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探究
時間:2022-07-15 04:06:12
導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方式。在中學教育時期,語文學科是重點科目,做好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而且還有利于其素質的提高。本文將以目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重點對其實施策略展開詳細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策略
基于21世紀信息化的時代背景,為了更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國民就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水平。而語文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其作用不言而喻。近年來,社會上更是出現了一系列語文改革的呼聲,小到地方學校,大到國家政府,都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條例。雖然經過幾年的改革,我國中學語文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語文教育實際上仍沒有發(fā)生多大轉變。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以及對語文學科重要性的忽視等。為此,本文針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上“滿堂灌”或“放羊式”的現象。素質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們自主思考,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但是在實際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被教師主導著,一節(jié)課45分鐘,其中30多分鐘都是教師的講解?;谛抡n程教育改革之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還存在以下兩種弊端:其一,是教師注重講解過程,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以“滿堂灌”為主要教學方式,必然會阻礙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課堂氣氛沉悶,缺乏高潮,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根本沒調動起來。其二,雖然新課程倡導教師要學會引導,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但是,因為教師有限的指導能力,導致課堂中頻繁出現“放羊”的情況?;谠搶W習氛圍下,不僅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最終嚴重影響了中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二)對語文學科的認識不足?;诳荚噳毫?,雖然國家提倡新課程教育改革,但是,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考試內容的講解為主,沒有真正意識到語文學科學習的意義。對于中學生來說,正是大量吸收知識的重要時期,做好該時期的語文教育工作,不僅有利于其語文能力的提高,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正因為教師忽視了語文學習的本質,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考試環(huán)節(jié)來說,主要就是考察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如果教師沒有意識到教育的本質,那么將會影響到學生基礎性語文知識的學習,在語文素質無法有效提高的基礎上,綜合素質自然得不到有效提高。(三)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除了教學必備的素養(yǎng)之外,還需要我們多多閱讀。不論是紙質書籍的閱讀,還是電子書籍的閱讀,不論是經典書籍的閱讀,還是現下時興的話題,我們都要有所涉獵,這樣既可以使我們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也使我們和學生有共同的話題。才能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才能產生心靈的共鳴以及思想上的碰撞。這樣的話,教學效率自然不言而喻。
二、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分析
(一)構建有“生命張力”的語文課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每一位初中教師都應該為之努力的重要目標,它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努力探索并完善教學方法,利用好現代信息教學的優(yōu)勢,為實現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而不懈努力。想要更大程度上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教師應從課堂氛圍入手。課堂是教師講授知識和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地,氛圍的營造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要樹立服務意識,增強學生的主體感與被重視感,制造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師生間良好關系的建立是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師只重視講解過程,忽視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那么對于具有復雜性的語文學科來說,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不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作為課堂中的引導者與輔助者,就必須留給學生大量獨立思考的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也能促使學生學會分析與總結。首先,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注重效率性。針對教材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幾個思考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學習。同時,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改變課堂學生不開口“說話”的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最后,針對實際教材內容,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擴展,建構有生命力的語文課堂。給予學生更多思考時間的基礎上,更要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讓原本枯燥的課堂生活,變得生動有趣。最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教師能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學生也能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在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1]。(二)開展分層教學,提高教學針對性。每個中學生都具有自身的學習特點,也會有自身的學習習慣與閱讀狀況。而教師面對學習能力以及水平參差不一的學生時,就必須提高警惕,并且能夠盡量使教學工作具備一定的針對性。關鍵是,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一刀切”的方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對文章讀懂的程度就不同,這就需要老師及時進行引導和歸納,讓學生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對其內容的理解由淺入深、由整體到局部、由表象到內在,循序漸進。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一刀切”的方式,會有相當多一部分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節(jié)奏。再加上有一定難度的中學語文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生過程中自然比較吃力,時間一長,不僅會降低其學習興趣,而且還不利于教師整體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深入發(fā)展,以人為本教學方式的出現,希望教師能夠正視學生語文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借助分層教學方式,做好全體學生的教學工作,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找準自身的定位,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在講解《桃花源記》內容時,因為學生對于古文在理解上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可能會感覺更加吃力。因此,教師在利用分層教學方式過程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提問。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只對重要字詞或者是文章脈絡有一個準確的理解,然后針對教學過程提出相應問題。而對于學習能力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就課文主旨、句式翻譯、內容分析等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加強思考,增強理解。至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圍繞教材內容,有拓展性地提問,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知識點的同時,也能促使學生自行理順文章架構,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由此一來,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為主的分層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發(fā)揮,并且能夠互相學習,了解別人所理解的內容,而不僅僅局限在自己的理解當中。這樣不僅全體學生學有所獲,而且也有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2]。(三)利用讀寫結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相對于閱讀與寫作兩個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然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素材閱讀,而為了促使學生閱讀高效開展,就必須通過不斷的寫作訓練,促使知識得以內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讀寫結合教學,適當進行訓練,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構建高效課堂。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生動的詩句,而且寫作手法獨具一格,為此,教師可以針對該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模仿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比如,描寫“雪后捕鳥”生動場景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其中運用了靈活的寫作手法,細致入微,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仿照該類型的手法,進行實際寫作訓練。又比如大量動詞、形容詞出現的《社戲》中,描寫“月夜行船”的場景,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加以仿寫,能夠有效促使其寫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簡而言之,雖然當下最緊急的任務就是提高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但是,該項教育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基于新課程標準之下,為了做好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教師就必須正視當下存在的現實問題,為學生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加強教師以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重視,采取分層教學方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喬文燕.精心取舍追求高效———例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J].科普童話,2018,(1).
[2]謝北平.新課改實施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2017,(1).
[3]廖華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2017,(12).
- 上一篇:中學語文主題學習課型探討
- 下一篇: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與信息技術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