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武術分解教學法研究
時間:2022-07-31 09:54:40
導語:少兒武術分解教學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少兒學習武術存在一定難度,而教師教學少兒武術同樣存在一定難度,它既需要進行多種的動作分解,也需要對各種動作做有機的配合與協(xié)調(diào)。相對于少兒而言,他們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對武術動作的理解能力又都十分有限,而分解教學法又是一種相對適應于少兒進行武術教學的方法。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總結歸納法以及專家訪談法對分解教學法在少兒武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其出發(fā)點就是要讓少兒武術教練或教師能夠正確了解和掌握分解教學法,并將其運用到少兒的武術教學當中,以提高少兒學習武術的積極興趣和教練或教師的武術教學質量。
關鍵詞:分解教學少兒武術武術教學
談到武術,普通民眾青睞于它的是那種可強身健體的作用,專業(yè)武術訓練則是在強身健體當中,還要推進競技武術的發(fā)展。我國普通民眾愛好的武術與競技武術都在進行著健康的發(fā)展。少兒愛好武術,并從小就開始進行系統(tǒng)武術培訓與訓練,這對儲備我國競技武術后備人才大有裨益。少兒既是祖國的花朵,又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當中能有部分人從小就有愛好武術的興趣,這是祖國武術事業(yè)的發(fā)展之幸。少兒群體是凝聚潛力最大的群體,愛好武術的少年兒童固然也就蘊含著巨大的武術潛力。怎樣保持和激發(fā)少兒學習武術的興趣愛好與熱情,一直是我國社會各界和武術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少兒積極參加武術業(yè)余培訓的發(fā)展趨勢,同樣令武術界的研究者們提起了廣泛的關注。少兒學習武術,除就讀專業(yè)武術幼兒園以外,一般均以進入社會辦培訓班的形式進行業(yè)余學習為主。武術培訓機構又是想以營利為主,在他們所選聘的武術教練或教師當中,出于對聘用師資費用的節(jié)省,他們未必要花高價去聘用那些更為專業(yè)的師資。為此,具有一般武術水平而又非是武術師范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專業(yè)師資,他們能否真正懂得分解教學法都在不確定當中。同時,武術的教學難度本身就比較大,如果不懂得起碼的從教常識,僅憑會幾下拳腳就當少兒武術教練或教師,他們是難以駕馭分解教學法的。即便是很有教學常識和經(jīng)驗的武術教師,他們都還要對分解教學法給予研究呢。
1分解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的分解教學法有時干脆就叫分解法,它是指將一個原本完整的動作技術,分成幾個合理的部分,然后再按照被分解的每一個部分進行逐次的學習,最后等待將幾個被分解部分的動作技術都掌握以后,再將這幾個分解的動作技術進行完整地整合在一起,最終掌握一項完整動作技術的一種方法。[1]
2少年兒童的生理特點研究
2.1少年兒童運動系統(tǒng)特點研究。少年兒童的骨骼處在生長發(fā)育期,其中軟骨較多,而骨組織當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比例相對平衡,骨韶的彈性相對較大,但它們的硬度卻又很小,當遭到撞擊打壓時也不容易出現(xiàn)骨折,卻可容易出現(xiàn)彎曲變形。骨關節(jié)面的軟骨相對較厚,但關節(jié)囊卻比較薄,關節(jié)內(nèi)外的韌帶既松弛又薄,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也為細長,造成它們的牢固性較差,當遇到外力作用時,特別容易發(fā)生脫位。少兒的肌肉很細嫩,比較缺乏一定的收縮力,因此,易使少年兒童缺少耐力而容易出現(xiàn)疲勞現(xiàn)象。2.2少年兒童氧運輸系統(tǒng)特點研究。少年兒童的血液總量要比成人多,紅細胞數(shù)量也多于成人,但心臟的容積與重量卻小于成人。他們心臟的心率較快,但心輸出量又小于成人,心臟負重力差,收縮力相對脆弱,血壓也偏低。因少年兒童胸廓狹小,氣道狹窄,肺活量小,呼吸功能較弱,肺的通氣量和攝氧量都相對較低。2.3少年兒童物質與能量代謝系統(tǒng)特點研究。少年兒童對蛋白質的代謝是合成過程大于分解過程,攝蛋白質量的能力高于成人,脂肪的代謝量也大于成人,糖的代謝系統(tǒng)不如成人完善,水的代謝量低于成人,對鈣和磷等微量元素的攝入能力較差。除此以外,少年兒童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則是興奮與抑制過程的發(fā)展很不均衡,他們往往是興奮大于抑制,才使他們活潑好動。[2]
3少兒武術培訓與教學的師資現(xiàn)狀研究
少兒武術培訓與教育的發(fā)展,離不開必要的師資力量做后盾。國家和教育部曾在2004年頒發(fā)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中規(guī)定了體育課應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nèi)容,但仍有許多中小學未在體育課教學中增加武術教育內(nèi)容,原因是嚴重缺乏武術專業(yè)教師,為此,將愛好武術的少兒“逼”進了社會武術培訓機構。僅就目前少兒武術培訓與教學的師資現(xiàn)狀而言,一是武術專業(yè)師資力量依然脆弱,并嚴重匱乏師資。我國武術師資來源一般來自各類師范院校體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但因院校對武術師資培養(yǎng)目標不清,往往以培養(yǎng)一般體育師資為主,忽視對武術師資培養(yǎng),致使專業(yè)武術師資來源不足;二是武術師資難以取得相應的教學位置,因中小學校一般未開設專業(yè)武術課,將有限的武術教學內(nèi)容穿插在體育教學內(nèi)容當中,致使中小學不再安排專業(yè)武術教師,而以體育教師進行越俎代庖;三是即使是從師范院校走出來的武術師資,其武術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能力依然非常欠缺,難以更好勝任武術教學。四是對武術師資繼續(xù)教育制度不健全,原本武術專業(yè)知識和武術教學能力就不足,又無武術師資必要的繼續(xù)教育制度跟進,不能動態(tài)培訓武術師資,嚴重影響了為數(shù)不多的武術師資教學能力的提高。中小學校武術師資的現(xiàn)狀是如此,而社會少兒武術培訓機構的專業(yè)師資數(shù)量同樣是捉襟見肘。社會少兒武術培訓機構在利益的驅動下,他們只能從各類武術訓練部門招聘一些兼職教練或從社會上招聘一些稍懂某些武術動作的人從事少兒武術的教學工作。而這樣的師資多數(shù)都未經(jīng)過武術教育系統(tǒng)培養(yǎng),在他們僅僅會一些武術動作的基礎上,卻是嚴重缺乏科學教學知識和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不懂教學科學與少兒心理與生理知識科學,更缺乏相應的科學教學經(jīng)驗,這也就談不上規(guī)范教學的問題了。因此,少兒武術培訓師資也是亂象叢生。
4研究結果與分析
4.1分解教學法在少兒武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1)動作分解教學在少兒武術教學與培訓中,對動作訓練的要求相對較多,如果少兒對教師示范動作的觀察不能到位,那么,教師所展示出來的武術動作也就難以使少兒得以正確掌握。為了做好少兒武術的教學,需要教師更多使用動作分解教學法,強化對少兒所要學習武術動作技術的掌握。在少兒武術的實際教學中,當遇到少兒難以掌握的某一重點武術動作時,就需要教師自己先做到示范動作的清晰細化,并盡量降低武術動作的演示速度,而且還要進行武術動作的邊演示和邊解說,以便讓少兒能在教師分解的教學中更好了解所學武術動作的要點。當少兒大致掌握武術動作的要領以后,教師還要慢慢帶領少兒一起做這個所學的動作,并再次加以對動作要點的簡說,以此使少兒能更好記住所學的動作。[3]例如在段位制《八極拳》一段中的“起勢”動作教學中,教師即可把這個動作分解為預備部分、并步穿掌和并步盤肘等三個部分進行施教,對每一個動作部分的教學都要體現(xiàn)細分化,當教師在示范做每一個部分的動作時,就要詳細解說明這個動作需要掌握的動作要領,并要求少兒跟隨教師慢慢學做這個動作。當經(jīng)過多次而反復的練習以后,教師再引導少兒將這三個分解動作整合在一起,那么,這個“起勢”動作就容易學會了。(2)肢體動作的分解教學學習武術,需要肢體動作的整體協(xié)調(diào)配合,做好肢體動作協(xié)調(diào)是少兒在學習武術初級階段必須應有的基礎。然而,訓練少兒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又是有一定難度的訓練,為此,訓練少兒肢體動作協(xié)調(diào)主要是要使少兒提高身體整體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它需要并適合使用分解教學法。[4]例如在學習八極拳一段的動作當中,像“撤步拖肘”動作是既難掌握又需肢體做協(xié)調(diào)配合的動作,這就需要教師講究一些少兒可容易接受的訓練方法,但這樣的方法除非就是分解教學法。教師可將這個動作分為上肢動作與下肢動作進行分步教學,在上肢動作的練習中,讓兩手在體側,一手上托掌心向上與肩同高、一手下按掌心向下按至腰側,且要注意前手托肘、后手下按的發(fā)力點;下肢動作先提右膝,同時身體向右后方轉身90°成馬步,重點練習提膝轉身成馬步的連貫性。總的教學原則是遇到了難度較大而又不好掌握的動作時,就要應用分解教學法。(3)段落分解教學對少兒武術教學,其實不宜安排更多難度較大的動作,而更多的是要學習相對簡單或難度較低的武術動作。而段落分解則是在訓練少兒難度相對較低動作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法。武術動作都有它一定的套路性,以相對簡單而難度又相對較低的武術動作訓練少兒,助于提高他們學習武術的興趣。像對八極拳一段的動作練習,按常規(guī)動作套路式樣較多,而在訓練少兒時則可做相對的簡化,因為動作規(guī)格都差不多,全套12個動作,一般安排做6個的動作就可以,以便讓少兒快速掌握動作套路。(4)技術分解教學武術歷來以各種變換多樣的動作組合而見長,學好武術需要做好有學習難度的心理準備。而教師對待武術教學,同樣也存在著較大的訓練難度。學習武術不是再練一般的花拳繡腿,而是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學到一些相應的武術動作,這就有了對少兒學習武術要求較高的問題。少兒能掌握一些武術動作完全是取決于他們能否對每個武術動作真正理解或了解的程度,而理解或了解武術動作又在于他們對武術動作技術的了解。[5]正是因為這樣,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必須多對少兒進行武術動作基本技術的傳授,才能達成必要的學習目標。還以八極拳一段動作為例,教師要重點向少兒講清這個動作的技術要領,同時將動作的拆招既攻防含義介紹清楚,把動作姿態(tài)控制好,又要注意力集中,還特別要使眼法和身法到位,然后再以分解教學的方式,按逐個動作環(huán)節(jié)進行一步步的訓練。只有做到在技術引導下的教學,才可盡量減少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在現(xiàn)實的少兒武術教學中,特別需要對少兒進行呼吸技術的掌握,讓少兒在控制好呼吸的前提下,再對他們進行較大武術動作的技術訓練。運用武術動作技術實施教學是貫穿于少兒學習武術動作全過程的原則,教師不能對其省略。4.2分解教學法在實際應用當中應注意的問題。(1)結合少兒生理特點安排武術動作學習少兒處在生理發(fā)育期,不宜做運動量較大和動作難度較大的武術動作訓練。從上述的少兒生理特點得知,他們的骨骼、關節(jié)、韌帶、肌肉、心臟、發(fā)肺活量以及代謝功能都相對脆弱,他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是興奮與抑制過程發(fā)展得相當不均衡。盡管在表面上看似他們精力很飽滿和旺盛,是那么的活潑好動,但在實際上,他們卻是非常容易自感疲勞。[6]如果對少兒安排難度較大武術動作進行學習訓練,或者是安排更多的學習訓練內(nèi)容,都會對少兒身心成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訓練少兒武術動作,比較適宜那些動作環(huán)節(jié)相對簡單,而又學習訓練強度不能過大的一些武術基本套路的練習。在要求他們掌握正確身體姿勢的同時,避免長時間內(nèi)單一做某種動作的教學,也不要訓練長時靜止性動作,以免造成少兒腰椎的彎曲。更要慎重安排負重動作的訓練,以免影響他們的正常發(fā)育。跑跳動作要掌握好適宜的幅度,防止他們跌損韌帶或關節(jié)。不過,可多安排一些伸展動作方面的訓練,以增強他們的肌肉力量。(2)保證分解動作教學安排的合理性注重分解教學法并不是說學習每個武術動作均需進行分解訓練,對那些相對簡單而難度又較低的武術動作,教師則完全可以按照一個貫連的動作做一氣呵成的教學與訓練,對每一個武術動作都頻繁使用分解教學法,既耽誤學習進程,也容易引起少兒的膩煩,有時不會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但對于那些難度較大而學起來還不容易掌握的武術動作,則當需而且必須要使用分解教學法。[7]不過,在使用的過程中,要對武術動作環(huán)節(jié)分解科學合理,既不要分得過細,也不要分得過于粗糙,以少兒能快速掌握武術動作為宜。過于細化分解武術動作而進行練習,不利于后續(xù)整體動作的整合,過于粗糙分解訓練武術動作,少兒同樣難以領悟武術動作要領,將失去分解教學法的意義,因此,它需要掌握一個適宜的分解度,并且是根據(jù)少兒學習武術特點而分解出來的。(3)體現(xiàn)因人施教原則毫無疑問,都是少兒在學習武術,但每個少兒的智商與身體素能卻是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這些差別的存在,使他們對所學的每個武術動作在理解上或者是在配合的練習上都會被表現(xiàn)出來。如果教師不能做到觀察仔細,僅以一個要求,一個時間段做不分差別的統(tǒng)一教學,則會令理解水平較低或理解速度較慢的少兒難以掌握武術動作的基本要領。孩子家長之所以能支持孩子學習武術,意在讓孩子真正學到武術的一些基本知識,但以統(tǒng)一模式進行的武術教學則是害了那些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和配合動作較慢的孩子,久而久之,還會將少兒學習武術的興致消磨弱化。[8]最好的辦法是需要教師進行因人施教或因材施教,盡管需要付出精力,也還是要進行這樣的教學,因它利于所有的少兒都能學到相應的武術知識或動作,也能對孩子的家長有個交代。在使用分解教學法時,同樣也要照顧到理解力和相對配合力較差的少兒,多給他們吃些“小灶”,以使他們與其他少兒同步跟進。做到如此,就需要根據(jù)上述分析到的師資現(xiàn)狀,盡可能的招聘一些既懂教學藝術又懂武術教學的“科班”專業(yè)師資,因為他們能更多懂得因材施教的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1]于震東.分解教學法在少兒武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1):112,114.
[2]杜賢新,郭麗麗,付明萍.少兒武術教學過程中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探討[J].貴州體育科技,2016(3):33-35.
[3]馬書爽.分解教學法在太極拳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28):136.
[4]趙啟超.從生理角度談少兒武術套路的訓練方法[J].搏擊•武術科學,2013(8):55-57,66.
[5]田紀云,鄭曉攀.淺述分解教學法在武術教學中的運用[J].搏擊•武術科學,2013(7):65-68,73.
[6]黃俊.淺談少兒武術訓練方法及應當注意的問題[J].科技視界,2016(03):224.
[7]李竑,李立.少兒武術教學與訓練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J].體育師友,2012(1):28-30.
[8]梁燕飛,張軍,劉寧寧.分解教學法在少兒武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8(1):72-73.
作者:邢增輝 陶萍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中職形體訓練案例教學法分析
- 下一篇:大學英語口語戲劇表演教學法研究