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鋼琴人才培養(yǎng)轉型研究
時間:2022-01-03 03:26:45
導語:應用型鋼琴人才培養(yǎng)轉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國內各音樂院校都在進行鋼琴教學改革,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決了一些問題,也給我們鋼琴教改研究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和借鑒。但是,高師鋼琴教學還有很多問題和弊端,通過調研,目前國內高師鋼琴教學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鋼琴即興伴奏技能是音樂類學生在考研和畢業(yè)就業(yè)乃至中小學教學等各方面都會用到的必備技能,這個技能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考研和就業(yè)??墒?,幾乎所有的音樂院校的鋼琴課都沒有這個技能的學習任務,鋼琴教師們基本上在日常教學中,只會給學生講授鋼琴基礎知識和鋼琴作品演奏技巧,不會給學生講解鋼琴即興伴奏方面的內容。然而在專門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安排上,幾乎所有的音樂院校的鋼琴即興伴奏課程都安排在第二學年或者第三學年,而且只學一年,這就導致學生在二年級或三年級學習即興伴奏的時候很困難,感覺學不到什么東西,還沒搞明白即興伴奏是怎么回事,一學年就結束了,等到考研或者就業(yè)面試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鋼琴即興伴奏水平實在是拿不出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即興伴奏最大的難點就在于調式調性的熟練度,而這個熟練度必須要半年以上的練習才能夠達到一定的程度,而且這個練習不是鋼琴基礎練習能夠練出來的,必須針對調式調性和各種伴奏音型的大量練習才能夠達到目的。可是,僅僅為期一年的鋼琴教學伴奏課的學習中,教師不可能把半年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鍛煉伴奏基本技能,必須按照固定的教學大綱去教學。這樣一來,學生處于能聽懂教師所講的大概意思,但是怎么都不會彈的尷尬場面,時間一長,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必然下降,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2.長期以來,鋼琴教師之間的配合意識非常淡漠,鋼琴教法不同、采用教材不統(tǒng)一、對作品的理解偏差太大等等情況很常見,很多時候都處于各自為政、互不干擾的獨立教學模式。這給學生的鋼琴學習造成很多困惑,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很難分清楚到底哪個鋼琴教師教的好,說得對。缺乏溝通與理解,導致鋼琴學生在學習和考試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往往問題就集中在鋼琴教師的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導致考試方式、分數(shù)成績方面,教師之間理念和打分的差距很大,甚至由此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其實,每個鋼琴教師都是獨特的,這才是音樂藝術應該擁有的基本素質:每個藝術家都是與眾不同的!3.一直以來,東西方國家在鋼琴教育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差別主要是,東方鋼琴家喜歡獨立演奏作品,而西方鋼琴家則偏愛合奏、重奏等音樂形式。這與我們國內鋼琴教師各自為政的教學習慣有很大的關系。在我們看來,鋼琴藝術當然講究個性,但是鋼琴藝術不僅僅只有獨奏,更多的時候是伴奏、合奏、重奏、協(xié)奏等方式。鋼琴家與其他音樂家的合作在鋼琴藝術領域里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音樂,從來就不是孤立的!交響樂為什么比獨奏要好聽,最主要的是不同聲部、音色之間的平衡和統(tǒng)一,才造就出無比輝煌的音樂藝術出來,這是任何頂尖音樂家都無法單獨相比的。4.雖然所有的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里都開設有視唱練耳、樂理、和聲、作曲理論等課程,但是實際情況卻是,除了少部分學生會很認真的學習這些音樂理論課,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在這些課程上花功夫,除了這些理論課程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學習之外,社會導向也有很大的關系。很多用人單位在考核畢業(yè)生的時候,都不太注重這些最能體現(xiàn)音樂素質的知識。但是,問題是真正在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或者其他的與音樂有關的場合的時候,音樂基礎技能才最能夠體現(xiàn)一個音樂人的專業(yè)水準。很多畢業(yè)生在畢業(yè)時只能憑記憶獨奏或者獨唱,一旦涉及到創(chuàng)新方面的知識技能的時候,或者需要表現(xiàn)音樂素質的時候就傻眼了。每一屆金鐘獎比賽場上,都會有很多獨唱、獨奏很不錯的選手,倒在音樂素質考核這一關上。說到底就是平時太不重視這些音樂基礎技能的學習和訓練。鋼琴基礎課程是音樂學專業(yè)的關鍵核心基礎課程,在各專業(yè)的實踐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能為學生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整體上的認識,從較高的層次上認識本學科。
本課程的特點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具有強烈的實際動手性質,課程涉及到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分析、復調、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等音樂方面的知識技能,與就業(yè)、考研緊密結合,從前面所提到的幾點問題來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社會對音樂專業(yè)人才的教學需要。當前,全國高校都處于轉型發(fā)展時期,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是我們普通高師音樂專業(yè)教師必須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因此,鋼琴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對各高校的鋼琴專業(yè)課程進行調研、探討、論證后,得出了我們的解決方案。以音樂專業(yè)學科一體化集群發(fā)展為基本思路,以促進學生考研、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為最終目標,整合各音樂院系的教學資源,重新認識鋼琴學科、鋼琴專業(yè)、鋼琴課程,將鋼琴演奏、鋼琴藝術指導、鋼琴教學、作品創(chuàng)作等專業(yè)課程進行融合,嘗試全新的應用型鋼琴人才培養(yǎng)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1.基本功課程環(huán)節(jié):這個主要是集合鋼琴教師的力量,創(chuàng)編一套專門針對學生視唱練耳、鋼琴伴奏、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能力等薄弱環(huán)節(jié)的鋼琴基礎教材,這套教材不同于目前國內通用的鋼琴教材,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鋼琴演奏基本功、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基本功、鋼琴藝術指導基本功、即興表演基本功、聽力與多聲部思維基本功等方面的內容,使得學生不再有短板,為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認為,這套教材應該具備獨特性和通用性兼?zhèn)涞脑瓌t。比如我們學院屬于二本類院校,那么在招生的時候,學生生源就處于比重點大學分數(shù)線低,比三本院?;蛘邔?茖W校分數(shù)線高這么一種情況。換句話說就是不高不低,不上不下。
學生在進校后也往往存在一種自卑心理,覺得高考失利,這輩子都完了這么一種消極的學習心態(tài)。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要針對性地進行教材編寫,尤其是我們的學生比重點大學的學生的專業(yè)素質主要差在視唱練耳和樂理上,所以,我們要進行調研,針對這方面薄弱環(huán)節(jié)來進行突破。每個鋼琴教師的教學方法、曲目選擇習慣、教學模式都不太一樣,甚至就算是同一個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畢業(yè)后,自己做鋼琴教師的時候,所形成的教法習慣都不太一樣。國內比較出名的例子就是但昭義(李云迪的老師)和楊漢果(原四川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這兩位國內知名鋼琴教育家,他們師出同門,但是他們的教法理念就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說明每一個鋼琴教師都是獨特的,在教法上必然存在很多不同之處。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全部鋼琴教師都把自己平時喜歡的教學曲目,按照入門、拜厄、車爾尼599、849等不同難度、不同類別(練習曲、樂曲、復調、奏鳴曲、雙鋼琴、四首聯(lián)彈),每種難度每種類別各自寫出20首曲目名,然后進行統(tǒng)計,優(yōu)先選取兩名或以上教師共同選取的作品,如果不夠,就進行投票,共同選出全部教師都同意的作品,最后按照練習曲占35%,樂曲占35%,復調占10%,奏鳴曲占10%,雙鋼琴占5%,四首聯(lián)彈占5%,這樣的比例,在教材總頁數(shù)上參考了《鋼琴基礎教程》等多本通用教材,最后總頁數(shù)定為118頁。這樣,我們編寫的教材即照顧了各位教師不同的教學習慣,也考慮了二本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這套教材即可以作為本校的校本教材,也可以傳播到其他同類音樂院校作為鋼琴教材使用。2.交叉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同教師負責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縱向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基本功水平層次為標準,分初級教學班、中級教學班、高級教學班、應用級教學班。橫向環(huán)節(jié)以專業(yè)課程應用方向為標準,分鋼琴演奏教學、藝術指導教學、作品改編與自創(chuàng)教學、場景應用教學。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層次和專業(yè)課程教學靈活分配教師的課程,每個學生在一個學習周期內會在不同的教師那里學習。比如:學生小張的鋼琴水平只有599后期,那么我們就把他的鋼琴演奏課安排在A老師那里上,在他學習一段時間后,調換到B老師那里學習鋼琴藝術指導,再后面,又陸陸續(xù)續(xù)在不同的老師那里學習不同的內容。而學生小劉的鋼琴水平進校的時候為零,從未彈過鋼琴,這類學生其實在一年級新生里面有不少,像這類學生,我們就集中安排到C老師那里,C老師專門負責從零基礎開始的鋼琴教學,一直學習到有了一定基礎,再輪換到其他老師那里學習其他的內容。這樣一來,幾乎所有的學生在一年的學習中,都會接受不同的鋼琴老師的教學,在不同的教學模式的熏陶下,融會貫通,掌握到更多的知識和教學理念,這對于學生的成長來說是有著很大好處的。同時也打破一直以來的固定導師固定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制度,最大限度開發(fā)和利用教師教學資源。3.思考與實踐環(huán)節(jié):每周進行教研活動,交流教學經驗,研究教學細則;每個月開展學生學習心得報告會,尋找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每學期進行教學展演,匯報教學成果。以這個教學綱要為基礎,完善多層次考核評價系統(tǒng),構建應用型教學模式。每一個教學周期結束,組織鋼琴教師召開教學反思活動,總結經驗,撰寫教研論文,編撰教材,最終形成完全適合高師音樂專業(yè)學生的完整的應用型鋼琴教學模式,同時,將在之后的實踐中逐步修正和完善這個教學體系,為高師鋼琴的轉型教學發(fā)揮出集體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汪在東.應用鋼琴基礎教程[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18.
[2]周月霞.應用型鋼琴教學與傳統(tǒng)鋼琴配奏教學的對比實驗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06).
[3]李英卓.應用型本科院校音樂學專業(yè)鋼琴課教學探究[J].黃山學院學報,2016,(12).
[4]楊欣.芻議應用型鋼琴人才培養(yǎng)教學模式與改革[J].藝術研究,2015,(08).
作者:汪在東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音樂與演藝學院
- 上一篇:鋼琴配伴奏教學實驗研究
- 下一篇:解剖背譜法在鋼琴教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