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傳播研究

時間:2022-04-09 09:59:06

導語: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傳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傳播研究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用戶獲取信息及表達意見的方式悄然發(fā)生著改變,手機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等成為當前移動網絡用戶接受信息并進行輿論傳播的主要渠道。以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為主的輿論傳播具有“信息傳播的及時性、互動性;個體參與的去角色化、隱匿性;輿論演變的不可預測性”等特征,對移動互聯(lián)網語境下的輿論傳播與擴散進行分析,探討移動網絡輿論新格局的構建尤為重要。

一、移動互聯(lián)網與輿論傳播耦合的內在邏輯

移動互聯(lián)網,實質上是基于移動終端的一個時空開放的信息互動傳播環(huán)境,基于該平臺輿論傳播的移動輿論場則是由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眾多移動應用總體構筑而成的公眾進行信息傳遞、輿論表達和意見交流的時空環(huán)境。在該輿論背景演變下,以智能移動終端為主的移動輿論場的勃興,逐漸改變了輿論傳播的生態(tài)和格局。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及其用戶的爆發(fā)式增長使移動輿論場成為當前我國最為重要的輿論策源地之一,用戶獲得了更多的信息接收渠道,同時也擁有了更為廣闊的話語表達空間。移動輿論場開始在熱點輿論事件和公眾議題上成為信源和信息傳輸的重要輿情通道。一方面,移動輿論場本著開放性和平等性的基本理念,大大降低了用戶“觸網”的門檻,成為公眾發(fā)表意見、發(fā)泄情緒的新平臺;另一方面,在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建構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動員能力強、監(jiān)管難度大的動態(tài)特征下,公眾話語生成和輿論傳播在移動輿論場中易產生聚合態(tài)勢。由此可見,移動互聯(lián)網與輿論傳播之間存在一定的耦合關系,且其輿論傳播有著可循的內在邏輯。

二、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傳播的子輿論場與擴散模式

(一)輿論載體:輿論傳播的幾個主要子輿論場“任何輿論都發(fā)端于個體意見的表達。”移動互聯(lián)網的出現使輿論的傳播路徑更為廣泛,盡管如此,輿論的傳播路徑離不開以政府、媒體和公眾為中心的輿論主體和以移動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QQ等為主的輿論載體。就輿論載體而言,近年來,移動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智能手機EWSWINDOW終端發(fā)展迅猛:新聞客戶端資訊豐富及時、海量資訊實時推送,是較為穩(wěn)固的輿論場;微博功能日趨完善,搜索、評論、轉發(fā)、收藏等貼合用戶需求,作為公共信息和輿論集散平臺的作用日益凸顯,是話語生成和個性意見表達的輿論場;微信用戶規(guī)模龐大,用戶可實現實時交流,但私密化、交互化、圈層化的信息難于監(jiān)測與分析,是便攜、隱蔽的輿論場。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在熱點輿情事件的傳播過程中交互為用,共同推動著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的傳播。(二)擴散模式:不同移動終端的輿論傳播以智能手機為主要載體的移動互聯(lián)網終端的出現,徹底顛覆了輿論的傳播與擴散模式,用戶可以使用多種介質和接收信息,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以及QQ等已演變?yōu)檩浾搨鞑プ顝V泛的幾種運用方式。移動新聞客戶端:差異化、個性化的分眾傳播隨著移動網絡媒介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輿論傳播的態(tài)勢也被傳播技術所改變,傳統(tǒng)媒體技術階段同質化、群體化的傳播模式已不能適應網狀傳播的移動網絡媒介技術階段。移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網絡媒介輿論在生成速度和傳播廣度上比其它媒介形式擁有更多的優(yōu)勢,用戶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信息內容,并且可以隨時隨地發(fā)表輿論見解,由此,移動互聯(lián)網新聞客戶端信息傳播的移動性、個性化,促進了用戶的分化和重組,在此基礎上輿論的擴散呈現出差異化的分眾傳播模式。此外,移動互聯(lián)網新聞客戶端在分化“受眾”的同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定制服務,也在進行著用戶的重組,具備共同興趣愛好的用戶被聚合在同類信息的傳播中①,用戶在閱覽和共享信息服務的同時,也易形成一定范圍的輿論場,并作為“重組”的個體在輿論場各抒己見,每位用戶都類似于一個“小媒體”,以習慣選擇和自我偏好在輿論場扮演信息接收和意見的雙重角色,推動移動網絡輿論的差異化、分眾化傳播。微博:碎片化、裂變式的多級傳播微博中的公共事件輿論有兩個特點:其一,輿論傳播周期短,信息傳播讓微博加速推動輿論生成和升級;其二,意見領袖作用強化,微博中意見領袖對公共事件信息的轉發(fā)和評論往往對事件輿論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就微博的傳播過程與模式來說,它不同于以往的單一的、線性的傳播模式,而是將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巧妙地應用到一個平臺中,呈現出碎片化、裂變式的多級傳播特征,而這種輿論擴散模式所帶來的傳播范圍和效果也往往不可預測。在主張信息開放和信息轉發(fā)共享的微博中,傳受雙方的地位界限逐漸消失,輿論傳播的主體,即微博用戶,既是信息的者又是信息的傳送者,在輿論事件中,眾多信息內容通過微博傳播給受眾,由此形成信息大量匯聚的高關注度話題,用戶針對微博上出現的信息進行評論和轉發(fā),又進一步實現了輿論事件的迅速擴散,用戶之間的信息互動擴散構成了輿論節(jié)點的傳播網絡,當信息內容的話題度和影響力持續(xù)加大,一些微博意見領袖以及網絡媒體報道等加入其中,信息經由轉發(fā)和評論最終形成信息傳者和受者不斷增加的多級傳播。微信與QQ:交互化、隱匿化的多元擴散尼葛洛龐帝曾提及“從前所說的‘大眾’傳媒正演變?yōu)閭€人化的雙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給’消費者,相反,人們將把所需要的信息‘拉出來’,并參與到創(chuàng)造信息的活動中”②在微信技術的支撐下,微信用戶的實時互動和信息交互不僅體現在用戶對熱點輿論事件的討論中,還充分表現在對微信公眾號關注和信息的評論及轉發(fā)中,用戶通過評論轉發(fā)等功能,使輿論事件的傳受雙方建立起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各種形式縱橫交織的多元互動的交流關系,實現了輿論傳播的交互化擴散。學者陳力丹認為,輿論有“顯輿論”“潛輿論”和“行為輿論”三種存在形態(tài)?!帮@輿論”即公開表露出來的輿論,而“潛輿論”指的是人們未公開表達的信念或以私密化形式表達、難以確切捕捉把握的公眾情緒。③隨著微信和QQ等私密性社交軟件逐漸流行開來,移動輿論場展現出“顯輿論”和“潛輿論”并存的特征,在微信、QQ等私密程度較高的輿論場,輿論的演變不會呈現出“井噴”式的強烈外化,而是間接、隱匿地推動輿論演化,在總體上呈現為多元和隱性化的輿論擴散形態(tài)。

三、構建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傳播新格局

移動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信息、評論、轉發(fā)皆十分便利,交互性更強,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眾多移動應用及平臺構筑而成的移動輿論場,憑借移動互聯(lián)網的強大傳播力與滲透力,在網絡輿論事件中發(fā)揮了不少傳統(tǒng)媒體輿論場及網絡輿論場難以發(fā)揮的正面效應。由于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傳播的復雜性,當把關人效應式微、輿情監(jiān)測不及時時,難以避免地會產生一些負面效應,如“信息井噴”導致謠言四起與虛假信息泛濫;“信息繭房”與“群體極化”誘發(fā)輿論暴力等。對此,網絡輿論引導是關鍵,盡管網絡中傳播主體多元化,但傳統(tǒng)主流媒體在移動終端應用微信、微博和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的運用中具備獨特的優(yōu)勢,應主動掌握網絡輿論的主動權,把握輿論傳播政治大局,借助移動互聯(lián)網新興平臺,展開深入全面報道,準確及時真實權威的新聞信息,以此優(yōu)化移動互聯(lián)網的輿論傳播秩序,尤其是在熱點輿論事件傳播中,各移動終端應用應凝聚合力、互為補充,共同構建和諧的移動互聯(lián)網輿論傳播格局。

作者:曹素貞 張雪冰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