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10-17 11:12:35
導語: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穩(wěn)步發(fā)展,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越來越主動地運用探究式教學。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和研究,發(fā)現(xiàn)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探究教學流于形式,缺乏內在的實質。一些高中政治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本質了解不夠深刻,在開展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形式,而沒有精心研究教學內容,設定問題情境。例如,在合作探究教學中,個別教師沒有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分組,對問題的討論較空泛,結束時僅僅是各組派代表總結,并沒有針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挖掘。教師也沒有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沒有進行概括性的總結或者給學生精心的指導。究其原因,部分教師對探究式教學的認識僅停留在表面,對教學內容并沒有深入地認識和研究,加上對所授知識的背景材料準備不充分,導致設置的問題情境過于簡單。因為部分教師習慣了傳統(tǒng)的課堂即灌輸式教學,所以在短暫的時間很難放手,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另外,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僅僅是為探究而探究,忽略了探究式教學的本質,致使開展的一些學習活動成了毫無意義的形式。更有甚者,以為課堂中的學生討論或對一個問題的辯論就是所謂的探究式學習。表面上,學生在課堂上討論熱鬧非凡,但是實際上收獲卻很少,只是為了討論而討論,難以體現(xiàn)探究式教學的本質,難以達到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三維目標。(二)學生探究時間不足,缺乏積極參與。探究式教學從創(chuàng)設情境到學生收集資料、分析整理資料,從獨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到課堂成果展示、交流,這些流程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時間往往比語數(shù)英少,在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還要留時間讓學生探討,很多教師都覺得力不從心。為此,在“完成教學任務”和“學生探究”之間,很多教師選擇了前者。抽象的、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高中思想政治中的知識點,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qū)別、價格變動與供求關系等,探究需要充足的時間。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為了高考取得高分,很多學生在課外報了很多的補習班,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面對教師布置的探究任務,學生分身乏術,只能隨便應付。探究式教學一開始執(zhí)行時,學生的參與度高,但筆者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新鮮感逐漸下降,這與個別教師對探究式教學認識不足有關,有教師認為每個知識點都可以通過探究學習來完成,不管能不能探究,適不適合探究,什么都拿來讓學生探究。由于高考的重壓和教師對探究式教學認識的匱乏,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傾向于完成教學任務,這導致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興趣降低,進而影響探究的參與度。(三)探究過于重視教材,缺乏相應的變通。教材是指以語言符號(如文字和圖形)的形式反映一定課程內容的教學工具書,以事實、原理和體系等形式來說明課程內容中理論知識的體系,它是課程內容直接的物質載體。[3]部分教師特別容易受到教材的誘惑,以為自己的任務就是使學生能掌握和復述指定的教材,[4]從而忽視了作為發(fā)展中的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很多教師過于依賴教材,按部就班參照教材內容進行探究工作,而沒有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或校內外環(huán)境進行靈活處理。部分高中政治教師在開展的過程中,探究方式僵化,“十年如一日”重復使用同樣的探究方法,不注意反思和適時調整,教學公式化,缺乏靈活變通。例如,在“商品的價值量”探究教學中,教師設問價值量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時,一個學生得出的結論是與科技的進步有關,面對該學生的回答,教師并沒有適時地啟發(fā),而是要求該生打開書本,看看文中的標準答案。究其原因,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的制約下,部分教師仍然保持著唯“教材論”的觀念,學生的主動探究不得不給灌輸式教學讓步。
二、解決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探究式教學所存問題的策略
(一)轉變教師觀念,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新課改后,教師應該轉變舊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授之以漁,使學生在探究的教學過程中感知獲取知識的快樂。新課程改革強調,在課程實施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背多分”“題海戰(zhàn)術”等機械學習的情況。因而,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學生被動接受的觀念,摒棄傳統(tǒng)的舊思想。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加強對一線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應該充當學生引路人、探究啟發(fā)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表現(xiàn)機會。如,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中學生的消費情況,要求學生算出自己每個月的消費情況,并討論哪些是合理的消費行為,怎樣的消費觀才是正確的。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不強行干涉學生的想法,而是作為“旁觀者”啟發(fā)學生,指點學生在自己的開支方面理解不必要的消費和合理消費。(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人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即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保?]探究式教學能夠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學習的知識不再是深奧文字的堆砌,學生可以在解決問題中順理成章地習得。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使學生快速融入的問題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原有的認知結構的相關線索,經(jīng)過思維的篩選整合作用,人會頓悟或產生新的認知結構,啟發(fā)智慧。[6]因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不僅要有趣味性還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之能夠觸發(fā)學生的興趣點,促使學生帶著情感去體驗,誘使學生積極展開想象與思考,進而產生表達的欲望。例如,在學習“生產與消費”時,教師可以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作為問題情境來設定,如讓學生談談近年來汽車的快速發(fā)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即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卻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問題。以學生身邊的生活情境為問題導向,不僅代入感強烈,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動機。對于一些抽象的經(jīng)濟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就日常常見的經(jīng)濟現(xiàn)象提出問題,如:為什么同一件衣服在冬天和夏天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是否可以把所有人的工資進行平均分配,以縮小貧富差距。這些問題大多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被問題吸引,就會激發(fā)探究的欲望,積極參與到探索中。教師可以在旁邊逐步引導,層層深入,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知識。(三)拓展探究的空間,延長時間,深入探究。由于高中學生的課業(yè)繁重,高中政治又比以記憶為主的初中政治還要抽象很多,理解知識點需要一定的時間儲備,僅僅依靠課堂上的幾分鐘時間探究根本達不到探究的目的。與一般的教學活動相比,探究式教學更具有開放性,學生的視野也更開闊,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也更加貼近。它不應該局限在課堂的四十分鐘,而應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充分運用各種資源手段進行探究學習。[7]因而,教師要打破局限于學校和教室教學的空間和時間概念,努力將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堂外。例如,在講到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時,教師可以提前把要探討的問題告知學生,讓學生在家里、圖書館等收集好材料或收集學生自己感興趣的相關內容。上課時,學生可以展示和交流收集的材料。課后,教師再提供相關的供求與價格關系的材料,讓學生自主分析與交流并思考“如果你是一位政府官員,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地產價格,你該如何解決”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探究的時間,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同時也解決了學生在課堂上探究時間不足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把探究活動的空間與時間留給學生之外,還要教會學生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在自我領悟和自我體驗中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
[2]李冠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探究式教學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5:12.
[3]鐘啟泉.課程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39.
[4]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0.
[5]張萬祥,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52.
[6]張瑩.高中思想政治課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4.
[7]李小紅.探究式學習促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性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64.
作者:甘慶藍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 上一篇:機械加工工藝對零件加工精度影響
- 下一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