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肝吸蟲感染情況調查分析

時間:2022-08-09 10:44:58

導語:居民肝吸蟲感染情況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居民肝吸蟲感染情況調查分析

摘要:目的調查恩平市居民肝吸蟲感染情況現(xiàn)狀,評估重點寄生蟲病防治工作成效,為制定今后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于2019年1—6月在恩平市內設立5個調查點,采用分層抽樣法共抽取1600名常駐居民作為調查對象,通過采集居民糞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檢查華支睪吸蟲蟲卵,制定調查量表收集調查對象相關信息,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恩平市華支睪吸蟲的總感染率為4.00%,其中男性肝吸蟲感染率(2.31%)與女性(1.69%)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肝吸蟲感染患者中老年(>60歲)占比較高(50%),肝吸蟲感染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大多數(shù)在初中及以下水平(77.05%),且職業(yè)主要為農民(78.13%)。結論恩平市肝吸蟲感染率低于廣東省平均感染率(5.56%),感染防控工作效果突出,在開展肝吸蟲病相關知識宣教時,需尤其注意對男性、年齡>60歲、職業(yè)為農民的居民普及肝吸蟲防控知識,注重引導行為與態(tài)度的轉變,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從而降低肝吸蟲感染率。

關鍵詞:肝吸蟲病;感染率;知識;行為;態(tài)度

肝吸蟲又稱華支睪吸蟲[1],通常寄生于帶有活囊的淡水魚蝦體內,若人類不慎食用,則可經由消化道進入人體,進而寄生于人體的肝膽管道內,造成肝臟損害[2-3]。臨床癥狀輕者表現(xiàn)為食后上腹部飽脹感、食欲減退、肝區(qū)隱痛、輕度腹瀉等胃腸道癥狀[4];重者表現(xiàn)為寒戰(zhàn)、高熱、黃疸、肝臟腫大[5]。臨床上可依據(jù)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檢測是否患有肝吸蟲病[6]。近年來,本市農村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明顯好轉,寄生蟲病的發(fā)病譜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蛔蟲、鉤蟲和鞭蟲等土源性寄生蟲病的感染率和發(fā)病率已明顯下降,但部分群眾仍有吃生魚蝦等特殊飲食愛好,肝吸蟲感染率仍處于較高水平。為掌握本市肝吸蟲病的流行現(xiàn)狀,在全市開展了肝吸蟲感染狀況基線調查,重點評估寄生蟲病防治工作成效,旨在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學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6月本市>3歲常住居民,采用隨機抽樣法調查,調查對象分社區(qū)人群和重點人群,總計1600名,其中男966名,女634名。社區(qū)人群:按地理分布抽取牛江鎮(zhèn)、良西鎮(zhèn)、大田鎮(zhèn)、大槐鎮(zhèn)和東成鎮(zhèn)作為調查點,每個鎮(zhèn)調查300名,合計1500名。重點人群:對全市的政府機關、事業(yè)單位、工廠等重點單位進行重點人群的肝吸蟲感染狀況調查,合計100名。

1.2方法

1.2.1社區(qū)人群調查方法①參與調查的5個鎮(zhèn),由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抽取1~2個村委,以戶為單位對本地>3歲常住居民進行編號造冊,合計1500名。②對造冊好的居民戶口以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全戶人員進行調查。③所有調查對象采取約5g糞便樣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每份樣本實行一糞三檢,檢查肝吸蟲蟲卵,若發(fā)現(xiàn)蟲卵則判定為感染,并計算感染率。1.2.2重點人群調查方法①選取政府機關、事業(yè)單位、工廠等重點人群進行調查,調點人群的肝吸蟲感染狀況,合計100名。②每個調查對象采集約5g糞便樣本,糞便樣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檢查肝吸蟲蟲卵,每份樣本實行一糞三檢,檢查肝吸蟲蟲卵,發(fā)現(xiàn)蟲卵則判定為感染,計算感染率。1.2.3肝吸蟲患者的調查問卷在進行社區(qū)人群和重點人群采樣時,抽取肝吸蟲檢測陽性的人群進行基本信息調查,分析肝吸蟲感染人群的一般特征,并從上述調查的1600名居民中隨機抽取217名居民(包括感染肝吸蟲居民與未感染肝吸蟲居民)進行肝吸蟲防治知識知曉率及健康行為形成率的調查問卷。參照《全國肝吸蟲病和土源性線蟲病監(jiān)測方案》[7]自擬《肝吸蟲感染防控的相關知識與行為調查表》,在調查人群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肝吸蟲相關知識、生活飲食行為習慣和治療肝吸蟲感染的態(tài)度等。

1.3觀察指標

分析肝吸蟲感染情況、肝吸蟲感染者人口學特征及年齡分布情況、不同性別肝吸蟲感染者的防治認知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c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肝吸蟲感染情況分析

總感染數(shù)為64例,感染率為4.00%;感染者平均年齡(57.45±19.23)歲;其中男性感染者37例,感染率為2.31%,女性感染者27例,感染率為1.69%,不同性別肝吸蟲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2=0.183,P=0.669),見表1。

2.2肝吸蟲感染者人口學特征分析

將64例肝吸蟲檢測陽性的居民進行文化程度、工作類型及年齡分布調查,結果顯示,文化程度占比排名前3位的是文盲(32.81%)、小學(29.69%)、初中(10.93%),職業(yè)以農民為主(78.13%),其次是工人(18.75%),見表2。

2.3肝吸蟲感染者年齡分布情況分析

肝吸蟲感染者中,>60歲占比最高(50%),其次為40~60歲(34.38%)和<40歲(15.63%),見表3。

2.4不同性別肝吸蟲感染者的防治認知情況比較

從調查的1600名居民中隨機抽取217名居民(包括感染肝吸蟲居民與未感染肝吸蟲居民),進行肝吸蟲防治知識知曉率及健康行為形成率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肝吸蟲感染者在肝吸蟲的防治行為與態(tài)度上有顯著差異。男性生吃淡水魚蝦占比(76.92%)顯著高于女性(57.47%);男性在了解生吃魚片后可能會感染肝吸蟲,仍愿意嘗試的比例和感染肝吸蟲后不愿意花錢治療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性(P<0.05),見表4。

3討論

肝吸蟲病主要流行于我國漁業(yè)資源相對發(fā)達的地方,是我國目前最嚴重的食源性寄生蟲病。肝吸蟲具有致癌性,感染肝吸蟲的患者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高于非感染者[8]。肝吸蟲病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在經濟不發(fā)達的流行地區(qū),因此,防治肝吸蟲已成為我國防控感染性疾病工作的重點。本研究結果顯示,恩平市的肝吸蟲總感染率為4%,其中男性的肝吸蟲感染率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男性的社交范圍更廣,進行工作應酬或社交活動時食用生鮮的淡水魚蝦的機會更多,從而使感染肝吸蟲的風險更高[9];在肝吸蟲感染患者中老年(>60歲)占比較高(50%),與陳漢朝等[10]研究結果一致,可能是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導致肝吸蟲的感染風險顯著增加,由感染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也顯著增加;肝吸蟲感染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數(shù)在初中及以下水平(77.05%),且職業(yè)主要是農民(78.13%),可能原因為,與較高學歷的人相比,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居民防治知識知曉率普遍偏低,在防治行為及態(tài)度上更消極。綜上所述,恩平市肝吸蟲的感染率低于廣東省平均感染率(5.56%),該地區(qū)的感染防控工作效果突出;同時,在開展肝吸蟲病相關知識的宣教時,尤其需注意向男性、年齡>60歲、職業(yè)為農民的居民普及肝吸蟲防控知識,注重引導行為與態(tài)度的轉變,提高自我防護的意識,從而降低肝吸蟲感染率。

作者:鐘桂云 楊治文 吳素萍 單位:恩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wèi)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