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干部群眾教育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19 04:20:00
導語:農村黨員干部群眾教育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們正在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否有效引導農民致富,促進農村發(fā)展,實現社會和諧,基本的問題在于能否培養(yǎng)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熟悉黨在農村建設規(guī)律,掌握先進技術,能夠引領農民致富奔小康、和諧謀發(fā)展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以及適應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新型農民。
我國有近9億農民,64萬個建制村,2000多萬名農村黨員和600萬名農村基層干部,各地農村發(fā)展不平衡,地理條件和物質生活水平、文化生活水平差距極大。要在如此復雜的區(qū)域和眾多的農村人口中實施教育培訓,采取傳統(tǒng)方式和常規(guī)手段,較難取得理想的效果。為此,2003年以來,中央開始在部分省區(qū)的農村地區(qū)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希望通過強化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服務農村發(fā)展,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組織、人才和技術保障?,F代遠程教育系統(tǒng)由前端播出平臺、終端接收站點、中心資源庫、中心網站、信息管理系統(tǒng)、省級資源庫、省級網站等組成,實時將中心資源庫的教學資源向農村傳播,形成了覆蓋我國廣大農村的新型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網絡體系。
需要解決的五個難題
對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實施思想理論教育和文化技術培訓,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現代社會對科技素質、適應市場經濟能力的較高要求和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較低、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意識相對淡薄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二是農村社會發(fā)展中存在比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大量農民特別是地處偏遠地區(qū)的農民難以及時了解政策、獲取有效的發(fā)展信息;三是相對固定化的農耕傳統(tǒng)和生活模式,使得大部分農民無法主動適應市場競爭,或者在競爭中成為弱勢群體,亟需通過教育和訓練提高他們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四是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數量大,居住相對分散,將他們集中起來進行培訓,成本高,難度大;五是現有的培訓人員難以長期居留農村,從而影響了教育培訓的連續(xù)性。
可以實現的六個目標
采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對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進行教育培訓。難以完全克服上述問題,但是這個系統(tǒng)的有效使用可以實現以下目標:第一,確保了從中央到省市的政策、法規(guī)和有關精神能夠被迅速、完整地傳達到社會的最基層。山東省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通過現代遠程教育系統(tǒng),使全省200萬黨員即時聽到領導的黨課。這種足不出村,就能“直通”中央和省市的教育方式,有效地拉近了中央與基層的距離,增強了農村黨組織貫徹執(zhí)行黨的政策法規(guī)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第二,由專家講解的大量科技文化知識、先進適用技術,以及致富經驗和市場信息通過衛(wèi)星、電信、網絡模式從中心資源庫源源不斷地傳送到廣大農村的接收站點上,教育培訓不再受到地理條件和信息傳遞的限制。第三,現代遠程教育具有的海量信息、高速傳播、形象直觀等特點,改變了過去教育培訓內容單薄、手段單一、時效不強、地區(qū)間接受教育的機會不平衡等問題,為大規(guī)模、靈活開展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教育培訓提供了實踐條件。第四,現代遠程教育在我國構建了一個覆蓋城鄉(xiāng)的信息網絡體系,引發(fā)了人們對信息的關注。即使是最偏遠的不知電腦、網絡為何物的山區(qū),只要有一臺電腦、一個接收設備、一臺電視機,一個經過培訓的管理員,就可以讓黨員和群眾獲得與發(fā)達地區(qū)一樣的各種信息和培訓資源。第五,這個系統(tǒng)的使用需要有專門人員從事教學管理、設備維護、課件更新等工作,有些農村還將適用技術和防疫知識等刻錄成光盤,免費發(fā)放給農民,便于他們在家里自主觀看。它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更好地提高素質、服務農民提供了新的形式,也加快了農村信息化進程,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物質平臺。第六,這個網絡系統(tǒng)的有效使用,將對我國新農村建設和社區(qū)建設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實際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單位開始重視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資源開展工作,服務“三農”。把現代遠程教育與有關部門開展的勞動力轉移前就業(yè)、扶貧開發(fā)、法治教育、計劃生育、衛(wèi)生服務等培訓和宣傳教育結合起來,把終端接收站點建設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基層電子政務等工作結合起來,發(fā)揮現代遠程教育的綜合功能,倡導文明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村社會建設,使黨員經常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
應當具備的三個保障
為實現以上目標,現代遠程教育需要三個基本保障:一是資源保障。除了站點建設,必須有量大質優(yōu)、針對性強、易學好記、管用有效的課件提供給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使用,惟其如此,才能夠對他們有吸引力。同時還要結合少數民族特點,提供適合少數民族村民需要的課件。為此,需要將教學資源建設作為實施教育培訓的基礎。全國遠程辦結合中央精神和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每年組織專家確定、下達課件制作選題,由相關部委和各省制作上報,這些課件包括全國統(tǒng)編課件和鄉(xiāng)土教材,分為政治理論、政策法規(guī)、市場經濟知識、農村經營管理知識、農村先進適用技術、市場信息、科普知識、農村衛(wèi)生、計劃生育、文化體育、典型經驗等幾類,經評審合格后納入資源庫,同時通過衛(wèi)星和網絡向終端接收站點傳輸。二是提供組織保證。這種教育模式需要一批專業(yè)人員在組織管理、技術保障、技術輔導和教學輔導方面為農民群眾提供便捷的接受指導的途徑。目前僅在試點省區(qū),就有各類專兼職教學、管理、技術服務人員29.5萬名,此外還有大量為遠程教育提供指導和服務的專家學者,這些人才對農村黨建和社會發(fā)展的持續(xù)關注、參與,本身就為農村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三是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培訓制度體系,用足用好培訓資源。我國農村文化提供了農民群眾接受教育的良好傳統(tǒng),但是廣大農村居民并未形成繼續(xù)教育的習慣。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學習培訓制度,激發(fā)和保障農村黨員干部接受教育培訓的自覺和需要。許多地方從基層組織建設的要求出發(fā),制定了一系列加強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的目標和制度,完善組織考評和學習引導,把集中培訓和自主學習結合起來。一方面,提高黨員干部處理農村事務的能力,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構建和諧村鎮(zhèn)的能力和發(fā)展先進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現代遠程教育本身具有的超越時空的特點和信息可控性,農民可以在農閑或者其他需要的時間里,根據自身生產、生活需要,更加方便地點播收看、上網學習。許多地方的農村還根據黨員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素質要求、從業(yè)特點和學習需求,建立不同類型的學習小組,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習內容,并通過黨員帶動農民群眾積極參加學習培訓。不少地方還采取了需求調查、課件公示等形式,滿足人們不同的學習需求。
同時,中央高度重視農村黨組織的活動場所建設,設置在這些場所的現代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正在成為農民群眾接受教育、提高素質的平臺和主要陣地。這樣一種靈活的教育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農村社會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推進了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