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的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5 04:23:00
導語:外匯儲備的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匯儲備,是一國政府持有的,可自由支配和交換的非本國貨幣。其本質是官方擁有的在國際上可自由兌換的流動性資產。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對外開放度的提高,我國的外匯儲備急劇增加。對于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中國來講,持續(xù)增長的巨額外匯儲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對于其帶來的利與弊,國內已有相當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研究,闡釋了各自的見解。筆者從我國積累巨額外匯儲備的成因入手,對我國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我國外匯積累現狀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整個八十年代,外匯儲備都很小,此時積極擴大外匯儲備規(guī)模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因此有關外匯儲備規(guī)模問題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進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迅速擴大:從1990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10.93億美元,到1996年突破千億大關,再到2004年位居世界第二(日本第一),2006年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達到875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快速增長的局面是由各種因素促成的,主要原因有:
(一)歷史因素。在外匯短缺和計劃經濟條件下,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形成了涉外經濟發(fā)展優(yōu)先的非對稱管理政策模式。外貿“獎出限入”,資本“寬進嚴出”,外匯“增收節(jié)支”。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際收支較大順差的剛性,成為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體制約束。
(二)“雙順差”是外匯儲備增長的直接原因。雙順差是指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實現了順差。在經常項目方面,進出口貿易順差在1994年以后一直保持著順差,而進出口貿易順差是我國經常項目順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外匯的增加起到了正向累積的作用。在資本項目方面,資本項目的流入主要是利用外資的增加。由于我國政府在吸引外資方面采取了各種優(yōu)惠政策措施,投資環(huán)境得到很大改善,使得我國一直以來,在吸引外資特別是FDI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以2004年為例,我國實際利用外資606億美元,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1106.60億美元,同比增長110%。
(三)我國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和外匯管理體制是外匯儲備規(guī)模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從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實際上匯率浮動的幅度極為有限,雖然在2005年7月21日我國政府對匯率制度進行了改革,但短期內,匯率變動對大幅度調整外匯規(guī)模的作用有限。此外,我國調整匯率水平的其他經濟政策較少,決策時滯較長。這使得我國外匯規(guī)??赡軙^續(xù)以高速增長。另外,我國在外匯管理上實行的是強制結售匯制和限額管理制度,這就使得本應由企業(yè)和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產轉移到了政府手中。
(四)投機資本的涌入。從2001年起“人民幣升值論”興起后,大量“熱錢”設法通過各種渠道(包括FDI在內),入境轉化為外匯儲備,以期從中獲利,也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外匯市場上外匯供大于求的矛盾,導致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急劇上升。
二、外匯儲備積累的利弊
外匯儲備充足,有利于增強國際清償力,維護國家和企業(yè)的對外信譽;有利于為經濟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降低經濟轉軌的不確定性;有利于應對突發(fā)事件,防范金融風險。但根據外匯規(guī)模管理理論,一國的外匯規(guī)模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應該保持在合理水平,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于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guī)模、實際利用外資,等等,但無論是從哪種指標來看,我國現有的外匯規(guī)模已遠遠超過了合理水平。這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機會成本。外匯儲備是對國外實際資源的購買力,若能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增加國內投資,加快經濟發(fā)展。但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中有相當的比例用于購買收益率較低的美國國債,這實際上是用中國的錢去支持美國經濟的發(fā)展。同時,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是與人民幣國債的增長同時進行的,這就更加大了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
(二)妨礙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近年來,外匯占款已成為我國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而基礎貨幣的增加就要貨幣當局采取手段對沖因購買外匯而增加的基礎貨幣。比如,可以通過發(fā)行票據對沖,但發(fā)行票據是有期限并且需要回購的,為了控制貨幣的增加,央行必須不斷發(fā)行票據規(guī)模,這又會增加央行的利息支出,而如果采用調高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進行調控,商業(yè)銀行利潤將受損,影響銀行改革進程。
(三)過多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資產為主,在美元貶值時,我國的外匯儲備實際價值會大大縮水,由于資產金額巨大,進行幣種調節(jié)的空間也很有限。
(四)造成通貨膨脹壓力。持有過多的外匯儲備,使得由外匯占款形成的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加,基礎貨幣的增加將通過乘數效應大大增加我國的貨幣供給,造成通貨膨脹壓力。
(五)不利于提高總體經濟運行效率。一方面我國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巨額資金缺口問題,如社保基金缺口問題、“三農”資金問題等;另一方面高額的外匯儲備,意味著相應的國民儲蓄從國民經濟運行中沉淀下來,沒有為自己的經濟發(fā)展服務,卻以較低的利率讓渡給國外政府使用。從總體經濟上講,這是一種浪費,因為它不僅犧牲了國民當前的消費,也犧牲了回報率較高的投資機會。
三、應對外匯儲備激增的對策
我國外匯儲備持續(xù)增長并超出了合理水平,導致了我國大量地方經濟資源閑置或低效率的使用,從而給我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何使龐大的外匯儲備在符合我國始終遵循的“安全、流動、增值”原則的前提下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增加收益,抑制風險。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主要看法:
(一)調節(jié)國際收支。當前,調節(jié)經常項目收支的重點在于調節(jié)進出口貿易差額,其主要措施是盡快改變從中央到地方的長期以來實行的大力鼓勵出口和限制進口的政策。其次,資本項目調節(jié),主要是適度擴大資本流出自由度,有秩序的減少資本流出限制,實施國內企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推動對外直接投資發(fā)展。
(二)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國內需求。我國經濟要想保持快速、穩(wěn)定、健康的發(fā)展,就必須適當調整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為此我們要把多余的外匯儲備資金,逐步用于增加就業(y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這樣既擴大了內需,又緩解了外匯儲備過度問題,一舉兩得。
(三)改革現行的結售匯制度。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強制結售匯制度,在該制度下,企業(yè)必須無條件的將出口所得外匯賣給外匯銀行,企業(yè)不能持有外匯賬戶,并且中央銀行對外匯銀行持有的外匯額度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企業(yè)用匯可以通過外匯銀行售匯來滿足,但要經過嚴格的審查。為了適當降低外匯儲備過快的增長速度,應該將強制結售匯制度改為意愿結售匯制度,放寬企業(yè)、銀行持有的外匯額度。這樣,商業(yè)銀行手中留一部分,企業(yè)手中留一部分,個人手中留一部分,從而緩解中央銀行由于持續(xù)增加的外匯儲備而產生的貨幣壓力。
(四)大力發(fā)展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增強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能力,減少對外資的過度依賴,通過大力發(fā)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產品的套期保值能力來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發(fā)揮作用,減少依靠外匯儲備來維護匯率穩(wěn)定的壓力。
(五)積極引進私人機構,擴大外匯儲備投資品種。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我們應該在保證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外匯儲備的收益率,可將一部分外匯儲備作為一級儲備,保證其安全性和流動性,而將其他部分投資于可以獲得更高收益的項目。事實上,當前國外不少中央銀行把部分儲蓄交由一家或幾家基金托管,這些基金由專家進行投資組合并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結構,從多年來看,收益率較高。
- 上一篇:我國網絡銀行發(fā)展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試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