;英英相似的音的比較:[i:]—[i]、[i]—[ei]、[s]—[θ]、[v]—[w]等;字母與音標之間的聯(lián)系:如部分元音字母、大部分輔音字母都與其相應的元音音標、輔音音標形似:如p—[p]f—[f]h—[h]等。
實踐證明:學習英語不能靠簡單機械模仿死記硬背,只有“將認知學習、遷移學習和行為習慣學習擰成一根英語學習能力的三股繩”,才能真正學好英語。所以,從一開始學英語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
4、與課文教學相結合,長期堅持進行語流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
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形成正確、規(guī)范、自然、流暢的英語,順利地進行口語語言交流,教師可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搞好語流教學。如:單音、單詞、句子相結合;單詞、句子、語篇相結合;特別是要將語流教學與課文教學相結合進行,讓學生多聽課文標準錄音,對課文的語流語調要形成整體地深刻印象,達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境地,如此堅持練習,學
生才能突破朗讀關,朗讀時才能表情達意,這對語感的形成至關重要。
另外,教師還可選擇一些詩歌、繞口令、歌謠、歌曲等,讓學生練習,或讓學生欣賞性地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在美的熏陶中獲取英語語感。學生能通過自己一口漂亮的語音語調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5、教會學生查字典,鞏固拼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預習能力和自學能力
教師在語音教學中,要抓住三個契機:
1)在學生有強烈欲望要自己獨立識詞的時候,適時地使學生掌握單詞的拼讀能力,即集中強化單音教學。
2)在學生具有了初步拼讀能力之后,要立即鞏固教學效果,及時教會學生查字典。一方面練習了拼讀;另一方面,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初學英語的成就感,同時還可以掌握一些詞匯。更重要的是,為發(fā)展學生的預習能力和自學能力打下了基礎。
3)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精彩的英語句子或短小的文章,讓學生能夠通過查字典閱讀,這樣就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提高了單詞的復現(xiàn)率,加大了語言的實踐量,從而形成良好的語言輸入環(huán)境,即輸入的多,記憶的就多,并且使學生形成在英語的使用中掌握英語的良好學習策略。
結束語
語音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英語教學的成敗。在當前普遍重視聽說讀寫言語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形勢下,重視與加強并大膽改革入門階段的語音教學勢在必行。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教學素養(yǎng),積極地進行教學研究,要創(chuàng)造性地駕馭教材,真正改變語音教學費時低效的現(xiàn)狀。否則,目前所存在的語音教學問題將成為實現(xiàn)中學英語教學目的的最大攔路虎。
參考文獻
[1]張延軍.中小學教學新大綱及教材分析中學英語
[M].當代世界出版社,2001,5.
[2]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3]梁儀.初中英語教學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
篇8
此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結合觀察法、訪談法等。其中,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對漢語拼音的認識和態(tài)度,調查過程中設置了幾個問題:是否學過拼音?是否喜歡學習拼音?而為了更清楚地掌握新生的拼音學習基礎,此次調查采用了金字塔的檢測結構(如下圖)。即100分制中,50分檢測的是新生的拼音認讀能力(主要針對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40分檢測的是新生的音節(jié)拼讀能力,另外10分則是檢驗新生能否運用拼音認讀詞語,如此,難度逐漸上升。
此次調查,共收到數(shù)據(jù)43份,現(xiàn)就調查結果統(tǒng)計如下表:
從數(shù)據(jù)中,我們不難看出:學過拼音不代表能更快地喜歡拼音,更好地用好拼音這根拐杖。嘗試著在教學中通過個性化地解讀教材,組織課堂,精編練讀,以呈現(xiàn)拼音教學三部曲,讓“差異”成為教學的成長點。
一、前奏:生動可感,“異”中精彩
翻開語文書,發(fā)現(xiàn)拼音這部分教材每一課都配有多幅圖片,圖片的無重復、無銜接,易導致學生審美疲勞。聯(lián)想熱播的兒童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每一集人物相同,場景類似,故事的模式一成不變,卻深得小孩喜歡。拼音教學何不順應學生年齡特點,將電視劇中的新鮮元素植入拼音教學,塑造固定形象,創(chuàng)設整體情境,給每一課內容創(chuàng)編劇本,課課相連,如同連播的電視劇呢?
1.融入故事
第一節(jié)拼音課,將所有的字母都以故事的形式進行串聯(lián)。一個神秘的拼音王國、一個個有趣的拼音家庭、一群群淘氣的拼音伙伴在教師描述中走到學生身邊,至高無上的拼音國王,字母生活中的條條準則更讓熟悉不過的字母多了一份新鮮,與拼音的第一次見面變得既生動又有趣。
2.童化形象
動畫片里的人物,畫面的色彩,形體的構成都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拼音字母作為一種符號,由相似的筆畫組成,抽象難記??稍谝延泄适碌幕A上,美化字母,使其個性化。鼓勵學生根據(jù)課堂上對拼音字母的認識,重新塑形,用外在的包裝重溫課堂教學。
3.整組推進
整組就是一節(jié)課中幾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自然銜接,學生能適應情境地轉變,始終在所創(chuàng)設情境中積極學習。
如:教學“z、c、s”一課,一出場文中圖片的事物都有了與字母發(fā)音接近的名字,梓梓、刺刺和絲絲,教師簡單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郊外玩耍,途中迷路,國王希望小朋友幫忙找尋,順勢把學生帶入故事中。隨后小組練讀在“認清形,記住名”任務驅使下進行。重回情境,故事中梓梓帶著刺刺和絲絲去商店買手機,還玩起了手機里面的游戲。大屏幕出示“抓拼音泡泡”的游戲,激趣教學可以使課堂節(jié)奏歡快流暢。課中的群體活動,學生借助同伴的的學習資源,相互合作,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曲中:豐富厚實,“異”中生成
拼音教學并非是單一的字母教學,承載著識字、說話、閱讀等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學生拼音掌握的差異性,更大膽地設想,便是讓識字量大,又能說一口標準普通話的孩子,借助漢字來學拼音。課堂上也不再只眷顧拼音知識強的學生,而是搭建平臺讓更多學生展示,通過更多的渠道進行拼音能力之外的多維訓練,滿足學生學習欲望,增大學習自信,在多維中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差異成為教學中的生成點。
1.漢字依托
從聲母“b、p、m、f”一課開始出現(xiàn)了詞語,并有了識記漢字的任務,后幾課中還出現(xiàn)了兒歌,兒歌和詞語中都有新學的音節(jié)。教材編排的意圖讓學生有機會對已學的拼音進行運用,增強學拼音的信心,同時嘗試著識字。而事實恰恰相反,大部分學生對那些漢字呼之欲出,兒歌已讀得朗朗上口。“如:我讀漢字,你帶帽?!薄拔移匆艄?jié),你猜字”“漢字音節(jié)手拉手”此類游戲在學習小組內流行起來。漢字的依托使處于不同層面的學生的拼讀能力都有較大的進步。
2.句子工廠
努力打造句子工廠,字母的教學,音節(jié)的練讀,融入句子土壤中更好地生長。課堂上鼓勵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表揚學生能把別人說的每一句話聽清楚。借助句式說話、看圖說句子、連詞成句、我來傳話等方式,幫助學生逐漸建構句子的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能力。如:在教學聲母“j”時,孩子們在音節(jié)朗讀中讀到“家”,先擴詞,再造句,句子的練說可以拓寬拼音教學的渠道。
3.想象平臺
形近字母間容易混淆,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去辨析在形上的細微變化,去發(fā)揮想像進行個性化識記。如:“p”和“q”,不同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識記,有從形上,也有從讀音上的,通過比較,和學生一起找出一種最容易識記的方法。
拼音教學如同一根棉線,上面穿著一顆顆珍珠,有識字、朗讀、說話等語文能力,一部分學生在已擁有這些“珍珠”的情況下,教師試著做“穿線人”。如此一來,前期的差距將不復存在,多維目標的引領,激起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三、尾聲:內外呈現(xiàn),“異”紛呈
拼音是學習漢字,走進閱讀的拐杖,借助拼音可以讓學生早早地進行閱讀,享受閱讀的快樂。同時,借助拼音來寫一句話更是滿足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讀到寫、由外至內,促成知識的內化與運用。
1.外化
(1)講故事
“我來讀故事”是午間閱讀的常規(guī)項目,由教師讀故事發(fā)展到學生讀故事,輪到的學生需提前練讀注音小故事,避免了單一練讀音節(jié)的枯燥與乏味。而聽者,看著大屏幕的故事內容,不知不覺中又在與拼音碰面。
(2)繞口令
口齒伶俐,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離不開有所側重的訓練。將簡單的繞口令穿插于課堂練習中,對于剛學完拼音,處于字音敏感期的學生尤為適合,讀音的相似,增大了練讀難度,學生在挑戰(zhàn)中感受到練讀的樂趣。
(3)模仿秀
卡通人物最得孩子心,將那些卡通人物打印到卡上,反面寫上一句音節(jié)構成的句子,課堂上對于表現(xiàn)不錯的學生,讓他們抽簽來模仿句,調節(jié)課堂節(jié)奏,趣中練讀。
外在形式激發(fā)學生拼讀興趣,而由外至內進行轉化,使得學生感受拼音的用處,將拼音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
2.內化
(1)嘗試閱讀
鼓勵學生捧起課外書閱讀,不認識的字可借助拼音,因為有故事情節(jié)的牽引,一些生字的障礙并不影響他們整體的閱讀,提早閱讀,讓學生能在更廣泛的園地中鮮活自己的語言,享受精神大餐。
(2)交流本
一日一交流,鼓勵學生寫一句話小日記,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嘗試著寫話,已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也是對已學拼音的一種規(guī)范與檢測。批改中一次次地糾正,也強化了學生的拼寫能力。
篇9
關鍵詞:自然拼讀法;小學生;英語學習
現(xiàn)今,國際音標是我們學習單詞必看的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一套新的語音標注符號,枯燥難懂且很可能降低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讓學生養(yǎng)成過度使用音標、見詞就查的習慣,或者使用漢字或拼音標注符號,很可能導致小學生英語發(fā)音不標準,閱讀能力低下,所以選擇一種有效的適合小學生英語單詞拼讀和拼寫的方法至關重要。
一、自然拼讀法概述
《韋氏大學英語詞典》中這樣定義“自然拼讀法”:經過學習字母,字母組合及音節(jié)的音值,教會初學者拼讀單詞的方法。(amethodofteachingbeginnerstoreadandpronouncewordsbylearningthephoneticvalueofletters,lettergroups,andespeciallysyllables.)自然拼讀法教學專家BlevinsWiley認為,拼讀法是讓學生認識到字母與其發(fā)音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如何運用該聯(lián)系解讀單詞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西方學者比較早的對拼讀法的定義。筆者認為,自然拼讀法是依照26個英文字母與字母組合的自然發(fā)音法則來拼讀及拼寫單詞的方法。在國外,自然拼讀法最早可追溯到美國的閱讀教學法。19世紀早期,HoranceMann認為,教授學生理解文章的真正含義,而不是機械的背誦和記憶,于是提出了全詞教學法。20世紀50年代,RudolphFlesh認為,全詞教學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主張“直接拼讀法”,因為它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自然拼讀法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但當時全詞教學法還是占主導地位。20世紀90年代北美地區(qū)進行了有關英語教學方面的改革。Adams(1990)指出,“自然拼讀法”理論中涉及到了英文詞匯音與形的相關規(guī)律,教授兒童運用字母、字母組合認識單詞和自主閱讀文章。語音專家、自然拼讀教學法專家BlevinsWiley(1996)以為,自然拼讀法中涉及單詞的音與形的關系,可以讓學生輕松地學會拼讀和拼寫出單詞。在國內,港臺地區(qū)首先將自然拼讀法應用于英語教學。隨后,經華東師范大學章兼中教授的大力宣傳。2003年邱健華發(fā)展了自然拼讀法,并證實了自然拼讀法和語音意識之間的聯(lián)系。2005年高敏提出,自然拼讀法能夠提升小學生英語單詞拼讀和拼寫的效率。潘清、黃曉萍(2012)在《自然拼讀法實用英語語音教程》一書中指出,自然拼讀法是通過建立字母與字母組合和讀音的關系來讓學生記憶英語詞匯。學習自然拼讀法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書中還指出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局限于這些規(guī)則,要靈活處理不符合規(guī)則的詞匯。郭艷玲(2014)提出,自然拼讀法能提升學生英語認讀能力和拼寫能力,尤其能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針對語言環(huán)境、語言體系的巨大差異以及母語習得和外語習得的區(qū)別,在小學應用自然拼讀法時應該循序漸進、逐步推開、聽說領先、系統(tǒng)教學、立體呈現(xiàn)、豐富閱讀。許婧(2015)驗證了自然拼讀法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語音意識和正確拼讀單詞的能力,且能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曾妍(2016)實驗分析得出在單詞拼讀和拼寫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明顯優(yōu)于控制組學生,并且實驗組的小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更高,也更積極地參與到了英語學習中。目前,國內大部分青少兒英語教育機構都引入了自然拼讀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英孚教育、山姆大叔國際少兒英語、芝麻街英語(SesameStreetEnglish)。將少兒英語機構關于自然拼讀法的部分成功經驗應用于小學顯得格外有意義,同時也使自然拼讀法更具有普適性。
二、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的應用
1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文聽力“耳朵”
國內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從小學三年級起設立英語課,在這個階段我們配合家長進行自然拼讀法前期教育工作即大量的聽說練習,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音意識。條件允許的家庭可以在3歲時就培養(yǎng)孩子英文聽力習慣,如看適合的英文故事書、兒童英文短視頻,聽英文兒歌等,使他們擁有足夠的英語輸入量,同時也更靠近英語母語的習得規(guī)律,為小學生學習自然拼讀法奠定基礎。
2教小學生習得自然拼讀法
自然拼讀法習得的初期,教師應該先教授學生26個英文字母及其發(fā)音,這是自然拼讀法拼讀規(guī)則的基礎。先教學生21個輔音字母名稱的發(fā)音和字母的發(fā)音,再教授5個元音(a、e、i、o、u)字母名稱的發(fā)音及字母的發(fā)音同時教授他們每個字母固定的手勢。還可以通過觀看ABCsPhonicsSong視頻,模仿練習。其次學習元音字母組合的發(fā)音。如字母組合/a_e/、/ai/、/e_e/、/ee/、/ea/、/i_e/、/igh/、/oy/、/o_e/、/oa/等。然后依據(jù)單詞的自然拼讀規(guī)則,教學生劃分音節(jié)并且讓他們學會使用元音、元音組合來劃分。若兩個元音或元音組合中間有一個輔音,應把輔音歸后。若中間有兩個輔音,那么將兩個輔音分開,一個歸到前面一個歸到后面。如pa+ja+maspajamas。最后雙輔音,如egg、apple和混合輔音如duck、drink在單詞中只發(fā)一個音。還有輔音連綴及特殊組合等。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規(guī)則并不能覆蓋所有單詞,要讓他們意識到遇到一些比較特殊的詞匯,應充分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應用不同的方法去學習和記憶單詞。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以及繪本閱讀來幫助學生熟悉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律。
三、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
通過調研,很多研究者發(fā)現(xiàn)自然拼讀法在小學生英語學習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激發(fā)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進行自然拼讀法教學過程中會使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做手勢、唱英文歌、跟著節(jié)奏說唱、觀看并模仿相關視頻、繪本閱讀等。同時,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使他們跟隨教師的思路,了解角色扮演中人物及相關進展,以這樣的方式引起小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參與課堂與教師積極互動。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都使用英語進行表演,并利用無意注意讓學生自然而然、潛移默化中習得英語詞匯及表達。再者,小學生活潑好動,多組織趣味游戲并利用全身反應法策略,使學生在享受游戲的同時更積極地汲取和接受比較陌生的英文詞匯,進而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灌輸式”的英語教學,很容易忽視小學生的意愿和想法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從而使小學英語教學成為一種單向的知識傳授,不能真正實現(xiàn)師生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互動及知識的傳遞。而將自然拼讀法引入小學英語教學和學習中,讓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模仿教師的發(fā)音,在教師的指導下拼讀拼寫熟悉或不熟悉的英語詞匯。同時,小學生也可以自主地運用拼讀規(guī)則進行閱讀,增強其自身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2有利于發(fā)揮漢語拼音的正遷移作用
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是兩種學習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并且一種積極促進另一種學習。Odlin(1989)認為,學習遷移對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這種影響主要源于學習者以前已經習得的語言與目的語之間的相同要素。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到三年級,語文課程都是以學習漢語拼音認字為主,同時他們的智力及思維能力還未發(fā)展成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往往具有相關性和模仿性的特點。所以小學生學習自然拼讀法時,可以充分利用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間的相似性,如Aa,Bb,Cc,Dd,Ee,F(xiàn)f,Hh,Jj,Kk,Ll,Mm,Nn等小寫寫法完全相同,教師或家長只需要學生加強中文拼音和英文讀音方面的各自練習即可。
3有助于小學生輕松記憶單詞
記憶單詞包括拼讀單詞和拼寫單詞。教師在進行自然拼讀法規(guī)則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閃光呈現(xiàn)卡,讓學生根據(jù)形象記憶初步了解單詞,然后嘗試引導并邀請學生上臺圈出所學字母或字母組合并劃分單詞音節(jié),之后讓學生跟著播放的節(jié)奏邊說唱邊做相關單詞的動作。按照這個步驟學生在無形中參與課堂并學會拼讀和拼寫單詞。同時,小學生習得自然拼讀技能比較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自然拼讀意識,在遇到新詞匯時能舉一反三。自然拼讀法相較于傳統(tǒng)的國際音標法,本身就具有將英文字母音和形聯(lián)系起來的優(yōu)勢,所以也更有利于學生學會單詞的拼讀和拼寫,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生記憶單詞的效率,并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通過學習自然拼讀法拼讀規(guī)則,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利用所學規(guī)則及以前的聽、說單詞進行相應的詞匯解碼,從而拼讀出相關單詞,并根據(jù)圖書中真實或卡通圖片以及上下文理解文章內容或故事梗概。運用自然拼讀法規(guī)則進行閱讀不僅鞏固了舊的單詞知識,也使小學生自學新詞匯或閱讀全新內容。與傳統(tǒng)的方法相比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使小學生從小樂于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性循環(huán)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
四、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中存在的局限性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此提及以下兩點。
1自然拼讀法規(guī)則不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所有英文單詞
小學英語單詞中也有很多不符合自然拼讀法規(guī)則的英文單詞。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自然拼讀法僅僅是語音教學的一種協(xié)助工具,他們不能運用它處理遇到的一切詞匯的發(fā)音。如果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總結和制定一系列的規(guī)則,但是記住這些規(guī)則又會大大加重小學生的學習負擔。這也是自然拼讀法與國際音標相比一個顯著的缺點。同時,若學生對自然拼讀法太過依賴,會影響其他種類的單詞習得方法,比如不掌握國際音標法將會導致之后復雜單詞的拼讀和識記存在嚴重問題。
2小學教師對自然拼讀法知識的缺乏及認識偏差
由于東西部及城鄉(xiāng)區(qū)域差異,歷史教育問題,小學英語教師的素質水平不一。雖然自然拼讀法在國內流傳已久,但很多小學教師對此知之甚少甚至聞所未聞,因此更不可能向小學生教授自然拼讀法。即使有的教師在小學應用了自然拼讀法,但是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及考試方式的影響,很多小學教師教授自然拼讀法方式死板,更多的是自然拼讀法規(guī)則的講授,很少考慮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興趣,同時也忽視了自然拼讀法及相關規(guī)則的實際應用。再者,根據(jù)不同地區(qū)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方式,不能照搬他人的教學經驗,一成不變地教學風格也會使學生產生反感和厭學情緒。
五、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中的應用對策
針對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實際應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對策。首先,自然拼讀法規(guī)則適用于80%的英語單詞,在進行自然拼讀法教學時,要明確告訴學生其優(yōu)缺點。遇到不符合規(guī)則的英文單詞,小學生應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采取不同的方法記憶單詞。同時,教師可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注重自然拼讀法的教學,而小學高年級、初高中及大學階段則向學生傳授一定的傳統(tǒng)國際音標的知識。因為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使用自然拼讀法更有利于他們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同時根據(jù)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在教授自然拼讀法時的方式方法更適合小學生階段,而興趣和方式方法對英語初學者而言極為重要。其次,教師在向學生教授自然拼讀法的知識之前,應該熟悉自然拼讀法的所有規(guī)則及其相關知識。確保教師對自然拼讀法的認知正確。所以各地區(qū)各學校應該科學系統(tǒng)地對小學英語教師給予集中培訓,并使教師完整習得自然拼讀法。同時,在培訓期間鼓勵教師發(fā)散思維,不照搬他人的經驗,懂得創(chuàng)新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施教。最后,雖然自然拼讀法有利于發(fā)揮漢語拼音的正遷移作用,但也應該注意避免產生負遷移作用。對于剛剛接觸或學習時間還不長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和自然拼讀規(guī)則的相同之處往往會導致小學生產生語音混淆。事實上,二者的發(fā)音規(guī)則僅是“相通”并非“相同”。漢語拼音中存在聲調,無輕重音,屬于漢藏語系。而英語屬于印歐語系,無聲調,有輕重音。所以為防止出現(xiàn)語音混淆,應該給小學生創(chuàng)設英文情境,并在此情境中加強英文發(fā)音練習。
篇10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音教學;教學目標
英語語音教學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已經成為我國中小學重點的課程之一。據(jù)調查,雖然各地小學英語課堂并沒有開設專門的語音課堂,但是語音教學卻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它關系到學生以后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將專門針對農村地區(qū)英語語音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幾種解決辦法。
一、教師自身語言素質偏低
在農村一些偏遠的地區(qū),對于教師的語言素質沒有過高的要求,導致農村地區(qū)教師的語言素質普遍較差,因此,對于一些英語語音的基本概念不甚了解,沒有重音、連讀、節(jié)奏等概念。如果讓小學生在一開始就學到不正確的讀音,那么,在往后的學習中得花大量的時間去糾正。
針對這種問題,學校應提高招聘老師的標準,或者對在校教師進行相對應的語音培訓,讓教師了解到英語語音對于孩子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語言素質,為將來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內容處理不恰當
許多教師認為小學生沒有必要將音標教學加入教學課程當中,認為這樣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在教學內容方面,單音部分的教學過于分散,不利于拼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只跟著老師讀,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對語音學習沒有興趣。因此,針對以上的這種問題,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歸納總結,以點帶面
雖然音標不要求低年級的學生掌握,但是教師要教學生掌握發(fā)音的規(guī)律,也就是將同一讀音規(guī)則的詞匯進行歸類,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單詞的讀音。
2.啟發(fā)誘導,加深理解
教師應在課堂上啟發(fā)學生關注英語中的字母與發(fā)音、單詞與單詞、漢語拼音中的聯(lián)系,加深理解,通過各種練習,如小組競賽、分組練習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強化記憶,掌握其發(fā)音規(guī)律。
3.加強聽音辨音能力
學習一門語言首先得聽會、聽懂,才能會讀寫,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老師應從先聽簡單的字母、單詞、句子開始,引導學生注意每個單詞、句子的發(fā)音,與此同時進行模仿,幫助學生建立起字母與字母在音素上面的聯(lián)系,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小學英語已經逐漸凸顯出了其重要性。語音教學作為教學內容的主要任務之一,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語音教學是小學課堂的基礎,這個基礎能否牢固,取決于教師自身語言素質的高低。因此,作為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英語語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