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學走進初中物理課堂探索
時間:2022-03-03 11:26:22
導語:生活化教學走進初中物理課堂探索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聯(lián)系生活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初中物理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收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精心設計生活化教學情境,恰當?shù)貙胄抡n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可以提供一個有裂口的吸管,一杯帶有顏色的飲品,設計問題:在用吸管喝飲品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物理現(xiàn)象,誰愿意說說自己的看法呢?接著,可以參照學生的發(fā)言要求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幾乎無法喝到飲品。教師繼續(xù)提問:你們有誰知道喝不到飲品的原因是什么嗎?這時候,學生會仔細觀察實驗裝置,發(fā)現(xiàn)吸管上的裂口,然后教師導入大氣壓強的知識。這樣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導入,能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物理學科的實用性與實踐性,激發(fā)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讓學生“樂”學,通過動手操作感受物理學科的獨特魅力。2.利用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初次接觸物理學科,學生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想學好這門知識。此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在講課過程中引入一些充滿趣味性的生活案例,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例如,在學習“慣性”時,教師引入生活案例:大家都坐過公交車,如果遇到了突發(fā)情況,司機會突然剎車,這時候乘客的身體有什么反應?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導入“慣性”并深入講解,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又如,在分析“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時,教師設計問題:遇到一家甜品店時,在門口就能聞到香甜的氣味,這是什么原因呢?接著,教師提到“分子在不停運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性,尋找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并學習其中蘊藏的物理知識。
二、改進教學策略,打造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1.優(yōu)化教學方法,力求教學手段生活化。教師要利用物理學科生活化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選擇實際生活中充滿趣味性的實例來替換教材中枯燥乏味的概念內容,營造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例如,在講解“杠桿”時,假設教師仍然以傳統(tǒng)的方法來講解,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趣。教師可以選擇生活中的蹺蹺板、剪刀等與杠桿應用知識有關的例子,幫助學生掌握杠桿工作的原理。接著,提供一句名言:“給我一根杠桿,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激發(fā)學生的質疑意識與探索意識:僅憑一根杠桿就可以翹起整個地球?然后,教師再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通過探討交流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適時引導學生總結出杠桿的三個要素。這樣,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認知能力,夯實物理基礎知識。2.列舉生活實例,力求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學習狀態(tài)的變化,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導入一些富含生活化與趣味性的故事,凸顯故事中的物理原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選擇一些實際案例,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概念,激勵學生自主思考、探究。例如,在教學“物態(tài)變化中的吸熱過程”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可以為學生普及人工降雨的知識。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人工降雨的視頻資料,讓學生了解人工降雨的場景。通過觀看,學生了解到人工降雨是根據(jù)不同云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的時機,用飛機、火箭彈向云中播灑干冰,促使云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噴灑在云中的干冰可使云中的水蒸氣變成小冰粒,這些冰粒在下落過程中變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三、呈現(xiàn)生活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布魯納指出,認知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情境基礎上的。創(chuàng)設直觀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時,教師要挑選最貼近生活的、凸顯物理實用性的例子,挖掘其中的物理原理知識,并延伸出相關的、深層面的物理問題,引導學生認清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fā)物理學習的興趣,學會運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另外,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最大限度地呈現(xiàn)物理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拉近學生與物理學科的距離,主動探求物理知識。例如,在講解“聲音的產生”時,教師讓學生回憶生活中有關聲音的例子,如借助用力彈鈔票發(fā)出的聲音,收銀員能準確分辨出鈔票的真假;買西瓜時,借助拍打西瓜發(fā)出的聲音,可以準確分辨出西瓜是否成熟。利用隨處可見的生活例子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區(qū)分聲音的物理原理,感受物理知識的有趣。2.遵循認知特點,體會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不同,認知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去考慮問題,選擇適合初中學生認知的生活實例,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理解了“大氣壓強”的知識點后,教師可以提供“打吊針”的實驗裝置,并設計問題:“你們對打吊針的過程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提出了一些問題:(1)輸液瓶口的兩根管子有什么作用?(2)如果將藥瓶放在低處,會發(fā)生什么?為什么剛扎入手臂時會滲出血液?(3)在輸液管剛插入瓶內時,藥液為何會沖出來?對于這些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與同伴協(xié)作解決問題,在與同伴思維火花的碰撞中,感受物理學習的樂趣。最后,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并詳細解答這些問題。
四、精心設計作業(yè),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識結構
1.聯(lián)系生活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精心設計的物理作業(yè)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不足之處,鞏固已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對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已有知識水平,設計生活化的作業(yè)。例如,在分析“增大與減小壓強的手段”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發(fā)生的事情設計課堂作業(yè):購物結賬后,手提袋里的物品過重,用手提時手會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通過積極思考下得出以下辦法:利用兩個袋子分裝;兩個人合作提走;在連接處墊上手絹;尋找一段木棍墊上……最后歸納總結出減小壓強的手段———減小壓力或增大受力面積。又如,在講完“大氣壓強”后布置這樣的作業(yè):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小孔,另一只手用力是無法拉出活塞的;不再發(fā)力后,活塞就會向里縮一段距離,這是為何?貼切生活的隨堂作業(yè)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尋到樂趣與成就感,鞏固了學習成果。2.提高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布置物理作業(yè)能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凸顯物理教學生活化的魅力。在設計物理作業(yè)時,教師要勇于從教材中掙脫出來,不受限于課本和練習冊上的習題,可以選擇一些生活化的物理作業(yè),使學生“樂”學。例如,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物理實驗操作過程,記錄相關步驟與結論,生成一個實驗報告。又如,在分析“折射”的知識點時,教師設計課后物理實驗作業(yè),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關于折射的實驗:利用一個裝滿水的玻璃杯,將一支筆斜放入玻璃杯中,站在側面仔細觀察筆“折了”的現(xiàn)象。學生通過實驗作業(yè),不斷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形成完整、直觀的物理知識結構。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將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識與生動有趣的生活實例結合起來,營造一個清晰直觀、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認知物理知識的實用性。這樣,學生才能自發(fā)地親近物理,學好物理。
參考文獻:
[1]許云昆.結合生活化教學策略,打造實效物理課堂[J].中學物理,2015,(03).
[2]多吉措毛.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讀寫算,2015,(45).
[3]劉新彥.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方法[J].新校園(中旬刊),2015,(10).
作者:楊菊香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清華中學
- 上一篇:互動題板在初中物理課堂的應用
- 下一篇: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應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