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研究論文

時間:2022-02-21 02:41:00

導語:教育科研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科研研究論文

一、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首要準備

教師雖有其實踐的優(yōu)勢,卻也有著明顯的弱勢,主要是知識儲備和理論功底不足。我們知道,科學研究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含量為背景,以一定的理論涵養(yǎng)為底蘊的。由于知識和理論不足,使得一些教師在開展教科研時往往捉襟見肘,感到困難重重,至少也會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勉強開展一些研究,也比較膚淺,難以形成成果,尤其難以形成優(yōu)秀成果。因此,有志于教科研的一線教師,第一要務是為自己“充電”,致力于做好知識儲備和理論儲備,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科研素養(yǎng)。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而且要博覽群書。不但要讀一些有關科研工作的專門知識書籍,懂得怎樣選擇和確定課題,怎樣進行課題實施和操作,怎樣檢索文獻資料,怎樣形成研究成果等等;還要廣泛閱讀諸如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美學、人才學、比較學、信息學、系統(tǒng)論、控制論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理論著作。對于經典人物的經典著作,不能滿足于那種“快餐式”的涉獵,而要做一番研究性閱讀,從中有所發(fā)現,有所感悟。不讀孔夫子就不知道中國教育的淵源,不知道中國文化的根脈;不讀蔡元培、陶行知,就不知道中外教育的聯(lián)系,不知道近代和現代教育的精髓;不讀盧梭、蘇霍姆林斯基,就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主義教育,什么是愛的教育,什么是和諧教育。在這個充滿物欲和浮躁的時代,人們對經典已經感到陌生。我們教師還是應該要求自己少一點世俗氣,多一些書卷氣,樂于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

二、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實踐方向

科學研究總是以實踐為依托,從微觀入手,從研究個案開始的。

1.利用實踐優(yōu)勢

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躬親實踐的優(yōu)勢,立足教育教學第一線,更多地接觸、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教育對象,更多地觀察、了解和研究各種教育現象,把研究每一個學生、研究每一堂課和研究教育教學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注重個案的積累,在實踐中發(fā)現和提煉研究課題。實踐是理論之母,一線教師一旦離開實踐這塊土壤,教科研必將一事無成。

2.增強科研意識

教師要增強科研意識,自覺地為教育教學實踐注入科學性和研究性。要帶著問題進行實踐,把每天的教育教學工作當做科學研究來做,做到工作科研化、問題課題化、實踐理論化。這樣,當一個教師接受了具體的教育教學任務時,他的研究課題就被“立項”了,學科教學或班級管理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課題或課題的來源。例如,你是一名具有良好閱讀習慣的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把教師的閱讀習慣轉化為學生的閱讀習慣?這個問題就很值得研究。其實,庸者只知道做,不知道思考,而智者帶著思考的大腦去做。這個“思考”,就是科研意識??梢娪袥]有科研意識是大不一樣的。教育科研就如同一片森林,只要你是有心人,只要你愿意為此付出勞動,走進去總是會有所發(fā)現、有所收獲的。

3.養(yǎng)成科研習慣

教師要養(yǎng)成勤于動腦、動手、動筆的習慣,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辨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搞科研就要有點科研的樣子,要經常動筆寫點東西,從班主任寫“教育手記”,學科教師寫“教后筆記”做起。要隨時把比較典型的課堂教學案例寫成研究報告,積累個案,作為科研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研究了幾千名兒童,記錄了幾千頁的兒童成長筆記,堪稱勤于研究又善于研究的典范。要結合自己的日常工作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舍得下工夫,給自己“加壓”,例如要求自己每學期或每年至少寫作(是否發(fā)表不論)多少篇或多少字數的論文。長此以往,必有所成。

三、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今后前途

1.大膽改造傳統(tǒng),創(chuàng)造先進文化,倡導教師具有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

面對飛速發(fā)展的社會,可以大膽地預見,在未來社會,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和大學教授之間不會有等級差別。為了讓人類發(fā)展得更充分、更美好,對人類的各個階段的學習乃至生活進行研究,都顯得非常必要。

2.從各個層面做好制度重建工作

如在師范生的課程設置方面,提高教育科研知識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重視教育科研在教師職前培養(yǎng)和職后培訓中的作用。學校作為教育科研最直接的受益場所,更應為從事教育科研的教師訂立公正合理的分配獎懲制度,使我們的中小學借教育科研之東風,走上快速發(fā)展的道路。

3.專業(yè)教育科研人員要關注教育

專業(yè)教育科研人員要更多地關注教育,而不是只關注教育學,要提倡平實質樸的文風,而不是以華麗的詞匯來掩蓋內容的空虛。如果放下架子,真實地面對教育,真誠地面對教師,二者的溝通就會有效得多。在這里,基層教育科研工作人員有著特殊的作用,他們既比較了解一線教師的鮮活實踐,又能夠較為從容地進入教育科學話語體系中去,可以較為經常地、有針對性地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或者將鮮活的實踐加以提升,加以推廣,或者將先進的理論介紹給急需的一線。

4.弘揚教師的主體性

當今普遍重視弘揚人的主體性,人自身的發(fā)展越來越趨向于主體的自我建構。尤其是教育科研,它本身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復雜勞動,沒有對主體自身價值的追求,沒有自主的覺悟與覺醒,就不會產生巨大的內驅力去支持它完成這一復雜過程。只有對教師這一概念進行時代的重建,才能意識到教師不只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而是升華自我,完善自我,有著豐富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活力的職業(yè)。教師這一概念絕不應被平庸填塞,而應與高尚、創(chuàng)造、探究為伍。教育的勞動性質不是簡單、枯燥、接受,它是復雜、有意義的勞動,充滿了發(fā)現的喜悅和探究的樂趣。

四、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

對教育科研中各種方法的分類,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在此,把最常用的方法劃分為以下六大類:

1.文獻方法

文獻方法是通過對有關文獻進行查閱、分析整理和歸納總結,以確定有關教育研究的“研究內容”和“價值大小”的一種研究方法。使用這一方法,首先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占有與課題有關的資料。其次是收集資料要全面、系統(tǒng),具有代表性。

2.實驗方法

由于實驗方法對自然科學的眾多研究的獨特作用,這一方法也被引入了教育研究等社會科學中。為了解決某一教育研究的命題,常常根據一定的教育理論提出假設,選出有代表性的樣本,依照一定的設計程序進行實驗,然后通過對實驗效果與傳統(tǒng)方式下取得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以達到檢驗假設的目的。例如,“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實驗,“實驗、誘導、探究教學法”實驗等等,都屬于實驗研究。

3.問卷法

問卷法是通過書面形式、以嚴格設計的心理測量項目或問題,向研究對象收集研究資料和數據的一種方法。

此外,還有統(tǒng)計方法、系統(tǒng)科學方法、個案分析法、比較研究法、趨勢分析法、評價研究法、模型法、計算機模擬法等方法,在此不一一闡述,都得靠我們教師不斷去學習、去領會、去實踐。

參考文獻:

[1]楊麗珠.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遼寧: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論文關鍵詞:教育科研實踐方向主體性

論文摘要:教科研是學術性的,其一方面是提升自我,這也正是教師職業(yè)生命的意義所在。作為教師,我們要力戒浮躁,力戒急功近利。所以,本文就教師如何成為教育科研的主體,從首要準備、實踐方向、今后前途和主要方法四方面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