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論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25 10:25:04

導語:生活德育論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德育論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我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生活德育論”的教育理念,以增強初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生活德育論的主要思想特征表現(xiàn)為生活化、生本性、社會性和實踐性,將其運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對增強實效性、推動教學方式的變革、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等都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生活德育論和初中思品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德育論;思想品德;德育

在新課改的潮流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課堂生活化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重視,《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德育內容應來源于生活,必須更貼近社會生活的實際,更貼近未成年人思想生活的實際,更貼近我國思想道德建設的最新發(fā)展的實際[1]?!蔽覈逃液偷掠枷爰姨招兄壬纳畹掠撌侵袊逃飞弦粋€里程碑式的產物,其德育思想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實踐活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結合生活德育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運用,探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方法。

1生活德育論的內涵

1939年陶行知對生活教育這樣定義: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教育。他建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為基礎的生活德育論。將生活德育論運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是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采取教學課程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聯(lián)系課堂教育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吸納和融合,真正做到理論與現(xiàn)實的無縫連接,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運用生活德育論的意義

當前我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生活德育論強調了生活化、生本性、社會性和實踐性,將其運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能有效推動教學方式的改革,對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義。

2.1增強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堂為了應付應試教育的壓力,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到教學評價,都突出了教師課堂講課的控制權,學生往往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對付考試,并不能融會貫通,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初中生的心智發(fā)展尚不成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力欠缺,因此生活德育論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正確的把握道德教育的內涵,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學效率也能事半功倍。

2.2推動教學方式的變革

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的生活化教學模式順應了新課改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改變了一成不變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順應了時展的要求,融入新鮮的教學思想與理念,推動了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師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加關注實踐發(fā)展的要求與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聯(lián)系所學知識,真正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內涵,這樣一種雙向發(fā)展的模式,是教學實踐發(fā)展的要求,推動了我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不斷向國際接軌。

2.3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初中生正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其教育的重心并不僅僅是數(shù)學英語這種專業(yè)知識,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思想品德這種品德課程的學習。將生活德育論運用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主張理論與社會實踐相融合,將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以外的家庭、社區(qū)和其他社會群體,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思想品德內涵,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生活德育論運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運用生活德育論是促進教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有效的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推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發(fā)展呢?首先,要確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課程目標的制定存在著太偏向理論化教學的缺陷,目標過于單一和形式化,導致教學活動也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因此,轉變教學方式,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由單一目標變?yōu)榫C合目標,以學生為教學設計的主體,不斷提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水平。其次,要根據(jù)學生心理特征,充實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不能僅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播,應該結合學生心理實際發(fā)展情況,結合現(xiàn)實熱點,不斷充實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及時捕捉重大事件、熱點新聞等,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在討論中幫助學生體會現(xiàn)實問題中蘊含的品德修養(yǎng),與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內涵。除了課堂學習,教師也要充分挖掘學校之外的第二課堂,教師要和家長溝通,通過家長引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學生在社會相處過程中,能親身感悟到教師所講的內容,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最后,要改善教學評價設計指標,實施生活化教學評價。通過確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充實教學內容等環(huán)節(jié),在進行生活德育的同時,也要關注教學的后續(xù)評價工作,才能在總結中進步。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德育的教學指導,應該建立一個能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生活化學習的效果。評價的指標應該綜合化、多樣化,重點關注學生生活中掌握的程度,而不是理論知識的記憶能力,評價的導向性要傾向于學生的內在理解,可以是爭對某一情境談談自己的理解,或是敘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教師要結合反饋的內容,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爭對學生理解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

作者:俞占山 單位:黃渠橋九年制學校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