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輔導改善情感體驗論文

時間:2022-05-26 11:02:00

導語:團體輔導改善情感體驗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團體輔導改善情感體驗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研究對象和方法;研究結果;討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培養(yǎng)心理健康、具備一定挫折承受力的健全人格的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環(huán)境應激問題、自我認知失調、人際關系問題、情緒問題等、將篩查出來的心理亞健康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心理亞健康人群的篩查使用國際通用的康奈爾醫(yī)學指數(shù)簡化問卷(CMI)進行調查、團體的建立本次研究共篩選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的大學生、團體輔導干預①團體輔導前一周、有緣千里來相會、信任之旅、我思故我在、意義的找尋、實驗組干預前后康奈爾醫(yī)學指數(shù)問卷(CMI)得分比較、實驗組干預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得分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后SCL-90各指標的變化、自信心的高低會影響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等,具體請詳見。

大學生處于青年中期,從心理發(fā)展水平來說,最一般的情況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⑴。正確把握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培養(yǎng)心理健康、具備一定挫折承受力的健全人格的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國內外就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做了大量研究,表明大學生是心理障礙的高發(fā)人群⑵。另有調查結果表明:20%的學生有心理問題,約20%的學生心理問題雖不直接表現(xiàn)出來,但一遇到問題就有明顯的心理問題發(fā)作,可以說有約1/4的學生心理處于一種健康與非健康之間的狀態(tài),可以稱之為“亞健康”狀態(tài)。與生理亞健康一樣,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并不是心理疾病,所以不一定有某一方面突出的癥狀。多數(shù)學者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環(huán)境應激問題、自我認知失調、人際關系問題、情緒問題等⑶。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的大學生常常在心理動力系統(tǒng)、適應性、情緒調控等方面都有表征,在行動上往往表現(xiàn)出動力不足、行動欠缺積極性、個體能力低下、情緒調控能力低、常受不良情緒控制。本研究采用團體輔導的方法對心理亞健康大學生進行干預治療,并對團體輔導方法對大學生心理亞健康人群心理健康狀況改善的效果進行評估。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隨機整群選取四川理工學院人文學院608名學生進行心理亞健康人群的篩查,將篩查出來的心理亞健康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心理亞健康人群的篩查使用國際通用的康奈爾醫(yī)學指數(shù)簡化問卷(CMI)進行調查,根據(jù)量表所附神經(jīng)癥識別圖對人群心理狀況進行識別分類((健康、準健康、準神經(jīng)癥、神經(jīng)癥),對所有落入“準神經(jīng)癥”區(qū)域的人員進行精神科訪談排除高度懷疑為神經(jīng)癥或其它心理疾病患者,所余人員不良心理狀況持續(xù)2周或以上時間者,被確定為本研究的“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

(2)團體的建立本次研究共篩選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的大學生101名,由實驗人員向篩查出的心理亞健康大學生發(fā)出參與團體輔導的邀請,收到邀請函的大學生主動報名,實驗人員與自愿參與團體的心理亞健康大學生面談,最終確立38人的團體作為實驗組,其余篩選出的心理亞健康大學生為對照組。

(3)團體輔導干預①團體輔導前一周,在安靜的教室里,由施測者使用標準指導語對團體成員和對照組成員進行心理量表測查。測查的量表包括: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②以系統(tǒng)論和整體論思想為指導,根據(jù)理性情緒療法、行為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在參考大量國內外團體治療實踐基礎上,參照學校心理拓展訓練計劃制訂團體輔導活動方案。團體輔導在舒適、封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歷時2個月,每周1次,分8次進行,每次2小時左右。③團體輔導結束后一周,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團體成員和對照組成員進行心理量表的測查。測查的量表包括:康奈爾醫(yī)學指數(shù)簡化問卷(CMI)、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

3.團體輔導方案

第一次:有緣千里來相會。其目的是消除團體成員陌生感、孤獨感,讓成員之間互相溝通而相識,制定團體契約,逐漸形成團體合作互助、成員間無條件接納的氣氛?;顒觾热莅ǎ汉炗唸F體合約書、輕柔體操、刮大風、滾雪球、投物識友、棒打薄情郎、心有千千結。

第二次:信任之旅。其目的是使團體成員之間進一步接觸、相互了解,以逐漸建立信任的關系,相互接納,減少防衛(wèi)心理。活動內容包括:盲人走路、讓我支撐你、信任百步行、盲人看世界、綜合討論。

第三次:我思故我在。其目的為促進成員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認識,勇敢地開放、表達自己,樹立自信心和勇氣,以形成健康的自我形象,增強自覺的能力;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進而認識別人接納別人?;顒觾热莅ǎ?0個我是誰、20個我應該是誰、他人眼中的我、玫瑰之旅探索未知的我、勇敢地自我欣賞。

第四次:意義的找尋。其目的是通過活動和討論澄清自己的價值觀,了解他人的價值觀,在比較與交流中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確生命中最重要的、自己最需要的,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活動內容包括:生存選擇、拍賣人生、寫遺囑、火堆救物、喪失訓練、團體討論。

第五次:溝通無限。其目的是在活動參與中,學習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使成員之間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以增進正確生活管理的能力和良性的人際互動,并能從他人身上學習新的處理事件的方法和經(jīng)驗。活動內容包括:信息傳遞、兩人三腿跑、球場任務大挑戰(zhàn)(學會溝通、學會拒絕)、群策群力、反思作業(yè)。

第六次:理性之箭。其目的是幫助成員擁有一個較實際、較寬大和合理的人生哲學,引導成員學習接納現(xiàn)實,組織和調節(jié)自己的思想,對己對人寬容和忍耐,減少對自己和他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樹立理性信念的人際交往觀?;顒觾热莅ǎ豪硇郧榫w理論和人際關系指導專題講座、“你心有我知”心理劇表演、哲理故事會、討論與反思。

第七次:友情大提升。其目的是指導成員欣賞、關注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在行為層面上能主動有所改變,嘗試人際交往的新行為?;顒觾热莅ǎ杭紡V益、傾聽測試、學會贊美、同舟共濟、呼拉圈游戲、團體討論。

第八次:我在團體中成長。其目的是成員共同分享在團體過程中的收獲,結束團體活動,合理處理分離情緒,激起小組成員關注他人的熱情,彼此給予他人欣賞與期待,在輔導活動結束時,找到豐收的感覺,并對今后有所期待,幫助組員帶著祝愿走向生活?;顒觾热莅ǎ夯仡檲F體經(jīng)歷的過程、討論如何將所學應用到生活中的方式、心里話大傳遞、共唱一首歌(如友誼地久天長)、用一個體態(tài)語言表示你對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小組的收獲并拍照合影。

4.數(shù)據(jù)處理團體輔導前后測得數(shù)據(jù),用WJZ2000心理測驗與統(tǒng)計軟件、SPSSl1.O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1.實驗組干預前后康奈爾醫(yī)學指數(shù)問卷(CMI)得分比較

活動干預后,實驗組在CMI得分和干預前比較有顯著改善(P<O.05,見表2-1);對照組差異不顯著。

2.實驗組干預前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得分比較

活動干預后,實驗組在SCL-90總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的分數(shù)和干預前比較有顯著改善(P<0.05,見表2-2);對照組差異不顯著。

3,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后SCL-90各指標的變化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后SCL-90總分、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敵對指標上比較,實驗組有顯著改變(見表2-3)。

4,實驗組和對照組干預前后焦慮自評量表得分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后焦慮自評量表得分見表2-4,得分表明干預前后實驗組的焦慮自評量表得分有顯著性差異(P<O.05),干預后得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三、討論

團體輔導(GroupCounseling)(又稱團體咨詢、小組輔導、集體咨詢或團體訓練),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⑷。作為一種逐漸興起的、能有效解決大學生個人發(fā)展問題的輔助教育形式,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改善學生情感體驗等方面效果顯著。

本次團體輔導效果明顯,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①增強了成員自信心。自信心的高低會影響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大學生自信心不足主要來源于自我內心高期待和社會普遍低評價之間的矛盾,缺乏客觀的自我評價,缺乏對他人的信任、缺乏社會經(jīng)驗而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等。團體心理輔導的良好氛圍能使成員產(chǎn)生一種安全、溫暖、依賴、接納的感覺,當他們發(fā)覺團體內其他人員同樣有心理困擾,其個人心理問題并不特殊、罕見時,就會逐漸改變自我評價,進而改變其觀念,而這種觀念改變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療作用。②改善情感體驗,克服焦慮、恐懼、孤獨、情緒自控力差、不善表達等。團體輔導的特點、氛圍使參加者易體驗到共性,有被人接納之感,從而充滿希望和改善的力量;團體活動中期,團體凝聚力使成員進一步產(chǎn)生風雨同舟的感覺,進而放松自己、減少排斥敵對、降低心理防衛(wèi),互相幫助;團體對成員的支持更使成員感到踏實、溫暖,有歸屬感;很多成員抱著改善的態(tài)度加入,加上被他人接受、關心,更進一步加強了信心,并從團體中獲得情感支持力量。③發(fā)展適應行為,注重交往技能、技巧培養(yǎng),提高成員人際交往能力。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使參與者學會傾聽、--接納自我、贊美與欣賞他人,增強溝通技巧等。特別要指出的是,團體心理輔導與個別輔導相比,它能提供更為典型的社會現(xiàn)實環(huán)境。團體就像+社會生活實驗室,成員可自由觀察、分析實驗場所表現(xiàn)的資料,進而體驗自己在社會環(huán)境中與人相處時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成員還可相互學習、交流經(jīng)驗,獲得直接、間接的勸告。此外,團體活動還有助于學習社交技巧,成員抱著改變的愿望去積極模仿適應行為,從而改善社交技能與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④針對大多數(shù)大學生情感反應不夠細膩,自我反思不勤或程度不深的特點,每次團體輔導后都要求成員對該次活動進行總結,督促成員深刻反思,及時總結輔導收獲和4"A問題所在,在輔導結束時,幾乎所有成員都養(yǎng)成了多角度看問題和反思的習慣。用團體輔導的方式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可行,并且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將團體輔導作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進行推廣時仍有需要注意及探討的內容,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黃希庭,鄭涌等著,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0。

[2]KoplikEK,DeriwAJ,Problemsoffreshman:Comparisons0fclasses0f1976and1986,Journal0fCollegeStudentPer-sonnel.1986,27:124-131。

[3]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fā)展(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15-25。

[4]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和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1、12、10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