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改革研究
時間:2022-01-28 03:06:37
導語: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黨的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全黨全國人民國家安全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1]高校擔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大學生是新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力量和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骨干力量。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特別復雜的新安全形勢下,加強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觀念、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維護國家安全踐行能力已經成為落實黨的報告和維護國家安全、推動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任務。
一、當前新國家安全形勢的特點
2014年,在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尤其指出國家安全是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11種安全構成的國家安全體系。“總體國家安全觀”凸顯了當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時代特征,豐富了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高度概括總結了我國面臨的新國家安全形勢的特點和趨勢。(一)國際體系和利益格局劇烈變化,傳統(tǒng)國家安全形勢日趨復雜。當前的國際體系和秩序是由美國主導,主體框架通過二戰(zhàn)與冷戰(zhàn)兩個基本歷史階段塑造而成。美國以維持和鞏固世界霸權地位作為其首要的戰(zhàn)略目標,遏制并破壞任何新興國家的崛起。美國的每一份國家安全戰(zhàn)略都明確設定了其全球戰(zhàn)略目標,即維持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防范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2]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崛起對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和利益格局造成了巨大沖擊。美國采用各種方式企圖維護原有的戰(zhàn)略霸權,不斷給中國制造困境遏制中國的發(fā)展進程。美國在軍事上組建圍堵中國的軍事聯盟,在政治上扶持反華勢力破壞我國穩(wěn)定團結的局面,在經濟上實行封鎖和貿易打擊政策阻滯中國發(fā)展。中國從戰(zhàn)略層面將面臨更加嚴峻和復雜的國際安全形勢,承受更大的國際安全壓力。(二)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來源因素日益增多,表現形勢更加多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在對外貿易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的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影響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運行的外源因素不斷增多,經濟安全問題日益顯現,如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出現滑坡,大量中小型外貿加工企業(yè)的虧損、倒閉會加劇嚴峻的失業(yè)形勢;境外投機金融資本惡意操縱中國金融市場,制造出中國經濟惡化的負面風潮,引發(fā)并加劇資本持續(xù)性外流、外逃問題,嚴重威脅到中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這些不確定外部因素對國家安全產生了復雜影響,中國經濟正面臨“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的挑戰(zhàn)。
二、以
“總體國家安全觀”思想為指導,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課程研究表明,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內涵仍停留在傳統(tǒng)思維,延續(xù)著慣性認知,尚缺乏將國家安全問題置于全球化信息化大背景下深切思考和規(guī)定位置的現代視角。[3]高校對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滯后于實際需求,因此通過多種途徑,探索有效對策加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以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現實和長遠意義。隨著威脅國家安全的各種因素不斷增多和復雜性日益增強,準確把握當前時代的新特點,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為高校國防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提供了迫切需要的指導思想,為破解當前國防教育面臨的困難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根據。因此只有根據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課程已有的思路,緊跟新時代國家安全形勢的新特點,對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課程理念、內涵、內容以及實踐等方面進行新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才能以深入推動我國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2]劉豐.國家利益格局調整與國家秩序轉型[J].外交評論,2015(5):59.
[3]王滋海.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現狀調查分析———基于海南省五所高校的問卷調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1):44.
作者:吳 慶 鄒美娟 單位:1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工處 2.南京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